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新疆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 九年级全一册 物理 第十五章:15.1两种电荷 课件(共36张PPT)

– +
++
–
– ––
–
当两物体摩擦时 –
+ +
+ +
++++
+
–
–
––
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因得到电子而带负 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 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转移的电荷是负电荷,而不是正电荷.
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物质,原子核对电子束缚本领强弱不同。
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两种电荷
学习目标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了解原子结构,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 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动手做一做
用塑料笔在头发或衣服上来回摩擦几次,再让它去接近 碎纸屑,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原子及其结构
原子结构图:如右图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 子带负电. 通常情况下,原子是电 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 体也呈电中性.
– +
++ –
–
核外电子 原子核
1.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那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 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2.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 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1、笔杆带了“电”——电荷。 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质。
3、用摩擦的方式能使物体带 电。
电荷
1.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洪山嘴中学詹振亚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019年秋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 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 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
讲授新课 (原子及其结构)
摩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电
氦原子 结构
氢原子 结构
讲授新课 (原子及其结构)
摩擦起电
原 因: 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
2.原理: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3.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 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
多少不同。
讲授新课(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2.最小的带电粒子是什么?
3.原子核和电子分别带 何种电荷?
4.在通常情况下, 为什么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 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
讲授新课 (导体和绝缘体)
导 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 (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石墨、各种盐的水溶液。)
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如橡胶、玻璃、沥青、塑料、陶瓷)
讲授新课 (导体和绝缘体)
金属导电的原因:
在金属里,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
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的移动。
课前准备
学习重点 12..两导种体电和荷绝教的缘学规体定。分和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难点 1.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及其作用规律; 2.了解原子结构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
课前准备
学习方法 采用实验为主的方法,让学生对摩擦起电现象进行探
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概括的 能力,体现了教新学课标分 “析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 的教学建议和注重学生探究的新理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 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 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
讲授新课 (原子及其结构)
摩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电
氦原子 结构
氢原子 结构
讲授新课 (原子及其结构)
摩擦起电
原 因: 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
2.原理: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3.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 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
多少不同。
讲授新课(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2.最小的带电粒子是什么?
3.原子核和电子分别带 何种电荷?
4.在通常情况下, 为什么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 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
讲授新课 (导体和绝缘体)
导 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 (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石墨、各种盐的水溶液。)
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如橡胶、玻璃、沥青、塑料、陶瓷)
讲授新课 (导体和绝缘体)
金属导电的原因:
在金属里,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
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的移动。
课前准备
学习重点 12..两导种体电和荷绝教的缘学规体定。分和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难点 1.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及其作用规律; 2.了解原子结构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
课前准备
学习方法 采用实验为主的方法,让学生对摩擦起电现象进行探
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概括的 能力,体现了教新学课标分 “析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 的教学建议和注重学生探究的新理念。
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
2
3
4
5
容易导电的物体 5.电荷在导体中能够 定向 移动, 叫作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导体, 叫绝缘体,金属导电靠的 自由电子 是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结构 原子由 原子核 和 电子 组成,其中原子核带 正电 ,电子 带 负电 。 2.摩擦起电的原因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子的 转移 。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 容易导电 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食盐水溶液等。 2.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 的物体。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
解析: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用带电体接 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带上等量同种电荷时, 由于相互排斥而张开一定的角度。
1
2
3
4
5
二、原子及其结构 3.如图所示,氢原子各种模型图中正确的是( A )
1
2
3
4
5
三、导体和绝缘体 4.小青把以下物品分成两类:①铅笔芯、铜线、盐水;②塑料尺、橡 皮擦、油。他分类的依据是( B ) A.固体和液体 B.导体和绝缘体 C.金属和非金属 D.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①铅笔芯、铜线、盐水;②塑料尺、橡皮擦、油。这两类第 一类属于导体,第二类属于绝缘体,故选项B正确。
【例题】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说明丝绸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 玻璃棒上 B.橡胶棒与其他物体摩擦后,橡胶棒一定带负电 C.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橡胶棒带负电,则毛皮一定带正电 D.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后仍不带电,说明这两个物体没有电荷
解析:摩擦起电是带负电的电子转移的结果。丝绸与玻璃棒摩擦, 玻璃棒带正电,这是由于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弱, 它的电子转移到了丝绸上,所以选项A错误;橡胶棒与其他物体摩擦, 如果物体的原子核比橡胶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强,则橡胶棒 就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也就是说橡胶棒带何种电荷,取决于和它 摩擦的物体的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强弱,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物 体带负电荷,所以选项B错误;由于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一个得到电 子,一个失去电子,所以它们带等量异种电荷,因而选项C正确;相互 摩擦的两个物体不带电是由于它们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 相同,没有发生电子的转移,并不是没有电荷,所以选项D错误。 答案:C
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教材新知精讲
知识点一 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的不带电物体。 3.两种电荷的探究
实验
现象 总 结
将两根用丝 绸摩擦过的 玻璃棒相互 靠近
它们相 互排斥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带的电荷一定是相同 的,相同的电荷之间相 互排斥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中考考点展示
考点一 摩擦起电的实质
例1 (2016江苏苏州中考)被甲材料摩擦过的乙棒与被丝绸摩擦
过的玻璃棒相互排斥,则乙棒带
电荷,是因为乙棒在摩擦
过程中
电子。
解析:玻璃棒和丝绸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荷,丝绸
教材新知精讲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例2 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 缚能力较弱。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摩擦产生了电荷,使甲、乙带电 解析: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乙的原子核对核 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乙夺得电子,因多余电 子带负电,甲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故A、B均正确;摩擦分开 后再让甲、乙相互靠近,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乙会相互吸 引,故C正确;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不是产生了电荷,故D错误。 答案:D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教材新知精讲
结论:(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 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 引。
第1节 两种电荷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教材新知精讲
知识点一 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的不带电物体。 3.两种电荷的探究
实验
现象 总 结
将两根用丝 绸摩擦过的 玻璃棒相互 靠近
它们相 互排斥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带的电荷一定是相同 的,相同的电荷之间相 互排斥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中考考点展示
考点一 摩擦起电的实质
例1 (2016江苏苏州中考)被甲材料摩擦过的乙棒与被丝绸摩擦
过的玻璃棒相互排斥,则乙棒带
电荷,是因为乙棒在摩擦
过程中
电子。
解析:玻璃棒和丝绸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荷,丝绸
教材新知精讲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例2 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 缚能力较弱。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摩擦产生了电荷,使甲、乙带电 解析: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乙的原子核对核 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乙夺得电子,因多余电 子带负电,甲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故A、B均正确;摩擦分开 后再让甲、乙相互靠近,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乙会相互吸 引,故C正确;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不是产生了电荷,故D错误。 答案:D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教材新知精讲
结论:(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 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 引。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15.1两种电荷 (共16张PPT)

• 1.导体是 容易 导电的物体。常见的导体有: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溶液等
。
• 2.绝缘体是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常见的绝缘体有: 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空气、二氧化碳等。
•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明显的 界种电荷 • 1.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 A.两个材料相同的物体互相摩擦时才会发生带
物理
九年级全一册配人教版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第1节 两种电荷
•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 的相互作用。
•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 单位。
• 3.知道导体和绝缘体。
第1节 两种电荷
• (课前自学完成,完成时间:3分钟)
• 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 正电荷 和 负电荷 。电 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 排斥 , 异种电荷互相 吸引 。
第1节 两种电荷
• 知识点三验电器 • 4.验电器的金属箔原来是张开的,当用与丝绸摩
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可观察到 验电器的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了,则能说明( A ) • A.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负电,后来带正电 • B.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正电,后来带负电 • C.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接触前后一直均带负电 • D.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接触前后一直均带正电
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第1节 两种电荷
• 5.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 的本领 不同 。当两个物体摩擦时,束缚电子 本领强的物体得到电子带 负 电,束缚电子本领 弱的物体失去电子带 正 电。
• 6.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 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 物体叫做 绝缘体 。
第1节 两种电荷
九年级物理全册 15.1《两种电荷》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x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15.1 两种电荷
电
一、两种电荷
问题一: 请同学们思考电是
怎么产生的呢?
一、两种电荷
实验一:
请同学们仿照老师的做法用毛皮摩擦 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纸屑,观察实验现象。
1、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 性质。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做摩擦起电。
一、两种电荷
问题二:摩擦后的这些物体所带的电一样吗?
三、原子及其结构
1.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原子结构
原子 电中性
质子
原子核 带正电
正电 中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带负电
四、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请同学们归纳: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一、两种电荷
问题三:用什么方法检验电荷的 存在呢? 方法一:能否吸引轻小物体 方法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二、验电器
(1)作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绝缘垫
金属球
金属箔
金属杆
接线柱
金属罩
一、两种电荷
问题四:为什么摩擦可以产生电 荷呢?
一、两种电荷
实验步骤:
(1)用毛皮摩擦两根橡胶棒,手持一根橡胶棒, 靠近另一根被吊起的橡胶棒,观察有什么现象发 生。 (2)手持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被吊起的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一、两种电荷
3、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可用“+”表示。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可用“-”表示。
15.1 两种电荷
电
一、两种电荷
问题一: 请同学们思考电是
怎么产生的呢?
一、两种电荷
实验一:
请同学们仿照老师的做法用毛皮摩擦 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纸屑,观察实验现象。
1、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 性质。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做摩擦起电。
一、两种电荷
问题二:摩擦后的这些物体所带的电一样吗?
三、原子及其结构
1.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原子结构
原子 电中性
质子
原子核 带正电
正电 中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带负电
四、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请同学们归纳: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一、两种电荷
问题三:用什么方法检验电荷的 存在呢? 方法一:能否吸引轻小物体 方法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二、验电器
(1)作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绝缘垫
金属球
金属箔
金属杆
接线柱
金属罩
一、两种电荷
问题四:为什么摩擦可以产生电 荷呢?
一、两种电荷
实验步骤:
(1)用毛皮摩擦两根橡胶棒,手持一根橡胶棒, 靠近另一根被吊起的橡胶棒,观察有什么现象发 生。 (2)手持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被吊起的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一、两种电荷
3、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可用“+”表示。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可用“-”表示。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课件15.1两种电荷

5.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
头发会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B )
A. 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 B. 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的同种电荷 相互排斥 C. 梳头时,头发的毛囊收缩 D. 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
6.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很多灰尘,这
主要是因为( D )
A. 荧光屏具有吸附灰尘的能力 B.房间内灰尘的自然堆积 C.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温度较高 D.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有静电
所以:当年香港楼市崩盘、日本楼市崩盘、美国楼市危机,全民的财富真的蒸发了吗?蒸发了!因 为全社会的财富都不见了,消失了。但如果说实话:财富蒸发只是谎言!真相是:财富被掠夺了! 财富从大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少数人手中的过程,就是被掠夺的过程。
图15.1-10
1.(2017天水)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 于失去电子而带___正_____电,用这根玻璃棒靠 近悬挂的气球,气球被推开,则气球带 ___正_____电。
2.(2017福建)下列四种吸引现象,其中由静
电引起的是( C )
A.磁铁吸引硬币
B.紧压的铅块互相吸引
C.摩擦后的气球吸引头发 D.吸盘吸在墙壁上
分子
图15.1-6
3.如图15.1-6所示是一位同学在广东省科技 馆的静电台上体验“怒发冲冠”游戏时的情景。 这位同学用手接触带电金属球后,她的头发就 带上了__同__种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 荷,因而竖起张开。
4.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警示: “严禁用塑料桶运汽油”。这是因为在运输过 程中汽油会不断与桶壁摩擦,使塑料桶带了 __电__(_或__电__荷__)_,造成火灾隐患。
绝缘体
橡胶、玻璃、塑料
学习总结
15.1两种电荷-人教版九年级物理PPT优秀课件

F2,已知物体和斜面的接触面积为103 cm2,则物体对斜面的压强为 5× 104 Pa。
验电器的构造
探究新知
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带电体 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 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由于互相排斥而 张开。
探究新知
二、原子及其结构
1.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原子结构
质子
(带正电) 原子核
原子 ( 带 正 电 ) 中子
(电中性)
(不带电)
核外电子
(带负电)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
探究新知
3.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束缚电子 电子 束缚电子
能力弱
能力强
带正电
带负电
探究新知
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 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实验 2:用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B.A、B两个小球的密度关系是ρA>ρB 作图题:一般情况下是给出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让考生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解答此类问题一定要注意:一
现象:验电器 A 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 的金属箔 、反射角和入射角要相等;二、用箭头标出光线方向。
2、衰变的半衰期描述的对象是大量的原子核,不是个别原子核,这是一个统计规律。
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19.8粒子和宇宙
1、光子、电子、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基本的粒子开把它们叫做“基本粒子”。
7.(2019·东营)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