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幼儿脓毒血症并发症的影响

合集下载

集束化护理在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集束化护理在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集束化护理在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1-29T03:06:33.315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3期作者:黄蕊[导读] 目的分析对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价值黄蕊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省成都市,610200摘要目的分析对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58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按照抽签法将其分成各有29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与集束化护理,对比分析不同的护理价值。

结果乳酸水平,护理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护理后3天以及7天,观察组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状态评分,护理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天以及7天,观察组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ICU重症脓毒血症;预后脓毒血症是一种全身恶性炎症反应状态,是一种综合性疾病,常见于严重的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休克等,且多表现为体温、呼吸、循环改变等,常伴有诸多器官功能衰竭,是临床多见的危重病症。

虽然目前血液净化可以最大限度的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毒素和炎症性物质等,延长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在血液净化期间,患者常表现为精神状态不佳。

情绪不佳、并发症较多等情况[1],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科学的护理尤为关键。

本文以我院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为例,分析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入选者共计58例,均为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并分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

集束化护理对血液净化治疗重度脓毒血症患者的影响

集束化护理对血液净化治疗重度脓毒血症患者的影响

集束化护理对血液净化治疗重度脓毒血症患者的影响范大丽【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血液净化治疗重度脓毒血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采用血液净化治疗的重度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血液净化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循环功能、氧合功能、肾功能、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护理满意度、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情况及1个月后生存率等各项指标.结果护理干预24 h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尿量均有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肌酐均有下降,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置管时间、住院天数、CRBSI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个月后生存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血液净化治疗的重度脓毒血症患者,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还能减少CRBSI,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8(015)022【总页数】3页(P35-37)【关键词】集束化护理;血液净化;重度脓毒血症;疗效【作者】范大丽【作者单位】473000 南阳市南阳南石医院血液净化室【正文语种】中文血液净化治疗脓毒血症是通过从体外输入大量的置换液,有效清除患者体内过度释放的炎症因子和毒素,纠正内环境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重建患者免疫稳态。

可有效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向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发展,防止器官功能进一步恶化,促进器官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病死率[1]。

但对脓毒血症患者实行血液净化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管道凝阻、管道滑脱、导管感染等问题。

浅谈脓毒血症的集束化治疗及护理 PPT

浅谈脓毒血症的集束化治疗及护理 PPT
年及心功不全者,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各种检测参 数下酌情减量,并可提前应用正性肌力药物)。
当 CVP<8mmHg时继续原速输液
当 CVP ≥ 8mmHg、MAP ≥ 65mmHg时检测ScvO2> 70% 达标
当 CVP ≥ 8mmHg、MAP < 65mHg时进入程序8
第二步:2-6小时内启动和完成
成熟细胞>10%;血浆C反应蛋白>正常值2个标
准差;血浆降钙素原>正常值2个标准差。
疾病诊断
(3)血流动力学指标: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平均动脉压<70 mmHg或成人收缩压
下降>40 mmHg,或低于年龄正常值之下2个标
准差);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70%; 心脏指数(CI)>3.5 L/min/m2。
据数据统计每年有13万欧洲人死于此症,
地球上每天大概有1400人死于此症,死亡
率已经从过去的 28%上升到如今的50%。
因为不少患者死亡的原因归因于肺癌和肺
部感染的并发症,而不是sepsis,所以真实
的数字可能要比再高出50%还多。
分类 脓毒症 (sepsis) 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 :是指 脓毒症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或) 循环衰竭 脓毒性休克 (septic shock) :是指严 重脓毒症给予足量的液体复苏后仍然伴 有无法纠正的持续性低血压,也被认为 是严重脓毒症的一种特殊类型
护理 3、管道护理 脓毒症患者需要留置各种管道,如中心静脉导管、 PICC管、CVP及有创动脉监测管道、漂浮导管等,为 保证有效实施液体复苏,必须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并 保持通畅。患者易出现异常烦躁,导致发生浅静脉置管 脱出、自行拔除了气管插管,导致严重后果。可使用约 束带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进行预防。

早期集束化护理对小儿脓毒症患者肠功能的预防效果观察

早期集束化护理对小儿脓毒症患者肠功能的预防效果观察

早期集束化护理对小儿脓毒症患者肠功能的预防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早期集束化护理对小儿脓毒症患者肠功能的预防效果。

背景介绍了小儿脓毒症的发病和肠功能影响,强调了集束化护理在早期干预中的重要性。

定义和作用部分解释了集束化护理的概念和作用机制,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提供了支持。

观察结果分析显示集束化护理显著改善小儿脓毒症患者的肠功能。

结论表明早期集束化护理对小儿脓毒症患者肠功能具有显著的预防效果,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未来的研究应关注不同集束化护理方案对肠功能的影响,结论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意义。

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实践指导,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小儿脓毒症、肠功能、早期集束化护理、预防效果、观察结果、研究意义、实践经验、观察结果分析、影响、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儿脓毒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急重症,其病死率高达20%-50%,占据全球儿童死亡原因的前三位之列。

脓毒症患儿伴随着多器官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综合征,其中肠功能障碍是其发病机制之一。

在脓毒症的炎症状态下,肠黏膜通透性增加,引起内毒素的迅速吸收,导致肠道菌群失调、黏膜萎缩和微血管通透性增加。

这些病理生理改变会进一步恶化全身炎症反应,加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进展,增加患儿的病死率。

1.2 目的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早期集束化护理对小儿脓毒症患者肠功能的预防效果,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通过对比集束化护理和传统护理在小儿脓毒症患者中的效果,进一步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小儿脓毒症肠功能的影响机制,为提高小儿脓毒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早期集束化护理在小儿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并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实践中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小儿脓毒症患者康复和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早期集束化护理对小儿脓毒症患者肠功能的预防效果观察引言小儿脓毒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常导致脏器功能异常,其中包括肠功能。

集束化护理在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集束化护理在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集束化护理在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发布时间:2022-10-27T09:03:12.245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4期作者:李青[导读] 分析评价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李青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江苏徐州 221000摘要:目的分析评价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我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4例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2例给予集束化护理方法,然后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评价。

结果(1)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APACHEI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与对照组的比较明显更低(P<0.05)。

结论 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ICU重症脓毒血症;护理效果脓毒血症,指的是因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危重,在及时抢救治疗的基础上,还需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以此改善患者生存质量[1]。

本次将我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4例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集束化护理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内容及成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将我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4例ICU重症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观察组32例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跨度为42-76岁,平均年龄为(61.87±1.21)岁。

对照组32例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跨度为43-75岁,平均年龄为(61.84±1.23)岁。

集束化护理管理对ICU脓毒症患者早期脱机的影响分析

集束化护理管理对ICU脓毒症患者早期脱机的影响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数据收集时间在2015年8月—2017年9年,期间我院ICU共收治脓毒症患者110例,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各55例。甲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42~75岁,平均(58.63±1.96)岁。乙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41~73岁,平均(58.59±1.92)岁。两组资料相差不显著(P>0.05)。
集束化护理管理对ICU脓毒症患者早期脱机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将集束化护理管理用于ICU脓毒症患者中,分析其对患者早期脱机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0例ICU脓毒症患者分组研究,乙组行常规护理,甲组行集束化护理管理,对两组干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甲组28天内机械通气时间短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脱机成功率为92.73%,高于乙组的76.36%,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脓毒症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效果理想,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提升脱机成功率,值得应用。
常规护理对ICU脓毒症患者护理效果不佳,缺乏计划性、目的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集束化护理美国健康研究中心所提出,其主要通过集合一系列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对难治疾病进行处理,目的为对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4]。近年来集束化护理逐渐用于临床疾病处理中,并取得较好效果。入院后通过向患者提供液体复苏、体征监测、评估、血培养、抗菌治疗、留置导尿管、有创血压监测、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护理干预手段,可有效增强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脱机前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讲解脱机的必要性、重要性,消除其负面情绪,提升脱机依从性。本次研究中,甲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管理后,其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脱机成功率明显升高。提示集束化护理管理在ICU脓毒症患者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表比较两组28天内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

1h集束化干预对脓毒症患者功能改善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1h集束化干预对脓毒症患者功能改善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Chin J Emerg Resusr Disaster M e d,April 2021,Vol_l6 No.4 2021年4月第丨6卷第4期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丨临床急诊急救1h集束化干预对脓毒症患者功能改善及预后 的影响研究孙珊珊\周芙玲2,汪聪2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泌尿外科,湖北武汉430077;2.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内科,湖北武汉 430071摘要:目的研究l h集束化干预对脓毒症患者功能改善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2018年1月一2019年12月治疗的120例脓毒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院于2019年正式实施1 h集束化干预措施,本研究所有病例均由随机抽样取得,其中以2018年治疗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以2019年治疗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改善、后续治疗情况以及预后之间的差异。

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尿量均显著升高,血肌酐水平、心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血肌酐水平、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苏后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再次复苏的次数、激素替代治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 C U住院时间、28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脓毒症患者采取1 h集束化干预,患者的病死率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下降,功能改善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1 h集束化干预;脓毒症;功能改善;28 d病死率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966(2021)04-0419-03Study on the effect of 1H cluster intervention on the functional im­provement and prognosis of sepsis patients s u n shanshan, z h o u Fuiing, w a n gCong. Department of Urology, Liyuan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 u a z h o n 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 u h a n Hubei 430077,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W A N G Cong, E-mail: 139********@139.c o mAbstract:Objective T o study the effect of one hour cluster intervention on the function improvement and prognosis of sepsis patients. Methods Taking 120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ps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8 and D e c e m­ber 2019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2019, our hospital formally implemented one hour cluster intervention measures. Allcases in this study were randomly sampled. A m o n g them, 60 patients were treated in 2018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60patients in 2019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 h 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function improvement, follow-up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the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the average arterial pressure and the urine volum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blood creatinine level and the heart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the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the average arterial pressure and the urine volu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 nd the blood creatinine level and the heart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ce (P<0.05); the application of vasoactive drugs, the times of resuscitation a nd the rate of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I C U stay time and 28 day morta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 h e mortality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sepsis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function of sepsis patients was improved after one hour of cluster intervention. I t is suggested that theclinical application should be popularized.Key words: 1 hour cluster intervention; Sepsis; Functional improvement; 28day mortality脓毒症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1U,在疾病进 展过程中的特异性表达感染造成的致命性器官衰竭, 是临床救治的重大挑战。

小儿脓毒性休克的集束化治疗

小儿脓毒性休克的集束化治疗

给药1次。近年来.药效高、副作用少的 新型广谱抗菌药物不断应用于临床,所 以,除非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不必都采 用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方案“““。 3血管活-眭药物 脓毒性休克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前 提是血容量恢复jF常或基本正常。如存 在以下情形应根据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情 况选择不同的血管活性药物。①经过充 分扩容,中心静脉压达到8~12
基金项目:河北省医药卫生医学科学研究 重点课题(20100196) 作者单位:050031石家庄.河北省儿童医 院酉症监护科 通信作者:霍习敏,Email:xminl7909@
126.rom
万方数据
・180・
主垦鱼重瘟叁塾匡兰垫!兰生!旦蔓丝鲞箜!塑£坠堕垦堕璺!望塑塑:堕!堂兰Q!兰!!堂:丝!塑!:!
by community with
shock
physicians
is
associated
improved
ml/kg,并根据治疗反应重复输注2~
3次,在诊断脓毒性休克的最初l h内 输入盐水60 ml/kg。据报道.液体复苏疗 法呵以使脓毒性休克患儿更快达到循环 稳定状态,且不会增加肺水肿的发生率, 可缩短患儿在PICU的住院时间,降低病 死率【“。 2抗菌药物的应用 感染是导致脓毒性休克的主要原 因,及时选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积极 控制感染,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抗菌 药物应早期、足量(首剂可给冲击量)、足 疗程静脉给药。成人(2004国际严重感 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m建议集柬 化治疗中早期1 h内经验性应用广谱抗
24
mg・kg-1・d一,分2—3次给药…。 严重脓毒症可因组织和血管内皮广
5纠正凝血功能
泛性损伤、红细胞及血小板损伤、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等直接诱发弥散 性血管内凝血(DIC),也可因休克时的微 循环障碍引起DIc[1”。在积极扩容、控制 感染的同时防治DIC。肝素是当前最主 要的抗凝药物之一。如血压明显降低且 回升较慢,应在正确及时抗休克治疗的 前提下早期应用肝素m]。当实验室检查 还不能证实或提示有DIC时,以应用小 剂量肝素为宜,推荐剂量为5—10 U/kg皮 下注射。一般在休克情况下,如果凝血酶 原时间比正常缩短3 s以上,或活化部分 凝血活酶时间(APlT)缩短10 s以上,提 示有高凝状态,此时应用肝素更为合理。 当实验室检查明确提示有DIC存在,则 应按照DIC常规治疗。 6支持治疗 对于脓毒性休克患儿,无论是否发 生呼吸功能障碍,均应确保呼吸道通畅, 积极供氧,尽早给予呼吸支持;如动脉血 氧分压(PaO:)低于60~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束化护理对幼儿脓毒血症并发症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评估集束化护理在幼儿脓毒血症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247例脓毒血症并发症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
展集束化护理,评估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集束化护理组患儿
ICU入住时间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更短,护理后体温和APACHEII评分明显更低,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集束化护理
组患儿获得性肺炎、感染性休克、出血坏死性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结论:脓毒血症幼
儿病情危重,并发症较多,采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
健康状况,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脓毒血症;集束化护理;并发症
脓毒血症患儿易合并肠炎以及呼吸机肺炎等多种并发症,救治难度随之升高,患儿预后也受到严重不良影响[1]。

本研究主要分析评估集束化护理在幼儿脓毒血
症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247例脓毒血症并发症患儿,入组患儿病情经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既往病史确诊属脓毒血症,
排除恶性肿瘤以及肝肾功能障碍病例[2]。

其中男130例,女117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6.4±1.7)岁;体温(38.55±0.46)℃;APACHEII评分(40.69±2.74)分;感染源:73例为呼吸道感染,84例为腹腔感染,90例为菌血症.按照奇偶数
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24例)、集束化护理组(123例),两组年龄、性别、
体温、APACHEII评分、感染源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检查、胃肠功能护理、饮食指导、肠内营养支持以及生命体
征监测等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集束化护理:(1)护理
培训。

组织医护人员接受集束化护理相关理论以及技能培训,内容涉及操作规范、操作流程和相关要求,明确脓毒血症概念,了解其危险因素,掌握预防管理要点。

(2)无菌操作。

护理操作前严格洗手,并对病房环境、器械以及设备实施清洁
消毒,消毒液为含氯消毒液,每次用量500mg/L,每天3次[3]。

(3)凝血干预。

注意监测患儿血尿素以及滤液尿素水平,纠正血液溶质紊乱状况,按照规范使用
肝素药物,保证滤器的肝素化效果,滤器更换频次为1次/周。

(4)心理护理。

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患儿,医护人员要耐心与之沟通交流,在家长的配合下给
予安慰,耐心讲解治疗和护理操作的意义与重要性,帮助患儿克服恐惧等不良心理,使之配合治疗和护理操作。

1.3观察指标
检测护理后两组监护病房入住时间、体温、APACHEII评分和血管活性药物应
用时间,统计两组患儿获得性肺炎、感染性休克、出血坏死性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均通过SPSS22.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
检验分别为t、χ2,P<0.05时提示样本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监护病房入住时间、体温、APACHEII评分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
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集束化护理组患儿ICU入住时间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更短,护理后体温和APACHEII评分明显更低,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
有统计显著性(P<0.05)。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集束化护理组患儿获得性肺炎、感染性休克、出血坏死性肠炎等并发症发生
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3 讨论
幼儿脓毒血症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凶险,属于危重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近年来本病发病率不断升高,需要临床及时予以治疗和护理干预,为患儿生命健康安全提供
必要保障。

集束化护理是儿科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护理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
医务人员完善护理工作内容,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水平,尽可能为患儿创造优质的医疗休养
环境,改善护理结局[4]。

本次研究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护理脓毒血症患儿取得满意效果,集
束化护理组患儿ICU入住时间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更短,护理后体温和APACHEII评分明
显更低,获得性肺炎、感染性休克、出血坏死性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
异显著(P<0.05),充分证实在脓毒血症患儿临床抢救与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效果满意。

在集束化护理模式下,我们通过无菌操作、凝血干预等手段明确确立治疗与护理目标,
保证医疗,为患儿创造优质的康复环境;心理支持有助于改善患儿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
护理培训则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水平,更有助于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综上所述,脓毒血症幼儿病情危重,并发症较多,采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
生率,改善患儿健康状况,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戴宁军,邓素红,王维红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血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2):1146-1147.
[2]张万巧.代谢组学早期诊断小儿脓毒血症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10):937-940.
[3]黄彩英.1例幼儿烫伤后严重感染脓毒血症的抢救和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2,6(11):101-102.
[4]邸金,张鸿毅,郭慧卿等.小儿脓毒血症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0):1483-14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