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罐法操作流程(1)
拔火罐操作流程【范本模板】

拔火罐拔火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罐的类型:玻璃罐、竹罐、陶罐点火方法:闪火法、贴棉法、投火法拔罐方法:坐罐法,又名定罐法,适用于阵痛治疗;闪罐法,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多用于脊背、大腿等面积较大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刺血拔罐法: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置5~10min。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凝血功能情况)。
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二、目标: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三、禁忌症: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四、告知: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或烫伤。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五、用物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
六、操作流程: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取合理部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
4、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1~2周后迅速抽出,使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扣至选定的部位(穴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一般10min.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局部皮肤紫红色为度)。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整理床单,安排舒适体位7、清理用物,详细记录实施拔罐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8、起罐:一手夹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起罐。
七、注意事项:1、室温保持在22~25℃之间,必要时用屏风遮挡病人.2、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拔罐操作流程教学

拔罐操作流程教学
拔罐,又称拔罐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皮肤上放置罐子,利用罐子内的负压吸附皮肤表面的空气,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排毒养颜等效果。
拔罐操作流程虽然简单,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拔罐操作流程的教学。
1. 准备工作:首先要准备好拔罐器具,包括罐子、火源(酒精灯或火柴)、消毒酒精、棉球等。
同时要确保患者的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有伤口或破损的地方。
2. 点火热罐:将消毒酒精涂抹在罐子内底部,点燃酒精,使罐子内产生负压。
然后迅速将罐子倒扣在患者的皮肤上,等待片刻,罐子会吸附住皮肤表面的空气。
3. 拔罐操作:在罐子吸附住皮肤后,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拔罐操作。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在穴位或疼痛部位进行拔罐,以促进气血流通,舒缓疼痛。
4. 拔罐时间:拔罐的时间一般为5-15分钟,具体时间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个人感受来调整。
在拔罐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有些热、有些痛,这是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
5. 拔罐后处理:拔罐结束后,用消毒酒精擦拭罐子和患者的皮
肤,避免感染。
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拔罐后可能会留下一
些红印或淤血,这是正常的反应,一般会在几天内自行消退。
总的来说,拔罐操作流程虽然简单,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在进行拔罐疗法时,一定要注意消毒、保暖和避免受凉,以免引起
不必要的并发症。
希望以上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健康!。
拔罐法1

拔罐法(走罐、闪罐、坐罐)流程步骤:1.闪罐法的操作流程:右手拿火罐,灌口斜下,左手持止血钳(或卵圆钳)夹95%酒精棉球,迅速伸入罐内中下端,绕一圈后立即退出,迅速将灌口按扣在选定部位上,待火罐吸附牢后松手,将燃烧的酒精棉球稳妥投入小口瓶中灭火。
一个罐从右上肺腧穴开始,另一个罐从左下大肠腧穴开始,分别闪罐3个来回。
2.走罐法的操作流程:在所选拔罐部位,用压舌板涂擦凡士林,同闪罐法点火,待火罐吸附后,右手握罐体用力沿两侧膀胱经走罐疏理经络(方向从上到下),一侧走罐3次,至皮肤充血和淤血。
3.坐罐法的操作流程:同闪罐发沿经络方向由上之下坐罐7个(大椎一个,,左右膀胱经各三个,上、下罐距离间隔两横指),坐罐5-10分钟,摇罐检查吸附情况,摇罐从上至下2次。
4.起罐操作流程:5.起罐应右手扶罐体,左手拇指沿火罐边缘下压患者肌肤,使其形成一个空隙,空气进入罐中则终止负压吸附,火罐即自行脱落,起罐时切不可硬拔,以免损伤皮肤。
6.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待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应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渗液,无菌纱布覆盖。
穴位定位:大椎——在后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膀胱经——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刮痧法流程步骤:1.遵医嘱执行.2.核对患者,评估患者,告知方法,目的,取得配合,关闭门窗。
3.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检查刮痧板是否光滑、板体有无裂缝。
4.携用物至床旁,在次核对床号,姓名,腕带,解释。
必要时屏风遮挡。
5.协助患者舒适体位,充分暴露部位,确定部位,正确选穴。
6.涂抹刮痧油,开始刮拭,颈肩部刮拭步骤:(从风付经大椎向下面刮:梳理脊柱两则穴区;从天柱向下角刮一侧膀胱经,再刮拭另一侧;厉刮一侧风池,经肩井面刮至肩髃,同法再刮另一侧)。
腰背部刮拭步骤:(面刮督脉从至阳到腰阳关,梳理脊柱两侧穴位,角刮两侧膀胱经从膈腧到大肠腧,厉刮肾俞穴、大肠腧,从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背部两侧肋区及腰肌两侧。
闪罐法操作流程(1)

闪罐法操作流程【解说词】1、接到医嘱査对后,打印治疗卡并核对。
2、到病室,核对床号、姓名【腕带、床头卡】,自我介绍,评估施治部位皮肤情况。
告知方法、目的,取得配合,协助二便。
3、回治疗室,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所用物品有:治疗盘、治疗卡、弯盘、火罐数个(检查火曜)、清洁纱布数块、小口瓶、95%酒精纱布(棉球)、止血钳、打火机、免洗手消毒液、污物桶。
4、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
关闭门窗,必要时屏风遮挡。
5、打开污物桶,手消毒液清洁双手.6、检查罐口是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施治部位,注意保暖。
7、示教选穴:哮喘:大楼、风门、肺腧。
腰部酸困:膀胱1经;膀胱2经。
8、清洁皮肤。
用止血钳夹紧95%酒精纱块并点燃,实施闪罐。
一个在上,一个在下,2-3s后取下,2个火罐轮流进行。
如火罐发烫及时更换,防止烫伤患者,上下3-5个来回皮肤发红即可。
9、操作完毕,灭火。
10、观察、清洁皮肤。
整理患者衣着及床单位,取舒适体位。
告知注意事项。
11、关闭污物桶,手消毒液清洁双手,记录闪罐时间。
12、携用物回治疗室,医用、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洗手,记录、签名。
注: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
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腧: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膀胱1经:脊柱旁开1.5寸。
膀胱2经:脊柱旁开3寸。
闪罐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注:Ⅰ级表示动作熟练、规范、无缺陷,与患者沟通自然,语言通俗易懂;Ⅱ级表示动作欠熟练、规范、有1-2处缺项,与患者沟通不够自然;Ⅲ级表示动作欠熟练、规范、有3处以上缺项,与患者沟通不到位考核者签名:年月日。
闪罐法操作方法及步骤

闪罐法操作方法及步骤
闪罐法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常用于检测有机化合物中是否含有卤素元素。
以下是闪罐法的操作方法及步骤:
材料和试剂准备:
1. 闪罐:一个带盖的试管或台盆。
2. 次氯酸钠溶液:约为10%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可购买或自制。
3. 饱和的硫酸氨溶液:将固体硫酸氨加入硫酸中,搅拌至溶解饱和为止。
操作步骤:
1. 取一个闪罐,加入待测试的有机化合物样品。
一般来说,加入约1-2滴液体样品或微量固体样品即可。
2. 加入约1毫升的次氯酸钠溶液。
次氯酸钠溶液用于氧化有机物中的卤素元素。
3. 立即盖上闪罐盖子,并轻轻摇晃试管,混合反应物。
4. 观察闪罐中的反应。
如果样品中含有卤素元素,反应会迅速生成气体泡沫,并伴有气味和颜色的变化。
5. 如果有明显的变化出现,可以认为样品中含有卤素元素。
如果没有明显的变化,则可以认为样品中不含有卤素元素。
注意事项:
1. 闪罐法涉及到化学反应,需要在实验室或有经验的人的指导下进行,并且应注意安全操作。
2. 次氯酸钠溶液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氧化性,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并保持足够通风的环境。
3. 使用的有机化合物样品可能具有毒性或挥发性,应注意防护措施。
4. 处理反应结束后的废液时,应按照正确的废液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闪罐法的操作方法

闪罐法的操作方法闪罐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原理是利用火热的气体,通过罐子在人体表面产生负压,从而刺激皮肤和肌肉,达到疏通经络、排毒养颜的效果。
闪罐法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但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一、准备工作首先,要准备好闪罐、酒精、棉球和火机等工具。
闪罐可以选择玻璃罐、陶瓷罐、铜罐等,最好选择口径较大的罐子,方便操作。
酒精和火机用于点燃罐子内的气体,棉球则用于擦拭皮肤和罐子。
二、操作步骤1.清洁皮肤使用闪罐前,要先清洁皮肤,以免污垢和油脂影响操作效果。
可用温水和肥皂清洗,也可以用酒精擦拭。
2.点燃酒精将酒精倒入罐子内,用火机点燃。
点燃后,将火机放置在一旁,不要离开,以免发生意外。
3.放置罐子将罐子倒置在皮肤表面,让罐口贴紧皮肤。
注意,不要让罐口与头发接触,以免发生意外。
4.等待几分钟罐子贴在皮肤上后,要等待几分钟,让罐子内的气体产生负压,刺激皮肤和肌肉。
5.取下罐子取下罐子时,要先用手指轻轻按压皮肤,让气体缓慢释放。
然后,用棉球擦拭皮肤和罐子,以免留下烧伤或烟灰。
三、注意事项1.不要长时间使用闪罐法虽然有很多好处,但也有一些副作用。
长时间使用或使用过度,可能会导致皮肤烧伤、水肿和瘀伤等问题。
因此,每次使用不要超过15分钟,每周不要超过2次。
2.不要使用在伤口和疾病部位如果皮肤有伤口、疱疹、湿疹等问题,不要使用闪罐法。
同样的,如果身体有疾病,也不要轻易使用闪罐法,以免加重病情。
3.不要使用在头部和脸部闪罐法不适合用于头部和脸部,因为这些部位的皮肤比较薄,容易受伤。
而且,头部和脸部有很多经络和穴位,使用不当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
4.不要使用在孕妇和儿童身上孕妇和儿童的身体比较娇嫩,不适合使用闪罐法。
而且,孕妇和儿童的身体免疫力比较弱,容易感染病菌。
总之,闪罐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疏通经络、排毒养颜,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在使用前,要认真了解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免发生意外。
同时,也要注意使用的频率和时间,以免造成身体伤害。
简述闪罐的操作方法

简述闪罐的操作方法
闪罐是一种用于紧急逃生或求助的器具,通常用于户外探险、野外生存或紧急情况下。
它的操作方法如下:
1. 找到一个开阔的地方,以确保信号能够被远处的人看到。
2. 如果闪罐附带一个保护盖,请取下保护盖。
3. 拿起闪罐,将其朝上倾斜,以使闪光能够发出。
4. 寻找闪罐上的点火按钮或撞击弹,然后用力按下或撞击。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闪罐时应尽量避免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当使用闪罐时,应注意周围环境,确保没有易燃物品或其他危险物品。
此外,使用闪罐后,应留意观察周围是否有人回应,并重复使用来提高被发现的可能性。
中医操作流程图

中医操作流程图目录1、毫针法操作流程图2、电针法操作流程图3、水针法(穴位注射)操作流程图4、耳针法操作流程图5、火针法操作流程图6、皮肤针法操作流程图7、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8、艾炷灸法操作流程图9、温针灸法操作流程图10、盒疚法操作流程图11、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一、留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二、闪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三、走罐法操作流程图附四、针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五、刺络拔罐操作流程图附六、刮痧拔罐操作流程图12、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图13、穴位埋线操作流程图14、耳穴压豆法操作流程图15、刮痧法操作流程图16、胸椎牵引法操作流程图17、颈椎牵引法操作流程图18、中药熏蒸操作流程图19、中药熏洗法操作流程图20、中药热奄包操作流程图21、敷药法操作流程图22、湿敷法操作流程图23、贴药法操作流程图24、换药法操作流程图25、药熨法操作流程图26、坐药法操作流程图27、涂药法操作流程图28、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流程图29、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作流程图1、毫针法操作流程图2、电针法操作流程图←→ ↓ → ←→←→ ←↓→3、水针法操作流程图← → ↓→ ←→→←→4、耳针法操作流程图←→↓→←→←→ ←→5、火针法操作流程图6、皮肤针法操作流程图7、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8、艾炷灸法操作流程图9、温针灸操作流程图10、盒灸法操作流程图11、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一、留罐操作流程图附二、闪罐法操作流程图附三、走罐操作流程图附四、针罐操作流程图附五、刺络拔罐操作流程图附六、刮痧拔罐操作流程图12、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图13、穴位埋线操作流程图14、耳穴压豆法操作流程图15、刮痧法操作流程图16、胸椎牵引流程图17、颈椎牵引流程图18、中药熏蒸法操作流程图19、中药熏洗法操作流程图20、中药热奄包法操作流程图21、敷药法操作流程图22、湿敷法操作流程图23、贴药法操作流程图24、换药法操作流程图25、药熨法操作流程图26、坐药法操作流程图27、涂药法操作流程图注:蘸药干湿度适宜,以不滴水为度,涂药厚薄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闪罐法操作流程【解说词】
1、接到医嘱査对后,打印治疗卡并核对。
2、到病室,核对床号、姓名【腕带、床头卡】,自我介绍,评估施治部位皮肤情况。
告知方法、目的,取得配合,协助二便。
3、回治疗室,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所用物品有:治疗盘、治疗卡、弯盘、火罐数个(检查火曜)、清洁纱布数块、小口瓶、95%酒精纱布(棉球)、止血钳、打火机、免洗手消毒液、污物桶。
4、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
关闭门窗,必要时屏风遮挡。
5、打开污物桶,手消毒液清洁双手.
6、检查罐口是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施治部位,注意保暖。
7、示教选穴:
哮喘:大楼、风门、肺腧。
腰部酸困:膀胱1经;膀胱2经。
8、清洁皮肤。
用止血钳夹紧95%酒精纱块并点燃,实施闪罐。
一个在上,一个在下,2-3s后取下,2个火罐轮流进行。
如火罐发烫及时更换,防止烫伤患者,上下3-5个来回皮肤发红即可。
9、操作完毕,灭火。
10、观察、清洁皮肤。
整理患者衣着及床单位,取舒适体位。
告知注意事项。
11、关闭污物桶,手消毒液清洁双手,记录闪罐时间。
12、携用物回治疗室,医用、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洗手,记录、签名。
注:
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
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腧: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膀胱1经:脊柱旁开1.5寸。
膀胱2经:脊柱旁开3寸。
闪罐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注:Ⅰ级表示动作熟练、规范、无缺陷,与患者沟通自然,语言通俗易懂;Ⅱ级表示动作欠熟练、规范、有1-2处缺项,与患者沟通不够自然;Ⅲ级表示动作欠熟练、规范、有3处以上缺项,与患者沟通不到位考核者签名: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