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真题汇编——内能

2017年中考真题汇编——内能
2017年中考真题汇编——内能

2017全国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7·常州)2016年9月,一群蜜蜂飞入新北区一处民宅,如图1所示,民警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宅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中,下列现象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B )

A.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B.用鼻子鉴别醋和酱油

C.固体、液体很难压缩D.两个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

2.(2017·泰安)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C)

A.春天,柳枝吐芽B.夏天,山涧瀑布C.秋天,菊香满园D.冬天,雪花飘飘3.(2017·昆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二手烟”危害他人健康,是由于吸烟产生的有害分子不停地运动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4.(2017·泰州)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如图2所示,该现象直接说明了(D)

A.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间有空隙

5.(2017·桂林)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分子之间没有空隙B.分子的运动是规则的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肉眼可以直接看清分子的形状

6.(2017·随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如图甲,量筒里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模糊.扩散现象主要原因是分子引力

B.如图乙,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一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面挂上重物也拉不开.主要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C.如图丙,玻璃片重为G,当测力计显示的力比G大很多时,仍然不能将玻璃片从水面提起.主要说明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引力,玻璃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有引力

D.如图丁,两位同学分别握住处于原长的弹簧的两端,可以将人比作组成某些物质的分子,物质被压缩,分子间表现出斥力;物质被拉伸,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7.(2017·淮安)如图3所示,将两个表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它们就会粘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被拉开,这个实验表明(A)

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D.分子间有空隙8.(2017·湘潭)下列现象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B)

A.灰尘四起B.花香满园C.雪花飘飘D.黄沙扑面

9.(2017·贺州)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温度在0℃时,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就停止B.南方的春天,室内的墙壁上会“流汗”,是熔化现象C.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感觉凉爽,是酒精汽化放热

D.夏天,从冰箱取出冰冻的饮料,放置一会表面会湿,是液化现象

10.(2017·营口)小明放学回家,一开门就闻到从厨房飘来的香味,他来到厨房想看看是什么好吃的,打开锅盖,他戴的眼镜上立刻蒙上一层“雾气”.对此,正确的解释是(A)

A.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眼镜上的“雾气”是水蒸气

C.“雾气”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D.“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1.(2017·徐州)制造钢铁零件时,可以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使碳分子渗入零件的表面层,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这种渗入现象说明(D)

A.分子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是运动的

12.(2017·无锡)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这说明(D)

A.分子非常小B.分了间有相互作用力C.分子是可分的D.分子处在无规则运动中13.(2017·怀化)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C)

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

B.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

C.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14.(2017·盐城)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1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NO2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D.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15.(2017·镇江)端午节,小红一进家门便闻到粽子的香味,这一现象表明(D)

A.分子间有间隙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6.(2017·南京)“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合0.1 nm.

17.(2017·安徽)当晶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熔化(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18.(2017·扬州)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厚度约3×10-8m,合30 nm.如图2,水在“纳米纸”表面呈露珠状,两水滴靠近时常会自动结合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19.(2017·白银)位于黄河岸边的兰州市安宁区召开了第34届桃花节,桃花节上游人如织,香气袭人.游人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游人穿行于仁寿公园,公园中人工湖湖水清澈,鱼翔浅底,看到湖里的鱼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而形成的虚像.

20.(2017·东营)2017年4月,东营园博园内的郁金香竞相开放,吸引了广大市民前来观赏.如图3“暖风熏得游人醉,郁金香满园博园”,从物理学角度分析,人们能闻到郁金香花散发的香味,是因为花朵分泌的芳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21.(2017·柳州)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危害健康,即使只有很少人吸烟,整个场所也会充满烟味,这说明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物质中的分子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这一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选填“大”或“小”).24.(2017·黔东南州)每年的五一期间,丹寨县龙泉山映山红漫山遍野,吸收了很多游客,图4中为游客观光的情景,游客进入花海中闻到清香味,这是扩散现象,游客站在不同位置都能欣赏到漂亮的映山红,这是因为映山红发生了漫反射.

25.(2017·辽阳)雨后,小华在公园散步,闻到丁香花发出的清香,这是扩散现象;她看到湖中荷叶上水珠缩成球形,这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引力;天边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27.(2017·六盘水)劣质油漆中含有大量甲醛,甲醛会散发到空气中,危害人体健康,请你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这是一种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表明什么?请你再举出一个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答案:劣质油漆中的甲醛散发到空气中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有:春天能闻到花坛中的花香,是因为花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8.(2017·广西)海鲜粥是北部湾地区的一道家常美食.煮好的粥香气扑鼻,这是什么现象?而且粥的温度越高,香气就越浓,这是为什么?当我们对着热粥表面吹气时,粥就凉得更快,这又是为什么?请你用物理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答案:(1)煮好的粥香气扑鼻,是粥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粥的香气就越浓;

(2)当我们对着热粥表面吹气时们加快了茶水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茶水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凉的更快。

第二节内能

一.选择题

1.(2017·成都)母亲节,小秦为妈妈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A.面条入锅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煮面条时,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C.闻到了面条的香味,表明扩散只在气体中发生D.面条没有粘到一起,表明分子间有斥力

2.(2017·广州)甲、乙两杯水温度各为40℃、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只有加热才能使水升温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的小

C.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小D.甲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的剧烈

3. (2017·连云港)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B)

A.0℃的冰没有内能B.冬天搓手取暖是利用做功来改变内能

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物体的机械能越多,其内能就越多

4. (2017·金华)下列关于“热与能”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

A.物体在吸热过程中,其温度一定升高B.在搓手取暖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水常被用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D.铁块在锻烧过程中,其内能从零开始增加

5. (2017·眉山)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A)

A.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B.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越多D.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6. (2017·兰州)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运动速度、物体的温度和物质状态都有关系

B.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越多的热值越大

C.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热量时煤油温度降低的多

D.内能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

7. (2017·杭州)将一高温物体与一低温物体接触达到相同温度(两物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则有(B)A.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B.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C.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D.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8. (2017·毕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B.温度为0°C的物体没有内能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热量多D.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9. (2017·天水)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C)

A.图甲,厚玻璃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

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

10. (2017·天津)下列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B)

A.用力搓手,手会发热B.用炉灶烧水,水温升高

C.气缸内气体被压缩,温度升高D.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

11. (2017·长春)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A.擦燃火柴B.炭火烤肉C.用热水袋取暖D.用冷毛巾降温

12. (2017·舟山)下列各项都能使如图1瓶内铁屑内能增加,其中属于做功的是(A)

A.不断晃动瓶子B.用酒精灯加热C.用手捂瓶子D.在烈日下照射

13. (2017·江西)在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运动做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燃气的内能减少,温度升高B.燃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C.燃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D.燃气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

14. (2017·海南)如图2所示,塞子从试管口跳出,是由于水蒸气对塞子做了功,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A)A.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化学能转化为内能C.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只有内能的转移

15. (2017·宜昌)在水平桌面上滑行的小车,速度越来越慢直至停止,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D)

A.小车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小车克服阻力做功动能减小

C.摩擦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D.小车的惯性逐渐变小直至为零

16. (2017·福建)下列利用改变内能对外做功的设备是(B)

A.洗衣机B.柴油机C.收音机D.电视机

17. (2017·湘潭)下列生活场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A.锯木头锯条发热B.用冰袋给发烧病人降温

C.放进冰箱的水果温度降低D.阳光照射使石凳温度升高

18. (2017·巴彦淖尔)如图所示,对于图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C)

A.甲图中小孩下滑过程中臀部发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B.乙图中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C.丙图中两个底部光滑的铅柱紧压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没有斥力

D.丁图中冰棒“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9. (2017·南京)小明将铁丝快速弯折十余次,铁丝弯折处的温度会升高,以下四个事例中能量转化与之相同的是(A)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20. (2017·黔东南州)如图所示的事例中,不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C)

A.锯木头锯条发热B.划火柴点火C.烧水时水温升高D.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图1

21. (2017·遵义)如图1所示,瓶内有一些水,用带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一会儿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瓶内气体说法正确的是(A)

A.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B.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

C.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D.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

22. (2017·白银)下列现象中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23. (2017·北京)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

C.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24. (2017·湖州)电水壶是常用小家电.下列有关电水壶烧水的观察和思考,正确的是(A)

A.加热过程中,水的内能通过热传递改变B.加热过程中,水的热量不断增加C.沸腾时,所冒的“白气”是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D.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温不断上升

25. (2017·武汉)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26. (2017·怀化)下列描述的现象中,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B)

A.天冷时,人们通过相互搓手让手发热B.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

C.将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D.钻木取火

27. (2017·潍坊)(双项)如图所示,对于下列实验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C )

A.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去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B.抽去玻璃隔板,两瓶中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说明空气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大

C.给瓶内打气,瓶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来时,瓶内空气的内能减小

D.厚玻璃管中的空气被压缩时,管内空气的内能减小

二.填空作图题

28.(2017·襄阳)海南黎族钻木取火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阳春三月,襄阳万亩桃花香气袭人、飘香万里,这属于扩散现象.

29. (2017·沈阳)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瓶内的水蒸气会把瓶塞顶起,在这个过程中,暖水瓶内的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温度降低(填“升高”或“降低”),内能减小(填“增大”或“减小”).

30. (2017·齐齐哈尔)如图1所示,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塞紧塞子后,用气筒向瓶内打气时,活塞对瓶内气体做功,使瓶内气体内能增大,当塞子跳起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但“白雾”又很快消失了,“白雾”消失是汽化(请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31. (2017·安顺)在图2的漫画中,老人和小孩的感觉虽然不同,但从科学的角度看,两幅图都说明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能的内能,图中的小孩从滑梯上滑下,他的机械能减小(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32. (2017·江西)如图3所示,两个容积相同的保温杯,同时装满温度相同的热水,过了一会儿,甲杯的外壁比乙杯热,由此可判断乙杯保温性能较好,杯壁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它的内能.33. (2017·河南)烩面是河南的特色名吃.图4中,厨师将面坯拉成长长的面条,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在锅里煮面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面出锅时香飘四溢,这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34. (2017·德州)端午节妈妈在厨房煮粽子,小强在客厅里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煮粽子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大粽子内能的.

35.(2017·宿迁)如图5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增加(填“增加”或“减少”),空气的内能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的;筒内的棉花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棉花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的.

三解析题

36.(2017·毕节)如图将一个烧瓶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过程中是用什么方法改变了物体内能?

(2)请从物态变化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答案:(1)做功()2当塞子跳起时,瓶口出现白雾,是怎么形成的?塞子跳起时,瓶子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瓶内水蒸气放热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瓶口出现“白雾”

37.(2017·大连)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活塞与玻璃筒的内壁接触紧密且能自由移动.用手压活塞时,越用力、越迅速地将活塞压下去,就越容易点燃玻璃筒内的硝化棉.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答案:用手压活塞时,越用力、越迅速地将活塞压下去,活塞压缩空气,对空气做功就越多,空气的内能就会越大,空气的温度就会升的越高,就越容易点燃玻璃桶内的硝化棉。

38. (2017·黄冈)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玻璃筒内放一团硝化棉,用力下压活塞,硝化棉被点燃:

(2)答案图

(1)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玻璃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选填“增大”或“减小”)

(2)请在图乙中画出活塞下行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画在O点).

第三节比热容

一.选择题

1.(2017·自贡)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B.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冷却剂D.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比热容一般不变

2.(2017·成都)小明根据下表1所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D)

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B.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白天海水温度比沙滩高D.2kg的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4.2×105J 3. (2017·广州)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kg,丙物体质量为2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吸收热量如图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乙的比热容与丙的相等B.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C.甲的温度升高1℃,需吸收2000J的热量D.甲、乙的温度都降低1℃,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

表1 图1 图2

4. (2017·上海)两个质量不同的金属块,放出相同热量,降低相同温度,则()

A.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一定大B.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一定小

C.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可能大D.两个金属块的比热容有可能相同

5. (2017·无锡)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C)A.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B.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水和煤油受热均匀C.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时间

D.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6. (2017·乐山)下列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B.打开香水瓶不久,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是因为香水发生了升华现象

C.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是因为蒸发放热D.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7. (2017·宜昌)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的是(A)

A.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北方楼房内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

C.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高,有助于调节自身的温度

8. (2017·株洲)下图1为海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的(A)

A.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B.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C.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D.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9. (2017·长沙)小天用电热水壶将1千克20℃的水加热至70℃,在这个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

3J/(kg?℃)}.

水=4.2×10

A.水吸收的热量为2.1×105J B.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水的内能

C.水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减小D.水的温度升高,它的比热容变大

二.填空作图题

10.(2017·哈尔滨)用如图2所示的两个相同装置,同时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铁砂加热,升温较慢的物质是水,因为它的比热容较大.

11.(2017·大庆)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不变(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该过程中水吸热(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若将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铝、铜、铁三个金属球(C铝>C铁>C铜)浸没在同一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铝球.

12. (2017·长春)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性质,一杯水倒出一半后,剩下水的比热容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 (2017·昆明)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让它正常工作,需要对它进行冷却,“水冷”是冷却方式之一,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冷却效果好;当水吸收发动机缸体热量后,水的内能增大.14. (2017·益阳)下表列举了部分物质的比热容.

我国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把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供人们取暖,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性质;现有2kg的煤油吸收了4.2×104J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将变化10 ℃.

图1 图2 表1 图3 15. (2017·吉林)地表温泉水降温较慢,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泡温泉时身体会变热,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身体的内能的缘故.

16. (2017·黔东南州)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你会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当沙子和水同时接受相同的阳光照射时,沙子的温度升高得更快的缘故.

17. (2017·大连)烈日下的海边,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不怎么热,这是由于海水比沙子的比热容大而造成的.沙子被晒热,这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沙子的内能.

18. (2017·安徽)农作物的秸秆可以回收加工制成秸秆煤.完全燃烧0.5kg的秸秆煤可放出 1.05×107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完全被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吸收,可使水温升高到45 ℃[已知q秸秆煤=2.1×107J/kg,C水=4.2×103J/(kg?℃)].

19. (2017·泸州)2017年6月2日中央电视台报道,我国在南海海底实现“可燃冰”连续稳定产气22天,可燃冰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完全燃烧值为5.6×109J/m3的可燃冰2m3,放出的热量是 1.12×l010J,相当于完全燃烧热值为2.8×107J/m3的天然气400 m3放出的热量.

20. (2017·荆州)2017 年5 月,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

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后几乎没有污染,是一种绿色的新型能源.根据测算,1 立方米可燃冰可以分解释放出约160 立方米的天然气.不考虑热量损失,100 升可燃冰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约

5.376×l08 J ,可以使约 1.6 m 3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100℃.(q 天然气=3.36×107J/m 3,C 水=4.2×103J/(kg?℃),ρ水=1.0×103kg/m 3)

21. ( 2017·西宁)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使用潜力.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说明“可燃冰”的 热值 很大.以10倍的关系粗略计算,1kg“可燃冰”完全燃烧出的热量为 4.2×108 J .(q 煤气=4.2×107J/kg )

22. ( 2017·哈尔滨)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107J/m 3.完全燃烧0.3m 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为 1.2×107 J .用天然气给水加热至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 不变 .

23. ( 2017·绥化)用煤气灶烧水时,燃烧1kg 的煤气,使100kg 的水从20℃升高到70℃,则水吸收的热量是 2.1×107 J ,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4.2×107 J (q 煤气=4.2×107J/kg )

24. ( 2017·宿迁)2017年5月18日,我国实现全球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与石油一样都是 不可再生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1m 3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75m 3的天然气,这些天然气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是 6.3×109 J ;若这些热量有50%被10吨的水吸收,水的温度能够上升 75 ℃.(q 天然气=3.6×107J/m 3,c 水=4.2×103J/(kg?℃))

25. ( 2017·重庆)在“母亲节”这天,小唐同学为妈妈炖了一碗排骨汤,然后用盆子装了5kg 的水,将装汤的碗放在水中进行冷却.小唐同学用水进行冷却主要是利用了水的 比热容 大.过了一会儿,水温由20℃升高到25℃,水吸收的热量为 1.05×105 J[c 水=4.2×103J/(kg?℃)].

26. ( 2017·德阳)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经同一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后甲的温度大于乙的温度,则甲液体的比热容 小于 乙液体的比热容(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乙液体的质量为1kg ,初温为20℃,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到50℃,吸收的热量为1.26×105J ,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 4.2×103 J/(kg?℃).

27. ( 2017·鄂州)我国是第一个宣布成功实现对可燃冰试开采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如图2,可燃冰能直接点燃,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1m 3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出164m 3的天然气.根据以上信息可知,可燃冰是 不可再生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若1m 3的可燃冰产生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则可将 1.64×104 kg 水从0℃升高到100℃.(c 水=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4.2×l07J/m 3)

28. ( 2017·贺州)小明用燃气灶把质量为12kg 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燃烧掉0.42m 3的天然气,则燃烧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是 4.032×106 J ,燃气灶的热效率是 30% .(天然气的热值是3.2×107J/m 3)

29. ( 2017·泰安)对质量是50g 的水加热,使水温从40℃升高到80℃,水吸收的热量是 8.4×103 J[c 水=4.2×103J/(kg?℃)].

30. ( 2017·南充)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用酒精灯对水进行加热,实验中完全燃烧了 5.6g 酒精,则放出了

1.68×105 J 的热量;若这些热量的30%被150g 、25℃的水吸收,则水升高的温度是 75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 ,环境为1标准大气压].

31. ( 2017·广东)“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所以“可燃冰”是 清洁 能源(选填“清洁”或“污染”);1m 3甲烷完全燃烧能产生 4.2×107 J 热量,这些热量可以使 125 kg 的水从20℃加热到100℃.[设甲烷的热值q 甲烷=4.2×107J/m 3,c 水=4.2×103J/(kg?℃)].

32. ( 2017·连云港)2017年5月18日,中国宣布对南海可燃冰试采实现稳定产气,引发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近20倍,若1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以使 4000 kg 水的温度升高50℃,已知c 水=4.2×103J/(kg?℃),q 可燃冰=8.4×108J/kg .

三 计算题 33.( 2017·黔东南州)某学校锅炉用天然气作燃料给水加热.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0×107J/m 3(不计热量损失).

(1)完全燃烧4.2m 3的天然气可以获得多少热量?

(2)这些热量可以使1000kg 的水从30℃升高到多少℃?

解:(1) 7338

4.010J/m 4.2m 1.6810J Q Vq ==??=?放 (2)不计热量损失,则有Q Q =吸放,即Q c m t =?水水水放,则831.6810J 40C 4.210J /(k g C )1000k g Q t c m ??===?????放水水水。

34.( 2017·百色)天然气灶使用方便、经济环保,备受人们青睐.小明用天然气灶将一壶质量为3kg 、温度为20℃的水加热至90℃,用时约10min .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3.5×107J/m 3,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求:

(1)这过程中水吸收多少热量;

(2)若这过程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60%被水吸收,则需要多少m 3的天然气.

解:(1)354.210J/(kg C)3kg (90C 20C)=8.8210J Q c m t =?=??????-??吸水水水

(2)由题意可知60%Q Q =吸放即60%

Q Q Vq ==吸放所以5378.8210J 0.4m 60% 3.510J/(kg C)60%Q V q ?===????吸。 35. ( 2017·福建)一辆汽车为50km 长的新建大桥进行通车测试,如图所示.汽车总质量为1.5t ,以100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受到的阻力是总重的0.08倍,全程消耗了

4kg 的汽油.g 取10N/kg ,求汽车通过大桥;

(1)所需的时间; (2)牵引力所做的功;

(3)汽油机的效率.(q 汽油=4.6×107J/kg )

解:(1)由s v t =得50km 0.5h 100km/h

s t v ===; (2)因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平衡,

水平向330.080.080.08 1.510kg 10N/kg=1.210N F f G mg ====????阻牵,

由3371.210N 5010m 610J W F s ==???=?牵;

(2)78

4.610J/kg 4kg 1.8410J Q mq ==??=?放 则78610J 23.8%1.6810J

W Q η?===?放 36. ( 2017·黔东南州)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可看成高度压缩的固态天然气,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都要小的多,被视为21世纪的新型绿色能源,我国南海海底存储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1m 3可燃冰可转化为164m 3的甲烷气体和0.8m 3的水.已知甲烷气体的热值为3.6×107J/m 3.

(1)在标准大气压下,1m 3可燃冰完全燃烧,最多能将多少0℃的水烧开?〔C 水=4.2×103J/(Kg?℃)〕

(2)已知甲烷的密度为0.72Kg/m 3,求可燃冰的密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1)7339

3.610J/m 164m 5.910J Q Vq ==??=?放, 不计热量损失,则有Q Q =吸放,即Q c m t =?水水水放,则9

435910J 1.410k g 4.210J /(k g C )100C Q m c t ?===??????

?放水水水.。

(2)1m 3可燃冰可转化为164m 3的甲烷气体和0.8m 3的水,质量不变

则有V V V ρρρ=+可燃冰可燃冰水水甲烷甲烷可得 33333333110kg/m 0.8m 072kg/m 164m ==0.910kg/m 1m V V V ρρρ+??+?=?水水甲烷甲烷可燃冰可燃冰.

37. ( 2017·常州)如图甲所示,1标准大气压下,普通煤炉把壶内20℃,5kg 水烧开需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煤,此过程中,烧水效率为28%,为提高煤炉效率,浙江大学创意小组设计了双加热煤炉,如图乙所示,在消耗等量煤烧开壶内初温相同,等量水的过程中,还可额外把炉壁间10kg 水从20℃加热至40℃,q 煤=3×107J/g ,c 水=4.2×103J/(kg?℃),以上过程中:问:

(1)普通煤炉完全燃烧煤的质量有多大?

(2)双加热煤炉的烧水效率有多大?

解:(1)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 ,壶内水吸热

364.210J/(kg C)5kg (100C 20C)=1.6810J Q c m t =?=??????-??吸水水水,

普通煤炉的烧水效率Q Q η=吸放

得6616810J =610J 28%Q Q η?==?吸放., 由Q mq =放得67610J 0.2kg 310J/kg

Q m q ?===?放

(2)由题意可知加热壶内水的同时把炉壁间10kg 的水从20°C 加热到40°C ,则壁炉间水吸热 354.210J/(kg C)10kg (40C 20C)=8.410J Q c m t =?=??????-??吸1水水1水1,

而壶内水的初温、末温以及质量都不变,则壶内水吸收热量不变,所以,双加热煤炉中水吸收的总热量:

65616810J 8.410J=2.5210J

Q Q Q =+=?+??吸吸1吸总. 由题意可知,双加热煤炉与普通煤炉消耗煤的质量相等,则这些煤完全按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变,所以,双加热煤炉的烧水效率: 6625210J '==42%610J

Q Q η?=?吸总放. 38. ( 2017·济宁)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将50L 的水从40℃加热到沸点.求:

(1)水需要吸收的热量;

(2)提供这些热量,需要完全燃烧焦碳的质量(q 焦碳=3.0×107J/kg ).

解:(1)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 ,水吸收热量

3333374.210J/(kg C)110kg/m 4010m (100C 40C)=1.010J Q c m t c V t ρ-=?=?=?????????-??吸水水水水水水水,

(2)由Q Q mq ==吸放可得77100810J 0.34kg 3.010J/kg

Q m q ?==≈?吸.。

39. (

2017·黑龙江)炎炎烈日下,松花江边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江水却很清凉.这是为什么?

解:因为水的比热容概念比沙石的大,由Q cm t =?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都在太阳照射下),水的温度升高的少,降水是凉凉的,而沙子的温度升高的多,热得烫脚。

40. ( 2017·贵港)“可燃冰”是未来洁净的新能源.2017年5月,我国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具有热值大,能直接点燃等特点,她的热值约为5.9×109J/m 3.问完全燃烧1m 3的可燃冰能使质量约为多少kg 的20℃的水温度升

高到100℃?(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解(1)93395.910J/m 1m 5.910J Q Vq ==??=?放,

不计热量损失,则有Q Q =吸放,即Q c m t =?水水水放,则

935910J 17560kg 4.210J/(kg C)(100C 20C)

Q m c t ?==≈??????-?放

水水水.。 (2)1m 3可燃冰可转化为164m 3的甲烷气体和0.8m 3的水,质量不变

则有V V V ρρρ=+可燃冰可燃冰水水甲烷甲烷可得 33333333110kg/m 0.8m 072kg/m 164m ==0.910kg/m 1m V V V ρρρ+??+?=?水水甲烷甲烷可燃冰可燃冰.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计算题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第04期):计算题 24.(2019·东营)(12 分)3 月 12 日,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天鲲号”绞吸挖泥船正式投产首航,其智 能化水平以及挖掘系统、输送系统的高功率配置均为世界之最。(g 取 10N/kg ,ρ水取1.0×103kg/m 3 )主要参数如下表。 (1)满载时,求“天鲲号”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少? (2)满载时,求“天鲲号”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若船底需要安装探测仪器,其 面积为 40cm 2,求探测仪器受到水的压力是多少? (3)“天鲲号”去某水域执行任务,其工作量相当于将 1.36×104t 的淤泥输送至 15m 高的台田上。假设“天鲲号”绞吸挖泥船泥泵的机械效率为 30%,求完成此任务需 要的时间是多少? 24.答案:(12 分)解: (1)“天鲲号”受到的浮力为: F 浮= G 排=m 排g =1.7×104×103kg ×10N/kg =1.7×108N--------------------------------2 分 (2)“天鲲号”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p =ρ水gh 水=1.0×103kg/m 3×10N/kg ×6.5m=6.5×104Pa ---------------------------------2 分 F 由 p S 得,探测仪器受到水的压力为:

F=pS=6.5×104Pa×40×10-4 m2=260N-----------------------------------------------------2 分 (3)淤泥的质量为:m=1.36×104t=1.36×104×103kg=1.36×107kg 淤泥所受的重力为:G=mg=1.36×107kg×10N/kg=1.36×108N---------------------1 分“天鲲号”绞 吸挖泥船泥泵做的有用功为: 26.(2019·潍坊)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小灯泡R1标有“4V1.6W”字样,定值电阻R2=20Ω,滑动变阻器R3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电流表A1的量程为0~0.6A,电流表A2的量程为0~3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源电压和小灯泡的阻值均保持不变。只闭合开关S2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左端,闭合所有开关,此时电流表A2示数为0.5A.求: (1)电源电压; (2)滑动变阻器R3的最大阻值; (3)只闭合开关S3,在电路安全的情况下,小灯泡电功率的变化范围。 【分析】(1)知道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求出灯泡的电阻;只闭合开关S2时,灯泡R1与电阻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2)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左端,闭合所有开关,电阻R2与R3的最大阻值并联,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R3的最大阻值; (3)只闭合开关S3时,灯泡R1与滑动变阻器R3串联,电流表A1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 压,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灯泡两端的电压最大,其实际功率最大,根据求出其大小;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利用P=UI=I2R求出灯泡的最小功率,然后得出小灯泡电功率的变化范围。 【解答】解:(1)由可得,灯泡的电阻:, 只闭合开关S2时,灯泡R1与电阻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源的电压: U=I(R1+R2)=0.2A×(10Ω+20Ω)=6V;

2018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全集-2018中考物理试卷

第1讲声现象 1. (2018原创)萍萍帮妈妈涮洗餐具,演奏出锅、碗、筷、勺的“交响乐”,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入萍萍耳中的,她根据声音的________可以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 2. (2018江西)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而产生的.当人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________,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 3. (2018说明与检测上册P98第2题)联欢会上,小阳为大家敲起了欢庆的锣鼓,如图所示,他重敲和轻敲鼓面,改变的是声音的________,当他用手按住鼓面时,鼓声就停止,因为鼓面停止了________. 第3题图第4题图 4. (2018泰州)如图,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这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正在________.增加试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_(选填“高”或“低”). 5. (2018平顶山模拟)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同时还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第5题图第6题图 6. (2018原创)如图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铙钹(náo bó),演奏者双手用力对击两块钹片时,钹片振动发声. 用大小相同的力对击大钹和小钹时,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人们是通过声音的________来分辨锣声和铙钹声的. 第7题图

7. (2018新乡模拟)如图所示,往8个相同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不同颜色的水,用同样大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5、6、7、i”的音,它们的音调________,响度________.(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8. (2018洛阳二外模拟改编)小明听歌时为了不影响别人而戴上耳机,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能传递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9. (2018广州)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 dB 变为50 dB.说明音叉振动的() 第9题图 A. 振幅变大 B. 振幅变小 C. 频率变大 D. 频率变小 10. (2018陕西)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0题图 A. 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 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 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1. (2018原创)如图是童谣“小蜜蜂”的一段歌词与乐谱. 关于小丽演唱“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时的声音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10浮力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10浮力

2017中考试题汇编——浮力 一、选择题 1.(2017衡阳,6,2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 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 两个杯子中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 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甲杯中的盐水密度较大 B.乙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 C.甲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较大 D.鸡蛋在乙杯中收到的浮力较大 2.(2017郴州,18,2分)如图所 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 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 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A漂浮,B悬浮,且两 、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 甲P乙,物体A、B所受浮力分別为F A、F B.则()A.P甲<P乙,F A=F B B.P甲<P乙,F A>F B C.P甲>P乙,F A=F B D.P甲>P乙,F A<F B

底部,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又改变了460Pa.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ρ铝=2.7g/cm3,g取10N/kg.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A.铝块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是0.8N B.铝块的体积是100cm3 C.铝块沉底时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4.6N D.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5.(2017广东,7)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 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和丙球悬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小球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m甲>m乙>m丙 B.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 系是F 甲=F 丙 p乙>p丙 D.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2017年中考数学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7年中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7的绝对值是() A.2017 B.﹣2017 C. 1 2017 D.﹣ 1 2017 【答案】A. 2.一组数据1,3,4,2,2的众数是() A.1 B.2 C.3 D.4 【答案】B. 3.单项式3 2xy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答案】D. 4.如图,已知直线a∥b,c∥b,∠1=60°,则∠2的度数是() A.30°B.60°C.120°D.61° 【答案】B. 5.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总长约670000米,将数67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A.6.7×104B.6.7×105C.6.7×106D.67×104 【答案】B. 6.如图,△ABC沿着BC方向平移得到△A′B′C′,点P是直线AA′上任意一点,若△ABC,△PB′C′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S1>S2B.S1<S2C.S1=S2D.S1=2S2【答案】C. 7.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44°,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8 B.9 C.10 D.11 【答案】C. 8.把不等式组 231 345 x x x +> ? ? +≥ ?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下图,正确的是() A.B. C.D.【答案】B. 9.如图,已知点A在反比例函数 k y x =上,AC⊥x轴,垂足为点C,且△AOC的面积为4,则此反比例函数 的表达式为() A. 4 y x =B. 2 y x =C. 8 y x =D. 8 y x =- 【答案】C. 10.观察下列关于自然数的式子: 4×12﹣12① 4×22﹣32② 4×32﹣52③ … 根据上述规律,则第2017个式子的值是() A.8064 B.8065 C.8066 D.8067 【答案】D.

2019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2019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8?天津)中国选手张湘祥在奥运会上获得男子举重62kg级冠军,挺举成绩是176kg,图为他比赛时的照片。他在挺举过程中对杠铃做的功最接近() A.600J B.1200J C.1800J D.3400J 【分析】根据G=mg求出杠铃的重力,估测出举高的高度,根据W=Gh求出对杠铃做的功。 【解答】解:杠铃的重力: G=mg=176kg×10N/kg=1760N, 张湘祥的身高约为1.60m; 在挺举过程中把杠铃举高的高度为张湘祥的身高加上0.4m,即: h=1.60m+0.4=2.0m, 在挺举过程中对杠铃做的功: W=Gh=1760N×2.0m=3520J。 故选:D。 2.(2018?长沙)下列关于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用力推发生故障的汽车而未推动时,推力对汽车做了功 B.吊车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一段距离时,吊车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功 C.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时,重力对足球做了功 D.举重运动员从地面将杠铃举起的过程中,举重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分析】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即力和距离的方向要一致);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解:A、用力推发生故障的汽车而未推动时,只有力没有距离;故推力对汽车没有做功;故A 错误; B、吊车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一段距离时,拉力方向竖直向上,移动距离的方向水平向前;两个方向相互垂直,故吊车的拉力对重物没有做功;故B错误;

C、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时,移动距离的方向水平向前,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两个方向相互垂直,故重力对足球没有做功;故C错误; D、运动员从地面将杠铃举起的过程中,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移动距离的方向也竖直向上,两个方向一致;故举重运动员对杠铃做功;故D正确; 故选:D。 3.(2018?盐城)小明将掉在地面上的物理书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他对课本所做功最接近于()A.0.02J B.0.2J C.2J D.20J 【分析】首先估测物理课本的质量,然后计算它的重力,然后再估测课桌的高度,最后根据功的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m=200g=0.2kg, G=mg=0.2kg×10N/kg=2N, 课桌高度约为1m, 人对课本做的功:W=Gh=2N×1m=2J。 故选:C。 4.(2018?广州)如图所示,OQ是水平地面,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从O匀速直线运动到Q,OP段拉力F1为300N,F1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PQ段拉力F2为200N,F2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则() A.W1>W2 B.W1<W2 C.P1>P2 D.P1<P2 【分析】(1)根据W=Fs分别计算F1和F2所做的功,然后比较即可; (2)根据P= = =Fv分析比较F1和F2所做的功的功率的大小。 【解答】解: (1)由图知,OP段的路程s1=4m,PQ段的路程s2=6m, OP段拉力F1做的功为:W1=F1s1=300N×4m=1200J,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 13内能

内能--13年中考试题汇编2017. 2017中考试题汇编——内能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762)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山东枣庄,.(,

)正确的是( A .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规则排列的B0 ℃时,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C .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D .固体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答案】C 【解析】解: A、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的分子是规则排列的,非晶体的分子是规则排列的,故A错误;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在0℃

时,所有物质的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C正确; D、任何分子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者同时存在,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2201732)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江苏无锡,)飘来阵阵花香,这说明(. A B .分了间有相互作用力.分子非常小C D .分子处在无规则运动中.分子是可分的【答案】D

【解析】解: 八月桂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是桂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故D 正确.故选D. 【考点】扩散现象. 3201733分)如图所示,瓶内有一贵州遵义,,.(些水,用带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一会儿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

起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瓶内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 A B.瓶.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C D.瓶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答案】A 【解析】解: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时,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一部. 分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故A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13.物质的分类(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汇编)

8(2017·北京中考)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氧气 B.糖水 C.食醋 D.大理石 2(2017·天水中考)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金刚石B.空气 C.熟石灰D.二氧化锰 2(2017·兰州中考)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干冰 B.火碱 C.白磷D.料酒 4(2017·庆阳中考)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水银B.生铁C.干冰D.液氮 4(2017·东营中考)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研究物质的便捷途径,现有以下物质:①塑料保鲜膜;②纯碱;③硝酸钾;④铝制易拉罐;⑤高铁的铁轨;⑥我国自主生产的圆珠笔头的圆珠; ⑦PET制的矿泉水瓶;⑧磷酸二铵;⑨烧碱.对上述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属于复合肥的有③⑧B.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①⑦ C.属于金属材料的有④⑤⑥D.属于碱的有②⑨ 【解答】解:A.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与氮元素,磷酸二铵含有氮元素与磷元素,均属于复合肥,故正确; B.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所以塑料保鲜膜和PET制的矿泉水瓶均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故正确;

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所以铝制易拉罐、高铁的铁轨、我国自主生产的圆珠笔头的圆珠均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故正确; D.碱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而纯碱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错误. 故选D. 5(2017·沈阳中考)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 Fe B.CH4 C. SO2 D. Na2CO3 5(2017·齐齐哈尔中考)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石灰石 B.生石灰 C.烧碱 D.纯碱 4(2017·上海中考)属于氧化物的是() A.O3B.H2O C.Cu(OH)2D.H2CO3 2(2017·江西中考)氮气在物质分类中属于() A.单质B.化合物 C.氧化物D.混合物 2(2017·海南中考)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生铁 C. 蒸馏水 D. 浓盐酸 4(2017·海南中考)葡萄糖(C6H12O6)属于() A.有机物B.氧化物C.酸D.碱

中山市2017年中考数学试题及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5的相反数是( ) A. B.5 C. D.-5 2.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以来,广东企业到“一带一路"囯家投资越来越活跃,据商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省对沿线国家的实际投资额超过4 000 000 000美元,将4 000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0.4×109 B.0.4×1010 C.4×109 D.4×1010 3.已知∠A=70°,则∠A的补角为( ) A.110° B.70° C.30° D.20° 4. 如果2是方程的一个根,则的值为( ) A.1 B.2 C.-1 D.-2 5. 在学校进行”阳光少年,励志青春”的演讲比赛中,五位评委给小明的评分分别为:90,85,90,80,95,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第7题图 A.95 B.90 C.85 D.80 6. 下列所述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像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等边三角形 B.平行四边形 C.正五边形 D.圆 7. 如题7图,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双曲线 相交于A、B两点,已知点A的坐标为(1,2),则 第9题图 点B的坐标为() A.(-1,-2) B.(-2,-1) C.(-1,-1) D.(-2,-2) 8.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E 9 .如题9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DA=DC,∠CBE=50°,

第10题图 则∠DAC的大小为() A.130° B.100° C.65° D.50° 10. 如图题10图,已知正方形ABCD,点E是BC的中点,DE与AC 相交于点F,连接BF,下列结论:①S△ABF=S△ADF; ②S△CDF=4S△CBF ③S△ADF=2S△CEF;④S△ADF=2S△CDF,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第13题图 11. 分解因式:= 12. 一个n边行的内角和是720°,那么n= 13.已知实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是位置如题13所示, 则a+b (填“>”,“<”或“=”). 14. 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有五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把它们分别标号为1,2,3,4,5.随机摸出一个小球,摸出小球标号为偶数的概率是 . 15. 已知4a+3b=1,则整式8a+6b-3的值为 . 16. 如图(1),矩形纸片ABCD中,AB=5,BC=3,.先按图(2)操作,将矩形纸片ABCD沿 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边AB的点E处,折痕为AF;再按(3)操作:沿过点F的直线折叠,使点C落在EF上的点H处,折痕为HG.则A、H 两点间的距离为 .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27

(9月最新修订)2011全国各地100套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27:比热容热 机 一、选择题 1.(2011江苏南京,第10题)小明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并结合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寒冬季节盛有水的水缸放在室外不可能破裂 B.标准大气压下,铝在660℃时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体积相等的铁球和铝球,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铁球可能是实心的 D.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和实心铝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较多 【答案】D 2.(2011甘肃兰州,第10题)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 A.2.1×103J/(kg·℃) B.4.2×103J/(kg·℃) C.1.2×103J/(kg·℃)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答案】A 3.(2011湖南株洲,第13题)株洲沿江风光带有一段人造沙滩,在炙热的夏天赤脚踩在沙滩上感觉烫脚,而站在湘江边得浅水滩处却感觉到凉爽。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沙子的密度小,水的密度大 B.沙子的密度大,水的密度小 C.沙子的比热容大,水的比热容小 D.沙子的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 【答案】D 4.(2011江苏宿迁,第12题)在科学探究中,常把直接测量有困难的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来研究.这种方法称之为转换法.例如在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

比较吸热的多少.下述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的是 A.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动能大小的比较方法 B.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推理出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状态 C.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灯泡及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D.在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 【答案】A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潘德高老师整理提供 1.(2017·福建省福州市)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点燃一个冬天 游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走.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甩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士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蒌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甩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家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唉唉地应看,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采烤烤,剐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浙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卦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旱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姜。背姜里是满满的一背蒌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末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抽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哔哔啵啵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201718年各地中考真题汇编声音专题(含解析)

专题1 声现象 一、选择题 1.【2017?泰安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 C.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答案】B 【解析】 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B正确;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D错误;故应选B。 【考点定位】声音的综合利用 2、【2017?自贡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答案】D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3.【2017?长沙卷】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真空也能传声 【答案】C 【解析】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各种介质”中,A错误;

B.物体振动一定产生了声音,并不代表一定听到了声音,人听到声音,还需要传播到人的耳朵里,B错误;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正确; D.真空中不能传声,D错误;故选C 考点:声速声音的产生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声。 4. 【2017?菏泽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 C.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水中传播的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故A错误。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光传播的较快,故B错误。 C.喇叭播放的歌曲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也是噪声,故C错误。 D.振动发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为答案。 考点:声现象 5.【2017?枣庄卷】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 真空罩中的闹钟 D.超声波清洗机【答案】C 【解析】 A、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故A错误; B、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故B 错误; C、当逐渐抽掉罩内空气时,闹钟声音减小,由此可以推论,当罩内是真空时,声音将完全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正确; D、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2020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力

力 (09广州).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周围有电子绕核运动,图1是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中信息可知 A.质子、电子所带的电荷不等 B.所有原子的中子数都与质子数相等 C.中性原子的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 D.所有原子都由电子、质子、中子组成 答案:C (09成都).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 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象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D.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 答案:C (09南昌).如图1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A.运动员对弓弦的拉力B.汽车对地面的压力C.斧头对木柴的力D.下落小球受到的重力

答案:D (09嘉兴)8.你在使用钢笔答题时,笔中墨水的哪个量是保持不变的 A.密度 B.质量 C.重力 D.体积 答案:A (09丽水).下列事例中,属于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答案:A (09湖南娄底).踢毽子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用脚将毽子踢起后,空中飞舞的毽子最终要落向地面,这是由于受作用的缘故. 答案:重力 (09义乌)21、某同学幸运地亲身体验了一次极限运动,当他乘坐专业人员驾驶的汽车在环形跑道上高速行驶时,感觉“天旋地转”,好像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这时他选取的参照物是;当他乘坐的汽车位于如图所示位 B.用力拉弹簧 A.检查相框是否挂正C.往墙上敲钉子D.往前推桌子

置时,他自身受到的重力方向是 。 答案:汽车(或自己、驾驶员等) 竖直向下 (09重庆) 11.一个美丽的氢气球吊着重物在空中缓缓上升,如图7所示。 (1)在上升过程中,若以气球为参照物,重物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2)请你在图7中作出被提升的重物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静止 重力的示意图略 (09重庆)19.2020年4月29日,创下多项世界第一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正式通行(如图15)。大桥主桥长932m ,全桥永久用钢达到国内创纪录的4.6×107kg (1)大桥永久用钢受重力多大?(取g=l0N /kg) (2)如果从桥上人行通道过桥的路人步行速度约为1.2 m /s ,他通过主桥所用时间为多少? (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解:(1)大桥永久性用钢所受的重力 G=mg=4.6×107kg ×10N/kg=4.6N (3分) (2)行人通过主桥所用的时间;t=)773(777/2.1932s s s m m v s 或== (3)分, (09福州市).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 .拉杆旅行箱底部装有轮子 B .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 .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 D .在气垫船底和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 答案:B

2018中考物理真题汇编-11.简单机械

1.(2018·丽水中考)如图,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每个钩码重为0.5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实验前出现如图所示情况,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如图,在AB处各增加一个钩码,杠杆仍然能保持平衡 C.如图,弹簧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需变大 D.如图,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向上拉杠杆,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小于3牛 解析:由图可知,杠杆的右端上翘,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应向右端移动,故A 错误;设一个钩码重为G,一格的长度为L,原来:3G×2L=2G×3L,杠杆平衡;在杠杆两侧挂钩码处各增加一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现在:4G×2L<3G×3L,所以杠杆不再平衡,杠杆的右端下沉,故B错误;图中弹簧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此时拉力F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拉力变大,即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故C正确;若不计杠杆的重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2L=3G?4L, 解析得测力计的示数:F′=6G=6×0.5N=3N;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杠杆的重力不能忽略,且杠杆的重心在杆的中点(杠杆的重心没有通过支点),杠杆的重力与钩码的重力都会使杠杆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大于3N,故D错误。故选:C。 2.(2018·衢州中考)如图所示是汽车起重机,其中A、B组成滑轮组(结构如示意图),C杆伸缩可改变吊臂的长短,D杆伸缩可改变吊臂与水平面的角度,O为吊臂的转动轴,装在E里的电动机牵引钢丝绳,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H为在车身外侧增加的支柱,F为吊臂顶端受到竖直向下的力。下列有关汽车起重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拼音)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拼音 刘邦勇 1.(2017?安徽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题。(3分) 这里的石林斗姿百态,美不胜收。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或如走兽憨态可ju(),或如猛qin()展翅欲飞,或如仙女亭亭玉立,或如农夫默默耕耘。在花海的印衬之下,婀娜多姿,楚楚动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憨态可ju( ) 猛qin()展翅婀( )娜多姿 【答案】掬禽ě 2.(2017?北京市)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颁.发(bān)绮.丽(qí)不屈不挠.(náo) B.哺.育(bǔ)粗狂.(guǎng)刚正不阿.(ē) C.猝.然(cù)侥.幸(jiǎo)称.心如意(chèng) D.干涸.(kū)参.差(cēn)杳.无音信(yǎo) 【答案】B 3.(2017?福建省龙岩市)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葱yù()晾.( )干 【答案】郁liàng 4.(2017?福建省福州市)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ráo) 重荷(hé) 苦心孤诣(yì) B.绯(fēi)红阔绰(chuò) 惟妙惟肖(xiāo) C.丰硕(shuò) 馈(kuì)赠根深蒂(dì)固 D.芳馨(xīn) 鞭挞(dá) 叱咤(zhà)风云 【答案】C 5.(2017?福建省南平市)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宽恕(shù)归省(shěng)镂(lòu)空纤(xiān)细 B.两栖(qī)静谧(mì)栅(zhà)栏诘(jié)问 C.脸颊(xiá)鞭挞(tà)朔(shuò)方绯(fēi)红 D.桑梓(zǐ)别墅(shù)蓦(mù)然雏(chú)形 【答案】B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科普阅读题专题(word版包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科普阅读题专题 1.(2019徐州,39)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热 阻 当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热传递.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物体对热量的传导有阻碍作用,称为热阻,用R 表示.物体的热阻与物体在热传导方向上的长度l 成正比、与横截面积S 成反比,还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关系式为S l R λ=,式中λ称为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一般不同.房屋的墙壁为了保温,往往使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如果墙壁一侧是高温环境,温度始终为t 1;另一侧是低温环境,温度始终为t 2,墙壁中形成稳定的热量流动,则单位时间内从高温环境传导到低温环境的热量Q 与墙壁两侧的温度差成正比,与墙壁的热阻成反比. (1)热量传导过程和电流相似,温度差相当于电路中( ) A.电流 B.电压 C.电阻 D.电功率 (2)铜汤勺放在热汤中,把手很快就会烫手,而塑料把手的汤勺不会烫手.由此可知铜和塑料的导热系数大小:λ铜 λ塑料(填“>”“<”或“=”). (3)如图甲所示,热量在墙壁中传导,虚线标出的墙壁正中间处的温度为 . (4)如图乙所示,热量在墙壁中传导,在传导方向上的长度为l 1,横截面积为S ,导热系数为λ1;在墙壁一侧紧贴一层保温层,保温层与墙壁面积相同,在热传导方向上的长度为l 2,导热系数为λ2,则单位时间内从高温环境传导到低温环境的热量Q = . 2.(2019山西,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电容式触摸屏 现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移动设备,都使用触摸屏,触摸屏是通过传感器来感知物体在屏上的运动,目前触摸屏大多采用电容式触摸屏。 电容通常就是由两片相距很近的导电极板组成。电容式触摸屏是一块多层复合玻璃,在夹层中涂有具有导电性且透明的薄膜材料。当手指触碰到触摸屏时,手指和导电薄膜就会形成一个电容,将人体上的电荷传递到触摸屏上。通过触摸屏周边分布的电极检测电荷分布的变化,就可以计算触摸点的位置,进而感知手指在屏上的运动轨迹。如果较厚的绝缘材料把手指与导电薄膜之间隔离,无法形成有效电容,就不能正常操作触摸屏了。 (1)电容式触摸屏夹层中的薄膜材料是(选填“导体”或“绝缘体”)。通过触摸屏周边分布的电极检测的变化,可感知手指的运动轨迹。 (2)冬天,戴上厚厚的绝缘材料做成的保暖手套,不能正常操作电容式触摸屏的原因 是。要制作一副保暖触摸屏手套,你的方法是。 3.(2019 青岛,24)电容器是电气设备中的重要元件,是储存电荷的装置。两个相距很近又彼此绝缘的平行金属板就形成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在电路图中用符号“”表示。(1)如图所示电路,开关置于a 时,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极板将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这个过程叫做电容器充电,电容器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做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开关置于b 时,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中和,电容器又不带电了,这个过程叫做电容器放电。 放电过程中,经过电流表的电流方向为(选填“M 到N”或“N 到M”)。(2)当开关置于a 时,通过改变电源电压来改变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U,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 也随之改变。实验数据如下表:

光学部分-中考物理真题专题分类汇编2018年

专题分类:光学部分 1.(2018·长沙)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本实验应选用(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进行实验。 (2)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小明竖直放好蜡烛A,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分别记录A和B的位置;多次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实验中如果蜡烛A靠近器材M,则蜡烛B(选填“远离”或“靠近”)器材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解析:(1)利用玻璃板便于观察玻璃板后的蜡烛,以确定像的位置;(2)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3)A靠近器材M,则蜡烛B也靠近器材M,才能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 故答案为:(1)玻璃板;(2)大小;(3)靠近。 2.(2018河北)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现象。“云在水中飘”是小明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看到“云”在水中运动的现象。“鱼在云上游”是鱼通过水面的_________形成的虚像和云在水面的__________形成的虚像同时出现的现象。 【答案】 (1). 湖面 (2). 折射 (3). 反射 解答:云在水中飘说明云是运动的,是以湖面为参照物;水中的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从上面看时,会感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是鱼的虚像。 故答案为:湖面;折射;反射。 3.(2018滨州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现律”的实验, (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据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有什么关系?

2017年中考真题汇编——内能

2017全国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内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7·常州)2016年9月,一群蜜蜂飞入新北区一处民宅,如图1所示,民警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宅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中,下列现象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B ) A.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B.用鼻子鉴别醋和酱油 C.固体、液体很难压缩D.两个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 2.(2017·泰安)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C) A.春天,柳枝吐芽B.夏天,山涧瀑布C.秋天,菊香满园D.冬天,雪花飘飘3.(2017·昆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二手烟”危害他人健康,是由于吸烟产生的有害分子不停地运动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4.(2017·泰州)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如图2所示,该现象直接说明了(D) A.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间有空隙 5.(2017·桂林)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分子之间没有空隙B.分子的运动是规则的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肉眼可以直接看清分子的形状 6.(2017·随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如图甲,量筒里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模糊.扩散现象主要原因是分子引力 B.如图乙,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一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面挂上重物也拉不开.主要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C.如图丙,玻璃片重为G,当测力计显示的力比G大很多时,仍然不能将玻璃片从水面提起.主要说明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引力,玻璃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有引力 D.如图丁,两位同学分别握住处于原长的弹簧的两端,可以将人比作组成某些物质的分子,物质被压缩,分子间表现出斥力;物质被拉伸,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7.(2017·淮安)如图3所示,将两个表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它们就会粘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被拉开,这个实验表明(A) 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D.分子间有空隙8.(2017·湘潭)下列现象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B) A.灰尘四起B.花香满园C.雪花飘飘D.黄沙扑面 9.(2017·贺州)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温度在0℃时,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就停止B.南方的春天,室内的墙壁上会“流汗”,是熔化现象C.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感觉凉爽,是酒精汽化放热 D.夏天,从冰箱取出冰冻的饮料,放置一会表面会湿,是液化现象 10.(2017·营口)小明放学回家,一开门就闻到从厨房飘来的香味,他来到厨房想看看是什么好吃的,打开锅盖,他戴的眼镜上立刻蒙上一层“雾气”.对此,正确的解释是(A) A.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眼镜上的“雾气”是水蒸气 C.“雾气”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D.“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1.(2017·徐州)制造钢铁零件时,可以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使碳分子渗入零件的表面层,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这种渗入现象说明(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