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合集下载

中 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研究

中 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研究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研究在全球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

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交通出行的重要方向,不仅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能推动汽车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研究。

一、发展现状(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攀升,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购车补贴、免征购置税等,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同时,消费者对环保出行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使得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

(二)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电池技术方面,能量密度不断提高,续航里程大幅增加,充电时间逐渐缩短。

电机和电控技术也日益成熟,提高了车辆的动力性能和运行效率。

此外,智能化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等功能不断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

(三)产业链逐步完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涵盖了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制造以及充电设施等多个环节。

在电池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整车制造企业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众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车型。

同时,充电设施建设也在加速推进,充电桩的数量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支持。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产业规划、技术标准等,引导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各地政府也纷纷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如设立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给予通行优惠等。

二、面临的挑战(一)续航里程和充电设施不足尽管续航里程在不断提升,但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长途出行方面。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能源资源的匮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新能源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从而更好地了解并应对未来的能源挑战。

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1.太阳能技术太阳能技术是当前最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之一。

利用太阳能发电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主要能源之一。

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太阳能发电已经逐渐成为最具竞争力的能源之一。

2.风能技术风能技术也是一种重要的新能源技术。

通过建设风力发电场,利用风力发电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能源来源。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风能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3.地热能技术地热能技术是一种非常环保的新能源技术。

通过利用地下的地热资源发电,可以实现清洁能源的生产。

地热能技术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当今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4.生物质能技术生物质能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质资源进行能源转换的技术。

生物质能技术可以有效利用农林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等资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还可以减少排放的污染物。

5.海洋能技术海洋能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能源技术之一。

利用海洋潮汐、海浪、海水温差等资源进行能源开发,可以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清洁能源。

海洋能技术的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1.多能源并存未来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多能源并存。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多种新能源技术将会相互结合,形成一个综合的新能源体系,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2.智能化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技术将会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化的新能源系统将更加高效地管理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传输和储存的成本。

3.绿色可持续未来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将更加注重绿色和环保的原则,致力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能源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浅谈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谈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前景

四、总结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 主导方向。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 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推动我国 能源结构调整、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日益深入,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 业的发展趋势。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态势更是迅猛。本次演示将对我国新 能源汽车的现状及前景进行分析。
进入21世纪,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和规划。例如,2009年启动的“十城千辆”工程,计划在10年内推广100万辆新 能源汽车。这一时期的政策重点在于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示范推广,为我国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成熟。国 内企业如比亚迪、吉利等纷纷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并在市场 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的主要市场之一。
3、水能:水能资源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水能发电作为重要的可再生 能源之一,未来也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利用。水能市场的开发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 综合利用,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也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等 方面的工作,降低水能发电的制造成本。
总体来看,我国新能源市场前景广阔,各种新能源形式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然而,也存在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等 方面的工作,以推动新能源市场的健康发展。
5、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 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
总结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广阔。在政策支持、产业规模、技术 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势。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继续 推动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和促进全球环保事业作出更大的贡 献。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能源消耗的大量增加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中国新能源正在迅速发展。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制定了多项政策法规以支持新能源的发展,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进入这个行业。

本文将会介绍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包括太阳能能、风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

太阳能能太阳能能是最为广泛应用的新能源之一。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力产国,仅在2020年就新建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48.2GW。

此外,太阳能光伏发电所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预计到2025年将占到30%以上。

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政府积极的支持,太阳能光伏发电将会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能源之一。

风能风能也是中国新能源发展中的重要分支。

到2020年底,中国的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281.5GW,全球占比超过34%。

目前,风能发电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之一。

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相比,风能发电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不断增长。

水能水能作为中国传统清洁能源发展的一个分支,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截至2020年底,中国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56.4GW,占国内总发电装机容量的24.5%。

尽管水能发电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例如水利工程的落后和生态环境问题,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政府的支持,水能发电仍将继续应用于中国的发电体系中。

地热能地热能由于开采和利用成本高昂,目前在中国的能源中处于较小的规模。

但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地热能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未来地热能将有望快速发展。

生物质能生物质能作为其中一个典型的新能源形式,以其广泛的来源和绿色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

在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下,生物质能正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预计到2025年,生物质发电将在新能源中占据重要地位。

新型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新型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新型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近年来,新型能源产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推广,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新型能源是指利用当代科学技术开发出的、对环境污染小、资源利用高、安全性强的、以可再生资源为主的清洁能源。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价格的逐步降低,新型能源已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新型能源产业的现状1.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典型的可再生能源,其发电方式相对简单。

全球太阳能市场规模逐年增长,预计到2023年,太阳能装机总量将达到1,339.7吉瓦,产值规模将达到1405亿美元。

目前,太阳能在电力市场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将在未来数十年成为主要的能源供应来源。

2.风能同样属于可再生能源之一,风能在全球的普及率不断提高。

欧洲是全球风能发电量最大的地区,另外美国、印度、中国等国家也在积极推动风能发电。

目前,风能井喷式发展,预计到2024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1,115.3亿美元。

3.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指利用动植物生物质制成的可再生能源,例如使用木材、废弃物、作物秸秆等作为原料。

全球生物质能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240亿美元。

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生物质能已成为主要的能源来源,而在发展中国家,生物质能的利用也在逐步提高。

4.水力能水力能是指利用水流的动能来发电的能源形式。

目前全球的水力发电量接近4万亿千瓦小时,是全球可再生能源中最占优势的一个。

中国是全球水力发电量最大的国家,紧随其后的是加拿大、巴西和美国等国家。

二、新型能源产业的未来趋势1.技术创新将成为推动新型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能源产业将迎来新的技术创新。

例如,太阳能电池板的性能不断提高,飞行器用太阳能和风能的使用也得到广泛推广,生物质能在材料、化学、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利用也在不断扩大。

这些技术革新将使新型能源的市场日益广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多的利用和推广。

2.政策的制定将成为新型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撑。

国内外能源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国内外能源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国内外能源发展的现状和趋势1. 引言说到能源,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

毕竟,咱们的生活可离不开它,从早上的一杯热咖啡到晚上看电视,都是在用能源。

现如今,能源的发展可以说是风起云涌,尤其是在国内外形势的推动下,变革的步伐越来越快。

接下来,咱们就聊聊目前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顺便放松一下,轻松一下!2. 国内能源发展现状2.1. 煤炭依然是主力军首先,咱们得说说国内的情况。

虽然咱们国家在可再生能源上已经有了不小的进展,但煤炭依旧是“老大哥”。

据说,煤炭占据了我国能源消费的近60%。

是的,虽然它被贴上了“污染大户”的标签,但这位“老大”还是在电力生产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咱们的工业、交通,甚至一些家庭取暖,都得依赖它。

说白了,煤炭这根“命根子”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换掉的。

2.2. 可再生能源崭露头角不过,话说回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

你知道吗?咱们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国,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风电方面,风车在海上转得飞快,简直就像是新时代的“风车骑士”。

而且,各地相关部门也纷纷出台,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可再生能源,真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3. 国外能源发展现状3.1. 多元化发展趋势说到国外,能源的发展情况就更复杂了。

很多国家在能源结构上都在进行多元化探索。

比如,欧美一些国家已经逐渐减少对煤炭的依赖,转向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

可以说,他们在追求“绿色经济”的道路上,走得相当稳健。

就像是在一场马拉松中,他们不急于求成,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向前。

相比之下,咱们虽然起步晚,但也在赶超。

3.2. 新技术层出不穷再说说科技的进步,国外在新能源技术上的研发可谓是层出不穷。

无论是电池技术的突破,还是智能电网的发展,都让人眼前一亮。

像特斯拉这样的企业,已经把电动车推广得风生水起,真是“后生可畏”。

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推行电动车,连“老古董”们的燃油车也开始转型,别说,想想那静悄悄的电动车驶过,真是像是未来世界的预告片。

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现状1.1 传统能源的局限传统能源主要指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燃料,虽然这些能源在过去长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能量资源,但由于其不可再生、污染环境、储量有限等局限,人们开始关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2 新能源的兴起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和能源危机的严重性,新能源成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这些能源具有可再生、清洁、环保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和支持。

1.3 新能源行业的迅猛发展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需求的逐渐增加,新能源行业迅猛发展。

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大对新能源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新能源产业链不断完善,形成了以太阳能、风能为主导的全新能源产业体系。

二、新能源行业的未来趋势2.1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行业将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使新能源系统更加高效、智能化,并实现对能源的更精准的管理和控制。

2.2 多能源互补发展未来,新能源行业将不再单一依赖某一种能源,而是实现多能源互补发展。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之间将形成互补和协同发展的局面,实现能源的更加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3 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随着新能源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扩大,新能源产业链将进一步完善。

从新能源设备的生产制造到能源的储存转换,再到能源的利用和管理,整个新能源产业链将更加完善和健康。

2.4 新能源政策的支持未来,各国政府将继续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制定更为完善的政策法规,加大对新能源的资金支持和技术研发,并鼓励和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到新能源行业中来。

2.5 新能源市场的拓展随着新能源的技术不断成熟和成本逐渐降低,新能源市场将进一步拓展。

新能源将逐渐成为替代传统能源的首选,其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和光明。

三、结语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现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充满希望的。

作为全球性的重要产业,新能源行业将为全球提供更加清洁、高效和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新能源产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

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分别从太阳能、风能和电动汽车三个方面,介绍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太阳能是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其生产效率和成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提升。

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太阳能发电,并设立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如太阳能补贴、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促使中国太阳能发电能力大幅增长,被誉为全球太阳能之王。

未来,在太阳能技术方面,中国将致力于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减少生产成本,进一步推广应用。

此外,中国也加大太阳能的研发投入,推动太阳能技术的创新,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风能是中国新能源领域的另一个关键领域。

中国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风力资源丰富。

中国政府通过建设大型风电场、提供补贴等举措,推动风能发电的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的风力发电已经达到了全球最高水平。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提高风力发电的规模和比例。

据中国国家能源局规划,到203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同时,中国还将加大风能技术研究,研发更加高效、可靠的风力发电技术。

电动汽车是中国新能源领域的新兴产业。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并且电动汽车产量和销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政府通过购车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未来,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将从电池、充电设施等方面入手。

中国将加强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研发,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和安全性。

同时,中国还将加大充电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充电设施的覆盖率和充电效率。

综上所述,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

通过政府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中国在太阳能、风能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对新能源的投资,并致力于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能源的利用现状与趋势1 引言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枯竭供应紧、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煤炭,在一次能源供给中一直保持在2/3以上的比例。

而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连续增长,2009年进口原油约2.04亿吨。

据测算,中国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0%的“警戒线”。

同时随着2000年以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城镇燃气行业改革加速,燃气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一直处于高速增长,这种状况将在未来将长时间存在,毕竟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只有的美国的1/11。

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量将有十分巨大的增长,近几年来汽车保量的快速增加即是例证。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矿、天然气等储存量不断减少,而同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新能源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虽然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仍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努力的方向,“到2020年单位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新能源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2 新能源的利用现状2.1 新能源新能源,是指新的能源利用方式,既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又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如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

新能源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清洁程度高、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优势,正在成为富有活力、最具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2 太阳能太阳能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的热利用和发电两种途径。

热利用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代表,主要集中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由于城市土地紧以及政策、规划和设计等因素,太阳能的热利用在城市属于个案,如位于市龙岗区的振业城是华南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太阳能技术的社区,整个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采用的是联集式全玻璃真空式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板和屋顶结合,与保温水箱分离,这种安装方式达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与建筑较为完美的结合,这些太阳能热水器还设置了电辅助加热设施,即使在阴雨天也可正常使用,能提供适宜身体的水温。

而集中利用则较少。

另一种主要的途径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虽然近些年来光伏发电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常规发电方式和核发电相比太贵了,经济性不强。

2.3 风能中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带:一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

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300W/㎡以上,有的可达500 W/㎡,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h以上,有的可达7000h以上。

二是沿海及其岛屿地丰富带。

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以上,可利用小时数在7000h~8000h。

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陆是丘陵连绵,所以风能丰富地区仅在海岸50km之。

《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中国的风电产业和风电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累计建成100多个风电场,分布在22个省、市、自治区,新增装机容量3304MW,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906MW,已跻身世界第五位,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风电市场之一。

图1 历年世界风电新增装机和累计装机变化情况(MW)2.4 生物质能生物质能的利用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1)生物质燃料油作为替代石油的重要战略选择,生物质能可直接生产和提供动力液体燃料,这对于解决交通能源十分重要。

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以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是优质的石油柴油替代品。

生物质酒精是由甘蔗、小麦等作物进行生化转换,主要是通过厌氧消化制取沼气和通过酶技术制取乙醇液体燃料,可以与汽油混合使用,是未来汽油的优良替代品。

(2)生物质固体燃料固型燃料燃烧是新推广的技术,它把生物质固化成型后,再采取传统的燃煤设备燃用。

其优点是充分利用生物质能源替代煤炭,生物质固体燃料可以用来发电、供热,它对煤炭的替代使用可以削减大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3)生物质气化主要是以低生物质为原料的气化技术,使低生物质完成从固态到可燃气体的转化。

低生物质是以农作物秸杆为主,还可以使用玉米芯、木屑、柴草等。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用途与城市管道煤气相同,燃烧稳定、热效率高,适用于炊事、取暖、锅炉等。

我国的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

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6亿吨以上,禽畜粪便总资源干物质数量约1.4亿吨,其中可发展沼气工程的规模化养殖场粪便干物质约4000万吨。

我国的生物质气化研究和应用起步比较早,对农、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的气化技术的深入研究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广泛开展起来的。

目前气化炉气化和供气在中国已兴建了近500处,年产气1.5亿立方米,主要作为农民炊事燃料,尚属于试点示性质,中国沼气技术较成熟,已经大规模推广应用。

目前已有1110万农户和1300多处畜禽养殖厂兴建了沼气工程,年产气47亿立方米。

对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和增加能源供应起到了一定作用。

垃圾焚烧和秸秆发电是当前世界各用的主要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之一,由于可回收热能,且不占用土地,在国也得到很大的重视。

目前、、等城市己建设了垃圾焚烧场,建成了焚烧发电的示工程,日处理能力在150~300吨左右。

、、等大型城市也相继兴建了较大规模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从“六五”以来,我国先后对禽畜粪便厌氧消化、农作物秸秆热解气化、致密成型等技术进行了攻关研究和开发,己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厌氧消化技术方面,目前国处理有机废弃物的沼气工程已有600多处,总池容20万立方米,年产沼气1亿立方米左右。

经过10多年的研究开发,厌氧消化工艺技术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例如猪粪中温厌氧消化USR装置产气率达到2.2立方米/天。

在热解气化方面,低热值的ND-400、600、900型秸秆气化装置相继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已建立了100多个气化集中供气村。

此外生物质压块成型机械的开发也有相当进展。

我国还发展了多种厌氧消化工艺和反映器,用于处理食品工业、发酵工业、制糖工业和制药工业的有机废水、生活污水及禽畜粪便等,沼气产气率一般在0.5~0.9m3/(m3·d)之间。

2.5 地热及其它通过地质调查,全国已发现地热异常3200多处,其中进行地热勘查的并已对地热资源进行评价的地热田有50多处。

全国已打成地热井2000多眼。

发现高温地热系统255处,经过评估总发电潜力5800MW30a,主要分布在南部和、的西部。

在羊八井地热田ZK4002孔,孔深2006m,已探获329.8℃的高温地热流体。

发现中低温地热系统2900多处,据调查,总计天然放热量约为1.04×1014kJ/a,相当于每年360万吨标准煤当量。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诸省区和陆盆地区,如松辽盆地、华北盆地、江汉盆地、渭河盆地以及众多山间盆地区。

这些地区1000—3000m深的地热井,可获80—100℃的地热水。

最近5年,地热能的直接利用发展很快,尤其是地热供热、温泉疗养、游乐等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如在小汤山和省雄县等地均建立了温泉旅游疗养基地,在南方的汝城县热水镇建立了以种植、养殖和培育良种的综合示基地。

高温地热发电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在、的高温地热分布区,其水能资源也非常丰富,当地热衷于建造10—20MW的迳流式小水电站,而对建造地热电站,实施多能互补的认识不够。

但是,无论如何当地小水电站都是季节性的,每年只在丰水期发电3000—4000小时,而枯水季节则不能满发或停发。

为改变枯季缺电现状,地热专家提出地热发电与小水电联合调度、优势互补方针,得到了共识,今后地热发电仍会稳步增长。

2.6 煤层气目前我国抽采煤层气量中有2/3为浓度低于30%的煤层气,利用程度较低。

把煤层气作为第二煤炭资源进行开发, 发展煤层气产业。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煤层气(煤矿瓦斯) 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 到2010 年, 中国煤层气(煤矿瓦斯) 产量将达到100 亿m3 , 其中地面抽采煤层气50 亿m3 , 利用率100 % , 井下抽采瓦斯50亿m3 , 利用率60 %以上, 同时, 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3000 亿m3 。

2007 年, 全国煤层气抽采量达到47 亿m3 , 地面抽采煤层气量为312 亿m3 ,煤层气利用量为14146 亿m3 。

今后将逐步建立煤层气和煤矿瓦斯开发利用产业体系。

在煤层气抽采量增幅加大, 进一步发展原有煤层气利用技术的同时, 必须加强对新型技术的研究, 将技术用于煤层气的利用, 切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

图2 2000—2007 年中国煤层气排放量图3 1998 - 2007 年中国煤层气抽采量从图2 可以看出, 2000 年抽采煤层气量为8167 亿m3 , 2007 年抽采量达到47 亿m3 , 接近2000 年的6 倍。

之所以取得这样快的发展, 主要是政府重视煤矿安全工作, 政府和煤炭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煤层气抽采系统、煤矿通风系统等安全改造项目, 极大促进了煤层气抽采量的增加。

目前中国的煤层气抽采量仅次于美国, 居世界第2位。

2.7 煤的清洁利用图4 煤的清洁利用2.8 燃料电池中国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关键技术的创新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

中国政府十分注重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陆续开发出百瓦级-30kW级氢氧燃料电极、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

燃料电池技术特别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开发出60kW、75kW等多种规格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开发出电动轿车用净输出40kW、城市客车用净输出100kW燃料电池发动机,使中国的燃料电池技术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在当今全球能源紧、油价高涨的时代,寻找新能源作为化石燃料的替代品是当务之急。

因为氢能的优势明显,清洁、高效,因此得到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加上各种能源动力企业对燃料电池的发展信心十足,所以燃料电池未来市场将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尽管现在燃料电池的市场需求相当小,预计在随后的十年间,随着技术进步与规模经济效益,燃料电池的生产成本与使用成本将下降,竞争力提高,燃料电池潜在的市场将会逐步发展起来。

现在对于便携式燃料电池的需求相当少,但便携式燃料电池市场将是从现在到2011年甚至更长时间增长最快的市场。

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的燃料电池系统在最近几年中就会商业化。

2.9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在近两年成为热点。

3 新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我国新能源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总体产业化程度不高,但同时,我国具备丰富的天然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扶持下,新能源领域成为投资热点,技术利用水平正逐步提高,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