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路基养护.
《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习题答案

绪论重点:1.车辆荷载对公路的影响。
2.自然因素对公路影响。
3.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对公路的影响。
4.公路养护工作的特点。
5.公路养护工作的过程和内容分类。
6.公路养护工作的技术政策和方针。
难点:1.多个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对公路影响。
2.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对公路的影响。
3.公路养护工作的特点。
4.公路养护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
思考与练习1.公路养护的目的是什么?答:就是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养护资金,通过养护维修使公路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经常保持完好状态,并有计划地改善公路的技术指标,以提高公路的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公路的运输经济效益。
2.公路养护的任务是什么?答:1)进行路况及管理设施调查,通过管理数据库,建立公路及设施的综合评价体系。
2)根据公路及设施的运营状况,制订可行的养护计划和规划,实施有针对性的及时养护,保证公路健全的服务功能。
3)不断探索新的养护技术与管理措施,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以最经济的方式达到最佳养护效果。
4)努力推行并建立合理、高效的机械化养护方式,不断提高机械配备率的机械作业占有率,保证公路养护的速度与质量。
5)建设一支能适应公路现代化养护的管理队伍,变被动养护为主动养护,变静态养护为动态养护,达到养护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机动性。
3.叙述公路养护分类和内容。
答:公路养护的过程可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大修和改善四类,1)小修保养工程:对管养范围内的公路及其沿线设施经常进行维护保养和修补其微损坏部分,使之经常保持完好状态。
通常是由养路道(渡)班(站)在年度小修保养定额经费内,按月(旬)安排计划经常进行小修保养。
2)中修工程对公路及其公路设施的斗艇性衅损和局部损坏进行定期的修理加固,以恢复原状的小型工程项目。
它通常是由基层公路管理机构按年‘季)安排计划并组织实施的工作。
3)大修工程对公路及其工程设施.的较大损坏部分,进行周期性的综合修量,以全面恢复到原设计标准,或在原技术等级范围内进行局部改善,或个别增建设施i以逐步提高公路通行能力的工程项目。
浅谈高速公路特殊路基深层渗水养护处治措施

高 挖 方地 段 , 两侧 有 5 1 的 高 路 堑边 ~ 5米 坡 , 面 由东 向西 呈 15 0 下坡 。 路 .% 的 山体 地 质 构 造 为 沉 积 性 石 灰 岩 ,山 体 岩 石具 有 一 定 裂 隙 , 路 面是 在两 山头 垭 口处 放炮 开挖 后 , 原 直 接 在 石 质 路 基 上 采 用 3 水 泥 稳 定 粒料 5m c +1 I c 沥青混 凝土结构 。 5l 1 2 、每次大 雨降后 , 雨水经孤 山山体裂 隙渗 透 于 山体 中 , 侧 的 山体 犹 如两 个 蓄水 两 池 , 地 下水 位较 高 , 而且 要远远 高 出连 霍路 路 面, 山体 地 下水 沿 山体原 有 的 裂 隙和 路 基放 炮开挖时形成 的裂缝 向地势较低 的路 基路 面 渗透 , 出水 口, 当遇 形成泉 水 , 是我们一 这就 开始介绍的现象: 路面未损坏前 , 地下水沿 路 面 两 侧 的 边 沟 和 路 面 中央 分 隔带 的绿 化 带渗水 , 而且 水 压 力 很大 当路 面 产 生 龟裂 、 断 缝 和坑 洞 后 , 下 水 同时 通 过基 层向 路面 地 损 坏处 渗水 , 成大 大小 小 的泉 眼 , 到 山体 形 直 地 下 水 位 低 于 路 面 高 程 时 泉 涌现 象 才 慢 慢 消失, 这就形成每次大雨后一星期内 , 路面出 现泉涌的 “ 奇特 ”现象 。 泉涌现象的原 因总算找到 , 接下来就应 该是对症下药了 , 现场专家经分析研究拟定 了如下 几种 方 案 : 方案 一 :对 渗 水 路 面 ( 3 +5 0~ K2 8 O K20 5 0, 侧 的边 沟 在 原 有 基 础 上 加深 4 + 0 )两 加 宽 , 将两 侧 的路堑 护坡 重新 加 固 , 隔 并 以阻 地 下水 向路 面渗 透 的 途 径 , 保路 基 路 面长 确 期处 于干 燥 的状 态 。 方 案 二 :对 渗 水 路 面 有 影 响 的 近 2 KM范围内的路面进行全部破除 , 在原石质 路基上用下封层和土工布进行防水处理 , 再 在 此 基 础 上 采 用 原 路 面 结 构 形 式 , 以此 方 式 防止 地 下 水 向路 面 结 构进 行 渗 透 , 保证 以 路面结 构层不 受地下水 的侵害 。 方案三 :根据该路段路面渗水情况和 路 面 损 坏 程 度 分 别 采 用 不 同 的 施 工 工 艺 进 行综合处 治。 l 、疏 通 两 侧 边 沟 ,在 两 侧
公路路基养护技术规范(JTG 5150 2020)原文+标准体系结构

公路⼯程标准体系结构2020 年 07 月 08 日发布的公路路基养护技术规范(JTG 5150 2020),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 2020 年 11 月 01 日起施行。
属于公路工程标准体系的“建设”板块“造价”模块。
公路工程标准体系由总体、通用、公路建设、公路管理、公路养护、公路运营六个板块构成,包含255个标准。
一、总体板块总体板块是公路工程标准体系、标准管理及标准编制的总体要求,明确公路工程标准的定位,是公路工程标准管理及编写应执行的规定和要求。
包含6个标准。
二、通用板块通用板块是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所遵循的基本要求,明确公路建设、公路管理、公路养护和公路运营四个板块的共性功能、指标及相互关系, 共40个标准,包含基础模块(12个标准)、安全模块(15个标准)、绿色模块(6个标准)、智慧模块(7个标准)。
三、公路建设板块公路建设板块是实施公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所遵循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共135个标准,项目管理模块(1个标准)、勘测模块(10个标准)、设计模块(78个标准)、通用图模块(3个标准)、试验模块(9个标准)、检测模块(4个标准)、施工模块(20个标准)、监理模块(1个标准)、造价模块(9个标准)。
四、公路管理板块公路管理板块是公路管理和运政执法所遵循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共4个标准,站所模块(1个标准)、信息系统模块(2个标准)、执法模块(2个标准)。
五、公路养护板块公路养护板块是公路既有基础设施维护所遵循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共47个标准,综合模块(16个标准)、检测评价模块(12个标准)、养护决策模块(1个标准)、养护设计模块(4个标准)、养护施工模块(8个标准)、养护施工模块(6个标准)。
六、公路运营板块公路运营板块是公路运营、出行服务和智能化所遵循的技术、管理和服务要求,共17个标准,运营监测模块(6个标准)、出行服务模块(3个标准)、收费服务模块(4个标准)、应急处置模块(2个标准)、车路协同模块(1个标准)、造价模块(1个标准)。
第八节路基养护

八、路基养护1路基养护的一般要求路基养护的一般要求如下:1.1路肩路肩密实,横坡适度,无积水、沉陷和堆积物,边缘顺直平整。
1.2边坡土质边坡平整、坚实稳定。
1.3挡土墙挡土墙及护坡完好,泄水孔通畅。
1.4排水沟排水明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通畅,沟内无杂草且坡度适宜。
1.5翻浆对翻浆路段应及时处理或抢修,减少对行车的影响。
2路肩2.1基本要求路肩应保护路基稳定和路面完整。
路肩出现车辙、坑槽、路肩边缘积土,应及时进行平整。
2.2稳定措施采用石灰土或砾料石灰土稳定路肩。
撤铺石屑或其他粒料进行养护。
在路肩外侧,用块石或混凝土预制块铺筑护肩带,其最小宽度不小于200mm。
为保护路面边缘,可在路肩上沿路面边缘安置路缘石。
3边坡3.1边坡保养规定边坡出现冲沟、缺口及塌落时应进行整修。
路堑边坡出现裂缝可用粘性土填实,以防止地表水渗入路基。
如出现潜流涌水应采取开沟隔断水源,或其他导流措施。
3.2边坡防护与加固措施植被防护分为铺条形草皮和全铺方块草皮两类。
前者用于填方边坡地段,后者用于坡度陡于1:1.5的挖方边坡上或坡长8m 以上的填方边坡。
块石、卵石及预制块的铺砌方式分为干砌和浆砌两种。
在地面径流流速小于 1.5m/s的地段应采用干砌,其厚度不宜小于200mm;地面径流流速大于1.5m/s或有风浪地段应用浆砌。
岩石开裂并有岸塌危险的边坡,或大于1:1.5的边坡,可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铺筑。
岩石挖方受雨水浸蚀出现剥落或崩塌不稳定的地方,可用锚喷法加固。
在加固范围内应设置泄水孔,对涌水地段,应挖水平泄水沟避免喷射面内侧水回流。
路堑或路堤边坡高差大,且受条件限制,坡度达不到土壤稳定要求时,应修筑挡土墙。
4边沟、排水沟、截水沟4.1纵坡要求与加固条件土质边沟的纵坡坡度应不小于0.5%,平原地区排水困难的地段也不宜小于0.2%。
若土质为细砂质土及粉砂土且纵坡在1%-2%时,或者是粉沙质粘土及沙质粘土且纵坡为3%-4%,或流量大时,必须加固边沟。
路基养护

边坡过陡 1.现象:主要指填土路堤边坡坡度小于设计坡率,即土 质边坡小于1:1.5。 2.原因分析:受拆迁占地等因素影响,下层路基填筑宽 度窄于路基下口设计宽度,而路基顶面又要满足路基总 宽度,便形成了边坡小于设计坡率。 3.危害:不能保证边坡的稳定性;易于滑坡。见下图
四、路基养护工作的要求 (1)路基各部分经常保持完整,各部尺寸保持规定的标准要求, 不损坏变形,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2)路肩无车辙、坑洼、隆起、沉陷、缺口,横坡适度,边缘顺 适,表面平整坚实、整洁,与路面接茬平顺。 (3)边坡稳定、坚固,平顺无冲沟、松散,坡度符合规定。 (4)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无淤塞、无高草,纵坡符 合要求,排水畅通,进出口维护完好,保证路基、路面及边沟 内不积水。 (5)挡土墙、护坡及防雪、防沙等设施保持完好无损坏,泄水孔 无堵塞。 (6)做好翻浆、坍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病害的预防、治理和 抢修,尽力缩短阻车时间
挡土墙发生倾斜、鼓肚、滑动或下沉时,可选用下列加固 措施: (1)锚固法:
(2)套墙加固法
(3)增建支撑墙加固法
原挡土墙损坏严重拆除重建。
挡土墙的泄水孔应保持畅通。疏通、增建 挡土墙表面出现风化剥落时——喷涂水泥砂浆保护层。
二、护岸的养护
直接防护:植物防护、石砌防护、抛石与石笼
间接防护:修筑导治结构物等各类护岸设施来改变水流方 向,消除和减缓水流对堤岸的直接破坏。主要是指堤坝, 按其与河道的相对位置,一般可分为丁坝、顺坝或格坝。
路基排水设施的养护 路基排水设施分为地面排水设施和地下排水设施。
地面排水设施一般应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 急流槽、倒虹吸管、渡槽等。 地下排水设施有暗沟、渗沟和渗井 路基排水系统具有拦截、汇集、排除地面和地下水, 降低地下水位的功能,能使路基免受水的侵害,保证路 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铁路路基维护 路基基床病害及其防治(铁路路基施工)

路基养护维修与管理
一、基床病害
1.基面下沉
(4)道砟窝
道砟窝是由于冻结作用而产生的。 它与道砟槽,道砟锅和道砟囊有所不同,是一种特殊 的基床内部变形。它的成因,主要不是列车的动力作用, 而是土中水和囊中水的冻融作用所致。
路基养护维修与管理
一、基床病害
1.基面下沉处理方法
3)裂隙泉眼翻浆 其主要发生在山区
和丘陵地区,主要原 因是基床排水不畅, 裂隙或泉水聚集基床所致。一旦基床排水通畅,翻浆可能 自动消失。裂隙水通道改变,翻浆位置可能发生改变。
一、基床病害
1.翻浆
在不少情况下,道床翻浆发展的结果,会引起路基面 翻浆,路基面翻浆的结果,也会导致道床的翻浆,呈复合状 态出现,但道床翻浆和路基面翻浆两者又有所区别:
路基养护维修与管理
一、基床病害
(一)翻浆冒泥
翻浆与冒泥两种路基病害,表现形式不同,但其构成的 条件和形成后对线路的危害情况大致相同,现场习惯把翻浆 和冒泥两种病害联系起来,统称为翻浆冒泥。
翻浆冒泥危害:使轨道下沉和变形。 路肩外挤,塌肩,隆起和边坡外鼓,会引起轨道沉落, 轨面几何尺寸难以保持,造成石砟的消耗量大大增加,导致 列车运行时发生剧烈的摇晃。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恶化线路 的质量,增加维修成本。严重时养护维修与管理
一、基床病害
(三)基床外挤处理方法
基床下沉、外挤的主要原因是在列车荷载及水的共同作 用下,基床土的承载力不足。其主要的处理技术是换土,包括 换掺料土、换砂和土工格室。
路基养护维修与管理
一、基床病害
(四)基床冻害
在低温季节、由于土质、水和温度的不利组合(如含 水率很大的黏性土,其温度由0℃以上降至0℃以下),基 床土冻结引起线路在纵向上短距离或左右股道的不均匀冻 胀,导致线路不平顺或方向不良,称为基床冻害。
浅析路基工程的养护与维修

浅析路基工程的养护与维修路基工程在交通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路基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及通行安全。
因此,对路基进行养护和维修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从路基养护的必要性、常见路基病害及其治理方法、路基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和总结。
路基养护的必要性路基养护是指对路面基础和路基工程进行实施、预防和及时维修,以保障道路的正常使用和延长使用寿命。
对路基养护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 延长使用寿命路基养护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路基病害,从而避免路面病害进一步发展,延缓路面的老化和损坏,减少路面维修次数,从而达到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目的。
2. 保证道路通行安全路基养护可以将路面病害及时处理掉,在防止道路交通事故中,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了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
3. 提高路面承载能力路基养护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路面病害,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坚固度,从而提高了路面的承载能力, 为车辆行驶提供了保障。
常见路基病害及其治理方法1. 微观病害微观病害主要指路面裂缝、路面积水、沉降、鼓包等常见病害,这些病害会严重损害路基工程的稳定性。
1) 路面裂缝路面裂缝是较为常见的路基病害,通常会出现在道路变形的部位。
治理方法一般包括补缝、铣刨、拆除和重新铺设。
2) 路面积水路面积水是因为路基基础排水系统出现问题而造成的,长期被积水区域会影响路基工程的使用寿命和道路行车安全。
治理方法一般采用排水系统的重新设计和重建。
3) 路面沉降路面沉降是路基工程长期受交通荷载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在相应部位下沉的现象。
治理方法主要采取加固、修建支撑等。
4)路面鼓包路面鼓包是因为路基基础结构破坏,路面结构下的基层结构因各种原因变形导致裂缝、局部拱起的现象。
治理方法一般采用重新设置水泥或者沥青路面。
2. 重大病害重大病害主要包括路基塌陷、路堤滑坡等,是属于较严重的路基病害。
1) 路基塌陷路基塌陷是造成路基安全事件的原因之一,原因可能是路基工程建设质量不达标,或者长期受到地下水、坡面滑坡、洪水灾害等影响而造成。
路基边坡养护

路基边坡养护边坡是指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
其又可分为路堤边坡及路堑边坡两种,如图3-3所示。
图3-3 路基横断面图一、边坡的分类公路边坡的分类标准很多,根据边坡的成因、岩性、坡高等分类依据。
边坡分类见表3-1。
在公路边坡工程中,往往同时按多个标准分类,如岩石高边坡、失稳土质边坡开挖陡坡等。
相对于其他用途的边坡而言,公路边坡根据路面与天然地面的相对位置,将路基边坡划分为路堤边坡和路堑边坡。
当路基面高于天然地面时,用土石方填筑起来的路基斜坡称为路堤边坡;当路基面低于天然地面时,将天然地面挖开做成的路基斜坡称为路堑边坡。
表3-1 边坡分类表二、边坡及结构物养护的一般规定(1)路基边坡养护应保持坡面与坡体稳定,支护结构满足承载能力、结构安全和抗灾能力的要求。
(2)当路基边坡出现冲刷、风化剥落或碎落坍塌等浅表病害时,应及时清理和整理坡面,可采取生态防护、工程防护或冲刷防护等坡面防护措施。
(3)当路基边坡出现明显病害时,应根据检测和专项评定结果等,采取修复或加固措施。
对适修性很差的原有结构物,应拆除重建。
(4)当路基边坡经专项评定或风险评估确认需要进行加固,或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进行加固:1)边坡失稳或出现失稳迹象时。
2)支护结构及构件有损坏时。
3)因路基拓宽改造可能影响边坡安全时。
4)遭受灾害损坏或已发生过安全事故时。
(5)路基边坡加固方法应根据病害类型、成因和规模等,选用一种或多种组合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边坡工程变形及失稳与地表水或地下水直接相关时,应采取截排水等工程措施。
2)路堑边坡整体稳定性及支护结构稳定性等不满足要求时,可选用削方减载法或堆载反压法。
牵引式斜坡和膨胀性土体不宜采用削方减载法。
3)发生较大变形和开裂的边坡,或支护结构承载能力、抗滑移或抗倾覆能力等不满足要求,且有锚固条件时,可选用锚固法。
4)边坡整体稳定性或支护结构稳定性不满足要求,且嵌岩段地基强度较高时,可选用抗滑桩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的窑洞
⑴黄土的高孔隙比:孔隙率e>1俗称大孔土,由于黄土具有大孔隙及垂 直节理等特殊构造,故其垂直方向的渗透性大,所以施工时要掌握这一 特性,填土后及时碾压避免被雨水淋湿。 ⑵湿陷性:黄土浸水后,本身结构迅速破坏,强度降低,在外加荷载或 自重作用下产生下沉。因此湿陷性黄土路堤填筑不当,常常发生很大的 下沉量,引起路基失稳,特别是高路堤地段,因此,路基横断面放线时 要考虑预留一定宽度,压实机械要选用重型机械。 ⑶黄土地区应特别注意加强路基排水,对地表水应采取拦截、防冲、防 渗的原则,填挖方交界处要将边沟引出,尽量远离路基坡脚,边沟要及 时清理,出口要加固。挖方地段遇到黄土陷穴要先切断水源,再回填陷 穴(采用回填法、灌砂法、竖井法等方式回填)。
(三)沙漠地区路基养护 1.风沙对公路路基的危害 沙漠地区由于气候比较干燥,风沙大,地表植被均 较稀疏、低矮,容易发生边坡或路肩被风蚀,或整个路 基被积沙掩埋等沙害。风沙对公路的主要危害是沙埋和 风蚀。 2.沙漠地区路基病害的防治 沙漠地区路基养护应采取“固、阻、疏、导”等措 施进行在综合治理。公路两侧的固沙植物应加强管护。
(二)黄土地区路基养护
3.病害的处治 黄土地区路基遇水容易发生沉陷、坍塌、边沟冲深和蚀宽、边坡松散等病 害,应根据各种病害特征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 (1)公路通过沟壑 ①挖台阶清除表土 ②拍打密实+植物防护 ③抹面——粘土+铡草 (雨量小 ④抹面——三合土或四和土(雨量大) ⑤高路堤边坡防护加固:植物护坡 (2) 陷穴——查清水源、水量、发展情况,导水或排水设施 (3)路肩上坑凹 ①用砂、土混合料改善表层。 ②路肩硬化 ③设置路肩盲沟 (4)在高路堤(大于12m)地段,垫层下铺设塑料薄膜防水层+设置盲沟 (5)通过沟壑时铺设塑料薄膜或其他隔水材料+铺砌浆砌片石坡脚 (6)设置拦水埂及急流槽
一)公路常见沙害
主要是风蚀和沙埋,沙埋为主。沙埋有两种主要形
式:沙粒沉落和移动沙丘上路
风沙流运动,对公路的危害极大 ,防护困难
沙埋
路面浮沙 能见度低
风蚀
(三)输(导)沙:
1.修筑路旁平整带
2.设下导风板(又称为聚风板)。
3.设有浅槽与风力堤的输沙法。
4.将路堤作成输沙断面。路堤高度低于30cm,边坡坡度 采用1:3;路堤高度大于30cm,风向与路线成锐角相交时, 边坡度采用1:6。路肩边缘均应作成流线型。 5.路线与沙垄延长线锐角相交时,可在上风侧30~40m处 设置大体与路线平行、尾部稍向外摆的沙障或导沙堤,将 风沙流角度作微小的拨动,以便将风沙流导出路外。
特殊地区路基养护
内容包括:
(一)盐渍土地区路基养护 (二)黄土地区路基养护 (三)沙漠地区路基养护 (四)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养护 (五)泥沼及软土地区路基养护
(一)盐渍土地区路基养护
1.盐渍土:地表1m内含有容易溶解的盐类超过0.3%的土层。 2.盐渍土路基的主要病害 ①盐胀:在低温作用下,盐分吸水结晶,体积膨胀,致使路基、路面出现 鼓胀开裂,路肩以及边坡松散剥蚀; ②溶陷:在高温的作用下,结晶体失去水分,体积减小,路基密实度减小, 在荷载的作用下,路基、路面易出现塌陷变形; ③冻胀:氯盐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冰点降低,水分聚流时间长,加重冻胀, 但含盐量更多时,不产生冻胀或只产生轻冻胀;硫酸盐渍土对冻胀的影 响不 如氯盐渍土显著;碳酸盐渍土透水性差,可减轻冻胀。 ④翻浆:氯盐渍土聚 冰多,且液、塑限低,蒸发缓慢,翻浆不易干燥,路 面损坏厉害,含盐量更多时,因不冻或少冻结而不翻浆或减轻翻浆。 硫酸盐渍土在降低冰点方面,与氯盐渍土类似,可加重翻浆,但不 如氯盐渍土显著,春融时因结晶硫酸钠脱水可加重翻浆。碳酸盐渍土因 透水性差,可减轻冻胀,也可减轻翻浆。
(一)盐渍土地区路基养护
3.盐渍土路基路基养护的主要技术措施 盐渍土地区公路受水流侵袭后,路基出现坍塌或溶陷,应加强排水和采取加 固措施。 (1)秋末冬初季节或春融时期 ①加密排水沟 ②换填厚30—50cm的风积沙或矿料,保持正常通车。 ③打石灰桩或砂桩,深度达冰冻线以下,梅花状排列。 (2)盐岩路面——撒盐水、找植物防护、设置护坡道 (5)路肩 ①用粗粒渗水材料掺在当地土内封闭路肩表层; ②用沥青材料封闭路肩; ③就地取材,用15cm厚的盐壳加固。 (6)硫酸盐渍土路基——用卵石、砾石、粘土或盐壳平铺在路堤边坡上等措施处治边 坡疏松、风蚀和人畜踩踏而造成的破坏。
五、公路沙害
在风沙地区,沙害是公路常见的病害。其危害主要表现
为风蚀和沙埋,其中尤其以沙埋为主。路基遭受沙埋有两 种形式,一是在风沙活动地区,由于沙粒沉落堆积,掩埋 路基;二是在流动沙丘地区,由于沙丘的向前移动,掩埋 路基,路基遭受风蚀,将会出现削低、变窄、掏空和崩塌
等现象。
三、沙漠地区路基养护
“天空之镜 ”
茶卡盐湖
“天空之镜”玻利维亚乌尤尼— —世界上最大的盐湖
乌尤尼盐沼是在安地斯山脉隆起过程中所形成的。安地斯 山脉是属于较新形成的山脉,在经历一些剧烈的地理活动而从 海底隆起后,其间形成了许多装满海水的湖泊。
(二)黄土地区路基养护
1.特性:疏松、湿陷、遇水崩解、膨胀等特性。 2.常见的病害如下: (1)路堤沉陷。 (2)路缘石周围渗水。 (3)裂缝及冲沟
沙质路基的防护措施: 1、柴草类防护:层铺防护、平铺植物防护、平铺或 叠铺草皮。 2、土类防护
粘土防护、盐盖防护、
3、砾石卵石类防护 4、沥青防护
二)沙害防治措施
“固、阻、输、导,综合治理”是沙漠地区筑路的基本方针 (一)沙漠路基 1、原有防护措施,如:沙障、石笼、风力加速堤、植被 、防沙栅栏、砌石护坡等如有掩埋、倾倒、或失效的及 时拔高、扶正或修理补充、 2、维护生长植物,并有计划的补植和做防护林。 3、对风蚀、空洞、坍塌等病害填充并做护坡。
盐盖,它是盐湖表面的一 层结晶,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 加之降水量大大低于蒸发量, 湖内高浓度的卤水逐渐被结晶 成盐粒, 尤其是盐湖面被结成 1-2米、乃至3-4米厚的盐盖, 而且异常坚硬。这种盐盖承载 能力很 大,汽车、火车可以在 它上面奔跑,飞机可以在它上 面起落,甚至可以在它上面建 房屋。
玛纳斯湖盐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