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合集下载

光缆施工及设计相关规范

光缆施工及设计相关规范

光缆线路工程建设相关标准9. 1光缆线路工程建设相关标准9. 1. 1国家标准(GB)(1)GB 50373—2006《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本规范主要对通信系统工程的管道及通道的规划与设计作出规定和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通信管道及通道的规划与设计原则、通信管道及通道的路由及位置的确定、通信管道容量的确定、管材的选择、通信管道的埋设深度、通信管道的弯曲及段长、通信管道的敷设、人(手)孔设置、光(电)缆通道和光(电)缆进线室设计等内容。

一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新建地F通信管道及通道工程的设计。

(2)GB 50374-2006《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本规范主要对通信系统工程的管道的施工及验收作出规定和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器材检验;工程测量;上方工程;模板、钢筋、混凝土及砂浆;人(手)孔、通道建筑;敷设管道和工程验收等内容。

是通信管道工程施工、监理、随工验收、竣工验收、编制竣工文件等工作的技术依据。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通信管道」程的施工和验收工作。

9. 1. 2行业标准(YD)(l)YD5102. 2005《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本规范丰要内容包括光缆传输系统、容量选择、线路路由、线路敷设、站址选择和线路防护。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长途通信陆地光缆传输系统的线路工程设计,改建、扩建及其他类似光缆线路工程可参照执行。

(2)YD 5121-2005《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验收规范》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光缆器材及光缆路由、光缆敷设安装、光缆接续安装、光缆中继段测试、竣工文件编制、工程验收等内容。

工程验收包括:随工质量检验、工程初验、工程试运转及工程终验。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改建、扩建及其他光缆线路工程也应参照执行。

(3)YD5137. 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地通信工程电缆(铜线对市内通信电缆)线路设计、光缆线路设计、光(电)缆线路防护和电缆线路传输设计等内容。

光缆验收规范-联通

光缆验收规范-联通

光缆和管道的施工规范特别说明:该规范主要适应于中国联通的光缆和管道工程施工1.光缆的施工要求1.1复测(1)核对光缆路由走向、敷设方式及接头位置。

(2)复测路由地面距离,为光缆配盘、分配及敷设提供必需的资料。

1.2光缆留长在现有管道内敷设光缆,为确保光缆安全,预留光缆尽量盘留在通信管道的人(手)孔内,基站留长按15米预留,冗余留长按15‰。

预留,接头留长按10米/侧预留。

为方便维护,放缆时应以接头井为1#,安顺序类推,逢5、10、15 (5)的倍数手孔,应安20m作预留。

1.3光缆检验(1)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对运到工地的光缆、器材的规格、程式进行数量清点和外观检查,如发现异常应重点检查。

对光缆、连接器等还应进行光学特性、电特性的测试。

(2)核对单盘光缆规格、程式及制造长度应符合订货合同规定的要求。

(3)光缆开头检验时,应核对光缆外端的端别,并在缆盘上做醒目标注。

光缆端别的识别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面对光缆截面,由领示色光纤按/顺时针排列时为A端,反之为B端。

(4)光缆现场检验光纤衰减常数、光纤长度。

(5)单盘光缆检验完毕后应恢复光缆端头密封包装及光缆盘包装。

(6)光纤连接器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互换性。

尾纤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外皮无损伤。

尾纤各项参数应符合合同规定。

连接器的损耗应符合合同规定。

1.4光缆敷设(1)新建管道内光缆均采用硬塑料管保护,塑料管一次布放的长度以方便光缆穿放为原则。

(2)光缆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0倍,施工过程中不小于20倍。

(3)布放光缆的牵引力应不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80%,瞬时最大牵引力不得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100%,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件(芯)上。

光缆布放过程中应无扭转,严禁打小圈、浪涌等现象发生。

(4)布放光缆必须严密组织并有专人指挥,牵引过程中应有良好联络手段。

光缆布放完毕,应检查光纤是否良好。

光缆端头应做密封防潮处理,不得浸水。

(5)光缆穿入管道或管道拐弯或有交*时,应采用导引装置或喇叭保护管,不得损伤光缆外护层,光缆一次牵引长度一般不应大于1000米,超长时应采用∞字分段牵引。

光缆线路施工验收规范

光缆线路施工验收规范

光缆线路施工验收规范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架空线路质量要求〃〃〃〃〃〃〃〃〃〃〃〃〃〃(2)第三章进局管道光缆质量要求〃〃〃〃〃〃〃〃〃〃〃〃(5)第四章直埋光缆的质量要求〃〃〃〃〃〃〃〃〃〃〃〃〃(5)第五章架空跨越长杆档光缆及水线光缆沿桥敷设光缆的质量要求〃〃〃〃〃〃〃〃〃〃〃(8)第六章进局站光缆的质量要求〃〃〃〃〃〃〃〃〃〃〃〃(11)第七章光缆光电特性及其质量要求〃〃〃〃〃〃〃〃〃〃(12)第八章竣工文件的要求〃〃〃〃〃〃〃〃〃〃〃〃〃〃〃(1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光缆线路工程质量验收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对所辖的光缆线路进行工程质量认定的一项基础工作。

第二条光缆线路工程质量验收的目的是发现光缆线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向施工单位提出建议,洽商解决办法,妥善处理问题,确保线路设备质量良好。

第三条光缆线路的具体验收工作由监理单位组织实施,线路设备质量认定由移动公司负责。

第四条验收依据:1、原电信管理局1998年颁布的《长途光缆线路维护规程》和《本地网光缆线路维护规程》。

2、光缆线路工程设计文件。

3、上级主管部门下达和颁布的有关文件、有关规定。

4、原邮电部颁布的《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YDJ44-89)。

第五条本规定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第二章架空线路质量要求第一条杆路:顺直、无眉弯、“S”弯,电杆左右跳位小于半个杆根,电杆中心线与路由中心线的左右偏差应不大于5cm。

1、电杆安装质量:⑴电杆的位臵及埋深符合要求①电杆位臵:杆位选择在安全、牢靠处,避开易冲刷、塌陷、影响交通、耕作处。

距国道公路≥20米,省道公路≥15米,县乡公路≥3米,特殊地点不得埋设在路肩上,距路肩应大于4/3杆高。

距铁路≥30米,特殊地点,距铁路铁轨应大于4/3杆高距相邻线路间距>杆高,最近不得小于7米。

②电杆埋深:符合设计要求。

通信标准(2005年及2006年新发布标准和废止标准清单)

通信标准(2005年及2006年新发布标准和废止标准清单)
《通信电源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暂行规定》(YD5096—2003)
71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YD5100—2005)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暂行规定》(YD5100—2002)、《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暂行规定》(YD5101—2003)
59
《电信专用房屋工程施工监理规范》(YD5073—2005)
《电信楼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YD5073—98)
60
《通信管道和光(电)缆通道工程施工监理规范》(YD5072—2005)
《通信管道和光(电)缆通道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YD5072—98)
61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T5040—2005)
《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VSAT)通信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5028—1996)
55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T5017—2005)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YD5017—96)
56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YD/T5050—2005)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YD5050—1997)
《同步数字系列(SDH)长途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YD/T5095—2000)
7
《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YD/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44—2005)
《同步数字系列(SDH)光缆传输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暂行规定》(YD5044—97)
8
《SDH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YD/T5080—2005)
《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02—2003)

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总则1.0。

1为了加强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统一验收标准,保证施工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时速250-350公里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时速250公里以下客运专线、城际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应参照执行。

1。

0。

3 高速铁路通信工程建设各方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对管理层、技术层、作业层人员的质量责任实行终身追究制度。

1。

0.4高速铁路通信工程建设各方应做好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等标准化工作,落实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等建设管理要求。

1。

0。

5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应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进行施工.施工质量应符合系统使用功能和安全、质量性能的要求,保证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使用。

1。

0.6高速铁路通信工程采用的主要设备、器材应符合国家和铁路行业相关标准及准入的规定1。

0。

7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合同文件和工程技术文件等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不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当高于本标准的时应符合其要求1.0.8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应贯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做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工作。

1。

0.9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劳动保护方面的法规,保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避免或减少伤害。

1。

0.10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应积极采用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等施工手段.1.0.11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应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验检测手段。

质量检测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质量状况。

所有方法的仪器设备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仪器性能应符合质量检测的要求。

质量检测人员应有规定的资格。

1.0.12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的各类质量检验报告、检查验收记录和其他工程技术管理资料,应按规定及时填写,并严格履行责任人签字确认制度。

(通信类)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通信类)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016(通信类)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目录0 内容简介 (1)1 通信局(站)选址的规定 (1)1.1 对环境安全要求的规定 (1)1.2 对通信安全保密、国防、人防、消防等要求的规定 (2)1.3 对电磁波辐射影响要求的规定 (2)1.4 对环境干扰要求的规定 (3)1.5 与其他设施隔距要求的规定 (3)1.6 通信卫星地球站对保证天线电气特性要求的规定 (3)1.7 通信建筑结构安全的规定 (3)2 电信设施安全的规定 (3)2.1 设施安全间距的规定 (3)2.2 通信线路安全埋深的规定 (8)2.3 通信线路安全的其他规定 (15)2.4 电信生产楼安全的规定 (16)3 邮电建筑设计防火的规定 (16)3.1 耐火等级 (16)3.2 防火分区 (17)3.3 楼梯间 (17)3.4 孔洞封堵 (18)3.5 机房墙体、地面和顶棚装修 (19)3.6 安全出口 (20)3.7 供电要求 (21)3.8 配电线路敷设 (21)3.9 自动报警系统、灭火系统和消防器材 (21)3.10 通信工程验收安全检查 (23)3.11 其他 (26)3.12 引用《邮电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条文 (27)4 通信工程抗震的相关规定 (29)4.1 电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29)4.2 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要求 (31)4.3 电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的规定 (37)5 通信工程防雷接地及强电防护的规定 (47)5.1 通信局(站)防雷接地的基本要求 (47)5.2 通信局(站)的接地系统 (48)5.3 通信局(站)相关线缆布放与接地处理 (49)5.4 过电压保护器的选用和安装 (50)5.5 静电防护 (51)5.6 设备、装置的接地要求 (51)5.7 通信线路工程的防雷与接地 (53)5.8 通信线路的强电防护 (54)5.9 通信系统的防雷接地规定 (54)6 通信工程环境保护的规定 (56)6.1 通信工程建设环保通用规定 (56)6.2 综合布线工程 (57)6.3 移动、卫星无线通信工程 (57)6.4 电信专用机房 (59)6.5 通信设备安装工程 (59)7 通信工程相关专业的规定 (59)7.0 工程建设中各专业通用的强制性规定 (59)7.1 通信核心网专业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的强制性规定 (61)7.2 通信无线专业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的强制性规定 (62)7.3 通信数据专业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的强制性规定 (63)7.4 通信传输专业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的强制性规定 (64)7.5 通信传输(线路)专业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的强制性规定 (65)7.6 通信接入网专业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的强制性规定 (68)7.7 通信电源专业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的强制性规定 (69)7.8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规定 (70)8 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 (72)8.1 基本规定 (72)8.2 工器具和仪表 (73)8.3 器材储运 (75)8.4 通信线路工程 (75)8.5 通信管道工程 (77)8.6 通信设备工程 (77)8.7 通信铁塔建设工程 (77)8.8 通信电源设备工程 (77)附录: (78)1 电信专用房屋监理规定 (78)2 通信工程安全生产监理的规定 (82)3 通信钢塔桅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的规定 (89)4 通信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规定 (95)5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的规定 (97)0 内容简介为了便于公司通信业务板块的管理、技术人员更全面地掌握通信信息工程建设领域国家与行业标准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2014年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编制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汇编(通信类)》。

光缆线路工程验收规范可修改全文

光缆线路工程验收规范可修改全文

地线安装位置不符合要求,应距吊线夹板10-15公分安装
4.5地线、避雷线
第四章 施工工艺要求 合格
4.5.1地线、避雷线技术指标
1. 在与10KV以上高压输电线交越处。两侧电杆上的避雷线应有放 电间隙; 2. 设计利用拉线电杆作避雷线。施工中电杆拉线作避雷线和接地 线应按设计要求装设; 3. 水泥杆有预留避雷线穿钉的,应从穿钉螺母向上引出一根
4.4.2吊线布放技术指标
4.4 杆路吊线
第四章 施工工艺要求 合格
4.4.2吊线布放技术指标
4.4 杆路吊线
第四章 施工工艺要求
合格
4.4.3吊线接续图示
正确:吊线接续符合规范要求
错误:吊线接续与电杆过近
4.4 杆路吊线
第四章 施工工艺要求 合格
4.4.3吊线接续技术指标
4.4 杆路吊线
第四章 施工工艺要求
仰度过大
角杆未内移
正确:直线杆路段电杆垂直, 呈一列直线
错误:角杆未内移、仰角过大。
4.2 杆路立杆
第四章 施工工艺要求 合格
4.2.2 立杆:技术指标
4.2 杆路立杆
第四章 施工工艺要求 合格
4.2.3 杆号
距地2m 面向 公路
正确:杆号高度正确,字迹清 晰、规范
错误:杆号高度不够
4.2 杆路立杆
4.4.4长档距杆路的处理图示
辅吊 7/3.0
杆距大于150m时,须 设辅助吊线。
主吊 7/2.6
每隔20米用30*4mm扁 钢及夹板连接
长档距两边电杆须做双方拉及顶头拉
4.4 杆路吊线
第四章 施工工艺要求
合格
4.4吊线过路警示牌(管)安装图示
正确:过路吊线悬挂警示牌

光缆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光缆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光缆线路工程验收标准一、机房端1、入局光缆在进出孔、ODF架端要挂牌编号,标牌与竣工资料相符;2、进/出局光缆和用户光缆应全部检查光缆的预留长度、盘放安置、保护措施及成端质量.3、进/出局光缆内的金属构件在终端处要接地;4、入局光缆进出孔要用防火泥堵塞;5、光缆在槽道中布放应顺直,无明显扭绞、交叉,不得溢出槽道,拐弯适度,无死弯,光缆进出槽道部位应绑扎并有挂牌;二、交接箱1、交接箱装配应零配件齐全,接头排应无损坏,端子牢固,编扎好的成端光缆应在箱内固定,并进行对号测试和绝缘测试,漆面应完好。

2、交接箱必须单设接地,接地线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欧姆。

进入交接箱的光缆必须接地并挂标识牌。

3、交接箱箱号、光缆编号的漆写(印)应符合设计要求,交接箱箱盖的内侧有光缆线路路由示意图.交接箱内跳纤布放合理、整齐,无接头且不影响模块支架开启;4、墙式交接箱的安装位置,应选择坚实、牢固、安全的墙面,交接箱底部距地平线、箱体距墙角应符合设计要求(包括室内交接箱);架空交接箱的安装,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H型杆,并加装工作平台;落地式交接箱的安装位置的选择箱体就位的坚固件必须牢固、安全、可靠,安装高度、防潮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5、成端是否规范(要有余留,保证可随时调换,特别是主干光缆部分)6、交接箱下方光缆进出口、光缆引管上端必须进行防鼠、蚁处理。

三、线路架空杆路:1、架空光缆抽查的长度应不小于光缆全长的10%,沿线检查杆路与其他设施间距(含垂直、水平)、光缆及接头安装质量、预留光缆盘放、与其他线路交越、靠近供电线保护措施。

2、电杆应按设计规定的杆距立杆。

一般情况下,市区光缆线路的杆距为35~40m,郊区明线线路的杆距为45~50m.因地形特殊情况距离不要超过65米。

3、竖立电杆应达到下列标准:直线线路的电杆位置应在线路路由的中心线上,电杆中心线与路由中心线的左右偏差应不大于50㎜,电杆本身应上下垂直。

角杆应在线路转角点内移,水泥电杆的内移值为100~150㎜,木杆的内移值为200~400㎜,因地形限制或装撑木的角杆可不内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本规范没有规定的工程验收指标和要求应按照相关技术体制、标准、设计规范和工程的设计文件确定。当本规范与国家标准及规范有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及规范为准。
1.0.3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部颁有关施工质量检查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加强工程的质量检查,做好随工检验。
1.0.4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有困难时,建设单位应充分论述理由并提供报告呈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每纤设置测试周期为24小时,进行10次测试。在所测周期内,测试结果的回传率达到100%(扣出监测系统以外因素)。
周期测试的数据偏差以均方差进行衡量,其值应满足表5.2.2的要求。
表5.2.2数据偏差指标
项目
稳பைடு நூலகம்性
全程传输衰耗
≤0.25dB (无活动连接器)
≤0.5dB(有活动连接器)
接头衰耗
≤0.025dB(熔接接头)
2.2.4机架应采用膨胀螺栓(或螺栓)对地加固,机架顶应采用夹板与列槽道(列走道)上梁加固。
2.2.5所有紧固件必须拧紧,同一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宜一致。2.2.6光纤分配架(ODF)上监测线引出端子板位置及各种标志应符合设计要求,ODF架上无源光器件的安装应牢固,不影响ODF架的操作性能。
2.2.7设备的抗震加固应符合通信主管部门通信设备安装抗震加固要求,加固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1)系统初始化配置。
2)光缆自动监测系统状态和控制。
3)被监测网络的配置应能按请求以图形方式在监测中心屏幕上完成。
4)系统备份和故障处理能力。
4.安全管理
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应至少提供下述安全管理功能:
1)未经授权的人不能接入管理系统,具有有限授权的人只能接入相应授权的部分。
2)应能对所有试图接入受限资源的申请进行监视和实施控制。
4.2.2设备正常工作时应无过热现象。
4.2.3对监测站内的远程测试单元、远程测试转接单元、波分复用单元、告警单元和网络通信设备,监测中心内各种主机、终端、网络通信设备、数据输出设备等进行检查测试,确认硬件系统无故障。
4.3软件功能检查
4.3.1软件的一般要求
软件应采用图形用户界面或面向对象的结构设计,按模块方式组成,每个模块彼此独立,而且每个模块的改变和升级不得影响其他模块。具有支持系统备份,安全管理,容错和性能控制等能力。
5.1.2监测中心的备用
当监测站与监测中心无法连通时,如有备用监测中心,监测站应自动倒换,与备用监测中心连接。
5.2系统性能测试检查
5.2.1点名测试
从监测中心发出点名测试口令,观察数据传输过程及数据分析结果,测试结果的回传率达到100%(扣出监测系统以外因素)。
5.2.2周期测试
1. 数据偏差测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Standards for Acceptance of Optical FiberCable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Engineering
(征求意见稿)
2004年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2.性能管理
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应至少提供下述性能管理功能:
1)能监测所有受测光纤。
2)能对监视门限进行设置(根据《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技术条件》)。
3)能周期存储和报告性能事件数据(周期可根据用户要求设置)。
4)能报告点名测试的性能监视数据。
3.配置管理
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应至少提供下述配置管理功能:
5.2.3障碍告警测试
1. 缓慢变化故障
采取人工方法,在监测系统所接入的光路中选择备用光纤,以弯曲方式人为造成衰耗增大,事件点衰耗控制在0.1~5dB(活接头处事件点衰耗控制在0.5~5dB),任意点衰耗控制在1.5~5dB范围,观察监测系统以周期测试或点名测试的方式能否发现。
2. 断纤故障
仍采用上述方式,人为断其光路(拔掉活接头),模拟外线突发阻断故障,观察监测系统以周期测试或点名测试的方式能否发现。
6.0.2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的各级测试优先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障碍告警测试优先于定期测试和点名测试。
2.长途光缆线路障碍告警测试优先于中继网和接入网光缆线路的障碍告警测试;长途一级光缆线路障碍告警测试优先于长途二级光缆线路障碍告警测试 。
3.1.2光纤连接线的规格、程式应符合设计规定,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文件及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3.1.3光纤连接线的路由走向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3.1.4光纤连接线两端的余留处理应统一并符合工艺要求。
3.1.5槽道或地槽内光纤连接线拐弯处的曲率半径不小于40mm。
3.2编扎光纤连接线
3.2.1光纤连接线在槽道或地槽内应加套管或线槽保护。无套管保护的部分宜用活扣扎带绑扎,扎带不宜扎得过紧。
2.设备安装
2.1槽道、列柜安装
2.1.1槽道、列柜的安装应按YD5044-97《同步数字系列(SDH)光缆传输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暂行规定》中有关标准执行。
2.2机架安装
2.2.1机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2.2.2机架的安装应端正牢固,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机架高度的1‰。
2.2.3列机架应相互靠拢,机架间隙不得大于3mm,列内机面平行,无明显参差不齐现象。
2.1槽道、列柜安装
2.2机架安装
2.3子架安装
3缆线布放
3.1敷设电缆及光纤连接线
3.2编扎光纤连接线
4设备检查及本机测试
4.1通电前的检查
4.2硬件通电检查
4.3软件功能检查
4.4本机测试
4.5光器件介入测试
5系统性能测试及功能检查
5.1数据连接传递测试
5.2系统性能测试检查
6系统管理
7竣工验收
表5.2.3数据准确性指标
项目
准确性
全程传输衰耗
≤0.25dB+基准值×5%
(无活动连接器)
≤0.5dB+基准值×5%
(有活动连接器)
接头衰耗
≤0.025dB+基准值×5%
(熔接接头)
≤0.5dB+基准值×5%(活动接头)
长度测试
≤25m+基准值×1‰
注:上述测试条件是在OTDR动态范围(10μs脉宽)有10dB的测试精度的条件下。0.5dB以上衰耗的熔接接头按活动接头的指标考虑。
1. 在通信系统接收端测试介入在线器件前后的光功率,以计算主通道内的介入衰耗。
2. 在通信系统中测试介入在线器件前后的系统富余度,以确定能否介入在线器件以及其对通信系统的影响。
5系统性能测试及功能检查
5.1数据连接传递测试
5.1.1监测站内部信号传递,监测中心与监测站之间的数字信号连接应满足YDN 010-1998《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技术条件》以及设计提出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的要求。监测终端和便携终端应能通过PSTN网调用监测中心的信息,并能对监测站进行点名测试。
5.2.4监测系统通过测试应能发现故障,判断故障性质和障碍等级,报出故障点距离,同时发出报警到指定的电话和寻呼机。报警信号的级别和要求符合YDN 010-1998《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技术条件》。
5.2.5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从触发信号启动测试开始至监测中心分析结果出来,这一系列过程应在3分钟(段内)或5分钟(跨段)内完成(扣出监测系统以外因素的影响)。
2.3子架安装
2.3.1子架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面板布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2.子架与机架的加固应符合设备装配要求。
3.子架安装应牢固、排列整齐、插接件接触良好。
4.监测中心设备的安装应整齐、美观,符合设计要求。
3.
缆线的布放
4.
3.1敷设电缆及光纤连接线
3.1.1布放电缆应按YDJ 44-89《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中有关标准执行。
4.电源的引出位置正确,电源极性和熔丝规格应符合要求。
5.机架设备等按要求接地良好。
6.告警触发信号的引出端口正确。
7.具备设计提出的通信端口,并连接至相应的外线端子。
8.监测的光纤、对应的光开关号及告警采集口应与设计相符。
4.2硬件通电检查
4.2.1各种硬件设备必须按厂家提供的操作程序,逐级加上电源,电源接通之后,用万用表测量-48V或交流220V回路电压应符合要求。
对软件系统的主要要求有:
1. 采用用户友好图形界面;
2. 容易维护;
3. 功能测试和模块修改简单;
4. 全部软件及其模块清楚易懂,易于升级。
5. 具有开放性
4.3.2安全性
软件系统应有保护机制防止过载引起的差错,程序和只读数据必须有保护。整个系统必须有自检自复位功能。
4.3.3软件修改
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应具有内部管理软件的更新和升级能力,该系统的更新和升级应能通过上级监测中心用软件下载的方式完成。软件修改应能借助更换模块的方式来进行,修改工作不应影响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
4.4本机测试
4.4.1选择一备用光纤接入光开关的空余端口,利用系统的本地测试功能对接入的光纤进行本地测试,测试结果应满足YDN 010-1998《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技术条件》提出的要求,测试项目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项:
1. 光纤通道的全程传输衰耗及其光纤的光学长度;
2. 光纤接头损耗;
3. 两接头点间的衰耗;
3.2.2编扎后的光纤连接线在槽道或地槽内应顺直,无明显扭绞。
4设备检查及本机测试
4.1通电前的检查
4.1.1机房温度、湿度和电源电压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4.1.2硬件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标签应齐全正确。
2.设备及插板类型、数量、安装位置应与设计文件相符。
3.设备的各种选择开关应置于指定位置上,各输入输出端子类型和位置应与设计相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