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可违PPT精品课件9 人教版

合集下载

法不可违 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

法不可违 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

违法行为的种类
以下是一些违法案例,请你判断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并说明原因。
1留学生小李恶作剧,谎称飞 机上有炸弹,导致飞机起飞 暂停,被警察带走教育,治 安行政拘留5天,罚款2千元。
2.李某出门前忘记关水龙头,
求渗到楼下,导致楼下邻居房 间受
法不可违
——探究外卖小哥“高危”之困
知法明纪守底线
法律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二十六条 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
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
第四十四条 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应当按照交通信
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过。
第八十二条 机动车在公路上行驶,不得有下列行为
: 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或者在车道内停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六十二条(三)项 “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拨打 接听手持电话的行为”,违者罚款200元,扣2分。
法律的作用
社会规则
道德 纪律 法律
规范作用
指引
评价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案例再现判违法
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 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
欠债不还; 捡到他人物品据为己有; 泄露他人隐私;
、赔礼道歉等。
没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行政法律
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警
相对轻微 告、记过、降级、撤职和
(一般违法)
开除;行政处罚罚款、没 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共设 施、闯红灯、谎报险情、偷 税漏税欠税等
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被判贪 污罪处有期徒刑20年,没收财 产5千万。
行政违法行为

法不可违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

法不可违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
出属非法侵占他人财产罪。
点击
2001年3月24日中午12点半左右,金先生 不慎将装有现金及存折共计30万元的皮包落 在了西单商场四层厕所的洗手台上。10分钟 以后,他准备在商场吃饭时才发现皮包已不 在身上。他赶回四层厕所找落下的皮包,然 而皮包却已经不在了。派出所接到报案后, 从保洁员那里了解到一条重要线索,四名专 卖店导购员承认发现了皮包并瓜分了包中的 两万元现金,存折交由一个人带走。
案例2:
33岁的村民管某因本村停电而拨打110,接警 后,110遂与供电部门联系得知,该村正在进行电网 改造,几天后供电将恢复正常。110随即将此情况告 知管某。第二天,管某酒后拨打110,称其不认真办 事,有关人员认真解释。管某随后继续拨打,并对 其大骂,110的4部接线电话被占满。半小时后,民 警赶到,劝其家人好好看管。民警离开后,管某继 续拨打,当天一共拨打了158次。第三天,管某又恶 意拨打110,当拨到第12个时,被民警当场抓住。

社会危害性 犯罪的特征 刑事违法性
刑罚当罚性
犯罪分子应受刑罚处罚
成都特大黑帮四主犯被判死刑
广州“打黑”头号大案一审终结 3主犯被判死刑
广州举行公捕公判大会
厦门特大走私案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 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 子实行惩罚的一种无期徒刑、死刑
事也不要去想,因为你无法决定将来。我们所能做的是享受当下,人必须全然地活在此时此刻,其余的都是妄念。二十四、每个人都会幻想各种美好的未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为之付诸行动,这大概就是你与这些人的不同!一、身为一个人,水倒七
2002年9月13日晚11时许,陈正平潜入“正 武”面食店,将所携带剧毒鼠药“毒鼠强”投放 到该店食品原料内,造成300多人因食用有毒食 品而中毒,案发至今已死亡42人。

《法不可违》课件

《法不可违》课件

法律执行机构根据法律进行行动和调查,裁判机构审理案件并做出判决。
法律适用的范围和限制
国际法
用于规范国际关系,例如气候变化协定、国 际贸易等
私法
用于规范私人之间的行为,例如合同法、婚 姻法等
国内法
用于规范国内行为,例如刑法、劳动法等
公法
用于规范政府机关和公民之间关系,例如宪 法、行政法等。
法律规则的稳定性和变革性
• 司法公正:人人 平等地接受司法 裁决。
3 优点
• 保障人权和自由 • 减少政治腐败 • 促进社会稳定和繁荣
法治国家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
• 确保公正和平等 • 保障人权和自由 • 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
不足
• 法律执行不力 • 司法不公正 • 政治干预和贪污现象普遍
政府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三权分立
行政、立法、司法互相制衡,杜绝暴力和专制。
《法不可违》PPT课件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本课程以介绍法治社会的 要素为主线,深入浅出地介绍法律的作用与意义。
什么是法治社会?
1 定义
法治社会是以法律为基 础,以法治为核心,保 障公民权利,促进公共 利益的社会。
2 特征
• 法律至上:法律 高于一切,无人
• 例权外利。平等: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的教育和宣传
法律宣传 法律教育 法律文艺
广告、新闻、社交媒体等 学校必修课程、法律培训、普法公益诉讼等 电影、电视剧等法律题材作品
稳定性
法律会长期存在,但会不断修订和改变以适应社 会发展和变化。
变革性
社会运动、政治变革和新技术等会影响法律的发 展和变化,例如民权运动、同性婚姻合法化。
法律对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个人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法不可违-PPT精品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法不可违-PPT精品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 件:5.1 法不可 违 (2份打包)-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 件:5.1 法不可 违 (2份打包)-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 件:5.1 法不可 违 (2份打包)-精品教学课件ppt
小调查:
• 考试时同学在旁边暗示你答案 • 不小心弄坏了班级的物品 • 买东西别人多找了你50元钱
根据违反的法律划分
1、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

(治安管理处法、环境保护 法、税法、未成年人保护
规的行为。《治安管 理处罚法》
法 行 为
法……)
2、民事违法行为 违反民事法律法规
(民法通则、经济法、消费者 的行为《民法通则》
权益保护法、婚姻法……)
3、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刑法的行为。
(刑法、刑事诉讼法) 《刑法》
情境三:
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 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小学 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 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 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 刑。
我国刑法规定抢劫 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
违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 件:5.1 法不可 违 (2份打包)-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 件:5.1 法不可 违 (2份打包)-精品教学课件ppt
诚信宣誓
我宣誓: 言必行,行必果。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以诚信换取诚信, 以诚信收获成功。 用诚信开启知识之窗, 用诚信鼓起上进之帆。 我诚信,我光荣。 我诚信,我自尊。 我诚信,我成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 件:5.1 法不可 违 (2份打包)-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 件:5.1 法不可 违 (2份打包)-精品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法不可违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法不可违课件(共26张PPT)

1.法的作用 (1)指引作用(最首要的作用):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 标准或方向。 (2)评价作用: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法的特点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练一练
规则: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条文,进行连线。
1、举行纪念仪式,缅怀英雄烈士 2、破坏、污损英雄烈士纪念设施 3、公民庄严有序地开展祭扫活动 4、歪曲、丑化、亵渎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 5、侵害英雄烈士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的行为 6、 广泛宣传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
可以做,合法的
法的作用
不可以做,非法的
2018年5月17号,19岁的
在校大学生蒋某某在家上
网,看到《英雄烈士保护
法》开始施行的新闻后, 1.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诵国学经典] D.“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产玉之山。在阳光的照耀下,蕴藏于其中的玉气冉冉上升,远望如在,近视却无。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渺茫难即的惋惜之情。
民事违法行为
我国的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
材料二
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 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 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 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 三人警告的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法,它规定对扰乱 影剧院等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予以处罚。
烈士的言论,并称“不会被 悲剧的根本原因。
假如你想摆脱思路枯竭、头脑空空的烦恼,就一定要有意识地、自觉地在生活中寻找并捕捉到“动情点”。所谓的“动情点”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情思的人 、事、物。
抓”。 冰心说过:“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所以真情源于真人真事,写真人真事、亲身经历最容易

人教版初中政治课件:法不可违共53页

人教版初中政治课件:法不可违共53页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人教版初中政治课件:法不可违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法不可违课件(共42张PPT)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法不可违课件(共42张PPT)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拾得遗失物,应当 诗歌的格式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除了要按内容分行来写或按句分行来写之外,还要注意语言的组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那么,运用场面描写,再现生活,要注意什么呢? 1.《为人生蓄势》:为人生蓄势,要有足够的勇气;为人生蓄势,要有坚强的信念;为人生蓄势,要有恒久的耐心。 ①举例印证了中国民间口头文化语言的美妙。②与下文对属于书面文化的唐诗意境的分析一起,共同强调语言应该具有暗示性,能向读者传达丰富的意蕴。
3.(2)从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期加徒刑来刑包看、括无罚,期金徒、违刑没、收法死财刑产行。、剥附
为可以分为:
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等。
思考:违法与犯罪是什么关系?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1
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某一怒之 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刑事违 法行为
2
李某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5盏,被公安机关处 于200元罚款。
苏某限期归还手表。 在日常生活中留意新鲜事物,不断积累、沉淀经验,寻找灵感,不断地修改,方能写出至情至美的诗歌。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 并序》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并序》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三、事件性材料,“抓手”即是揭示因果的语句 (3)托物法:这是一种把讽刺对象托比于某物,使讽刺对象具体化、形象化的手法。
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线、殴打他人等行为
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有一个留学生,在乘坐的飞机上,笑嘻嘻 地递给空中小姐一张纸条,写着:“我身上有 炸弹,我要劫机。”空姐笑了笑,取走了纸条。 当飞机降落时,地面上许多警卫人员荷枪实弹 把飞机层层包围。虽然那个学生大喊:“我只 是开个玩笑,周围的人都知道,他们可以作 证。”但是没有用。他被押上警车,并要面对 法律的裁决。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课件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课件

公民的法律义务分为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积极 义务是指公民必须主动为一定行为,如纳税、服 兵役等;消极义务是指公民必须不为一定行为, 如不得侵犯他人权利、不得违法犯罪等。
公民的法律义务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 要保障,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必要手段。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的。权利的实现 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 行也需要权利的保障。
消费与交易
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市 场交易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 境。
03
违法行为及其后果
违法行为的定义和分类
总结词
违法行为的定义和分类是理解法律和遵守法律的基础。
详细描述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 违法行为。这些违法行为可以根据其性质、情节和后果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类 型的违法行为,法律会给予相应的制裁和处罚。
法不可违(公开课)ppt课件
• 引言 • 法律的定义与重要性 • 违法行为及其后果 • 公民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 法律体系和司法程序 • 法制建设和法治国家 • 结语
01
引言
主题介绍
01
02
03
法律与生活
介绍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 作用,以及与人们的关系。
法律体系
概述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 和特点。
违法与犯罪
05
法律体系和司法程序
法律体系概述
法律体系的概念
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现行全部法律 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 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
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体系的构成
法律体系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等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刑的特点:只能独立适用,不能
相互附加并用。
附加刑的特点:即可作为主刑的附
加同时适用,也可独立适用。
•阅读课本P96事例思考:他们说的对吗?
不论什么原因,开玩笑也好, 无意识也好,只要触犯了法律, 就是违法行为;是不可原谅的, 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不过是 开个玩笑呀, 这也犯法吗?
他是无意之中 违法的,原 谅他吧。
一 般 违 法 行 为
犯罪一定违法, 违法不一定犯罪。
行政违法的法律后果

警告、罚款、行政拘留 没收非法财物 责令停产停业、吊销执照
行 政 违 法
法律 后果
行 政 处 罚


民事违法的法律后果
违约责任
民 事 违 法
法律 后果
民 事 责 任
侵权责任 其它特殊侵权情况
下造成的民事责任
学生小陈暑假在家无聊,在楼下公共电话亭打了 一个“110”电话报警,谎称邻居家有盗贼入屋。过了 一会,小陈隔着门缝看着警察在邻居家瞎忙了一阵, 觉得很好玩。在几天内,小陈又打了几次“110”假报 警,一会说同学被绑架了,一会说有人纵火… “110”电话值班员询问小陈的真实姓名、住址、如 何得知情况,小陈含糊其词。值班员警告小陈不要再 妨碍“110”的正常工作。小陈不听。当小陈第9次谎报 情况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捉获。公安机关根据《治安 管理处罚条例》,对小陈实施拘留3天的行政处罚。
犯罪的基本特征 刑事违法性
(犯罪的法律标志)
刑罚当罚性
(必然后果)
刑罚就是刑法吗?
的犯 义 法罪 规 律分 定 刑 。子 什 法 处么是 以是以 何犯国 种罪家 刑和的 罚对名
的院刑 一对事 种犯处刑 强罪分罚 制分,又 方子是叫 法实指刑 。行人事 惩民处 种最严厉的强制方法 •刑罚只对犯罪分子适用
练习(一)
1、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 × ) 2、犯罪行为一定违法。( √ )
下列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D
犯罪
)
A
违法
犯罪
B
违法
C
违法
犯罪
D
违法
被告人刘某、宋 某、张某因对“蓝极 速网吧”不满而起意 报复,并使用放火手 段危害公共安全,致 25人死亡,多人受伤, 并使公私财产遭受重 大损失,其行为均已 构成纵火罪,后果极 为严重。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8月5日受理了北京市人民检 察院第一分院对此案提起的公诉,8月16日依法不公开开庭 进行了审理,3名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及聘请的辩护人均出 庭进行了辩护。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8月27日对“蓝极速网吧”放火 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放火罪分别判处被告人刘某、宋某无期 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12年。
严重
行政违法 都有其社 会危害性, 都违反了 法律,都 民事违法 要承担相 应的法律 责任 刑事违法
3、违法行为的类别
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管理法规、环境保 护法、税法、工商管理条例……) 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民法通则、经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 姻法……) 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 (刑法、刑事诉讼法) 严重违法行为
•刑罚只由人民法院代表国家依 法判处
犯罪分子应受刑罚处罚
2001年成都特大黑帮四主犯被判死刑
广州“打黑”头号大案一 审终结3主犯被判死刑
广州举行公捕公判大会
厦门特大走私案
(二)犯罪必受惩罚 ——犯罪的法律后果
• 主刑 犯 法律 刑 后果 罪 罚 • 附加刑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民事违法行为
思考,把答案填入以下空格: 殴打他人, 如果未对他 人造成重伤 殴打他人而 导致其重伤 甚至死亡 违反 治安管理 处罚条例 触犯了? 刑 法
属于 一般违 法行为
属于?
严重违 法行为
1. 犯罪的含义: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 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
(最本质特征)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法不可违
看图思考:阅读课本P91事例
1、一个要强的学生为什么会丢了大面子? 他做了法律所禁止的事情,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怎么避免?
可以避免,守规则、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
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 高境界,那么不违法则是人们 行为的底线。我们维护自尊, 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 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 规则,尤其不能违反法律。
行政违法行为
中学生白某在路过吴某家门口时,拾起一 块砖头向趴在门口的狗扔去。狗跳起来扑向过 路的行人成某,把成某咬伤。成某为此花了六 百多元医药费。成某向法院起诉,要求白某赔 偿损失。法院查明了事实,因白某未成年,依 据(民法通则 )的规定,责令白某的父母赔偿 成某的医药费,并负担本案的诉讼费用。白某 的过错行为导致狗咬伤成某,因此,要依法承 担( 民事 )责任。
分析讨论: 案例中对被告人刘某、宋某、张某的处罚哪些是主刑、 哪些是附加刑?
答: 主刑:刘某、宋某无期徒刑,张某有期徒刑12年。 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阅读思考——
• 阅读P95案例。 • 杨前线的违法行为属哪类违法? • 杨前线受到的刑罚是什么?其中 主刑和附加刑分别是什么?
主刑与附加刑——注意点
图片资料
文字资料
结论: “拾金而昧”已不再只是
一个道德问题,属非法侵 占他人财物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九 条第二款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 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规定:将他人的遗失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 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处两年 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 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 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违法行为的含义: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 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
3、违法行为的类别: 看图思考—
• 阅读课本P91-92三个案例 • 根据案例的内容填写P93表格
看情景,完成以下表格
情景 对社会 的危害 程度 承担的 违反的 所属违 法律 法律责任 法类别 共同点
一 二

较轻 《行政法》 行政 制裁 较轻 《民法》 民事 责任 刑事 《刑法》 处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