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误差允许范围

合集下载

质量检验标准

质量检验标准

质量检验标准质量检验标准(初次草拟)一、备料1.面板:1、规格:按下料单用材的实际尺寸,允许误差范围:ر5mm;厚度±2mm。

2、材质:楸木,橡胶木,水曲柳3、工艺流程:开料→压刨→拼板4、质量要求:A、为防止实木开裂,要求面板类型材均要求进行拼板,木材的含水率应控制在12%±1%,每相邻的两块拼板料之间的含水率≤2%。

B、拼板时,注意挑选材料,材料间色差大、节疤等要挑出做[p"或[y"色。

布胶要足、均匀,加压时间不能低于6小时。

C、拼板接缝处要求平整、密合,拼接线≤0.2mm。

2.其它支架用料1、质量要求:A、木材不允许有明显的弯曲,允许顺弯的翘曲度≤5mm,不允许扭弯。

B、木材无开裂、虫孔、朽木,允许活节面积≤10mm×10mm;死节面积≤5mm×5mm。

C、攻牙处前后50mm范围内不能有节疤。

二、组立1.组立时各连接件接触面胶水要上足、涂均匀,组立位置要准确,不允许肉眼可见的偏差,组立后内外侧溢出的胶水须擦干净,各连接部位组立后要垂直,不能有歪斜,误差不能用肉眼看出来。

(除了特殊角度要求以外)立水的结合处要密缝,不能有错位或存在高低差,若存在缝隙,以不能通过1张a4纸为准。

有收缩缝要求的连接件,必须整条缝隙上下均匀。

2.成品组立时,孔位要对,组立要容易拧上五金件。

注意检验能否将内牙咬出(螺丝拧紧后,再用力地拧,不能将内牙咬出)。

组立好后要平整、密缝,以缝隙内塞不进一张a4纸为标准。

3、门扇和抽屉安装后,应开关平顺,无螺丝等卡到现象,所有缝隙间隔要求不大于3mm,并上下间隔大小一致。

4.整个成品工件组立好后,水平和垂直要准确,结构要牢固,对工件施压或推动后,所有组立处(五金)应无松动、变形,或开裂、断裂。

三、砂光1:砂光后砂光工件应平整、光滑,不能有明显的砂痕、凹凸不平、波纹、分层等现象。

特别是木材表面的毛细纤维,要将其砂掉。

常用测量设备最大允许误差表

常用测量设备最大允许误差表

常用测量设备最大允许误差表
目录
一.常用长度类测量设备最大允许误差表
1.游标类
2.微分类
3.表类
3.1表类测量设备最大允许误差值的选用方法
4.仪器类
5.实物量具
二 .常用力学类测量设备允许误差表
三 .常用电学类测量设备最大允许误差表
四.常用热工类测量设备最大误差表
五 .温度计最大允许误差表
六 .烟气分析仪最大允许误差表
七 .常用理化测量设备最大允许误差表
1.设备仪器类
2.常用玻璃量具最大允许误差表
一.常用长度类测量设备最大允许误差表
1.游标类单位:mm
3.表类单位:mm
3.1.表类测量设备最大允许误差值的选用方法
:

:

:,
4.仪器类
单位:mm
单位:mm
二.常用力学类测量设备允许误差表
三.常用电学类测量设备最大允许误差表
四.常用热工类测量设备最大允许误差表
五.温度计最大允许误差表
六、
七、常用理化测量设备最大允许误差表 1.设备仪器类
备注:
1.数据来源于检定规程、校准规范中的最大允许误差、综合误差、基本误差或相关资料给定的相当
于。

的误差或说明书中给定的指标值;
2.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更新后,最大允许误差值可能发生变化。

玻璃隔墙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玻璃隔墙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玻璃隔墙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玻璃隔墙作为一种常见的装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商场、办公室、展厅等场所。

其安装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到整体效果和使用寿命,因此对于允许的安装偏差和检验方法,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首先,关于允许的安装偏差,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垂直度偏差:隔墙在垂直方向上的偏差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一般允许的误差范围在±3毫米之内。

2.平直度偏差:玻璃隔墙在水平方向上的偏差也是需要考虑的重点之一,其允许的误差范围通常在±2毫米之内。

3.尺寸偏差:隔墙的尺寸偏差则是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因素,一般来说,长度和宽度的偏差允许范围都在±5毫米之内。

4.倾斜度偏差:隔墙的倾斜度偏差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允许的误差范围一般在0.5°以内。

除了上述的允许偏差之外,对于玻璃隔墙的安装还需要进行一些检验方法,以保证安装质量:1.外观检验:外观检验是判断隔墙安装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应检查隔墙表面是否平整、无明显凹凸或明显鼓起现象,以确保外观整洁美观。

2.水平度检验:水平度检验是保证隔墙平面水平的重要手段。

使用水平仪等工具,测量隔墙在水平方向上的偏差,确保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3.垂直度检验:垂直度检验是确保隔墙垂直性的重要标准。

使用垂直仪等工具,测量隔墙在垂直方向上的偏差,保证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4.尺寸检验:尺寸检验是保证隔墙尺寸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测量隔墙长度和宽度,确保误差在规定的范围内。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实际安装中还可能因具体场地、设计要求等因素有所变化。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判断。

总结起来,玻璃隔墙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主要涉及垂直度偏差、平直度偏差、尺寸偏差和倾斜度偏差等方面。

而检验方法则包括外观检验、水平度检验、垂直度检验和尺寸检验等。

只有在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和检验,才能确保玻璃隔墙安装的质量和效果。

药品分析检验结果,误差可接受的限度范围

药品分析检验结果,误差可接受的限度范围

1、药品分析检验结果,误差可接受的限度范围1.1容量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3% ;1.2重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5%1.3 一般仪器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2%1.4滴定液标定:标定、复标各3份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1%,标定和复标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得过0.1%1.5氮测定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半微量法不得超过1% ;常量法不得过0.5% ;其中空白二份的极差不得大于0.05ml1.6氧瓶燃烧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5%1.7乙醇量测定法2次测定的标准偏差不得过±1.5% (n=3)1.8碘值、羟值、皂化值平行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0.3%,酸值、过氧化值是限度检查只做一份。

1.9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平行二份,各进二针,其RSD不得过±1.5%1.10高效液相色谱法杂质检查: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中对照品溶液应能准确积分(n>3)1.10.1杂质含量V 0.5%,峰面积RSD v 10%1.10.2杂质含量V 0.5% —2%,峰面积RSD V 5%1.10.3杂质含量V 2%,峰面积RSD V 2%1.11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0.5%以内(参考吸收系数规定)1.1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要求标准曲线做3个浓度每个测3次,供试品平行2份每个测3次1.13气相色谱法两份对照品进样4次,其校正因子的平均标准偏差不得过2.0% 1.14旋光度测定两份供试品读数极差应在0.02度以内1.15高氯酸滴定]1.15.1原料药:相对偏差不得过0.2%1.15.2制剂:提取蒸干后用高氯酸测定相对偏差不得过0.5% ;如操作更复杂者可适当放宽至1.0%1.16溶剂残留(GC)在满足以下适用性的情况下,样品可处理一份,进样3针取平均值计算。

1.16.1内标法:对照品连续进样5次,其待测物与内标峰面积之比的RSD应不得过5% 1.16.2外标法:对照品5针峰面积的RSD应不得过10%1.17费休氏法测水分:3次标定结果相对偏差不得过1.0%,样品的相对偏差不得过0.5%1.18干燥失重在1%及以下者做一份,在1%以上者做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2.0%1.19炽灼残渣在1%及以下者做一份,在1%以上者做二份,相对偏差不得过3.0%1.20比重瓶法测定相对密度:称准至mg位即可;1.21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的保留时间的RSD应不大于1.0%。

检验误差限度管理规程

检验误差限度管理规程

1. 目的:
建立检验误差限度管理规程,保证检品的测试数据在规定误差范围之内,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2. 范围:
所有样品含量检测项目。

3. 责任:
检验员、中心化验室主任、质量管理科科长。

4. 内容:
4.1检品执行误差限度要求
◆所有检品在做含量检测时,必须执行此规程所规定的误差限度。

4.2误差限度的计算
◆用供试品、对照品做含量测定时均必须平行测定两份,平行化验结果应在允许的相对偏差范围之内,以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若一份合格,另一份不合格不能取其平均值,应重新测定。

测得值-平均值
相对偏差=────────×100%
平均值
4.3称量误差限度:
◆称量供试品、对照品时,其称量的重量与规定要求相差不得超过的±10%。

即若称量1.00g的样品,实际称量值应在0.90-1.10g之间。

4.4 常规检验误差限度
◆容量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3%
◆重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0.5%
◆氮测定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过1.0%
◆氧瓶燃烧法:平均相对偏差不得超过3.0%;
◆恒重前后两次称重不得过0.3mg差限度
4.5仪器分析法
◆紫外光谱平均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5%;液相色谱相对标准偏差不得超过2.0%。

气相色谱相对标准偏差不得超过5.0%。

4.6生物测定法
◆平均相对偏差不得超过3.0%。

5.变更历史:。

药品检验结果允差范围评价准则

药品检验结果允差范围评价准则

药品检验结果允差范围评价准则
1、目的
检验结果的质量是实验室工作的重点,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科学和有效,应对检验结果进行有效评价,检验过程中会出现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误差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为了判定检验结果有效、可信,特制订药品检验主要检测项目允差范围。

2 、范围
适用本所的检验数据结果的判定。

3 、依据
《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范》2010年版、《中国药典》2010年版
4、主要检测项目允差范围
本所进行的质量控制,以及平时检验工作中应遵循药品检验结果允差的评价准则。

分析误差限度范围

分析误差限度范围

分析误差限度范围分析误差限度范围,出处:中国药品标准检验操作规范。

● 容量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3%;● 重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5%;● 氮测定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1%;● 氧瓶燃烧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5%;● 仪器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2%;● 标定和复标各3份平行试验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超过0.1%,标定和复标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1%;● 恒重前后两次称重不超过0.3mg;● 干燥失重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超过2%;药审中心: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审评四部黄晓龙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含量测定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

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我国已于2005年颁布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

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

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

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实验项目允许总误差TEA

实验项目允许总误差TEA
ASO
靶值±2 S
资料溯源:《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第二章:临床实验室管理要求P81整理。
靶值±30 %
肌钙蛋白T
靶值±30 %
肌红蛋白
靶值±30 %
临床实验室TEA可接受范围(表2)
项目
TEA可接受范围


胆固醇
靶值±10%
甘油三酯
靶值±2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靶值±30%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靶值±30%
脂蛋白(a)
靶值±30%
载脂蛋白A1
靶值±30%
载脂蛋白B
靶值±30%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靶值±25%
C-肽
靶值±25%
胰岛素
靶值±25%
促甲状腺素
靶值±25%
肿瘤
标志

CEA AFP HCG PAS
靶值±2 S
CA199 CA125CA153
靶值±2 S
微球蛋白铁蛋白游离PSA
靶值±2 S
特殊蛋白
IgG IgA IgM IgE
靶值±2 S(IgG25%)
C3 C4 CRP RF
靶值±2 S
临床实验室评价项目TEA可接受范围(表1)
项目
TEA可接受范围



红细胞计数
靶值±6%
血细胞容积
靶值±6%
血红蛋白
靶值±7%
白细胞计数
靶值±15%
血小板计数
靶值±25%
纤维蛋白原
靶值±20%
激活部分凝血酶时间
靶值±15%
凝血酶时间
靶值±15%
血沉
靶值±3S
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名词解释
1.1 平均偏差: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偏差。

1.2 相对平均偏差:是指平均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率。

1.3 标准偏差(SD):表示测量值的分散程度
1.4 相对标准偏差(RSD):是指标准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率。

2. 误差范围
2.1化学分析允许误差
2.1.1 重量分析法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过0.3%。

2.1.2 滴定分析法用于含量测定的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过0.3%;滴定液标定的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过0.1%。

2.2 仪器分析法允许误差
2.2.1 卡氏水分测定的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过1.0%。

2.2.2 高效液相法含量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不得过 1.0%,标定工作对照品时相对标准偏差不得过0.8%。

2.2.3 气相色谱法含量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不得过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