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公共区域最易传染疾病(新编版)

合集下载

公共场所常见传染病知识

公共场所常见传染病知识

公共场所常见传染病知识简介公共场所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由于人群聚集,传染病在公共场所的传播比较容易。

了解一些常见传染病知识可以帮助我们采取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常见传染病以下是一些在公共场所常见的传染病:1. 流感: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头痛和肌肉疼痛。

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包括接种疫苗、勤洗手、避免接触已感染人群和使用口罩。

2. 感冒:感冒是由多种呼吸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症状包括鼻塞、流鼻涕、咳嗽、喉咙痛和喉咙痒。

预防感冒的方法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已感染人群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3.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脚上的水疱等。

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已感染人群和保持清洁的环境。

4. 腹泻:腹泻是肠道感染的一种常见病症。

常见的腹泻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

预防腹泻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饮用安全的水源和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5. 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体重减轻等。

预防结核病的方法包括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为了预防传染病在公共场所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设施之后。

2. 使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咳嗽和打喷嚏: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3. 避免接触已感染人群:避免与已感染传染病的人近距离接触,尤其是咳嗽或打喷嚏时。

4. 使用口罩: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可以减少呼吸道病毒的传播。

5. 清洁公共设施:定期清洁公共设施,包括电梯按钮、扶手、桌椅等。

总结在公共场所,了解常见传染病知识并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降低传染病的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勤洗手、避免接触已感染人群以及使用口罩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以上仅为常见传染病的简要介绍,如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和预防指南,请咨询医生或寻求可靠的健康机构的建议和指导。

哪些环境容易导致传染病发

哪些环境容易导致传染病发

哪些环境容易导致传染病发传染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威胁,了解哪些环境容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至关重要。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种环境因素可能为传染病的传播创造条件。

首先,人口密集且通风不良的环境是传染病传播的温床。

例如,在拥挤的学校教室、工厂车间、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人员之间的接触频繁且密切。

如果通风系统不佳,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等携带病原体的微小颗粒就容易在有限的空间内积聚和传播。

一个人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能会迅速被周围的人吸入,从而增加传染病感染的风险。

尤其是在流感、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这种环境的危险性更加凸显。

其次,卫生条件差的环境也是传染病滋生的重要因素。

一些贫困地区或者卫生设施不完善的社区,垃圾堆积如山,污水横流,蚊蝇滋生。

这些不仅影响了环境美观,更重要的是为病原体的存活和传播提供了便利。

比如,蚊子可以传播疟疾、登革热等疾病;苍蝇则可能携带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

此外,缺乏清洁的饮用水源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如果人们饮用了被污染的水,就容易感染霍乱、痢疾等水传播疾病。

再者,气候变化也会对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产生影响。

气温的升高、降雨量的变化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都可能改变病原体、传播媒介以及宿主的生存和活动模式。

例如,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蚊子的繁殖和活动,从而增加了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另外,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会破坏卫生设施,导致污水和垃圾扩散,进一步恶化卫生环境,为传染病的爆发创造条件。

食品卫生不合格的环境同样容易引发传染病。

在一些不规范的食品加工场所,食品可能会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污染。

例如,未煮熟的肉类可能携带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受污染的水果和蔬菜可能传播肠道病毒。

此外,街头无证摊贩售卖的食品往往缺乏卫生保障,也增加了传染病通过食物传播的可能性。

医疗机构内的环境如果管理不当,也可能成为传染病传播的场所。

医院里患者众多,病原体种类繁杂,如果消毒不严格、医疗器械交叉使用、医护人员防护措施不到位等,就容易导致病原体在患者之间、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传播。

传染病按感染源分布的地域分类

传染病按感染源分布的地域分类

传染病按感染源分布的地域分类传染病是指可以通过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或水源传染给其他人或动物的疾病。

根据感染源分布的地域不同,传染病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地方性传染病、区域性传染病和全球性传染病。

一、地方性传染病地方性传染病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比较常见的传染病,其感染源和传播方式主要集中在该地区内。

这类传染病通常受到局限因素的限制,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地方性传染病:1. 登革热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感染源主要是蚊子,其中以伊蚊和埃及斑蚊为主要传播媒介。

登革热在热带地区具有很高的发病率,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

2. 鼠疫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啮齿动物感染。

鼠疫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和一些亚洲、非洲国家。

传播途径主要为跳蚤叮咬和接触感染。

尽管现代医学的进步使得鼠疫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仍然需要高度警惕。

3. 山地病山地病是高原地区特有的一类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

感染源包括高原地区的气候、地质和生境条件等。

常见的山地病有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和高原心脏病等。

山地病对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

二、区域性传染病区域性传染病是指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流行并具有较高感染率的传染病。

这类传染病的传播范围较广,涉及的地理区域更广泛,但并未蔓延到全球范围。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区域性传染病:1. 疟疾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感染病,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拉美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传播途径主要是蚊子叮咬,尤其是按蚊。

2. 狂犬病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常见于全球大部分地区。

传播途径主要是犬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咬伤或唾液传播。

狂犬病的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相对较高,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3.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类由不同病毒引起的出血热疾病,包括埃博拉病毒、拉沙病毒等。

工作场所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工作场所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工作场所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介绍随着人们在工作场所中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人群,传染病的风险也在增加。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工作场所传染病以及预防措施,以帮助您保持健康和安全。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流感- 流感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在工作场所中容易传播。

以下是预防流感的措施:- 定期洗手,特别是接触到公共设施后;-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如避免触摸面部、避免与患者接触等;- 注射流感疫苗,以增强免疫能力;- 在感染初期,避免去工作场所,以防止传播给他人。

感冒- 感冒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传染病,以下是预防感冒的措施:- 经常洗手,并避免触摸面部;- 注意咳嗽和打喷嚏的礼仪,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 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 避免与患者接触,并避免向他人传播病毒。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如腹泻是工作场所中常见的问题,以下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惯,特别是在使用洗手间后;- 饮用安全、经过消毒的水源;- 避免食用生熟不洁的食物;- 在肠道传染病出现症状时,避免去工作场所直到康复。

皮肤感染- 皮肤感染如皮疹和疣是一些常见的传染病,以下是预防皮肤感染的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经常洗手;- 避免与感染者直接接触;- 避免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剃须刀等;- 常穿透气且干燥的衣物,以减少皮肤感染的风险。

结论工作场所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注射疫苗等。

通过采取这些简单而重要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传染病在工作场所中的传播风险,保持健康和安全。

社区常见传染病

社区常见传染病

社区常见传染病在社区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社区常见传染病,提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社区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

一、流感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流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头痛、全身乏力等。

为了预防流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接种疫苗: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2.保持良好的手卫生:经常洗手、使用洗手液或含有酒精成分的洗手液来清洁双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后。

3.避免密集人群:尽量避免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车站等。

二、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水痘症状包括皮肤起红斑、水泡、瘙痒等。

为了预防水痘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接种水痘疫苗: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重要手段,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避免与患水痘的患者密切接触。

3.隔离患者:如有家庭成员患水痘,应尽量进行隔离,减少传播风险。

三、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指通过口腔摄入病原体,导致胃肠道疾病的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包括腹泻、呕吐等。

为了预防肠道传染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饮食卫生:食用熟食,避免生食,尽量避免在不卫生的环境下用餐。

2.饮用安全水源:确保饮用的水源是安全的,可以进行煮沸或者过滤消毒。

3.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处理食物前后、上厕所后要洗手。

四、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呼吸系统。

结核病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气喘等。

为了预防结核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接受结核疫苗免疫:结核疫苗接种可以有效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2.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3.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尽量避免与有结核病病史的人长时间近距离接触。

通过加强社区常见传染病的宣传和防控意识,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我们能够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社区环境。

公共场所内传播的疾病

公共场所内传播的疾病

公共场所内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传染性比较强,能够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和动物与人之间进行传播的一组感染病称为传染病。

感染过程:三个因素:病原体、人体和环境。

传染病的预防原则针对三环节l.管理传染源:我国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甲类和乙类,强调必须报告、转诊和随访。

(1)甲类传染病(烈性传染病):霍乱、鼠疫(强制管理);(2)乙类传染病:麻疹等(严格管理,其中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按甲类传染病处理);(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等(监测管理)。

2.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进行特异性主动免疫及特异性被动免疫。

在公共场所内传播的疾病可分为六类,一类为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在冬春季流行。

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肺结核。

这几种疾病的传播是病原体通过空气,借助飞沫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感染,因此上述疾病在公共场所内易造成传播和流行。

第二类为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节,且易在公共场所造成爆发和流行。

这类疾病主要指:病毒性肝炎、伤寒、霍乱、细菌性痢疾,它们可通过公共场所的食品、公共用具和公共用品、水源而传播。

第三类为虫媒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斑疹伤寒,这两种疾病的流行多发于夏秋季,公共场所的蚊子、虱子为传播媒介。

第四类为寄生虫疾病,主要是阴道滴虫病,在公共场所主要通过公共浴池、公共毛巾传播。

第五类为眼疾病,如沙眼、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也是通过公共场所内的公共用品传播。

第六类为皮肤病,如手足癣,主要通过公共场所浴池的拖鞋、浴巾和修脚工具传播。

因此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公共设施、公共用品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是切断上述各类疾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1.控制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病人呼出气体、飞沫中存在的病原体被健康人吸入而发病的,因而隔离病人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手段。

卫生传染病大全

卫生传染病大全

卫生传染病大全卫生传染病是指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通过空气、水、食物等途径传播的疾病。

这些疾病常常引起大范围的传播,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卫生传染病,并介绍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1. 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是通过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传播的疾病。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感冒和流感。

感冒是由不同的病毒引起的,主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咳嗽等。

流感则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症状与感冒类似,但通常更严重,可能引起高热和全身不适。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最佳方法是勤洗手、避免接触已感染者和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

2. 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或水中的病原体传播。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腹泻病和肠炎。

腹泻病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和恶心等。

肠炎则是由细菌引起,常导致腹泻并伴有发热和腹痛。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饮用安全的水,保持食物的安全卫生,彻底煮熟食物并避免生食。

3. 皮肤传染病皮肤传染病主要通过皮肤接触传播。

常见的皮肤传染病包括疱疹、疥疮和白癜风等。

疱疹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表现为水疱和溃疡。

疥疮则是由疥螨引起的寄生虫感染,症状为剧痒和皮肤红疹。

白癜风是一种免疫相关的皮肤病,导致皮肤失去色素。

预防皮肤传染病的关键是保持良好个人卫生,避免与感染者的密切接触,勤换洗衣物和床上用品。

4. 血液传染病血液传染病是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的疾病,包括艾滋病、肝炎和疟疾等。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

肝炎则是由不同的病毒引起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疟疾则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疾病。

预防血液传染病的关键是避免与感染者的直接接触,使用安全的针头和安全套,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5. 性传播疾病性传播疾病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疾病。

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包括梅毒、淋病和生殖器疱疹等。

梅毒是由螺旋体引起的感染,主要通过性传播。

淋病则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感染,主要通过性传播。

公共场所怎样预防传染病

公共场所怎样预防传染病

公共场所怎样预防传染病公共场所是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

然而由于公共场所人员相对集中、人与人相互接触频繁、公共用品重复使用、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

实际上,有一些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就潜伏在这些公共场所,比如常见的淋病的病原体淋球菌,适宜在潮湿、温度为35℃和含有2.5%-5.0%二氧化碳的环境中生长,淋菌可在厕所坐垫上或潮湿的毛巾上分别存活18小时和10至24小时。

而另一种常见性病尖锐湿疣的病原体人乳头瘤病毒也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存活相当长时间。

所以在一些消毒措施不很严格的公共浴池、泳池、美容院或旅馆内,是可能接触到沾带性病病原体的物品,如果我们缺乏卫生防病知识,一不小心就能间接染上性病,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1、传染性疾病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等2种。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等25种。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10种。

2、公共场所的特点从卫生学角度来说,公共场所人口相对集中,人与人相互接触频繁,流动性大;设备、物品供公众重复使用,容易受到污染;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

3、公共场所常见六大传染病:1)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在冬春季流行。

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肺结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大公共区域最易传染疾病
(新编版)
Understand the common sense of safety,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safety issu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daily work, and enhance your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68
六大公共区域最易传染疾病(新编版)
专家提醒:勤洗手是预防疾病入侵的有效措施
公共卫生涉及千家万户,然而,在不为我们注意的角落还存在许多易滋生和传染疾病的卫生死角,比如公交车、影院、医院和商厦的扶手、坐椅和门把手,公用健身器材,餐馆的菜单,公共卫生间,网吧内电脑的鼠标及键盘,公用电话机,电梯的按钮,游泳池等公共用具和公共场所。

为此,本报邀请解放军302医院几位传染病专家联合“点击”、“会诊”了这些“部位”,旨在提醒市民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该院专家特别强调,健康的皮肤本身就有防御外来细菌、病毒的抵抗力,因此不会轻易传染上皮肤病,但是破损的皮肤就要格外小心,很多病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传染上疾病,包括肝炎。

所以,即使您的皮肤破个小口,应该让破损的部位远离公共场所的用具和
物品。

公共扶手、坐椅和门把手
解放军302医院感染七科医学博士刘士敬说,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每年感染病毒性、细菌性及寄生虫病不下万例,而公交车、影院、商厦和医院的扶手、坐椅和门把手是其中重要的传播渠道之一。

刘博士说,寄生虫病大多虫从口入,如果在公共场所接触了虫卵,再用被污染的手吃东西,感染概率就很高。

由于公共扶手是接触人群的最“杂”也最频繁的媒介,它自然成了寄生虫病的主要传播渠道。

一些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病毒和细菌,例如肝炎病毒、痢疾杆菌等,也可以通过患者遗留在公共用具上,这些致病菌在自然环境中可以存活几个到十几个小时,如果在此期间内,有人触摸到带有致病菌的扶手等会被传染。

虽然这些公共场合定期用消毒液清洗扶手、坐椅和门把手的表面,但还不能做到每时每刻都清洗。

所以,为了避免交叉传染一些病菌,刘博士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要做到:接触过公共扶手、坐
椅和门把手后,不要乱摸身上的其它部位,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饭前便后。

刘博士特别强调,对于外出沾染上的病毒或细菌,最好的办法是用清水反复冲洗,只要用肥皂反复漂洗手达到3次,病毒和细菌就可以去除,包括乙肝、甲肝和其他一些病菌。

并不一定非用消毒液,因为一些特殊的病毒对消毒液是不敏感的,比如,无论用多少酒精消毒乙肝病毒都是无效的;有一些消毒液,例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漂白粉等具有一定腐蚀性,配制比例不当有可能毁坏物品。

另外,如果有条件,可以把出入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穿的衣服,回家后固定挂在门口的衣架上,长途旅行回来后,要马上把衣服放在洗衣机里清洗,必要时可以滴一些8.4消毒液,这样就足以避免一些细菌的传播。

公用健身器材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来,在许多小区都安装了各种各样的公用健身器材。

不过,解放军302医院感染一科副主任医师周志平指出,人们在使用这些公用健身器材的时候,要注意防止流行病的传播。

据介绍,现代城市中由于污染和其它原因,细菌在空气中的数量相当可观,这些病菌可以传播感冒、扁桃体炎、肺炎,还会引起伤寒、菌痢、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等疾病。

周医生提醒,在使用公用健身器材后,要马上洗手,不能不洗手就直接吃东西、抽烟、用手揉眼睛。

儿童接触公用健身器材后不要不洗手就将手放到嘴里,否则会染上传染病。

餐馆菜单
有数据表明,一张反复使用的菜单特别是卫生状况较差的中小餐馆的菜单平均带菌数可达500万个,上面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杆菌、变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并且由于餐馆四季保持室温,使得附在菜单表面的细菌存活时间相当长,菜单由此成为各种细菌传播的媒介。

解放军302医院感染一科副主任医师叶文华表示,菜单如果不经消毒反复使用,可能沾有各种污物甚至血渍,比如,传染性肝炎患者接触过的菜单就有可能留有其汗渍,如果没有及时消毒,通过沾有汗渍的菜单,就有可能造成肝炎的传染。

叶医生提醒广大消费者,到餐馆就餐时,一定要洗手,洗完手后,就别再去碰菜单了。

一般可采取先点菜、后洗手、最后进餐的方式。

公共卫生间
解放军302医院门诊部皮肤科主任李安信说,公共卫生间是很多细菌寄生的地方,门把手上往往会沾有大肠杆菌和梨形虫,而洗脸盆、水龙头等处随时都会有肠道或呼吸器官细菌。

卫生间的冲水按钮、门把手等处还经常会沾有皮肤乳头瘤病毒、疣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如果皮肤上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破损,容易引起皮炎、湿疹等皮肤病。

李主任提醒大家,在公共卫生间里应使用合格的洗手液将手清洁干净,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把手、按钮等地方,防止交叉感染。

网吧电脑的鼠标和键盘
网吧里的电脑鼠标和键盘上面往往会滋生出许多细菌,搞得不好会引起交叉感染。

一项调查显示,键盘是传播眼部疾病细菌的重要途径之一。

人们在电脑前呆得太久后,眼睛会感到酸涩,这个时
候,有的人会忍不住用手揉眼睛。

而摸过鼠标和键盘的手指,就会将键盘上的病菌带入眼睛,引发结膜炎、红眼病等疾病。

解放军302医院感染一科主任赵敏提醒,网吧业主每天要对鼠标和键盘进行消毒,在使用过程中,应杜绝用手摸脸、揉眼睛之类的习惯。

同时,使用完后一定要洗手,一般来说,用普通肥皂洗两遍左右即可杀死一般的细菌病原体。

游泳池
解放军302医院门诊部皮肤科主任李安信说,游泳时,最容易传染的疾病就是眼病和皮肤病。

如果与一些患有沙眼、红眼病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同游,沙眼衣原体也可通过游泳池水传染,使健康人患有类似的眼疾。

当游泳者中有患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脓疱疮、脓痂疹时,其他游泳者一经接触即会被传染;而皮肤浅层的真菌感染包括足癣、灰指甲等,通过拖鞋、毛巾也极易传染;游泳池中如有淋病患者,则健康人可能会因此患上前尿道尿路感染。

李主任提醒游泳爱好者,挑选游泳池一定要注意其卫生是否合格,应自备毛巾、浴巾、拖鞋,游泳馆里别人刚坐过的地方不要马
上去坐,以避免传染。

另外,游泳前应进行体检,凡患痢疾、肠炎、传染性皮肤病、红眼病者请病愈后再去游泳。

游泳时应佩戴泳镜、耳塞等,每次游泳后要及时洗澡,洗掉身上有可能残留的细菌。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