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年城镇化率(1949-2013年)

合集下载

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的自然过程,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不断向原有和新兴城镇转移和聚集的现象和过程,包括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的增加及城乡经济社会的现代化。

进入二十一世纪,城镇化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如何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是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我国城镇化存在着严重滞后1.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自1949年至今的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有了较大的发展,城镇化率从1952年的12.46%增加到1999年的30.9%,年均增加0.39个百分点。

但与我国工业化进程相比城镇化仍严重滞后,1952年城镇化滞后工业化5.14个百分点,到1978年扩大到26.4个百分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重视了城市的发展,逐步将生产性城市向消费性城市转变,调整了城镇发展方针,鼓励发展中小城市,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程度有所减缓,但仍然滞后,1990年滞后10.6个百分点,1998年滞后11.7个百分点。

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恰恰与世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呈鲜明的对比。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对近100个发展中国家在1950~1970年间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的比较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过程始终超前于工业化过程。

当人均GNP在200美元左右时,城镇化速度开始加快,人均GNP在300美元左右时,城镇化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

2.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同等收入国家的城镇化水平据对世界有关国家1997年的GNP和城镇化水平分析表明,我国城镇化与同等收入国家城镇化水平相比仍然滞后,从表中分析可知,同我国人均GNP水平相当的13个国家城镇化平均水平为45%,我国为30%,滞后了15个百分点(见表1)。

表1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比较(钱纳里的发展模型)土库曼斯坦喀麦隆科特迪瓦刚果洪都拉斯人均GNP(美元/人)630 650 690 660 700城镇化率(%)45 46 57 29 45人均GNP(美元/人)750 750 800 840 950城镇化率(%)38 33 23 59 62人均GNP(美元/人)1010 1040 1110 814 713城镇化率(%)42 71 37 45 30 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政府实行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城乡分割体制和赶超型工业化战略,延缓了城市的发展,造成了城镇化的滞后。

1990-2012全国各城镇化率

1990-2012全国各城镇化率

1990-2012全国各城镇化率1990-2012全国各城镇化率介绍本文档将对中国主要城市的城镇化率进行分析和比较。

城镇化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指标,反映了该地区城镇发展的程度。

本文将通过对1990年至2012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全国各城镇化率的变化趋势和差异。

数据来源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相关研究机构的公开数据。

这些数据以年度为单位,包括各城市的人口和城镇人口的数量。

方法为了计算城镇化率,我们将城镇人口总数除以总人口,然后将结果乘以100。

这样可以得到一个百分比,表示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

结果和讨论我们将按照年份对城镇化率进行分析和比较。

1990年城镇化率在1990年,中国全国城镇化率为29.68%。

这意味着城镇人口仅占中国总人口的29.68%。

2000年城镇化率在2000年,中国全国城镇化率提高到了36.16%。

这表明城市化进程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2010年城镇化率到了2010年,中国全国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到了49.68%。

这表明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2012年城镇化率在2012年,中国全国城镇化率上升到了52.57%。

这表明城市化进程继续加速。

城市差异除了整体的城镇化率变化趋势外,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也是值得注意的。

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的城镇化率通常高于其他城市。

这可能是由于一线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

结论,中国全国的城镇化率在1990年至2012年间呈现出了明显的增长趋势。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仅带来了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人口流动和资源短缺。

以此为基础,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2013年中国各省城镇化率排名

2013年中国各省城镇化率排名

2013年中国各省城镇化率排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

截止2013年底,中国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3.73%,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从城镇人口、空间形态标准来看,中国整体上已进入到初级城市型社会;但从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和城乡协调标准看,目前中国离城市型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数据中心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城镇化率进行排名。

我们发现有18个省的城镇化率超过50%,12个省的城镇化率在35%至50%之间。

其中上海的城镇化率达到88.02%,排名第一;北京以86.30%紧随其后;天津以78.28%排名第三。

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

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

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趋势和特点一、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虽然我国城镇建设历史悠久,并且在古代很长时期,我国城市发展都居于所处时代的前列,而且出现过当时享有世界盛誉的大都市,但随着近代以来饱受外国入侵和殖民掠夺,我国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近现代城镇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基本上被扼杀。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近现代史上真正意义的城镇化的开始。

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建国以来的城镇化进程简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见图1,2,3)。

1.城镇化起步发展阶段(1949~1957年)随着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逐渐得到恢复(1949~1952年)以及其后“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1953~1957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城镇化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这一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较快,具体表现为:新建了一批工矿业城市并且扩建和改造了一批重点城市,城市数量从1949年的136座增加到1957年176座,年均增加5座,城镇人口也增长较快,从5765万增加到9949万,城镇化水平由10.64%提高到15.39%,相当于年均提高0.59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这段时期的城镇发展及城镇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适应。

2.城镇化剧烈波动阶段(1958~1965年)由于对经济发展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我国经济发展在此后开始盲目追求高速度,受“大跃进”思想的影响,经济发展起伏波动大,城镇化发展也表现出大起大落。

其中,在1958~1960 年三年“大跃进”时期,由于受急于求成和主观随意性强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影响,我国工业化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脱离了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高速推进,一大批工业项目盲目上马,致使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镇,3 年内城镇人口净增2352 万,年均约新增城市8座,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到19.75%(年均提高1.45个百分点)。

但这种由“跃进”式国民经济建设所导致的超越经济社会发展的“虚假城镇化”并不持续。

从1960年起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困难时期,特别是国家在1961年对整个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后,我国城镇化进入了1961~1963年的三年调整时期,期间停建和缓建了一大批工业项目,政府动员大量城镇人口回农村,一部分新设市恢复到县级建制而一部分地级市则降级为县级市,3年间城市总数合计减少25座(1963年一年就撤销城市24座),城镇化水平也骤降2.46 个百分点为16.84%,出现了极不正常的“逆”城市化现象。

中国城镇化趋势

中国城镇化趋势
•在“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推进 城镇化的战略,以及调整部分限 制和不利于农民进城的政策等;
• “十一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提 出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在劳动力转移就业、地产开发、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运用市 场机制,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5
一、外部环境分析——1.1 中国城镇化趋势
我国现阶段城镇化主要特征——多元因素形成多重矛盾
6
一、外部环境分析——1.1 中国城镇化趋势
我国城镇化面临的制约
•我国城镇化进程面临着越来 越多的制约,进程也有所放 缓。 •按去年11 月1 日第六次人口 普查结果看,2010 年末城镇 化率已接近50%。 •按2001-2009 年间可比数据 看,2004-2009 年间城镇化进 程在放缓。
城镇化增幅放缓,是由多种制约因素决定的
8
一、外部环境分析——1.1 中国城镇化趋势
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城乡统筹协调
•我国城镇化进程面临着越来 越多的制约,进程也有所放 缓。 •按去年11 月1 日第六次人口 普查结果看,2010 年末城镇 化率已接近50%。 •按2001-2009 年间可比数据 看,2004-2009 年间城镇化进 程在放缓。
动力的发展阶段, 社保、教育等各种 来说,随着买房难、 带来交通拥堵、环 因素造成了农业生
而当前科技水平和 社会管理制度并没 就医难、上学难等 境污染、水资源紧 产效率低下,大规
产业结构尚未具备 有及时跟进调整, 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缺等一系列问题, 模机械化生产难以
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依附于户口的城乡 落户城市正在成为 结合土地制度弊端, 推广等后果,可能
•中国的城镇化时间短,矛盾突显 交织。
•中国的城镇化不仅与工业化同步 推进,还面临信息化、市场化、 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中国城镇化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道路应该怎么走)

中国城镇化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道路应该怎么走)

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城镇化发展概况
1
1843年我国城镇人口2070万,城镇化率约为5. 1% (不 包括边远地区) 。
2
1843—1949年,增加到5765万,由5. 1%增加到10. 6% , 而此时世界城镇化率为28%。
3
1900年世界人口城市化率13. 6% ,比我国1949年城镇化 水平还高出3个百分点。
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历年),中国统计 出版社。蔡昉,2008
城镇从业人 比率(1)/ 农民工(1) 员(2) (2) 7849 21274 36.9 8399 23940 35.1 10470 24780 42.3 11390 25639 44.4 11823 26476 44.7 12578 27331 46 13212 28310 46.7 13697 29350 46.7
8.87%
上升1.91
• 农村地区人口结构失衡状况,在 一定时期内难以改变。
–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其中 20-40岁青壮年占到55.4%。 – 农村地区“三留守”状况突出。相 关研究表明:全国有2000万留守儿 童、2000万留守老人、4700万留守 妇女。 – 乡村地区“空心村”增多。
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案例:江西省农村劳动力流向变化,单位万人,%
2010 农村外出劳 动力 省内从业 省外从业 718.3 148 570.3
2011 780.2 211.3 568.9
增量 61.9 63.3 -1.4
增幅 8.62% 42.77% -0.25%
中国城镇化发展趋势
巟业化推进影响:
• 工业化仍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1995-2014各省市城镇化率

1995-2014各省市城镇化率

乡村人口(万
人)
广西壮族 自治区
指标
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
城镇人口(万
人)
乡村人口(万
人)
海南省
指标
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
城镇人口(万
人)
乡村人口(万
人)
重庆市
指标
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
城镇人口(万
人)
乡村人口(万
人)
四川省
指标
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
城镇人口(万
人)
乡村人口(万
人)
贵州省
指标
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
2944 2917 2881 2807 2717 2620 2591
1447 1473 1508 1576 1658 1721 1724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752 2751 2750 2749 2747 2740 2734
1509 1491 1477 1468 1465 1461 1455
3238 3161 3092 2984 2847 2631 2581
2578 2638 2687 2774 2881 3089 3130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6737 6691 6639 6596 6570 6406 6380
3320 3209 3097 2975 2845 2767 2689
5191 5090 4990 4889 4767 4343 4215
2769 2849 2930 3009 3102 3468 3547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1978~2011各城镇化率本月修正简版

1978~2011各城镇化率本月修正简版

1978~2011各城镇化率1978~2011各城镇化率概述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

它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进程。

本文将以1978年至2011年为时间跨度,探讨中国各省份的城镇化率的变化。

方法和数据来源本文所述城镇化率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

城镇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以每个省份为单位进行分析,分别计算1978年至2011年的城镇化率,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1978年各省份城镇化率以下是1978年各省份的城镇化率数据。

- 北京:10%- 天津:9%- 河北:5%- 山西:9%- 辽宁:29% - 吉林:10% - 黑龙江:12% - 上海:27% - 江苏:17% - 浙江:16% - 安徽:8%- 福建:25% - 江西:9%- 山东:14% - 河南:7%- 湖北:11% - 湖南:11% - 广东:17% - 广西:11% - 海南:15%- 四川:13%- 贵州:10%- 云南:14%- 西藏:4%- 陕西:9%- 甘肃:8%- 青海:5%- 宁夏:10%- 新疆:1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1978年时各省份的城镇化率差异较大。

辽宁、上海、福建、广东和新疆的城镇化率较高,在27%至29%之间;而西藏、青海、河北、内蒙古和宁夏的城镇化率较低,在4%至10%之间。

2011年各省份城镇化率以下是2011年各省份的城镇化率数据。

- 北京:79%- 河北:38% - 山西:32% - 内蒙古:59% - 辽宁:57% - 吉林:58% - 黑龙江:56% - 上海:89% - 江苏:63% - 浙江:59% - 安徽:41% - 福建:58% - 江西:43% - 山东:52% - 河南:45% - 湖北:52% - 湖南:45%- 广西:40%- 海南:52%- 重庆:58%- 四川:35%- 贵州:32%- 云南:39%- 西藏:24%- 陕西:47%- 甘肃:43%- 青海:40%- 宁夏:43%- 新疆:46%与1978年相比,2011年各省份的城镇化率都大幅度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