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考研复习笔记
汽车理论整理笔记大全

汽车理论整理笔记大全通常,当滑移率S由0%-10%增大时,附着系数随着增大;一般当滑移率处于15%-20%的范围时,附着系数有最大值,该最大值称为峰值附着系数轮胎滚动时接触印记的中心线与车轮平面的夹角称为侧偏角。
车轮与路面的相对动载:车轮与地面间的动载Fd的方向是上下交变的。
汽车悬架系统阻尼比ξ:空间频率n与系统固有圆频率ωo的比值。
附着率:汽车在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汽车使用性能:汽车应该有高运输生产率、低运输成本、安全可靠和舒适方便的工作条件。
汽车为了适应这种工作条件,而发挥最大工作效益的能力叫做汽车的使用性能。
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通常有:汽车动力性、汽车燃料经济性能、汽车制动性、汽车操纵稳定性、汽车平顺性和汽车通过性能。
滚动阻力系数:滚动阻力系数可视为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的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或单位汽车重力所需之推力。
驱动力与(车轮)制动力:汽车驱动力是发动机曲轴输出转矩经离合器、变速器(包括分动器)、传动轴、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及轮边减速器)传递至车轮作用于路面的力,而由路面产生作用于车轮圆周上切向反作用力。
制动力习惯上是指汽车制动时地面作用于车轮上的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
汽车动力性及评价指标:汽车动力性,是指在良好、平直的路面上行驶时,汽车由所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汽车动力性的好坏通常以汽车加速性、最高车速及最大爬坡度等项目作为评价指标。
动力性代表了汽车行驶可发挥的极限能力。
附着椭圆:汽车运动时,在轮胎上常同时作用有侧向力与切向力。
一些试验结果曲线表明,一定侧偏角下,驱动力增加时,侧偏力逐渐有所减小,这是由于轮胎侧向弹性有所改变的关系。
当驱动力相当大时,侧偏力显著下降,因为此时接近附着极限,切向力已耗去大部分附着力,而侧向能利用的附着力很少。
作用有制动力时,侧偏力也有相似的变化。
驱动力或制动力在不通侧偏角条件下的曲线包络线接近于椭圆,一般称为附着椭圆。
汽车理论复习知识点整理(考试用)

一、1.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2.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最高车速ua max ,加速时间t ,最大爬坡度i max3.简述汽车动力性3个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提示:由驱动力-行驶阻力图,或动力特性图结合附着条件分析)最高车速计算方法:Fi=0 Fj=0 Ft=Ff+Fw最大爬坡度:由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和GF F F )(arcsinw f t +-=α再由公式i=tan α可计算出。
4.汽车的驱动力(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t 与发动机转矩Ttq 、变速器传动比 i g 、主减速器传动比 i 0、传动系的机械效率ηT 和车轮半径 r 等因素有关。
)5.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发动机节气门全开(或高压油泵在最大供油量位置) 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发动机节气门部分开启(或高压油泵在部分供油位置) 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 (由上可知:使用外特性曲线的功率小于外特性曲线的功率)ri i T F T0g tq t η=6.传动系功率损失可分为: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7.车轮的半径分为: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静力半径r s :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滚动半径r r :车轮几何中心到速度瞬心的距离。
8.汽车行驶阻力:a 滚动阻力Ff ( ) :车轮滚动时,轮胎与路面的接触区域产生法向、切向的相互作用力以及相应的轮胎和支承面的变形。
在硬路面上,轮胎变形是主要的,轮胎内部摩擦产生弹性迟滞损失。
滚动阻力无法在受力图上表现出来,他只是一个数值。
滚阻系数f (单位汽车重力所需之推力) 的影响因素:路面的种类、行驶车速、轮胎构造、材料、气压有关。
真正作用在驱动轮上驱动汽车行驶的力为地面切向反作用力,他的数值为驱动力-驱动轮上的滚动阻力。
驻波现象:车速达到某一临界车速左右时,滚动阻力迅速增加,轮胎发生驻波现象,轮胎周缘不再是圆形,而是明显的波浪状。
(整理)汽车理论总结吐血推荐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汽车的动力性的定义和评价指标。
(1)定义:汽车在良好的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2)评价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最大爬坡度。
○1最高车速µamax :是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
○2汽车的加速时间t :表示汽车的加速能力。
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与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能力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指汽车由Ⅰ挡或Ⅱ挡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逐步换至最高挡后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的时间。
超车加速时间指用最高档或次高挡由某一较低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
○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ⅰmax :是指Ⅰ挡最大爬坡度。
汽车的上坡能力实用满载(或某一载质量)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ⅰmax 表示的。
2.写出汽车的行驶平衡方程式(两种方式)。
解释每个力的含义和计算公式。
(1)F t =F f +F w +F i +F jF t :驱动力;ri i T t T 0g tq F η⋅⋅⋅=F f :滚动阻力; αcos fG F f ⋅= F w :空气阻力;15.212aD u A C F w ⋅⋅=F i :坡度阻力 ;F i =G ·sin α F j :加速阻力dtdu mδ=j F (2)3.利用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评价汽车的动力性。
dt du m G u A C f G r i i T δααη++⋅⋅+⋅=⋅⋅⋅sin 15.21cos 2aD T 0g tq (1)最大车速时,即曲线交点对应的速度值。
Ft= Ff+Fw ,Fi=0 ,Fj=0(2)加速能力 Fj= Ft- Ff -Fw ,Fi=0,即剩余驱动力。
(3)爬坡能力: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克服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后的余力全部用来克服坡度阻力时所能爬上的坡度。
一般情况下,直接挡(最高挡)的最大爬坡度略大一些好。
(完整版)汽车理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什么是汽车的动力性,其评价指标是什么?各指标的含义是什么?汽车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评价指标汽车的最高车速、汽车的加速时间、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
最高车速是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汽车的加速时间表示汽车的加速能力,包括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
汽车爬坡能力是用满载或者一部分负载的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上坡度表示的。
2.什么是汽车的驱动力,它与汽车的结构参数及发动机的性能有何关系?汽车的驱动力汽车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统传至驱动轮上,地面对车轮的反作用力与发动机转矩、变速器传动比、主减速器传动比、传动系的机械效率成正比,与车轮半径成反比。
3.汽车的车速如何计算,他与发动机转速及传动系参数的关系?4.何为发动机外特性?何为发动机使用外特性?它与外特性的差别,计算汽车动力性应使用何种发动机特性?传动系的功率损失分为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分别说明两种损失的具体表现形式。
外特性:发动机节气门全开的速度特性。
使用外特性: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
差别:外特性的最大功率大于使用外特性。
计算动力性用:使用外特性。
机械损失:齿轮传动副、轴承、油封等处的摩擦损失。
液力损失:消耗于润滑油的搅动、润滑油与旋转零件之间的表面摩擦等功率损失。
5.车轮自由半径、滚动半径、静力半径的含义?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滚动半径:车轮滚动距离与车轮滚动圈数的比值。
静力半径: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6.何为汽车的驱动力图?当已知发动机使用外特性能及汽车相应结构参数,如何作汽车的驱动力图?驱动力图:一般用根据发动机外特性确定的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来全面表示汽车的驱动力。
用发动机外特性曲线、传动系传动比、传动效率、车轮半径等参数求出各个档位的驱动力值t F ,再根据发动机转速求出汽车行驶速度a u ,即可求得t F —a u 曲线。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归纳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归纳汽车理论是指对汽车制造、驾驶、维修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完整的解释和总结,是我们学习和了解汽车的基础。
以下是对汽车理论知识点的全面总结归纳。
1.汽车构造与组成部件汽车是由多个组成部件组成的复杂机械装置。
主要构造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电气系统等。
每个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通过协调工作来确保汽车的正常运行。
2.汽车动力系统动力系统是汽车能够运转的核心。
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和驱动系统。
发动机负责生成动力,传动系统负责将动力传递到车轮上,驱动系统则将动力转化为车辆的行驶能力。
3.汽车驾驶原理汽车驾驶原理包括驾驶技巧和安全知识。
要合理控制油门、刹车和转向来确保行驶的平稳和安全。
此外,还要了解交通规则和道路标志,遵守交通法规,保证行车安全。
4.汽车维修与保养汽车维修与保养是延长汽车寿命和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
维修包括对汽车故障的排除和维护保养工作。
保养则包括定期更换机油、检查轮胎和刹车系统、清洁和调试发动机等工作。
5.汽车电气系统汽车电气系统由电池、电机、开关和电线等组成,负责提供电力供应和控制汽车各个系统的工作。
了解电路原理、故障排除和电气设备的维护是保证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6.汽车底盘和悬挂系统汽车底盘是汽车的骨架,支撑和固定各个组成部件。
悬挂系统则负责保证车轮与路面的接触,提供舒适的乘坐条件。
了解底盘结构和悬挂系统的调节和维护,对提高汽车性能和乘坐舒适度有重要意义。
7.汽车制动系统汽车制动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装置。
百米冲停距离、刹车灵敏度和制动平衡是制动系统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
学习制动系统原理和正确使用刹车是驾驶安全的关键。
8.汽车传动系统传动系统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的装置。
学习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节方法,了解不同传动形式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
9.汽车燃料系统汽车燃料系统负责燃油供应和调节。
了解不同类型的燃料、燃油喷射技术和燃油供应系统的调整方法对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发动机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理论复习总结

Ttq max ig1i0T
Ch4 汽车的制动性 1.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答:制动性的评价指标包括:制动效能—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制动效能恒定性;制 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2.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和路面附着力之间的关系。 T FXb , FXb F 。 答: 地面制动力, 由制动力矩所引起的、 地面作用在车轮上的切向力。 r T 制动器制动力, 在轮胎周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切向力。F 与附着力无关。 r FXb F , FXb max F 3.峰值附着系数、滑动 附着系数与滑动率的关系。 答:滑动率:车轮接地处的滑动速度与车轮中心运动速度的比值。
Tt Ttq ig i 0T , Ft
Ttq ig i 0T r
。影响因素:Ft 与发动机转矩 Ttq、变速器传动比 ig、主减速器
传动比 i0、传动系的机械效率ηT 和车轮半径 r 等因素有关。 行驶阻力: F Ff Fw Fi Fj 。 滚动阻力 F f : Ff Wf , Ff ;影响 F f 的因素:1)车速 ua;2)轮胎结构;3)气 r 压;4)驱动力;5)路面条件;6)转向。 空气阻力 Fw :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1) 压力阻力:作用在汽车外形表面上的法向压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1)形状阻 力;2)干扰阻力;3)内循环阻力;4)诱导阻力; (2)摩擦阻力:由于空气粘性作用 C Au 2 1 在车身表面产生的切向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 Fw CD A ur2 , Fw D a 。 2 21.15 坡度阻力 Fi :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 Fi G sin G tan Gi 。 道路阻力 F : F Ff Fi Gf cos G sin , F Gf Gi G( f i) 加速阻力 F j :汽车加速行驶时,克服其质量加速运动时的惯性力。 Fj m
汽车理论第一章复习总结

汽车理论复习总结 第一章● 汽车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有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汽车动力性是汽车各种性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
● 评定指标(应在无风或微风条件下测定): 1、最高车速max a u2、加速时间t (原地起步加速时间、超车加速时间)3、最大爬坡度max i (极限爬坡能力)● 其他补充知识:手动挡的动力性强、加速时间短;SUV 最高车速与燃油经济性由于其车重和外形原因,都比较差。
● 汽车行驶方程式:j i w f t F F F F F F +++=∑=● 汽车驱动力:汽车发动机产生转矩tq T 经传动系,作用到车轮的转矩t T 对地面产生圆周力0F ,地面反过来对车轮的力t F 被称为汽车驱动力。
→ 按照论述可以用公式表达:ri i T F rT F i i T T Tg tq t t t Tg tq t ηη00=→==为传动系机械效率为主减速器传动比为变速器传动比T gi i η0● 发动机转速特性:将发动机功率e P 、转矩tq T 、燃油消耗率b 与发动机曲轴转速n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曲线表示,被称为发动机特性曲线。
若节气门全开(高压油泵在最高泵油位),则此时的曲线被称为发动机外特性曲线。
节气门部分开启(部分供油),则此时的曲线被称为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
若发动机在实验时带上所有附件设备时测得的曲线被称为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
● 发动机功率与输出转矩之间的关系为:9550nT P tq e =(转矩单位m N ⋅,转速单位min /r )● 在加速过程的不稳定工况下,发动机所能提供的功率比稳定工况时要稍有下降,电喷汽油机比化油器汽油机要下降更少些。
● 试验台测得的数据可以通过多项式来描述近似于抛物线的发动机转矩曲线:k k tq n a n a a T +⋅⋅⋅++=10● 传动系的机械效率:eT e T e T e in inTin T P PP P P P P P P P -=-==-=1,ηη故等速情况下 ● 传动系功率损失可分为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机械损失是指齿轮传动副、轴承、油封等处的摩擦损失,液力损失是指消耗与润滑油的搅动、润滑油与旋转零件之间的表面摩擦等功率损失。
汽车理论复习要点 1.doc

1汽车的动力性及其评价指标:动力性系指在良好的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评价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2汽车的驱动力:汽车发动机产生转矩,经传动系传至驱动轮上。
此时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Tt产生一对地面圆周力,地面对驱动力的反作用力Ft就是驱动汽车的外力。
3驱动力图的概念:一般用根据汽车外特性确定的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Ft—Ua 来全面表示汽车的驱动力。
4汽车的4个彳丁使阻力:滚动阻力;汽车在水平道路上等速彳丁驶时,受到的道路阻在彳丁驶方向上的分力。
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坡度阻力:当汽车上坡行驶时,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
加速阻力;契合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5道路阻力及有关因素:滚动阻力和坡道阻力的合力。
7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与汽车档位的关系:就动力性性而言,挡位数多,增加了发动机发挥最大功率附近高功率的机会,提高了汽车的加速和爬坡能力。
就燃油经济性而言,挡位数多,增加了发动机在低燃油消耗率转速区工作的可能性,降低了油耗。
8汽车发动机后备功率及其对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汽车的后备功率),通常,后备功率越大,汽车的动力性越好,汽车所能实现的加速度、爬坡度越大、加速时间越短;反之,则相反,但后备功率太小时,还会造成换挡频繁;(3分)后备功率越大,发动机的负荷率越低,通常负荷率在80%〜90%左右时燃油经济性最好;负荷率小于80%〜90%时,后备功率越小,负荷率越高,燃油经济性越好,反之,则相反;负荷率大于80%〜90%时,负荷率越高,燃油经济性反而较差。
(3分)9画不同传动比的汽车功率平衡图,并根据图会分析汽车最小传动比的选择原则。
档位数多少多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2)①考虑满足车速要求,即保证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充分发挥,即最大输出功率点对应车速正好等于汽车最高行驶车速;②满足后备功率的要求,以保证汽车加速、爬坡时有足够后备功率,避免换挡而增加油耗;③综合考虑,既保证汽车的动力性,又保证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④受驾驶性能限制,驾驶性能是包括平稳性在内的加速性,系指动力装置的转矩响应、噪声和振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名词解释01.附着椭圆 9865汽车运动时,在轮胎上常同时作用有侧向力与切向力。
一定侧偏角下,驱动力增加时,侧偏力逐渐有所减小,这是由于轮胎侧向弹性有所改变。
当驱动力相当大时,侧偏力显著下降,因为此时接近附着极限,切向力已耗去大部分附着力,而侧向能利用的附着力很少。
作用有制动力时,侧偏力也有相似的变化。
驱动力或制动力在不同侧偏角条件下的曲线包络线接近于椭圆,称为附着椭圆。
它确定了在一定附着条件下切向力与侧偏力合力的极限值. P14002.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 9865汽车等速行驶时,在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就是等速圆周行驶。
常用稳态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r s ωδ来评价稳态响应. 该比值称为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或转向灵敏度。
它是描述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2/)1r s u L Ku ωδ=+ . 其中K 为稳定性因数。
K=221(m a b L k k −). P147 03.侧向力系数 l ϕ 9765侧向力与垂直载荷之比称为侧向力系数l ϕ.滑动率越低,同一侧偏角条件下的侧向力系数越大,即轮胎保持转向、防止侧滑的能力越大。
所以,制动时若能使滑动率保持在较低值(),汽车便可获得较大的制动力系数与较高的侧向力系数,兼具良好的制动性与侧向稳定性。
P9315%s ≈04.侧偏力和轮胎的侧偏现象 987侧偏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的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轮胎坐标系Y 轴方向有侧向力F Y ,相应地在地面上产生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 Y ,F Y 即侧偏力。
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 Y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cc,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
P13605.发动机的使用外特性曲线 985若将发动机的功率P e ,转矩T tq 以及燃油消耗率b 与发动机曲轴转速n 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则此曲线称为发动机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发动机的使用外特性曲线.。
P406.附着率 C ϕ 875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不同的直线行驶工况,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是不一样的。
在较低行驶车速下,用低速挡加速或上坡行驶,驱动轮发出的驱动力大,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大。
此外,在水平路段上以极高车速行驶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也大。
P2607.回正力矩 T z 865在轮胎发生侧偏时,会产生作用于轮胎绕OZ 轴的力矩T z .圆周行驶时,T z 是使转向车轮恢复到直线行驶的主要恢复力矩之一,称为回正力矩. P14008.汽车的动力因数 D 765汽车的行驶方程为F t =F f +F i +F w +F j , 变形得t w F F du G gdt δψ−=+,则t w F F G −称为汽车的动力因数,用D 表示。
P2109.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β线) 97不少两轴汽车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为一固定比值。
设F µ1为前轮制动器制动力,F µ2为后轮制动器制动力,F µ= F µ1+ F µ2为总制动器制动力,则β= F µ1/ F µ为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F µ2= 1ββ− F µ1的函数曲线为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斜率为1ββ−。
此即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β线)。
P11010.制动力系数 φb 97 P92一般将地面制动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F z (平直道路为垂直载荷)之比称为制动力系数φb 。
它是滑动率s的函数。
当s 较小时,φb 近似为s 的线性函数,随着s的增加φb 急剧增加。
当φb 趋近于φp (峰值附着系数)时,随着s 的增加,φb 增加缓慢,直到达到最大值φp 。
然后,随着s 继续增加,φb 开始下降,直至s=100% .11.轮胎坐标系 87为了讨论轮胎的力学特性,需要建立一个轮胎坐标系。
规定如下:垂直车轮旋转轴线的轮胎中分平面称为车轮平面。
坐标系的原点O 为车轮平面和地平面的交线与车轮旋转轴线在地平面上投影线的交点。
车轮平面与地平面的交线取为X 轴,规定向前为正。
Z 轴与地面垂直,规定指向上方为正。
Y 轴在地面上,规定面向车轮前进方向时,指向左方为正。
P13612.汽车前或后轮(总)侧偏角 86 P161汽车前、后轮(总)侧偏角包括:1)考虑到垂直载荷与外倾角变动等因素的弹性侧偏角;2)侧倾转向角(Roll Steer Angle);3)变形转向角(Compliance Steer Angle)。
这三个角度的数值大小,不只取决于汽车质心的位置和轮胎特性,在很大程度上还与悬架、转向和传动系的结构形式及结构参数有关。
因此要进一步考虑它们对前、后轮侧偏角的影响。
13.侧倾转向 85在侧向力作用下车厢发生侧倾,由车厢侧倾所引起的前转向轮绕主销的转动,后轮绕垂直地面轴线的转动,即车轮转向角的变动,称为侧倾转向. P17214.利用附着系数 85在一定制动强度z 下,汽车对应轴产生的地面制动力F Xb 与地面对该轴的法向反力F z 之比,叫做利用附着系数。
即Xbi i ZiF F ϕ=。
利用附着系数越接近制动强度,地面的附着条件发挥得越充分,汽车制动力分配的合理程度越高。
通常以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强度的关系曲线来描述汽车制动力分配的合理性。
最理想的情况是利用附着系数总是等于制动强度。
(制动强度:令du zg dt=,z 称为制动强度) P114 15.制动器制动力 F µ 65在轮胎周缘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称为制动器制动力F µ,F µ=T µ/r.它相当于把汽车架离地面,并踩住制动踏板,在轮胎周缘沿切线方向推动车轮,直至它能转动所需的力。
制动器制动力仅由制动器结构参数决定。
只有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地面又能提供高的附着力时,汽车才能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
P9016.同步附着系数 0ϕ 9β线与I 曲线交点处的附着系数为同步附着系数,可用作图法得到,或用解析法求得,0g L b h βϕ−=. 同步附着系数说明,对于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为固定比值的汽车,只有在同步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时,才能使前、后轮同时抱死。
0ϕϕ<,制动时总是前轮先抱死,0ϕϕ,制动时总是后轮先抱死。
P11>117.悬架的侧倾角刚度 9指侧倾时(车轮保持在地面上),单位车厢转角下,悬架系统给车厢的总弹性恢复力偶矩。
r r T K φφ=。
T 为悬架系统作用于车厢的总弹性恢复力偶矩;r φ为车厢转角。
可以通过悬架的线刚度或等效弹簧来计算悬架的侧倾角刚度。
P16318.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 7 P159在分析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时,常以前轮转角δ或转向盘转角δsw 为输入,汽车横摆角速度ωr为输出,来表征汽车的动特性。
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包括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19.悬挂质量分配系数 ε 72yab ρε=,y ρ为车身绕横轴y 的回转半径,a 、b 为车身质量至前、后轴的距离。
大部分汽车ε=0.8~1.2 . P21220.汽车的使用性能 6汽车应该有高运输生产率、低运输成本、安全可靠和舒适方便的工作条件。
汽车为了适应这种工作条件而发挥最大工作效益的能力叫做汽车的使用性能。
汽车的使用性能主要包括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通过性。
21.滑移率(滑动率) s 6车轮运动中滑动成分所占的比例叫滑移率s 。
车轮纯滚动时,s=0;边滚边滑时,0<s <100%;纯滑动时,s=100% .汽车制动时,若滑移率s 保持在15%~20%范围内,则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纵向附着系数φz 与侧向附着系数φc 都较大,使汽车有较好的制动性与侧向稳定性。
22.滚动阻力系数 f 6滚动阻力系数f= f F W,即滚动阻力与车轮负荷的比值。
良好的沥青或混凝土路面的滚动阻力系数约为0.010~0.018. 滚动阻力系数与路面种类、行驶车速以及轮胎的构造、材料、气压等有关。
P823.汽车比功率 5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常用单位是千瓦/吨.一般中型货车的比功率约为10kw/t .可利用汽车比功率来确定发动机应有功率。
P7424.汽车的功率平衡图 5若以纵坐标表示功率,横坐标表示车速u a ,将发动机功率P e ,汽车经常遇到的阻力功率1(Tf w P P η+)对车速的关系曲线绘在坐标图上,即得汽车功率平衡图. P30----------------------------------------------------------------------------------------------------------------------25.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β不少两轴汽车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之比为一固定比值。
常用前制动器制动力F µ1与汽车的总制动器制动力F µ之比β= F µ1/ F µ来表明分配的比例。
此即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26.制动力系数、峰值附着系数、滑动附着系数地面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为制动力系数b ϕ制动力系数的最大值称为峰值附着系数p ϕ滑动率s=100%时的制动力系数称为滑动附着系数s ϕ P9227.附着力、附着率、附着系数地面对轮胎的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叫做附着力F ϕ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叫附着率C ϕ附着力与驱动轮的法向反力的比值叫做附着系数z F F ϕϕ=28.侧偏刚度kY F α−曲线在α=0°处的斜率称为侧偏刚度k ,单位为N/rad . =k Y F α.29.高宽比以百分数表示的轮胎断面高H 与轮胎断面宽B 之比100%H B×叫高宽比,又叫扁平率。
30.滑水现象(hydroplaning )在一定车速下,汽车经过有积水层的路面时,轮胎将完全漂浮在水膜上面而与路面毫不接触,滑动附着系数s ϕ≈0,侧偏力完全丧失,方向盘和刹车会完全不起作用,是一种极度危险的状态。
此即滑水现象。
31.制动距离指汽车在一定车速下,从驾驶员开始踩下制动踏板到汽车完全停住为止所驶过的距离。
32.抗热衰退性能汽车的制动过程实际上是把汽车行驶的动能通过制动器吸收转换为热能,所以制动器温度升高后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制动器的制动效能。
一般把汽车高速行驶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保持的程度,称为抗热衰退性能。
33.后备功率汽车在良好平直的路面上等速行驶,此时阻力功率为Tf wP P η+。
发动机功率克服常见阻力功率后的剩余功率为Tf ws e P P P P η+=−,该剩余功率s P 被称为后备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