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东校陶蓓蓓七年级历史导言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课堂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课堂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课堂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七年级历史课程的基本内容,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发展脉络。

(2)通过分析历史资料,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教学内容第1课:中国古代史(夏商西周)1. 夏商西周的起源与发展2. 重要历史事件:例如,夏禹传位给启,商汤灭夏,周武王灭商等。

3. 社会制度与民族文化:例如,封建制度的确立,儒家思想的起源等。

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1.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2. 重要历史事件:例如,齐桓公称霸,楚庄王问鼎中原等。

3. 诸子百家:例如,孔子、老子、墨子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第3课:秦朝的统一与灭亡1. 秦朝的统一历程2. 重要历史事件: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修建长城,焚书坑儒等。

3. 秦朝的灭亡:例如,陈胜吴广起义,楚汉战争等。

第4课:汉朝的兴衰1. 汉朝的建立与繁荣2. 重要历史事件:例如,楚汉战争,汉武帝扩大疆域,文景之治等。

3. 汉朝的衰落与分裂:例如,王莽篡位,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等。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1. 三国鼎立:魏蜀吴的兴衰2. 重要历史事件:例如,赤壁之战,三国归晋等。

3. 两晋南北朝:例如,晋朝的兴衰,南北朝的对峙等。

三、教学方法1. 问题驱动: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解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

2. 作业与测验: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历史教材2. 多媒体资源:历史事件图片、视频、音频等3. 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六、第6课:隋唐五代十国1. 隋朝的建立与灭亡隋文帝的统一与改革隋炀帝的过度扩张与隋朝的崩溃2. 唐朝的兴盛李渊建唐与贞观之治武则天的女皇统治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3. 五代十国的割据与混战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更迭十国并列与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七、第7课:宋元时期1. 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赵匡胤建宋与宋太祖的政治改革两宋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制度2. 宋朝的经济与文化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理学兴起与文学艺术的繁荣3. 元朝的统一与蒙古族统治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与忽必烈的元朝元朝的行省制度与对中国的统治八、第8课:明清时期1. 明朝的建立与加强中央集权朱元璋建明与明初的改革措施明朝中后期的政治与社会问题2. 明朝的对外关系与科技文化郑和下西洋与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成就3. 清朝的兴衰清朝的建立与康乾盛世清朝的衰落与鸦片战争九、第9课:近代史(上)1. 晚清的变革与列强入侵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的内乱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孙中山与同盟会南京临时政府与北洋政府3.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日本侵华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十、第10课:现代史(上)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建设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起步2. 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文化大革命的起因与影响改革开放的政策与成就3. 当代中国的发展与挑战经济改革的深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与世界六至十课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可参照前五课的相应部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七年级历史导言课实录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导言课实录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导言课实录教学设计Record teaching design of history introductio n course for Grade Seven七年级历史导言课实录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教学实录,略去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分析,需要说明的内容,将在实录中以注释的方式出现。

2.本人将尽力真实的再现教学过程,故名为“实录”,其实也只能是…,3.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七年级)三个班的教学任务,二班、五班、六班。

从入学成绩来看,六班成绩较好,为重点班。

每周每班三节课。

本教学实录以六班为主,其他两个班在注释里体现。

4.教材为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的到来,让我们先认识一下,我叫岳文忠(板书),是你们的历史老师。

(有点儿心慌,写字的时候手也有点儿抖。

)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看教材的前言部分。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前言》。

下面,我们将要谈到三个问题:一、什么是历史?(板书)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板书)三、怎样学习历史?(板书)现在,请同学们阅读前言部分,并思考我提出的三个问题,希望大家读后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六班上课时,我是让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的,读的很好,很吸引人,但时间有点儿长,后面的效果就不太好了。

后面二班和五班,我找三个同学来分别读前言部分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效果较好。

)下面,哪位同学愿意谈谈什么是历史?(六班的同学比较积极,争着发言。

二班和五班的学生没有主动要求发言的,我只好指定,二班被指定的同学先是一言不发,最后才挤出几个字来。

初中七年级历史讲课教案

初中七年级历史讲课教案

初中七年级历史讲课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掌握古代社会的基本组成和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基本组成和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古代社会的各种组成部分以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教师讲解、示范教学。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科书、教具等。

教学过程:一、开篇导入(5分钟)1.引入题目,引发学生对古代社会的思考和想象。

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社会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呈现(15分钟)1.教师通过PPT或多媒体课件介绍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人类最早的生活形态、社会的原始状态等。

2.介绍古代社会的基本组成,包括氏族、家族、部落等组织形式。

3.讲解古代社会的发展特点,例如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等。

三、示范教学(15分钟)1.分组讨论古代社会的基本组成和发展特点,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并向全班展示。

2.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导学生认识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轨迹。

四、课堂小结(5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在课下开展相关阅读和研究,加深对古代社会的理解。

扩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古代社会的实地考察活动,加深对古代社会的了解。

2.让学生进行古代社会相关主题的作文或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古代社会的兴趣较高,但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七年级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模板

七年级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模板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因此,时间观念对于学习历史是很重要的。学习历史,大家首先要掌握历史的纪年法。
•中国:帝王纪年,年号纪年,国号纪年
•西方:公元纪年法(世纪,年代)
七年级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模板 Nhomakorabea章节名称
开学第一节课——导言课
计划学时
1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学期导言课,是初一学生接触到的第一节历史课,本课的学习内容不多,也不复杂,学习内容有三:①知道什么是历史?②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历史的作用)③怎样学习历史?掌握历史学习的六要素法和历史学习的基本思维方法。在知识目标上要求学生学会历史纪年法以及中国历史朝代歌。
说到历史,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历史与社会,也知道一些历史故事,下面有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知道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
生:举手,发言。
一、什么是历史?——历史的概念
师:刚才已经有很多同学为大家分享了她知道的历史知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请大家继续说了,通过刚才同学所叙述的历史故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历史?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消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历史当中的六要素不一定在每次历史事件的描述中都出现,有些缺乏地点,有些没有经过。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要根据需要灵活掌握。六要素法是启示我们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大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多问问,这六要素,在横向上,给历史定位,如时间地点人物,将浩瀚的历史定格在某一特定的历史网格中;同时,还要问为什么?怎么样?将某一特定的历史事件向纵深方向挖掘。只有这样,才能透过现象抓住历史的本质,从而总结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为我们的现实服务。

初中历史预备课教案

初中历史预备课教案

初中历史预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2. 了解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特色文化
3. 能够分析中国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点:
1. 了解中华文明的演变过程
2. 了解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和贡献
3. 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
1. 掌握中国古代文明的演变过程
2. 理解各个朝代的文化特色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1. 讲授教学法
2. 多媒体教学法
3. 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
1. 教案、课件
2. 多媒体设备
3. 图表、图片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图表或图片来引入话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宏伟历史。

二、讲授主要内容(25分钟)
1. 夏商周三代:介绍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和贡献,让学生理解这些朝代对中国文明的重要影响。

2. 秦汉时期:介绍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方面的进展,让学生理解秦汉时期对后世文明的影响。

三、讨论交流(15分钟)
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理解和看法,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四、总结复习(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理解和记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阅读或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了解。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影响,但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魅力。

七年级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模板(总6页)

七年级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模板(总6页)

七年级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模板(总6页)[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能力要求: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

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生在山东,长在淄博,齐鲁大地,物产丰盈,人杰地灵。

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

提问: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一、春秋争霸(一)第一霸主齐桓公出示史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阅读材料回答: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

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

1.齐国东方,盛产鱼盐。

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

(插入"管仲与齐桓公图",问: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3."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优秀初中历史导言课教案

优秀初中历史导言课教案

优秀初中历史导言课教案
一、课堂导入
1.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1.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古代文明是如何产生的?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
二、知识讲解
2.1 讲解古代文明的概念,重点介绍: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文明。

2.2 分别介绍这些文明的地理位置、社会组织、文化特点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案例分析
3.1 举例说明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和影响:尼罗河河谷的发展、金字塔的建造、法老的统治等。

3.2 分析古印度河文明的兴衰和影响:吠陀文化、婆罗门教的兴起、城市规划等。

四、扩展延伸
4.1 分组讨论: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4.2 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观察日常生活中古代文明的痕迹。

五、课堂总结
5.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保学生对古代文明有基本的了解。

5.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拓展他们的历史视野。

六、作业布置
6.1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古代文明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6.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本节课内容,做好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七、课后反思
7.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查漏补缺,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7.2 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初中历史第一课导言课教案

初中历史第一课导言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第一节课导言课教案教学目标:1.让新进入初中的同学知道初中历史课的学习要求,确定分组名单及负责人。

2.知道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怎样才能学好历史。

3.了解初中历史课程学习内容,掌握必备的学习历史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怎样才能学好历史、掌握必备的学习历史的基本知识。

难道:甲子计年法的换算。

教学准备:自制PPT教学过程:同学们好!这是大家升入初中的第一节历史课,今天我能站在这个讲台上,你能坐在这间教室里,这,是我们的一种缘分。

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现在大家对我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我还不认识大家,怎么办呢?很多同学肯定想那就让我们一个一个自我介绍呗,不用!这种方式既浪费时间效果又不好,我呢有个更好的认识大家的方式——课堂提问,说到提问大家也不用紧张,我的问题都很简单,只要你按我的要求做了,我相信大家都能回答上来,那我的要求有哪些呢?我希望我的要求也是大家的要求,所以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来决定这些要求的去留。

主要包括两大模块:课堂制度和作业制度,首先我们来看课堂制度。

课堂制度1.老师讲课时,学生不能说话,但有问题可以直接插话提问;2.不能睡觉;3.不能偷偷玩东西或看与历史无关的读物;4.不能吃东西;5.不能传递纸条等物品;6.不能打闹、骂人、打架、毁坏他人物品。

作业制度1.认真做好课堂笔记;2.不得抄袭他人作业并按规定的时间交作业。

注:违反课堂制度1、2条,老师第一次发现给予提醒,第二次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写出检讨;违反课堂制度3、4、5条,老师第一次发现将物品代为保管,学生下课后领回物品并写检讨;违反课堂制度第6条,是情节轻重处理,情节较轻的写检讨,情节严重的送交班主任或德育处;违反作业制度的补写作业并写检讨。

违反上述任意一条且屡教不改者,送交班主任或通知其监护人来校,共同处理。

接下来我们进行课代表的选举和小组分组并确定组长(以自荐为主)。

课代表和组长也是需要考核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试用期,合格了继续干,不合格我们也是要更换的,当然老师相信各位都能干的很好,相信在各位的配合和努力下我们班的历史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同时记住发言同学的名字,给出高度的表扬)
一、历史是什么(只解决只一个问题,至于为什么要学历史、怎样学好历史要等到以后慢慢了解)
1、请学生在纸上或是黑板上写下这样的句子:历史是……,并和全班分享他们对历史的理解。
(教师给出5个字的理解)简单地说,历史就是过去的事情。
2、请学生复述上课到现在发生过的事情。
3、可见,我们都是通过一种载体、中介来认识历史,讨论除了历史书以外的别的记载方式。
提问:有哪些记载方式呢?
如文字、实物、遗迹、书信手稿原件、影视作品等等。
Ppt出示图片:七年级历史教材封面
《明朝那些事儿》封面
电视剧《新三国》海报
西安兵马俑
商代甲骨文
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影
讨论:这些材料中哪些具有更高的史学价值。
众说纷纭,师生讨论原因。
“我们正在上历史课”“我们读历史书”中的“历史”的含义:历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过程的记载。这里不是指我们在读那一去不复返的客观存在过的历史,它已不复存在了,那是没有法子读的。我们读的是记载那一去不复返的“本来的历史”的历史书。或者是听教师讲那一去不复返的本来的历史的历史课。
导言
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陶蓓蓓
课题: 七年级历史导言




知识目标:简单了解“历史是什么”,理解历史的双重含义。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史料的多样性及其对历史价值,了解基本的史学方法。
情感目标:在第一节到导言课中产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教学设备与教学环境设计:
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多媒体课件
4、出示ppt:历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以随心所欲给人打扮的洋娃娃.--胡适
其实胡适是很实事求是的人,他对历史的态度非常认真,最提倡说话要有证据。
教学效果与反馈:
第一节导言课上下来,通过自我介绍和学生分享我个人的历史,学生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也纷纷和全班一起分享他们各自的故事。在活跃的气氛中,我抛出了“历史是什么”的问题,大家结合刚才的互动都有话可说。在学生回答完后,我再提示或补充了历史的第二层含义,并通过一组图片让大家去探讨一下各种类型史料的史学价值。应该说整节课下来,不仅让学生认识了我,也认识了这门课,应该说起到了不错的导言课的效果。
教学设计:
导入:
1、自我介绍教师个人的历史:给学生们出示一张有关教师生活中重要大事的时间表,学生猜测教师生活中每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如出生、高考、工作、结婚等等。
2、学生自我介绍:学生自己制作有关他们自己的时间表来展示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曾经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并且他们将使用这些时间表来构造一段自己的历史同全班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