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高速公路工程沥青上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XX至XX高速公路XX合同段沥青上面层(AC-13C)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试验段工程简介XX高速公路XX合同段,路面工程起止桩号为XX56+000-XX76+660,长20.66XXm。
我部于2011年4月27日在XX59+300-XX59+600右幅进行了沥青上面层试验段施工,施工长度300m,厚度4cm,开始拌和时间为8:30,碾压结束时间为11:40,共用时间约3小时10分。
拌和场位于XX59+300左幅100m处,平均运距2.85XXm(从XX58+000处绿化带开口绕行),共用沥青混合料:360T,SBS改性沥青:17.64T 碎石:178.03T 机制砂:147.21T 矿粉:17.12T,施工当天天气晴气温20℃。
二、试验段铺筑目的本试验段为厚度4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为了验证上面层生产配合比及施工工艺,检验所采用的机械设备能否满足上面层施工中备料、拌和、运输、摊铺、压实等工序要求,以确保我标段上面层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可靠性及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适应性,通过试验路段的铺筑,将取得上面层施工的松铺系数,压实机械的合理组合,碾压遍数与压实度的关系,碾压方法,确定合理的碾压作业段长度及人员组合等各种指导性的工艺参数和技术数据。
从而优化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施工机械设备的合理组合及工序衔接,明确人员岗位职责,提出最佳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认可后,以指导今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大面积施工。
因此在上面层分项工程开工之前,我标段提前进行试验路段的铺筑,分为试拌和试铺两个阶段,主要确定以下项目及内容:试验段路面施工分为试拌和试铺两个阶段,需要决定的内容包括:1、根据各种机械的施工能力相匹配的原则,确定适宜的施工机械,按生产能力决定机械数量与组合方式。
2、通过试拌决定:(1)拌和楼的操作工艺-如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等。
(2)验证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决定正式生产用的矿料配合比和油石比。
沥青面层试验段总结

甬梁线鄞州段(K0+900–K8+300)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总结报告浙江良和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第3合同段项目经理部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起点位于新丰路(桩号K3+800),终点位于绕城高速公路高桥互通西侧,与老甬梁线公路顺接(桩号K7+470),全长3.67Km。
我项目部于2015年10月1日在K3+800~K4+105左幅进行沥青混凝土(AC-25C)试验段的施工,当天天气为晴,气温26℃。
本次沥青混凝土试验段长度为305米,其宽度为16.5米,厚度为8cm,沥青混合料用量为402.6m3。
试验路段油石比4.0%,混合料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合法拌制,根据路面结构层的厚度及结构类型,采用两台TITAN325型号摊铺机,一前一后并排摊铺前进。
于10月1日上午7:00正式开始混合料拌和,7:40开始摊铺,13:30摊铺完成,于14:10完成碾压。
二、沥青混凝土(AC-25C)配合比设计2.1、目标配合比设计2.1.1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4《.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1.2设计过程2.1.2.1原材料本次试验所用石料为宁波宏业采石场,矿粉为长兴矿粉厂石灰岩矿粉。
沥青为道路石油70#A级沥青。
依据设计要求进行了各种材料的试验检测,试验结果都符合规范设计要求,原材料检测结果见表2-1,表2-2,表2-3。
表2-1石油70#A级沥青检验结果2.1.2.2矿料级配设计依据下面层AC-25C级配范围,确定合成级配,确定各种矿料的用量,合成级配见表2-4,级配曲线见图2-1。
表2-4 各级配矿料组成图2-1 AC-25C设计级配曲线图2.1.2.3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料堆比例,对级配按经验沥青用量2.7%、3.1%、3.5%、4.0%、4.3%分别成型试件,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测定混合料的空隙率、稳定度及流值等指标,通过以上试验检测数据结果,综合施工经验及相关指标,目标配合比设计级配,试验结果见表2-7。
沥青试验段总结报告

沥青试验段总结报告一、引言沥青试验段的实施是为了评估沥青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性能表现,为后续大规模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参数和经验依据。
本报告旨在对沥青试验段的实施过程、结果及经验进行总结,为今后的沥青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二、试验段概况本次沥青试验段位于XX高速公路KXX+XX至KXX+XX段,全长XX 米。
采用AC-XX型沥青混凝土,设计厚度为XX厘米。
试验段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安全要求,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试验过程及结果1. 材料准备与检测在试验段施工前,对沥青、集料等原材料进行了严格的检测和筛选,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同时,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了优化,以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2. 施工过程试验段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了施工工艺参数,如摊铺温度、碾压遍数、压实度等。
同时,加强了对施工现场的监控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试验结果经过对试验段路面的检测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表现出良好的承载能力。
(2)试验段路面的平整度、摩擦系数等使用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为行车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3)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参数和加强现场管理,有效提高了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
四、经验总结1.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是确保沥青路面性能的关键。
在今后的施工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原材料的检测和筛选工作,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2. 优化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是提高沥青路面性能的有效途径。
在今后的施工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原材料性能,合理调整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以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
3. 加强施工工艺参数的控制是确保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
在今后的施工中,应进一步加强对施工工艺参数的监控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是确保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
在今后的施工中,应进一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控和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霍尔果斯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沥青混凝土面层试验段总结一、试验路段的起止桩号为K2+010-K2+234,全长224米,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F)路面。
二、试验路段的目的通过试验路段的试拌试铺,总结出沥青路面面层施工时拌合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和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等操作工艺;以及摊铺时的摊铺温度、速度、宽度等;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遍数等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验证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得出生产用标准配合比及沥青用量,用于指导以后的面层施工。
三、材料来源90#-A道路石油沥青:克拉玛依石油沥青(5-10)mm碎石:黑山头料场(10-15)mm碎石:黑山头料场四、主要技术指标(1)根据本次试验段的施工,试验室对混合料进行筛分以及钻芯试验,均符合规范要求,其混合料的配合比为10-15mm碎石:5-10mm碎石:水洗砂:矿粉= 26:27:41:6。
(2)油石比为%。
五、机械配备机械配备:XAP-160型沥青混合料拌和站一台,1800-2DH功率2000kw沥青面层摊铺机一台,采用光轮压路机一台,轮胎压路机一台,15T自卸车13辆,水车1辆。
六.施工工艺及组织A:工艺流程工艺流程为:施工放样→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整形→养护→封闭交通B: 施工工艺(一)施工准备(1)下面层交验,符合规范要求。
(2)施工放样工作己完成。
(二)施工放样检查和整理基层,对基层进行清扫,将松散矿料及灰尘清扫出路面。
放出中心线,划出导向线。
面层摊铺时,采用平衡梁,控制面层厚度及平整度。
(三)沥青混凝土的拌合因本项目工期短,工程量较大,为确保工期和质量,我公司拟为本工程投入XAP-160型沥青混合料拌和站一台,并在9月10日前安装调试完毕,并配备了具有多年拌和站工作经验的操作人员。
各种原材料符合要求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拌合前应将粗细集料包括矿粉充分烘干,各种规格的集料矿粉和沥青都严格按生产的配合比的要求进行配料。
沥青面层试验段总结

甬梁线鄞州段(K0+900–K8+300)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总结报告浙江良和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第3合同段项目经理部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起点位于新丰路(桩号K3+800),终点位于绕城高速公路高桥互通西侧,与老甬梁线公路顺接(桩号K7+470),全长3.67Km。
我项目部于2015年10月1日在K3+800~K4+105左幅进行沥青混凝土(AC-25C)试验段的施工,当天天气为晴,气温26℃。
本次沥青混凝土试验段长度为305米,其宽度为16.5米,厚度为8cm,沥青混合料用量为402.6m3。
试验路段油石比4.0%,混合料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合法拌制,根据路面结构层的厚度及结构类型,采用两台TITAN325型号摊铺机,一前一后并排摊铺前进。
于10月1日上午7:00正式开始混合料拌和,7:40开始摊铺,13:30摊铺完成,于14:10完成碾压。
二、沥青混凝土(AC-25C)配合比设计2.1、目标配合比设计2.1.1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4《.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1.2设计过程2.1.2.1原材料本次试验所用石料为宁波宏业采石场,矿粉为长兴矿粉厂石灰岩矿粉。
沥青为道路石油70#A级沥青。
依据设计要求进行了各种材料的试验检测,试验结果都符合规范设计要求,原材料检测结果见表2-1,表2-2,表2-3。
表2-1石油70#A级沥青检验结果表2-2 集料检验结果表2-3 填料(矿粉)检验结果2.1.2.2矿料级配设计依据下面层AC-25C级配范围,确定合成级配,确定各种矿料的用量,合成级配见表2-4,级配曲线见图2-1。
表2-4 各级配矿料组成图2-1 AC-25C设计级配曲线图2.1.2.3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料堆比例,对级配按经验沥青用量2.7%、3.1%、3.5%、4.0%、4.3%分别成型试件,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测定混合料的空隙率、稳定度及流值等指标,通过以上试验检测数据结果,综合施工经验及相关指标,目标配合比设计级配,试验结果见表2-7。
AC-13C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进场设备AC-13C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试验段施工技术总结我项目沥青上面层设计为AC-13C型沥青混凝土,宽度为6m,厚度为4cm。
于2015年月日在K + ~K + 段右幅进行沥青上面层试验段施工。
通过试拌、试铺,经检测其结果完全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施工过程正常,达到试验段试铺目的,验证了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决定了正式生产用的矿料配合比和油石比,也检验了我们的质保体系,机械设备、通迅和指挥方式,确定了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施工缝处理等各道工序的施工工艺,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今后大面积的施工。
二、试验目的1、确定最佳的机械组合和施工组织;2、确定适宜的松铺系数;3、确定合适的碾压遍数和碾压速度;4、确定合适的施工工艺流程;三、机械设备、人员使用情况1、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和数量2、人员组成情况及分工职责通过本次试验段进行情况以及拌和楼产量、运距情况,在以后的正式施工中,我们将投入以下人员现组合如下:3、试验、测量仪器配置情况四、批准的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1、目标配合比: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设计配合比已批准,各种材料组成为:2、生产配合比: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生产配合比设计已批准,各种材料组成为:五、验证试验段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1、作业面检查(1)认真清扫中面层的浮动矿料或杂质,必要时用水冲刷。
对于局部被水泥等杂物污染冲刷不掉的,则用人工将其凿除。
(2)全面检查透层质量,污染处理以及水稳边部线形的调整在施工前处理完毕。
2、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沥青混合料各工序温度严格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指导意见(如下表)控制:试验段施工中,经检测混合料平均出场温度为167.2℃,平均到场温度为158.2℃,平均摊铺温度为151℃,平均碾压温度146.4℃,平均碾压终了温度为103.6℃,完全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3、混合料的运输:(1)运料车现定为20辆,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有2辆料车处于等待卸料状态,运距约为80公里,运输车辆为20辆,能够保证拌和、摊铺连续性,以后根据运距数量可做相应的调整。
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文档仅供参考霍尔果斯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沥青混凝土面层试验段总结一、试验路段的起止桩号为K2+010-K2+234,全长224米,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F)路面。
二、试验路段的目的经过试验路段的试拌试铺,总结出沥青路面面层施工时拌合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和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等操作工艺;以及摊铺时的摊铺温度、速度、宽度等;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遍数等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验证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得出生产用标准配合比及沥青用量,用于指导以后的面层施工。
三、材料来源90#-A道路石油沥青:克拉玛依石油沥青(5-10)mm碎石:黑山头料场(10-15)mm碎石:黑山头料场四、主要技术指标(1)根据本次试验段的施工,试验室对混合料进行筛分以及钻芯试验,均符合规范要求,其混合料的配合比为10-15mm碎石:5-10mm碎石:水洗砂:矿粉= 26:27:41:6。
(2)油石比为4.6%。
五、机械配备机械配备:XAP-160型沥青混合料拌和站一台,1800-2DH功率129.6/ kw沥青面层摊铺机一台,采用光轮压路机一台,轮胎压路机一台,15T自卸车13辆,水车1辆。
六.施工工艺及组织A:工艺流程工艺流程为:施工放样→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整形→养护→封闭交通B: 施工工艺(一)施工准备(1)下面层交验,符合规范要求。
(2)施工放样工作己完成。
(二)施工放样检查和整理基层,对基层进行清扫,将松散矿料及灰尘清扫出路面。
放出中心线,划出导向线。
面层摊铺时,采用平衡梁,控制面层厚度及平整度。
(三)沥青混凝土的拌合因本项目工期短,工程量较大,为确保工期和质量,我公司拟为本工程投入XAP-160型沥青混合料拌和站一台,并在9月10日前安装调试完毕,并配备了具有多年拌和站工作经验的操作人员。
各种原材料符合要求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拌合前应将粗细集料包括矿粉充分烘干,各种规格的集料矿粉和沥青都严格按生产的配合比的要求进行配料。
沥青路面(上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沥青路面(上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doc沥青路面(上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一、项目背景1.1 项目简介本试验段项目旨在通过实际施工,验证沥青路面上面层材料的性能和施工工艺,为后续大规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1.2 试验段位置试验段位于XX市XX区XX路,总长度为500米。
1.3 试验目的验证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评估施工工艺的可行性。
收集施工数据,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
二、试验段设计2.1 设计参数沥青类型:SBS改性沥青。
混合料类型:AC-13。
厚度:40mm。
设计寿命:15年。
2.2 施工工艺基层处理:确保基层平整、干净、无松散材料。
沥青混合料拌合:按照设计比例拌合沥青和骨料。
摊铺:使用摊铺机进行均匀摊铺。
压实: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初压、复压和终压。
三、施工过程3.1 施工准备施工设备:摊铺机、压路机、运输车辆等。
施工人员:专业施工队伍,共计30人。
施工材料:沥青、骨料、填料等。
3.2 施工步骤基层处理:清理基层,确保无杂物。
沥青混合料拌合:在拌合站按照设计比例拌合沥青和骨料。
运输:将拌合好的混合料及时运输至施工现场。
摊铺:使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控制摊铺速度和厚度。
压实: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压实。
接缝处理:处理好施工缝,确保路面平整。
养护:施工完成后进行养护,确保路面质量。
3.3 施工监测温度监测:监测沥青混合料温度和施工环境温度。
厚度监测:使用非接触式测量设备监测摊铺厚度。
压实度监测:使用核子密度仪检测压实度。
四、试验段性能测试4.1 性能测试项目马歇尔稳定度测试。
流值测试。
车辙试验。
低温弯曲试验。
4.2 测试结果马歇尔稳定度:达到设计要求。
流值:符合规范要求。
车辙试验:表现出良好的抗变形能力。
低温弯曲试验:无裂纹,满足低温性能要求。
五、施工问题与解决措施5.1 施工问题问题一:局部压实度不足。
问题二:施工缝处理不当。
5.2 解决措施对于压实度不足的问题,增加压实遍数,确保压实度达标。
对于施工缝问题,采用专业设备进行处理,确保接缝平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上面层设计为4cm厚AC-13C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
为熟练掌握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检验人员、设备、器具投入情况,总结摊铺、碾压过程中的各类控制参数,选择在K101+800-K102+300段左幅进行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试验段工程施工。
该段长500m,设计宽度为15.25m(半幅),为一般路段,断面形式为我标段的基本断面形式,对本标段的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具代表性和参照性。
二、试验段目的(1)确定适宜的施工机械类型、数量,劳动力组合方式。
(2)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操作工艺。
(3)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拌和时间、生产能力、拌和温度等,检测拌和机的各控制系统是否有效运转,验证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提出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和最佳沥青用量。
(4)通过试铺确定摊铺的操作方式、摊铺速度,初步振捣夯实的方法和强度等。
(5)通过试铺,确定压实机具组合、压实工艺、碾压速度、松铺系数等。
(6)确定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7)确定单位工作量与工作效率,修订施工组织计划。
(8)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工艺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9)检查施工组织中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环境保证体系等的运行情况,检查各种资源的配置及有效性情况。
(10)通过检测,获得试验段所需要的各项指标及参数。
三、工期安排计划开工日期:2016年5月27日计划完工日期:2016年5月27日四、施工组织安排1、人员配备劳动力:28人。
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了复核,对拌和站和现场施工人员、机械操作人员和施工队伍进行了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2、机械准备3、主要实验、检测设备4、材料准备沥青:鲁通公司产SBS I-D型改性沥青集料:山东青州产10-15mm、5-10mm石灰岩碎石。
细集料:山东青州产机制砂填料:山东淄博产矿粉所有材料产地均为驻地办批准使用的产地,材料进场后经试验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
5、配合比AC-13C上面层目标配合比为:10-15mm:5-10mm:机制砂:矿粉=25:27:44:4,最佳油石比:5.4%。
五、施工工艺1、下面层准备(1)下面层经过自检合格,并报请驻地监理检验 ,签字确认。
(2)摊铺前对下面层表面进行检查,将污染部分进行清洗、清扫,然后洒布热沥青粘层。
2、拌和站准备(1)沥青拌和站经东营市计量测试检定所标定合格。
(2)沥青拌和站冷料仓设置5个,料仓之间隔板高度不小于50cm,冷料仓上部搭设防雨顶棚。
材料存放场地设置4个存料区,材料之间设置高3.0米、厚50厘米挡墙。
细集料存储区上部安装了挡雨棚,以减少降水对细集料含水量的影响。
拌和站自带有1个矿粉罐。
(3)沥青储存罐设置拌和站内储存沥青使用的是卧式罐,罐的上部安装搅拌器,搅拌器每3-4小时搅拌一次,每次搅拌20分钟。
拌和站保证搅拌器的用电,每台搅拌器电机的功率为3千瓦,不允许连续不停的搅拌,以防引起罐内沥青失去热量。
当一天的施工任务完成后,应尽量用完沥青罐中的沥青,或者给沥青罐加满沥青,或把剩余的少量沥青抽到其他储存罐内,以减少沥青(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从而防止沥青的老化。
沥青罐应清洁和不含残留物质,沥青罐中的残留杂质会影响产品质量。
(4)成品料仓拌合站成品贮料仓储量120T,保温性能良好并已配备加热装置。
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且不能有沥青滴漏。
上面层采用SBS I-D型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拌和过程中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4h。
3、粘层施工下面层验收合格后,在上面层铺筑前一天进行粘层施工。
施工前,先对下面层脏污部分洗净,干燥后,洒布SBS改性沥青粘层。
粘层洒布量控制在0.3-0.5L/m2。
撒布过程中用铁皮盘进行沥青用量的检测。
检测前计算铁盘的面积及重量。
检测时,在撒布范围内放置铁皮盘,撒布沥青后称取铁盘重量。
从而计算出沥青洒布用量。
施工完成后,计算总使用量和总洒布面积,复核实际洒布量。
粘层洒布前用薄膜或彩条布等物对路缘石及涵洞端墙进行覆盖遮挡,严防沥青污染。
4、施工放样:(1)用全站仪恢复道路中桩。
(2)为保证面层平整度,摊铺时采用平衡梁对摊铺机进行纵坡控制。
5、混合料的拌和(1)沥青混合料采用TITAN3000型沥青拌和站集中厂拌。
拌和站生产能力不小于200吨/小时,拌和站配有二级除尘、自动计量、自动控温、计算机逐盘打印和总量控制功能。
(2)开盘前,确定拌和场的材料能够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备料充足,质量合格。
检查拌和机性能是否良好,开机后空转10分钟,以保证机器运转正常。
经监理工程师签定开盘通知单,拌和站方可开始生产,每天的开始几盘集料适当提高加热温度,并干拌几锅集料废弃,再正式开始加沥青拌合混合料。
(3)生产过程中,每种规格的集料、矿粉和沥青严格按照批准的生产配合比准确计量,其计量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拌和过程中首先加入集料和矿粉,干拌约15s后,再加入沥青湿拌约35s,总拌和周期控制在50s,准确的拌和周期由试拌决定,以保证沥青均匀包裹。
(4)严格掌握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以及出厂温度。
集料温度比沥青温度高30℃左右,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5)在拌和过程中,取第4盘、第8盘的混合料做击实试验和抽提筛分试验,检验油石比、矿料级配和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
(6)拌和结束后,用拌和机打印的各类材料数量,以总量控制,以各料仓用量及各料仓级配计算平均施工级配、油石比,并与施工厚度和抽提结果进行校核。
(7)分析检测结果,计算油石比、各级矿料通过量和沥青混合料物理力学指标检测结果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检验生产是否正常。
(8)原材料进场时,改性沥青每车进行抽样检测,矿粉每200T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原材料质量合格、稳定。
6、混合料运输(1)混合料采用自卸车运至施工现场,运输车辆的数量一定要满足生产速度需要,并略有富余,根据拌和站生产力及摊铺机的摊铺能力,为充分满足施工要求,试验段工程施工中投入自卸车20台。
(2)混合料在出场前填写发料单,并注明车号、每天的发车序号、载重量及拌和料出厂时间。
(3)运输队采用性能良好的大吨位车辆,采用干净有金属底板的载重自卸车运送。
施工前,先用柴油洗刷车厢,保证车厢清洁。
为防止沥青与车厢板粘结,车厢侧板和底板涂一簿层植物油作为隔离剂(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防止沥青粘结。
(4)拌和站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成品料仓,由成品料仓直接装车运输,装车时车辆分5次进行,按运输车的前、后、中、前中、后中五次装料法,以消除装料时的离析现象。
(5)检测沥青混合料的温度。
在混合料出厂和运到现场时用已标定的数显温度计检测沥青混合料的温度。
在运料卡车侧面中部设专用检测孔,孔口距车箱底面约300mm。
对混合料的温度每车均安排专人进行检测,检测时,插入深度大于150mm,注视温度变化直至不再继续上升为止,读记温度,精确至1℃,并进行记录,保证满足温度控制要求。
(6)沥青运输车在上路前清理干净轮胎,在平交道口被交路上铺设10m土工布,防止车轮污染基层。
混合料运到现场后,现场收料员凭发料单收料,待即将摊铺前揭开覆盖棉被,并检查混合料质量,混合料必须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料分离现象,温度必须在160℃以上,合格后方可允许卸料。
(7)沥青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后凭发料单接收,检查拌和质量,并顺利摊铺完成后,签认发料单。
不符合规范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的混合料不得摊铺。
(8)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9)车厢顶部覆盖棉被,四角用绳子紧系在车厢四角,卸料时不得揭起,待回到料场后再卷起。
(10)严禁在现场作业面上清理卸车后箱内剩料,剩料全部在料场指定位置进行清理。
(11)卸料采用两次卸料法,第一次起顶至一半,第二次完全起顶,快速卸料,防止材料离析。
(12)整个沥青面层摊铺期间,运输车不得再运输其它物资,以免污染混合料。
6、摊铺(1)摊铺开始前0.5-1.0h采用液化气预热熨平板至不低于100℃。
摊铺机熨平板必须拼接紧密、平顺、不存有缝隙。
摊铺机前有5辆以上的运料车等候,保证摊铺工作连续进行,避免停顿。
安排专人指挥车辆,严禁运料车撞击摊铺机,摊铺倒料的首车选用第三车以后的车辆。
(2)摊铺机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调整好螺旋布料器两端的自动料位器,使料门开度、链板送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转速相匹配。
布料器中混合料的位置始终在螺旋布料器2/3以上,同时控制螺旋布料器的转速不能太快,以防混合料离析。
严格控制摊铺机受料斗的操作方法,始终保持受料斗内存有不少于1/3的混合料,在沥青摊铺过程中禁止随意收拢,在刮板输料器未露出,顶面约有10cm 以上的混合料时方可收拢,若在摊铺机内有粗细集料集中的现象采用人工及时清除。
(3)摊铺采用2台ABG8820摊铺机同时进行,内侧摊铺机在前,组装宽度7.75m。
外侧摊铺机在后,组装宽度7.5m。
采用平衡梁控制摊铺厚度、平整度、标高和横坡。
后机使用滑靴沿前机的新铺面摊铺。
(4)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5-10米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相邻两台摊铺机之间搭接30-60mm宽,并躲开车道轮迹带。
控制两机的摊铺速度、松铺系数、路拱坡度、振实效果基本一致,并一起进行碾压。
摊铺机的夯锤、振动器的频率和振幅保持恒定,确保铺好的路面具有良好的平整度。
试验段施工时振捣夯锤调整为5档,振动调整为4档。
(5)摊铺机缓慢、匀速、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
试验段施工时,拌和站生产能力按160T/h 计算,即2.67T/min,施工中摊铺速度保持与拌和站生产速度一致,上面层毛体积密度为2.39T/m3,计算摊铺速度为:2.67/(15.25×0.04×2.39)=1.83m/min。
本次试验段按1.5m/min控制。
(6)前摊铺机采用平衡梁进行纵坡控制,后摊铺机的内侧传感器采用滑靴直接行走在前机摊铺好的摊铺面上。
施工时注意保持滑靴与摊铺机熨平板挡板的距离不变,不可随意改变滑靴的行走路线。
(7)为减少混合料离析,避免离析现象和大料在底面现象发生,增加二次搅拌效果,将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调直最低位,螺旋器始终保证有三分之二以上埋入混合料中,尽量做到满埋螺旋低速输料。
螺旋布料器端部距离侧挡板距离不得大于20cm,前挡板安装至侧挡板,并在螺旋布料器前挡板下部,加装橡胶板,防止摊铺机在行走过程中粗集料向前滚落,形成底部离析。
(8)螺旋布料器叶片连续安装至尾端,机身中间,两侧均安装反向叶片,防止离析。
(9)开始摊铺后,设专人检查上面层的标高和平整度。
并派专人负责消除摊铺后产生的粗细料离析现象,对局部粗集料窝或粗集料带予以铲除,并用新混合料填补,禁止使用薄层贴补的办法进行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