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品读,文言文诗点击六下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含答案)_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2022·武汉)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傅显迂缓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
比相见,喘息良久。
魏问相见何意。
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
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注释】①雅步:从容安闲地行走。
②针黹(zhì):针线活。
③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1.解释文中的词。
(1)比相见比:__(2)故走觅兄故:__2.对画线句子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A.本性迟疑,看起来就像迂腐的老书生。
B.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迂腐的老书生。
C.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傲慢的老书生。
D.本性迟疑,看起来就像傲慢的老书生。
3.文中傅显迂缓具体表现在____、____两处。
4.开头写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的目是()A.突出了傅显博学、知识丰富的特点。
B.这也是形成他做事拘泥的重要原因。
C.讽刺了只会读书却不懂得变通的人。
D.意在说明读书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2022·长沙)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蒙正不为物累(宋)欧阳修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①。
有一朝士,家藏古鉴②,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③。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
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
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注释:①眷遇:器重,看重。
②古鉴:古镜。
③知:知遇,得到赏识或重用。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弟遂不复敢言/肃遂拜孟母B.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乃取一葫芦至于地C.自言能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D.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6.请你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XXX七岁时就像成年人一样凛然有气质,听说《左氏春秋》后爱不释手,退而为家人讲解,很快就掌握了其大旨。
自此,他手不释书,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或酷暑。
有一次,一群孩子在庭院玩耍,其中一个孩子爬上一个瓮,结果脚滑掉进水里,其他孩子都吓得逃跑了,只有XXX拿起石头砸破了瓮,让孩子得救。
1.(1) 众皆弃去:大家都离开了。
(2) 破之:砸破了它。
2.从此以后,他手中始终拿着书,连饥饿、口渴、寒冷或酷暑都不知道。
3.XXX小时候,他住在墓地附近,经常玩弄墓间的东西,他的母亲说:“这不是我想要的儿子。
”于是搬到了市旁边,XXX又玩弄商人街上的东西,他的母亲又说:“这还不是我想要的儿子。
”于是搬到了学宫旁边。
XXX开始玩弄XXX让进退的礼仪,他的母亲说:“这才是我想要的儿子。
”于是就定居在那里。
这段文字来自于历史典籍《烈女传》。
1.(A) 嬉:玩耍 (B) 贾人:商人。
2.这段文字来自于历史典籍《烈女传》。
3.“听父母之教”这个故事反映了XXX的智慧和聪明才智。
创新思维在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例子。
比如,现代的创新思维可以看到在科技、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例如,发明家XXX通过尝试和错误,终于发明了电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创新思维,要敢于尝试和不断研究。
4.答案因人而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一味地坚持过去的方法,要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例如,在研究过程中,如果一个方法不起作用,我们应该尝试其他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坚持。
XXX在路上等待饥饿的人来与他一起分享食物,但有一个饿者拒绝了他的食物,最终XXX因此而死亡。
1.“以至于XXX”意为“到这种地步”,“从而XXX”意为“便谢了他”。
2.饥者拒食,导致XXX饿死。
3.人们不能只看表面,要看本质。
1.“还”的意思是“逃跑”。
2.翻译:XXX喜欢龙,用各种方式描绘龙,屋子里到处都是龙的图案。
于是一条真龙闻讯而来,在窗户上探头,在屋子里晃尾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试题及答案全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试题及答案全套(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32分)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写出下列词的意思。
(9分)(1)等闲:________________(2)浑:________________(3)清白:________________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6分)(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灰的前身——石灰岩需要经过________和___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岩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石灰岩的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体现出的石灰的精神,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精神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灰吟》是一首()(3分)A.送别诗B.山水诗C.咏物诗4.《石灰吟》一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4分)二、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21分)人总是要死的,但()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或()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按原文填空,并在“(5分) 2.画“——”的句子中的两个“死”字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_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第二个“死”字表达了对剥削、压迫人民的人的____________之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等词语。
(5分)3.本段共有______句话:中心句是第______句;第二句引用曾写过《史记》一书的文学家司马迁的话说明生死观,类似的名人名言还有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____”;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是第______句;最后一句以________________为例,说明了为人民利益而死是有价值的,是比泰山还重的。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中复习精选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中复习精选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芳容至孝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
其父文荣,弱冠游楚,楚中移文至华亭,客死归州官舍矣。
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
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战!”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负骨,誓不归矣。
”自出,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失度,饥饱无时。
投止旅店,头晕目昡,遍身焦灼如火。
次日,病不能起。
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只邻庙。
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
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
”"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
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
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
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
或赤脚行山溪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
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
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注】①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
(1)下列语句中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父文荣,弱冠游楚弱冠:二十岁B.客死归州官舍矣客死:死在异乡C.寒燠失度,饥饱无时寒燠:极其寒冷D.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步履:行走(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
②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3)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请概括作答。
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②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③,性不喜华靡,闻喜宴④独不戴花,同列⑤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注】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

2020年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1.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jiàn)于郊衢(q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è)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根据释义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字词。
①________:自以为②________:于是就③________:没有阻止④________:于是⑤________:返回(2)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尝试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薛谭为什么辞别老师回家?因为他“________”。
②薛谭听了秦青老师送行的歌后是怎么做的?________ ,________。
③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秦青歌唱得好?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从这篇短文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选出最合适的一项()A.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 一个人有了成绩不能骄傲,要谦虚。
C. 只有有才智的人才有骄傲的本钱。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顾长康画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①。
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②,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③中。
”【注】①目精:眼珠。
②研蚩:美丑。
③阿堵:此处。
(1)“本无关于妙处”正确的停顿是()A. 本/无关于妙处B. 本无/关于妙处C. 本无关于/妙处(2)写出下面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或数年不点目精________②人问其故________(3)顾长康“不点目精”的原因是________,这与成语“________”的意思相近。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翠鸟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①。
及②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③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④得而取之矣。
【注】①避患:避免灾祸。
②及:等到。
③益:更加。
④遂:于是,就。
(1)对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释正确的两项是()A. 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它,指小翠鸟)B. 一人虽听之(他,指弈秋)C. 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上的鸿鹄)(2)画线语句的意思是:________,就把巢筑在低一些的地方。
六下语文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一、春1.略2.(1)欣欣然(2)窠巢繁花嫩叶呼朋引伴(3)黄晕烘托(4)蓑笠稀稀疏疏静默3.(1)zhǎng上涨zhàng头昏脑涨(2)sǎn散淡sàn散步(3)yūn晕车yùn月晕(4)cong收藏z白ng宝藏4.如:绿油油闹哄哄金灿灿乱糟糟美滋滋5.C6.(1)朱自清匆匆(2)写景抒情盼绘颂(3)志南和尚春风(4)朗润涨红7.(1)触柔和(2)嗅芳香(3)听8.(1)花针细丝牛毛(2)雨丝在柔和春风吹拂中倾斜着、互相交错着飘落下来的样子极准确地写出细雨像笼子似的罩在屋顶上的状态(3)写了灯光,撑着伞慢慢走的人;工作的农民,草屋烘托春天雨夜的安宁和平和生气9.(1)略(2)生机勃勃、美好、充满希望和力量(3)分别对应上文所写的春草、春花、春风和春雨,都充满生动、希望和美好10.(1)“钻”表明春草破土萌发的挤劲,显示了不可压抑的生命力;若用“长”只是一般的说明,不能表现出春草的活力。
(2)“闹”字不仅仅有嗡嗡的响声,而且隐含了一片众多沸腾的景象;“叫”只能表明喊叫,用在这里,感情色彩不浓(3)“抚摸”写出了春风的温暖与柔情;“吹”则表达不出来11.成语如:春风得意春华秋实春风化雨如沐春风等诗句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春眠不觉晓春风吹又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12.略二、春风1.ch0 m6ng ji白0 sa 2.(1)空有名义或名声而没有实在的东西(才能) (2)评论好坏(3)江河大地解冻(4)调养、休息造句略3.如:苍苍草原莽莽沙漠哄哄呼啸4.(1)飘拂滋润(2)匀净5.比喻春天持续的时间短6.只见起风、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草长莺飞,杂花生树7.D 8.(1)用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北国春风来时速度快,力量大,铺天盖地,发出震人心魄的声响(2)春风的凛冽,劳作的喜悦,展现北方春种时的特有情景以及人们喜悦的心情9。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学号: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②者死!”舍人③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④。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⑤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⑥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⑦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⑧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①荆:指楚国。
②谏:劝阻。
③舍人:侍从。
④三旦:三天早晨。
⑤委身:曲身。
⑥傍:同“旁”。
⑦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⑧患:忧患、灾祸。
1.写一写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1)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2分)A.习惯早晨锻炼。
B.用弹弓打黄雀。
C.观察螳螂捕蝉。
D.引起吴王注意。
3.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填写下面的关系图。
(2分)蝉←__________←__________←人4.上题中的关系图讲述的就是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下列成语中与它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2分)A.亡羊补牢,为时未晚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画蛇添足,多此一举D.万事俱备,只欠东风5.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经典 诗歌鉴赏 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经典诗歌鉴赏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首联像往日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告诉了我们事情的起因。
“具”的意思是________。
这个“具”字让我们感受到田家朋友的热情好客。
(2)颔联由近及远地写了“故人庄”的自然之号,读着这么有画面感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
带着这样的想象读,我觉得古诗更有味道了。
(3)“话”字让我想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谈话非常愉快,农家生活的闲逸让诗人产生了共鸣、我想他们除了聊“桑麻之事”,可能还会聊________,聊________,聊________。
这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这种恬静美丽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啊!2.课内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体裁是________,“卜算子”是___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__。
(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___。
这句既写送________,又送__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_的留恋,对________的深情。
(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___,把山比喻为________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_。
3.阅读《春雪》,感受韩愈笔下不同的景。
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