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知识结构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课件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课件 岳麓版必修1

答案
(1)从美国发展的影响来看:①宪法调 从美国发展的影响来看:
整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 整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使 美国在政治上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 美国在政治上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一系列治 国原则的确立,使美国完成了广泛的政治改革, 国原则的确立,使美国完成了广泛的政治改革, 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经 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从其历史局限性来看,宪法制定的初衷并非给 从其历史局限性来看, 予民主力量更大的权利。此外,它承认了黑人奴 予民主力量更大的权利。此外, 隶制和黑奴贸易, 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烙 印;印第安人、黑人奴隶、妇女的选举权被剥夺。 印第安人、黑人奴隶、妇女的选举权被剥夺。
(2)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通过 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 1787年宪法,美国率先建立了联邦制、 1787年宪法,美国率பைடு நூலகம்建立了联邦制、三权分立 年宪法 制和民主共和制。 制和民主共和制。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 力,巩固了国家政权。三权分立制度使立法、司 巩固了国家政权。三权分立制度使立法、 法、行政三个权力机构互相牵制、相互均衡,对 行政三个权力机构互相牵制、相互均衡, 于防止专制独裁、 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具有一定的 进步意义; 进步意义;民主共和制的确立从形式上把主权在 民的理论付诸实践, 民的理论付诸实践,并从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封建 专制制度。 专制制度。这些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起了示范 作用。 作用。
6.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 6.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 被后人称为 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 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 果是天使统治人, 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 内在的控制了。 内在的控制了。”这番话的意图是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B.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B.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C.美国应该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 C.美国应该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 D.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限制 D.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限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中 麦迪逊的话反映的是对个人权力的限制, 麦迪逊的话反映的是对个人权力的限制,结合 美国1787年宪法制订的背景、 美国1787年宪法制订的背景、内容和目的可知 1787年宪法制订的背景 是为了防止个人独裁政权的出现。 是为了防止个人独裁政权的出现。 ( B )

高中历史_第12课鸦片战争课件_岳麓版必修1[1]

高中历史_第12课鸦片战争课件_岳麓版必修1[1]

5.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 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C )
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鸦片战 争打断了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签订了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和领土, 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从此改变。
(4)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
4.影响:清政府权力 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 主张学习西方“长技 ”,兴起了 洋务运动。
问题思考
4.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对中国社
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 (1)原因:①根本原因:扩大在华利
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提出
的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影响:①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大的破坏。 ②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③洋务运动兴 起,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
场。②直接目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改
变原有的贸易格局。 (2)危害:白银大量外流,给清政府带来财政 危机;吏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危害人的 身心健康。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 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 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 对吗?为什么?
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想变中国为它 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根本原因 中国的禁烟运动。 ——直接原因
大的抵制作用,这是根本原因。(2)中国的
主要出口商品茶叶、丝绸和瓷器等在欧洲深受 欢迎,适销对路;英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呢绒等
在中国销路狭窄。(3)清政府实行闭关政
策,限制了西方商品的流入。(4)中国人民 贫困,无力购买外国商品。
2.英国鸦片走私的目的是什么?鸦片走私给中国 带来哪些危害? 提示 (1)目的:①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高中的学生学习必修一的历史课本时,千万不能马虎。

虽然必修一的历史学习要求不高,但是这部分的内容却极其重要,直接影响后面的历史学习。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希望能帮到大家!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一、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二战后美苏“冷战”对抗的原因:二战后美苏成为势均力敌的超级大国。

二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

美国在二战后确立了世界霸权的政策,并视苏联为障碍。

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是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政治上:①杜鲁门主义(内容:反苏共)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②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建立共产党工人情报局。

(2)经济上:①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出笼,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②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

(3)军事上:1948年,柏林危机是“冷战”以来的第一次高潮。

①北约的建立: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9年,美、英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约。

②华约的建立:为了对抗北约,1955年,苏、波、捷、罗等八国签订了《华沙条约》,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3、“冷战”的影响(1)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2)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武器威胁之下,又避免了近半个世纪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3)为争夺势力范围,两国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二、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背景:①二战后,西欧各国国际地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来恢复经济、对抗苏联;②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较快发展,要求摆脱美国控制;③西欧各国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对某⼀阶段的学习、⼯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些规律性认识的⼀种书⾯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店铺精⼼整理的岳麓版⾼⼀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岳麓版⾼⼀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1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两对⽭盾: ①皇权和相权的⽃争 ②中央集权与地⽅分权的⽃争 2、汉初:郡国并⾏制 3、汉武帝削相的措施: ①频繁更换丞相(在位54年更相12⼈); ②汉武帝还特意从⾝份低微的⼈⼠中破格选⽤⼈才; ③设“内朝”对抗“外朝”。

(“中朝”⼜称“内朝”) 4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5、门下省(审议)、中书省(决策)、尚书省(执⾏)﹡三省的最⾼长官都是宰相 流程:门下省——中书省——皇帝——尚书省 三省六部制的作⽤ :①三省的最⾼长官都是宰相,分割削弱了相权,加强皇权; ②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明确,提⾼了办事效率; ③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严密完备的体现,此后历朝基本沿⽤。

7、宋朝削相:设有中书门下的设置,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增设“参知政事” 宋朝中央分权机构:参知政事(⾏政权)、枢密使(军政权)、三司使(财政权) 8、元朝中央分权机构:中书省(全国最⾼⾏政机关)、枢密院(最⾼军事管理机构)、御史台(最⾼监察机构) 9、中国古代选官制的演进:“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股取⼠” 岳麓版⾼⼀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2 ⼀、分封制 ⽬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武装、征派赋役。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你掌握了多少?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 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1、内服外服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C.商王实权,控制有限2、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三、西周政治制度——封邦建国(前1046--前771)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 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2、宗法制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B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禄特权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国”“家”结合起来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一、秦朝的统一 (前221年)1、条件: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兼并战争使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B战国时,新兴地主夺权,诸候竞争,各国变法。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1、特征:权力高度集中表现: A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2、中央: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辅佐皇帝处理政;监察百官;管理军务,它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岳麓版1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岳麓版1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夏(约前2070--前1600)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商(前1600--前1046)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王权+神权西周(前1046--前771)分封制实质:授民授疆土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礼乐制度影响:A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B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禄特权;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国”“家”结合起来秦(1)统一的基础:A.群雄割据春秋争霸;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3)确立:A. “皇帝”: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C. 郡县制(地方)(4)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汉汉初郡国并行制度,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宋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2)影响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明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高中历史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课件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课件 岳麓版必修1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探究】 探究】 思路点拨 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俄国革命是走以城市为中心, ( 1 ) 俄国革命是走以城市为中心 , 的道路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有何认识? 的道路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有何认识? 再到农村的道路, 再到农村的道路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的是 “ 农村包围城市 ” 的道路 。 ( 2 ) 两国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 的道路。 的不同是由各自的国情决定的, 的不同是由各自的国情决定的,因此分析原因应 从各自的国情出发, 找出走不同道路的根据。 从各自的国情出发 , 找出走不同道路的根据 。 两国依据国情选择了不同的革命道路, ( 3 ) 两国依据国情选择了不同的革命道路 , 都 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说明了革命道路的选择应从 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4.意义 4.意义 发展的道路。 (1)开辟出俄国社会主义 发展的道路。 (2)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 人民展 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开创了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问题思考 4.俄国十月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4.俄国十月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 得 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 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它使经济文化并 。( 不 发达的俄国, 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 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 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 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3 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3)十 。( 月 革命的胜利, 革命的胜利,冲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 政治大格局, 政治大格局,世界从此进入一个由资本主义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

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课件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课件 岳麓版必修1

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中华民国 1.中华民国 (1)成立 成立。 ①1912年1月1日,在南京 成立。 1912年 ②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以五色旗 为国旗。 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为国旗。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人民 内容: 一律平等;享有人身、居住、信仰等自由; 一律平等;享有人身、居住、信仰等自由;规 的国家组织原则。 定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 ②评价: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 资产阶级共和 评价: 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国 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2.结局 2.结局 (1)失败 ①标志:袁世凯窃权。 标志:袁世凯窃权。 ②经过 a.1912年 下诏退位。 a.1912年2月,宣统帝 下诏退位。 b.1912年 就任临时大总统。 b.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2)功绩 ①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 资产阶级民主 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 革命。 革命。 制度。 ②推翻了中国2 000多年的君主专制 制度。 推翻了中国2 000多年的 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 观念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深入人心。 深入人心。
问题思考 1.同盟会建立的条件和性质是什么? 1.同盟会建立的条件和性质是什么? 同盟会建立的条件和性质是什么 提示 (1)条件:①经济基础:20世纪初, 条件: 经济基础:20世纪初, 世纪初 民族资本主义的比较迅速的发展。 阶级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比较迅速的发展。②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③思想基础:资产阶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基础: 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 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④组织基础:兴中 会等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会等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2)性质:它是在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 性质:它是在兴中会、华兴会、 革命团体成员的基础上组成的, 革命团体成员的基础上组成的,但它不同于以 上各团体,从其组织形式、组成人员成分、 上各团体,从其组织形式、组成人员成分、政 治纲领和章程上看, 治纲领和章程上看,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 产阶级革命政党。 产阶级革命政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简表
近代前期(1840——1919)旧民主主义时期简表
近代后期(1919——1949)新民主主义时期简表
中国现代史(1949.10——今)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18世纪下半期)欧美代议制的确立
英国: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胜利(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首相实际掌握国家大权,国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

美国: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胜利,1787年宪法颁布,实行民主共和制。

联邦制,三权分立
法国:1789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艰难的共和之路。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
法国:70多年间进行了共和制与君主制的斗争,1870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在国民议会中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共和政体。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选举改革,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

19世纪中期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党制最终形成,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德国:1870三次王朝战争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德、法、俄、日向帝国主义过渡
世界现代史(1917-----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