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8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word教案(1)

合集下载

七下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教学设计

七下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教学设计

七下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理解历史短剧的基本概念和元素;3.学习历史短剧的表演技巧和表演要求;4.改编一段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短剧并进行表演。

二、教学准备1.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3.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分组表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背景和意义。

例如:“你们知道文成公主吗?她对中国历史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呢?”2. 介绍历史短剧(10分钟)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历史短剧的一些表演片段,让学生对历史短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同时,介绍历史短剧的基本概念和元素,如剧情、角色、对白等。

3. 学习历史短剧的表演技巧(15分钟)教师讲解历史短剧的表演技巧,如肢体语言、表情、声音的运用等。

同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表演技巧。

4. 分组改编历史短剧(3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根据《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这一故事情节,自行改编一段简短的历史短剧。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改编的思路和指导。

要求学生在改编的过程中,注重历史真实性,并能够运用之前学习过的表演技巧。

5. 小组表演与展示(3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改编的历史短剧,并让其他小组和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提高。

6.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这堂课的收获和不足,并展望下一堂课的内容。

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上的活动和教师的整理,写一篇简短的总结,记录本节活动的重点内容以及自己的体会与反思。

五、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演效果;2.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文成公主进藏》教案学科领域:历史与文化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经过及其对藏族地区的影响。

2. 通过分析文成公主的贡献,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1. 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及经过。

2. 文成公主对藏族地区的贡献。

教学难点:1. 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准备教师方面:1. 熟读有关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资料,准确把握历史事实。

2. 准备与文成公主进藏相关的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

3. 准备课件或黑板报等展示工具。

学生方面:1. 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唐朝与藏族地区的关系。

2. 准备好笔记本,以便记录重点内容。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了解唐朝与藏族地区的联系。

2. 提问:“你们知道文成公主吗?她是谁?”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

2. 教师提问:“文成公主为什么要进藏?”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文成公主进藏是为了增进唐朝与藏族地区的友好关系,促进民族团结。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文成公主进藏的路线图,讲解文成公主进藏的经过。

2. 讲解文成公主在西藏地区的生活,以及她对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贡献。

3. 引导学生分析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意义,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文成公主为什么会被尊称为‘藏地公主’?”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点评。

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教师补充总结,强调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意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搜集有关文成公主进藏的资料,了解她的生平和贡献。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文成公主入藏》活动课课本短剧剧本教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文成公主入藏》活动课课本短剧剧本教案

历史七下活动课案例:文成公主入藏短剧活动目标◇通过收集、整理和运用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短剧的编演,形象地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加深对汉藏人民世代友好的情感体验,并深刻体验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发展;◇通过短剧的编演,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分享表现的乐趣。

活动内容依据教材中《和同为一家》的内容,并搜集相关素材,自编、自导、自演和评价这一历史短剧。

活动要求◇历史短剧是今天人演过去的事,表演中应尽量再现历史。

◇编、导、演等活动,均应由小组合作完成。

◇可在的背景知识与主要情节符合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对部分情节作符合历史的发挥,力求演出流畅和生动。

活动形式历史短剧;点评。

活动准备◇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出演三幕;◇每组推选两名评委;◇各组推选一名监制,其他同学承担编剧、导演和道具等工作;◇教师提供有关资料;◇写出剧本初稿后,教师审查并提出指导性建议,与同学共同讨论、修改和彩排。

活动过程老师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下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背景,并致开场词,如下。

隋唐是我国封建经济繁荣和发展时期,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发展的时期,中央王朝与边疆的少数民族交往十分频繁。

其中,唐蕃友好交往尤为突出,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松赞干布,通过和亲,促进了唐蕃友谊。

同学们自编、自导和自演这一历史剧,将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情景再现在大家面前。

今天的活动课,就让我们回到1300多年前的情景吧!主持人宣布演出开始。

评委宣布评分细则。

主持人:让我们一起回到1300多年前,吐蕃和大唐联姻的情景。

当时松赞干布为何多次向大唐求婚呢?吐蕃使者向大唐求婚的情景是如何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请大家欣赏:~~~~~~~~~~~~~~~~~~~~~~~~~~~~~~~~~~~~~~第一幕吐蕃使者求婚背景(音频视频):《步辇图》、音乐。

松赞干布(独白):我是松赞干布,小时候,由于吐蕃贵族叛乱,我的父亲被杀,当时局面很混乱,年少气盛的我和叔父团结一切力量,平定了叛乱,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起吐蕃王朝,定都逻些。

示范教案(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

示范教案(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
唐太宗:这是公主出的第四道题,看你们能不能顺原路返回,各位使节请吧!……
第六天,上朝的使节除了禄东赞之外,其余的一个个神情沮丧。
太宗:“诸位不要灰心,还有一道题没做呢,这次谁最后胜利了,公主才许给他的国王。”
各国使节一听,兴致立刻提了起来,太宗朝后宫拍了拍手,只见两队如花似玉的年轻宫女从里面鱼贯而出。
5.演出完毕,历史科代表组织全班同学投票选举最佳男演员、女演员、配角、编导等。
6.教师做最后的总结,肯定学生的成绩的同时,提出意见或建议,为日后的
-可编辑修改-

课外活动积累经验。
●拉开剧幕
音乐响起。(最好是舒缓的适合朗诵的)
旁白:比海水更深的蓝,飘浮在天空。阳光舞蹈着,穿梭于大地空旷的长廊里。
雄伟的布达拉宫上空,悠远的钟声回荡着,黎明下的祈祷覆盖了远方的人群,无数的藏袍,无数的智慧,随风吹去。
旁白:唐太宗对禄东赞的才干十分欣赏,对吐蕃人的诚心和恒心也已心中有数,更重要的是,他对吐蕃的崛起不敢有丝毫的忽视。于是,
唐太宗:“松州一事双方都有失误,我们就不要再旧事重提了。至于求婚,因为求婚者甚多,而大唐公主只有一个,让朕好生为难。幸好公主聪慧,她出了
-可编辑修改-

五道题目来考验众使节的智力,谁最后取得胜利她就嫁给他的国君。”旁白:禄东赞在本国一向以聪明机智闻名,他环顾了一下金殿上其他国家的使节,见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便爽快干脆的答应下来。
经过了无数个日夜顶风冒雪的艰苦跋涉,公主一行终于来到了水草丰盛,牛羊漫布的黄河源头。文成公主来吐蕃的消息早已传遍了所有的毡帐,人民怀着从-可编辑修改-

未有过的兴奋和喜悦,欢迎公主的到来。松赞干布也穿上汉族的袍带,打扮成唐朝的驸马去迎接公主。
(以上内容难于表演,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表演)

七年级下册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七年级下册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七年级下册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程标准了解唐和吐蕃民族交往的史实;以成公主入藏等故事为题材,编演历史短剧。

活动目标学生通过自编自演历史短剧《成公主入藏》,提高搜集历史资料、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法,在活动中再现历史情景,认识盛唐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加深对汉藏两族人民世代友好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1学生查找相关历史资料,编写剧本,进行角色扮演;对照上的画像,做一些头饰(胡须等)、纸折的元宝,找镜子两面。

2教师查找歌曲《青藏高原》,制作相应的。

把学生分成三大组,要求每一组编演一幕短剧;对角色扮演提出一些要求,并对剧本编写进行相应的指导。

活动要求1.历史短剧要尽量地再现历史,主要情节要符合历史真实。

2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活动过程多媒体播放韩红的歌曲《青藏高原》,并打出相关背景图片。

师:“我看见一座座,一座座川……”一曲《青藏高原》把我们带到了青藏高原。

(投影青藏高原图片)我们知道今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藏族。

那么藏族的祖先是什么人呢?(吐蕃人)在7世纪前期,吐蕃出现了一位杰出的赞普,由他统一青藏高原。

这位杰出的赞普的是?(松赞干布)当时的松赞干布十分仰慕中原明,几次向唐朝求婚。

唐太宗就把一位才貌双全的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这位才貌双全的公主是?(成公主)那么成公主又是怎样嫁到x藏去的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演绎这一段历史。

(投影)历史短剧──成公主入藏(投影)第一幕吐蕃使者求婚(音乐起,大唐音乐)小太监:吐蕃使者到。

禄东赞:尊敬的天可汗,祝您永远安康!天可汗仁慈爱民,大唐人杰地灵,赞普久仰中土明。

我们奉赞普之命,特大唐求婚。

这里有黄金000两,珍宝数百,作为聘礼,请天可汗收下。

(太监收下)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爱之如一。

赞普千里迢迢派使臣向唐朝求婚,朕深感欣慰。

不过目前已有回纥,突厥等族的使臣前求婚。

众多使臣都求婚,令朕左右为难。

还需找出一个择婿的万全之策。

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教学设计

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教学设计

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教学设计主要人物: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西藏官员、唐朝送亲官员地点:日月山主要情节:文成公主一行人,西行到柏海附近,与松赞干布等迎亲队伍相会,主要人物回顾往事,展望未来,愿为唐和吐蕃的世代友好共同努力。

剧情:旁白:现在是大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我们所在的地方是大唐与吐蕃之间的柏海。

自从禄东赞大人传来消息:大唐贞观皇帝同意了我吐蕃的求婚请求,答应将美丽善良的文成公主送到吐蕃与我赞普松赞干布成婚以来,我吐蕃举国欢庆,赞普决定亲自迎接公主到我吐蕃。

松赞干布放眼眺望远方,禄东赞走上前来:启禀赞普,公主殿下马上就到,这位是大唐的使者、公主殿下的侍从官,请赞普向他询问有关事宜。

唐朝官员:拜见赞普。

松赞干布:免礼,大人一路辛苦了,请坐下讲话。

唐朝官员:多谢赞普。

我大唐天子从贵国使者禄东赞大人那里已经感受到了赞普的英明,深感大唐与吐蕃结好,是我们双方的福祉。

特派我护送大唐文成公主到贵国,与赞普共结秦晋之好。

松赞干布:感谢大唐对我的信任,愿吐蕃与大唐世代友好。

请大人先为我说一说公主的事吧。

唐朝官员:赞普,我大唐文成公主知书达理,博学多才,美丽善良,聪明贤惠。

愿与赞普共执连理,愿为大唐与吐蕃的友好尽心尽力,更愿吐蕃繁荣富强。

公主也了解了赞普统一吐蕃、创立兵制、发展生产、改革文字等丰功伟绩,认为赞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领袖,对赞普钦佩之至。

松赞干布:公主太客气了,请大人为我介绍一下你们在路上的情况好吗?唐朝官员:好的,赞普。

我们告别贞观皇帝,从长安启程,先后经过了鄯州、鄯城、莫离驿、那禄驿,来到了柏海,真是历尽了艰辛。

尤其是文成公主,从未走过如此长的路途,其中的艰难是很难想象的。

但是,公主为了早日与赞普见面,克服了许多困难。

更因为有吐蕃的多位使者悉心照顾,以及贞观皇帝与赞普的洪福保佑,才得以安然无恙。

为了表达公主和大唐对赞普的敬佩之情,更为了吐蕃在赞普的领导下,更加繁荣,我们特地带来了一些特殊的礼物,这是礼单,请赞普过目。

历史短剧—— 文成公主入藏(初中历史活动课)

历史短剧—— 文成公主入藏(初中历史活动课)

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一、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整理和运用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2、通过短剧的编演,形象地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加深对汉藏人民世代友好的情感体验,并深刻体验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发展;3、通过短剧的编演,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4、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分享表现的乐趣。

二、活动要求1、历史短剧是今天人演过去的事,表演中应尽量再现历史。

2、编、导、演等活动,均应由小组合作完成。

3、可在的背景知识与主要情节符合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对部分情节作符合历史的发挥,力求演出流畅和生动。

三、活动内容1、教师简介“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的开展形式及剧情介绍。

2、学生活动演出(1)少女时代的文成公主。

(2)吐蕃使者求婚。

(3)文成公主西行。

(4)文成公主在吐蕃。

3、教师总结。

4、拓展训练:(1)从五十多年前西藏和平解放开始,党和国家就非常重视援助西藏的工作。

“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成为了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成为我们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强音。

那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佛山市乃至于广东省有哪些援藏事迹?西藏今日的发展如何呢?(2)目前有些分裂分子子制造种种事端,妄图把西藏从中国领土分裂出去,大家想一想,他们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四、活动点评由学生代表及听课老师组成活动评委,对汇报演出进行点评,然后评出最佳编剧奖,最佳合作奖,最佳角色奖、积极参与奖。

文成公主入藏(剧本)(老师)文成公主入藏的介绍七世纪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强大的封建帝国——唐朝,在唐太宗时期,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唐朝进入了第一个盛世时期——贞观之治。

同时,唐太宗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与周边各族交往频繁,和睦共处。

其中青藏高原的吐蕃族在松赞干布的领导下,统一了四分五裂的许多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

为了加强和唐朝的友好关系,从公元634年开始,他两次派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大相禄东赞出使唐朝,向唐皇求亲。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教案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教案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掌握文成公主对西藏地区文化、经济和宗教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和影响。

利用地图和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路线和地理环境。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团结意识。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对和平统一和共同繁荣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文成公主对西藏地区文化、经济和宗教的影响。

2.2 教学难点:文成公主进藏的详细过程和影响。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文本。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图片。

地图和地理环境资料。

3.2 教学设备:投影仪和屏幕。

打印机和复印机。

教学PPT或教案手册。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文成公主的画像和西藏地区的风景图片,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文成公主和西藏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2 教学内容展示:阅读和讲解《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文本,让学生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通过PPT或教案手册,展示文成公主进藏的路线和地理环境。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加深对文成公主进藏意义的理解。

4.3 小组讨论和报告: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文成公主进藏对西藏地区文化、经济和宗教的影响。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报告,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引导学生反思文成公主进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和团结的作用。

第五章: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短文,包括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要求学生在文章中引用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展示他们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活动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表演话剧再现历史,可以让学生在编、导、演的过程当中,自觉的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的目的,做到“润物细无声”。

能力目标1.通过对相关材料的搜集整理,加工润色,进而编成表演性很强的剧本,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整合、概括、运用能力。

2.采取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凝固的历史材料中,赋予自己独立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组织安排能力,而且诸多环节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之间整体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德育目标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搜集学习、表演评价,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更能深刻的体会到,为了祖国的疆土,为了人民的安居乐业,我们的先辈们所做的抉择与奉献。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课前搜集材料,整理剧本等一系列准备工作●教学难点活动秩序的维持●活动要求1.历史短剧是今天的人演过去的事,要尽量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再现已逝的历史。

2.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共同完成短剧的编排、演出任务。

3.历史短剧的背景知识和主要情节要符合历史史实,但同时也可以加一些合理的想象、发挥,使历史短剧流畅、生动、有趣。

4.选若干名同学组成评委,商议制定评比项目和评比规则,要让大多数同学有获奖机会。

评委要做到客观、公正。

●活动准备1.按剧情发展,将全班分成3个组,分别饰演“吐蕃使者求婚”“文成公主西行”“文成公主在吐蕃”等历史片段。

2.各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协调监制。

其余同学分任编剧、导演、演员、旁白、服装美工设计、配乐等。

允许兼职。

3.各小组成员在确定任务后,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去搜集相关材料及演出用的道具,编剧写出剧本初稿后,请老师商议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然后由组长组织全组同学进行讨论、修改。

4.导演根据已经修改好的剧本,组织演员进行排演。

在此过程当中一定要发挥导演和演员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不好演的剧情或是无法布置的道具,可用旁白或是投影。

5.演出完毕,历史科代表组织全班同学投票选举最佳男演员、女演员、配角、编导等。

6.教师做最后的总结,肯定学生的成绩的同时,提出意见或建议,为日后的课外活动积累经验。

●拉开剧幕音乐响起。

(最好是舒缓的适合朗诵的)旁白:比海水更深的蓝,飘浮在天空。

阳光舞蹈着,穿梭于大地空旷的长廊里。

雄伟的布达拉宫上空,悠远的钟声回荡着,黎明下的祈祷覆盖了远方的人群,无数的藏袍,无数的智慧,随风吹去。

雪山高耸,静静的俯视着这块神奇的土地,白色的光泽垂直而下,大片的帐篷如一朵朵巨大的花盛开在布达拉宫周围……这就是神秘的西藏,一千三百多年前,这里被人们称为“吐蕃”。

公元636年,勇敢智慧的吐蕃国王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上其他的部落,建立了以逻些为中心的强盛王国。

勤奋好学的国王松赞干布早就对大唐的强盛和富庶羡慕不已。

634年,唐太宗李世民见吐蕃日益强大,便派使节前往安抚,松赞干布在逻些城接见唐使后,对唐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对唐朝的制度、文物、礼乐、冠裳向往神慕,很想与唐王朝联姻,学习中原文明,于是他派使臣东入长安,向唐朝进贡并请求娶公主为王后。

当时向长安求婚的,还有已经表示愿意臣服唐朝的东突厥和吐谷浑使节,李世民便优先考虑了早到的吐谷浑,而婉言谢绝了吐蕃和东突厥的请求。

求婚心切的松赞干布听完后大怒,立刻出兵攻打素来和睦的邻邦,并把吐谷浑赶到了青海湖以北地区。

第二年,得胜的松赞干布一面派使臣带聘礼入唐迎娶公主,一面派大兵压境来迫使唐朝允婚。

但是,唐太宗并没被吐蕃咄咄逼人的阵势所压倒,相反却立即迎战吐蕃,不到十天,唐军便打败了吐蕃。

回国不久,松赞干布就转向泥婆罗(即今天的尼泊尔)国王求婚,娶回了该国美丽的尺尊公主,经过一年多的冷静思考,松赞干布还是不能放弃同大唐通婚和好的愿望。

但这时他已意识到,必须诚心通好才能娶回公主,于是公元640年,他又一次派出使节出使长安,表示谢罪之意并诚意通婚……第一幕吐蕃使者求婚时间: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地点:皇宫附近的旅馆出场人物:禄东赞(吐蕃丞相)及随从。

旁白:贞观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傍晚,吐蕃国使者——大相禄东赞率随从一百多人,奉吐蕃国王松赞干布之命,一路晓行夜宿,历尽跋涉后终于来到长安。

因为此时朝见皇帝已经太晚,所以禄东赞等人只好下榻在皇宫附近的旅馆里,随行人员都已经睡着了,上床后的禄东赞尽管已是疲惫不堪,但由于满腹心事,所以一时还是无法入睡。

傍晚在长安城见到那些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建筑至今还使他叹慕不已;那熙熙攘攘的人流,百业兴隆的繁华景象更使他流连止步;更重要的是,明天的金殿一行,使他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自己能不能完成赞普交给的任务,将美丽的公主迎回本国,就在于明天自己的举止和言行了。

心情难以平静的他翻身下床,向店主人要了一壶酒,一个人踌躇满腹的喝起来。

老板娘送菜,见此情景,不禁问道:“客官打扮,不像本地人氏,一个人喝酒,定然有心事,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吗?”禄东赞感激的望了一眼这位大嫂,坦率地说:“不瞒大嫂说,我是来向大唐求婚的使节,明天要去朝见皇帝,但我心里还没十分把握能娶回公主,所以睡不着,只好一个人喝酒解闷。

”老板娘听完,脱口说道:“公主聪明美丽,博学多才,怎么舍得远嫁他乡?”“大嫂怎知道的?”“我怎么会不知道,我从前在宫里侍奉过公主,公主的秉性、爱好我怎会不知,她的双眉间有一颗红痣……哎哟,我怎么会说起这些呢,客官你早些休息吧!”老板娘见禄东赞已伏案睡着,便轻轻的带上房门走了……禄东赞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他急忙洗漱、穿戴整齐,带着随从去皇宫朝见大唐天子。

地点:大唐金殿出场人物:禄东赞、唐太宗、传令宫女、各国使节禄东赞:“吐蕃大相禄东赞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唐太宗:“爱卿平身,不知爱卿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到大唐为了何事?”禄东赞再次跪拜:“臣此次来到大唐,是代表赞普向陛下来请罪的,前番攻打松州一事,实在是两国之间的误会,还请陛下谅解吐蕃人的鲁莽,这里有黄金五千两、珍宝数百件,请陛下收下我们的诚心。

吐蕃乃蛮荒之地,远离中原文明,既已归属大唐,吐蕃人愿从此学习中原文化,所以,臣这次仍然斗胆向大唐求婚,希望得到大唐公主的教化。

”旁白:唐太宗对禄东赞的才干十分欣赏,对吐蕃人的诚心和恒心也已心中有数,更重要的是,他对吐蕃的崛起不敢有丝毫的忽视。

于是,唐太宗:“松州一事双方都有失误,我们就不要再旧事重提了。

至于求婚,因为求婚者甚多,而大唐公主只有一个,让朕好生为难。

幸好公主聪慧,她出了五道题目来考验众使节的智力,谁最后取得胜利她就嫁给他的国君。

”旁白:禄东赞在本国一向以聪明机智闻名,他环顾了一下金殿上其他国家的使节,见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便爽快干脆的答应下来。

第一道题在禄东赞入座不久就上来了,一个俏丽的宫女手托托盘,盘中放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

宫女:“这颗明珠叫九曲明珠,是公主珠串中的一颗。

公主今天拆下来,看诸位谁有办法再把丝线从孔中穿进去。

”旁白:众使节一听都站起身凑向前去观看,不看还好,一看全都泄气了,那明珠的孔不但小,而且极弯曲,用手工针线都无法穿过。

使节们回到座位后都议论、喧哗、摇头。

禄东赞不露声色的站起来说:“让我来试试。

”他让手下人从殿外捉来一只蚂蚁,将丝线缚在蚂蚁的腰部,轻轻把蚂蚁放进明珠的孔内,然后对着孔内吹气,立不住身的蚂蚁便不停地向里爬。

不一会儿,带着丝线的蚂蚁便从明珠的另一个孔中钻了出来,线也就穿好了。

第二天,他们被带到了一个大牧场上。

那儿马匹混杂成群,都在埋头吃草,这时候仍是那个小宫女出来。

小宫女:“这是100匹母马和100匹马驹,马驹在牧场自由惯了,不肯回到母马身边,看谁有办法在两天内将它们母子分别寻认出来。

”旁白:禄东赞一听差点乐出声来,这个问题对于以畜牧为生的吐蕃人来说真是太简单了,他恐怕别国使节抢走答题的机会,因此宫女话音刚落,他便接声说:禄东赞:“那还不简单,先将母马和马驹分别圈养起来,然后断绝马驹的草料、饮水,一天以后,这些马驹就会自己去找母马吃奶”。

旁白:第二天,按照禄东赞的办法圈养的马驹早已又饿又渴,一放出来,他们立刻到自己的妈妈身边,没命地吃起奶来。

转眼到了第四天,这一天早上众使节还没去朝见,便收到了太宗派使送来的100缸酒和100只羊。

使者:“皇上有旨,要各国使节在一天内喝完酒,吃完肉,还要把羊皮鞣好。

”旁白:各国使节一见肥羊和美酒,都匆忙把羊杀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酒肉还未吃完,人已酩酊大醉,根本鞣不了多少羊皮。

而智慧的禄东赞却让随从的骑士排好队,杀完羊后,一面小口喝酒,小口吃肉,一面鞣皮子,天还没黑,任务就圆满完成了。

第四个问题却迟迟不肯宣布,第五天晚上,宫中忽然敲起鼓来,就在使节们晕头转向之时,有人传来圣旨。

使者:皇上有旨:各国使节火速进宫商议国事。

旁白:其他使节都睡意惺忪的跟着入宫,禄东赞却在后面一边走一边做记号,到了皇宫。

唐太宗:这是公主出的第四道题,看你们能不能顺原路返回,各位使节请吧!……第六天,上朝的使节除了禄东赞之外,其余的一个个神情沮丧。

太宗:“诸位不要灰心,还有一道题没做呢,这次谁最后胜利了,公主才许给他的国王。

”各国使节一听,兴致立刻提了起来,太宗朝后宫拍了拍手,只见两队如花似玉的年轻宫女从里面鱼贯而出。

太宗:“这三百名服装扮相相同的宫女中,只有一个是真正的公主,谁能凭运气认出公主,谁就能最后获得胜利。

”旁白:禄东赞一听,立刻后悔万分,他责备自己第一夜不该昏睡过去,而顾不上向老板娘打听一下公主的容貌,现在,只好凭那颗红痣去认公主,对不对,只能听天由命。

当他看到其中一个宫女眉间有痣时,一时大喜。

刚要喝出声,那宫女一回头,禄东赞忽然认出她是那个两次传令的宫女。

直到三百个宫女走完,他也再没发现第二个眉间有痣的宫女。

禄东赞站起来,激动地说:“我找到公主了!”第二幕文成公主西行旁白:公元641年正月十五日,送亲的队伍在宫外排了长长的一列。

公主的随从人员中有乐队、文士、农技人员、工匠、厨役,在他们的身后是大量的车队,依次是金银器皿、珠宝饰物、绢帛绸缎,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学、医药、历法和记载各种生产技术的书籍,各种农作物蔬菜种子、碾磨、纸、酒等细微的日用品。

送亲的队伍到了长安城西十里的送客亭,文成公主拜别了皇帝和送行的诸大臣,细细的北风刮了起来,车队浩浩荡荡的离开了唐都。

文成公主入吐蕃,路途漫漫,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

青海有座日月山,唐朝时是唐和吐蕃的分界线。

据说文成公主在离开时,唐太宗特地为她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日月镜,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文成公主途经此地时,拿出宝镜东照长安,不觉潸然泪下。

可是一想到唐蕃友好的局面,她毅然扔掉日月宝镜,随着宝镜“哐当”落地,那里竟慢慢隆起两座山,这就是我们今天在青海西宁市看到的日月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