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表达规律
3.3 探索与表达规律 课件 (共26张PPT)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7 28 29 30 31
探究2:日历图的套色方框中的 9 个数之和与该方框 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套色方框 9 个数之和是 90,是正中间的数 10 的 9 倍。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X”形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归纳总结
探索规律的一般步骤:
具
观
体
察
问
、 比
题
较
猜
表
想
示
规
规
律
律
回头 重新
得 出 结 论 验 证 成立 规 律 不成立
27 28 29 30 31
探究2: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 为什么? 成立
猜想: 绿色方框中九个数之和 = 9×正中间的数
用代数式表示: a-8 a-7 a-6
a-1 a a+1
a+6 a+7 a+8 (a-8)+(a-7)+(a-6)+(a-1)+a+(a+1)+(a+6)+(a+7)
我的结果是27。
你心里想的数 是78。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探索与表达规律(第1课时探索规律)课件

星期四 3 10 17 24
星期五 4 11 18 25
星期六 5 12 19 26
规律: 十字形中,五数之和=5×中间数
“H”形中的数字有何规律?
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日
6 13 20 27
星期一
7 14 21 28
星期二 1 8 15 22 29
星期三 2 9 16 23 30
星期四 3 10 17 24
星期五 4 11 18 25
图案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为( C )
①② ③ ④
随堂训练
3. 下图被称为“杨辉三角”或“贾宪三角”,
其规律是:从第三行起,每行两端的数都是
“1”,其余各数都等于该数“两肩”上的数
之和.图中两平行线之间的一列数:1,3,6,
10,15,…,我们把第一个数记为a1,第二个
数记为a2,第三个数记为a3,…,第n个数记为
你们能很快地说出数字200落在哪个手指上吗?2 000呢?
知识讲解
1.数式的变化规律
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日历中的“十”字形、“M” 形、“H”形中的数字有何规律?并进行验证
“十”字形中的数字有何规律?
星期日
6 13 20 27
星期一
7 14 21 28
星期二 1 8 15 22 29
星期三 2 9 16 23 30
2.图形的变化规律 用棋子摆成以下图案,并填写表格:
…
(1) (2)
(3)
① 填写下表:
图案编号
(1) (2) (3) (4)
棋子个数
5
11
17
23
② 摆第n个图案需要 6n-1颗棋子.
(5) … 29 …
例2 将棱长为1的正方体层层叠放如图所示,问第(5)个、 第(6)个图形各需多少个正方体?
探索与表达规律

5 探索与表达规律1.规律探索规律探索是数学中常见的类型之一,是指从已知的几个数据或几个图形中发现其中的数据变化情况,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规律探索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是:(1)观察:从具体的、实际的问题出发,观察各个数量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变化规律;(2)猜想:由此及彼,合理联想,大胆猜想;(3)归纳:善于类比,从不同的事物中发现其相似或相同点;(4)验证:总结规律,作出结论,并取特殊值验证结论的正确性.探索规律问题,要从给出的几个有限的数据着手,认真观察其中的变化规律,尝试猜想、归纳其规律,并取特殊值代入验证.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要善于变换思维方式,这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1】观察下列数表:根据数表中所反映的规律,猜想第6行与第6列的交叉点上的数应为__________,第n 行(n为正整数)与第n列的交叉点上的数应为________.解析: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可知,第1行与第1列的交叉点上的数是1,第2行与第2列的交叉点上的数是3,第3行与第3列的交叉点上的数是5,第4行与第4列的交叉点上的数是7,…,所以可猜想第6行与第6列的交叉点上的数是11,第n行(n为正整数)与第n列的交叉点上的数应为2n-1.答案:11 2n-12.探索规律的常见类型及方法(1)数字规律和代数式规律常见的几种数字规律形式:①②(2)新运算的规律 新运算是指用特定的符号表示与加、减、乘、除不相同的一种规定运算. 新运算的实质是有理数的几种混合运算,关键是观察出用到了哪些运算,要特别注意运算的顺序. (3)图形规律探索图形规律的实质是用字母表示数,即列代数式.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验证规律.【例2-1】 符号“§”表示一种运算,它对一些数的运算结果如下:(1)§(1)=0,§(2)=1,§(3)=2,§(4)=3,…(2)§⎝⎛⎭⎫12=2,§⎝⎛⎭⎫13=3,§⎝⎛⎭⎫14=4,§⎝⎛⎭⎫15=5,… 利用上面的规律计算:§⎝⎛⎭⎫12 013-§(2 012).分析:从(1)中的运算可以看出,当括号内的数是整数时,运算的结果等于括号内的数减去1,所以§(2 012)=2 011;从(2)中可以看出,当括号内的数是一个分子是1的分数时,运算的结果等于括号内那个数的倒数,所以§⎝⎛⎭⎫12 013=2 013. 解:§⎝⎛⎭⎫12 013-§(2 012)=2 013-2 011=2.【例2-2】 观察下列图形及图形所对应的算式,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计算1+8+16+24+…+8n (n 是正整数)的结果为( ). A .(2n +1)2 B .(2n -1)2 C .(n +2)2 D .n 2解析:观察图形和下面的式子可以知道,1+8=1+8×1=9=32,1+8+16=1+8×1+8×2=52,1+8+16+24=1+8×1+8×2+8×3=72,…,其规律是:计算的结果是连续奇数的平方,所以1+8+16+24+…+8n =(2n +1)2.故选A.答案:A3.探索规律的应用常见的探索规律的应用:探索日历中的规律和折叠中的规律.(1)探索日历中的规律在日历中一般我们可以从横行、竖列、斜列三个方向去寻找规律,当然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去探索.①横行:相邻两数相差1.如左下图所示:②竖列:相邻两数相差7.如右上图所示.③斜列:从左上到右下的斜列相邻两数相差8;从右上到左下的斜列相邻两数相差6.④日历中的3×3方框内的规律:在这9个方格中的数的和是中间方框中的数的9倍.若将中间数设为a,则其余8个数可按规律如上图所示,则这9个数的和即为(a-8)+(a-7)+(a-6)+(a-1)+a+(a+1)+(a+6)+(a+7)+(a+8)=9a,正好是中间数a的9倍.(2)折叠中的规律将一张纸折叠,每折叠一次就会得到纸的层数、折痕数,将这些数记录下来,找出规律,就可预测当折叠n次后,相应的层数与折痕数.折叠次数:1,2,3,4,5,…,n.层数:2,4,8,16,32,…,2n.平行对折的折痕数:1,3,7,15,31,…,2n-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3-1】2013年的元宵节是阳历2月24日,根据下面的日历,你知道春节和初夕分别是哪一天吗?请你填在下面的横线上:春节:2月__________日,除夕:2月__________日.解析:根据日历中竖列和横列的规律可以求出.如图,春节与元宵节在同一竖列中,根据竖列中相邻两数相差7,可知春节比元宵节少14,即24-14=10,春节是10日,根据横列中相邻相差1的规律,可知除夕是9日.答案:10 9【例3-2】将连续的偶数2,4,6,8,…排列成如右图所示的数表.(1)“十”字框内5个数的和,与框内中间的数18有什么关系?(2)若将“十”字框上、下、左、右平移,框住另外5个数,这5个数还有这样的规律吗?(3)设中间的数为a,用代数式表示“十”字框内5个数之和.分析:观察对比可以发现:左右相邻两数相差2,上下相邻两数相差12.再换另一组数,同样有这样的规律.解:(1)6+16+18+20+30=90,而90÷18=5,所以框内5个数的和是框内中间的数18的5倍.(2)将框上、下、左、右平移,任意框住5个数,同样有这样的规律.(3)若中间的数为a,则框住的5个数分别为a-12,a-2,a,a+2,a+12,其中a为偶数,故它们的和为(a-12)+(a-2)+a+(a+2)+(a+12)=5a.【例3-3】如果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平行对折7次,展开后,会有__________条平行折痕,折痕会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分成__________个小长方形.解析:根据折叠中的规律:对折7次,即当n=7时,平行折痕数为2n-1=27-1=127(条),1条折痕能把长方形分成2个小长方形,2条能分成3个,…,127条折痕则分成128个小长方形.答案:127 128。
3.3探索与表达规律(教案)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3.3探索与表达规律1.探索数量关系,运用数学符号表示规律;2.通过运算验证规律;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能力.重点探究数量关系,运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能力.难点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规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杨辉三角图,提出问题:你能猜想中间的数字是几吗?两边的呢?你能尝试写出下一层的数字吗?你是如何得到的?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教师: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数学中的规律.二、探究新知1.探索图形中的规律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第1个日历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图,通过观察找到日历中每一行、每一列、每一条对角线上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问题:(1)日历图的套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2)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学生小组讨论完毕后,派代表回答,教师引导学生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并点评.(3)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并进行验证,找出一般性规律,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4)你还能发现这样的方框中9个数之间的其他关系吗?用代数式表示.学生独立思考,总结关系,然后小组内分享交流结果并汇报,最后由教师进行总评.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第2个日历图,提出问题:(1)如果将方框改为十字框,你能发现哪些规律?如果改为H形框呢?(2)你还能设计其他形状的包含数字规律的数框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评.2.探究数字中的规律小亮和小丽在玩个小游戏.你在心里想好一个两位数,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乘2,然后加3,再将所得的和乘5,最后将得到的数加你想的那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把你的结果告诉我,我就知道你心里想的两位数.学生讨论交流,共同探究其中的规律,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类似的数字游戏,并解释其中的道理.(1)一个三位数能否被3整除,只要看这个数的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否被3整除.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2)一个四位数能否被3整除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请说明理由.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98页“随堂练习”.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找规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面对具体问题,首先对它的特例进行分析,然后猜想其规律,再用适当的代数式进行表示,最后检验得出结论.五、课后作业教材第98~99页第1,2题.课堂上,通过对日历的观察与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去探索日历中数与数之间的变化规律,用本章学习过的代数式表示规律;再以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发现规律、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方法,并运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就是一个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来完成对规律的探索、表达和验证过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竞争与合作,增强团队互助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问题解决策略:归纳1.能够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从而发现数学结论、解决数学问题;2.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数学思想.重点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难点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解决问题.一、导入新课走近游乐园(1)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2)联欢会上,小明按照4个红球、3个黄球、2个绿球、1个白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起来装饰会场,第52个气球是什么颜色?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决,初步感受探索规律.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低多边形风格”是一种数字艺术设计风格.它将整个区域分割为若干三角形,通过把相邻三角形涂上不同颜色,产生立体及光影的效果,随着三角形数量增加,效果更为斑斓绚丽.将长方形区域分割成三角形的过程是:在长方形内取一定数量的点,连同长方形的4个顶点,逐步连接这些点,保证所有连线不再相交产生新的点,直到长方形内所有区域都变成三角形.如图3-10,当长方形内有1个点时,可分得4个三角形;当长方形内有2个点时,可分得6个三角形(不计被分割的三角形).问题:当长方形内有35个点时,可分得多少个三角形?2.理解问题(1)先引导学生动手画一画,感受分割得到三角形的过程.(2)已知条件是什么?目标是什么?3.拟订计划(1)直接研究“长方形内有35个点”的情形,你遇到了什么困难?(2)哪些情形容易研究?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3)你发现的规律正确吗?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4.实施计划(1)先研究长方形内有三个点、四个点的情形,点数较少,易操作.(2)通过几种简单情形的数据,发现规律:长方形内点的个数每增加1,三角形的个数增加2.(3)得出结论:当长方形内有35个点的时候,分得的三角形个数是:4+2×34=725.回顾反思(1)从特殊到一般,当长方形内有n个点时,分得的三角形个数是多少?用含n的代数式来表示.归纳:4+2×(n-1)=2n+2(2)从一般再到特殊,当长方形内有100、1000、10000个点时,分得的三角形个数是多少?总结:在运用归纳策略寻找规律时,要先在若干简单情形中寻找相应的规律.初步发现规律后,可以通过更多的情形验证,再考虑一般情况.最后,试着给出合理的解释,并用数学语言简洁地表达规律.三、课堂练习教材P102~P103第1~4题.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五、课后作业教材P107~P108第17,18,19题.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情景活动,引导学生去猜测,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尝试用代数式解释这个规律,让同学们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思想.整个课堂同学们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提高了他们探索、发现和归纳的能力.。
探索与表达规律课件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数字游戏题 阅读课本第97页“随堂练习”之后和第98页“随堂练习”之前 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设该游戏中心里想的两位数的十位数字是a,个位数字是b, 请你表示出这个两位数,并计算这个两位数经过游戏中的运算 之后的结果. 10a+b,(2a+3)×5+b=10a+b+15.
解:心里想的那个数分别是5,12,18,告诉老师的结果是 心里想的那个数的2倍.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数字规律例1 Nhomakorabea观
察
式:12+1=1×2,22+2=2×3,32+3=3×4,
写出第4个等式,并写出第n个等式.
下
列
各
……按此规律
解:42+4=4×5;第n个等式是n2+n=n(n+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2.若将日历图中的方框改为十字形,你能发现哪些规律?如 果改成“H”形框呢?
在十字形框中,设框正中间的数为a,则这5个数之和为5a;在 “H”形框中,设框正中间的数为a,则这7个数之和为7a.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3.仿照上面的方法,请你在日历图中设计一个其他形状的方 框,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合作探究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探索、表达规律 阅读课本第96页至第97页“随堂练习”之前的内容,思考下列 问题. 1.在日历图中,若方框中有9个数,你认为设哪个数为a时求这 9个数之和最简便呢?根据你所设的未知数,你能求出这9个数之 和吗?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设方框正中间的数为a最简便,这9个数之和:(a-8)+(a7)+(a-6)+(a-1)+a+(a+1)+(a+6)+(a+7)+(a+8)=9a.
探索与表达规律ppt

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在社会科学中,规律被用于解释 和预测社会现象,如经济学、政 治学、社会学等。
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在技术领域中,规律被用于指导 技术创新和开发,如计算机科学 、人工智能、工程学等。
02
表达规律的关键要素
表达规律的准确性
精确使用词汇
在表达规律时,应选择准确、贴切的词汇,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歧义的词汇。
THANKS
探索规律是表达规律的基础
探索是寻找和发现规律的过程
探索是一种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过程,通过它我们可以收集 数据、发现模式和寻找规律。只有通过探索,我们才能理解 事物的本质和运作方式。
探索为表达提供信息和依据
当我们探索一个领域或研究一个主题时,我们会收集到大量 的数据、信息和知识。这些信息为我们的表达提供了依据和 素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规律。
总结词
在天文学中,黑洞是一种极其神秘的天体,吸引着科学家们进行深入的探索。通 过对黑洞的观测和研究,科学家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详细描述
黑洞是一种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而现代天文学已经观测到的天体。它 具有极强的引力,连光也无法逃脱其吸引。通过对黑洞的观测和研究,科学家们 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为我们认识宇宙提供更多线索。
案例三: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探索
总结词
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探索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重要领域 。通过对认知过程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 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
详细描述
认知过程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础,包括知觉、注意、记忆 、语言、思维、意识等方面。通过对认知过程的深入研究, 科学家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为 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数学3.3探索与表达规律(18张PPT)

4、十字形框中五个数之和能等于2014吗?2015呢?
探 知 规 律
如图,是用火柴棒拼成的图形。
图案编号
(1)
(2)
(3)
(4)
…
火柴根数
…
(1)填写下面的表格
5
7
9
3
(2)拼成第n个图形需要_______根火柴棒。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合 作 探 究
在日历中任意圈出横排相邻3个数,它们的和是24,你能猜出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吗?
在日历中任意圈出竖排相邻3个数,它们的和是33,你能猜出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吗?
在日历中任意圈出横排相邻3个数,它们的和可以是13吗?
在日历中任意圈出竖排相邻3个数,它们的和可以是75吗?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2024课件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2) 按照左图的方式继续排列餐桌,完成下表:
桌子张数
1
2
3
4
5
…
n
可坐人数
…
6
8
10
12
14
6
8
2n+4
……
(4+2n)
+2
+2
+2
+2
n张餐桌可坐_______人
2
1、按左图方式摆放餐桌和椅子(1) 1张餐桌可坐___人; 2张餐桌可坐___人.
3.3探索与表达规律 课件(共23张PPT)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情境导入
观察下图日历,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日 一二三四五六 123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横向相邻的数之间的 关系是什么?
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达
规
律
探索数字与图形之间的规律的过程:
发现规律→表示规律→揭示规律.
家庭作业
教科书第100页(习题3.9) 第2、3题
(3)斜下方三个相邻的数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右下比左上的数多8
用字母表示: a-8,a,a+8 a-8+a+a+8=3a
斜下方三个相邻数的和是中间的数的3倍.
情境导入
观察下图日历,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日 一二三四五六 123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2)纵向相邻的数之间的 关系是什么?
下边一个数比上边一个数多7.
用字母表示: a-7,a,a+7 a-7+a+a+7=3a
纵向相邻三个数的和是中间的数的3倍.
情境导入
观察下图日历,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日 一二三四五六 123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我的结果是93
那你心里 想的是78.
我的结果是27
那你心里 想的是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与表达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学会观察已知的数据,探索已知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提升学生观察图形、探索规律的水平,培养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数量关系、使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摸索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人翁精神,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去热爱生活。
教材分析
难点:感悟出问题的规律
教具: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传出一婴儿哭声”情景。
2、情境提问:该新生婴儿的生日是几月几号?
二、例题讲解:
1、教材P
111
(1)日历图的套色方框中的9个数
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2)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
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
(3)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
都成立吗?为什么?
(4)你还能发现这样的方框中9个数之间的其他关系吗?试用代数式表示。
三、应用探究
1、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如图(见屏幕)所示可得到一条折痕。
继续对
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
连续对折6次后,能够得到几条折痕?如果对折10次呢?对折n次呢?
2、将折后长方形个数与折痕实行比较,以体会数学模型的作用。
二者比较结果见下表:
四、水平培养
(1)已知:1+3=4=22,1+3+5=9=32,1+3+5+7=16=42,1+3+5+7+9=25=52,……,根据前面的规律,可猜想:1+3+5+7+……+(2n+1)=_____(n为整数)。
(2)青山水泥厂1980年水泥产量为a吨,以后每年比前一年都增长10%,则1981年产量____吨;1982年产量_____吨;1983年产量_____吨;猜想,2002年产量______吨,1980年后的第n年产量为_______吨。
五、布置作业:练习册探索与表达规律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