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三大类负库存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门店的负库存

门店的负库存

解剖门店的负库存负库存是什么由于连锁零售企业实际管理工作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系统的运行中,会出现实际销售出库的数量大于系统有效帐面库存数量的情况,进而也就产生了负库存这种现象。

为减少这部分商品对正常零售经营活动的影响,大部分信息系统是允许在负库存的情况下进行出库和销售工作的。

例如,门店的可口可乐实际有库存15瓶,销售了10瓶,但系统库存只有4瓶,那么就会出现:可口可乐的借方数量为0,贷方数量为10,期初库存为4,期末库存为-6。

同样,如果配送中心的雪碧实际库存有15瓶,系统库存只有4瓶,实际配送出库10瓶,信息系统就会出现:雪碧的借方数量为0,贷方数量为10,期初库存为4,期末库存为-6。

信息系统一旦出现负库存现象,将会给门店的日常经营管理带来极大的障碍,包括:1、会使门店的要货订单发生偏差,致使商品的订货行为不准确;2、使门店各项经营指标的统计和核算产生偏差;3、由于各项系统数据的错误,可能会使门店的日常经营决策和计划分析出现重大偏差。

出现负库存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类:○由于单据滞后产生的负库存称为信息滞后型,此类负库存占绝大多数。

○由于各项操作失误或者异常情况产生的负库存称为突发异常型。

○由于系统的业务操作规则导致的负库存,称为系统核算摊销型。

下面详细讨论产生这三类负库存的各自原因。

信息滞后型负库存在零售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连锁门店的区域化发展以及信息系统的设计问题,有时候会出现实际业务单据与系统信息的时间差异。

例如实际验收入库的工作已经完成,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单据信息没有及时录入系统或者没有直接对系统库存信息做好修正,那么在系统数据正确变更之前,将有可能出现负库存现象。

1、无订单收货门店在紧急验收某些商品时,没有收到订单,同时系统也不支持无订单验收商品,那么,就会出现商品已经在门店先上架销售,而系统后台数据没有入帐的现象。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系统应支持门店收货部接受紧急订单的商品;其二,采购部要在第一时间及时补下商品订单,以保证门店商品库存的准确性。

负库存出现的10大原因

负库存出现的10大原因

负库存出现的10大原因目前在企业经营中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负库存。

在应用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规划)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时,“负库存”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生产经营部门在向原物料部门领用所需材料时,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所需的材料明明摆在库房里,数量也满足要求。

而此时在库管员的帐上这种材料的数量却没有这么多,帐上的库存数量比领料单上的数量还少,库管员按领料单上的数量将材料发放给所需部门后,帐上就出现了负数。

库管员为了把帐做平,甚至于还要向领用者打欠条。

这种现象被业内人士称作“负库存”。

库存帐基本上都是些简单的加减法,简单的加减法是绝大多数小学生都不会搞错的。

然而,目前在不少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等等等等各色各样的企业中,这种“负库存”现象在周而复始、反反复复、不同程度地出现。

让我们走进一家发生“负库存”的经营企业,看看他们是怎样接收供方单位送货的。

当供方(卖方)向经营企业(买方)送上原物料时,经营企业收货人员收货(一般是库管员在供方收货单上签收认可,有的还要由经营企业质检人员检测后放行),经营企业并未在收货时向供方支付与所收货物等值的资金,同时也不将与所收货物等值的含税发票在财务入帐。

这批原物料以实物形式进入经营企业库房,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却未及时出现在经营企业的财务帐上(一般是延期出现)。

为什么会出现“负库存”?一.供方企业的激烈竞争,导致他们不惜代价拼抢市场。

有的供方企业向经营企业“铺底”销售,就是相当于向经营企业提供周转这部分物品的流动资金。

二.经营企业借机占用供方资金,相当于使用无息贷款。

所以库房越大越好,库存越多越好,库房相当于银行,负库存数量越多,相当于银行存款越多。

银行存款越多,用起来越方便。

这是双方利益驱动,就象“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负库存”会带来什么?一.“负库存”可能带来大量物资的堆积。

负库存产生的原因

负库存产生的原因

负库存产生的原因当店铺输机时,商品的当前系统库存小于销售数量时,会使系统产生负库存,库存高会对货物金钱造成积压。

下面给大家分析负库存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负库存产生的原因1、出入库单据差错1)收货差错(数量错、晚入库)首先需要保证入库单据输入的即时性,这必须要在管理上限定,例如前面兄台所说的在收货点设立收货电脑,必须先录入收货单据,然后凭借打印出的收货单据来作为供应商结算凭证,这就可以保证了录入的即时性,至于录入错误,如果数量录入错了的话,则打印出的收货单据总金额会和供应商送货凭证不符,立刻就可以发现,当然,也可以将供应商送货凭证上总金额录入,与计算出的作对比,然后自动提示。

2)退厂、调拨、配送、领用、损益等其他库存操作类单据数量出错(出库数量输入多了或入库数量输入少了)对于这一类的操作,如果是连锁体系内部的配送、调拨等因为有收货方的验货过程,所以错误都可以即时发现;而对于和供应商、批发商之间的退厂、批发等操作,则因为要打印单据作结算凭证,所以也能发现;对于损益等操作则应根据损益金额来确定审核权限,例如超过300元的必须由部门经理审核,这样就可以严格报损机制,尽量减少错误。

2、盘点差错:盘点的差错体现在几个环节,我们以抄表盘为例。

盘点前首先要注意商品归位问题,需要将卖场内散放、堆头、花车内的商品先归位到原位,或在商品主区域下贴上堆头的位置,避免漏盘等现象的发生。

当然,对于系统要支持对于已售未提、自动累加等功能的支持。

1)首先是空白盘点表抄错:对于这个环节,如果有商品定位管理,则可以分货架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打印出来,如果没有定位管理,则可以考虑采购1-2台盘点机,然后在盘点前按照货架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将商品扫描进去,再按此顺序打印出空白盘点表来,这样就可以避免抄空白盘点表的错误。

这就要求系统能够分货架导入盘点机的扫描定位表,后面还要用于盘点表录入的时候。

2)漏盘、错盘:因为前面已做了商品归位,并按照商品的定位顺序打印出了空白盘点表,所以漏盘和错盘的现象可以大大减少。

超市负库存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超市负库存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负库存是一种不正常的库存现象。

它是销售数量大于进货数量,当销售削减库存至零后继续销售商品形成的。

负库存是经营的大敌,它可以反映一个店经营水平的高低,管理的好坏。

凡是进销中出现的人为失误不是通过盘点就是通过负库存体现出来。

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负库存,并通过查找发现问题,使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作为超市的经营者我们必须有一种意识:不能单独地只想商品怎么去卖,还要想一想这样做是否能与系统中操作一致,也就是物流与票流和信息流的一致性,不能想怎么卖就怎么卖,还要考虑数据准确与否,是否有利地数据分析的问题,否则上再先进的电脑系统和软件也没有用。

没有真实准确的库存数据,各种报表所反映出来的数据就成为空中楼阁,毫无意义。

一、负库存要求各店每星期一打出清单,逐个进行查找原因。

二、查找办法:(一)进货时发生:1、A商品进成B商品(口味不同、编码不同)张冠李戴。

2、规格搞错(包装规格改变,接货时未发现)。

3、货物之中夹杂着其他商品,未进行验码,造成实收与订单商品不一致(特别是相似商品)。

4、退货、进货时未仔细审核商品,未进行验码,造成实收与订单商品不一致(特别是相似商品)。

5、进货单未及时订制,货已售完,还未打入库单。

6、退货单已打但商品未及时撤下货架,又销售给顾客。

7、赠品未按要求打入库,赠品售卖后造成负库存。

(二)销售过程中发生:1、收银员规格搞错,尤其是整件商品或礼合商品按单罐商品销售的情况。

2、采购作多包装时搞错。

3、收银员不按要求一一扫码,相似商品,编码不同却按一种商品销售。

4、多结帐,顾客未发现。

5、公用码管理混乱,扫错码。

(二)柜组:1、未按验收入库单进行店内码的打印或打出来以后未按商品正确粘贴。

2、人员操作失误。

3、散称商品贴错称码。

(三)其他原因:1、散称商品溢余。

2、上次盘点遗留存续点错。

三、处理办法:总之,从个渠道发生的错误从哪个渠道去解决。

如销售渠道发生的,要从银台将卖错商品退回,再按正确的销售,如果是进货时弄错的,一定要把错误的商品打退单,再将正确的商品打进货单。

进销存管理中负库存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应措施

进销存管理中负库存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应措施

负库存是进销存管理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异常现象,虽说是异常现象,但许多负库存并不是错误。

由于产生负库存的原因复杂,且往往会造成库存成本异常,使得负库存成了进销存管理中一个无法回避难题。

下面将从着重分析负库存产生的原因,并探讨进销存软件在处理负库存问题上的应对措施。

负库存产生的原因产生负库存的原因很多,除了人为差错外,大部分是由于账面出入库与实际出入库在时间顺序上的不一致造成的。

如果严格遵循先入库后出库的方式,是不会产生负库存的;但这种做法在实际经营中往往行不通,所以大多数进销存管理都会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出现负库存。

下面总结了产生负库存的常见原因:先卖后买顾客要购买的商品缺货,从附近的商家或批发商处暂借过来销售给客户,事后再补上采购入库单。

这种情况下是先开销售出库单,之后才录入采购入库单的,所以在开销售出库单后,该商品的库存量就变成了负值。

暂估入库与红冲采购商品如果货到但发票未到,这时无法正式入库,可以采取暂估入库的方式。

即先估价入库,然后在月末结账时红冲该暂估入库,下月初再重新暂估入库,直到收到正式发票后入库为止。

在暂估入库的月末红冲后,库存就可能变成负值。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入库单录入错误,需要红冲之后重新开新的入库单,在红冲掉旧入库单且尚未开新入库单时,库存数量就有可能出现负值。

库存报溢实际库存数量大于账面库存数量,这时候如果按实际库存数量进行销售就可能出现负库存。

如:账面库存数量为10个,实际库存数量为15个,这时候销售出库12个,账面库存就变成了-2个。

人为差错还有部分负库存是人为错误造成的,比如采购入库时填写数量错误,数量填少了,而实际出库时按库存实际数量出库,就可能出现负库存。

软件计算错误有些进销存管理软件本身不完善,可能发生漏算出入库的情况,造成库存成本异常。

负库存带来的管理难题出现负库存就意味着账面库存与实际库存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工作差错造成,也可能是业务流程上的先后顺序颠倒(如先卖后买)导致。

超市门店商品产生负库存的原因

超市门店商品产生负库存的原因

店面商品产生负库存的原因负库存是致命问题,它不仅使公司信息部数据失真,而且会对卖场毛利率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公司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产生负库存的原因有很多,现将常出现的导致卖场负库存产生的原因汇总如下,请各店面进行参考,产生负库存的原因如下: 1、信息录入员的单据录入错误;2、商品未入库就匆忙下卖场;3、一种商品多种销售规格(如最小销售单位与组合包装混淆); 4、理货员验货失误。

箱品不拆箱验货,但一箱商品夹杂两三种条码是很常见的事;没发现商品条码原本错误或已更换;因为不仔细,将两种商品当作一种商品验收; 5、某些商品以单进,销售时却是整箱出,造成很大差异; 6、退货过程中,某商品需全部退货,但未及时下架而被顾客买走,形成销售; 7、商品不是全部以总部直配的方式到各门店,店面分布范围广,各店就近选择供货商,致使总部统一下发的信息无法完全准确; 8、部分商品使用店内码,验收时套用店内码入库,销售时却仍有扫描商品条码信息,还有店内码贴错的现象等,从而造成库存一长一短。

要特别注意的是,理货员在使用店内码时,要确认条码无信息,或者将原条码覆盖;另一方面,收银员在销售时针对该类大量使用店内码的商品要有相应检查,有店内码的就先扫店内码; 9、针对顾客选择同类商品的N个品种或口味,结账时,收银员未一一扫码,使用了“*数量”键,把不同货号商品同时结账。

另外,当扫码器扫不上,需用手输结账,输入错误时,也会造成负库存; 10.内部调货操作错误,结账货号非实际提领物品货号; 11、赠品当作一般商品销售,或者是赠品转销售时为办理入库; 12、盘点过程的疏漏,盘点必须做好充实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到一货、一物、一签,避免错盘、漏盘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要避免盘点数据的录入错误;13、收货部办理退货时退错商品。

可以库存更正的情况1、盘点更正;2、赠品/厂商补损的库存更正供应商赠品转为正式商品——增加库存(零进价);滞销品由供应商转为赠品——减少库存3、破损/报废商品的库存更正4、被盗商品的库存更正5、分店间转货的库存更正6、收货错误的库存更正7、商品窜号的库存更正众邦商贸有限公司2016年4月5日。

零售企业负库存的管理

零售企业负库存的管理

零售企业负库存的管理一、负库存的定义:商品的实际库存大于系统库存,在销售过程体现单品超卖,出现库存为负的现象。

二、负库存销售的成本取值方法:负库存的出现是不合理的,每一条负库存都是业务操作差异的表现,负库存会造成ERP系统对毛利、订单数据和结算等计算错误,主要影响的是毛利的计算,当出现负库存销售时,ERP系统有以下几个方法解决:1、档案进价法,以该商品建档时进价进行暂估,当有新的批次入库时进行冲正。

2、先进先出法,以最近批次的进价做暂估,在下一批次入库时进行冲正。

三、负库存产生的九类原因:1、进货数量多于单据数量;录入差异,A入成B;(比较多的发生在同一系列同一进价不同型号、款式、尺码、颜色、口味的商品);错误场景:供应商贴码错误、进货预检单填写错误。

2、出库或销售的数量少于单据数量,或A出成B(比较多的发生在同一系列同一售价或出库价不同型号、款式、尺码、颜色、口味的商品);错误场景:供应商贴码错误,拣货贴码错误,销售时扫描错误,同一系列商品扫其中一个乘以数量,散称商品均价称重,串码称重。

3、移库及店间调拨少发或错发;4、退货时实物多于单据数量或错退,回仓数量错误;5、赠品出售;6、已预售商品被出库或出售;7、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时,线上发现超卖现象;8、盘点多盘;9、加工单未做,或单据数量少于实物;四、减少负库存的九种方法:1.营运部门对负库存总量上限做要求,规定门店每天检查负库存商品实际库存情况,发现差异及时进行库存调整,对负库存发生频繁的品类,加强临时盘点;2.要求扫描商品条码验货入库,系统对扫描入库做控制点;3.用子母码管理同一进价的系列商品;4.使用收货秤,减少人为收货的数量差异;5.使用AI智能PC秤销售,减少错码、串码造成的库存差异;6.要求商品赠品零进价入库;7.预售商品先锁库存,交易时扣库存;8.加工计划单BOM表设置细化,或简化用子母码实现,母码销售按设定比例扣减子码库存;9、防止线上超卖,系统设置安全库存;。

超市负库存的几大原因分析

超市负库存的几大原因分析

超市负库存的几大原因分析第一篇:超市负库存的几大原因分析超市负库存的几大原因分析负库存是超市经营管理过程中屡见不鲜的,它无时不在干扰我们的分析、统计、预算和决策工作.它产生的原因在哪里?我们如何去杜绝呢?在这里先分析负库存产生的原因。

一,先从商品资料的建立环节看有以下几种可能:1,商品在录入电脑系统建立身份识别资料时,既按最小销售单位sku的条形码作为一个单品录入又把其整件的大包装条形码作为一个单品录入,同时又没有在两者之间建立子母关系(即在收银终端扫描大包装――母商品的条码销售商品时,电脑系统会自动按一个母商品内含有的最小销售单位的商品――子商品数量减去子商品的库存).或者,电脑系统不支持子母关系的建立.2,对于多个不同的商品只有一个条形码,比如不同口味、不同配方的商品.建立识别资料时,应该选一种商品直接使用其商品本身的条形码,其它同类商品一定给它一个自编条码,销售时必须把自编码盖住商品本身的条码(即“盖条码”)以示区别.否则,会引起负库存.3,录入条形码时张冠李戴.同样,体现在销售时会出现电脑体现是销售甲商品而实际是在销售乙商品,从而出现甲商品出现负库存.4,商品在销售过程中,厂家对其提供的商品进行了条码互换或变更而超市的电脑系统没有及时对在架商品进行盘点、录入和条码更正.二,商品入库、验收(包括退货)环节:1,商品验收(或退货)时张冠李戴.把甲商品验收成乙商品会造成甲商品在门店出现负库存,同理电脑录入验收单时输单错误也一样会引起负库存.2,对于以上第一条第2款所述该“盖条码”的商品,在验收后未“盖条码”而直接发往门店销售,同样会引起负库存.3,验收(包括退货)数量不实比如把可以直接售卖的赠品不经过电脑系统报溢直接发给门店销售;偷拿供应商商品等等.三.调拔环节:1,门店间或配送中心与门店间商品的调拔时实际的操作与单据输入不同步,如商品已调拔到位而单据未入.2,调拔单上的商品同实际调拔之商品不一致包括数量不一致、品项不一致.四.门店经营管理环节1,大包装商品或组合销售商品被顾客折开零卖了;2,已“盖条码”的商品盖上去的条码脱落;3,销售时张冠李戴,甲商品卖成了乙商品;4,已报损商品进入销售环节被顾客买走;5,顾客寄存待处理商品或顾客已买单商品寄存门店未经过办理任何手续直接进入卖场销售.五.盘点环节1,商品漏盘、少盘;2,盘点单输入电脑时漏输、少输;六,其它环节1,散装秤重商品电子秤价格调整而后台电脑资料未同步进行价格调整;2,秤重商品验收时去皮重量大于实际皮重;3,电子秤打秤时张冠李戴,把甲商品秤成乙商品;4,商品已在门店销售,而电脑后台还没有输入其商品验收或调拔单据;5,供应商赠送的补损商品超过实际损耗.当然,关于造成商品负库存的原因还有多种.各个公司的流程不同,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发生.那么,如何去克服、减少、杜绝和纠正负库存更是我们更要去关注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根据以上产生负库存的原因,逐条核查落实并克服之.二.定期(最长不超过一周)对出现的负库存进行跟踪处理,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查出根源之所在.三.定期对以上两条中查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是流程问题及时修正流程,是部门配合问题及时加强部门沟通,是员工责任心问题就从员工入手.总之,只要长抓不懈,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与完善.假以时日一定会出成效的,当然这需要从全公司的高度来引起重视,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第二篇:产生负库存的十种原因产生负库存的十种原因负库存是致命问题,它不仅使公司信息部数据失真,而且会对卖场毛利率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影响企业财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售企业负库存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信息系统一旦发生负库存现象,将会对门店的日常经营管理带来极大的障碍。

对于负库存问题,零售企业应当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严加防范,防患于未然,进而使信息系统所统计汇总的数据起到真正的经营和管理作用。

系统出现负库存的原因:
■信息滞后型
1、收货没打验收单
门店在验收某些紧急验收的商品时,没有给供应商打验收,就会出现商品已经在门店先上架销售,而系统后台数据没有入账现象。

解决此问题方法:门店紧急收货,必须马上打出验收单。

2、库存调整单录入延迟
门店的商品盘点或者报损工作需要调整商品库存,而由于种种原因,商品库存调整信息没有录入系统,系统库存将会一直维持不准确的现象。

对于这些需要的库存调整商品,应要求门店系统和工作人员都要及时录入并在系统中反映出系统库存信息的变动。

解决此问题方法:及时录入报损单等单据。

3、系统故障
连锁零售企业的信息系统会出现一些系统故障,导致信息中心日结不成功,那么当日的商品销售信息不能进入系统,也会发生此种现象。

解决此问题方法:发现故障立即通知总部电脑部,由电脑部解决。

■突发异常型
1、遗漏粘贴店内码错误
连锁门店有些商品需要粘贴店内条码,如果因工作失误没有粘贴条码就进入卖场销售,就会出现销售前台的POS收款机按照原商品的条形码进行销售,发生原商品档案商品成为负库存,而应当粘贴店内码的商品未销售。

避免此类事情发生的措施是:(1)门店验收货人员在验收供应商应当粘贴店内条码的商品时,必须在已经正确粘贴了店内条码后验收商品,严禁没有粘贴商品条码的商品直接验收入库的现象;(2)对于门店自营或者需要二次组合销售包装的商品,贴码工作可以在收货以后直接粘贴店内码,做到不贴条码不出库;
2、秤重条码输入有误
通常大型连锁门店的经营范围包括散装商品或其他生鲜的秤重商品,有时也会出现电子秤工作人员录错商品PLU编号的现象,导致称重商品销售出错,而通常情况下,这种错误在收银台扫描时也很难发现,于是便出现了负库存。

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是:由于秤重商品的条码输入人员粗心大意或未按工作流程操作所致的现象,建议对电子称操作人员实施定时责任分工,对可以推测属于该类责任问题时必须实施明确的处罚。

通过“前台管理”中的“销售流水”可以确认出发生负库存单品的时间、收银员工号或称重时间从而找出该时间的电子称操作人员,确认出责任人后按照造成每个单品一级处理的原则,并负责因此造成的销售亏损金额。

3、电子秤价格和收银台价格不一致
有时生鲜组员工为了方便,不通知门店后台文员,私自在电子秤上修改价格,造成价格的不统一,而收银台设置的是按总金额计算的销售数量,就造成了负库存。

例如:电子秤上价格为2元,收银机的价格是1元,买了10KG的东西,在电子秤打印出小票的总金额为20元,但是到了收银机扫描的时候,总金额不变20元,但是因为收银机上单价为1元,它倒退出销售数量为20KG,这样就多减去库存10KG,就造成了-10的负毛利。

对于此类事件的解决措施是:每天早上生鲜组员工需要变价必须经过门店后台微机室,后台微机室调整生鲜价格时,必须先调整收银台价格,然后导出生鲜价格到电子秤,做到电子秤价格和收银台价格一致.
4、不同规格的商品销售混乱
门店一模一样的商品有些是单个销售的,有些是整箱销售的。

对于这样的商品认为是两个商品,这一点是因为整箱销售里面单个的商品条码与单个销售的商品条码是一致的。

但是,当某一个规格的商品销售断货时,另一商品库存经常会被分拆或者组合为另一种商品销售。

一般对于这一部分商品的处理方式是:明确界定两种商品的库存存放标志,不至于库存商品混乱。

一旦发现一种商品断货即撤销原商品的陈列位,注明已经缺货,并告知门店营运人员缺货情况,同时检查此商品是否在系统上有整零转换关系,如没有及时通知采购部修改商品信息,进而保证商品的库存准确性。

5、验收错误
有时,仓库或供应商发货时由于商品细小的区别误将单据开错,而门店在验收时也没有验收出来,这样入错库,从而导致负库存产生。

另外也会有商品原始包装出现错误,将多个不同的商品装入一个包装箱内,在仓库验收及门店验收时均未发现,从而入库出现库存不准,便发生了负库存。

这种由于收货部或者验收货人员在收货时候发生错误,将商品实收数量填错,导致门店库存与实际不符,这样也会影响门店的正常库存。

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是:(1)在收货时,加强对于验收货的二次验收管理,验收人员在拆箱上货时还要注意箱内是否完全是一种商品,发现有问题的应立即核对系统,尽量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2)订货下订单时,需要参考营业现场的信息反馈和后台的电脑库存门店的两方面结果,以避免重复要货或长期断货的现象发生;(3)一旦发现商品库存出现重大差异,须组织商品的《验收入库单》上的实际验收人、审核人、供应商当事人核对实际商品库存,严格追查差异问题,提高商品的验收准确性。

6、收银错误
收银台扫码错误或手输条码时发生错误,也会将商品错误的售出,有时会因为条码扫描器的识别错误或者商品包装的条码不规范,而导致款台的收款错误。

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方法是:对收银员要严格培训,扫描录入商品信息,当存在商品条码扫描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把实际货物跟收银机扫描出的商品数据做确认,保证商品录入无误。

7、收货部退货或者返厂错误
连锁门店的某些商品或仓库退货给供应商时,有时会出现商品退货有误,尤其是一些残损商品由于管理不善,已无法判断商品的属性,导致商品的退换货错误,商品返厂单的数量填写有误,进而影响到商品的系统库存的准确性。

对于这一方面,我们要求退换货商品要妥善保管,准确记录,验收出库的时候要有多人检查,以免出错。

8、盗窃行为
顾客图小利,调换价格不同的商品外包装,就会使价格高的商品的库存虚增,而价格低的商品的电脑库存减少,进而导致商品库存有误。

这种情况一般我们要求前台的收款人员对于箱装商品或者牙膏、礼盒等商品的内外包装进行确认,对于个别价格昂贵的商品采用单独开票,单独结算的方式进行,以避免商品的丢失和商品的包装偷换。

9、盘点失误
盘点中将单品库存漏盘或错盘,致使单品账面库存与实际不符,这样,商品继续销售就可能产生负库存现象。

所以,对于商品库存信息调整类型单据需要进行二次的复核,在确认商品库存信息的问题后进行调整。

以上总结出的出现负库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望各位店长认真仔细阅读,现规定如下:
一、以后门店每二天必须检查一次门店系统里面
负库存,及时查找原因,根据以上几点找出
解决方法;
二、需要通过周盘点调整的数据,必须汇总为一
张明细单,上交总经理审批;
三、在没有经过总经理审批之前,严禁修改商品
库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