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叔叔 公开课教案
《雷锋叔叔,你在里》公开课教案

《雷锋叔叔,你在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雷锋叔叔的生平事迹和崇高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雷锋叔叔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1.2 教学内容介绍雷锋叔叔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强调雷锋叔叔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雷锋叔叔的事迹。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他们对雷锋叔叔的认识和感受。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雷锋叔叔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1.4.2 简要介绍雷锋叔叔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1.4.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雷锋叔叔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4.4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雷锋叔叔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学习雷锋叔叔的助人为乐精神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助人为乐的意义,培养他们的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2 教学内容深入讲解雷锋叔叔的助人为乐精神。
探讨助人为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助人为乐的意义。
2.4 教学步骤2.4.1 回顾雷锋叔叔的助人为乐事迹,引导学生关注。
2.4.2 讲解助人为乐的意义和重要性。
2.4.3 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助人为乐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4.4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经历和感受。
第三章:学习雷锋叔叔的无私奉献精神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无私奉献的意义,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深入讲解雷锋叔叔的无私奉献精神。
探讨无私奉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无私奉献的意义。
3.4 教学步骤3.4.1 回顾雷锋叔叔的无私奉献事迹,引导学生关注。
3.4.2 讲解无私奉献的意义和重要性。
3.4.3 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无私奉献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4.4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章:学习雷锋叔叔的勤奋学习精神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年级第二单元《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第二单元《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雷锋叔叔的事迹,学习雷锋叔叔的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雷锋叔叔的兴趣,培养学生尊敬英雄、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主要内容,了解雷锋叔叔的事迹和精神。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主要内容,生字词的学习。
2. 教学难点:理解雷锋叔叔的精神,学会关爱他人。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尊重英雄,学习雷锋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介绍雷锋叔叔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精神。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使学生深入理解雷锋叔叔的精神。
5.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体会雷锋精神,培养尊敬英雄、关爱他人的情感。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雷锋精神进行传承和弘扬。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2. 生字词掌握:通过课后作业或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同和尊重程度。
《雷锋叔叔你在里》公开课教案

《雷锋叔叔你在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雷锋叔叔为主题,通过讲述雷锋叔叔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1.2 课程目标(1)了解雷锋叔叔的事迹和精神内涵。
(2)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雷锋叔叔的事迹(1)介绍雷锋叔叔的生长背景和家庭状况。
(2)讲述雷锋叔叔的助人经历和感人故事。
2.2 雷锋精神(1)阐述雷锋精神的内涵,包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等。
(2)分析雷锋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雷锋叔叔的事迹和精神内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雷锋叔叔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深化对雷锋精神的理解。
3.3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方面。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雷锋叔叔你在里》教材一本。
5.2 辅助材料雷锋叔叔的事迹图片、视频等资料。
5.3 教学设施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第六章:教学安排6.1 第一课时(1)介绍雷锋叔叔的事迹和精神内涵。
(2)分析雷锋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6.2 第二课时(1)讨论如何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践行雷锋精神。
(2)分享学习雷锋的心得体会。
第七章:教学活动7.1 观看雷锋叔叔的事迹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更直观地了解雷锋叔叔的事迹,感受雷锋精神的伟大。
7.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针对如何践行雷锋精神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7.3 学生分享邀请部分学生分享学习雷锋的心得体会,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
公开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雷锋的事迹,学习雷锋的精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雷锋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雷锋的事迹和精神。
2. 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雷锋的精神内涵。
2. 学会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文本。
2. 相关雷锋事迹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学生分组,准备进行合作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雷锋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雷锋的精神内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结构和内容,标注不懂的地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雷锋的事迹,使学生领会雷锋的精神,学会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7. 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实践活动等。
2.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如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情感教育:结合雷锋的事迹,引导学生感受雷锋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八、教学拓展:1. 相关书籍推荐:推荐学生阅读与雷锋相关的书籍,进一步了解雷锋的事迹和精神。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公开课教案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了解雷锋的事迹和精神,学会讲述雷锋的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分享感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雷锋的事迹和精神。
2. 培养学生学会讲述雷锋的故事。
3. 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雷锋的精神内涵。
2.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雷锋的积极性,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雷锋的精神。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3. 案例教学法:以雷锋的事迹为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2. 课件:雷锋的事迹图片、相关视频等。
3. 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梳理学习内容。
4. 小组讨论:分组安排,便于学生互动交流。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雷锋的事迹和精神,引发学生对雷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雷锋的精神。
3. 分享感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故事后的感悟和体会。
4. 讲述雷锋的故事:鼓励学生大胆走上讲台,讲述他们了解的雷锋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学习雷锋精神: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讲述雷锋故事:评价学生在讲述雷锋故事时的表达清晰度、语言组织能力和情感传达。
八、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学习雷锋的感悟日记,记录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体会和心得。
《雷锋叔叔,你在里》公开课教案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雷锋的事迹和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激发学生对歌曲《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1.2 教学内容:介绍雷锋的事迹和精神,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
欣赏歌曲《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1.3 教学过程:教师简要介绍雷锋的事迹和精神,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
教师播放歌曲《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学生欣赏并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第二章:歌曲学唱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歌曲《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旋律和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通过学唱歌曲,进一步感受雷锋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2 教学内容:歌曲《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歌词和旋律。
2.3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教师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歌曲。
第三章:歌曲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通过歌曲表演,进一步感受雷锋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歌曲《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表演技巧。
3.3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表演,包括动作、表情等方面的指导。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四章:小组讨论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理解雷锋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4.2 教学内容:讨论如何向雷锋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发扬雷锋精神。
4.3 教学过程: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如何向雷锋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发扬雷锋精神。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五章:课程总结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课程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回顾课程内容,总结雷锋的事迹和精神,以及学唱歌曲《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过程。
二年级第二单元《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第二单元《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主要内容,了解雷锋叔叔的事迹和精神。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雷锋叔叔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品质和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锋叔叔的事迹和精神。
2.2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雷锋叔叔事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课堂表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雷锋叔叔的事迹和精神,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2 课堂讨论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雷锋叔叔事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雷锋叔叔的事迹和精神,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4.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4.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雷锋叔叔事迹的理解和感悟,教师指导并总结。
4.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课堂表演,教师点评并指导。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5.2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雷锋叔叔的短文,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观看雷锋纪录片组织学生观看关于雷锋的纪录片,进一步了解雷锋叔叔的事迹和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参观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养老院等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雷锋叔叔的精神。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公开课教学设计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雷锋叔叔的生平事迹,掌握雷锋精神的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雷锋精神的伟大,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了解雷锋叔叔的生平事迹,掌握雷锋精神的内涵。
2. 感受雷锋精神的伟大,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
2.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雷锋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雷锋叔叔是谁吗?他有哪些感人的事迹呢?(二)新课讲解1. 教师展示雷锋叔叔的生平事迹图片,简要介绍雷锋叔叔的生平。
2. 教师讲解雷锋精神的内涵,如助人为乐、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等。
3. 教师通过故事、视频等形式,详细讲解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如“钉子精神”、“雷锋日记”等。
(三)互动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知道的雷锋故事,交流对雷锋精神的感悟。
2. 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雷锋精神。
(四)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如清洁校园、关爱孤寡老人等。
2. 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雷锋精神,感受助人为乐的快乐。
(五)课堂小结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争做新时代的雷锋。
五、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雷锋叔叔的生平事迹,掌握雷锋精神的内涵。
2. 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验了雷锋精神,感受了助人为乐的快乐,将雷锋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课前准备: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背诵课文,体会雷锋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冒、雷、需、迈、迷、迹”六个生字。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雷锋画像)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解放军叔叔吗?板书:雷锋叔叔。
(齐读)
2、识字“锋”和“叔”。
(锋——峰,“上小又”就是叔,叔叔的叔。
)
3、出示课后“我知道”,了解雷锋。
师讲述一个雷锋的小故事(不与课文中的情
节重复)。
4、是啊,雷锋叔叔离开我们很多年了,可是,他的助人为乐,他的无私奉献,
有多少人在怀念着他,有多少人在寻找着他,有多少人在这样呼唤着他:“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播放课文录音三遍。
2、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认读生字,读通句子。
3、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
雷锋叔叔曾经泥泞脚窝
年迈荆棘花瓣晶莹
寻觅需要
(1)带拼齐读、开火车读
(2)去拼抽读、齐读、赛读
4、交流识字的方法。
(1)、换偏旁或部件:锋——峰、蜂瓣——辫窝——蜗
(2)、熟字加偏旁:泞、迈、觅、需、叔
(3)、熟字减偏旁:曾
(3)、结合图片理解:荆棘晶莹
5、抽认生字卡片,并组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师:把这些生字放到诗歌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指名朗读诗歌。
3、师:你们读得让我也心动了,老师也想读,好吗?教师范读。
4、自由练习朗读。
师;老师读得好吗?相信你们经过练习,一定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5、小组赛读。
6、划分小节。
(1)分别请5个同学朗读诗歌。
(2)诗歌是以一节一节的形式出现的,看看这首诗歌共分几节?在书中标出自然节。
(3)分小节朗读
男女对读、小组对读、师生对读。
7、读了这首诗歌,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指导书写
会写“冒、雷、需、迈、迷、迹”六个生字。
1、学生边读边观察田字格中的字。
2、教师点拨:
①“走之”:笔顺:先写走之内,再写走之。
“走之”的左下撇捺交接处要“相连”,不是“交叉”。
②“雨字头”:第一笔横要短,突宝盖要宽,横钩不能写成横折钩,四点要分布均匀。
③“冒”字: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上边的“日”要宽,下边的“目”要窄。
3、学生临写,师生共评。
4、用生字扩词。
四、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会写“叔、锋、滴、洒、泥、泞”六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背诵课文,体会雷锋精神。
3、背诵课文。
一、复习导入
1、巩固识字:雷锋叔叔曾踏着泥泞,送迷路的孩子回家;曾踏着荆棘,背年迈的大娘行路。
那泥泞路上的脚窝,还深深地流在我们的记忆里;那花瓣上的露珠,将永远闪烁着雷锋的光辉。
抽读、齐读。
2、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去寻找雷锋的足迹。
二、朗读全文,感悟雷锋精神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感悟,从哪儿找到雷锋的足迹?
2、把自己找到的段落读给同桌听,并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全班交流,学习课文1-4节
用深情、呼唤的语气读1-4小节。
①边读边体会小溪和小路的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哪些词句令你感动?说说令你印象深刻的。
蒙蒙的细雨泥泞的路上
路上的荆棘洒下的汗滴
③结合词语说说你的体会和感受到的雷锋精神。
④带着崇敬和爱戴的情感再读1-4节。
多种方式练习指导朗读,读出感情。
随机指导:读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以后的诗句可以适当提高音调。
4、学习第5小节
(1)读第5小节
(2)结合自己知道的说说你在哪里找到雷锋的足迹?(理解“四处寻觅”)(3)理解“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这句话的意思。
两层意思:①雷锋叔叔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②希望人间处处有像雷锋叔叔这样的人,把爱的阳光洒满人间。
(4)在现实生活中,有像雷锋这样的人吗?说说我们身边的雷锋吧!
三、感情朗读,深悟诗意
1、教师引读1、3小节,学生齐读
2、4、5节
2、练习背诵课文。
3、齐读全文。
4、“以后,谁需要(),我们就()。
师:谁需要帮助,我们就伸出一双热情的手;谁需要温暖,我们就献上一颗火热的心。
5、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四、积累拓展
1、读一读,背一背。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3)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道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2、词语积累
(1)读读记记
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温暖的春风晶莹的露珠
(2)扩展填空
()的小路()的春风()的露珠()的细雨五、写字指导
会写“叔、锋、滴、洒、泥、泞”六个字
1、学生边读边观察田字格中的字。
2、教师点拨:
①指导写好三点水旁的字:滴、洒、泥、泞。
注意“滴、洒、泥”的右边写法。
3、用生字扩词。
六、板书设计: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溪边冒雨抱小孩
雷锋叔叔小路边踏着荆棘背大娘哪里需要爱心
你在哪里……
就出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