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对酒赏析-实用word文档 (15页)
《对酒》诗词鉴赏

《对酒》诗词鉴赏《对酒》诗词鉴赏《对酒》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
今年敕放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
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与论文章。
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
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渌水动三湘。
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
译文翻译我在流放去夜郎的道路上,基本没有写什么诗歌,琉璃砚中的墨水很长时间都是干枯的。
现如今在巫山阳获大赦归还,我的生花之笔又恢复了青春,宛如蛟龙一样生气勃勃。
圣主一定还想听听《子虚赋》,司马相如却想与圣上论论文章的要诣。
我愿扫荡鹦鹉洲,与你大醉一百场。
啸声激起白云,飘飞在云梦七大湖泊,歌吟声震撼三湘的渌水。
别可惜船只,拿它沽来美酒,咱们一船一船地喝,为买春芳,咱们千金一掷不为多。
注释解释王明府:即汉阳县令王某。
去岁:即乾元元年(758)。
巫山:在今四川巫山东。
李白流放夜郎途经巫山时遇朝廷发布的赦免令而得释。
鹦鹉洲:原在湖北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沦于长江。
东汉末年,祢衡作《鹦鹉赋》,是以得名。
七泽:今湖北境内。
三湘:指洞庭湖南北、湘江流域一带。
《对酒》诗词鉴赏2古诗原文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
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译文翻译有一个大人先生,他把天地开辟以来的漫长时间看做是一朝,他把一万年当做一眨眼工夫,他把天上的日月当做是自己屋子的门窗,他把辽阔的远方当做是自己的庭院。
他放旷不羁,以天为帐幕,以大地为卧席,他自由自在。
停歇时,他便捧着卮子,端着酒杯;走动时,他也提着酒壶,他只以喝酒为要事,又怎肯理会酒以外的事!有尊贵的王孙公子和大带的隐士,他俩听到我这样之后,便议论起我来。
白居易《对酒》赏析

白居易《对酒》赏析对酒,多指古人酒兴之至作书示怀之意。
由唐时白居易兴起,渐而作为一种诗作题材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沿用。
《对酒》唐白居易人生一百岁,通计三万日。
何况百岁人,人间百无一。
贤愚共零落,贵贱同埋没。
东岱前後魂,北邙新旧骨。
复闻药误者,为爱延年术。
又有忧死者,为贪政事笔。
药误不得老,忧死非因疾。
谁人言最灵,知得不知失。
何如会亲友,饮此杯中物。
能沃烦虑销,能陶真性出。
所以刘阮辈,终年醉兀兀。
赏析大意是说,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角上,空间是那样的狭窄,还有什么好争的呢?人生短暂,就像石头相撞的那一瞬间所发出的一点火光,人生就这样过去了。
人生不论穷富,不必太过于斤斤计较,应该尽量放宽胸怀,随时保持心情的愉快,这才是处世之道。
对酒1(之四)白居易2百岁3无多时壮健4,一春能几5日晴明6。
相逢且莫7推辞8醉,听唱阳关9第四声10。
注释:1、对酒:这是唐开成七年(公元820年)元日,白居易写的五首七绝《对酒》诗中的第四首,其他几首是:“巧拙贤愚相是非,何如一醉尽忘机。
君知天地中宽窄,雕鹗鸾凤各自飞。
(之一)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之二)丹砂见火去无迹,白发泥人来不休。
赖有酒仙相暖热,松乔醉即到前头。
(之三)昨日低眉问疾来,今朝收泪吊人回。
眼前流例君看取,且遣琵琶送一杯。
(之五)”(见《全唐诗库—第454卷》 )2、白居易: 唐代诗人,(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秋瑾《对酒》原文译文赏析出处

秋瑾《对酒》原文|译文|赏析|出处《对酒》是清代诗人秋瑾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充溢着革命的豪情,闪烁着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酒古诗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对酒》原文清代: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对酒》译文及注释译文不吝惜很多钱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换酒也算得上豪迈,革命者要充分爱惜自己的生命,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注释(1)对酒:指此诗为对酒痛饮时所作。
(2)宝刀: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
(3)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
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
《对酒》出处这首诗作于1905年。
诗人从日本回国后,曾在上海她的挚友吴芝瑛女士家中,拿出新购的一把倭刀给朋友看,几人喝完酒后,诗人便拨刀起舞唱歌,吴女士命女儿用风琴伴奏,声音悲壮动人。
这首诗便是缘此而作。
《对酒》赏析第一句以不吝惜千两黄金去购买锋利的宝刀起兴,“千金”本是珍贵的钱财器物,而诗人却毫不可惜地用来换取别人看来价值根本不足相当的东西。
表现了诗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表现出诗人的性格的豪爽。
第二句与首句呼应,诗人愿意用名贵的貂裘去换酒喝,这些贵重的东西都毫不犹豫地舍弃,诗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显示出诗人仗义疏财,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豪爽性格。
诗的后两句,借用周朝的忠臣苌弘鲜血化碧的典故阐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蛮强的热血也不能白白的流淌,应当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只有这样这辈子算是没有白活。
同时抒发诗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豪迈情感。
全诗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借对酒所感抒发革命豪情,表达了诗人决心为革命奉献一切的豪情壮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白居易《对酒》赏析

白居易《对酒》赏析(2)白居易《对酒》赏析闲适淡泊的情志-----白居易《对酒之四》赏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白居易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
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
于是白居易极力请求外放。
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他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
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七十岁致仕。
唐开成七年(公元841年,即会昌元年)武宗李炎接位,这一年元旦,白居易写了五首七言绝句《对酒》,这是他的第四首。
诗的开头一句“百岁无多时壮健”。
中国人喜欢劝酒,劝酒的语言比较委婉,而且在理。
此句是说人生在世,时间短暂。
在古人看来,人也不过过百岁而己,“无多时壮健”,是说没有多少壮健的时候。
这是从人的寿命和健康的规律来说的。
诗的第二句“一春能几日晴明”,是用春的自然规律来作比喻,进一步说明、强调人生寿命的短暂。
这句说,一个春天能有多少晴朗的日孑?“春风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俗话也说:“春天的脸,孩儿面,说变就变。
”人生的规律和大自然的规律是一样的。
这两句,一个说天,一个说人,人和天都是有着同样的规律:短暂,好日子不长。
实际上这两句为下面劝酒作铺垫。
诗的第三句“相逢且莫推辞醉”,直奔主题。
中国人好客,劝酒尽心尽冂意。
给人敬酒,往往都想对方多喝,以表示自己的诚意。
现在人们说:“感情深,一口闷; 感情浅,舔一舔; 感情厚,喝不够; 感情铁,喝出血。
”这句是说,人与人相逢在一起,人生难得,千万不怕自已喝醉了而不喝。
“推辞”,是“拒绝、辞谢” 之意,对任命,邀请,馈赠等表示不接受。
这在中国人看来不近人情。
此句也是一个肯定句,说有酒喝,切莫推辞。
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及李白的《将进酒》等。
这首诗承《对酒》的第二首“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之说,诗的最后一句“听唱阳关第四声”,表露其闲适淡泊的情志,掲示主题。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好词好句、故事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schemes, insight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mplete stori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全诗抒情明快优雅,节奏自由流畅。
唐诗:白居易《对酒》赏析

【导语】⽣活中要学会笑,如果⽣活中遇到烦恼,请⽤笑来填补。
笑对⼈⽣,能穿透迷雾;笑对⼈⽣,能坚持到底;笑对⼈⽣,能化解危机;笑对⼈⽣,能照亮⿊暗。
下⾯是⽆忧考分享的唐诗:⽩居易《对酒》赏析。
欢迎阅读! 《对酒》 唐·⽩居易 蜗⽜⾓上争何事,⽯⽕光中寄此⾝。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笑是痴⼈。
【赏析】 ⼈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的蜗⽜⾓上,空间是那样的狭窄,还有什么好争的呢?⼈⽣倏忽,就像⽯头相撞的那⼀瞬间所发出的⼀点⽕光,⼈⽣就这样过去了。
⼈⽣不论穷富,不必太过于⽄⽄计较,应该尽量放宽胸怀,随时保持⼼情的愉快,这才是处世之道。
这⾸诗告诉我们:⽣活中要学会笑,如果⽣活中遇到烦恼,请⽤笑来填补。
笑对⼈⽣,能穿透迷雾;笑对⼈⽣,能坚持到底;笑对⼈⽣,能化解危机;笑对⼈⽣,能照亮⿊暗。
《酬张少府》 唐·王维 松风吹解带,⼭⽉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浦深。
【赏析】 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
⾃⼰觉得没有什么⾼明的主见,只知道返回旧时的⼭林。
解开⾐带让松林的风吹过来,在⼭间明⽉的照耀下弹琴。
你问我穷通的道理,就听江⽔深处渔夫唱的歌吧。
这⾸诗告诉我们:如果能做到内⼼安宁,⽣活处处好风光。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赏析】 居住在⼈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志⾼远,⾃然就会觉得所处地⽅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映⼊眼帘。
⼭中的⽓息与傍晚的景⾊⼗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归来。
这⾥⾯蕴含着⼈⽣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这⾸诗既抒发了陶渊明对归隐⽣活悠闲恬静的欣悦,也蕴含了诗⼈对宇宙⼈⽣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
这⾸诗告诉我们,忙碌的⼈们,即使躲不开世间纷杂,也要在⼼中预留⼀处这样的地⽅,让⾃⼰对很多事情能超然物外。
169唐诗解读——李白之《对酒》

169唐诗解读——李白之《对酒》葡萄酒,金叵罗。
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里奈君何。
注:叵罗:酒杯。
当时边疆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
细马:小马。
青黛:古代妇女画眉的颜料。
道字:吐字,咬字。
不正:有方言口音,语音不准确。
玳瑁筵:名贵的酒宴。
解读:美人与酒,是唐诗中常见的两大题材,其中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人生自信的乐观态度和激情豪迈的精神品质,也是一个时代的侧面写照,是当时人们精神面貌的侧面反映。
李白的这首诗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这应该是诗人在青年时代游冶金陵时写下的,反映了他少年时北代风流飘逸的情怀。
全诗集中写了两大美——酒美和人美。
酒美映衬着当垆的吴姬之美,更映衬着饮酒少年的英俊,这是阳刚之气的抒发。
人美映衬着山水天地的灵秀,也映衬着少年的激情,女儿美在柔婉灵秀,使少年豪气更盛。
这些女孩极可能是一些歌妓,她们估计不幻想嫁一个如意郞君为她早起画娥眉,可谁知误入风尘,以歌声和美貌讨生活。
李白这个人对于女性的感觉总躲不过一个色与欲,这是普天下男人的通病,无可厚非。
从全诗的内容来看,这不过是诗人一场浪漫的艳遇,所谓金叵罗,葡萄酒,美歌姬,软吴音,玳瑁筵,芙蓉帐,也只是诗人与吴姬寻欢作乐的陪衬,估计此时诗人与美女一边载歌载舞,一边畅饮着美酒,眼神里透露一股堕落与逸乐的气息。
一个眼神可以摄魂夺魄,低吟浅唱之间,春风不觉迷醉,此时红酒不自知,吴姬不自知,李白不自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喽!附:陌上赠美人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
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
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
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
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
《对酒》原文赏析

《对酒》原文赏析《对酒》原文赏析1作者:唐·李白松子栖金华⑵,安期入蓬海⑶。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⑷?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⑸。
天地无凋换⑹,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⑺?对酒行注释⑴对酒行:《乐府古题要解》:阙古词。
曹魏乐奏武帝所赋“对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泽广被,政理人和,万物咸遂。
李白此诗以浮生若电,对酒正当乐饮为辞,似拟“对酒当歌”之篇。
⑵“松子”句:言仙人赤松子栖居于金华山。
松子即赤松子。
晋葛洪《神仙传》:晋黄初平牧羊,为一道士携至金华山石室中,服食松脂茯苓成仙,改名为赤松子。
金华,山名,在浙江金华市北。
⑶“安期”句:谓仙人安期生成仙到了蓬莱仙山。
安期生,本先秦时方士,后被传为神仙。
葛洪《抱朴子》言秦始皇请与言三日三夜。
《史记·封禅书》言方士李少君言于汉武帝,尝于海上见安期生。
蓬海,有蓬莱仙山的海上。
⑷羽化:即成仙。
⑸“倏忽”句:谓年轻时的美貌很快就会变老。
倏忽,疾速。
光彩,本义华丽;光亮,这里指年轻时的容颜。
⑹凋换:谓凋零而改变。
凋,一作“雕”。
⑺“含情”句:谓面对美酒而不饮,还顾虑什么。
与谁待,即欲待谁。
古汉语中疑问句宾语均前置。
谁,疑问代词,相当于“何”、“什么”。
对酒行译文赤松子栖息在金华山得道,安期生成仙后入蓬海遨游。
这些都是古代传说中仙人,现在你可见羽化之人?浮生速去如闪电,一下就变换了光彩。
天地没有凋零衰老,可人的容颜时刻在变迁。
对着美酒,你却不肯痛饮,什么时候你才可尽兴?对酒行赏析此诗的主旨就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由积极求仙到及时行乐,可看出诗人思想的转变。
全诗分三层意思。
前四句表面是说,赤松子、安期生这些都成仙走了,无法寻找;实际是说成仙之事荒诞不经,难于实现。
中间四句是说人生短促,快如闪电,天地不老,面容易衰。
末二句说,应及时行乐,痛快饮酒。
对酒行作者介绍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对酒赏析篇一:酒文化鉴赏中国酒文化鉴赏姓名:王继栋学号:201X512404摘要:酒文化是以酒为物质载体,以酒行为为中心的独特文化形态。
广义的酒文化蕴涵丰富、自成体系,包括几千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酿酒技术、工艺水平、法律制度、酒俗酒礼、形形色色的饮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创作的与酒相关的诗文词曲等等;而狭义的酒文化则是一般消费者心目中的酒文化,多指饮酒的礼节、风俗、逸闻、逸事等。
关键词:酒文化;特点;功能;传统习俗自从有了酒,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对酒兴味盎然,酒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饮酒文化。
酒激发了诗人的灵感,创作出不朽的传世佳作;酒与文人的趣闻轶事不计其数。
中国的酿酒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呢?一说是“古猿造酒”,二说是“仪狄造酒”,三说是“杜康造酒”,然而无论那种说法,都能说明我国的酿酒历史距今起码在四千年以上,当今的许多考古发现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中国的酒文化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品种也不断丰富,白酒、黄酒、米酒、葡萄酒、啤酒、药酒是应有尽有,其中的名品也是数不胜数。
如黄酒中有绍兴加饭酒、福建龙岩沉缸酒;白酒中有五粮液、茅台酒、剑南春、董酒、泸州老窖特曲、郎酒、汾酒、西凤酒、古井贡、杜康;葡萄酒中有长城葡萄酒、张裕葡萄酒;啤酒中有青岛啤酒等。
中国人饮酒还讲究意境,最佳的状态是似醉非醉,使人处于最快乐、最兴奋的境界中。
这时人们不仅话多,而且兴致大发,会妙语连珠,诗如泉涌,“李白斗酒诗百篇”即是最好的例证。
正是饮酒进入了社会生活,所以酒有了社会精蕴,最终也就形成了颇具民族特色的中国酒文化。
一.中国酒文化的内涵与形态内涵即是文化所包含的核心内容,中国酒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种基本形态上:1.物质形态酒文化。
物质形态酒文化是酒文化的技术体系成果,包括人工创作的技术的、器物的东西。
2.精神形态酒文化。
如果酒仅仅局限在单纯的食用价值层面上,还够不上文化。
事实上,人们在创造酒文化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创造其精神财富。
酒文化的物质成果决定了人们有关酒的观念、意识、想象的产生、内容及其发展方向、嬗变轨迹,渗入了中华民族的诸种意识形态之中,由此衍生出酒文化的精神形态。
3.行为形态酒文化。
人类在社会实践生活中,特别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酒的文化行为层面,主要以礼仪行为、信仰行为、社群行为、娱乐行为表现出来。
4.制度形态酒文化。
中国人不仅充分估计到酒的壮身健体、扶衰养疾等功能,也充分认识到其伤身、丧生乃至亡国等负面效应。
但中国人更能借助一系列调剂手段,制定出政治、经济、礼仪制度来规范人们酒事行为,调整被酒扰乱的各种社会关系,从而创造出中国酒文化的制度形态成果,以酒礼、酒政为突出。
二.中国酒文化的特点(一)中国传统酒文化的最大特色———“酒礼”和“酒德”酒礼,是酒行为的礼节,用以体现酒行为中的贵贱、尊卑、长幼乃至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
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它的礼乐色彩和政治色彩。
酒德,指饮酒的道德规范和酒后应有的风度。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
”(二)中国酒文化的精神价值更突出地体现在酒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上1.酒与诗歌。
我国历史上就有“酒文一家”、“酒文天地缘”之说。
从我国三千年前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当代诗人郭沫若的《女神》、郭小川的《祝酒歌》等,他们诗作的字里行间,随时都能闻到扑鼻的酒香,诗酒兼优的大家名流更是灿若星辰。
2.酒与小说。
《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关羽温酒斩华雄、单刀赴会,曹操大宴铜雀台、煮酒论英雄;《水浒传》中的吴用智取生辰冈,武松醉打蒋门神、醉杀白额虎,鲁智深醉打镇关西、醉闹五台山,宋江醉酒题反诗;《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痛饮蟠桃宴等。
3.酒与散文。
我国历代关于酒方面的散文很多,如东晋庚阐的《断酒戒》、戴逵的《酒赞》及刘伶的《酒德颂》;南朝梁刘潜的《谢晋安王赐宜城酒启》等。
4.酒与戏剧、曲艺。
中国的戏曲中有许多剧目涉及到酒的内容。
如关汉卿的《单刀会》;高文秀的《好酒赵元遇上皇》,《杜牧之诗酒扬州梦》等。
曲艺内容说到酒的也很多,最著名要数是我国相声大师侯宝林的相声小段《醉酒》,将醉汉的醉(来自:WWw. : 对酒赏析 )态刻画的惟妙惟肖。
5.酒与书法。
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瑰宝之一。
嗜酒者不一定是书法家,但书法家大都嗜酒。
中国古代许多书法家都有嗜酒的记录,据说书法大师王羲之等每见金文刻石刻字,即坐卧其旁,探索笔势,体会其五光十色的神采,领略其音乐般轻重缓文急的节奏。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对“醉墨”颇为欣赏,将其作为新建屋堂之名:“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消百忧。
”6.酒与绘画。
在我国,历代文人墨客都离不开酒,不但诗坛书苑如此,绘画界的名家们更是“雅好山泽嗜杯就酒”。
中国历代名画有很多都与酒文化的题材有关。
可以说,绘画和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不解之缘。
(三)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酒文化,为中国的酒文化增添了特色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酒文化是中国酒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使中国酒文化体现了更多的民族性特点。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的56个民族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酒习俗,如壮族敬客人酒的风俗是饮交杯酒;云南佤族有以泡酒待客的习俗;藏族待客的青稞酒;布依族人饶有风趣的“迎客酒”等,无不体现出我国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酒文化特点。
三.酒文化的四大功能(一)定位功能通过文化的联系、联想、想象、创造,使人类确认自身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状态,满足人们的心理安全需求,使人类能够从观察世界中确认自身的位置,减少宦海红尘中的飘泊感、虚无感,增加历史现实中的当下感、现实感。
情感得到抚摸,心灵得到抚慰,思想得到抚助。
文化由此成为现实人生的心灵归宿,是心情的停泊港,是灵魂的避难所,是情感的共生地,是思想的生发点。
(二)催生功能文化需要载体,载体承扬文化。
深厚的酒文化催生新兴酒品牌。
201X年宜宾新出的一个酒类品牌,就是以周洪谟文化为载体的。
关于周洪谟的史料、著述、神话、传说、家谱、字迹等精神文化,由关于周洪谟的古居、古墓、古道、古器、古玩、古砖、古窖等物质载体承载和传播。
洪谟文化催生洪谟酒,洪谟酒助推洪谟文化。
(三)推动功能一个优质的酒类商品,仅靠质量是不行的。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
产品质量是基础,没有优良的酒质做基础,一切规划和设想都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
但抱着“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固有观念,同样有害于酒类事业的发展。
商品传播、口碑传播、大众传播是商品做强做大的基本路途。
质量、品牌、文化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三层境界。
好酒必须要有好文化,好文化与好酒结合,必将如虎添翼、迅猛发展。
好酒与不好的文化相结合,将损害品牌,造成内伤。
(四)挽救功能文化的开拓与创新,对于困境中的企业来说具有挽救功能。
红楼梦酒业的战略重组,从形式上看是经营形式的转变,但其实质是文化理念的现代转换。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小主之一的《红楼梦》,其核心意象是“千红一窟(哭)”茶“,万艳同杯(悲)”酒,是由锦衣玉食、富贵荣华因内忧和外患而走向凋零破败、凄苦悲凉的过程。
这种文化象征暗合红楼梦酒业曾经走过的路程。
酒文化,应当担负起“救名(酒)于水火之中”的重任。
对曾经短暂辉煌过的过气名牌进行文化重塑,是挽救名牌酒的重要途径。
红楼梦做了初步的探索,但仍需时间检验。
四.酒文化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渗透酒,可谓是中国人饭桌上不可或缺的东西。
朋友聚会觥筹交错间,距离拉近。
家人聚会中举杯盏影间,流露着默默温情。
同时,各种社会风俗习惯中也离不开酒。
如新人结婚,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要前去喝“喜酒”。
孩子满月,其父母会大办操持一场“满月酒”,以祝福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端午佳节,人们要喝雄黄酒,寓意驱邪避祸。
清明重阳更是要以酒祭祖,表达对先人逝者的怀念。
可见,酒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更有一句俗语“无酒不成席”,可见酒的重要地位。
五.中国传统习俗中酒的文化功能1、婚俗中约定盟誓功能在中国人的婚嫁庆典上,无论是在中国当今社会还是传统社会中,酒是婚俗中不可或缺的点缀品,甚至在许多民族的婚嫁中,自始至终都有酒的参与。
酒固然有喜庆的含义,但同时酒还有约定盟誓的功能。
结婚的序幕是“订婚”,许多民族订婚的俗仪,都是酒字当头,所以婚俗的帷幕就是由酒来拉开的了。
例如在东北,男女双方经媒人的中介议婚后,第一步就是“喝相亲酒”。
2、酒的交际礼俗功能在现代人们的交际生活中,喝酒应酬扮演了重要角色。
同时在少数民族传统习俗中,以“酒”示仪的传统礼俗更是比比皆是,表达了对客人的欢迎和真挚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