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籍资料(全)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上编:综述】Q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1)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Q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4)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近代史纲要参考阅读文献

近代史纲要参考阅读文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阅读文献(打*为本学期必读)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 马克思:《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1857年3月)*2. 列宁:《对华战争》(1900年9-10月)3. 毛泽东:《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一)(1963年9月)4. 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节选)(1894年11月24日)*5.《辛丑条约》(1901年9月)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6月)*2.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3. 洪仁玕:《资政新篇》(1859年)4.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1895年5月)*5. 梁启超:《变法通议》(节选)(1896年)6. 严复:《原强》(1895年3月)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 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1912年7月)2.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12日)*3.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10月20日)4. 《<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民报》1906年4月28日*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6. 孙中山:《建国大纲》(1924年4月)7.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1月12日)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12月)*2.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1919年9月)*3.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下半年)4.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年7月)5.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5日)2.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3.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4.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节选)(1936年12月)5. 毛泽东:《论新阶段》(节选)(1938年12月)6.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节选)(1939年12月)*7. 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0日)8. 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0月22日)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 毛泽东:《论持久战》(节选)(1938年5月)2.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8月25日)*3.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4.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节选)(1945年4月24日)5. 胡锦涛:《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5年9月3日)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1945年8月13日)2.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13日)3.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1948年1月19日)*4.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通过)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2. 中共中央宣传部:《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1953年12月)*3.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节选)(1956年9月15日)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2.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3.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4. 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1980年8月21日)5. 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93年12月26日)6. 胡锦涛:《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3年12月26日)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978年12月22日)2.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3.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27日)*4.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5.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6.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7.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8年12月18日)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年9月18日)。

中国近代史书单

中国近代史书单

中国近代史书单近代中国历史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从清朝末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期。

这段历史经历了社会变革、政治动荡、战争与革命等重大事件,对中国以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份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单,介绍了几本重要的著作,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

1.《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通史著作,由司马光编纂而成。

虽然不是专门讲述近代中国历史的书籍,但它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资治通鉴》,可以对中国近代史中一些重要事件的前因后果有更全面的认识。

2.《晚清世纪之变》《晚清世纪之变》是历史学家王恒健的著作,详细记录了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该书以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为背景,深入剖析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揭示了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内外因素交织的复杂关系。

3.《辛亥革命史》《辛亥革命史》是著名历史学家陈洪烈的作品,系统梳理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过程和影响。

该书详细介绍了辛亥革命的背景、策划与实施过程,以及辛亥后民国政府的建立和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和社会变革的深远影响。

4.《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著名历史学家王德峰的著作,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

该书从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梳理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节点和转折点,探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历程。

5.《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纲要》是历史学家高云鹤的作品,是一本简明扼要地介绍中国近代史的著作。

该书通过概括性的叙述,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呈现给读者,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内容。

6.《近代中国的奋斗与探索》《近代中国的奋斗与探索》是历史学家杨继绳的作品,以描绘近代中国社会的奋斗与探索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变革。

该书从晚清时期的改革思潮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探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完全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完全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完全版)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1-4章全)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1-4章全)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1-4章全)第一章简答题: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

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

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

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

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

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

(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

(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

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中国近代史资料

中国近代史资料

中国近代史书目资料汇编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2010级历史学系史鉴研究小组二零一一年九月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一、近代通史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此书为“现代化”研究范式的滥觞作,有多种版本,选一即可。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

吉尔伯特·罗兹曼编:《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10卷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2009年版。

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中国现代化历程,全三册,虞和平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曾业英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现代化新论续篇——东亚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罗荣渠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国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述评,张注洪、王晓秋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

中国革命史,过去的“两课”教材之一,编者、版本繁多,任选一种,都有助于理解“革命史”的研究范式及其话语体系。

毛泽东选集,1-4卷,版本越早越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二、晚清史类《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等,多种版本,选一即可。

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周锡瑞:《改良与革命》,中华书局,1982年。

何伟亚:《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著,三联书店,1995。

戊戌变法史论,汤志钧著,群联出版社,1955。

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吴承明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辛亥革命史,三册,章开沅等主编,人民出版社,1980。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书目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书目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书目1.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读史的入门之作)《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明白清代至近代学术衍变源流)2.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只读后面的207_252页的14篇文章,以明学术研究之精义)3. 皮锡瑞:《经学历史》(周予同校释本)《经学通论》(明白经学发展及衍变的历史)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了解他的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5.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真正了解他的观点)6.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一种思潮)7. 雷海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文化形态史观)8.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用社会学研究中国历史的奠基之作)9.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国现代哲学史》(前者为中国哲学史入门之作,后者为著者<中国哲学史新编>第7册的单行本,近代中国哲学简要之作)10. 钱穆:《国史大纲》(体例、表述以及观点)11.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价值有待后人的重新认识)12. 顾颉刚:《古史辨序》(近代史学思潮的个人表述)13. 肖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了解中国政治思想的必读之作)14. 朱自清:《经典常谈》(用最少的时间来了解经典,尤其是文笔)15. 朱东润:《张居正大传》(传记的经典)16.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描述近代中国政治史的最明晰的著作)17. 翦伯赞:《史料与史学》(对史料的认识通俗易懂)18.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与蒋书有着不同体例与表述方式)19. 萧一山:《清代通史》(直到现在清代历史最好的通史著作)20. 侯外庐:《中国近代思想学说史》(可与冯书并读)21. 邵循正:《中法越南关系始末》(运用外文史料的典范)22. 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对马克思主义近代史研究的经典著作)23.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纲》(太平天国史的专著,以史料丰富见长)24. 齐思和:《中国史探研》(读《魏源与晚清学风的转变》研究魏源的开山之作,揭示研究人物的范例)25. 《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至80年代外国研究近代史的总结,重点在史料的扩充、体例的创新、方法的出新以及附属的参考书目,可为研究门径)26.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无需说明)27. 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了解80年代以前世界史学的发展)28.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9、10、11、12卷,(那个时代的世界史)29.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史料丰富)30.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一个真正汉学家的心血)31. 黎*《再思集》(一位真正学者的反思之作)32. 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近年来少有的可读之作)33.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的思维)34. 贝尔:《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明白现代社会的处境)35. 张之洞:《书目答问补正》(明晓清人的著作源流及状况)36. 曹雪芹:《红楼梦》(清代社会的最好著作)37. 吴敬梓:《儒林外史》(清代文人的画卷)38. 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通俗的学术史)39. 徐珂:《清稗类钞》(清代笔记的代表作,极好的社会史史料)。

中国近代史资料

中国近代史资料

第一章鸦片战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答:原因: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硝烟引起英国不满根本原因: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倾销产品,掠夺原料,把中国沦为其殖民地经过:第一阶段:从英军封锁珠江口到《穿鼻草约》的签订(1840) 第二阶段:从清政府对英宣战到《广州和约》的签订。

第三阶段:英军的扩大侵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1842,战争结束) 结果:清政府战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2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答;A、社会性质的变化。

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社会矛盾的变化。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C、革命任务的变化。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林则徐禁烟抗英斗争的历史评价答;嘉庆十六年赐进士。

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

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史参考书目资料、回忆录(1)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集》(全6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全8册),人民出版社1979-1980年版。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全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2年版。

(4)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5)《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下册),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7)万仁元、方庆秋主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机密作战日记》(上、中、下),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版。

(8)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中、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本书编辑部编:《日军侵华暴行实录》(全4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10)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全8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中、下卷),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

(12)中共重庆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及红岩革命纪念馆编:《重庆谈判纪实》,重庆出版社1983年版。

(13)孟广涵主编:《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下卷),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14)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全3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5)(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三联书店1979年版。

(16)李维汉著《回忆与研究》(上、下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

专著、论文集(1)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2)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1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3)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上、中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美)费正清等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5)彭明、程歗主编:《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史全生主编:《中华民国经济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7)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朱汉国主编:《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9)黄兴涛主编:《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

(10)王奇生著:《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11)杨云若、杨奎松著:《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2)军事学院《战史简编》编写组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版。

(13)彭明著:《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4)周策纵著:《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年版。

(15)郝斌、欧阳哲生主编:《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6)王宗华主编:《中国大革命史》(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7)戴向青著:《中央革命根据地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8)张同新著:《蒋汪合作的国民政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9)解学诗著:《伪满洲国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0)张宪文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1)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下卷),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

(22)马振犊著:《惨胜——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大写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3)王真著:《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国际地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24)程兆奇著:《南京大屠杀——日本虚构派批判》,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

(25)杨奎松著:《失去的机会?——战时国共谈判实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6)房列曙著:《皖南1941》,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27)肖思科著:《山坳圣地——红色大本营延安走笔》,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28)高新民、张树军著:《延安整风实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9)(美)马克·塞义登著:《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0)黄友岚著:《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档案出版社1992年版。

(31)邓野著:《联合政中国现代史参考书目资料、回忆录(1)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集》(全6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全8册),人民出版社1979-1980年版。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全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2年版。

(4)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5)《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下册),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7)万仁元、方庆秋主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机密作战日记》(上、中、下),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版。

(8)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中、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本书编辑部编:《日军侵华暴行实录》(全4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10)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全8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中、下卷),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

(12)中共重庆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及红岩革命纪念馆编:《重庆谈判纪实》,重庆出版社1983年版。

(13)孟广涵主编:《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下卷),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14)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全3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5)(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三联书店1979年版。

(16)李维汉著《回忆与研究》(上、下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

专著、论文集(1)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2)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1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3)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上、中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美)费正清等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5)彭明、程歗主编:《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史全生主编:《中华民国经济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7)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朱汉国主编:《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9)黄兴涛主编:《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

(10)王奇生著:《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11)杨云若、杨奎松著:《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2)军事学院《战史简编》编写组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版。

(13)彭明著:《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4)周策纵著:《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年版。

(15)郝斌、欧阳哲生主编:《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6)王宗华主编:《中国大革命史》(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7)戴向青著:《中央革命根据地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8)张同新著:《蒋汪合作的国民政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9)解学诗著:《伪满洲国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0)张宪文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1)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下卷),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

(22)马振犊著:《惨胜——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大写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3)王真著:《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国际地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24)程兆奇著:《南京大屠杀——日本虚构派批判》,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

(25)杨奎松著:《失去的机会?——战时国共谈判实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6)房列曙著:《皖南1941》,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27)肖思科著:《山坳圣地——红色大本营延安走笔》,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28)高新民、张树军著:《延安整风实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9)(美)马克·塞义登著:《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0)黄友岚著:《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档案出版社1992年版。

(31)邓野著:《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1944-1946年间国共政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32)金冲及著:《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三联书店2002年版。

(33)丁永隆、孙宅巍著:《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4)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35)李湘文编著:《毛泽东家世》,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版。

(36)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1898-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

(37)毛毛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38)张宪文、方庆秋主编:《蒋介石全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9)(美)裴宜理著:《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0)傅国涌著:《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府与一党训政——1944-1946年间国共政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32)金冲及著:《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三联书店2002年版。

(33)丁永隆、孙宅巍著:《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4)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