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荷》练习(含详解)【2】(1)
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练习新人教版(1)(2021年整理)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练习(新版)新人教版(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练习(新版)新人教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练习(新版)新人教版(1)的全部内容。
15.1两种电荷1.电荷(1)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即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吸引轻小物体)(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①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是正电荷②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是负电荷(3)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②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物体所带电荷有多有少(就像体重),电荷的多少称之为电荷量,可简称为电荷①电荷量的符号:q②电荷量的国际单位是库伦,用符号C 表示(胖子与瘦子)(5)实验室经常用 验电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的原理是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原子结构(1)常见的物质由 分子 、 原子 构成(2)原子由中心的 原子核 和周围的 电子 构成① 原子核 带正电, 电子 带负电 ②电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③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 正电 与电子所带的 负电 在数量上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物体也不显电性(3)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两个物体摩擦时,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会 得到电子 ,从而带 负电 ;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会 失去电子 ,从而带 正电 ;①概括:摩擦起电是 电子 转移的结果②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 电荷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3.导体和绝缘体(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 导体①常见的导体有 金属 、 石墨 、食盐水溶液 、人体 、 大地②导体容易导电,因为导体内有大量的 自由电荷(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 绝缘体①常见的绝缘体有 陶瓷 、 橡胶 、 玻璃 、 塑料 ②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因为绝缘体内 只有很少量的自由电荷1.下列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D )A.橡胶手套B.玻璃杯C.塑料盆D.钢尺2.经过摩擦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现象就是(D)A.电生磁B.物体被磁化C.摩擦生热D.摩擦起电3.在编织某种地毯时,编织过程中夹杂一些不锈钢丝,这是因为(D)A.便地毯更好看B.使地毯更耐用C.使地毯更善于传热D.释放静电,便地毯不易沾上灰尘4.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B ) A.一定不带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D.可能不带电5.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B)A.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B.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C.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D.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6.验电器带电时,两片金属箔上(D)A.总是带正电荷B.总是带负电荷C.总是带上异种电荷D.总是带上同种电荷7.下列说法正确的(A)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B.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产生电荷C.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D.组成物质的分子都是完全固定不动8.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正电荷,这是因为(B)A.有原子核发生了转移B.有电子发生了转移C.摩擦创造了正电荷D.摩擦创造了负电荷9.导体容易导电,是由于具有较多的(B)A.原子核B.自由电荷C.正负电荷D.质子10.电线外面的胶皮是绝缘体体,电线内的金属丝都是导体11.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这是因为桶内汽油会不断与桶璧摩擦,使塑料桶带了电荷,造成火灾隐患12.两根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或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会相互__排斥__,一根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一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会相互吸引,说明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的性质与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的性质是不同(填同或不同)的.13.如图所示,将一带电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时,若:(1)金属箔张角变大,说明带电体是带正电的.(2)金属箔张角变小,说明带电体是带负电的.(3)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说明带电体是带负电的,且所带电荷量比验电器所带电荷量多(填“多”或“少").14.如图所示,将废弃灯泡的玻璃外壳小心打碎,留下灯头和固定两根引线的玻璃心,将与之相连的灯丝去掉,利用灯头把玻璃心与一盏灯泡串联接入家庭电路中,此时灯泡不能发光;然后用酒精灯加热玻璃心,当玻璃心发黄变红时,灯泡能(选填“能”或“不能")发光。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干燥的木头是绝缘体,潮湿的木头是导体B. 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绝缘体C.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所以它们不是电工材料D. 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方向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自然界只有正负两种电荷B. 与带负电的物体相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带正电荷C. 夏天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不属于静电现象D. 摩擦起电使物体产生了电子,由于电子的转移,使物体带上了正负两种电荷3.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D. 摩擦创造了电荷4.绝缘体是这样一种物质()A. 没有电荷B. 没有电子C. 几乎没有自由电荷D. 没有正电荷5.闪烁的彩灯衬托出城市的热闹与繁华,彩灯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彩灯是采用串联的方式接入照明电路的,任一彩灯的灯丝熔断后,其他的彩灯仍继续发光,其原因是彩灯的结构中有()A.特殊的灯丝B.金属杆引出线C.与灯丝并联的带绝缘层的金属丝D. 彩灯内充有特殊的气体6.下列物质中都是导体的是()A. 铜丝、橡皮、石墨B. 大地、食盐水溶液、人体C. 塑料、橡胶、玻璃D. 陶瓷、干木头、金属7.1s钟内通过一电视机的电量是0.18C,1min内通过一晶体管收音机的电量是3C,则通过电视机的电流I1与通过晶体管收音机的电流I2的大小关系是()A. I1>I2B. I1=I2C. I1<I2D. 无法确定8.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B. 通常情况下,塑料、玻璃、汽油都是绝缘体C. 绝缘体内缺少自由电荷,所以不容易导电D. 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二、多选题9.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上负电荷,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B的金属箔闭合.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如图所示,观察到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金属棒是导体B. 两金属箔片能够张开是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C. 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B验电器中的金属箔带上了正电荷D. 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金属杆中电流方向是自A流向B10.(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也不能带电B. 金属善于导电也能带电C.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但能带电D. 金属善于导电但不能带电11.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先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再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时,橡胶棒排斥吸管.对这一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B.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C. 与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带负电D. 与吸管摩擦过的餐巾纸带负电12.下列关于如图验电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验电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B. 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结果C. 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说明所带电荷减少D. 验电器的金属箔片未张开时,说明两箔片带有异种电荷13.下面所述情况和装置中,属于对静电应用的是()A. 静电复印装置B. 静电喷漆设备C. 印染厂的车间内空气保持适当的湿度D. 以煤为燃料的热力电站使用的静电除尘设备三、填空题14.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如图所示),细丝张开的原因是________.15.根据图中的现象可知,气球B带________电荷,若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B球,它们会互相________ .当带负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金属球,验电器内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________ .16.实验室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________,它是利用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17.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________电,将摩擦过程的丝绸靠近带负电的轻质小球时,会相互________.四、实验探究题18.(实验探究题)小明学习了摩擦起电、两种电荷后,他想知道圆珠笔杆与纯毛毛衣,塑料尺子与头发等摩擦后的各物体是带正电还是带负电.于是他就利用泡沫小球、烟盒内的铝箔、丝线等制作了一个验电器,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其中他还有玻璃棒、丝绸这两种器材.(1)请你简要说明怎样进行实验,根据发生的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塑料尺子与头发摩擦后塑料尺子带正电还是负电?(2)①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碎纸屑等轻小物体,是因为玻璃棒带电.②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因为验电器带上了同种电荷.③塑料笔杆与头发摩擦后把小碎纸屑吸到笔杆上后,小纸屑又被“弹”出,是因为吸到笔杆上的纸带上了与笔杆相同的电荷.通过上述实验和实验现象,说明物体可以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的方法带电.五、综合题19.石墨烯——改变世界的神奇新材料。
初三物理电荷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电荷试题答案及解析1.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越梳越蓬松:这是因为头发带了电荷(选填“同种”或“异种”),这种使头发带电的方法称为。
【答案】同种摩擦起电【解析】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相互摩擦的物体带的是异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越梳越蓬松:这是因为头发与梳子相互摩擦而使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缘故。
【考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A金属箔的张角减小B.A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C.A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D.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A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答案】B【解析】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人们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由题意知,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后,自由电子由A流向B,同时电流方向是从B流向A,故选项B是正确的。
【考点】金属导电的原因,电流的方向3.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
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B的金属箔闭合(如图)。
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A和B上的两金属球连接起来,则A、B金属箔张角的变化情况是A.A和B都不变 B.A变小,B张开 C.A变大,B不变 D.A闭合,B张开【答案】B【解析】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杆将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A验电器上所带电荷通过电子的移动向B验电器转移,若A带正电,B上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向验电器A转移,使B带正电;若A带负电,A上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向B移动,使B带负电。
A验电器所带电荷量减少,金属箔张角变小,B验电器金属箔带同种电荷,金属箔张开,对照各选项B符合题意,选填B。
【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与电荷的移动,验电器的原理。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 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班级姓名学号基础知识回顾一、原子及其结构1.原子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基础,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个部分。
原子核的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2.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物体才不带电。
3.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二、摩擦起电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3.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单位:库伦,符号:C)4.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摩擦起电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5.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6.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7.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三、验电器1.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导体和绝缘体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3.导体和绝缘体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常见的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
5.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
综合提升练习一、单选题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则小球()A.可能不带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D.一定不带电2.如图中的干燥物品,在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陶瓷餐具B.竹制笔筒C.不锈钢餐盘D.塑料收纳箱3.在干燥的天气里,衣服表面容易吸引灰尘,这是因为()A.同种电荷相排斥B.异种电荷相吸引C.衣服具有了磁性D.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4.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B.酸碱盐溶液容易导电,是因为酸碱盐溶液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C.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变为导体D.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的自由电荷很少5.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
15.1电荷 摩擦起电-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同步练习(含答案)

15.1电荷摩擦起电试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B. 小明同学在校运动会上跳远时要助跑,助跑是为了增大自己的惯性C. 有人不小心让西瓜滑落掉到地面上摔碎了,地面没有受损,是因为碰撞时地面没有受到弹力的作用D. 运动员跑步时穿上有鞋钉的鞋是为了增加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试题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物体所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B. 带电的物体不仅会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还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C. 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同D. 摩擦起电的过程,本质是电子发生转移的过程,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试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敲碎煤块使煤充分燃烧能提高煤的热值B.汽车在减速过程中,惯性减小,动能减小C.当仅有热传递时,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小D.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丝绸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试题4: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图所示)。
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的一端时,发现吸管被推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管和橡胶棒带异种电荷B.吸管和餐巾纸摩擦后,两者带同种电荷C.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得到电子带负电D.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失去电子带负电试题5:如图所示,一根实验室中常用的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所带的电荷量约为10-7库仑,然后立即将该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张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橡胶棒、金属球、金属杆、金属薄等均为导体B.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毛皮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C.发生电荷转移的瞬间,电流的方向为从金属箔到橡胶棒D.金属箔张开的角度最大时,金属箔所带的电荷量达到10-7库仑试题6:我国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与丝绸摩擦起电引发的放电及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课后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
15.1
两种电荷课后练习
2(新版)
新人
教版
1.根据实物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并标出开关闭合后的电流方向。
2.根据上边的电路图连接下方对应实物图,连接导线不能交叉.
3.下图中的电路连接有错误,如果错误不纠
正,则当开关闭合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你能试着把这个错误电路改正过来吗?;
A B
C D
a
b
试在方框中画出改正后的电路图,并指出这个电路的连接方式:
4.根据以下要求,完成下图中的实物连接图。
要求:使L1和L2并联,并且让S1控制L1,让S2控制L2,S3接在干路上。
并在右边画出它的电路图。
5.某传达室需要在前后门都装上开关。
前门来人按开关时,要求传达室电铃响,同时红灯亮;后门来人按开关时,传达室电铃响,同时绿灯亮。
请按需要设计电路图。
并把实物连接成电路。
S1
S2
S3
红
灯
绿
灯
前门
后门
m[&,29221。
九年级物理级电荷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中考知识考点整理)

九年级物理级电荷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中考知识考点整理)◆选择题1.三个小球A、B和C,其中A球和B球相互排斥,B球和C球互相吸引,A球带正电,则C球带()A.正电B.负电C.不带电D.负电或不带电2.两个小球靠近时互相吸引,接触后把它们分开,然后又把它们靠近,这时两个小球()A.一定互相排斥B.一定互相吸引C.一定无相互作用D.一定无吸引现象3.用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由细线悬吊着的塑料泡沫小球时,产生了如图所示的现象,则该小球()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C.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4.如图所示,用绸子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这是由于()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B.绸子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C.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绸子上D.绸子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玻璃棒上5.运送燃油的油罐车的尾部有一根铁链一直拖到地上,这是为了()A.使车辆更加美观B.增大车子受到的摩擦力C.用于固定油箱D.将摩擦产生的电荷导走,避免燃油起火6.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相靠近,则会出现()A.相互吸引B.相互排斥C.无相互作用D.无法判断7.用绝缘细线分别悬挂甲和乙两个泡沫塑料小球,使两个小球带电后(球上标注的是所带电荷种类).会出现的情形是图中的()A. B. C. D.8.2014年1月15日,扬州江都有一老人,在穿衣服时引发液化气爆炸.消防员调查发现,老人家里液化气管道老化,气体泄漏,结果被老人穿衣时瞬间产生的静电引爆.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去除静电的是()A.室内用加湿器加湿B.用手触摸金属门窗C.用手触摸木制衣柜D.勤洗手、洗澡9.如图所示,一带负电橡胶棒靠近用细线挂住的轻细吸管A端时,吸管发生了转动.对吸管A端带电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若相互吸引,一定带正电B.若相互吸引,一定带负电C.若相互排斥,一定带正电D.若相互排斥,一定带负电10.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说明验电器( )A.一定带正电荷B.一定带负电荷C.一定带同种电荷D.一定带异种电荷1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A.高大建筑物上要安装避雷针B.油罐车尾部常拖一条铁链C.钢丝钳手柄上装有绝缘套D.电视机屏幕上会吸附灰尘12.淘气的小明将两只系着细线的气球在衣服上蹭来蹭去,当他提起细线试图让两只气球靠近时,出现了图的现象,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 .13.实验室中常用 ______ 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其工作原理是:当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金属箔上,两片金属箔由于带 ______ 电荷,相互 ______ 而张开;工厂里常用一块带电的金属板,将浮尘吸附在金属板上,这种静电除尘的原理是 ______ .14.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 ______ ,而具有了 ______ 的性质.如图所示,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塑料绳就会 ______ (散开/靠拢),这是因为 ______ .◆填空题15.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______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带______ 电,实验室用 ______ 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实验探究题16.在探究摩擦起电的实验中:(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纸屑,说明橡胶棒带了电,根据你掌握的原子结构的知识,下列关于带电原因的猜想,你认为正确的是(只填序号):a.摩擦创造了电荷;b.是由于电子发生了转移;c.是由于质子发生了转移.(2)根据你的猜想,毛皮摩擦过橡胶棒后,你认为:毛皮带电(选填“一定不”、“一定”或“可能”).(3)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A.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不带电.17.如图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现象我们并不能判断该物体已经带电,原因是 ______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吸管被推开,说明吸管带______ ,吸管被推开的原因是 ______ .(3)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 ______ 中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一些.18.在晴朗干燥的季节里,如果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会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这个现象中涉及哪些物理知识?参考答案1.D解:因为A带正电,当A,B靠近时互相吸引,所以B带正电,B,C靠近时互相吸引,所以C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选D.(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2)从A带正电开始依次判断其它物体的带电情况.此题是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考查了对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掌握,要掌握一定的判断技巧.2.D解:若两球带有异种电荷,且各自所带的电荷量相等,即相互接触时会发生中和现象,最终使得两小球都不带电,它们间无相互作用;若两小球带异种电荷,且一个带的电荷量比另一个带的电荷量多,所以两小球接触时,会把电荷量少的那种电荷中和掉,同时多余的那种电荷又会被两个小球平分,既然都带上同种电荷,故两小球仍会相互排斥;综上所述,两个带电小球相互接触后分开,然后又靠近,这时两小球可能相互排斥,也有可能无相互的作用.故选D.讨论两带电体所带电荷的种类和所带电荷量的多少,然后依次分析两小球相互接触时的情况,进而确定出正确答案.当两个带电的小球在相互接触时,其若他们所带的是异种电荷,即其电荷量或全部中和掉;或中和掉一部分,然后将多余电荷平分.3.D解: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如果去靠近细线悬吊着的轻质小球时,产生了相互吸引的现象,那么小球有两种可能:①根据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质小球的性质,小球可以不带电;②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性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所以小球带正电;故选D.(1)在实验室中,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2)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和带电体的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分析.本题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属于基础题目.4.C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B、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丝绸上,而不是绸子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故B错误;C、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绸子上;故C正确;D、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丝绸上,而不是绸子上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故D错误.故选C.①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②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解决摩擦起电题目的关键.5.D解:汽车行驶时,油罐中的汽油随车的振动摩擦起电,如果不及时的将这些静电倒走,一旦出现放电现象,就会发生爆炸事故.拖地铁链使油罐表面与大地相连,使油罐中的电荷不断地中和,不致造成放电产生火花引起油罐爆炸.故选D.油罐车上的搭地铁链是为了把产生的静电导走,属于静电的防止.本题考查是关于静电的防止与应用,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静电的防止与应用的具体实例.6.B解: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则毛皮带的就是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由于都带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故选B.要判断毛皮与玻璃棒之间有无相互作用,就需要先判断毛皮和玻璃棒是否带了电荷.如果都带了电荷,还需要判断各是什么电荷,最后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得出答案.电荷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7.C解:A、图中两个塑料小球带异种电荷,异种电荷应该相互吸引,而图中两球相互排斥,故A错误;B、图中两个塑料小球均带正电荷,同种电荷应该相互排斥,而图中两球相互吸引,故B错误;CD、图中两个塑料小球均带负电荷,同种电荷应该相互排斥,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根据两塑料小球所带电荷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并结合两球表现出的作用力即可判断.本题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一道基础题.8.C解:A、用加湿器加湿能使室内潮湿,能把静电导走,能有效去除静电,故A不符合题意;B、金属门窗是导体用手触摸金属门窗,电荷能导走,能有效去除静电,故B不符合题意;C、干木头是绝缘体用手触摸木制衣柜电荷不能导走,不能有效去除静电,故C符合题意;D、水是导体,勤洗手、洗澡能有效去除静电,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要去除静电人要接触导体才能把电荷导走,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大地等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对于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及正确解答本题有着重要意义.9.D解: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负电橡胶棒靠近用细线挂住的轻细吸管A端,若相互吸引,A端有可能不带电或带正电;故AB错误;若相互排斥,A端一定带负电,故C错误,D正确.故选:D.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此题考查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要综合分析解答.10.C解:当用带电体接触金属小球时,电荷通过金属杆跑到两个金属箔片上,使其带上同种电荷,所以两个金属箔片相互排斥而张开;故选C.11.C解:A、高大建筑上的避雷针是为了将雷雨天气中云层中所带的电荷导入大地,不符合题意.B、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到地面上的铁链,是因为油罐在装载、运输及卸油过程中都会产生静电,这样有危险,所以需要用铁链将静电导向大地,不符合题意.C、橡胶套是绝缘体,所以在电工工作时可以防止触电危险,符合题意.D、电视机屏幕上经常吸附有很多灰尘,是因为电视机表面有静电而能吸引灰尘,不符合题意.故选C.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摩擦起电的知识分析判断,会利用静电现象进行分析生活现象.1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解:气球在衣服上蹭来蹭去,两只气球因为摩擦起电而带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小球出现了如图的现象;故答案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本题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最近几年中考的热点.13.验电器;同种;排斥;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解:①实验室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会带上同种电荷,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验电器会张开.②静电除尘技术,用一块带电的金属板,把浮尘吸附在金属板上.因此静电除尘的原理是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答案为:验电器,同种,排斥;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①根据对用电器的作用和原理的掌握分析答题.②根据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分析静电除尘的原理.本题考查验电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以及带电体的性质,关键是记住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14.电荷;吸引轻小物体;散开;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解:(1)电视机工作时,由于电子运动到了屏幕上,而使屏幕带了电,而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把灰尘吸引到了屏幕上.(2)因为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因摩擦而使塑料绳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故塑料绳向四周散开;捋的次数越多,塑料绳带的电荷量越多,排斥力越大,故散开得越大.故答案为:电荷;吸引轻小物体;散开;同种电荷互相排斥.(1)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本题考查了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关键摩擦能使塑料绳带上同种电荷.15.电子;负;验电器解:摩擦起电过程是得到和失去电子的过程,因此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当某种物质失去了电子时,物质的电子比质子少,带正电,当某种物质得到了电子时,物质的电子比质子多,带负电.实验室里用验电器来验证物体是否带电.故答案为:电子;负;验电器.当两种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得到电子,因电子比质子数量多而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因电子比质子数量少而带正电,一种物质失去多少电子,另一种物质就得到多少电子;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的转移,相互摩擦的两种物质,一种物质失去了多少电子,另一种物质一定得到了多少电子,两种物质所带的电荷多少是相同的,电性是相反的.16. (1)b、(2)一定、(3)B.(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故选b;(2)橡胶棒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因此毛皮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一定带负电,故选B.故答案:(1)b、(2)一定、(3)B.试题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排斥的物体一定是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物体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是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17.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吸管解:(1)带电体除了吸引带有异种电荷的物体外,还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所以不能判定物体是否带电;(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带电吸管与它相互排斥,所以吸管带的应该是与玻璃棒相同的电荷,即带电吸管带正电;(3)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吸管带正电,说明吸管失去电子,吸管束缚电子的能力弱一些.故答案为:(1)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3)吸管.(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3)物质失去电子带正电.知道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物体时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答: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由于摩擦而使头发带了电;其中,头发和梳子带有异种电荷,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所以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梳完头发后,头发之间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会发现头发更加蓬松了.涉及的物理知识是:摩擦起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干燥的天气里梳头发时,头发和梳子摩擦起电,然后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来分析两种现象的成因.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的现象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020_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两种电荷1. 在研究静电现象的实验中,发现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中最合理的是()A .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异种的电荷B .肯定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C .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的电荷D .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答案】D【解析】解:两个轻小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根据带电体的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一个物体可能不带电,再根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个物体可能带的是异种电荷.故D符合题意.2. 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A .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B .夏季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C .秋天夜晚,脱毛衣时常听到“啪啪”声D .冬季晴天,梳头时常看到头发随塑料梳子飘动【答案】A【解析】A、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属于扩散现象,故A符合题意;B、夏季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属于摩擦起电,故B不符合题意;C、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叭声,是因为毛衣和衬衣之间相互摩擦带电,两者带有异种电荷,放电产生的劈叭声,属于静电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冬季晴天,梳头时由于摩擦使梳子与头发间带有异种电荷,头发间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头发随塑料梳子飘动,属于摩擦起电,故D不符合题意。
3. 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A .灰尘的自然堆积B .荧光屏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C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D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吸附灰尘【答案】D【解析】电视机工作时,由于电子运动到了屏幕上,而使屏幕带了电,而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把灰尘吸引到了屏幕上。
4.把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自由转动,如图所示,手持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端,端会远离橡胶棒.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B .吸管失去电子带正电C .摩擦时,吸管得到电子带负电D .与吸管摩擦的餐巾纸一直不带电【答案】C【解析】解: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把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A端时,吸管A端远离橡胶棒被排斥,说明吸管A端与橡胶棒带的是同种电荷,橡胶棒带负电,吸管A端也带负电;吸管与餐巾纸摩擦,吸管带负电,说明吸管得到了电子,同时餐巾纸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C正确.5.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正电荷,这是因为()A .有原子核发生了转移B .有电子发生了转移C .摩擦创造了正电荷D .摩擦创造了负电荷【答案】B【解析】解: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因此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6. 打扫房间时,小刚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他擦过的镜面因________而带了电,带电体有________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答案】摩擦吸引轻小物体【解析】解:用干绸布擦拭穿衣镜,擦过的镜面很容易吸上细小绒毛,这是由于此时的镜面因摩擦而带了电,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7. 如图所示,小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则金属箔片带的是________电,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解析】解: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接触验电器后验电器也带正电荷,因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会张开.8. 丝绸与玻璃棒相摩擦后,玻璃棒带________(正/负)电,将丝绸靠近带负电的轻质小球时会相互________(排斥/吸引)【答案】正排斥【解析】(1)正负电荷的规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2)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物理
专题:电荷
题一
下列关于摩擦起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
B.两个物体都不同程度的失去了电子
C.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创造的电
D.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发生了转移
题二
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因为摩擦而起电,经检验塑料梳子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则用梳子梳头时()
A.塑料梳子失去一些电子
B.塑料梳子得到一些电子
C.头发得到一些电子
D.头发失去一些电子
题三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 μm的颗粒悬浮物,能被肺泡吸收并进入血液,影响人体健康。
某科研队伍成功研制出PM2.5净化器,其原理如图所示。
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吸入含有颗粒物空气,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_________的性质;当颗粒物快速通过光洁金属网C后,会带上负电荷,然后被带有正电荷的棉芯D吸附住,这是因为________。
题四
将带正电的物体靠近吊在细线上的通草球,通草球会被吸引(没有互相接触).如果换用带
负电的物体去靠近这个通草球,则通草球()
A.一定被吸引 B.一定被排斥
C.可能被吸引,也可能静止不动 D.可能被吸引,也可能被排斥
题五
a、b、c、d四个丝线吊着的通草小球,若a、b两球相吸引,b、c两球互相排斥,c、d两球互相吸引,若将a、d两球互相靠近时,则a、d两球之间()
A.相吸引 B.相排斥 C.无作用 D.可能吸引也可能排斥也可能无作用
题六
现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电,B与C一定能相互;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一个悬挂着的通草球,发现通草球被吸引过来,但接触后又分离了,请解释上述现象。
题七
题八
一个完好的验电器,其金属箔片已张开一定的角度,现在拿一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发现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增大了,这说明()
A.验电器原来带正电 B.验电器原来带负电
C.验电器原来不带电 D.验电器原来的带电情况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