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一)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知识点(一)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1. 作者背景•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和文化背景,对于理解他们的作品非常重要。
2. 文学流派•独立个体:代表作家有贾平凹、莫言等。
•知识分子:代表作家有王蒙、余华等。
•新感覺派:代表作家有郭敬明、韩寒等。
3. 重要作品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巨著,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描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在大观园中的生活,反映了封建贵族社会的衰落与沉沦。
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描述了古巴渔夫圣地亚哥与一条大马林鱼斗争的故事,表现了人与命运的对抗和尊严的追求。
我们仨•作者:杨绛•讲述了作者与丈夫钱钟书、傅雷之间深厚的情感,传递了家庭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天书奇谭•作者:郭敬明•以东方奇幻为基调,讲述了江流儿、夜华、辰戈等人在仙侠世界中的冒险故事。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描述了农村普通人家的生活和斗争,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多样性。
4. 文学手法和主题写实主义•文学手法的一种,追求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
•代表作品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感伤主义•文学手法的一种,通过对生活中的苦难和痛苦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情感。
•代表作品有郭敬明的《小时代》。
自然主义•文学手法的一种,强调人的本性和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
5. 文学批评和影响•解读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探讨。
•研究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
6. 阅读指导•在阅读作品时,要注意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对背景知识的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以上是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背的相关知识点和详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是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个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起至今的文学作品,
涵盖了多个文学流派和风格,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变化。
在这个专题中,可以研究以下内容:
1. 作家和作品:研究现当代中国作家的生平、创作背景和创作风格,分析他们的重要作品对中国文学发展的贡献。
2. 文学流派和风格:探讨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风格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发展和影响,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3. 文学批评和理论: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著作的批评和理论,探讨不同学派和观点对文学的理解和评价。
4. 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反映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探讨作品与时代的关系。
5. 性别和身份议题: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对于性别和身份议题的探讨,分析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和社会关系。
6. 左翼文学和异议文学:探讨中国现当代左翼文学和异议文学的发展和作用,分析其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
7.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其他艺
术形式(如电影、音乐、绘画等)之间的关系与互动。
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变迁,以及文学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一)参考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一)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
2.对后来的郭沫若研究启发最大的是朱自清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诗集所作的导言。
3.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人生派”,而创造社则被称为“艺术派”。
4.鲁迅小说《肥皂》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写道学家四铭对一个乞丐女孩的非分之想,既是对封建道学家虚伪面目的揭露,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入探讨。
5.郭沫若曾说:“当我接近惠特曼的《草叶集》的时候,正是‘五四’运动发动的那一年”。
6.《子夜》有五条重要线索,其中的第一条是以买办资本家赵伯韬、金融资本家杜竹斋、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等为代表的公债交易所中“多头”与“空头”的投机活动。
7.“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出自鲁迅笔下的人物“阿Q”之口。
8.如果说《女神》的主导风格是暴躁凌厉,那么,它代表作就应该是《天狗》之类的作品。
9.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最早参加中国共产党的作家是1921年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的沈雁冰。
10.鲁迅自己曾经用“忧愤深广”这四个字来概括《呐喊》等作品的基调。
11.创造社在1928年后,文学主张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无产阶级文学的主要倡导者,被称为“后期创造社”。
12.茅盾小说人物塑造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系列”,一是“民族资本家”形象系列,二是“时代新女性”形象系列。
13.吕纬甫是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
14.鲁迅与郭沫若赴日本留学的最初目的,都是为了学习医学。
15.《幻灭》是茅盾的第一部小说,真实地表现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前后的心理变化,它在《小说月报》上一发表,就引起普遍注意,既是茅盾小说创作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16.小说《风波》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风波,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17.“五四”时期发表郭沫若诗歌最多的报纸是《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重难点分析(4)本次重难点分析主要围绕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平时作业中的疑难问题来进行辅导。
(下面的文字,黑色的是问题和参考答案,其他颜色是解释和说明。
大红色是强调。
)1.以何其芳的散文《独语》为例,简要说明“独语体”散文的主要特点。
对于类似的题目(包括“分析题”),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在列举其主要的特点外,选择其中的一个特点作为“举例说明”的重点。
关于这一题,可以先说明其最大的特点,即:①封闭性与自我指涉性。
然后,再列举出以下主要特点:②如,内敛(指向内心);不交流(冥想型);表现孤独感(孤芳自赏)与荒凉感(自我怜悯);生命体验;幻美色彩(词藻华丽)等等,再选择其中的一点,举例说明。
这个题目的举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一方面在《名著导读》中选有《独语》,另一方面,对于简答题来说,仅仅用教材中已经举出的例子,也是足够的。
当然,在用现存例子前,应该是先读过作品原文的。
2.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在沦陷区的上海,张爱玲几乎一夜间成了市民文化的“明星”?对于这样的题目,在正式作业之前,一定要有一个“审题”的过程(当然,不是说其他类型的题目就不需要审题了,在这里,只是特别强调而已)。
对于这个题目,在审题时,要重点审读“在沦陷区的上海”、“一夜之间”、“市民文化”这样几个限定词。
在回答时,既应说明其表面现象,①诸如不同政治倾向、不同文学趣味的各个文学圈子的人都接纳了她,各种主张的刊物都对她表示推许等。
也应说明其深层原因,②如张爱玲小说的成就,雅俗共赏、新与旧的结合(古典小说的根基、市井小说的色彩)、洋化环境中的封建心灵和精神创伤。
3.为什么“冰心体”散文在当时会风靡一时?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①冰心散文的内容,主要表现爱与美,在表达方式上具有婉约的倾诉,温柔而感伤,含蓄细腻,女性的风致的特点。
②其语体特征是以古文为基础的文言文、西文、白话文的统一,对做作的不自然的,与现实语言有距离的“新文艺腔”来说,容易被人们接受。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上下)必读作品阅读指导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上下)必读作品阅读指导(共81篇)5月1日李平鲁迅小说散文五篇1.《狂人日记》《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后收入《呐喊》。
全文由文言小序和13节正文组成。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作者首次署笔名‚鲁迅‛。
作品通过一位‚迫害狂‛患者的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叛逆封建礼教,受到迫害而发狂的狂人形象。
通过狂人的自述,向人们指出封建社会‚吃人‛的历史。
同时也暗示了狂人最终战斗和反抗的失败,进一步强调了启蒙的意义。
《狂人日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小说借鉴了俄国作家果戈理同名小说的日记体结构和病态心理描写的表现方法,冲破了传统的思想和手法,用现实主义来表现写实成分,构成了小说的骨架和血肉,而用象征主义来表现潜藏的寓意,构成了小说的灵魂。
《狂人日记》奠定了现代小说的基础,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
我以为,除了要注意鲁迅的创作动机和目的‚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即对‚吃人‛(包括‚被吃‛)这个循环的食物链的发现之外,还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在结构上的反讽性。
这种反讽性表现为作品开端部分的‚识‛作为全文的真正结尾,表明了狂人此时‚病愈‛——也就是不再疯狂,重新回到‚大众‛的队伍中了,因此,‚到某地候补‛去了。
这意味着狂人反抗的失败和倒退,意味着日记里所有的‚吃人的人‛正夹道欢迎狂人回归到传统的队伍中。
这与日记的结尾处‚救救孩子‛的希望的呐喊构成了一种消解。
联想到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谈到的钱玄同来规劝自己从绍兴会馆里走出,寄托于醒转来的人们起来打破‚铁屋子‛,和自己答应‚听将令‛,并‚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籍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的‚对希望的承诺‛,鲁迅这篇小说乃至于他整个人文精神的起点和创作姿态实际上是‚绝望‛的。
但绝望并没有使鲁迅走向虚无,而是更加绝决地战斗,表现出鲁迅式的韧性精神。
联系到当代小说的创作,不妨可以读点残雪和余华。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篇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以后产生的中国文学作品。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社会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家们的创作思路和题材选择。
本文将从独立个体与社会关系、现实主义创作和文学与历史关系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点和发展。
首先,中国现当代文学关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在早期的现代主义文学中,作家们更加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
然而,中国的现实情况决定了作家们难以完全遵循西方现代主义的写作方式。
相反,他们开始逐渐关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例如在沈从文的《边城》中,作者通过描述女主人公荷花的成长过程,表达了对封建家庭和社会的批判。
这种关注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文学创作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大特点。
其次,现实主义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流创作方式。
虽然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也包括一些超现实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作品,但以现实主义为主的创作占据主导地位。
作家们通过刻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揭示社会现实,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在余华的《活着》中,作者通过讲述主人公福贵一生的苦难经历,展现了社会的残酷和个体的无奈。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
最后,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历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历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背景,也是作家们创作的重要素材。
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很多作品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背景,反映了历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例如在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作者通过描写上海滩上的江湖恩怨,勾勒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
历史与文学的关系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
总之,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独立个体与社会关系、现实主义创作和文学与历史关系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发展。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丰富多样、思想深刻,并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历史演变相互交织。
中国现当代文学(1)引言 共59页

周扬在《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
中认为,新文学的“新精神、新内容”
就是“人的自觉的思想,在文学上就是
‘人的文学’,这是民主革命精神在文
学中的爆发”。人的发现及人的意识的
普遍化,正是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
文学分道扬镳的标志,也是中国现代文
学性质的重要内容。
茅盾在描述新文学运动时也如是说: “人的发现,即发展个性,即个人主义, 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主要 目标, 当时的文艺批评和创作都是有意识的或 下意识的向着这个目标。”
他的“我手写我口,古岂 能拘牵?”为代表的诗句, 大胆地把口语中的词汇和 现代科学知识的词汇写入 诗中,用传统格律诗的形 式吟咏新的事物,并且能 够创造出美的意境。 直接 用了俗白的文字;清新、 活泼。如:
“进门爆竹声,群童喜欲 狂;二三戴花媪,拥出新 嫁娘”。
2.文界革命:文界革命口号也是由梁启超在 1899年提出的,他以舆论界与文界的“陈胜 吴广”自命,倡导文界革命。文界革命虽然 在观念上的揭示不多,但在中国文学现代化 发生期内是创作上最有成就的。
梁启超提出了 “新民说” 。企图从文学入手,以 文学作为“开通民智”的工具。
所谓“新民”,就是提高全民素质,实现人的现代 化和造就一代新人,以从个人和国民的维新,致达 民族和国家的维新。
“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 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 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 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P11)
2、学习方法: 文史结合,以文带史。 文即作家作品,占总内容的三分之二; 史即文学发展史,占总内容的三分之一。
现当代文学—1

中国当代文学的含义:它是相对于“现代文学”而言的。
中国当代文学,传统的定义特指1949年以来,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中国大陆文学”。
但从整体上看,它是由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大陆文学、港澳台文学所构成,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陆文学为主体,是迄今仍处在继续发展过程中的文学。
四分法:第一时期(1949年—1966年),建国初的十七年,习惯称为“十七年文学”,初步形成当代文学格局。
出现了一批思想上和艺术上比较成熟的作品,比如梁斌的《红旗谱》,柳青的《创业史》,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等长篇小说。
第二时期(1966年—1976年),为“文革”十年,是极左路线猖獗时期,称为“文革文学”。
把社会主义“十七年”甚至五四文学的传统和成绩破坏殆尽,形成了法西斯式的文化专制主义局面。
第三时期(1978年—1989年),为社会主义新时期,即当代文学繁荣发展时期,也称“80年代文学”或者“新时期文学”。
特别是在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重新确立了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之后,该时期文学思潮涌动频繁,文学事业不仅朝气蓬勃,且发展迅速。
第四时期(90年代——至今),文学的“无名化”“大众化”时期。
其“无名”特征体现在:出现了无主潮、无定向、无共名的现象,代表市民阶层需求的大众文化、通俗文学迅速崛起,多种文学形式走向并存,表达出多元化、多向度的价值取向。
1、90年代文学转型的标志性事件:贾平凹的《废都》风波、王硕现象王朔现象:80年代末90年代初文学界、影视界、评论界、出版界共同掀起了“王朔热”,其创作的“痞子文学”诸小说中塑造出一个“顽主”形象系列,以调侃、嘲谑、反叛权威、亵渎神圣、拆解理想与崇高为主要特征,以反文化的姿态公然背离传统价值体系,体现了90年代文学的芜杂与多面性。
2、9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大丰收(第三次长篇小说高潮):90年代,社会思想文化背景日趋多样,精神价值追求多元化,读者需求和市场对长篇小说需求猛增,作家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因此,小说的题材形态更加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
平时作业四
(2007秋)
说明:本作业在学习完教材第九讲后进行,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最好在课堂内进行),作业采用“开卷”形式,可以携带本课程教材(包括“补修课教材”),以及专科阶段的有关教材等其他教学参考资料。
作业时间为150分钟(两个半小时),作业总分为100分,本作业与期末考试的范围和题型相一致,可以看作是一次“模拟考试”。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2.鲁迅唯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是《--------------》。
3.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集是张资平的《---------------》。
4.“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是--------------的一再被人们引用的诗句。
5.以沈从文为代表的--------------派作家对方兴未艾的左翼文学、时髦的现代派文学以及流行的商业化文学都相当反感,保持着一种批判的态度。
6.从著名美文《笑》这一篇开始,------------就一直都在写作“美”和“爱”,尤其是那些关于母爱的篇章。
7.有不少学者认为,--------------的《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30年代以后的散文更加成熟,但一般读者可能更爱他早期的抒情散文。
8.据孙伏园回忆,刘半农曾赠送鲁迅一幅联语:“托尼学说,魏晋文章”。
其中,“托”指托尔斯泰,“尼”指--------------。
9.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是改革后的《------------》。
10.--------------在《独语》中这样写道:“温柔的独语,悲哀的独语,或者狂暴的独语。
黑色的门紧闭着;一个永远期待的灵魂死在门内,一个永远找寻的灵魂死在门外”。
11.茅盾的《腐蚀》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事变的长篇小说。
12.沈从文的作品展示了“两个文学世界”,一是“都市世界”,一是“--------------”。
13.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和《桥》被看作是-------------的代表作。
14.以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派诗人的格律化运动,以“建筑美、音乐美、图画美”为审美标准,探索新格律诗的写作。
15.---------在《“京派”与“海派”》说:“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是商的帮忙而已”。
16.曾文清这个人物形象,出自曹禺的三大杰作之一的《-------------》。
17.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有三篇小说,即《银灰色的死》、《沉沦》和《-------------》。
18.胡适既是白话新最早的实践者,也是当时重要的诗歌理论家,他的《-------------》一文被称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
19.1923年,闻一多在《---------------》上发表了两篇关于《女神》的评论,一是《〈女神〉之时代精神》,一是《〈女神〉之地方色彩》。
20.有人认为,曹禺的《原野》借鉴了美国戏剧家------------《琼斯皇帝》的一些表现手法,并有所创新和突破。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在小说《春蚕》中说,茧厂十多天前驻过东洋兵,现在又开走了。
这是指()。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
C.“一二•九”事变D.“八•一三”事变
2.1943年,沦陷区文学中张爱玲一夜之间成为了市民文化的“明星”,同年,在解放区也有一位一夜之间成为了农民文化的“明星”,他是()。
A.丁玲B.周立波
C.孔厥D.赵树理
3.沈从文的文学贡献是多方面的,但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
A.以《边城》为代表的小说创造出一种牧歌式的田园风格
B.用小说与散文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
C.正面提取了未被现代文明污染和破坏的古老美好的人生形式
D.以《边城》为代表的作品创造出一种抒情小说文体
4.郭沫若在40年代创作的第一部历史剧,是根据他自己早年的同名诗剧改编的,这部诗剧是()。
A.《棠棣之花》B.《聂嫈》
C.《凤凰涅槃》D.《屈原》
5.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
A.《呐喊》B.《坟》
C.《野草》D.《热风》
6.曹禺的第三部话剧作品是以仇虎和金子为主人公的()。
A.《原野》B.《蜕变》
C.《日出》D.《雷雨》
7.茅盾常常以当代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其中,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四个月就动笔写的小说是()。
A.《蚀》B.《子夜》
C.《虹》D.《腐蚀》
8.老舍曾为自己作品一度流入为幽默而幽默的“油滑”而深深地苦恼,试图“故意的停止幽默”,而他为自己得之于北京市民趣味的幽默找到了健康的发展方向的作品是()。
A.《四世同堂》B.《二马》
C.《骆驼祥子》D.《离婚》
9.周作人的散文常常表现出一种被称之为“中年心态”的枯涩味,因此,在30年代曾有人将他与明末的一个文学流派相提并论。
这个流派是()。
A.竟陵派B.桐城派
C.公安派D.性灵派
10.抗战开始不久,穆旦作为西南联大的“护样队员”行程三千里,远征昆明,第一次感受到自我生命与生养自己的土地、土地上的人民之间的血肉关系,诗泉喷涌,写下了在现代诗歌史上很有影响的《赞美》等诗篇。
他在《赞美》一诗中这样写道:()。
A.这是时候了,这里是我们被曲解的生命/ 请你舒平,这里是我们枯竭的众心/ 请你柔和/ 主啊,生命的饿源泉,让我们听见你流动的声音。
B.坚定地,他看着自己溶进死亡里,/ 而这样的路是无限的悠长的/ 而他是不能流泪的,/ 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C.……呵上帝!/ 在犬牙的甬道中让我们反复/ 行进,让我们相信你句句的紊乱/ 是一个真理。
而我们是皈依的,/ 你给我们丰富,和丰富的痛苦。
D.风暴,远路,寂寞的夜晚,/ 丢失,记忆,永续的时间,/ 所有科学不能怯除的恐惧/ 让我在你底怀里得到安憩——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茅盾在创作《子夜》时,围绕着吴荪甫这个中心人物引出的三条“火线”是()。
A.吴荪甫与赵伯韬斗法的一条先虚后实
B.与农民矛盾斗争的一条以虚为主
C.与工人斗争的一条线一实到底
D.红军活动的一条线先实后虚
2.老舍的小说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
A.表现出受英国文化影响的幽默风
B.没有二三十年代典型的“新文艺腔”
C.大量使用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炼、纯净的语言
D.具有浓郁的“北京味儿”
3.30年代散文创作更加繁荣的主要理由有:()。
A.抗战初期报告文学几乎一枝独秀
B.除鲁迅外,涌现了一大批新的杂文家
C.小品文,特别是幽默闲适小品风行一时
D.一批年轻作者自觉追求抒情散文艺术
4.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外化”出来的,并不完全像有人说的是虚伪的表现,比如()。
A.爱穿侍萍绣过的衬衣
B.经常独自一人长久地凝视侍萍的照片
C.无论家搬到哪里都要带上侍萍用过的家具
D.每年四月十八都要为侍萍过生日
5.祁老太爷最喜欢长孙媳妇,是因为她()。
A.已经给祁家生了儿女,教他老人家有了重孙子孙女
B.既会持家,又懂得规矩,不像二孙媳妇那样闹得荒
C.虽然识字不多,却很有学问,常常能猜到老太爷的心思
D.一家十口的衣食茶水,与亲友邻居的庆吊交际,都由她一手操持
四、简答题(共20分)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请简要描述新诗从新文学的草创时期到30年代的发展轮廓。
(8分)
2.什么叫“京派”?“京派”的重要作家主要有哪些,能否说出其中的五位?“京派”作家对哪些文学流派很反感?(6分)
3.为什么可以说在蘩漪身上,并未表现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6分)五、分析题(4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
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
1.什么是“牧歌田园诗风格”?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沈从文《边城》的“牧歌田园诗风格”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2.张爱玲为什么把她的小说集名命为《传奇》?她的小说代表作《金锁记》讲述的是怎样一个传奇故事?请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并说明作品讲这个故事的主要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