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参
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教学解析

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教学解析小学数学教材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的重要工具。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析,以便更好地教授知识,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技巧。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进行细致的教学解析。
第一单元:整数的认识整数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整数的概念、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比较和运算等基本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解释整数的概念,如欠债和存款、高楼的上下层数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绘制数轴和填充表格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数的大小关系和运算规律。
第二单元:有理数的认识有理数是扩展了的整数概念,包括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涉及有理数的比较、加法和减法等运算。
可以通过引入温度的正负和海拔的上升和下降等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用。
第三单元:平方数与平方根平方数是指某个正整数乘以它自己所得到的数,而平方根则是相反的运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学会找出平方数,计算和比较平方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平方米的面积和边长的关系、身高和体重指数等实例,生动地介绍平方数和平方根的概念,并通过绘制图形和实际测量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
第四单元:约数与倍数约数和倍数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涉及求约数、判断约数和倍数以及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运算。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室中的座位排列、数学题目中的分数化简等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约数和倍数的规律,并进行实际计算,加深他们的理解。
第五单元:分数的认识分数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认识、分数的比较和四则运算。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将物品均分、比较长度和时间的大小等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通过绘制图形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加深他们的印象。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的深入解析和教学安排,我们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参考

沪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参考本文档旨在介绍沪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阶段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数学,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是沪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第八册,针对小学生教学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它的设计是根据小学生的研究特点和知识水平来进行的,以帮助他们逐步研究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在使用本教材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安排。
教材中的内容包括数与计算、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教具,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教材也提供了丰富的练题和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评价来了解自己的研究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题练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的案例分析和思考题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思维训练和扩展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沪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参考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水平。
本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涵盖了小学数学的各个方面。
下面是每个单元的主题:本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涵盖了小学数学的各个方面。
下面是每个单元的主题:本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涵盖了小学数学的各个方面。
下面是每个单元的主题:单元一:计数与整数单元一:计数与整数单元一:计数与整数介绍基本的计数方法和整数概念研究整数的加减法单元二:长度、质量和容量探索长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研究质量和容量的测量方法和单位单元三:平面图形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单元四:立体图形了解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探索立体图形的性质和展开图单元五:时间和日历研究时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探索日历的使用和时间的计算单元六:数据和图表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研究制作简单的图表分析数据这些单元按照小学数学的研究规律和难易程度进行了有机的编排,旨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教学内容1 3.1~3.5 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应用题2 3.8~3.12 三步计算应用题3 3.1~3.19 三步计算应用题~简单的数据处理4 3.2~3.26 求平均数~整理和复习5 3.29~4.2 十进制计算法~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6 4.5~4.9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减法的意义7 4.11~4.16 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除法的意义8 4.19~4.23 除法的意义~整理和复习9 4.26~4.30 计量的产生~名数的改写10 5.1~5.7 休息11 5.1~5.14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大小的比较12 5.1~5.21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13 5.2~5.28 小数和复名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4 5.31~6.4 整理和复习~角的度量15 6.7~6.11 角的度量~垂直和平行16 6.1~6.18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7 6.21~6.25 整理和复习18 6.28~7.2 总复习19 7.5~7.9 复习、考试学期整体教学设计教学总目标: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小学数学第八册(人教版)

小学数学第八册(人教版)1. 课程概述小学数学第八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面向小学三年级学生。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数学题目和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材内容涵盖了数的整数运算、图形与空间、数据和图表等方面的知识。
2. 教材结构小学数学第八册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章节。
下面是本册教材的整体结构:单元一:数的整数运算•章节一:正整数和负整数•章节二:加法和减法运算•章节三:乘法和除法运算•章节四:运算混合应用单元二:图形与空间•章节一:平面图形的认识•章节二:立体图形的认识•章节三:方向与位置关系•章节四:图形的变换单元三:数据和图表•章节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章节二:数据的图表表示•章节三: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单元四:时间与计量•章节一:日历与时间计算•章节二:时间的直观感受•章节三:时钟的认识与使用•章节四:长度、质量和容量的认识单元五:初步几何•章节一:线段的认识与绘制•章节二:直线和曲线的认识•章节三:角的认识与测量•章节四:图形中的相似与全等单元六:数与式•章节一:数的读写与拆分•章节二:加减法口算与运算定律•章节三:数的乘法与除法•章节四:数与式3. 教学重点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掌握数的整数运算的基本概念,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认识和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学习方向与位置的概念,掌握图形的基本变换方法。
•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够用图表表示和分析数据。
•掌握日历和时间的基本计算方法,能够使用时钟读取时间。
•了解长度、质量和容量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计量操作。
•认识线段、直线、曲线和角,学习测量角的方法,理解相似图形和全等图形的概念。
•学会读写大数并能够拆分数,掌握加减法的口算技巧和运算定律,了解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学习数与式的关系。
4. 学习方法与建议在学习小学数学第八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以下学习方法和建议:•阅读教材前,先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和难点,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标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一年级教材,遵循学生发展的阶段特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数学经验为基础,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本册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运算、四则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概率统计、方程与方程组、函数初步等。
这些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已经掌握了前面七个学期的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看,他们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然而,学生在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仍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的运算、四则运算、几何图形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运算、四则运算、几何图形等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如购物、计时等,引入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电子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电子教案(总10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三单元第 1 课(小节)__1_课时程一、铺垫孕伏1、口算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教师出示:75+25 33+6725×4 160―3563÷7+2 35×2÷10100―45 58+32出示27页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说说从图中获得哪些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提出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让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怎样,启发学生说学生进行口算引导学生列出下列两种算式,并说明每一个算式的含义。
生1:40+56=96(千米)生2:56+40=96(千米)口算练习为后面的计算作准备。
主要让孩子通过列式计算去发现加法交换律,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2、补充练习四、课堂小结出:56+40和40+56的结果相等。
教师板书:40 +56= 56+40观察上面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你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观察以上所列举的等式,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这些例子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1、想一想我们在以前学过的哪些计算中用到了加法交换律?完成. 2、3题一年级捐款194元,二年级捐款358元,三年级捐款297元,四年级捐款328元,五年级捐款363元,六年级捐款371元,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作业设计:1、完成.2、3题2、补充练习学生发现:(等号左右两边都是40和56两个数相加,只是他们的位置交换了,而且得数一样,就是和不变)生举例 + =+ …………………..学生自己检验所列举的例子是否成立。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师:用语言表述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示这一规律吗使我们记忆起来既简单又清楚生1:甲数+乙数=乙数+甲数生2:△+☆=☆+△生3:a+b=b+a……………………2、根据下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加法问题?计算后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6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生活中的小数(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2.小组交流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小学数学第八册实验教材全册备课

小学数学第八册实验教材全册备课1、第八册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有:i.混合运算和应用题;ii.平行与相交;iii.分数的初步认识;iv.小数的认识;v.小数的加法与减法;vi.统计的初步知识;vii.实践活动;viii.总复习。
2、教学要求:知识要求:i.认识中括号;知道中、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会使用中、小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计算两、三步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以及带有中、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ii.能够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相遇问题。
iii.进一步认识直线和线段,认识射线和直角、锐角、钝角、平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按指定的度数画角。
iv.初步认识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位置关系,认识相交线、垂线和平行线,会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v.初步认识分数,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
并在初步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认识分数的大小。
vi.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算单位,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
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比较小数的大小。
vii.能够正确地进行十进复名数的化聚与改写,并能利用小数的知识将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亿”或以“万”作单位的数。
会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viii.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
ix.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知道统计表的含义,掌握编制统计表的基本步骤。
能力要求:3、学习四则混合运算试题的过程中,提高运算的技能与技巧,以及综合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线”、“角”等方面的空间观念,增强学生对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认识,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抽象概念,探索求知的实际能力。
5、在学习小数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力,以及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本册教材概述一、本册教材主要内容1.复习与提高对第七册整数四则运算、大数与凑整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复习。
学习整数的运算性质:减法运算性质、除法运算性质、商不变性质,为本册以及下一册的小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复习第七册利用树状算图解应用题的相关内容。
2.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借助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来认识小数的意义,从整数的十进制位值体系出发学习小数的记数方法。
小数的大小比较与小数的性质,利用实例观察总结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比较小数加减法与自然数加减法的相同点,正确笔算小数加减法。
3.统计学习折线统计图。
4.几何小实践学习垂直与平行。
5.整理与提高以复习本册新学习的内容为主,同时继续学习解三步应用题。
学习小数的凑整;计算比赛场次;初步学习平面上的点的位置表示。
二、本册教材的课时安排建议三、本册教材的技术支持与教材配套的投影片;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教与学平台);学具——多功能三角尺。
第二部分各章节的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第一章复习与提高本章教学目标1.复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2.复习两、三步计算式题。
3.复习大数的读写与凑整。
4.复习运用整数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5.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减法运算性质、除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能运用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
6.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一些运算规律。
7.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8.能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9.借助树状算图和线段图来分析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教学须知本章复习的主要内容是大数的读写和凑整以及四则运算。
教学时可以先放手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交流,起到巩固旧知、复习强化的作用,为进一步学习小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章还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数运算定律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学习整数的一些运算性质。
主要内容有:减法运算性质、除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
对于减法和除法运算性质的教学,教材力求改变学生过去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运用身边的数学工具(计算器)主动进行探究,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数连续减去(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除以)两个数的和(积)。
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教材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材还安排了运用整数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的内容,鼓励学生在理解整数运算性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探索不同的算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本章课时建议本章建议用14课时完成。
具体安排如下:课本第2~5 页四则运算教学目标:1.复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2.复习两、三步计算式题。
3.复习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凑整。
4.复习大数的读写。
5.复习运用整数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6.能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建议:1.福娃说奥运。
(1)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课页上的插图,了解五个福娃的形象和他们的名字,然后请学生相互交流有关现代奥运会的知识,自然地引出小巧的话“正确的计算结果就是答案”,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进行计算的兴趣,把计算与生动的情景结合起来。
(2)引导学生计算两步式题。
a.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第一题“”,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顺序,对学生出错的地方要重点评析,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及时检查的学习习惯。
如:运算顺序错计算退位减法时出错2630-867+133 2630-867+133=2630-(867+133)=1863+133=2630-1000 =1996=1630在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后,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及时将计算结果填在相应的方框里,并把整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b.引导学生独立计算余下的两步式题。
在学生进行独立计算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运算的顺序后再落笔。
对学生竖式计算中出现的错误要重点评析,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解决计算中出现的困难,对能通过口算、推算等方法得出结果的题应该鼓励学生(3)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完成课页上的内容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游黄山。
(1)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课页上的插图,了解风景如画的黄山,然后请曾经游览过黄山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进行计算的兴趣,把枯燥的计算与生动的情景结合起来。
(2)复习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凑整。
a.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这组题,再说一说凑整的方法,对出错的地方重点进行评析,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
如:凑整后漏写单位“万”误用“去尾法”凑整45678≈5 45678≈4万错误地使用了等号45678=5万b.把下列各数四舍五入到亿位。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这组题,再从中抽几题请学生说说凑整的方法,并与四舍五入到万位的题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寻找异同中重构知识的网络。
(3)复习大数的读写。
这是一组连线题。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
评析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先将大数四位分级,再进行读写。
对大数中的“0”,可以指名说说应该怎么读,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解决读数时出现的困难。
(4)复习三步计算式题。
这组题意在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交流。
评析的重点要放在对四道题运算顺序的比较上,明确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先算圆括号里的,再算方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含有两级运算的题,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同级运算,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5)复习运用整数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运用整数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是第七册的一个重点。
课页一共安排了7道题,前5题是复习,最后2题作为提高。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交流。
前5题的交流重点应放在审题上,教师可以请学生说一说简便计算的依据,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并对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评析。
如:没有看清运算符号27×55-27×45=27×(55+45)=27×100=2700受数据干扰错误改变题意乘法结合律与乘法交换律混淆101×72-72 125×64=101×(72-72)=125×(8×8)=101×0 =(125×8)×(125×8)=0 =1000×1000=1000000后2题可以指名板演,并请学生说一说简便计算的依据,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困难。
(32+32+32+32)×25 67×14+14×32=4×32×25 =(67+32)×14=32×(4×25)=99×14=32×100 =(100-1)×14=3200 =100×14-14=1400-14=1386(6)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完成课页上的内容后,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课本第6~8 页整数的运算性质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减法运算性质、除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
2.能运用减法运算性质和除法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学建议:*1.减法运算性质(1)引导学生明确熊猫提出的问题。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
通常学生在解答时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231-19-21 231-(19+21)=231-21-19 =231-40=210-19 =191=191小胖的算法是用书的总页数先减去第一天看的页数,再减去第二天看的页数,得出剩下还没有看的页数。
小巧的算法是将第一天与第二天看的页数相加,再从书的总页数中减去。
(3)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算法,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31-19-21=231-(19+21)(4)让学生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运用计算器进行探究),并启发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得出减法运算性质,并尝试着用字母表示。
(5)试一试引导学生运用减法运算性质填空。
(6)练一练引导学生运用减法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
第3题是减法运算性质的逆运用,教师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应给予必要的帮助。
149-(49+53)=149-49-53=100-53=47*2.除法运算性质(1)引导学生明确小兔提出的问题,并展开合理猜测。
学生在猜测时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除数乘起来,再去除被除数。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除数加起来,再从被除数中减去。
……教师对学生的猜测不要急于下结论,而应引导他们通过自己举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如:6÷3÷2=6-(3+2)特例6÷3÷2=6÷(3×2)20÷2÷5=20÷(2×5)具有普遍性27÷3÷3=27÷(3×3)(2)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测是不是正确。
教师可以结合课页上的表格,让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各组算式的结果,验证自己的猜测是不是正确。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启发他们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得出除法运算性质,并尝试着用字母表示。
(4)试一试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运算性质填空。
(5)练一练a 改错。
这是学生在运用除法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错误。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出错的原因,并结合课页上的结语进行改错。
b 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
第2题和第3题是除法运算性质的逆运用,教师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应给予必要的帮助。
特别是第3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用被除数除以积里的两个因数,先用哪一个因数去除,计算时更简便些?”24000÷(25×24)=24000÷25÷24 =24000÷24÷25 =1000÷25=403.商不变性质(1)写“商是2”的算式。
先请学生写几个“商是2”的算式,并进行交流。
再组织学生讨论:“你是怎样写出商是2的算式的?”,自然地引出小胖和小巧写算式的方法,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
(2)观察写出的算式,明确研究的对象。
为了方便学生探究,教师可以将学生写出的算式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被除数、除数和商上。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应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和思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现商不变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