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拔火罐位置(精)

合集下载

宫寒拔罐的穴位和调理方法

宫寒拔罐的穴位和调理方法

宫寒拔罐的穴位和调理方法拔罐是我国很受欢迎的一种中医养生方式,它可以防治多种疾病,对宫寒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很多人会问宫寒拔罐要拔哪些穴位。

以下是小编推荐宫寒拔罐的穴位知识,欢迎阅读!宫寒拔罐的穴位神阙穴在肚脐,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

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阕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的功能。

关元穴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艾灸关元穴可增强人体阳气,补虚益损。

对阳气不足,身体虚弱怕冷等症状比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

背部命门穴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同时还要加上两侧距离背部中线3厘米的肾俞穴。

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治疗女性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

气海穴该穴位于人体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

灸此穴对月经不调、崩漏、不孕有防治作用。

另外也可按揉此穴,操作者可取仰卧位,将双手的手掌叠在一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放在小腹上,然后沿着顺时针方向在腹部进行环形按摩,可每次按摩100圈,以小腹有温热感为度。

此方具有补肾益气的作用。

女性宫寒调理方法1、注意保持腹部的温热女性宫寒很易导致手脚冰冰凉、经痛,也易造成性欲低迷、缺乏欲望。

宫寒易造成淤血,导致白带增多,阴道的卫生环境下降,易引发痛经、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因此做好腹部保暖工作,也能避免许多妇科疾病。

2、一定要注意腰部保暖女性的腰部是健康的敏感区,冬天若是常常穿低腰裤,腰部易受凉,下半身容易着凉,直接导致宫寒,引起手脚冰凉、痛经等症状。

3、注意保持下半身血液循环畅通下半身缺乏运动会导致盆腔淤血,导致痛经,同时也会影响心脏和血管的健康,也易引起乳房下垂;此外,女性阴道长期湿润,湿气太重,也易引起霉菌性阴道炎引发痛经,尽量少使用不透气的卫生护垫。

4、要注意生活上的适度调理要做到有规律的生活,睡觉的时间也控制在11点左右,劳逸结合,饮食健康也要注意,做到正常的生活作息,有利于身体健康、调整放松神经。

推荐常见病中医适宜技术50项

推荐常见病中医适宜技术50项

推荐常见病中医适宜技术50项说明:选取最常见的病症,采用中医简易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见效快、副作用少的优点。

但有些只是对证治疗,要注意明确诊断,在缓解症状的同时配合其他疗法。

一、感冒发热1、毫针刺合谷、曲池、外关,三棱针点刺大椎、肺俞放血。

2、大椎、肺俞、风门拔火罐。

3、按摩肩井、风池等穴,按揉取微汗。

4、单验方:(1)生姜30克,葱白2根,红糖30克。

水煎服,盖被出汗,用于风寒感冒。

(2)大青叶30克,薄荷10克。

水煎代茶频服。

用于风热感冒。

二、感冒头疼5、毫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列缺。

6、按摩肩井、风池及疼痛部位。

三、偏头疼7、毫针刺风池、率谷、头维、外关。

8、按摩肩井、风池及疼痛部位。

9、单验方:羌活9克、白芷6克、川乌4.5克、草乌4.5克,焙焦研粉,分9次服用,每日3次。

饭前服。

四、麦粒肿10、取太阳、耳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11、用三棱针在大椎穴点刺出血后拔罐,每日一次。

12、单验方: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干鲜均可,水煎,头煎内服,二煎熏洗患眼。

每日2—3次。

五、急性结膜炎13、三棱针点刺耳尖、太阳放血。

14、淡盐水或野菊花30克、双花30克煎水,浸毛巾局部热敷。

15、单验方:野菊花30克、酒大黄10克,水煎服,日一剂。

六、牙痛16、毫针刺合谷、颊车、下关、内庭。

17、用右手拇指按压疼痛同侧肩井穴,逐渐加压,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反复施术。

18、单验方:川椒(微炒)30克,炙蜂房30克,共为细末,每次6克,水煎漱口。

七、急性扁桃体炎19、三棱针点刺少商、商阳放血。

20、单验方:生大黄9-12克,生甘草6克,沸水泡服,每日一剂。

八、落枕21、毫针刺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

22、在疼痛部位施行揉、滚、点、拿、拳叩、切击等手法,用力宜轻。

九、急性胃疼23、毫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梁丘24、艾灸中脘、神阙、足三里,适用于寒性胃疼。

十、急性腹疼25、毫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或下巨虚。

拔罐可以治感冒

拔罐可以治感冒

拔罐可以治感冒拔罐是大家去除体内湿气和火气的方法,现在很常见。

感冒许久都不好除了吃药和打针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拔火罐,重点是找脖子后面的穴位。

拔火罐要到专业的场所去拔,很多没有牌照的地方还是不要去。

拔火罐的好处多多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当然拔火罐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这一点希望大家知道。

拔罐的方法与操作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方法一:在有条件的地方,可用镊子夹住一小团棉球,蘸上95%的酒精(但不能太多,以湿润为度)左手握住罐体,罐口朝右下方向,随后把燃着的棉球伸入罐内燃烧l-2秒钟,快速取出,左手紧急把罐体送往穴位。

注意在送往穴位的过程中,勿将罐口对准穴位,以免空气进入罐内,而是用罐底朝前去接近穴位,接触皮肤时,顺势快捷地将罐口扭转扣到穴位上,这样就紧紧吸住了。

方法二:较为易用,就是取面粉10克,用水搅和成面团,捏成比罐口大的圆薄饼,贴到皮肤上,然后,用一团正燃烧旺盛的纸迅速丢进罐内,立即把罐盖在面饼上,这样吸引力更大,对第一次使用者来说,这样可防止因不慎烧伤皮肤。

拔罐选穴感冒是外感风邪侵袭人体的一种外感疾病,所以应选用祛风邪解表证的穴位,常用拨罐的部位是选三大穴位,一个是大椎穴,另二个分别是肺俞、风门穴,每天选穴两个,三个穴位交替选用拔罐的时间拔罐的时间也很重要,大火罐吸力较强,每次可以拨5-10分钟,小罐吸力相对弱,每次可以拔10-15分钟,早晚各一次,坚持3-5天。

注意事项拔罐过程中,如感到头晕、心悸、脉搏变弱,应迅速取下大罐,喝一些开水一般能够缓解。

初次使用及儿童、体弱等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选小罐。

拔罐时间不能太长,以免引起气胸。

拔罐后局部有些潮红、搔痒,不要乱抓,经几小时后即可消散,如果起罐后出现小泡,用消毒针刺破流出液体后,涂以龙胆紫药水,以免感染。

另外还要注意室内温度,以免再次受凉。

以上所述希望给大家参考,也希望大家在拔罐的过程中注意有关事项。

拔罐要找专业的拔罐师,之前有一条新闻说,有一位男子去拔罐结果命丧当场。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图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坐骨神经痛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膝关节痛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目赤肿痛眩晕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慢性鼻炎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扁桃体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慢性咽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湿疹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荨麻疹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慢性肾炎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拔罐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1部分穴位的取穴方法:百会:头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风府:头顶正中线,后发际上1寸处风池:在枕骨粗隆直下,风府两旁凹陷处,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取穴印堂:两眉头联线的中点处凹陷处太阳:在眼外眦后约1寸凹陷处迎香:在鼻翼旁寸,鼻凹陷沟中下关:闭口,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廉泉:前正中线,喉结上方舌根之下凹陷处人迎:结喉旁开寸处天突:前进中线,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膻中:前进中线,两乳头中间天池:乳头外侧1寸,当四肋间乳根:乳直下第五肋间中庭,旁开4寸处期门:乳头两肋,当第六肋间上脘:前正中线,肚脐孔上5寸处中脘:前正中线,肚脐孔上4寸处天枢:脐旁开2寸处神阙:肚脐孔窝正中关元:前正中线,肚脐孔下3寸处中极:前正中线,肚脐孔下4寸处归来:肚脐孔下4寸,中极穴旁开2寸处曲骨:前正中线,脐下5寸,当耻骨联合上方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处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处灵台:第六胸椎棘突下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处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处胆俞: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处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处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处三焦俞: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寸处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寸处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寸处关元俞: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寸处小肠俞: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寸处膀胱俞: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寸处涌泉:在足底心当屈足卷趾时出现凹陷处神藏:第二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华盖:前正中线,平第一肋间隙;神堂: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腹哀: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章门:第十一肋端;委中:月国窝中央;石关: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寸;幽门:脐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寸;中枢:第十胸椎棘突下;大横:肚脐孔旁4寸处;长强:尾骨尖端与肛门之间;水道:关元穴旁2;2取穴方法一般分为体表标志、折量分寸和指量法三类;指量法如图8-11.直指量一般可以次指的末节为一寸,加中节为二寸;可用以二寸为间隔的取穴;如腕后二寸取内关穴,即可以腕横纹上二指节为准;手中指第三节为一寸,后人称此为“中指同身寸”;2.横指量四横指相当三寸,二横指相当一寸半;如背部第一侧线为正中旁开一寸半,即可于正中旁开二横指取穴;第二侧线为正中旁开三寸,即可于正中旁开四横指取穴;四横指还可用于膝下三寸取足三里,内踝上三寸取三阴交,脐下三寸取关元等;千金称这种方法为“一夫”;手大拇指第一节末节横度为一寸,可用于以一寸为间隔的取穴;。

2023年如何鉴别拔罐后皮肤颜色

2023年如何鉴别拔罐后皮肤颜色

2023年如何鉴别拔罐后皮肤颜色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目前,拔罐方法最常用有抽气罐法、火罐法,根据需要,在具体运用火罐时,还有走罐、闪罐等方法。

因此,拔罐可不是把罐子往背上一放就完事了。

专家介绍,夏季拔罐需要针对病症,结合相对应的经脉位置或疼痛的部位来进行,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专家介绍了几种常见疾病的拔罐疗法:1、感冒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穴位为主,采用走罐或留罐法,在大椎、风门、肺腧等穴位上用闪火法拔罐。

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

如此反复多次,待皮肤潮红,将火罐停于大椎、风门、肺腧等穴,留罐10分钟后起罐。

专家提醒,操作时应注意轻吸,勿刺激过强,皮肤潮红即可。

拔罐后最好盖住背部,免得受寒。

2、背腰痛背腰痛与感受外邪、跌倒损伤或劳欲过度等有关。

在腰背部疼痛部位用走罐法,先在腰背部均匀涂抹万花油,将中号玻璃罐放在疼痛部位上,缓慢沿疼痛部位周围推进或拉回,如此往返推拉10-15次,反复操作,直至皮肤变深红或紫色为度。

3、肥胖拔火罐有一定的减肥功效,可以作为减肥的一种手段,配合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效果会更佳。

拔罐减肥是通过刺激腧穴、调整经络达到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取得减肥效果的。

取穴为:脾俞、胃俞、大肠俞、肺俞、天枢、水分、滑肉门、中脘、气海、带脉、足三里、丰隆、曲池,可用抽气罐或火罐拔以上穴位。

拔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常见疾病拔罐疗法1、拔罐的方法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应用(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

(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

(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

拔罐穴位与对应症

拔罐穴位与对应症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症状穴位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坐骨神经痛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膝关节痛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目赤肿痛眩晕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慢性鼻炎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扁桃体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慢性咽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湿疹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荨麻疹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慢性肾炎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感冒的拔罐疗法感冒是一种外感风邪或时行病毒所引起的发热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人体穴位图 - 1 -- 2 -- 3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 74 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取穴 - 5 - 印堂:两眉头联线的中点处凹陷处太阳:在眼外眦后约1寸凹陷处迎香:在鼻翼旁0.5寸,鼻凹陷沟中下关:闭口,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廉泉:前正中线,喉结上方舌根之下凹陷处人迎:结喉旁开1.5寸处天突:前进中线,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膻中:前进中线,两乳头中间天池:乳头外侧1寸,当四肋间乳根:乳直下第五肋间中庭,旁开4寸处期门:乳头两肋,当第六肋间上脘:前正中线,肚脐孔上5寸处中脘:前正中线,肚脐孔上4寸处天枢:脐旁开2寸处神阙:肚脐孔窝正中关元:前正中线,肚脐孔下3寸处中极:前正中线,肚脐孔下4寸处归来:肚脐孔下4寸,中极穴旁开2寸处曲骨:前正中线,脐下5寸,当耻骨联合上方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灵台:第六胸椎棘突下 - 6 -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胆俞: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三焦俞: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关元俞: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小肠俞: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膀胱俞: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涌泉:在足底心当屈足卷趾时出现凹陷处神藏:第二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华盖:前正中线,平第一肋间隙。

拔火罐穴位图解

拔火罐穴位图解

生活】拔火罐穴位图解杂谈
(2012-05-25 14:38:08)
1. 感冒- 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2. 经常性感冒, 气管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3. 肺气肿, 哮喘- 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6. 呃逆, 胆囊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7. 腹痛, 结肠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8. 便秘- 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10. 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 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11. 静脉曲张- 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13. 头痛, 神经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14. 偏头痛, 枕神经痛-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15. 低热, 减肥-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16. 干燥, 落枕-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17. 肩周炎, 颈椎病-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18. 手碗伤, 腰扭伤-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19. 腰痛, 增生, 腰椎间盘突出-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21.足跟痛,踝关节扭伤-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23. 关节炎, 关节增生-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病拔火罐位置
感冒:刮拔大椎(3)、大杼(4)、风门(5)、外关(36)、刮脊柱两测及前后胸
发烧:加点拔曲池(39)
头痛:加点拔太阳(90)、合谷34、印堂(52)
鼻塞:加点穴迎香(57)、刮鼻梁骨两测
恶心呕吐:加拔内关(83)、中脘(63)、胃俞(15)
支气管炎:拔刮中府(61)、天突(60)、膻中(62)、肺俞(7)、膏肓(8)、重刮大椎(3)、风门(5)痰多:加拔丰隆(76)
咳嗽:加点穴太渊(82)
支气管哮喘:拔刮大椎(3)、身柱(6)、足三里(75)、膏肓(8)、孔最(85)、天突(60)咳喘腹胀:加点拔阴陵泉(100)、三阴交(77)
高血压:刮拔大椎(3)、曲池(39)、人迎(58)、新设(2)、膏肓(8)、肝俞(12)、肩井(46)头痛:加拔太阳(90)、点穴头维(91)
头晕:加点拔印堂(52)、点穴百会(48)、风池(1)
风湿性关节炎:拔肾俞(16)、心俞(9)、阿是穴(痛点)
颈部:加点刮风池(1)、拔大椎(3)、身柱(6)、刮拔颈夹脊。

背部:加拔至阳(10)、委中(26)。

腰部:加拔命门(17)、腰眼、昆仑(30)、委中(26)
骶髂关节:加拔小肠俞(20)、秩边(22)、环跳(32)
膝关节:加拔内外膝眼(74)、血海(72)、委中(26)、鹤顶(73)、阳陵泉(27)、足三里(75)、风市(24)。

踝关节:加点拔昆仑(30)、太溪(101)、解溪(78)、
足跟痛:加点拔水泉(102)、足三里(75)、太溪(101)。

肩关节:加拔肩(42)、肩(43)、肩井(46)、肩中俞(47)、臂(40)、巨骨(44)。

肘关节:加点拔曲池(39)、尺泽(86)、手三里(38)。

腕关节:加点拔阳池(35)、外关(36)、内关(83)
胃炎:拔足三里(75)、中脘(63)、梁门(64)、胃俞(15)、脾俞(14)、带脉(99)、期门(97)、日月
(98)
胃下垂:拔足三里(75)、中脘(63)、气海(68)、天枢(66)、梁门(64)、脾俞(14)、关元(70)。

胃肠炎:拔中脘(63)、神阙(65)、曲泽(87)、内关(83)、足三里(75)、带脉(99)、胃俞(15)。

肠炎:拔神阙(65)、气海(68)、天枢(66)、脾俞(14)、带脉(99)、大肠俞(18)。

落枕:刮拔压痛点、大椎(3)、肩中俞(47)、天(45)、肩井(46)。

颈椎综合症:刮颈夹脊(颈椎两侧)拔大椎(3)、新设(2)、压点痛、曲池(39)、点拔外关(36)、点刮风池。

腰椎增生:拔刮腰夹脊及压痛点、拔委中(26)、肾俞(16)、太溪(101)。

急性腰扭伤:刮拔委中(26)、承山(28)、压痛点、肾俞(16)、腰阳关(19)、点穴昆仑(30)。

慢性腰肌劳损:拔刮委中(26)、肾俞(16)、压痛点、腰眼。

坐骨神经痛:拔秩边(22)、环跳(32)、殷门(25)、委中(26)、承山(28)、腰3—5夹脊、阳陵泉(27)、点拔压痛点。

月经不调:拔气海(68)、关元(70)、血海(72)、天枢(66)、三阴交(77)、点穴太冲(79)。

痛经:拔气海(68)、关元(70)、三阴交(77)、中极(71)、血海(72)、点拔太溪(101)、太冲(79)。

妊娠呕吐、晕车、晕船:拔中脘(63)、足三里(75)、刮拔脾俞(14)、丰隆(76)、点拔内关(83)。

三叉神经痛:眼枝痛点、点穴攒竹(53)、头维(91)、太冲(79);
上颌枝点:点拔四白(56)、内庭(80);
下颌枝痛点:点拔下关(94)、合谷(34)。

近视:点拔合谷(34)、翳明(95)、攒竹(53)。

远视:老花眼点拔足光明(29)、翳明(95)、点攒竹(53)、涌泉(103)。

耳聋:点拔耳门(92)、翳风(96)、外关(36)。

耳鸣:点穴风池(1)、点拔太溪(101)、听宫(93)、耳门(92)、翳风(96)、翳明(95)。

鼻炎:重刮颈椎两侧、鼻梁骨两侧、拔大椎(3)、风门(5)、肺俞(7)、点穴百会(48)、上星(54)、印堂(52)、迎香(57)、鼻通(51)。

扁桃体炎:刮拔大椎(3)、天突(60)、人迎(58)、点拔合谷(34)、曲池(39)、尺泽(86)。

牙痛:点刮拔颊车(88)、下关(94)、合谷(34)、点穴颧(89)、内庭(80)、承浆(49)、太溪(101)。

更年期综合症:刮拔肝俞(12)、心俞(9)、肾俞(16)、次(33)、关元(70)、足三里(75)、内关(83)、期门(97)、日月(98)、京门(37)、中脘(63)、脾俞(14)、气海(68)。

神经衰弱(失眠多梦):背部脊柱两侧俞穴(由大杼刮于肾俞)、点穴神门(81)、内关(83)、三阴交(77)、风池(1)、百会(48)、上星(54)、拔心俞(9)、肝俞(12)、肾俞(16)、失眠穴(104)。

糖尿病:拔胰俞(11)、肾俞(16)、肝俞(12)、脾俞(14)、胃俞(15)、足三里(75)、气海(68)、关元(70)、三阴交(77)、大椎(3)、身柱(6)、中脘(63)、期门(97)、日月(98)、京门(37)。

30、中风(偏瘫):拔大椎(3)、肩中俞(47)、肩(42)、曲池(39)、内关(83)、外关(36)、身柱(6)、心俞(9)、肝俞(12)、肾俞(16)、环跳(32)、委中(26)、点百会(48)、风池(1)、合谷(34)。

前列腺炎:拔气海(68)、中级(71)、关元(70)、肾俞(16)、膀胱俞(21)、三阴交(77)、阴陵泉(100)、次(33)。

尿闭:拔气海(68)、关元(70)、中极(71)、三阴交(77)、膀胱俞(21)。

尿失禁:拔气海(68)、关元(70)、中极(71)、肾俞(16)、点穴太溪(101)。

阳萎:拔气海(68)、关元(70)、中极(71)、三阴交(77)、命门(17)、腰阳关(19)、点拔涌泉(103)。

便秘:拔天枢(66)、大横(67)、大巨(69)、由大横刮至大巨(69)。

胆襄炎:拔梁门(64)、中脘(63)、肝俞(12)、胆俞(13)、期门(97)、日月(98)、京门(37)、点拔阳陵泉(27)。

荨麻疹:大椎(3)、曲池(39)、血海(72)、足三里(75)、三阴交(77)、委中(26)、风门(5)、阴陵泉(100)。

急救:重点人中(50)、涌泉(103)、曲池(39)、合谷(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