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活性炭湿法和干法投加工艺比较

合集下载

脱硫工艺技术对比

脱硫工艺技术对比

脱硫工艺技术对比脱硫工艺技术是指将燃煤电厂或锅炉排放的硫化物进行减排的技术方法。

目前常见的脱硫工艺技术包括湿法脱硫和干法脱硫两种。

下面将对这两种脱硫工艺技术进行对比。

湿法脱硫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将SO2转化为硫酸盐的方法。

这种技术主要包括石灰石石膏法、石灰浆喷雾吸收法和海水脱硫法等。

其中石灰石石膏法是最常用的湿法脱硫技术。

这种方法是将石灰石与SO2气体反应生成硫酸钙,然后再通过过滤的方式分离出硫酸盐。

湿法脱硫技术具有脱硫效率高、操作稳定等优点,但是其缺点是投资大、设备体积大、能耗高。

干法脱硫是一种通过化学吸附或物理吸附的方式将SO2气体去除的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法、电吸附法和干式法等。

其中活性炭吸附法是最常用的干法脱硫技术。

这种方法是将煤炭燃烧产生的SO2经过活性炭吸附,使其转化为硫酸盐。

干法脱硫技术具有投资小、装置简单等优点,但是其缺点是脱硫效率低、处理能力有限。

对比来看,湿法脱硫技术相较于干法脱硫技术在脱硫效率和稳定性上更有优势。

湿法脱硫技术通过化学反应将SO2转化为硫酸盐,脱硫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干法脱硫技术的脱硫效率一般在70%左右。

此外,湿法脱硫技术操作相对稳定,适用范围广,可以适应不同燃煤电厂或锅炉的需求。

然而,湿法脱硫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投资成本高,设备体积大,需要占用较多的空间。

其次是能耗高,需要大量的能源来进行操作。

另外,湿法脱硫技术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渣,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干法脱硫技术相较于湿法脱硫技术在投资成本和能耗方面具有优势。

干法脱硫技术投资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一些投资有限的企业。

同时,干法脱硫技术使用的能源相对较少,节省了能源成本。

然而,干法脱硫技术的脱硫效率相对较低,不能达到湿法脱硫技术的脱硫效果。

此外,干法脱硫技术对煤种的适应性较差,处理能力有限。

因此,在选择脱硫工艺技术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方案。

综上所述,在湿法脱硫技术和干法脱硫技术之间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每种技术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活性炭生产工艺中的漂洗,干燥和粉磨

活性炭生产工艺中的漂洗,干燥和粉磨

活性炭工艺之漂洗漂洗的目的是除去来自原料和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杂质,使活性炭的氯化物、总铁化物、灰分等含量和酸碱度都达到规定的指标。

漂洗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是加入盐酸除去铁类化合物,因此称为酸洗,又称酸处理或叫“煮铁”;其次是加碱中和酸,除去氯根,并用热水反复洗涤,故叫水洗。

漂洗的两个步骤都在同一个漂洗桶中进行。

漂洗桶由钢板制成,圆筒体状。

桶的壳体内外都用环氧树脂泥粘贴数层玻璃纤维布,内侧再衬一层耐酸瓷砖,在桶的底部装有过滤板。

漂洗时,利用回收桶与漂洗桶的安装位差,将活性炭用水由回收桶冲入漂洗桶中。

放出部分水后,关好底部放水阀门,然后加入活化料量5%左右的盐酸,通入开口蒸汽,煮沸2小时。

这时,混在炭中的杂质与盐酸发生反应,原来不溶于水的氧化铁和氧化钙等杂质,变成氯化铁和氯化钙的水溶物,随水除去。

酸处理后,将桶内酸水放出,用热水连续漂洗数次,水温要保持在60摄氏度以上。

由于过量盐酸不容易被水洗净,故加入适量的纯碱中和,并调整桶内水溶液的pH值在7—8。

再用开口蒸汽加热15分钟左右,将水放出。

再用热水连续洗涤,至炭中氯根含量小于0.16%为止,总的水洗时间为4—6小时。

官网地址:活性炭工艺之离心脱水漂洗好的炭用水从漂洗桶冲入贮炭槽中。

采用卧式活塞推料离心机使柱状活性炭的含水率降到60%—65%。

操作时,先开动砂泵,将贮炭槽中的漂洗炭和水一起泵入高位炭槽中,然后开动高位炭槽的搅拌机,使炭与水混合。

再开动离心机,待离心机运转平稳后,打开高位槽底部阀门,让炭水进入离心机进行脱水。

炭送往干燥,而甩出的水含有许多细炭,经沉淀回收细炭后再排放废水。

活性炭工艺之干燥干燥的目的是使活性炭的含水率降低到10%以下。

干燥的方法很多,较常用的是回转干燥炉。

回转体由钢板制成,圆筒体直径约1米,长7米,安装于加热炉内,用烟道气间接加热。

湿炭由加料口的一端进入筒体内,由于筒体的倾斜度和转动使物料向前移动,至出料口连续卸出。

回转干燥炉内的料温要求在120—130摄氏度。

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

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

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活性炭是一种具有极强吸附能力的吸附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医药、食品加工等领域。

活性炭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炭化、活化和粉碎等环节。

首先,原料准备是活性炭生产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活性炭的原料主要是木质素类物质,如木屑、果壳、秸秆等,也可以使用煤炭、石油焦等炭质原料。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破碎、筛分、干燥等处理,以保证原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接下来是炭化过程。

炭化是将原料在高温下进行干馏或氧化,使其转化为炭质物质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炭化可以分为干法炭化和湿法炭化两种方式。

干法炭化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湿法炭化则需要在水蒸气或其他气体的作用下进行。

炭化的关键是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原料完全炭化,同时又不使炭质物质烧损。

然后是活化过程。

活化是指将炭化后的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气相或液相的活化处理,以增加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

活化方式主要有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两种。

物理活化是利用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或化学活化剂(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进行活化处理。

通过活化处理,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最后是粉碎和筛分。

经过活化处理的活性炭需要进行粉碎和筛分,以得到符合要求的颗粒度和颗粒分布。

一般情况下,活性炭的颗粒度会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活性炭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炭化、活化和粉碎等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的精心设计和严格控制,可以生产出具有优良吸附性能的活性炭产品,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活性炭的生产工艺流程对产品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污染防治技术(一)

污染防治技术(一)

污染防治技术(一)(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50,分数:50.00)1.以下关于危险废物说法错误的是{{U}} {{/U}}。

∙ A. 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B. 具有毒性、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 C. 含放射性的固体废物一般不需要专门的处理处置方法和措施∙ D. 来源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农业固体废物(分数:1.00)A.B.C. √D.解析:含放射性的固体废物一般单独列为一类。

有专门的处理处置方法和措施。

2.下面哪些不属于光化学氧化剂{{U}} {{/U}}。

∙ A. PAN∙ B. O3∙ C. SO2等硫氧化物∙ D. 酮类(分数:1.00)A.B.C. √D.解析:3.关于氮氧化物的描述正确的是{{U}} {{/U}}。

∙ A. 氮和氧的化合物有N2O、NO、NO2、N2O2、N2O4、N2O5,总起来用氮氧化物(NOx)表示∙ B. 人类活动产生的氮氧化物主要来自硝酸生产、硝化过程、炸药生产及金属表面处理等过程,其次是各种炉窑、机动车和柴油机的排气∙ C. NO是棕红色气体,对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作用,当其浓度与NO2相同时,它的伤害更大∙ D. 机动车产生的NO x约占人为活动排放总量的83%(分数:1.00)A. √B.C.D.解析:人类活动产生的氮氧化物主要来自各种炉窑、机动车和柴油机的排气其次是硝酸生产、硝化过程、炸药生产及金属表面处理等过程;NO是是无色,无刺激,的气体,NO2才是红棕色气体;另外NO2的毒性是NO的5倍,而不是与其相当。

NOx的主要排放量来自燃料的燃烧,机动车产生量没有这么高。

4.下面关于大气稳定度的描述正确的是{{U}} {{/U}}。

∙ A. 大气稳定度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即是否容易发生湍流∙ B. 大气稳定度的判别用气团法来说明∙ C. 具有逆温层的大气层是最不稳定的大气层∙ D. 大气稳定度对污染物扩散有一定的影响(分数:1.00)A.B. √C.D.解析:(A)湍流应为对流,(C)具有逆温层的大气层是最稳定的大气层,污染物最不容易扩散,(D)大气稳定度是影响污染物扩散的重要因素。

粉末活性炭的投加方式

粉末活性炭的投加方式
Fra bibliotek干投与湿投
干投与湿投都需要借助投加设备。
投加设备是将水处理药剂加到所需处理的原水中的设备。
干投式投加设备主要有投矾机;
湿投式投加设备主要有计量加药泵和水射器。
干式投矾机
计量加药泵
水射器
湿法投加工艺特点
①湿法工艺在全球已有近百年的使用历史,所以其工艺过程比较简单,其工艺和相 关的设备都已经相当成熟,也较为通用。
粉末活性炭的投加方式
粉末 活性炭
粉末活性炭准确的定义是:将90%以上通过 80目标准筛或粒度小于0.175mm的果壳活性 炭好人木质活性炭称为粉状果壳活性炭或粉 状活性炭。粉状活性炭是非常微细的粉末, 绝大部分可通过200目筛网(74μm) ,大部分 可通过325目筛网(43μm) ,粉的尺寸在1~ 150μm之间(平均约40μm)。
干法投加工艺特点
④可以应用于水力条件比较苛刻的场合。因射流混合器出口压力较高,因此投加设 备间与投加点距离可以比较远,能够达到数百米,投加点压力可达到0.8MPa。 ⑤特别适用于变投加点工艺。在自来水和工业废水处理中应用,因季节、污染物种 类和分子链结构的变化,会在不同时间段选择不同的工艺投加点,以达到最佳工艺效果。 射流投加可以采用多投加点串联方式以满足这种需求。 ⑥具有快速反应特性。因为计量、混合、投加三个过程同时进行,所以系统投入使 用前的准备时间可以非常短,只要料仓中有物料,数分钟之内就可以投入使用,因此特 别适用于供水系统应急处理投加工艺。
干法投加工艺特点
⑦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因其系统设备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很小,在自来水行业作为 应急投加系统应用时,特别适合做成移动式车载应急投加系统,以满足水厂规模不大 (处理水量<10×104m3/d),水厂数量多,而且水源比较分散的局部区域性应用。 ⑧因各个工艺投加点的水力条件差异,粉体药剂投加量不同,在选择合理的水力学 模型过程的计算会稍微复杂。 ⑨射流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方法系统已逐步完善成熟,已形成标准化、系列化、模块 化的产品,并彻底解决了前期投加工艺中曾经出现过的问题。

粉末活性炭投加技术要求

粉末活性炭投加技术要求

粉末活性炭投加技术要求腈纶污水处理场完善改造粉末活性炭卸料、储存及投加系统技术要求水气厂2015年2月2日腈纶污水处理场完善改造粉末活性炭卸料、储存及投加系统技术要求一、概述粉末活性炭卸料、储存及投加系统是腈纶污水处理场完善改造项目中改造新增的活性炭曝气生物滤池使用粉末活性炭的卸料、储存和投加系统。

由于活性炭曝气生物滤池正常的生产运行需要,每天需要往生化系统定量投加部分粉末活性炭,以保证生化系统的运行处理效果。

对该系统相关的参数和技术要求如下:二、相关基础参数1、粉末活性炭规格(1)性质煤质活性炭粉(2)平均粒径通过美规标准筛325mesh 60~70%(3)碘值≥ 800mg/g (ASTM D-4607)(4)灰份含量≤15%(5)水份含量≤5%注:包装方式为袋装(25kg/袋或500kg/袋)。

2、能力及容量要求粉末活性炭干粉投加能力:500kg/h粉末活性炭料仓容量:5m3上料机输送量:3000kg/h破袋卸料机能力:120袋/h(限于25kg/袋包装方式)三、技术要求1、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高,并设置必要的报警、提示功能,控制信号需引入腈纶污水处理场DCS控制系统,要简单、先进、员工操作简便。

2、卸料、储存系统设置必要的粉末活性炭扬尘回收系统,有效避免物料的流失和浪费。

3、料仓内设置必要的设施有效避免料仓内活性炭架桥、结拱,料仓设置高低料位报警功能。

4、活性炭投加量应可调,投加方式采用干式投加。

5、投加系统相关设备材质选择要充分考虑耐磨问题。

6、设备选型按照室内放置考虑,有效避免破袋和上料过程中受降雨和大风等恶劣气候造成物料损失和设备腐蚀损坏。

7、设备要有稳定运行周期,两年稳定运行无故障。

8、相关安全、职业卫生措施完善,现场设置粉尘浓度监测报警系统,避免粉尘爆炸,保证现场安全和职业卫生条件。

9、业绩要求:供应商具有该类装置的应用业绩,且装置稳定运行两年以上。

11、符合条件的供应商,要整理形成完善的技术方案与水气厂进行技术交流。

活性炭的给水处理

活性炭的给水处理

活性炭在给水处理方面的应用1、污染水源的预处理目前较多采用活性炭粉末对微污染水源进行预处理,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嗅味物质,投加方法是直接将活性炭粉末投加到水中与混凝剂一起联合使用,一般多用于投量少或间歇处理的情况。

活性炭具体的投加工艺有干投法和湿投法两种。

粉末活性炭投加的炭浆浓度一般为40%左右,与水接触的时间20~30min,干投法必须在投加前充分搅拌直至混合均匀。

2、生活饮用水的深度处理采用活性炭进行生活饮用水的深度处理在欧洲已被广泛采用,在我国也有部分水厂采用,其典型的处理工艺如下。

水源水→常规处理→粒状炭吸附→消毒→出厂水水源水→常规处理→臭氧氧化→粒状活性炭吸附→消毒→出厂水水源水→常规处理→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消毒→出厂水粒状活性炭都以吸附床的形式应用,且多属连续运行式,吸附床的三种形式(即固定床、逆流移动式床和流动床)中固定床使用较多。

重力式固定床的构造类似快滤池,炭床下面设有承托层和配水系统。

重力式固定吸附床的厚度一般为 1.0~2.0m,粒径常采用1~2mm。

承托层分级设置,厚度为100~300mm,承托层卵石的粒径较小,如0.8~1.2mm、2.0~3.0mm等,滤速通常采用8~20m/h。

当吸附床因截留过多的悬浮固体引起水头损失过高时,便要进行反冲洗,通常反冲洗周期24~72h,反冲洗可单独水冲,也可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

单独水冲洗时,反冲洗速度约为28~32m/h,反冲洗时间4~10min,滤床冲洗,膨胀率30%~50%。

3、纯净水制备、优质的直饮水及家用净水器将自来水进行进一步的净化达到直饮水或纯净水等的水质要求,一般采用粒状活性炭进行处理,主要的作用是进一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和嗅味物质,并对水进行脱氯处理。

粉末活性炭投加设备技术说明

粉末活性炭投加设备技术说明

粉末活性炭投加设备技术说明粉末活性炭投加作为自来水水厂的一种改善水质的措施,具有运行操作灵活、处理效果明显、投资及运行成本低廉等特点,特别适合于间歇性、突发性有机污染的源水处理的自来水水厂水质改善。

粉末活性炭投加装置是一套基于粉末活性炭悬浮吸附技术理论,独立的、完整的粉末活性炭应用装置。

根据中国粉炭品质不稳定的情况,使用干式投加技术,系统采用高速射流强制分散技术∶依靠高速水流动能和剪切力,将具有自凝聚特征的粉末活性炭强制分散,增大其比表面积,提高活性炭的使用效率。

粉末活性炭投加装置依据应用的规模和使用要求,主要由粉炭的贮存、在线定量配制、在线定量投加及强制扩散、自动控制系统等几部分有机组成。

依据粉炭贮存的方式可以分为人工、半自动、全自动贮存等。

粉末活性炭投加装置除粉体贮存分为人工、半自动及全自动外,其余部分,包括定量输送、定量配制、定量投加等均采用全自动运行方式,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达到良好的除污染功效。

粉末活性炭投加设备分类见表1-3-19。

一、干法投加装置1)适用场合。

适合向水厂进水管道内投加,用于应急去除水中的微量污染物。

3)设备特点。

由人工将袋装粉末活性炭投入投料站内,利用负压气流将粉末活性炭吸人料仓。

粉末药剂被双螺旋计量送出,高速射流混合器产生的负压将粉末活性炭吸入进去并与水高速混合后,经管道输送至加药点。

粉末活性炭干法投加系统具有以下优势∶a. 设备体积小,基建面积小,总成本低;b. 活性炭利用率提高2~3 倍,极大节约耗材成本;c. 设备可靠性高,无堵塞管道现象;d. 扩散效果好,混合均匀度高;e. 投加精度高。

4)设备规格与性能。

干法投加装置如图1-3-10 所示。

粉末活性炭干法投加系统配置见表1-3-20。

表1-3-20 粉末活性炭干法投加系统配置二、湿法投加设备FMT 系列粉末活性炭投加设备通常由拆包系统(适合于袋装炭)、贮料系统、精密投配系统、炭浆制备系统、炭浆投送系统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末活性炭湿法和干法投加工艺比较目前自来水厂投加粉末活性炭常见的有两种工艺方式。

一种是将粉末活性炭配置成浓度为10%左右的浆液,由计量泵输送至投加点,此种方式被称为湿法投加方式;另一种是将粉末活性炭由定量给料设备直接定量(计量)投加到水射器中,由水射器将炭粉投加至投加点中。

石家庄博特环保王工,,对此两种工艺方式,哪种工艺更好,现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在此本人做一个简单分析比较,供各位共同探讨。

湿法投加工艺,上料—储料—制备活性炭浆液(投料和供水)—混合搅拌—由计量泵定量投加至加投加点。

干法投加工艺,上料—储料—活性炭连续定量投加—由射流器投加至投加点。

1.投加精度的比较
湿法工艺采用制备活性炭浆液,由计量泵定量输送至加药点的方式,活性炭浆液采用计量泵投加,活性炭浆液的投加量可以控制的非常精确,但对于活性炭浆液制备浓度的精度较高,主要是对炭粉的投加量和供水量的控制,如活性炭浆液的浓度的精度较低,则虽然计量泵输送浆液的流量精确,亦不能得到精确的活性炭粉的投加量;干法工艺采用直接由给料设备将炭粉投入到水射器中,通过水射器将炭粉投加到投加点中,粉炭的计量是通过给料设备来完成的,只要保证给料设备的投加精度即能保证粉炭的投加精度(湿法和干法工艺的炭粉
给料设备均属于定量给料设备),同时干法工艺仅考虑炭粉的投加精度,而不考虑(制备炭浆)水流量,仅考虑水射器出口端压力,故在控制炭粉的投加精度方面,较湿法工艺更容易保证精度。

2.粉炭投加后在原水中均匀性的比较
一般认为湿法工艺投加后的均匀性较好,主要考虑的因素为炭粉和水在混合罐内经过搅拌可以得到混合非常均匀的浆液,故经过计量泵输送至加药点中(取水管路)后,炭粉在管路中的分散均匀性较好。

其实不能认为活性炭浆液的混合均匀度高,即可达到活性炭在取水管路中的分散均匀性就高的效果,况且干法工艺中炭粉在经过射流器后,其(在射流水中)均匀度也很高。

3.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的比较
湿法工艺比干法工艺增加了混合罐、搅拌机、供水控制系统、计量泵等,而干法工艺仅增加了射流器(和增压泵),故湿法工艺的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及占地面积)均较干法工艺高很多。

以上是本人对自来水厂投加粉末活性炭的两种工艺方式的比较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各位批评指正并进行进一步深入详细的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