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操作步骤
拔罐疗法PPT医学课件

提示:操作完毕后,嘱患者穿宽松衣服,
避免摩擦患处,三小时内勿洗浴。
此法应特别注意火罐的清洁与消毒。
22
(四)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 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 *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28
5.如此往返推拉10~15次,反复操作,直至 皮肤深红或紫色为度。
6.然后于腰部脊柱两侧同法操作,起罐后, 擦净润滑剂。
7.1周1~2次,5次为一疗程。
*提示:适当可配合痛点刺络放血疗法,每
次以2~3点为宜。
29
谢 谢!
30
类病证。 *表现为肩背部重痛、酸麻、拘急,或麻木
不仁及不用。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背筋膜炎等。
27
常用走罐及留罐法。
操作步骤:
1.患者取俯卧位,背腰部皮肤充分暴露。 2.先在背腰部正中均匀涂抹液体石蜡等润滑 剂, 3.用闪火法将中号玻璃罐扣在督脉上, 4.医者左手扶住患者肩部,右手握住火罐, 缓慢沿督脉推进或拉回,
7
闪罐:
将罐快速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 住,如此反复多次地吸拔5-10次,直至皮肤潮为 度。
8
刺络拔罐:
将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毫 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刺,然后将火罐快速吸 拔在点刺的部位上,使之出血,加强刺血治疗的 作用。一般留置5~10分钟。
9
三、适应证
感冒、头痛、不寐、咳嗽、哮喘、胃脘痛、 呕吐、泄泻、眩晕、胁痛、水肿;落枕、颈椎病、 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急性腰扭 伤、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痹痛、痛经、牛皮癣、 带状疱疹等。
拔罐操作流程教学

拔罐操作流程教学
拔罐,又称拔罐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皮肤上放置罐子,利用罐子内的负压吸附皮肤表面的空气,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排毒养颜等效果。
拔罐操作流程虽然简单,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拔罐操作流程的教学。
1. 准备工作:首先要准备好拔罐器具,包括罐子、火源(酒精灯或火柴)、消毒酒精、棉球等。
同时要确保患者的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有伤口或破损的地方。
2. 点火热罐:将消毒酒精涂抹在罐子内底部,点燃酒精,使罐子内产生负压。
然后迅速将罐子倒扣在患者的皮肤上,等待片刻,罐子会吸附住皮肤表面的空气。
3. 拔罐操作:在罐子吸附住皮肤后,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拔罐操作。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在穴位或疼痛部位进行拔罐,以促进气血流通,舒缓疼痛。
4. 拔罐时间:拔罐的时间一般为5-15分钟,具体时间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个人感受来调整。
在拔罐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有些热、有些痛,这是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
5. 拔罐后处理:拔罐结束后,用消毒酒精擦拭罐子和患者的皮
肤,避免感染。
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拔罐后可能会留下一
些红印或淤血,这是正常的反应,一般会在几天内自行消退。
总的来说,拔罐操作流程虽然简单,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在进行拔罐疗法时,一定要注意消毒、保暖和避免受凉,以免引起
不必要的并发症。
希望以上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健康!。
拔罐法1

拔罐法(走罐、闪罐、坐罐)流程步骤:1.闪罐法的操作流程:右手拿火罐,灌口斜下,左手持止血钳(或卵圆钳)夹95%酒精棉球,迅速伸入罐内中下端,绕一圈后立即退出,迅速将灌口按扣在选定部位上,待火罐吸附牢后松手,将燃烧的酒精棉球稳妥投入小口瓶中灭火。
一个罐从右上肺腧穴开始,另一个罐从左下大肠腧穴开始,分别闪罐3个来回。
2.走罐法的操作流程:在所选拔罐部位,用压舌板涂擦凡士林,同闪罐法点火,待火罐吸附后,右手握罐体用力沿两侧膀胱经走罐疏理经络(方向从上到下),一侧走罐3次,至皮肤充血和淤血。
3.坐罐法的操作流程:同闪罐发沿经络方向由上之下坐罐7个(大椎一个,,左右膀胱经各三个,上、下罐距离间隔两横指),坐罐5-10分钟,摇罐检查吸附情况,摇罐从上至下2次。
4.起罐操作流程:5.起罐应右手扶罐体,左手拇指沿火罐边缘下压患者肌肤,使其形成一个空隙,空气进入罐中则终止负压吸附,火罐即自行脱落,起罐时切不可硬拔,以免损伤皮肤。
6.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待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应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渗液,无菌纱布覆盖。
穴位定位:大椎——在后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膀胱经——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刮痧法流程步骤:1.遵医嘱执行.2.核对患者,评估患者,告知方法,目的,取得配合,关闭门窗。
3.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检查刮痧板是否光滑、板体有无裂缝。
4.携用物至床旁,在次核对床号,姓名,腕带,解释。
必要时屏风遮挡。
5.协助患者舒适体位,充分暴露部位,确定部位,正确选穴。
6.涂抹刮痧油,开始刮拭,颈肩部刮拭步骤:(从风付经大椎向下面刮:梳理脊柱两则穴区;从天柱向下角刮一侧膀胱经,再刮拭另一侧;厉刮一侧风池,经肩井面刮至肩髃,同法再刮另一侧)。
腰背部刮拭步骤:(面刮督脉从至阳到腰阳关,梳理脊柱两侧穴位,角刮两侧膀胱经从膈腧到大肠腧,厉刮肾俞穴、大肠腧,从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背部两侧肋区及腰肌两侧。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拔罐法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2
操作步骤
1.术前准备
(1) 仔细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适应症, 有无禁忌。根据病情,确定处方。
(2) 检查应用的药品、器材是否齐备,然 后一一擦净,按次序排置好。
(3) 对患者说明施术过程,解除其恐惧心 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完整版ppt课件
13
2.患者体位
病人的体位正确与否,关系着拔罐的效果 。正确体位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能够 放松,施术部位可以充分暴露。一般采用 的体位有以下几种
完整版ppt课件
15
4.擦洗消毒
在选好的治疗部位上,先用毛巾浸
开水洗净患部,再以干纱布擦干,为 防止发生烫伤,一般不用酒精或碘酒 消毒。如因治疗需要,必须在有毛发 的地方或毛发附近拔罐时,为防止引 火烧伤皮肤或造成感染,应行剃毛。
完整版ppt课件
16
5.温罐
冬季或深秋、初春、天气寒冷、拔罐前 为避免患者有寒冷感,可预先将罐放在火 上燎烤。温罐时要注意只烤烘底部,不可 烤其口部,以防过热造成烫伤。温罐时间 ,以罐子不凉和皮肤温度相等,或稍高于 体温为宜。
完整版ppt课件
1
完整版ppt课件
2
放学拔罐操作流程

放学拔罐操作流程
放学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使用特制的罐具在皮肤
表面产生负压,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疲劳,改善身体健康。
下
面是放学拔罐的操作流程:
第一步:准备工作
放学后,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进行拔罐疗法。
准备好罐具、
酒精、棉球、火柴或火机等工具。
第二步:清洁皮肤
用温水和肥皂清洁拔罐部位的皮肤,确保皮肤干净卫生。
然后
用酒精擦拭皮肤,以消毒。
第三步:准备罐具
将罐具内涂抹少许酒精,然后点燃酒精,使罐具内部产生热气,迅速将罐具贴在拔罐部位的皮肤上。
第四步:拔罐
当罐具吸附在皮肤上后,会产生负压,吸附皮肤,形成局部充血。
拔罐时间一般为5-10分钟,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
第五步:拔罐后处理
拔罐后,用湿毛巾擦拭拔罐部位,以减轻局部充血的不适感。
可以涂抹一些舒缓皮肤的药膏或按摩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第六步:注意事项
在进行拔罐疗法时,要注意避免在伤口、疤痕、皮肤破损处进
行拔罐,以免引起感染。
拔罐后要避免受凉,保持身体温暖,避免
感冒。
放学拔罐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中医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健康。
但在进行拔罐疗法时,要注意操作
流程,遵循正确的方法,以确保疗效和安全。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
所帮助。
拔火罐的方法

拔火罐的方法拔火罐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皮肤表面产生负压,促进体内湿气、寒气、痰浊等病邪的排泄,达到祛病强身的效果。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拔火罐的方法。
首先,进行准备工作。
拔火罐前需要准备好火罐、酒精、火柴或酒精灯、棉球、消毒酒精、医用棉签、橄榄油等工具和材料。
确保火罐表面光滑,无裂纹,无杂质,以免对皮肤造成伤害。
其次,进行皮肤准备。
选择拔火罐的部位要干净,可以先用温水洗净,并在拔火罐部位涂抹一些橄榄油,以便于火罐的移动和吸附。
然后,进行火罐操作。
将酒精倒入火罐内,点燃酒精,使其内部充满热气。
然后迅速将火罐贴在皮肤上,皮肤会被吸附在火罐内,形成一定的负压。
待火罐吸附皮肤后,可以适当调整火罐的位置,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接着,进行拔罐时间控制。
一般情况下,拔火罐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左右即可。
如果患者皮肤出现明显的红肿或瘀血,应及时停止拔火罐,并给予适当的处理。
最后,进行火罐的拆卸。
在拔火罐结束后,应先用消毒酒精擦拭火罐,然后用医用棉签清理皮肤,最后再用棉球蘸取橄榄油涂抹在皮肤上,以减轻拔火罐后的不适感。
在进行拔火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患者在拔火罐前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二是拔火罐后要避免受凉,保持皮肤温暖;三是拔火罐后要遊避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总的来说,拔火罐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中医疗法,但在操作过程中仍需谨慎小心,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希望大家在使用拔火罐的时候能够注意以上事项,保证拔火罐的效果和安全性。
拔罐操作的实训报告范文

一、引言拔罐疗法,作为我国传统中医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为了深入了解拔罐疗法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我参加了本次拔罐操作的实训。
以下是我对实训过程的总结和体会。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拔罐疗法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2. 了解拔罐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 增强对拔罐疗法的认识,提高临床应用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拔罐疗法的原理拔罐疗法是通过拔罐器在皮肤表面产生负压,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
2. 拔罐疗法的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拔罐器,检查其完好性。
准备酒精棉球、火柴、剪刀、镊子等工具。
(2)选择拔罐部位: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拔罐部位,如背部、腰部、臀部、肩部等。
(3)体位摆放: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拔罐部位。
(4)消毒:用酒精棉球消毒拔罐部位,避免感染。
(5)点火:将酒精棉球蘸少量酒精,用镊子夹住,点燃后在拔罐器内燃烧片刻。
(6)拔罐:将火罐迅速扣在拔罐部位,注意火罐口不能接触皮肤。
(7)留罐时间:一般留罐时间为10-15分钟,可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调整。
(8)起罐:用镊子夹住拔罐器边缘,轻轻提起,避免拉伤皮肤。
(9)观察:观察拔罐部位的皮肤变化,如有水疱、烫伤等情况,应立即处理。
3. 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1)拔罐前应检查患者是否有拔罐禁忌症,如皮肤过敏、溃疡、出血等。
(2)拔罐部位应选择平坦、肌肉丰满的区域。
(3)拔罐时,火罐口不能接触皮肤,以免烫伤。
(4)拔罐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5)拔罐后,注意观察皮肤变化,如有水疱、烫伤等情况,应立即处理。
四、实训体会1. 拔罐疗法具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的特点,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2. 拔罐疗法的操作步骤较为简单,但要注意细节,如消毒、点火、拔罐等环节。
3. 拔罐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等。
4. 拔罐疗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024版年度拔罐疗法的操作规范

作用
拔罐疗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 风散寒等作用,能够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 劳、增强体质,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4
历史与发展
2024/2/3
历史
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 二病方》中就有关于拔罐疗法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拔罐 疗法逐渐发展成为中医外治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异常情况处理建议
晕罐现象
如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等 晕罐现象,应立即停止拔罐,让 患者平卧休息,并注意保暖和观
察。
2024/2/3
皮肤损伤
如拔罐部位出现水泡、破损等皮 肤损伤,应停止拔罐,并进行常 规消毒和包扎处理,必要时就医 诊治。
过敏反应
如患者对拔罐材料或药物过敏, 应立即停止拔罐,并进行抗过敏 治疗。
发展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拔 罐疗法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同时,拔罐器具的改进和 创新也推动了拔罐疗法的发展,使其更加安全、便捷、有效。
5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拔罐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腰痛、颈椎病、肩周炎、软组织损伤等。此外,拔罐疗法还可 用于预防保健,如调节亚健康状态、增强免疫力等。
相关血液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的改善情况。
26
典型案例分享
案例一
患者因慢性腰肌劳损寻求拔罐治疗,经过一个疗程的拔罐疗法,疼 痛明显减轻,活动范围增大。
案例二
一位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拔罐治疗后,关节肿胀消退,晨僵现象改 善,生活质量提高。
案例三
拔罐疗法辅助治疗感冒,患者拔罐后鼻塞、流涕等症状迅速缓解,病 程缩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拔罐法操作步骤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拔罐法操作步骤:
1.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核对医嘱,携物至床边,再次核对治疗卡。
3.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做好解释工作。
4.根据病情、拔罐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常用有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坐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和遮挡。
5.根据部位和拔罐方法选择合适的罐具,并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无缺损。
6.拔火罐法:火罐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拔罐方法。
其适用的罐子以竹罐、陶罐、玻璃罐为宜。
它是利用燃烧时火焰的热力排出罐内的空气,形成负压,以将罐吸附于体表。
常用的吸拔方法有闪火法、贴棉法、投火法。
闪火法:一手持镊子或血管钳夹住95%酒精棉球,也可取一粗细适中的铁丝,在其一端缠上用脱脂棉和纱布包裹成一小鼓槌状,吸取酒精点燃。
另一手握住罐体,罐口朝下,将点燃的酒精棉球伸入罐的底部或中部绕圈后迅速抽出,立即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住。
罐内负压的大小可通过改变闪火的时间、罐体大小、扣罐速度来调整。
需要吸拔力大时,可选用大号罐延长闪火时间,加快扣罐速度
即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拔罐时注意酒精棉球不能太湿,蘸完后应挤出多余的酒精,以免流溢烧伤皮肤。
另外,闪火时不要把火焰烧到罐口,以防烫伤。
本法适用于各种体位,特别适用于闪罐法和走罐法。
贴棉法:将蘸有适当酒精的小片棉花,贴于罐子内壁中、下段或罐底,点燃后迅速将罐子扣于所选的部位上即可吸住。
操作时注意棉片不宜太厚,吸取的酒精不宜太多,以免造成贴棉脱落或酒精流溢灼伤皮肤。
本法适用于侧面横位。
投火法。
将酒精棉球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乘火最旺时,迅速将火罐扣在要拔部位。
此法适用于拔身体的侧面,使罐体横置,以免燃烧物落下烫伤皮肤。
本法简便安全,适合家庭保健治疗。
7.根据不同的部位和治疗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拔罐方法。
8.观察留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罐口吸附的情况、皮肤的颜色和患者的全身情况。
9.起罐一手扶住罐体,另一手用拇指或中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起去。
10.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穿衣,整理床单元,安排舒适体位。
清理用物,消毒罐具,记录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