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文综试题解析:凸显育人功能考查关键能力范文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管窥及启示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管窥及启示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 管窥及启示
西北大学附中 谢阳 2019年6月13日
试题特点
一、语料选择聚焦优秀文化,突出“主旋律”, 强调文化自信。 二、能力考查突出情境性和综合性,落实学科 素养,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 三、作文凸显“文以载道”,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引导学生有责任有担当。
一、语料选择聚焦优秀文化,突出“主旋律”, 强调文化自信。
语用题继续采用综合语段,在情境中考查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 新增加了标点符号作用考查,考查方式也借助情境展开。让学生 在具体的语用情境中判断标点符号的用法。
作文首次以不同的应用文体写作作为任务出现。作文要求考生 以当事人的身份按要求写作,分别提供了五个场景。表达模块中 突出了写作的情境性。
2、综合性——指向核心素养
关注时代,不避讳对热点时事的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 精神,提高思维品质。注重对学生三观的“框定”,明确道德“是 非”。
2、重视语用,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⑴教学中要善于设计切合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的语文活动,在 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主题教学活动
作文语言和结构:张智焱 “作文的小标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阿房宫赋》 《赤壁赋》
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画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方 语段综合注重传统文化的延续性、继承性,

展现出传统与时代并举。
新闻压缩
新闻压缩体现了时代性
“青春接棒,强国有我”
启示考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 来、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深刻认识青年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 关系。在创造青春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 伟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历史,坚定理想信
试题把知识、能力、思维品质和过程考查交织在一起。突出 语文的能力的实践性,反套路话答题趋势愈来愈明显。

2019全国乙卷文综

2019全国乙卷文综

2019全国乙卷文综摘要:一、2019 全国乙卷文综概述二、试卷内容分析1.语文2.历史3.地理三、试卷特点1.突出立德树人2.强调学科综合3.注重考察关键能力4.增强考试公平性四、2019 全国乙卷文综对考生的要求1.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2.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注重平时积累,培养学科素养正文:一、2019 全国乙卷文综概述2019 年全国乙卷文综考试是针对高中毕业生的一次综合素质测试,旨在评估学生在语文、历史和地理三个学科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依据。

二、试卷内容分析1.语文语文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试题内容涵盖了古代诗词、现代文、名著导读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历史历史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历史知识和理解能力,以及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等各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

3.地理地理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空间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内容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试卷特点1.突出立德树人2019 全国乙卷文综试卷在试题设计上,强调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强调学科综合试卷在各学科内容上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注重考察关键能力试题着重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信息处理、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旨在选拔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4.增强考试公平性试卷在试题设计上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尽量减少对考生性别、城乡、地域等因素的影响,确保考试公平性。

四、2019 全国乙卷文综对考生的要求1.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基础知识,为高考文综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紧扣时代主旋律 聚焦素养育新人——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试题评析

紧扣时代主旋律 聚焦素养育新人——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试题评析

2019年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紧扣时代脉搏,强化立德树人,凸显学科核心素养,努力构建新时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试题依托主干知识、注重联系实际、提倡借鉴古今、学会融会贯通、增强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观、价值观。

摘要关键词时代主题;立德树人;高考历史;核心素养;育人导向2018年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哲学命题。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培养“五育”新人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

2019年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目标与方向,着重考查学生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有利于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与目标的达成。

一、立德树人,紧扣时代主旋律2019年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了时代特征,彰显以史育人的积极导向,如客观题28—31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追求伟大复兴的艰辛历程。

第28题从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体现“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表层意思是儒生弃文从商,实质上是考查的是时代变迁、社会转型对社会结构带来的变化,体现了仁人志士勇于创新、突破自我、向西方学习、实业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第29题以“革命”一词在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中出现的频率为切入口,1919—1922年“革命”一词出现频度最高,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后期激进民主主义者从向西方学习转为向苏俄学习,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主张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说明新文化运动后期主流思想发生变化,引导考生坚定理想信念,追求革命真理;第30题从毛泽东比较中俄两国革命的差异,强调中国革命要联合资产阶级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意在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这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及其特征密切相关,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无法独立承担民主革命任务,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就落在中国共产党肩上,试题蕴含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光辉历程;第31题的落脚点是“一五计划”,“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掀起轰轰烈烈工业化建设,意在改变工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当时工业化建设得到苏联大力援助,故俄文书刊借阅书籍增加显著,体现了中国人民为了工业化建设,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科技、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精神;又如第41题,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1950—1980年中国、美国、苏联、日本钢产量变化的比较,不仅展示了中国从贫穷落后到世界领先的伟大成就,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聚焦关键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聚焦关键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聚焦关键能力,落实核心素养作者:李思球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20年第09期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命题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关键能力考查,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加强教考衔接和彰显教育考试公平,发挥了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

一、以史育人,增强立德树人时代气息。

2020年全国Ⅰ卷高考历史试题通过考查对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和掌握,促进考生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激励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以全国Ⅰ卷第31题为例,题目通过设置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的情景,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凸显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第34题,通过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体现了资产阶级由于其贪婪本性,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工人阶级的生产条件艰苦,生活悲惨,批判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今年的全国Ⅰ卷高考历史试题进一步增强了立德树人的时代气息。

既有美术史、教育史等领域的素材,强调考查的适切性和学科间的综合渗透,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强调对考生历史视野的拓展,通过创设情境和要求考生联系所学,全面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在更高层面上对问题的复杂性、深刻性进行着眼全局的把握。

以全国Ⅰ卷第33题为例,题目通过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教育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突出对理想信念等方面的考查和引导,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强化社会责任感,引导中学更加关注和加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第35题,通过设置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加强对金融、海运等基础行业的保护的情景,体现了在对外经济合作中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

2019高考文科综合全国2卷解析

2019高考文科综合全国2卷解析

2019高考文科综合全国2卷解析一、总体概况1.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卷全国2卷于6月7日上午结束,全卷时限120分钟,总分数100分,覆盖政史地全三科目,考查学生对文理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

2. 本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6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4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试题解析1. 选择题本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于常见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其中政治部分主要考察了对于国家制度和法律法规的理解,历史部分主要考察了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知,地理部分主要考察了对于地理概念和地域位置的把握程度。

部分题目设置了案例分析题,考查学生对于实际情况分析的能力。

2. 非选择题本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于现实问题或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并进行逻辑严谨的表达。

政治部分包括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在考查学生对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现实的理解能力的也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写作表达能力;历史部分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对于历史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地理部分主要考查对地理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对地理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三、考生表现1. 选择题部分考生整体表现良好,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牢固,能够较准确地选择出正确答案。

但也有部分考生在部分知识点理解上存在偏差,表现为在一些微观、细节性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2. 非选择题部分考生在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上参差不齐,部分考生能够深入分析问题,较好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但也有部分考生存在逻辑表达不清晰、分析不深入的情况。

四、备考建议1. 针对选择题,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重点关注常见知识点,避免在细节性问题上疏漏;2. 针对非选择题,考生应多加练习,提高分析和表达能力,多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培养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

采得百花成蜜后 甜养考生明真理——2019 高考文综 1 卷历史题立德树人之路径分析

采得百花成蜜后 甜养考生明真理——2019 高考文综 1 卷历史题立德树人之路径分析

1.护养身强心顺的健康人 身强心顺是考生成为健康人、社会人、国家人、 世界人的基石,是朝气蓬勃感知世界、焕发乐观精 神、产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意志的重要源泉。拥有 身心健康并非拥有一切,但失去身心健康却会失去 一切,它是我们终生必须携带的行李,行李越轻, 人生旅程就越长,当行李超重时,人生旅程就越短。 良好的身体能够忍受变故和困苦,良好心理能抵挡 不良诱惑和烦忧。身心健康就是数字 1,所有成就 与辉煌都是它后面的零,只有 1 牢牢站稳了,后面 的零才有意义。没有身心健康,其成长成人、成材 成功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今年高考的第 26 题呈现了唐代荆楚地区流行的拔河运动,“壮徒恒 贾勇,拔拒抵长河”。巧妙切入当今社会的现实需 要,让“阳光与力量受到推崇”,成功实现了现实 问题的历史思考,直击时下流行的阴柔美和娘炮现
第 700、760 页。 [7][ 唐 ] 杜佑:《通典·选举典》,北京:中华书局,1988 年,
第 388-389 页。 [8] 孙怡让:《墨子间诂》,北京:中华书局,2001 年,第
114 页。 [9] 毛经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历
史教学》2018 年第 15 期。 [10] 李玉英,邱晴:《呼唤型文本的翻译补偿策略》,《江
力。”[11] 文本阅读就是收集和处理信息,运用想象 和推理,发展思维的过程。阅读也是学生、教师、 史料之间的对话,在对话和表达的过程中,学生的 理解能力与解释素养得到持续提高。
【注释】
[1] 转引自冯盛国:《裘卫诸器铭文所见西周贵族社会的流 动性》,《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年第 3 期。
学业评价
采得百花成蜜后 甜养史题立德树人之路径分析
◎◎ 毛经文 东莞高级中学
历史高考试题有两大功能:一是显性的擢才功 能,通过分数,把人才分为 " 九品 ",具有鲜明的 选拔性;二是隐性的滋养功能,让每个参加考试的 学生都受到正能量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与滋养,立 德树人,具有普慧性。如杨宁一教授所说:“每一 次考试都是一次再教育的过程”。2019 年高考文综 1 卷历史题以立德树人为选才的立足点,[1] 建构了 一幅育人美景、滋养图画,育人线路十分典型。既 有护养健康人的“身强心顺”题,也有滋养社会人 的“正直善良”题;既有正养国家人的“深情大爱” 题,也有毓养世界人的“放眼全球”题。在显性选 才中隐性育能养品,厚植与筑牢家国情怀之精神底 座,为考生呈现了一片富养学生的育人肥沃土壤, 帮助学生走好健康人、社会人、国家人、世界人的 滋养之路,彰显考试育人在从小我到大我蜕变过程 中的正向作用,具有鲜明的养育价值和教育意义。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作文解析及范文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作文解析及范文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作文解析及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评价】2019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题一出炉,就惊艳了四方!不是宏大的爱国主题,不是热议的奋斗、端午、周年纪念等,而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主题——劳动。

语文考试结束的半天时间,与去年一样,全国人民都说自己押到了作文题目。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劳动者,因此,每个劳动者都押到了作文题目!一、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它与高考立德树人的要求高度契合。

德智体美劳中的“劳”虽然排在最后一位,但并不意味着不重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又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而在实践创新中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劳动意识,具体表述为:“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新课标明确提出:“引导学生自主创建各类社团,开展各类语文学习活动,如读书交流、习作分享、论辩演说、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等。

2019高考文综全国分析

2019高考文综全国分析

2019高考文综全国Ⅰ卷历史试卷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导向,通过科学命题,突出体现家国情怀。

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以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和重大历史事件为主要载体,创设新情景新视角,结合制度与思想,充分考查考生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整体上试题延续了全国Ⅰ卷的风格,与2018年相比,试卷结构保持稳定,没有偏题怪题,在稳定中包含有适度的创新,突出考查考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6月8日,猿辅导高中历史教研中心的老师告诉记者。

具体来看,今年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有以下特点:1、2019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历史试题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导向,通过科学命题,突出体现家国情怀。

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

以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和重大历史事件为主要载体,创设新情景新视角,结合制度与思想,充分考查考生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在试题中凸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考查考生对人文精神和素养。

整体上试题延续了全国Ⅰ卷的风格,与2018年相比,试卷结构保持稳定,没有偏题怪题,在稳定中包含有适度的创新,突出考查考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同时,试题还承担了引导引导学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相结合,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等。

2、凸现考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内在联系。

强调必备知识,避免“偏、难、怪、深”。

整体而言,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涵盖了中外文明、现代化历程和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重大制度、重大现象。

同时实现了跨模块,跨学科,整合不同能力和素养,整体考查考生综合人文素质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水平。

如文综全国Ⅰ卷第41题题干材料分别以表格和文字展示数据变化,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之外,还要具备客观叙述历史事实,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说明历史现象,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历史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正确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年高考文综试题解析:凸显育人功能考查关键能力范文今年文综试题命题思路是什么?各科目有哪些特点和创新?体现出怎样的教改风向?据此,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进行了解析。

01、思想政治:聚焦时代主题,坚持立德树人
“2019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聚焦‘六个下功夫’,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引领,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丰富考查内容,推动考查形式创新,更好地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奠定支撑终身发展的坚实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说。

“全国Ⅲ卷第 39 题,以河南省兰考县委继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为背景材料,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另一方面使学生领会到,虽然时代发生了深刻变化,但艰苦奋斗精神没有过时,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命题专家举例说。

围绕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一带一路”、脱贫攻坚、依法治国、对外开放等重大时代主题考查学科主干知识,今年的思想政治试题的一大特点,充分体现出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

全国Ⅱ卷第 39 题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原则与脱贫攻坚取
得决定性进展相结合,考查学生对为什么坚持这些基本原则的理解,明确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精准扶贫等原则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脱贫攻坚工作。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今年的思想政治试题还突出了对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考查。

全国Ⅳ卷第 24 题要求学生懂得扩大开放对国内企业可能造成的挑战,进而运用企业运营的相关知识,从品牌、研发、品质、管理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

试题既贴近社会现实,又富有经济内涵,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基于所学知识深刻理解国家战略、关注经济现象、思考应对策略。

全国Ⅳ卷第 23 题,列举了网络时代信息数据急剧增长下出现的认知现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事实因被忽视而消失”的观点加以辨析,引导学生通过批判性思考,辩证地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认识与事实的区别,以提升思维的品质。

02、历史:紧扣“一核四层四翼”,突出考查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体现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

” 教育部
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说。

今年的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特别注重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不
仅有学科内部不同模块之间,如中国史和世界史、横向与纵向间的综合,更有不同学科间、不同能力和素养间的结合。

很多试题将历史元素
与政治、地理、经济、文学、艺术、道德修养、价值理念等融为一体,从多个向度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2019 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充分
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不断深入推动高考考
试内容改革。

“2019 年高考历史试题处处彰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该命
题专家举例说,全国Ⅲ卷第 25 题通过佛教传播过程中造像服饰、表
情的区域差异,反映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引导考生增强对历史上
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尊重,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
核心价值,四个圈层环环相扣、层层叠加。

例如,全国Ⅱ卷第 32 题
考查人文主义思想注重人的价值的思想特点,强调对学生认识、分析
和解决历史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全国Ⅱ卷第 42 题要求考生独立提出历史见解,对已有历史认识进行审辨式思考,着重考
查历史学科关键能力中的批判性思维;全国Ⅱ卷第 28 题要求考生辨别史料真伪,考查其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全国Ⅲ卷第 40 题通过对汉代和罗马帝国国家治理方式的比较,强调汉代在确立中国基本疆域、强化民族认同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
豪感。

同时,今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充分体现了“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在考查学生主干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外,注重考查学生对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融会贯通,以及运用学科知识和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发现新问题、得出新认识的能力。

03、地理:注重推理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从整体看,2019 年高考地理各套试卷以稳为主,稳中求进,在试卷形式、内容比重、呈现方式、试题风格等方面基本延续往年特点,给
考生熟悉感,试题通过精选素材、创新情境、巧妙设问,深入发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试题充分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地理试题聚焦能力考查,不仅
考查逻辑推理能力,还考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目的是为高校选
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高考地理试题从整体性的视角,注重对学生地理过程推理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整合学科知识与能力,
横向联系、纵向贯通,面对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解决问题。

例如,全
国Ⅰ卷第 37 题,以湖泊演化为线索,充分体现了地壳、湖泊、地形、
气候等各种自然体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理念,同时,将区域联系和区
域过程展示给考生,要求考生具有要素综合、空间综合与时间综合能力。

地理学科与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试题通过设置真实的问
题情境,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与熟练掌握学科主干内容的前提下,灵活
运用所学的知识与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考生真懂会用,
学以致用。

全国Ⅰ卷第 6—8 题,通过提供小尺度森林铁路地图,既包
含当地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信息,也包含历史发展等人文地理信息,
考查考生从日常生活和身边事物中思考、探索和发现地理问题的能力。

“这也引导学校在地图的教学上,由学习地图知识,转为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工具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该命题专家分析说。

今年地理试题还通过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考生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应对问题情境。

例如,全国Ⅱ卷第 37 题第4 小题,通过设置开放性任务,要求考生能够围绕滑雪场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思路,突出考查独立思考能力。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