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MRI
前列腺增强磁共振检查的注意事项

前列腺增强磁共振检查的注意事项前言前列腺增强磁共振检查(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前列腺的情况。
在进行前列腺MRI检查之前,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患者了解和遵守,以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一、术前准备1. 患者需要提前预约检查时间,并且按照医生或医院的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如身份证、病历、检查单等。
2. 患者需要提前了解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并且按照医生或医院的要求进行准备。
例如,患者需要在检查前6小时内禁食,并且在禁食期间只能喝清水;患者需要排空膀胱等。
3. 如果患者有其他疾病或正在服用药物,应及时告知医生并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调整。
例如,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可能需要在检查前停药。
二、术中操作1. 在进入MRI室之前,患者需要将金属物品(如钥匙、手机、手表等)放置在指定位置。
因为MRI机器会产生强大的磁场,金属物品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伤害。
2. 患者需要脱掉身上的金属物品,如钥匙、手机、手表等,并更换医院提供的病号服装。
MRI机器会对金属物品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伤害。
3. 患者需要躺在MRI机器的检查床上,并将身体放置在指定位置。
MRI机器会通过扫描来获取图像,如果患者的身体位置不正确,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
4. 患者需要保持安静和呼吸平稳。
MRI机器在工作时会发出噪音,但患者不需要担心,这是正常现象。
5. 如果患者感到不适或有其他问题,应及时告知医生或技术人员。
例如,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头晕、恶心等症状,这时候应该立即告知医生或技术人员。
三、术后注意事项1. 患者在完成检查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离开MRI室。
这是因为MRI机器在工作时会产生强大的磁场和电场,离开之前需要确保患者没有受到伤害。
2. 患者在离开MRI室后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并且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饮食和活动。
例如,患者可能需要在检查后饮食清淡、多喝水、少活动等。
3.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随访和治疗。
MRI检查只是一种诊断方法,如果患者确诊了前列腺问题,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前列腺病变磁共振诊断结果怎么看

前列腺病变磁共振诊断结果怎么看前列腺病变磁共振(MRI)报告主要通过观察前列腺形态、大小、结构、包膜以及内部回声结构是否正常等对病情进行诊断。
前列腺磁共振检查主要通过磁共振成像设备对患者前列腺进行扫描,临床医生根据诊断结果判断患者是否患前列腺疾病。
若患者前列腺体积正常、包膜完整、结构均匀且内部信号结构正常,通常表明患者前列腺功能正常,无前列腺炎或者前列腺增生等疾病,若患者前列腺体积较小且结构欠均匀、包膜不完整及内部信号结构存在异常则表明患者可能存在前列腺增生或者前列腺炎等病变。
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需要综合其他检查方式进行综合诊断,以便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1前列腺疾病及检查手段概述前列腺疾病包括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等病症,属于中老年男性人群常见生殖系统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强以及检查手段日益丰富,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前列腺癌检出率不断升高。
早期明确诊断前列腺疾病类型有助于为临床制定个体化及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现阶段,临床进行前列腺疾病检查的手段和方法包括超声、CT及MRI,超声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效能相对较低,由于前列癌病灶本身密度与正常腺体有着较高的相似度,故而,CT针对局限于腺体内的病灶确诊率较低。
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诊断效能显著高于超声及CT[1,2]。
直肠指检也能够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疾病提供辅助,前列腺疾病患者通常存在明显的前列腺增大现象、中央沟变浅或小时,有硬节,表面粗糙等,有助于临床初步做出诊断,需要根据手术或者病理穿刺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2前列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技术分析临床在应用磁共振扫描仪实施检查时需要实施前列腺局部扫描及全方位扫描,局部扫描以前列腺基底部为起始部位,截止部位为腹主动脉分支,进行轴位扫描,于盆腔正中部位进行矢状位扫描,以矢状位TW1、TW2及T2脂肪抑制序列或者矢状位TW2序列进行扫描,对前列腺径线实时扫描,针对前列腺轮廓情况进行观察,明确是否有突出的前列轮廓外的结节,针对前列腺分区和前列腺信号进行却分,判断结节信号为高信号或低信号,汇总结节大小、数目,判断病灶是否侵入列腺包膜,若前列腺包膜存在局部中断现象或者包膜不连接可能存在包膜侵犯风险[3]。
前列腺疾病的MRI诊断ppt课件

临床表现
• 起病隐匿,早期无症状。 • 肿瘤增大压迫尿道引起尿路梗阻时, 出现与增生相似的症状。 • 晚期出现腰骶、髋部疼痛,为前列 腺癌骨转移所致。
前列腺癌的诊断
• 前列腺直肠指检 • 血清特异性前列腺抗原(PSA,大于 4ng/dl为阳性) • 影像检查 对部分早期前列腺癌诊断困难, 对可疑患者应积极开展前列腺穿刺活检, 以便提高早期诊断率。超声引导下穿刺更 为准确。
MRI表现
• 增生前列腺向膀胱内突出,以矢状 位和冠状位显示清楚,膀胱下后壁 受压,精囊也可见受压改变。 • 增强扫描,因增生结节血供较为丰 富,强化比较明显,但多不均匀。
前列腺癌(Prostate Carcinoma)
男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欧美 国家在恶性肿瘤所致死亡中,占第 二位。我国目前列腺癌发病率呈明 显的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及早期治 疗是提高患者生存期限和生存质量 的关键。
MRI表现
• 淋巴结转移,可累及闭孔、髂内、 髂外、髂总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淋巴结直径大于1cm或发现成串的 多个小淋巴结,一般认为有淋巴结 转移。
MRI表现
• 前列腺静脉与脊椎静脉系统相连,因此 前列腺癌很容易引起骨转移。骨盆、腰 椎、股骨最易受累。 • MRI表现为骨组织内的脂肪信号消失, 代之以长T1、等或略长T2病变,常多发, T1WI显示最为清楚。
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
• A 不能触及肿块,常于前列腺切除标本 中偶然发现
– A1 局灶性 – A2 弥漫性
• B 直肠指检触及肿瘤,局限于包膜内 • C 突破前列腺包膜,造成局部侵犯(包 括精囊、膀胱颈) • D 淋巴结或其它转移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前列腺MRI诊断

Ax-T2 fs
Cor-T2 fs
正常前列腺T2WI:
外周区——对称性新月形高信号区(腺性成分) 中央区、移行区——中等信号强度(平滑肌纤维组织) 精囊腺:高信号,可以见到特殊的曲细精管结构
Sag-T2 fs
MRI序列 C C
前列腺MRI序列之——T2WI
移行带 中央带
纤维肌肉基质 外周带
MRI序列
“one who stands before”"protector", "guardian"
It is a compound tubuloalveolar gland of the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Prostate
前列腺
Function
Exocrine: Prostatic fluid , is a compound of semen Endocrine: 5α-reductase , Testosterone ➝DHT Ejaculation: Seminal Vesicle , Vas Deferens Continence : Part of Urethra , Internal sphincter
前列腺癌DCE表现——早期、快速、明显强化,流出也较快 BPH的DCE表现—— 早期不均匀强化,强化持续时间长,增强晚期仍然表现较高信号
前列腺癌MRI
前列腺癌MRI—DCE中的表现
穿刺后出血(建议穿刺前行前列腺MRI)
前列腺癌MRI
小结
T2WI 低信号 DWI 高信号 ADC 低信号(弥散受限) DCE 动态增强
S C
P
前列腺MRI序列之——T2WI
正中矢状面
精囊(S) 中央带(C) 外周带(P) 纤维肌肉基质(FS) 尿道(U)
前列腺增强磁共振检查的注意事项

前列腺增强磁共振检查的注意事项引言前列腺增强磁共振(Prostate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E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用于评估前列腺的结构和功能。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医生检测前列腺问题,如肿瘤、炎症和结构异常。
然而,进行前列腺增强磁共振检查需要患者在检查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并遵循一些注意事项。
本文将探讨在进行前列腺增强磁共振检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准备工作在进行前列腺增强磁共振检查前,患者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通知医生你的病史在进行前列腺增强磁共振检查前,告诉医生有关你的病史,包括过去的手术、疾病和药物使用。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你的健康状况,并在需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测量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PSA是一种在前列腺组织中产生的蛋白质,它可以通过检查血液样本来测量。
在进行前列腺增强磁共振检查前,医生可能会建议你进行PSA检测,以评估前列腺的健康状况。
3. 确定是否需要局部麻醉前列腺增强磁共振检查一般不需要使用局部麻醉。
然而,如果你对狭小空间或不适感过敏,医生可能会建议在检查过程中使用局部麻醉。
4. 排空膀胱和直肠在进行前列腺增强磁共振检查前,需要排空膀胱和直肠。
膀胱排空可以让医生更清晰地看到前列腺。
直肠排空可以减少被直肠内的气体和粪便干扰。
注意事项在进行前列腺增强磁共振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和准确性。
1. 不要进食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在进行前列腺增强磁共振检查前,避免进食过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前列腺的图像质量,使医生无法准确评估前列腺的状况。
2. 不要进食或喝水6小时在进行前列腺增强磁共振检查前,不要进食或喝水至少6小时。
进食或喝水会导致胃部膨胀,可能会干扰前列腺的图像质量。
3. 声音、震动和磁性物品在进行前列腺增强磁共振检查时,应避免产生过多的噪音、震动或接触磁性物品。
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

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1. 概述前列腺核磁共振(Prostat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常用于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是根据MRI图像中前列腺异常的特征,对前列腺疾病进行定量评估的一种方法。
在前列腺MRI报告中,评分一般是以1分至5分进行标注,3分表示中等评分。
本文将对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为3分的含义、可能的疾病和进一步处理建议进行详细探讨。
2. 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的含义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表示在MRI图像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前列腺异常,但异常程度较轻。
对于前列腺MRI图像评分,一般按照PI-RADS (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标准进行评估,其中1分为低风险,5分为高风险。
3分属于中等风险,意味着存在一些异常,但与恶性病变关联的可能性较低。
3. 可能的疾病尽管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表示异常程度较轻,但仍可能与一些疾病相关。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疾病:3.1 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BPH是一种常见的前列腺疾病,是由于前列腺组织的增生导致的。
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可能意味着前列腺组织增生程度较轻。
3.2 前列腺炎症:前列腺炎症是前列腺组织的炎症反应,常见的类型有细菌性前列腺炎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可能表示存在轻度的炎症反应。
3.3 前列腺结节或囊肿: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也可能表示检测到前列腺结节或囊肿,但这些异常与恶性病变关联的可能性较低。
4. 进一步处理建议在评分为3分的前列腺核磁共振报告中,通常需要进一步的处理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可能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进一步处理建议:4.1 重复检查:如果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为3分,但仍存在一定的疑虑或不确定性,医生可能建议进行重复检查,以确认病变的性质。
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

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前列腺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可以用于评估前列腺疾病。
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是指前列腺核磁共振图像表现为低信号,表示前列腺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形态。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位于膀胱下方,环绕尿道。
它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液的一部分,帮助精子的运输和存活。
然而,前列腺疾病是常见的男性健康问题之一。
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通常用于评估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的图像表示前列腺组织呈现低信号,通常意味着前列腺癌的风险较低。
这种评分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还可以用于评估其他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是指前列腺组织的非恶性增生,常见于中老年男性。
前列腺炎是前列腺组织的感染和炎症,常见于年轻男性。
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的图像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虽然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可以提供有关前列腺疾病的重要信息,但它并不能单独用于诊断。
诊断前列腺疾病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检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因此,如果发现前列腺相关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建议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检查。
在进行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之前,患者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告知医生自己是否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等,因为磁共振时会产生磁场。
其次,需要空腹,避免进食2-4小时,以减少胃肠道气体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患者需要躺在磁共振仪的检查床上,保持平静,听从医生的指导。
前列腺核磁共振评分3分可以提供有关前列腺疾病的重要信息,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然而,它并不能单独用于诊断,需要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综合评估。
如果有前列腺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前列腺癌MRI分期及鉴别诊断

T1WI
点击添加标题
前列腺体积增大,信号均匀,轮廓光整,两侧对称
T2WI 前列腺各经线增大,周围带变、前纤维肌肉基质变 薄甚至消失
点击添加标题
T1WI
T2WI
点击添加标题
T2WI
T2WI
前列腺肉瘤
•临床上特点明显 •发病率低,多发生在中青年或儿童 •PSA水平一般不高点击添加标题 •瘤体增大明显 •早期转移
晚期可出现一些特异性症状 血尿 排尿困难、尿潴留 病理骨折、骨痛
前列腺癌病理分型
90%以上前列腺癌为腺癌 其它还包括移行细胞癌、鳞癌和肉瘤
前列腺癌典型表现
前列腺癌典型的征象是T2WI上高信号的外围 叶部分或全部为低信号的癌结节所代替, DWI上呈弥散受限。
前列腺癌的分期
Jewett A1 A2 B B1 B2 C
✓ 膀胱侵犯
• 前列腺与膀胱壁连接紧密 • 局部膀胱壁破坏,肿块形成
正常前列腺
前列腺癌侵犯膀胱
✓ 直肠侵犯
• 直肠前与前列腺之间有软组织肿块影 • 发生机率较低 • 直肠前脂肪间隙消失并不意味着一定有侵犯
✓ 淋巴结转移
• 多数发生在盆腔,沿髂血管旁分布 • 一般最小径大于1到1.5cm的淋巴结可
点击添加标题
M/44Y 排尿困难伴尿痛20余天
前列腺转移瘤
点击添加标题
M/20Y,右侧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半年
资料整理
• 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D D1 D2
TNM T1a T1a、 T1b
大体病理 触摸不到
触摸不到
MRI表现 正常
正常
前列腺内信号不均,多数为
T2a 直径<1.5cm
低信号,包膜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在课前的话磁共振(MRI)检查是前列腺癌影像学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对于前列腺癌研究的深入以及MRI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前列腺MRI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除了对于分期的预测外,辅助前列腺癌的诊断、对肿瘤恶性程度的预测、对治疗选择的影响以及MRI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均是目前泌尿外科关注的方向。
本次课程就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一、前列腺解剖(一)前列腺形态前列腺形态似倒置的锥形,位于膀胱和盆底之间,尿道穿越其中。
前列腺底部邻接膀胱颈,尖部向下位于尿生殖膈上,两侧有前列腺提肌绕过。
底部和尖部之间为前列腺体部,其后面平坦,中央有一纵行浅沟,称为前列腺中央沟。
直肠指检时,可扪及前列腺沟。
上图为前列腺结构示意图,可见上面是膀胱,在前列腺后方为直肠。
神经血管束在前列腺的后外方自上而下走行。
前方和两侧为前列腺静脉丛,尿道自前列腺穿越而过。
(二)前列腺组成前列腺是由腺组织、肌组织及纤维成分构成的不均匀的实质性器官。
表面包有筋膜鞘,称为前列腺筋膜囊。
前列腺静脉丛位于前列腺筋膜囊与前列腺之间,主要围绕在前列腺外侧及前方。
神经血管束沿前列腺周围组织的后外方自上而下走行。
上图可见前方两侧有前列腺静脉丛林,两侧为肛提肌。
(三)前列腺被膜前列腺没有真正的被膜,所谓被膜,是指前列腺外周一层较致密的纤维肌肉间质,包绕在前列腺的后外表面,前列腺炎肿胀时压迫该处,引起疼痛,如前列腺脓肿破溃,一般向上溃入膀胱。
前列腺外周带及中央带的末段腺泡与被膜相邻。
被膜是前列腺有无腺体外侵犯的重要标志。
(四)前列腺分区前列腺分为四区。
中央区位于膀胱颈下方,前列腺前括约肌后方及后外侧面,正常约占 1/3 ,呈楔形,尖段为精阜。
周围区正常约占 3/4,在精阜以上包绕中央区,在精阜远端与下段尿道直接接触,形成前列腺尖部。
移行区较小,占 5%-10%, 在精阜以上水平围绕尿道前列腺部的两侧及腹侧,末段腺泡与前部的纤维间质紧密相接。
尿道周围区仅指尿道周围组织。
上图为前列腺分区示意图。
可见前方主要是肌肉和纤维间质成分,体内腺体很少。
在尿道周围有尿道周围区,两侧是移行区。
前列腺中央带后外方是前列腺后外周带。
上图可见围绕尿道的是尿道周围区。
尿道自前列腺穿过,在这里还有输精管。
二、前列腺恶性肿瘤分类前列腺的恶性肿瘤分为上皮来源肿瘤和非上皮来源肿瘤。
其中上皮来源肿瘤包括腺癌、鳞癌、和移行上皮癌。
非上皮来源肿瘤包括脂肪肉瘤、血管肉瘤和恶性淋巴瘤等。
前列腺癌特指来源于前列腺腺泡上皮的腺癌,约占前列腺恶性肿瘤的 95% 。
前列腺癌常呈多灶性生长,肿瘤呈明显异质性,约 75% 发生在外周区, 15% 发生在中央区, 10%-15% 发生在移行区。
三、前列腺癌的概述(一)流行病学特点前列腺癌是一种与年龄显著相关的老年性疾病, 40 岁后发病率缓慢上升,约 85% 发生在 65 岁以上,高峰年龄在 60-70 岁。
在 80 岁以上的老年人尸检发现前列腺癌的阳性率约为 75% 左右。
(二)临床表现前列腺癌的症状缺乏特异性。
病人可以表现出排尿困难、尿频等,与前列腺增生的症状相仿。
当病变晚期,侵犯膀胱、精囊腺、直肠时可以有血尿、血精、排尿、排便困难等症状。
部分病人以骨转移、骨痛为首发症状。
(三)诊断在我国,随着生活方式的西方化以及PSS检查的普遍,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前列腺癌预后相对较好。
在美国,前列腺癌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8%以上。
但在我国,由于多数前列腺癌病人发现时已处于病程晚期,其五年生存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早期合理诊疗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FDA1994 年将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应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 PSA检查是目前早期诊断前列腺癌以及早期检查复发的最重要手段。
直肠指检可以发现局部较晚期的前列腺癌,敏感性欠佳,但是通过直肠指检可以发现一部分PSA正常的前列腺癌。
(四)临床分期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可分为临床早期和临床晚期。
临床早期主要指I期,即组织学检查偶尔发现前列腺癌和Ⅱ期的病例,即肿瘤局限在包膜内。
早期的病例可以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和近距离放疗。
目前认为,对于一期的病人还可以采取观察的方法。
临床晚期指Ⅲ期和Ⅳ期。
Ⅲ期肿瘤突破包膜,侵犯周围脂肪、膀胱颈、精囊腺和尿道。
Ⅳ期肿瘤有转移,包括局部淋巴结或者远处转移。
Ⅲ期和Ⅳ期的病人没有外科手术指征。
(五)影像学检查方法前列腺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 CT 、超声和磁共振检查。
经腹超声仅能观察前列腺大小,对于前列腺内的病变显示欠佳。
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可以检查出部分前列腺癌,并且可以用于超声引导下的前列腺穿刺活检。
1 、 CT 的诊断效能CT 扫描软组织分辨率低,平扫及增强均不能显示前列腺各区。
除含黏液或坏死低密度区外, CT 难以发现局限在包膜内的癌灶。
CT 只能显示晚期前列腺癌的外侵及转移表现。
肿瘤侵及周围脂肪、精囊腺、直肠、膀胱等时, CT 可显示相应脂肪密度增高,精囊角不对称,直肠前脂肪间隙内软组织密度,膀胱壁不规则增厚等征象。
因此, CT 一般用于术后或化疗后复查。
上图可见左侧外周带以及部分中央腺体区域密度不均匀,可见一均匀强化的结节,其内为低密度区域。
左侧被膜模糊,并且有向外喷出的趋势。
这例患者后经手术证实为前列腺癌。
2、经直肠腔内超声的诊断效能经直肠腔内超声诊断前列腺癌有一定的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前列腺内血流,从而显示灰阶成像不能显示的肿物。
总体而言,超声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偏低,经直肠超声导引下针吸活检有助于取得组织学诊断。
(1)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分型前列腺癌在直肠腔内超声的表现分为两型,弥漫分布型和结节型。
弥漫分布型,表现为前列腺增大,不规则,包膜不完整,腺体回声杂乱,可呈不均匀分布的点状、斑片状强回声,或多处片状低回声。
在前列腺旁可出现异常肿块或膀胱颈、精囊腺等受侵的表现。
结节型前列腺癌表现为邻近包膜或隆起于包膜表面的结节,多呈低回声,部分可突破包膜,探头压迫时触感较硬。
上图为前列腺癌患者经直肠腔内超声图,可见前列腺内部回声欠均匀,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腺体内有丰富的血流信号。
上图为经直肠腔内超声图,上两幅可见前列腺腺体内弥漫回声不均匀。
前列腺体积增大,有丰富的血流信号。
下面这两幅图为前列腺癌病人图像,可见膀胱、前列腺。
在前列腺的内腺和外腺间,分界较清楚。
前列腺内腺的回声稍欠均匀,内腺内可见小囊变区。
前列腺增大,向上突入膀胱腔内。
(2)经直肠腔内超声局限性部分患者表现为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明显增高或持续升高,而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回声,需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才有可能被发现证实。
这与癌肿体积较小、或呈等回声、或肿瘤被前列腺增生结节的声像图掩盖等有关。
比较分析三种影像学方法(CT、超声、MRI)在诊断前列腺癌中各自的优缺点。
四、MR常规成像(一)MRI的诊断效能MRI软组织分辨率高,能较好显示前列腺解剖分区。
MRI可多断面成像,有助于观察前列腺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直肠内线圈及高场强能进一步提高图像信噪比及分辨率。
此外,MRI具有多种功能成像方法,可以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上图为磁共振成像前列腺图片。
前列腺外周带在 T2 加权成像上表现为明显均匀的高信号。
中央腺体区呈低信号,前方可见纤维肌肉间质。
前列腺外周带癌在 T2WI 图像上通常呈较低信号,这主要由细胞密度增加和前列腺腺管减少引起。
T2WI 上肿瘤区域的信号减低程度与其 Gleason 评分相关。
高 Gleason 评分的癌灶往往信号强度更低,这可能是由于更甚程度的细胞增殖及腺体结构的破坏。
T1WI 可观察到前列腺轮廓,但前列腺外周带和中央腺体区南移。
T2WI 中可清楚的看到前列腺的中央腺体区和外周带,左侧外周带信号减低,并且外周带与中央带,中央腺体区之间的分界欠连续。
病理证实这是左侧外周带的前列腺癌,可见密集的癌细胞和腺管结构破坏。
(二) MRI 诊断前列腺癌MRI 显示肿瘤突破前列腺被膜、精囊腺、神经血管束、直肠、膀胱、盆底肌肉侵犯等均优于 CT ,对骨转移敏感。
前列腺癌骨转移以成骨性转移为主, T1WI 呈低信号, T2WI 呈中高信号。
MR 显示肿瘤外侵情况包括突破包膜,神经血管束侵犯,精囊侵犯,膀胱侵犯,盆底肌侵犯,直肠侵犯,淋巴结转移,骨转移等。
上图可见前列腺外周腺体区域信号减低,后方前列腺被膜欠光整,肿瘤突破向外生长。
上图肿瘤主要位于左侧外周带,可见明显膨大结节,被膜向外推压。
上图可见外周带病灶侵犯中央腺体区域,被膜结构不连续,肿瘤向外生长,侵犯了直肠前方脂肪间隙。
上图为矢状位图像,可见精囊腺受侵。
正常精囊腺在 T2WI 上呈明显高信号,现被与肿瘤区域相仿的信号取代。
右图可见前列腺癌向上侵犯膀胱,且侵犯两侧精囊腺。
该患者两侧股骨和髂骨,骨质信号欠均匀,呈高低混杂信号,病人有前列腺癌骨转移。
上图可见两侧髂骨骨转移灶, T2WI 呈中高信号,骶骨也可见异常信号区。
上图为双侧外周带前列腺癌患者图像,其信号减低程度并不明显,且病灶弥漫分布。
中央腺体区和外周带之间的界限欠清晰。
在直肠前方脂肪间隙内可见软组织信号结节。
上侧腹股沟区有明显肿大淋巴结,且该患者腹壁下筋膜呈广泛增厚。
该患者诊断为前列腺癌经治疗后,双侧腹壁以下筋膜增厚情况明显减轻。
上图可见前列腺癌侵犯左侧精囊腺,并向上侵犯膀胱。
在双髂血管区可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
(三) MR T2WI 诊断的局限性磁共振 T2WI 诊断前列腺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外围带在 T2WI 图像上的局部信号减低同样可见于穿刺后血肿、局部纤维化、钙化、炎症、良性增生、治疗后改变等。
上图左侧外周带可见片状信号减低区。
冠状位成像显示外周带信号减低,外周带与中央腺体区域之间分界稍毛躁、模糊。
穿刺证实为前列腺炎。
上图患者经过穿刺证实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上皮内瘤变。
可见中央腺体区呈前列腺增生的表现。
在左侧外周带以及部分右侧外周带, T2 加权图像上信号减低。
矢状位图像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央腺体区呈增生表现。
左图为前列腺炎患者。
可见前列腺中央腺体区呈增生表现,左侧外周带有片状信号减低区,穿刺证实为前列腺炎。
右图可见双侧外周带信号减低,穿刺证实为双侧前列腺癌。
上图可见前列腺体积缩小,外周带信号弥漫均匀减低,穿刺证实为前列腺癌。
该前列腺癌图像与慢性前列腺图像不易鉴别。
因此, T2WI 在诊断部分早期前列腺癌时,有一定困难。
外周带早期癌灶仅凭 T2WI 难以准确诊断。
有文献报道在初次活检阴性的患者中,T2WI 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 47.8% ,特异性 44.3% ,阳性预测值为 20.4% 。
(四) MR 平扫对中央腺体区癌的诊断MR 对于前列腺中央腺体区的肿瘤诊断更困难。
这是因为中央腺体区前列腺癌相对较少,良性前列腺增生( 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 , BPH )较常见,两者影像学表现均复杂多样,有较大重叠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