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学 腰痛
腰痛的中医概念

腰痛的中医概念腰痛在中医学中被称为“腰痹”,属于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腰痛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循环不畅、经络阻滞、外感风寒湿邪以及不良姿势等。
中医认为腰与肾相关,肾为先天之本,司照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
腰部是肾的常见病证之一,肾脏虚弱、肾经气血不足或阳虚从而导致腰痛。
此外,腰痛在中医理论中还与其他脏腑有关,如肝主疏泄,如果肝经气滞血瘀,可导致腰痛;脾主运化,脾虚运化失职或湿邪困脾,也可引发腰痛。
另外,外感风寒湿邪侵犯腰部也是导致腰痛的原因之一。
中医对腰痛的诊断主要依赖四诊合参,即望、闻、问、切。
医师会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脉象等,同时询问患者的病史、疼痛的程度、性质以及排便、尿量等情况,以了解腰痛的具体状况,并通过按摩腰部、针灸及其他手法刺激患者体表的相关穴位来进一步确诊。
中医对于腰痛的治疗主要采用草药、针灸、刮痧以及中药熏蒸等治疗方法。
其中,草药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调和气血、温阳补肾等功效来改善腰痛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汤、四逆散、清燥汤等。
对于寒湿型的腰痛,可以使用温热类药物来祛寒湿,如吴茱萸汤、独活寄生汤等。
针灸是中医治疗腰痛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腰部及相关穴位来调和经络、活血化瘀、温阳、消除痛楚。
常用的腰痛针灸治疗方法有针刺、温针、拔罐等。
刮痧是一种利用硬物进行刮擦的手法,可以刺激腰部的经络,消除湿寒和寒邪,减轻痛楚。
中医还常用腰痛范围的刮痧手法有草叶刮、硬币刮、角质板刮等。
中药熏蒸是中医治疗腰痛的传统疗法之一,通过腰部的熏蒸来温通经络、活血止痛。
常用的中药有没药、大血藤、酒大黄等。
除了以上方法,中医在腰痛的治疗中还注重养生保健。
中医认为,合理调理生活作息、保持适量运动、保持体温和避免寒湿侵袭等都有助于腰痛的缓解和预防。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腰痛时,中医还会根据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因为腰痛病因复杂,病理机制多样,治疗方法会有所差异。
因此,患者应尽量寻求中医师的专业指导,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
腰痛丨寒湿、湿热、血瘀、肾虚、风寒、痰湿、劳损、闪气腰痛八种类型中药针灸处方

腰痛丨寒湿、湿热、血瘀、肾虚、风寒、痰湿、劳损、闪气腰痛八种类型中药针灸处方腰痛丨寒湿、湿热、血瘀、肾虚、风寒、痰湿、劳损、闪气腰痛八种类型中药针灸处方2016-09-20 15:42阅读:X导读:已故针灸名家杨甲三教授,将腰痛分为“寒湿、湿热、血瘀、肾虚、风寒、痰湿、劳损、闪气腰痛”8种类型。
解析与处方如下:(1)寒湿腰痛。
腰部疼痛、重着,脊强拘急,转侧不利,遇阴雨则痛势更剧,得温暖则痛减,或腰中冷痛,体重腹胀,小便清白,苔白腻,脉沉濡。
查腰部无固定压痛点。
寒湿侵袭腰部,阻塞经络,气血流行不畅,不通则痛。
寒湿为阴邪,寒性收引,湿性粘滞,静卧则湿邪易于停滞,故静卧疼痛加重,遇阴雨则寒湿更甚。
热能散寒胜湿,故遇热则减。
苔白腻,脉沉濡,亦为寒湿之象。
①药物:拟益土制水、温中祛寒、健脾燥湿,用肾着汤加味(干姜甘草茯苓白术肉桂泽泻杜仲金毛狗脊),下肢牵引痛减干姜,加独活、防风、当归、芍药、细辛、牛膝。
此方无表药,适用于内存寒湿者,用干姜、肉桂之辛热祛除寒湿,白术之苦温以胜湿,甘草之甘味以和中补脾,茯苓、泽泻之甘淡以渗湿。
以上诸药均属温脾阳化内湿之品,是益土制水之法。
再辅以杜仲之味甘辛性温、狗脊之味甘苦性温人肾经而温补肾阳。
既健脾而又温肾,相得益彰。
腰痛常引下肢作痛者,此为肢体经络亦存寒湿入侵之症,故加表药独活、防风之祛风胜湿,当归、芍药之补血养筋,细辛温通经络,牛膝引诸药下行而舒筋活络。
②针灸:以脾经原穴及脾俞穴为主,参以局部加灸,温健脾阳,散寒胜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湿。
处方:太白,脾俞,三阴交,阿是穴。
足太阴脾经主土,太白是脾经之输土穴,是土中之土穴,也是本经之代表穴,功能健脾化湿。
太白又是足太阴脾经之原穴,脾俞是脾脏经气输注之处,二穴相配是俞原配穴法。
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湿盛则脾土被困,再加上外来寒湿之邪的侵袭,则更伤脾阳。
《素问·咳论》“治脏者,治其俞”,故太白用补法,健脾化湿,温补脾土。
腰痛的针灸治疗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12
(二)病机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束的机 理。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 因和发病等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疾病发生, 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机理及其基本规律。
腰痛的基本病机是经络气血阻滞,或精血亏 虚,经络失于温煦,濡养。
可编辑课件PPT
13
chapter3
可编辑课件PPT
3、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系疾病。 4、消渴,小便频数,便秘。
5、月经不调。6、腰脊痛,可下编辑肢课件厥PPT
25
腰眼
经外奇穴 在腰区,横平第四腰椎棘
突下,后正中线旁开约 3.5凹陷中 主治:1、腰痛。 2、月经不调,带下。 3、虚劳
可编辑课件PPT
26
昆仑
足太阳膀胱经 在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
间的凹陷中 治疗:1、腰骶疼痛,足
可编辑课件PPT
22
后溪
手太阳小肠经
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
在手内侧,第五掌指关 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 凹陷中
主治:1、头项强痛, 腰背痛,手指及肘臂 挛痛等痛症。
2、耳聋,目赤
3、癫狂
4、疟疾
可编辑课件PPT
23
命门
督脉
在脊柱区,第二腰椎棘突 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主治:1、腰骶疼痛,下 肢痿痹。
脊柱肿瘤
可编辑课件PPT
8
肾脏、盆腔疾患
泌尿性结石
盆腔炎
可编辑课件PPT
9
chapter2
可编辑课件PPT
10
病因病机
风寒湿邪阻滞经络 外邪
不通则痛
跌仆损伤瘀血阻络 外伤 腰 痛
不荣则痛—劳欲肾虚腰府失养 肾虚
可编辑课件PPT
腰痛的针灸治疗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
23
命门
督脉
在脊柱区,第二腰椎棘突 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主治:1、腰骶疼痛,下 肢痿痹。
2、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等妇科病证。
3、遗精。阳痿,精冷不 育,小便频数等男性肾阳 不足病证。
4、小腹冷痛,腹泻。
可编辑课件
24
太溪
足少阴肾经,肾之原穴,补肾阴肾 阳
在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 陷中
可编辑课件
16
可编辑课件
chapter4
17
1.基本治疗
(1)治法
舒筋活络,通经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 阳经穴为主。
(2)主穴
肾俞 大肠俞 委中 阿是穴
方义:腰为肾之府,肾俞可益肾壮腰;大肠
俞、阿是穴属于近部取穴,可疏调局部筋脉气
血,通经止痛;“腰背委中求”,取委中可疏利膀
胱经气,祛除经络之瘀滞。
2.腹胀、腹泻、便秘 等胃肠病证。
可编辑课件
20
委中
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主治:1、腰背痛,
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 证。
2.腹痛,急性吐泻等 级。
3、瘾疹,丹毒。 4、小便不利,遗尿。
可编辑课件
21
(3)配穴
辨位归经配穴 腰痛部位
归经 选穴
腰脊正中疼痛
督脉 后溪、命门
腰眼(肾区)隐隐作痛
肾经 太溪、腰眼
可编辑课件
30
太冲
足厥阴肝经 肝之原穴
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 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 及动脉搏动。
主治:1、中风,癫狂,小儿惊 风,眩晕,耳鸣等肝经风热 病证。
2、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 产等妇科病证。
3、黄疸,胁痛,腹胀等肝胃病 证。
腰痛的针灸治疗经验

腰痛的针灸治疗经验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腰痛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以下是一些针灸治疗腰痛的经验:
1. 针灸定位: 针灸治疗腰痛需要准确地定位病痛部位。
根据不同的病因,可以选择腰椎穴位、肾俞穴、膀胱经等相关经络进行针灸。
2. 疏通经络: 腰痛常常与经络阻滞有关,针灸可以疏通经络,使得气血通畅,缓解腰痛。
常见的经络点位有璇玑、魄户、中极等。
3. 调整气血: 在治疗腰痛过程中,针灸可以调整气血,增加患者体内的气血循环,缓解腰痛症状。
4. 针灸配合其他疗法: 针灸治疗腰痛时,可以结合其他疗法如拔罐、艾灸等进行综合治疗。
这样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加速康复。
5. 治疗频率和疗程: 针灸治疗腰痛需要一定的疗程,一般需要连续治疗一段时间。
治疗频率一般为一周2-3次,具体根据病情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腰痛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避免出现针灸不当引起的其他问题。
在接受针灸治疗前,最好咨询医生,了解疗程、风险等相关信息。
腰痛的针灸治疗ppt课件

环跳
足少阳胆经 在臀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 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 内2/3交点处 1、腰跨疼痛,下肢痿痹, 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 2、风疹
太冲
足厥阴肝经 肝之原穴
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 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 动脉搏动。
主治:1、中风,癫狂,小儿惊 风,眩晕,耳鸣等肝经风热病 证。
疼痛
腰部两侧连及臀部
胆经 悬钟、环跳
腰痛向小腹、会阴部放散 肝经 太冲、关元
后溪
手太阳小肠经
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
在手内侧,第五掌指关 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 陷中
主治:1、头项强痛,腰 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 等痛症。
2、耳聋,目赤
3、癫狂
4、疟疾
命门
督脉
在脊柱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凹 陷中。后正中线上。
2、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 产等妇科病证。
3、黄疸,胁痛,腹胀等肝胃病 证。
4、下肢痿痹
5、癃闭,遗尿
关元
任脉
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 中线上
主治:1、元气虚损病证:中 风脱证,疲劳冷怠。
2、少腹疼痛,疝气
3、肠腑病症:腹泻,痢疾, 脱肛,便血等肠腑病证
4、泌尿系病证:血尿,尿闭
5、妇科病证:月经不调,痛 经,经闭等
精神和心理性因素所致的腰痛
损伤性痛
急性腰扭伤 腰椎骨折脱位
慢性腰肌劳损
退行性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炎症与肿瘤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肿瘤
肾脏、盆腔疾患
盆腔炎
泌尿性结石
病因病机
滞经络 血腰痛阻络
外邪 不通则痛
外伤
风寒湿邪阻 跌仆损伤瘀
肾虚
不荣则痛—劳欲肾虚腰府失养
腰痛的针灸治疗ppt课件

精选课件
26
昆仑
足太阳膀胱经 在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
间的凹陷中 治疗:1、腰骶疼痛,足
踝肿痛。 2、后头痛,项痛,目眩。
3、癫痫。 4、滞产。
精选课件
27
次髎
足太阳膀胱经 在骶区,正对第二骶后孔 1、月经不调,痛经,带
下等妇科病证。 2、腰骶痛,下肢痿痹 3、小便不利 4、遗精、阳痿等男科疾
病 5、疝气
(3)穴位注射法 腰部痛点。地塞米松,利 多卡因2ml混合液。
精选课件
37
精选课件
chapter5
38
1、针灸治疗腰痛应明确病因 对急腰肌劳损及肌肉风湿疗效最好,腰椎关节
疗效较好,而韧带撕裂疗效较差。 2、由妇女盆腔及肾脏病变引起的腰痛应以治
疗原发病为主;因脊柱结核、肿瘤等引起的 腰痛,不属于针灸治疗范畴。
主治:1、元气虚损病证:中 风脱证,疲劳冷怠。
2、少腹疼痛,疝气
3、肠腑病症:腹泻,痢疾, 脱肛,便血等肠腑病证
4、泌尿系病证:血尿,尿闭
5、妇科病证:月经不调,痛 经,经闭等
5、保健灸常用穴
精选课件
32
随证配穴
寒湿腰痛—— 腰阳关 可加灸法
瘀血腰痛—— 膈俞
局部加拔火罐
肾虚腰痛—— 志室、太溪
精选课件
33
腰阳关
督脉 在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
中,后正中线上 主治:1、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2、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
病证 3、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
精选课件
34
膈俞
膀胱经 八会穴之血会 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
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1、血瘀诸证。 2、呕吐,呃逆,气喘,吐
腰痛的针灸治疗

腰痛的针灸治疗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很多人都曾经历过。
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等。
而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腰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腰痛的常见原因。
长期的不良姿势,比如弯腰驼背地坐着、长时间站立或弯腰工作,会导致腰部肌肉紧张和疲劳,从而引发腰痛。
运动损伤也是常见的原因之一,例如剧烈运动时腰部肌肉拉伤或扭伤。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的退变,如椎间盘的脱水、骨质增生等,也会压迫神经,引起腰痛。
针灸治疗腰痛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穴位就像是身体上的一个个“开关”,通过针灸的刺激,可以打开或关闭相应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针灸治疗腰痛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
常见的穴位有肾俞穴、命门穴、腰阳关穴、委中穴等。
肾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具有补肾壮腰的作用;命门穴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能温肾助阳;腰阳关穴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可祛寒除湿、舒筋活络;委中穴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常用于治疗腰背部疼痛。
针灸的方法也有多种,如毫针刺法、电针法、艾灸法等。
毫针刺法是最常见的,医生会将细长的银针准确地刺入穴位,通过提插、捻转等手法来刺激穴位。
电针法则是在毫针上通以微量电流,增强刺激效果。
艾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穴位上进行烧灼、熏熨,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以确定腰痛的原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同时,还会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以及是否在孕期或哺乳期等特殊情况。
针灸治疗腰痛的效果因人而异。
对于一些急性腰痛患者,往往能在短时间内缓解疼痛;而对于慢性腰痛患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一般来说,针灸治疗需要按照一定的疗程进行,通常每周 2-3 次,连续治疗 2-4 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腰向一侧臀部、大腿后侧、 腰痛不明显,臀部以下沿坐骨
小腿外侧直至足背外侧放射 神经走行疼痛
腰骶部、脊柱部有固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明显 坐骨孔上缘、坐骨结节与大转
的压痛、叩痛
子之间、胭窝中央、腓骨小头
下、外踝等有压痛
小腿外侧足背感觉减退
小腿外侧足背感觉减退
腱反射 膝腱、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腹压增加 疼痛加重
肌肉
无萎缩
【按语】
•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椎间盘突出症者应睡 硬板床。
• 平时应注意保暖,劳动时注意正确姿势。
腰为肾之府,腰痛皆与肾有关。
辨证
• 寒湿腰痛:腰部重痛,活动欠利,阴雨风 冷则发作或加重,苔厚,脉濡。
• 劳损腰痛:多有外伤劳损史,劳累发作加 重,痛有定处,活动不利,舌暗或有瘀斑, 脉弦或细、涩。
辨证
• 肾虚腰痛:慢性反复,隐酸睃痛 肾阳虚:神疲肢冷,遗精,舌淡,脉细沉 肾阴虚:伴虚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
• 治法:通络止痛,取足太阳经穴及阿 是穴为主。近部、远部对症取穴相配 合。
治疗
• 主穴: 近部:阿是穴、肾俞、大肠俞、…… 远道:委中、后溪、腰痛点
辨证随症配穴
• 寒湿腰痛:腰阳关 • 瘀血腰痛:膈俞、(次髎) • 肾虚腰痛:肾俞、命门、志室 • 急性腰扭伤:针人中,泻法;委中刺络放
血; 腰痛点,泻法。
注意事项
• 明确诊断,排除脊柱肿瘤、结核等 • 卧硬板床 • 综合治疗 • 适当功能锻炼,防治结合,巩固疗效。
调护
• 防止风寒湿邪 • 养成正确站坐姿势,经常变换体位 • 卧硬板床 • 注意腰背肌功能锻炼,必要时用腰围
• 坐骨神经痛(sciatica)是指多种病因所 致的沿坐骨神经通路(腰、臀、大腿后侧、 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疼痛为主要症状 的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引起坐骨神经受压 等而出现的炎性病变。
• 通常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 经痛两种 。
根性、干性坐骨神经痛的鉴别
根性坐骨神经痛
干性坐骨神经痛
病变部位 椎管内脊神经根处
椎管外沿坐骨神经走行部
常见疾患 疼痛部位 压痛点 感觉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 骶髂关节炎、髋关节炎、臀部
脊柱炎、脊柱裂(结核)等 损伤、盆腔炎及肿物、梨状肌
综合征等
应用解剖
椎间盘突出症
疾病
症状
体
征
急性腰扭伤
疼痛剧烈,腰活动受限,局限性压痛
慢性腰肌劳损
钝痛,劳累后加剧,有广泛压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可放射腿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腰椎结核
疼痛,伴全身症状:低热、盗汗等
增生性脊柱炎
钝痛,劳累阴天加重,活动受限
类风湿性关节炎 持续性痛,活动受限
老年性骨质疏松 钝痛或剧痛,可出现驼背畸形
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无影响 无力甚至轻度萎缩
【病因病机】
• 中医认为因腰部闪挫、劳损、外伤等原因, 可损伤筋脉,导致气血瘀滞,不通则痛。
• 主要属足太阳、足少阳经脉和经筋病证。
【治疗】
• 治法 通经止痛。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 为主。
• 取穴 大肠俞 腰夹脊 环跳 委中 阳陵泉 悬钟 丘墟
• 操作 诸穴均用捻转提插的泻法,以沿腰 腿部足太阳、足少阳经产生向下放射感为 度,不宜多次重复。
腰痛
概述
• 定义:又称为“腰脊痛”,是以 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为主证的临 床常见病证。
现代医学常见引起腰痛的病证
• 腰部软组织病变 如慢性腰肌劳损
• 腰椎间盘病变 如腰椎间盘突出证
• 腰椎关节病变 如强直性脊柱炎
• 腰椎骨病变
如腰椎骨折、退行、骨质
疏松、肿瘤、结核
• 内脏器官病变 如尿路结石、妇科病
脊椎转移性肿瘤 疼痛剧烈,夜间尤甚
妇科(异位、痛经等) 腰骶痛,与月经期有明显关系
泌尿系统病
腰痛,伴有尿急、尿频、尿血、发热等症
外伤劳损 经脉受损 腰部气血不通 腰痛
感受外邪 (寒湿、 湿热) 阻滞经脉
多产劳欲,久病肾虚
——精血不足→骨失濡养
病位在腰,与肾、肝二脏关系密 切,与督脉、膀胱经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