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表面活性剂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表面活性剂-课件】第5章 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28
3.HLB与PIT的关系
PIT:相转型温度,phase inversion temperatures
在低温下可以形成O/W型乳状液的非离子 表面活性剂,随着温度升高,其溶解度减 少,HLB值下降,最后到达某一温度而使 乳状液从原来的O/W型转变成W/O型。 这一温度称为相转型温度PIT。
2021/7/18
2021/7/18
40
5.2.2 亲水基的相对位置和性能的关系
亲水基位置不同对表面活性剂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亲水基在分 子末端和在分子中间的,不同浓度区域有不同的表面张力关系。
亲水基在碳氢链端点者,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较高但能力却较 低,故在溶液浓度较稀时的表面张力比亲水基在链中间者低,
但在浓度较高时,亲水基在链中间的化合物降低表面张力的能 力则较强。
2021/7/18
7
优点:一般的表面活性剂,特殊、新型结构的表 面活性剂,都可以采用乳化法测出HLB值,可以得 到可靠的结果。
缺点:实验测量操作复杂、烦琐,时间长、费时。
2021/7/18
8
2.浊点法、浊数法、相转变温度法
浊点法的原理: 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的HLB值与浊点温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通过测定 浊点可以计算出HLB值。
亲水基的位置:可以位于疏水基链末端,也可在中间任一位置, 可大可小,也可以有几个亲水基。
亲水基的变化多,但相对于疏水基来讲,亲水基的结构对表面 活性剂性能的影响较小。 不同亲水基对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主要在溶解性、化学稳定 性、生物降解性、安全性、温和性等。
2021/7/18
33
离子型
阴离子型 阳离子型 两性型
HLB值存在3个缺点:
• ①没有考虑油与水溶液本身性能,对任何体系HLB值是相同的。
表面活性剂化学第五章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疏水烷基的个数和链上的取代基对SA的溶解性
也有影响。
2.Krafft温度点
Krafft点越高,表明该SA 越难溶,溶解度越低。
除碳链长度的影响外,SA的Krafft还与成盐的配对阴 离子有关。表5-4
Krafft点=a+bn
3.表面活性
a) 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SA的表面张力逐渐下降。
表5-5
b) 分子结构相同时,表面张力与溶液的浓度有关.表
CH3 C18H37 N CH3 CH2 Cl
(3)杂环型 主要有吗啉环、吡啶环、咪唑环、哌嗪环、 喹啉环等。
P111 表5-2 (4)鎓盐型 包括鏻盐、锍盐、碘盐和鉮盐等。大多具有 杀菌、抑菌性能,可广泛用作杀菌剂。
5.1.2
1.溶解性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一般水溶性较好,但随烷基链长度的增加, 水溶性呈下降趋势。P112 表5-3
索罗明(Soromine)A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用硬脂酸和氨基乙醇胺或亚乙基三胺加热缩合后再与 尿素作用,经醋酸中和后,可制得优良的纤维柔软剂阿柯维 尔(Ancovel)A,分子式如下:
用途:叔胺盐产品多用作柔软剂、纤维整理剂,也可用
作杀菌剂、皮革增色剂、印染助剂等。
(2)季铵盐型
此类表面活性剂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 溶液具有优良性能,与其他SA相容性好。如缓 染剂DC
甲醛-甲酸法
是制备二甲基烷基胺的最古老方法,工艺简单,成本 低廉,因此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但用该法生产的产品 质量略差。 以椰子油或大豆油等油脂的脂肪酸为原料,与氨反应 经脱水制成脂肪腈,在经催化加氢还原制得脂肪族伯胺。
NH3 -H2O 360. -H2O 360.
RC OOH
RCOONH4
表面活性剂.ppt

3) 其它取代基
极性基团、易极化基团减少疏水性,升高CMC
硬脂酸钾
4.5x10-4 mol/L
油酸钾
1.2x10-3 mol/L
C12H23SO3Na C8H17-C6H4-SO3Na
9.7x10-3 mol/L 1.5x10-2 mol/L
4、亲水基的影响
亲水基的作用弱于疏水基;亲水性强,CMC高;碳氢链 长度相同,离子表面活性剂 CMC 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CMC的约100倍。
测定方法: 在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过量溶质直至平衡 并有沉淀存在。
影响因素: ——平衡温度与平衡时间 ——增溶质的加入方法; ——增溶质对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吸附。
四、增溶位置及其测定
1、胶束的结构与增溶位置 1)烃核(脂性环境):饱和脂肪烃、环烷烃及不易极化
物质。 2)栅状层—烃核:易极化的多量碳氢化合物。 3)栅状层(脂性—极性环境):长链脂肪醇、脂肪酸和
二、CMC的测定
1、表面张力法 适合于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无机离子的存在不影响表面张力; 少量类似物的存在降低纯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
2、电导法
适合于离子表面活性剂; 无机离子存在影响表面张力测定; 电导率 与表面活性剂疏水链长有关;
3、染料法
表面活性剂溶液增溶染料前后吸收光谱的变化; 染料的存在影响CMC的准确性; 受无机盐及类似物存在的影响;
Vm Vw
(10 pH
1)
六、影响表面活性剂增溶的结构因素
1、表面活性剂的碳氢链长增加,CMC下降
logCMC =A –Bm
A: 与极性有关的常数 B:1-1离子表面活性剂:B=0.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B=0.5 m: 碳氢链中C原子个数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共56张PPT)

C14H29SO4Na 30
C16H33SO4Na 45 C18H37SO4Na 56
活性剂
C10H21CHC6H4SO3Na | CH3
表面活性剂:是这样一种物质,当它的加入量很小时,就能使溶 剂(一般为水)的表面张力或液液界面张力显著降低,改变体系 的界面状态;当它达到一定浓度时,在溶液中缔合成胶团,从而 产生润湿或反润湿、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以及加溶等一系 列作用,以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
是一类即使在很低浓度时也能显著降低表(界)面张力的物质。
6.8
=CH-
-0.475 -0.475 -0.475
2.4
-(C3H5O)-(氧丙烯基) -0.15
2.1
-CP2-
1.9
-CF3-
-0.87 -0.87
例:计算月桂酸钠的HLB值 CH3( CH2)10-COONa
解:-CH3:, -CH2- : -COONa:19.1
HLB=7+∑(亲水基团基数)-∑(亲油基团基数) HLB= 7 + 19.1-(-0.475)×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基本概念
一、表面张力
界面上的分子与体相内部分子所处的
状态不同。受力状态不同。
图2—1 液相内部和液-气界面的
分子所受作用力的示意图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任意单位长度上的
收缩力称为表面张力,单位为N·m-1
。
从能量上看,表面分子比内部分 子具有更高的能量。
要使体系的表面积增加,就必须对体系 做功。
团具有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疏水性能。
HLB值大,亲水性强,亲油性弱; HLB值小,亲油性强,亲水性弱。
(1)HLB值的规定
药剂学表面活性剂ppt课件

极性物质,降低增溶量 ❖盐析现象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解度 ❖ 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影响较小,高浓度时,使浊
点降低
28
(二)有机添加剂
❖碳原子在12以下的脂肪醇 增溶量 ❖短链醇(C1-C12)破坏胶束形成 ❖极性有机物, CMC,抑制胶束形成
(三)水溶性高分子
❖对表面活性剂有吸附作用, CMC ❖但一旦胶束形成,增溶效果显著增强
❖ 表面张力是研究物质表面现象的最基本和最重 要的物理量之一,由于表面层分子与体相分子 周围环境不同。
❖ 对于单组分体系,来自于同一物质在不同相中 的密度不同;对于多组分体系来自于界面层的 组成与任一相的组成不同
❖ 表面收缩的动力 ❖ 引起液体表面自动收缩的力称为表面张力,实
际是分子间吸引力的一种量度,分子间吸引力 大者,表面张力高
35
3、可解离型表面活性剂
❖ 又称可控半衰期的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完成其 应用功能后,通过酸、碱、盐、热或光作用能 分解成非表面活性物质或转变成新表面活性化 合物的一类表面活性剂。
❖ 常见的是带有可解离基团的季铵盐。 ❖ 酸解型、碱解型、盐解型、热解型、光解型。 ❖ 易于生物降解;易分离除去;可使解离产物产
生新功能。
36Leabharlann 4、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M〉1000 ❖ 氧化乙烯-硅氧烷共聚物、乙烯亚胺共聚物、
乙烯基醚共聚物、烷基酚-甲醛缩合物-氧化乙 烯共聚物 ❖水溶性高分子物质 如:海藻酸钠、CMC-Na、 MC、PVP、聚乙烯醇 ❖ 起泡、乳化、增溶等应用 ❖ 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相比,降低表面张力、增 溶、渗透能力较弱;乳化能力较强 ❖ 常用作保护胶体
23
二、亲油亲水平衡值
❖ HLB,从0 至 40 (一)定义 值越大,亲水性越强 HLB不同,性质不同(O/W,W/O) 计算HLB(混合表面活性剂、加和性)
点降低
28
(二)有机添加剂
❖碳原子在12以下的脂肪醇 增溶量 ❖短链醇(C1-C12)破坏胶束形成 ❖极性有机物, CMC,抑制胶束形成
(三)水溶性高分子
❖对表面活性剂有吸附作用, CMC ❖但一旦胶束形成,增溶效果显著增强
❖ 表面张力是研究物质表面现象的最基本和最重 要的物理量之一,由于表面层分子与体相分子 周围环境不同。
❖ 对于单组分体系,来自于同一物质在不同相中 的密度不同;对于多组分体系来自于界面层的 组成与任一相的组成不同
❖ 表面收缩的动力 ❖ 引起液体表面自动收缩的力称为表面张力,实
际是分子间吸引力的一种量度,分子间吸引力 大者,表面张力高
35
3、可解离型表面活性剂
❖ 又称可控半衰期的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完成其 应用功能后,通过酸、碱、盐、热或光作用能 分解成非表面活性物质或转变成新表面活性化 合物的一类表面活性剂。
❖ 常见的是带有可解离基团的季铵盐。 ❖ 酸解型、碱解型、盐解型、热解型、光解型。 ❖ 易于生物降解;易分离除去;可使解离产物产
生新功能。
36Leabharlann 4、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M〉1000 ❖ 氧化乙烯-硅氧烷共聚物、乙烯亚胺共聚物、
乙烯基醚共聚物、烷基酚-甲醛缩合物-氧化乙 烯共聚物 ❖水溶性高分子物质 如:海藻酸钠、CMC-Na、 MC、PVP、聚乙烯醇 ❖ 起泡、乳化、增溶等应用 ❖ 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相比,降低表面张力、增 溶、渗透能力较弱;乳化能力较强 ❖ 常用作保护胶体
23
二、亲油亲水平衡值
❖ HLB,从0 至 40 (一)定义 值越大,亲水性越强 HLB不同,性质不同(O/W,W/O) 计算HLB(混合表面活性剂、加和性)
第五章--表面活性剂

第5章
表面活性剂
5.1 概 述
5.1.1什么是表面活性剂
溶质的浓度对溶剂表面张力的影响有三种:
1)物质的加入会使溶剂表面张力略微升高,属于此类物 质的强电解质有无机盐、酸、碱等;
2)物质的加入会使溶剂的表面张力逐渐下降,如低碳醇、 羧酸等有机化合物; 3)物质少量加入就会使溶剂表面张力急剧下降,但降到 一定程度后,就变得很慢或几乎不下降。
1)高级脂肪醇与环氧乙烷加成物
ROH+ nCH2 CH2 O
NaOH Cat.
R O (CH2CH2O)n H
所用脂肪醇有:月桂醇、十六醇、油醇、鲸蜡醇等
2)烷基酚和环氧乙烷的加成物
R OH + nCH2 CH2 O R O (CH2CH2O)n H
所用烷基酚有:壬基酚、辛基酚、辛基甲酚等
3)脂肪酸与环氧乙烷的加成物
单酯盐 O
性质与硫酸酯盐相近,抗电解质、硬化能力较强,洗净能力 好,为低泡性表面活性剂。可作为净洗剂、润湿剂、乳化剂、 抗静电剂和抗蚀剂。缺点:污染环境、影响水质
5.1.3.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这类表面活性剂分为两类: (1)铵盐类表面活性剂,可由高级胺 (C12-18,伯、仲、叔)用盐酸或醋酸处 理而得:
特点:水溶性好,发泡能力强,去污力强;毒性低,对皮肤刺 激性小,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抗微生物能力,优良的抗静电 性和柔软平滑性,与其它表面活性剂相容性好。但是价格较贵。
CH3 R N CH 2 COOCH3
+
5.1.3.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亲水基为羟基-OH和醚键-O-
由于亲水性较弱,必须由几个羟基或醚键才能发挥
(1)按工业用途分类:
表面活性剂
5.1 概 述
5.1.1什么是表面活性剂
溶质的浓度对溶剂表面张力的影响有三种:
1)物质的加入会使溶剂表面张力略微升高,属于此类物 质的强电解质有无机盐、酸、碱等;
2)物质的加入会使溶剂的表面张力逐渐下降,如低碳醇、 羧酸等有机化合物; 3)物质少量加入就会使溶剂表面张力急剧下降,但降到 一定程度后,就变得很慢或几乎不下降。
1)高级脂肪醇与环氧乙烷加成物
ROH+ nCH2 CH2 O
NaOH Cat.
R O (CH2CH2O)n H
所用脂肪醇有:月桂醇、十六醇、油醇、鲸蜡醇等
2)烷基酚和环氧乙烷的加成物
R OH + nCH2 CH2 O R O (CH2CH2O)n H
所用烷基酚有:壬基酚、辛基酚、辛基甲酚等
3)脂肪酸与环氧乙烷的加成物
单酯盐 O
性质与硫酸酯盐相近,抗电解质、硬化能力较强,洗净能力 好,为低泡性表面活性剂。可作为净洗剂、润湿剂、乳化剂、 抗静电剂和抗蚀剂。缺点:污染环境、影响水质
5.1.3.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这类表面活性剂分为两类: (1)铵盐类表面活性剂,可由高级胺 (C12-18,伯、仲、叔)用盐酸或醋酸处 理而得:
特点:水溶性好,发泡能力强,去污力强;毒性低,对皮肤刺 激性小,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抗微生物能力,优良的抗静电 性和柔软平滑性,与其它表面活性剂相容性好。但是价格较贵。
CH3 R N CH 2 COOCH3
+
5.1.3.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亲水基为羟基-OH和醚键-O-
由于亲水性较弱,必须由几个羟基或醚键才能发挥
(1)按工业用途分类:
大学化学表面活性剂化学PPT课件

因为粒子小,比表面大,表面自由能高,是热力学不稳
定体系,有自发降低表面自由能的趋势,即小粒子会自动
聚结成大粒子。
第4页/共25页
胶粒的结构
+ → + 例2:AgNO3 KI KNO3 AgI↓
过量的 AgNO3 作稳定剂
胶团的结构表达式:
[(AgI)m n Ag+ (n-x)NO3–]x+ x NO3–
分散体系分类 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
•分子分散体系 <10-9 m 白酒 •胶体分散体系 1 ~100 nm 溶胶 •粗分散体系 >100 nm 黄河水
第2页/共25页
1.分子分散体系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彼此混溶,没有界面,是均匀的单相,分 子半径大小在10-9 m以下 。通常把这种体系称为真溶液,如CuSO4溶液。
胶粒与扩散层中的反号离子,形成一个电中性的胶团。
第7页/共25页
胶粒的聚沉和保护 聚沉:加入电解质
两种带异号电荷的胶粒混合 加热
保护:
第8页/共25页
表面活性剂
从广义上讲,能使体系表面张力降低的溶质均 可称为表面活性物质;但习惯上只将显著降低表面 张力的这类化合物称为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双亲性结构的有机化合物。
洗涤作用是湿润、渗透、乳化、分散、增溶等多种作用的综合作用。一种去污 效果好的表面活性剂,并不表明各种性能都好,只是各种性能综合配合的好。
第21页/共25页
2、表面活性剂的应 用
(1) 金属清洗剂
金属清洗剂一般由多种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组成,不仅能清除油污,而且还兼 有缓蚀、防锈功能,pH值一般控制在8~10范围,活性剂含量在40%~80%范围,助 剂1%~2%。表面活性剂大多是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常混合使用。
表面活性剂的起泡和消泡作用ppt课件

膜的表面上带有同种电荷, 当液膜受到挤压,气流冲击或重力排液使 液膜变薄,当液膜薄到一定程度大约为 lOOnm时,就会产生静电斥力作用阻止液 膜排液继续减薄,延缓液膜变薄的过程使 泡沫稳定。
37
38
39
5.泡内气体的扩散 气体的扩散有两个途径,小泡内气体 向大泡扩散及表面泡内气体向大气排气。
因此有很好的稳泡性能。而非离子表面
活性剂的亲水基聚氧乙烯醚(仅有)在水中 呈曲折型结构不能形成紧密排列的吸附膜加 之水化性能差,又不能形成电离层所以稳泡 性能差,不能形成稳定的泡沫。
44
第三节 起泡剂与稳泡剂 一、起泡剂
起泡性能好的物质称为起泡剂。具有低表 面张力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都具有良好
的起泡性,但生成的泡沫不一定有持久性。 起泡剂大约有以下几种:
理想的液膜应该是高粘度高弹性的凝聚 膜。
27
3,表面活性剂的自修复作用
将一小针刺入肥皂膜,肥皂膜可以不 破,表明肥皂膜有自修复作用。
Marangoni认为当泡沫受到外力冲击或 扰动时,液膜会发生局部变薄使液膜面积增 大,导致表面活性剂的浓度降低引起此处的 表面张力暂时升高,
28
29
由于A处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低,所以表 面活性剂由B处向A处扩散使A处的表面活性 剂浓度恢复,表面活性剂在迁移过程中同 时也携带邻近的液体一起移动使其A处的液 膜又恢复原来的厚度。表面活性剂的这种 阻碍液膜排液的自修复作用称为Marangoni 效应,
产生的泡沫寿命大约0.5秒之内,瞬间存在, 即消泡速度高于起泡速度,所以纯水中的
只能出现单泡,因此不可能得到稳定的泡
沫。
6
但水中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不仅使 发泡变得容易而且使发泡速度超过破 泡速度,从而得到稳定的泡沫。
37
38
39
5.泡内气体的扩散 气体的扩散有两个途径,小泡内气体 向大泡扩散及表面泡内气体向大气排气。
因此有很好的稳泡性能。而非离子表面
活性剂的亲水基聚氧乙烯醚(仅有)在水中 呈曲折型结构不能形成紧密排列的吸附膜加 之水化性能差,又不能形成电离层所以稳泡 性能差,不能形成稳定的泡沫。
44
第三节 起泡剂与稳泡剂 一、起泡剂
起泡性能好的物质称为起泡剂。具有低表 面张力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都具有良好
的起泡性,但生成的泡沫不一定有持久性。 起泡剂大约有以下几种:
理想的液膜应该是高粘度高弹性的凝聚 膜。
27
3,表面活性剂的自修复作用
将一小针刺入肥皂膜,肥皂膜可以不 破,表明肥皂膜有自修复作用。
Marangoni认为当泡沫受到外力冲击或 扰动时,液膜会发生局部变薄使液膜面积增 大,导致表面活性剂的浓度降低引起此处的 表面张力暂时升高,
28
29
由于A处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低,所以表 面活性剂由B处向A处扩散使A处的表面活性 剂浓度恢复,表面活性剂在迁移过程中同 时也携带邻近的液体一起移动使其A处的液 膜又恢复原来的厚度。表面活性剂的这种 阻碍液膜排液的自修复作用称为Marangoni 效应,
产生的泡沫寿命大约0.5秒之内,瞬间存在, 即消泡速度高于起泡速度,所以纯水中的
只能出现单泡,因此不可能得到稳定的泡
沫。
6
但水中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不仅使 发泡变得容易而且使发泡速度超过破 泡速度,从而得到稳定的泡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2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表面活性剂通常采用按化学结构来分类,分为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离子型中又可分为阳离
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型表面活性剂。显然阳离子
型和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不能混用,否则可能会
发生沉淀而失去活性作用。
1、按亲水基类型分类
阳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
1.离子型 2.非离子型
阴离子型 两性型
R-NHCH2-CH2COOH 氨基酸型
CH3 |
R-N+-CH2COO| CH3
甜菜碱型
非离子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性剂
R-O-(CH2CH2O)nH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R-(C6H4)-O(C2H4O)nH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R2N-(C2H4O)nH
聚氧乙烯烷基胺
R-CONH(C2H4O)nH
聚氧乙烯烷基酰胺
R-COOCH2(CHOH)3H
5.1.2.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羧酸盐类
①通式:(RCOO)n-Mn+脂肪酸盐 ②分类:一价金属皂(钾、钠皂);二价或多价皂(铅、
钙、铝皂);有机胺皂(三乙醇胺皂) ③性质: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易被酸及多价盐破
坏,电解质使之盐析。 ④应用: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只供外用。
2、硫酸酯盐类
①通式:R·O·SO3-M+ ②分类:硫酸化油(硫酸化蓖麻油称土耳其红油);高
1995年-2005年世界各地区 表面活性剂消费情况分布图
21世纪中国表面活性剂工业发展
中国工业表面活性剂年产量
160 140 120 100 万吨 80
60 40 20
0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至今
5.1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及分子结 构特点
5.1.1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 (a) 能大大降低溶液的表(界)面张力——
级脂肪醇硫酸脂(十二烷基硫酸钠) 。 ③性质:可与水混溶,为无刺激的去污剂和润湿剂;
乳化性很强,稳定。但在酸、碱条件下不耐热,特 别在酸性介质中易水解生成醇和硫酸盐。易与一 些高分子阳离子药物发生沉淀。 ④应用:代替肥皂洗涤皮肤;有一定刺激性,主要用 于外用软膏的乳化剂。有时也用于片剂等固体制剂 的润湿剂或增溶剂。
受电解质,pH值的影响;能与大多数药物配伍,应 用广泛(外用、内服、注射)。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按亲水基分类,有聚乙二醇型和 多元醇型
淀。 性质: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性质,起泡性良好、
去污力亦强; 酸性水溶液中呈阳离子性质,杀菌 力很强,毒性小。
5.1.2.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水溶液中不解离。 1.结构组成: ①亲水基团 (甘油、聚乙二醇、山梨醇); ②亲油基团(长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醇、烷基或芳基); ③酯键、醚健 2.性质: 毒性,溶血作用较小,化学上不解离,不易
多元醇型
2、按分子量分类 低分子量表面活性剂:相对分子量200~1000; 中分子量表面活性剂:相对分子量1000~10000; 高分子量表面活性剂:相对分子量10000以上。
3、按工业用途分类 按工业用途,表面活性剂可分为渗透剂、润湿剂、
乳化剂、分散剂、起泡剂、消泡剂、净洗剂、杀菌 剂、匀染剂、缓染剂、柔软剂、平滑剂、抗静电剂、 防锈剂等。
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
γ mN/m
概述
1
2 3 lgc
溶质加入到溶剂中去可引起其表面张力的变化, 溶质的浓度对溶剂表面张力的影响有三种类型。
表面活性剂是20世纪40年代初开发研制、50年代迅 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化学品。
表面活性剂是许多工业部门必要的化学助剂,广 泛地应用于纺织、制药、化妆品、食品、造纸、 皮革、土建、采矿以及民用洗涤等各个领域,主 要用作润湿剂、渗透剂、洗涤剂、乳化剂、匀染 剂、固色剂、发泡剂、消泡剂等,其用量虽小, 但收效甚大,被喻为工业味精。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RCOONa 羧酸盐
R-OSO3Na 硫酸酯盐 R-SO3Na 磺酸盐 R-OPO3Na2 磷酸酯盐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R-NH2·HCl 伯胺盐
CH3 | R-N-HCl
仲胺盐
|
H
CH3 | R-N-HCl
叔胺盐
|
CH3 CH3 | R-N+-CH3Cl- 季胺盐 |
CH3
两性表面活性剂
分子结构具有不对称性,由非极性的(亲油的 或疏水的)碳氢链和极性的(亲水的或疏油的)基 团两部分组成,而且两部分通常分处分子链的两端。 例如棕榈酸钠(C15H31COONa)
表面活性剂在水中随着浓度增大,表面上聚集
的活性剂分子形成定向排列的紧密单分子层,多余 的分子在体相内部也三三两两的以憎水基互相靠拢, 聚集在一起形成胶束,这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4、磷酸酯盐类
①通式:一般为ROPO3Na和(RO)2PO2Na ②分类:有单酯盐和双酯盐两种。 ③性质:其性质与硫酸酯盐相似。特点是抗电解质
性及抗硬化性强,洗净能力好。 ④应用:为低泡性表面活性剂。但污染环境,影响
水质。
5.1.2.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起作用的是阳离子,亦称阳性皂。 1.种类: 胺盐类、季铵盐类 2.结构:含有一个五价氮原子。 3.特点:水溶性大,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具
Adsorption on surface or interface (b) 能在本体相中形成胶团、胶束——Micelle (c) 能产生润湿与反润湿、乳化与破乳、起泡与消泡、
分散与絮凝以及增溶、洗涤等作用——Surface activity——的一类不对称化合物。
5.1.2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
3、磺酸盐类
①通式:R·SO3-M+ ②分类:脂肪族磺酸化物,如二辛玻珀酸脂磺的
钠;烷基芳基磺酸化物,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常用洗涤剂;烷基苯磺酸化物;胆酸盐,如牛磺 胆酸钠。 ③性质:水溶性, 耐酸、钙、镁盐性比硫酸化物差, 不易水解。 ④应用: 用作胃肠脂肪的乳化剂和单脂肪酸甘油酸 的增溶剂;较好的洗涤剂。
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杀菌作用。 4.应用:杀菌;防腐;皮肤、粘膜手术器械的消毒。 5.常用药物:①苯扎氯铵(洁尔灭);②苯扎溴铵 (新
洁尔灭)
5.1.2.3 两性表面活性剂
分子结构上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的表面活性 剂,随介质的pH可成阳或阴离子型。 常用品种:卵磷脂、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两性离子
型表面活性剂。 最大优点:适用于任何PH溶液,在等电点时也无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