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的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拔火罐知识全集

拔火罐知识全集

拔火罐知识全集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火罐的来源火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在我国汉族民间使用很久了。

晋代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记载。

所谓角法,是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方法。

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

”从以上介绍的角法和青竹筒制火罐的情况看来,我国晋、唐时代早已流行火罐了。

拔罐法的作用原理1.负压作用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人体在火罐负压吸拔的时候,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溢出,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

通过检查,也观察到:负压使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和毛细血管破裂,少量血液进入组织间隙,从而产生瘀血,红细胞受到破坏,血红蛋白释出,出现自家溶血现象。

在机体自我调整中产生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起到一种良性刺激,促其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

2.温热作用拔罐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药罐最明显。

温热刺激能使血管扩张,促进以局部为主的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出,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和网状细胞的吞噬活力,增强局部耐受性和机体的抵抗力,起到温经散寒、清热解毒等作用,从而达到促使疾病好转的目的。

拔罐的疗法

拔罐的疗法

(五)留针拔罐法
简称针罐 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 的部位上,约5~10分钟, 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 然后将针起出。 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
五、起罐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起罐方法
起罐时,一般先用一手夹住火罐,另一 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 气体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若罐吸附过强时,切不可用力猛拔,以 免擦伤皮肤。
用直径3~5厘米坚固无损的 竹子,截成6~10厘米不同长度磨 光而成。 竹罐的优点:取材较容易,经济 易制,轻巧价廉,不易摔碎,适 于煎煮。 缺点:容易燥裂、漏气,吸附力 不大。
(二)陶罐
用陶土烧制而成,有大有小, 罐口光整,肚大而圆,口底 较小,其状如腰鼓。
优点:
缺点:
(三)玻璃罐
玻璃罐是在陶罐的基础上,改用 玻璃加工而成,其形如球状,罐口平 滑;分大、中、小三种型号,也可用 广口罐头瓶代替。 优点:
注意酒精不要过多,以免留下来灼伤皮肤!
4.贴棉法
具体操作方法:用大小适宜的酒精棉花一块,贴在罐 内壁的下1/3处,用火将酒精棉花点燃后,迅速扣在 应拔的部位。 此法需注意棉花浸酒精不宜过多,否则燃烧的酒精滴 下时,容易烫伤皮肤。
(二)水吸法
具体操作方法:水吸法是利用沸水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 使罐吸附在皮肤上的方法。此法一般选用竹罐。 即选用5~10枚完好无损的竹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然后用 摄子将罐口朝下夹出,迅速用凉毛巾紧扪罐口,立即将罐扣在 应拔部位,即能吸附在皮肤上。

缺点:

(四)抽气罐
由抽气唧筒和带有活塞的透明塑料 罐组成
优点:
二、罐的吸附方法
(一)火吸法 1. 闪火法
具体操作方法: 用长纸条或用蹑子夹酒精棉球一个,用火 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使火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 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

中医拔罐疗法排养生的古老智慧

中医拔罐疗法排养生的古老智慧

中医拔罐疗法排养生的古老智慧中医拔罐疗法:排解养生的古老智慧近年来,人们对保健和养生的需求日益增加,寻求传统方法来改善健康状况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

而中医拔罐疗法,作为一项古老的治疗方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中医拔罐疗法的由来、原理以及对于养生的作用。

一、中医拔罐疗法的起源中医拔罐疗法作为一种古老的治疗方式,已经被运用几千年之久。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拔罐疗法就已经广泛应用。

它起源于我国古代民间医药文化,是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二、中医拔罐疗法的原理拔罐疗法的原理基于中医学说中的经络、气血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系统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施加负压,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流动,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从而恢复机体的健康状态。

三、中医拔罐疗法的操作过程中医拔罐疗法一般由专业医师来操作。

首先,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拔罐。

然后,医师将玻璃罐或竹制罐贴在患者的皮肤上,通过火烧或吸气的方式产生负压,使罐贴紧皮肤,并将罐内的空气抽出。

患者会在皮肤上出现红肿的局部反应,这是因为负压使得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

待治疗时间结束后,医师用特殊工具将罐从皮肤上取下。

四、中医拔罐疗法对养生的作用1.促进血液循环:拔罐疗法可以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增加血液流通,促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增强免疫力。

2.调节经络功能:拔罐疗法能够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流动,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促进身体的康复。

3.改善肌肉酸痛:拔罐疗法通过负压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肌肉酸痛、僵硬和疲劳,促进肌肉的松弛和舒展。

4.解除疲劳和压力:拔罐疗法在操作时会给患者带来一种舒适的感觉,有助于舒缓精神压力和疲劳感,促进身心放松。

五、中医拔罐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中医拔罐疗法在治疗一些常见疾病方面有良好的疗效,如感冒、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但也有一些禁忌症,例如出血性疾病、皮肤病、疤痕组织等。

六、中医拔罐疗法的展望中医拔罐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正逐渐融入现代医学。

拔罐的专业知识及话术

拔罐的专业知识及话术

拔罐的专业知识及话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拔罐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通过使用吸引力将罐具粘附在皮肤表面,以产生局部的负压效果,促进体内气血的运行和循环,从而起到调理身体、疏通经络、排毒养颜等作用。

拔罐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罐具在皮肤表面制造的负压,促进皮下淋巴排毒、活血化瘀、调理气血,达到舒经活络、祛湿行气、疏通经络、舒筋活络的效果。

拔罐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缓解人体各种慢性疾病。

拔罐的种类主要有玻璃罐、竹罐、陶罐等。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拔罐可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皮肤弹性,舒缓疼痛,调整免疫系统功能等。

拔罐的步骤一般包括准备工作、按摩、施罐等。

在进行拔罐前,需要准备罐具、火源、医用酒精等。

按摩可以放松肌肉,使身体更容易接受拔罐的疗效。

施罐时,需要在相关经络穴位附近施加罐具,并掌握好力度和时间,避免对皮肤造成伤害。

拔罐的禁忌症包括皮肤破损、长时间不愈合的伤口、高血压、中风、体虚肾亏等。

对于患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以及妊娠妇女、儿童和老年人,也要慎重施行拔罐疗法。

拔罐的效果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会在第一次拔罐后就感到明显的效果,而有些人可能需要长期坚持保持才能获得明显的效果。

在进行拔罐疗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不能盲目跟风。

第二篇示例:拔罐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皮肤表面形成负压,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淋巴流动,排除体内湿气和毒素,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拔罐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发热、头痛、肌肉酸痛、胃痛、关节疼痛等。

拔罐的主要作用有三点:第一,促进血液循环。

在拔罐的过程中,皮肤被抽紧,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使得身体各部位都能得到更多的氧气和养分。

第二,促进淋巴流动。

淋巴是体内的垃圾处理厂,拔罐可以促进淋巴流动,加速体内废物的排出。

排湿排毒。

拔罐可以通过排汗和排尿,帮助身体排出多余湿气和毒素,清除体内的积聚。

拔罐基础知识

拔罐基础知识

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常用于临床多种病证 的治疗,如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 痛、软组织闪挫扭伤及伤风感冒、头痛、咳 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痛 经、中风偏瘫等。
伴有某些疾病,如高热,抽搐,高血 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咳血、呕血等 出血症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 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疾病,严重贫血、急 性传染病、皮肤痈疽疮并伴有发热,不宜 艾灸或拔罐。
拔罐次数: 一周1~2次,待上次罐印消失后再进行二次操作。
拔罐时间其他影响因素: 患者年龄、体型胖瘦、体质、身体状况、拔罐反应等因 素;
以下情况,拔罐时间与次数应考虑减少: 1.年龄小或年长者; 2.身体虚弱、劳累或体质偏弱者; 3.体型偏瘦者; 4.患者拔罐部位皮肤有明显红、热、水泡等临床症状, 或患者有皮肤疼痛、瘙痒、头晕、心慌、胸闷等不适 感受,应立刻停止拔罐并对症状进行即时处理。
常用方法:闪火法 贴棉法 投火法 架火法
(1)闪火法
用镊子挟住95%乙醇棉球,点 燃后在罐内中部绕1~2圈,迅速 退出后拔在施术部位。闪火法不 受体位限制,吸附力大,较为安 全,临床最为常用。
(2)贴棉法
将直径约为2厘米的95%乙 醇棉球,贴在罐内壁中段,点 燃后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 注意棉球上的乙醇量要适中, 以免滴下烫伤皮肤。本法多用 于侧面横向拔罐。
其次是调节局部循环,提高新陈代谢。拔罐疗法可调整微循环功能,促 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从而调节新陈代谢,改变局部组织营养,而且还 能使淋巴循环加强,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活跃,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 达到消除疾病,恢复身体各部的正常功能。
另外,在拔罐疗法中有限度放血是一种良性刺激,其可以反射性调节使 血管运动恢复正常,促进病变组织修复,最终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治 疗疾病,保健强身。

拔罐疗法课件 PPT

拔罐疗法课件 PPT
拔罐疗法在我国古代称为“角法”或“角吸法拔罐疗法又名“火罐气”、 “吸筒疗法”、“负压疗法”,是指用罐状器具扣在患处或一定的穴位上, 用烧火、温热等方法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罐具紧吸在皮肤上, 通过 其负压效应并造成局部组织瘀血,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的一种常用的外治疗法。 拔罐疗法在我国古代称为“角法”或“角吸法”。近年来,随着药物的毒副 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拔罐这种不用药物又无痛苦而且疗效确切的独特 疗法,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拔罐疗法获得了蓬勃发展,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疗效也日渐提高,它不再是针、灸、药的辅助手段,成 为单独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近年来,随着药物的毒副作用越来越被人们 所认识,拔罐这种不用药物又无痛苦而且疗效确切的独特疗法,日益引起人 们的重视。拔罐疗法获得了蓬勃发展,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应用范围不断扩 大,疗效也日渐提高,它不再是针、灸、药的辅助手段,成为单独治疗疾病 的一种方法。

(2)受术者过饱、过饥、酒后、过度疲劳或剧烈运动后不宜拔罐,待上
述状况改变后再拔。

(3)拔罐时应根据患者所需拔罐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的火罐,一
般宜选择肌肉丰满、富有弹性、没有毛发和无骨骼以及关节无凹凸的部位进
行拔罐,以防掉罐。

(4)用火罐时,注意不要烫伤皮肤,棉球蘸酒精量要适中,过多容易滴
中医基本操作技能 拔罐拔罐法概念:
拔罐疗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 “负压疗法”,是指用罐状器具扣在患处或一 定的穴位上,用烧火、温热等方法排去其中的 空气产生负压,使罐具紧吸在皮肤上, 通过 其负压效应并造成局部组织瘀血,从而起到治 疗作用的一种常用的外治疗法。
拔罐法历史
到皮肤上发生烫伤,过少则火力不够而拔罐无力,达不到治疗效果。因罐口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

4、不同患者因年龄、皮肤状况的不同所适宜的留罐 时间亦有差异。一般儿童留罐7-10分钟,成人可 适当延长留罐时间,但一般要控制在15分钟以内。 一般留罐时间愈长,疗效相对愈好。但必须密切 观察患者情况,视情而定。 5、应用针罐疗法时,需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 并避免将针撞压至深处,造成损伤,对胸背部腧 穴均应慎用此法;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 血的面积,要小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需适当,每 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在使用多罐疗法 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 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且因火罐互相排挤,亦 易于脱落;在应用走罐疗法时,应尽量避免在骨 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起罐方法
起罐时,一般先用一手夹住火罐,另一 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 使气体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若 罐吸附过强时,切不可用力猛拔,以 免擦伤皮肤。
十、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
1、每次使用前要认真检查玻璃火罐,保证罐口光滑 无破损,罐体无裂纹。破损者应及时更换,以免 损伤皮肤。 2、拔罐时宜选择肌肉丰厚部位,且根据不同部位, 选用大小合适的罐。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 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情况 时,火罐易于脱落而需注意;环境要干净卫生, 拔罐后需盖好衣被以避风寒。 3、应用闪火法拔罐时,棉球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 酒精下滴烧伤皮肤。火力大小适中,左右手配合 默契,动作迅速,手法娴熟,所拔力量适度。力 量过大患者难以耐受,过小则影响疗效。
三、拔罐法分类

火罐—利用火力排去空气
排气方法分类
水罐—利用煮水热力排去空气 抽气罐—抽去空气

单罐—单罐独用
多罐—多罐并用
拔罐形式分类
闪罐—吸拔后当即起去,反复多次

拔罐疗法的方法

拔罐疗法的方法

拔罐疗法的方法
拔罐疗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改善健康。

拔罐疗法的原理是通过在皮肤表面产生负压,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从而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和康复。

拔罐疗法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干罐和火罐。

干罐是将空气抽出罐内,产生负压,然后将罐紧贴于皮肤表面。

火罐则是用火源点燃罐口内的气体,迅速将罐紧贴于皮肤表面,随后罐口出现负压。

无论是干罐还是火罐,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在进行拔罐疗法时,首先需要准备好罐具和适当的油脂,以免导致皮肤受损。

然后,在进行拔罐前先按摩或涂抹一些热敷药膏以加强效果。

接下来,根据疾病部位和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罐具进行拔罐。

在罐具贴紧皮肤后,通过提高负压力度和时间,可以调节拔罐的效果。

拔罐疗法的常见效果包括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疼痛、加速组织修复、改善呼吸道疾病、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等。

此外,拔罐疗法还可以用于调节气血、舒缓压力、改善睡眠质量等。

需要注意的是,拔罐疗法在使用时应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以免造成皮肤损伤或其他不良反应。

此外,拔罐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孕妇、皮肤破损者、严重贫血患者和出血倾向者等应避免使用拔罐疗法。

总之,拔罐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和改善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

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各种疾病和不适,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康复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外科疾病:红丝疔,丹毒,有头疽,疖病,乳痈,脱肛,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输尿管结石。
3.骨科疾病:落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纤维织炎、肱骨外上髁炎、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类风湿性骨关节炎等。
4.妇科疾病: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闭、痛经、白带、黄带秘、腹痛、胃下垂、饮证、痿证、眩晕、胁痛、郁证、水肿、淋证、癃闭、遗尿、遗精、阳痿、男性不育、阳强、风温、暑湿,秋燥。
3.拔罐禁忌的人群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发生,或者延误患者的治疗,以下病症应当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1)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不宜拔罐。对于癫痫患者则应在间隙期使用。
(2)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络拔罐,以免引起大出血。
(3)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拔。心力衰竭或体质虚弱者,不官用拔罐治疗。
28.拔罐的作用24
29.拔罐为什麽能治病24
30.弄清除病因再拔罐25
30.罐斑的认识26
31.拔罐用于保健强身常用穴位27
(还要注意细分)
1.现代拔罐的发展
纵观历代拔罐用具,虽经数千年,亦仅只兽角、竹罐和陶罐、金属罐四种,其中兽角早在唐宋就已逐渐淘汰,金属罐,因其价格贵,又有传热快,易烫伤的缺陷,实际上并未在临床上推广。现代,除了继承传统的拔罐用具外,已创制出很多新的器具,诸如玻璃罐、橡皮罐、塑料罐及穴位吸引器等。特别是玻璃罐及塑料罐,应用最广,似有取代传统工具之势。在拔罐操作方法上,更为古人所望尘莫及。如以吸拔的排气法分,有利用火力排去空气的火罐法,包括闪火法、投火法、架火法、滴酒法等等;有利用煮水排去空气的水罐法;有利用注射器或其他方法抽去空气的抽气罐法。如以吸拔的形式分,又有单罐、排罐、闪罐、走罐之别。另外,近年来,拔罐与其他穴位刺激法结合运用日趋增加,其中不少已成有机整体,如用中草药煎煮竹罐后吸拔,或在罐内预行贮盛药液吸拔的药罐;在针刺过的部位或留针处古代应用拔罐法治疗的病症十分局限。近几十年来,拔罐疗法已经普遍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病症。据我们对1950年至1990年四十年间大陆公开出版的医学杂志统计,发表有关拔罐疗法的临床报道,就有二百余篇之多。所涉及的病症达五十二种。其中既有急性病症,诸如急性阑尾炎、胆绞痛、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腰扭伤、带状疱疹等,也用于治疗某些为现代西医所束手的疑难病症,如牛皮癣、红斑性肢痛症、遗尿等。对其中不少病症取得了颇为独特的效果。
(4)骨折病人在未完全愈合前不可拔罐,以避免影响骨折对位及愈合。急性关节扭伤者,如韧带已发生断裂,不可拔罐。
(5)皮肤有溃疡、破裂处,不宜拔罐。在疮疡部位脓未成熟的红、肿、热、痛期,不宜在病灶拔罐。面部疖肿禁忌拔罐,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局部原因不明的肿块,亦不可随便拔罐。
(6)孕妇的腰骶及腹部不宜拔罐。
2.拔罐适应什么样的人群
拔罐疗法因其操作简单方便,经济,患者无痛苦,疗效显著,而在民间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并着它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凡针灸,按摩疗法使用额度疾病均可进行拔罐治疗。
例如以下各科诸多疾病均可进行拔罐治疗,而且见效快,疗效显著。
1.内科疾病:感冒、咳嗽、肺痈、哮喘、心悸、不寐、多寐、健忘、百合病、胃脘痛、呕吐、反胃、呃逆、痞满、泄泻、便秘、腹痛、胃下垂、饮证、痿证、眩晕、胁痛、郁证、水肿、淋证、癃闭、遗尿、遗精、阳痿、男性不育、阳强、风温、暑湿,秋燥。
2.外科疾病:红丝疔,丹毒,有头疽,疖病,乳痈,脱肛,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输尿管结石。
3.骨科疾病:落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纤维织炎、肱骨外上髁炎、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类风湿性骨关节炎等。
4.妇科疾病: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闭、痛经、白带、黄带
6.拔罐疗法的选穴原则6
7.什麽是阿是穴7
8.拔罐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ﻩ7
9.能使拔罐治疗效果更好的诊断点12
10.拔罐的操作步骤ﻩ12
11.拔罐时有哪些注意事项ﻩ13
12.拔罐时为什么会充血、瘀血ﻩ14
13.拔罐后起水泡ﻩ14
14.拔罐后皮肤渗出物不同ﻩ15
15.拔罐后皮肤温度的改变ﻩ15
16.相对肿瘤患者不宜拔罐
(8)过饥,醉酒,过饱,过度疲劳者均不宜拔罐
(9)精神失常,精神病发作期,狂躁不安,破伤风,狂犬病等不能配合者不宜拔罐。
4.几种常规拔罐疗法
(一)单罐法。单罐法即单罐独用,一般用于治疗病变范围比较局限的疾病。
(二)留罐法。又称坐罐法,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留置一段时间的拔罐法。留置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它可用于拔罐治疗的大部分病症,是最常用的拔罐法。
拔罐疗法的基础知识
———————————————————————————————— 作者:
———————————————————————————————— 日期:
拔罐疗法的基础知识
1.现代拔罐的发展2
2.拔罐适应什么样的人群ﻩ2
3.拔罐禁忌的人群3
4.几种常规拔罐疗法ﻩ4
5.拔罐时体位的选择的原则ﻩ5
为了客观验证拔罐疗法治疗效果的可靠性,大多数拔罐适应症都积累了较大的样本,以表明其的可重复性。如神阙穴拔罐治疗急性荨麻疹,近几年就有多家报道,总共例数达数百例之多,平均有效率超过90%。有的学者,还从临床研究的角度出发,选择有关实验指标,进行对照观察,以证实其疗效的可靠性。如支气管哮喘,针刺拔罐治疗前后肺功能各项测定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1~P<0.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极为显著(P<0.001)。这些都显示拔罐疗法的科学价值。
17.中医学对拔罐作用的认识ﻩ16
18.拔罐疗法常用的部位和穴位16
19.拔罐常用的穴位18
20.常见病的走罐路线18
21.拔罐可以预防晕车晕船ﻩ19
22.拔罐能预防保健ﻩ19
23.拔罐有利于美容20
24.重罐产生疼痒感是怎么回事21
25.拔罐过程中的病灶反应21
26.罐口部位表面情况分析22
27.重罐ﻩ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