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2019年度拟录用人员公示

人力资源部
2019年3月6日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2019年度拟录用人员公示
根据有关规定,经过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等程序,我单位拟录用于子媛等6位同志,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人力资源部反映。
公示时间:2019年3月6日至2019年3月16日
附件: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2019年度拟录用人员名单
原工作单位
1
于子媛
女
标准化研究
西北工业大学
2
于泉杰
男
标准化研究
北京赛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3
杜玉琳
男
智能制造标准化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
4
刘行
男
标准化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
5
李海东
男
标准化研究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6
赵冰清
女
绿色制造标准研发
北京市环保局环评处
监督电话:党群监察室:64102975院职工代表:64102989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人工智能标准制定
参与制定人工智能标准,推动 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普及
和应用。
云计算标准制定
参与制定云计算相关标准,促 进云计算技术在企业信息化、 政务信息化等领域的应用。
技术转移转化与产业化
技术转移
将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转移给企 业,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技术推广
通过技术推广活动,将先进技 术普及到各个行业,提高行业 的技术水平。
标准化研究
研究所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电子技术标准 ,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测试方法标 准等。
开展了多项电子技术领域的标准化研究项 目,为国家和行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指导 。
国际合作
人才培养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与国际标准化组 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建立 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为国家和行业培养了大批电子技术标准化 人才,促进了电子技术标准化领域的人才 交流与合作。
绿色信息技术应用
03
研究所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各行业,促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03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标准化组织参与情况
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化工作,担任相关技术委员 会秘书处或工作组组长/成员。
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制定,主导或参与制定多项国际标准,推动中国 标准走向世界。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交流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 交流。
国际合作项目与成果
1
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标准化合作项目,共同制 定国际标准、区域标准或国家标准。
2
成功实施多个国际合作项目,取得丰硕成果,为 全球电子技术标准化发展做出贡献。
在互联中促融合 于融合中求共赢——访IEC SC46F主席、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技术总监吴正平

人物People编辑 王思童在互联中促融合于融合中求共赢——访IEC SC46F主席、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技术总监吴正平文/王思童件中的一些共性试验方法没有工作组解决”。
最终,吴正平通过“和中求同”的思维方法,从技术和提高效率角度分析,让更多成员国了解简并工作组的好处,并按IEC规则投票,最终达成了调整方案的共识。
标准化水平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创新发展的引领和推动力量。
“标准化建设水平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吴正平强调:“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标准及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标准作为产业技术基础的核心要素,对于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水平、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吴正平担任IEC SC46F主席期间,带领中国标准快速融入世界标准化组织,在深入推进世界标准合作共赢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她带领着射频电缆、射频连接器和光电复合电缆行业共提交了26项国际标准新提案,17项成为正式的国际标准。
她解决了IEC 63138-2《多射频通道连接器第2部分:MQ4系列圆形连接器分规范》和IEC 61169-61《射频连接器第61部分:Q4.1-9.5系列快速锁紧射频同轴连接器分规范》两项国际标准提案的专利纠纷;她带领着我国首次开展了光电复合缆国际标准的研制工作......融合中谋求创新瞄准标准体系症结,力求创新突破。
自吴正平担任主席后,她力推重新规划IEC SC46F标准体系。
“以前,IEC SC46F制定的国际标准只覆盖两大类产品,即通用射频连接器和波导及其法兰盘。
这其中缺少大量的射频和微波无源元件国际标准,如缺少同轴波导转换器、耦合器、功分器、射频开关、射频关节等。
另外,射频连接器标准中目前只有通用射频连接器,缺少标准试验连接器、多通道射频连接器等标准。
然而,随着通信设备的小型化和集成化,多通道射频连接器使用越来越多,系列品种规格也越来越多。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所获荣誉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20日,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名单。
谢谢观看
电子标准院建有政府授权和权威机构认可的实验室、认证机构和工作站,在深圳、广州、上海、苏州等地设 有分支机构,依托赛西实验室、赛西认证、赛西培训、赛西信息服务等平台,面向市场和客户提供专业的试验检 测、计量校准、认证评估、培训咨询等服务,在电子信息和工业领域的标准化和合格评定方面发挥着核心的技术 基础作用。
机构介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工业和信 息化部电子第四研究院,简称“电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为核心,通过开展标准科研、检测、计量、认证、信息服务等业务, 面向政府提供政策研究、行业管理和战略决策的专业支撑,面向社会提供标准化技术服务。电子标准院承担55个 IEC、ISO/IEC JTC1的TC/SC国内技术归口和17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与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 及国外著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标准的应用推广、产业推动和国际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业务体系
业务体系
业务体系标准院紧紧围绕标准化工作这一核心,研究工业领域标准化发展战略,提出相关规划和政策建议; 组织建立和完善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标准体系,开展共性、基础性标准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工作;承担电子产品 的试验检测、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质量监督检测和质量争议鉴定等相关工作;负责电子工业最高计量标准的建 立、维护和量值传递工作;开展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等相关活动;建立和维护工业领域标准信息资源络,开 展信息咨询、技术咨询和培训活动。
2020年12月,入选2020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组织结构
委员会
工作组
委员会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认证技术规范

CNCA/CTS XXXX-XXXXCESI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认证技术规范CESI001-2009数字电视显示器清晰度认证技术规范Definition certific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for Digital TV displays(2009年修订稿)200X-XX-XX修订 200X-XX-XX实施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目 录前言 (1)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2)4 技术要求 (3)4.1 基本要求 (3)4.2功能要求 (3)4.3图像显示格式 (4)4.4 接口要求 (5)4.5常温性能要求 (5)5 测量的条件 (6)5.1额定工作状态的调整 (6)5.2环境条件 (7)5.3电源 (7)5.4稳定时间 (7)5.5测试室 (7)5.6 主要测试信号 (7)5.7 主要测试仪器 (13)5.8 测量设备方框图 (13)5.9 测量位置 (14)6 测量方法 (14)6.1功能、接口和图像显示格式的测量方法 (14)6.2 常温性能测量方法 (15)前 言本技术规范作为数字电视显示器清晰度的认证依据。
本技术规范中的技术要求、测量条件及各项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完全依据电子行业标准。
引用的具体标准如下:SJ/T11324-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术语》SJ/T11341-2006《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背投影显示器通用规范》SJ/T11342-2006《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显示器通用规范》SJ/T11343-2006《数字电视液晶显示器通用规范》SJ/T11338-2006《数字电视液晶背投影显示器通用规范》SJ/T11339-2006《数字电视等离子体显示器通用规范》SJ/T11345-2006《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测量方法》SJ/T11347-2006《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背投影显示器测量方法》SJ/T11344-2006《数字电视液晶背投影显示器测量方法》SJ/T11348-2006《数字电视平板显示器测量方法》SJ/T11327-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 第1部分:射频信号接口SJ/T11328-2006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 第2部分:模拟音频信号接口SJ/T11329-2006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 第3部分:复合视频信号接口SJ/T11330-2006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 第4部分:RGB模拟基色视频信号接口 SJ/T11331-2006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 第5部分:亮度、色度分离视频信号接口 SJ/T11332-2006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 第6部分:YP B P R模拟分量视频接口SJ/T11333-2006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口规范 第7部分:传送流接口本技术规范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产品认证中心提出。
IEEE P2937《AI 服务器系统性能基准测试》 第二次标准研讨会召开

标准化快讯Standardization Express2021年第3期 7三项绿色数据中心团体标准发布实施按照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体系建设要求,由中国电子学会牵头编制的T/CIE 049A-2020《绿色数据中心评估准则》、T/CIE 094-2020《数据中心能源综合利用评价方法》、T/CIE 096-2020《相变浸没式直接液冷数据中心设计规范》三项绿色数据中心团体标准近日发布实施。
《绿色数据中心评估准则》明确了绿色数据中心的评估对象、评估方法、评分体系和等级划分等;《数据中心能源综合利用评价方法》明确了数据中心电能使用效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储能率、能源再利用率和能源综合利用管理五个评估单元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数据中心能源综合利用等级划分;《相变浸没式直接液冷数据中心设计规范》明确了相变浸没式直接液冷数据中心的机房基础设施、机柜布局、相变浸没式直接液冷系统、供配电系统和智能化系统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该三项标准的发布实施为绿色数据中心评估奠定了标准化基础,有利于引导数据中心进一步提升能效,加快绿色高质量发展。
IEEE P2937《AI服务器系统性能基准测试》 第二次标准研讨会召开2021年1月29日,IEEE P2937 《AI服务器系统性能基准测试》第二次会议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主办并成功召开。
来自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会议。
P2937标准的提出是为解决当前人工智能领域存在的AI服务器性能测试基准与测试科学联系不紧密、测试指标不全面等问题。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国内大型AI服务器厂商,在IEEE计算机协会/标准活动委员会(C/SAB)下推动成立AI系统和应用程序测试工作组(C/SAB/ASAWG),并担任ASA工作组主席。
2020年6月,ASA工作组的第一项标准《AI服务器系统性能基准测试》(标准号:P2937)成功立项。
会议宣布了工作组副主席和秘书选举结果,分别由华为、旷视科技承担,确定了《AI服务器系统性能基准测试》标准范围,具体包括:AI服务器系统性能测试框架;测试项目的类型和相关设置,包括测试模式、工作量和必要的参数设置、度量和相应的度量手段、对工具的要求。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认证中心QMS-ISMS-ITSMS能力说明

4
IT 服务管理体系(ITSMS)认证....................................................................................... 15 4.1 4.2 4.3 4.4 什么是 IT 服务管理体系? .................................................................................... 15 CESI ITSMS 认证业务说明 .................................................................................... 16 能力说明 ........................................................................................................... 17 部分客户实例..................................................................................................... 17
5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认证 ........................................................................................ 18
第 2 页 共 19 页
CESI -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 Capability Statements / version 09.1 09.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各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电科)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信息产业部直属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基础上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十大军工集团之一。
主要从事国家重要军民用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建设,重大装备、通信与电子设备、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制生产。
中国电科所属二级成员单位55家,上市公司6家,分布在全国18个省市区,现有职工10万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0名。
拥有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研究应用中心、9个研发中心,有2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中试线、生产线、装配线和机加工中心,形成了国内电子领域最完整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及试验能力体系,有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取得了一批领先或接近国际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始终保持着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地位。
2002年成立以来,中国电科作为军工电子国家队和信息产业主力军,拼搏奋进,勇于创新,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2项,二等奖37项;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9项,一等奖76项,发明专利授权量2257件。
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2004至2011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连续八次夺得A级和两次夺得任期考核A级。
以骄人的业绩,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在首都60周年国庆阅兵活动中,中国电科研制生产的以空警2000、空警200预警机为代表的7型装备首次分别组成空中方阵、雷达方阵、通信方阵的三个独立方阵接受检阅。
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中国电科作为副总指挥长单位,在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中承担了重要任务,负责测控通信系统设备、雷达探测设备、太阳能电池和大量关键元器件的研制任务。
在探月工程中,中国电科作为副总指挥长单位,在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中承担研制生产任务。
在国家公布的16个重大专项中,中国电科在多个专项中承担规划和总体设计工作等重要攻关任务。
在中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中国电科参与承担了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电源系统、地面终端系统以及检测认证服务等多项任务,并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产品评价与质量度量 第10页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软件质量的标度
标度— 标度—从观察得到的状态到一个数值范围的映射,每 一种标度都能处理某一度量的观察结果。 —一组有序的连续值或离散值,或一组与属性 映射的类别(ISO/IEC 15939) 映射的类别(ISO/IEC 15939) 设Q N为一个正规的度量体系: N为一个正规的度量体系: 若从Q 若从Q到N上的度量之间的合适值转换的集合是N 上的度量之间的合适值转换的集合是N 上的一一映射的集合,则称该度量体系的标度类型 为标称标度。 若从Q 若从Q到N上的度量之间的合适值转换的集合是N 上的度量之间的合适值转换的集合是N 上的单调递增函数的集合,则称该度量体系的标度 类型为顺序标度。
- GB/16260.2给出了软件外部质量度量方法(112个度量元) GB/16260.2给出了软件外部质量度量方法(112个度量元) - GB/16260.3给出了软件内部质量度量方法( 70个度量元) GB/16260.3给出了软件内部质量度量方法( 70个度量元) - GB/16260.4给出了软件使用质量度量方法(15个度量元) GB/16260.4给出了软件使用质量度量方法(15个度量元) - 关于重复的内容
验证
内部质量
实现
@ by China Electronics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2003
软件产品评价与质量度量 第13页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3 质量模型 内部和外部质量模型
外部和 内部质量
功能性
可靠性
易用性
效率
维护性
可移植性
@ by China Electronics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2003 软件产品评价与质量度量
第7页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内部质量 产品属性的总和,决定了产品在特定条件下使用时, 满足明确和隐含要求的能力。 外部质量 产品在特定条件下使用时,满足明确或隐含要求的程 度。 使用质量 特定用户使用的产品满足其要求, 特定用户使用的产品满足其要求,以在特定的使用周境 下达到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和满意度等特定目标 的程度。
@ by China Electronics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2003
软件产品评价与质量度量
第6页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2 软件质量度量的基本概念 属性 实体的可以测量的物理或理论上的性质。 内部属性 实体的可测量的性质, 实体的可测量的性质,它可能纯粹由实体本身导 出. 外部属性 实体的可测量的性质, 实体的可测量的性质,它仅可由实体与环境的关系 导出. 导出. 质量 实体特性的总和,表示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要求 的能力。 质量模型 一组特性及特性之间的关系,它提供规定质量需 求和评价质量的基础。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易恢复性
在失效发生的情况下,软件产品重建规定的性能级别并 恢复受直接影响的数据的能力。
可靠性的依从性
软件产品遵循与可靠性相关的标准、约定或法规的能力。
易用性
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被理解、学习、使用和 吸引用户的能力。
@ by China Electronics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2003
@ by China Electronics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2003
软件产品评价与质量度量
第8页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过程质量
GB/T 8566-2001中定义的任一生存周期过程的质量。 8566-2001中定义的任一生存周期过程的质量。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GB/T16260-2006系列标准 GB/T16260-2006系列标准
软件质量模型与度量介绍
报告人: 报告人:冯 惠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 by China Electronics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2003
@ by China Electronics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2003 软件产品评价与质量度量 第11页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若从Q 若从Q到N上的度量之间的合适值转换的集合是N 上的度量之间的合适值转换的集合是N 上的形如M ’=aM+b(a>0)的线性函数的集合,则称 上的形如M ’=aM+b(a>0)的线性函数的集合,则称 该度量体系的标度类型为间隔标度。 若从Q 若从Q到N上的度量之间的合适值转换的集合是N 上的度量之间的合适值转换的集合是N 上的形如M’ =aM(a>0)的线性函数的集合,则称该 上的形如M’ =aM(a>0)的线性函数的集合,则称该 度量体系的标度类型为比率标度。 若从Q 若从Q到N上的度量之间的合适值转换是M’=M,则 上的度量之间的合适值转换是M’=M,则 称该度量体系的标度类型为绝对标度。
@ by China Electronics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2003
软件产品评价与质量度量 第15页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互操作性
软件产品与一个或更多的规定系统进行交互的能力。
安全保密性
软件产品保护信息和数据的能力,以使未授权的人员或系 统不能阅读或修改这些信息和数据,而不拒绝授权人员或 系统对它们的访问。
成熟性
软件产品为避免由软件内部的故障而导致失效的能力。
容错性
在软件出现故障或者违反其指定接口的情况下,软件产 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
@ by China Electronics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2003
软件产品评价与质量度量 第17页
软件产品评价与质量度量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目 次
1 概述 2 软件质量度量的基本概念 2 质量模型 3 度量表的阅读和使用说明 4 质量度量 5.1 内部度量 5.2 外部度量 5.3 使用质量度量 6 本标准实施的一些考虑 7 应用实例 8 国际标准未来的发展动态 9 小结
@ by China Electronics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2003
软件产品评价与质量度量 第18页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易理解性
软件产品使用户能理解软件是否合适以及如何能将软件用 于特定的任务和使用条件的能力。
易学性
软件产品使用户能学会其应用的能力。
易操作性
软件产品使用户能操作和控制它的能力。
吸引性
软件产品吸引用户的能力。
软件产品评价与质量度量
第3页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1.2 GB/T16260 的修订背景及编制原则 - 关于GB/T16260-1996 关于GB/T16260GB/T16260-1996等同采用ISO/IEC9126:1991 GB/T16260-1996等同采用ISO/IEC9126:1991 - 关于ISO/IEC9126系列新标准 关于ISO/IEC9126系列新标准 - 关于ISO/IEC14598系列标准 关于ISO/IEC14598系列标准
软件产品评价与质量度量 第14页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功能性
当软件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提供满足明确和 隐含要求的功能的能力。
适合性
软件产品为指定的任务和用户目标提供一组合适的功能 的能力。
准确性
软件产品提供具有所需精度的正确或相符的结果或效果 的能力。
@ by China Electronics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2003
软件产品评价与质量度量
第5页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1.4 GB/16260新版 的特点 GB/16260新版
-
GB/16260.1规定了两种质量模型 GB/16260.1规定了两种质量模型 其中外部质量模型共6个特性27个子特性 其中外部质量模型共6个特性27个子特性 内部质量模型共6个特性27个子特性 内部质量模型共6个特性27个子特性 使用质量模型共4 使用质量模型共4个特性
@ by China Electronics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2003
软件产品评价与质量度量
第4页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1.3 GB/16260新版 与ISO/IEC 9126的对应关系 GB/16260新版 9126的对应关系 GB/16260.1 等同采用ISO/IEC 9126.1:2001 等同采用ISO/IEC GB/16260. 等同采用ISO/IEC GB/16260.2 等同采用ISO/IEC TR 9126.2:2003 9126. GB/16260. 等同采用ISO/IEC GB/16260.3 等同采用ISO/IEC TR 9126.3:2003 9126. GB/16260. 等同采用ISO/IEC GB/16260.4 等同采用ISO/IEC TR 9126.4:2004 9126.
适合性 准确性 互操作性 安全保密 性 功能性的 依从性
成熟性 容错性 易恢复性
易理解性 易学性 易操作性 吸引性 易用性的 依从性
时间特性 资源利用 性
易分析性 易改变性 稳定性 易测试性 维护性的 依从性
适应性 易安装性 共存性 易替换性 可移植性 的 依从性
可靠性的 依ctronics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2003
@ by China Electronics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2003 软件产品评价与质量度量 第19页
内部度量
内部度量通过分析中间的或可交付的软件产品的静态性 质来测量内部属性或指出外部属性,其目的是为了确 保获得所需的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