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汽车各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 使学生了解汽车设计流程,熟悉汽车设计规范和标准。

3. 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汽车设计发展趋势,拓宽设计视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汽车零部件和整体设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模拟分析软件对汽车性能进行预测和优化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完成汽车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

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安全等社会问题,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汽车设计。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汽车设计对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对汽车设计有一定兴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汽车设计项目,具备一定的汽车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汽车结构、各系统功能及工作原理,涉及力学、材料学、热力学等基础知识。

教材章节:第一章 汽车概述,第二章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第三章 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

2. 汽车设计流程与方法:介绍汽车设计的一般流程、设计规范与标准,以及现代汽车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汽车设计流程,第五章 汽车设计规范与标准,第六章 现代汽车设计方法。

3. 汽车设计实践:运用CAD软件进行汽车零部件和整体设计,结合模拟分析软件进行性能预测与优化。

教材章节:第七章 汽车CAD设计,第八章 汽车性能模拟分析。

4. 汽车设计项目实践:分组进行汽车设计项目,涵盖设计、分析、优化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材章节:第九章 汽车设计项目实践。

哈工大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哈工大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哈工大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哈工大汽车设计课程,使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汽车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汽车设计的前沿动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汽车设计的流程和步骤,熟悉汽车设计的常用软件和工具。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汽车设计,能够使用汽车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汽车设计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于汽车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汽车设计的流程和方法、汽车设计的软件和工具的使用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汽车设计的物理原理、力学原理、热力学原理等。

2.汽车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包括汽车设计的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模型制作、试验验证等阶段。

3.汽车设计的软件和工具:包括CAD、CAE、CAM等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4.汽车设计的案例分析:通过对汽车设计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探讨汽车设计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汽车设计的成功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汽车设计的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汽车设计》作为主教材,辅助以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

2.多媒体资料:制作和收集相关的教学PPT、视频、图片等资料,以丰富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小学生汽车课程设计

小学生汽车课程设计

小学生汽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掌握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使学生理解汽车发展史,了解汽车工业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3. 帮助学生掌握汽车安全知识,了解交通安全规则。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模型或图纸分析汽车构造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研究汽车原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设计简单汽车装置或分析汽车故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科技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分享、交流、互助。

3.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汽车环保的重要性,倡导绿色出行。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生汽车科普课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汽车基本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以生动、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多媒体、实验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基本构造认识:- 引导学生认识汽车各主要组成部分: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

- 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 汽车发展史:- 简述汽车发展历程,重点介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 分析汽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汽车原理探究:- 通过实验和模型,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

- 引导学生探索汽车运动原理,如驱动、制动等。

4. 汽车安全与环保:- 介绍汽车安全装置及其作用,如安全带、气囊等。

- 讲解交通安全规则,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 分析汽车对环境的影响,提倡绿色出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汽车构造模型制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 设计简单的汽车装置或分析汽车故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电子版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电子版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电子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汽车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汽车的造型特点,掌握汽车外观和内饰设计的基本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汽车设计中的环保、节能和安全因素,提高对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汽车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绘制汽车效果图和制作汽车模型的技能。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组讨论、设计实践等方式,提高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创意,能够独立完成具有一定创意的汽车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培养对汽车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关注汽车设计与人文、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关系,提升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汽车有浓厚兴趣,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深入学习汽车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汽车发展史、汽车设计流程、汽车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汽车概述,第二节 汽车设计流程及原理2. 汽车外观与内饰设计:介绍汽车造型设计、色彩搭配、内饰布局及材料选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汽车外观与内饰设计,第一节 汽车造型设计;第二节 汽车内饰设计3. 汽车设计软件应用:学习CAD、SketchUp等软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汽车设计软件应用,第一节 CAD软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第二节 SketchUp软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4. 环保、节能与安全:分析汽车设计中环保、节能和安全因素,探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初中汽车相关课程设计

初中汽车相关课程设计

初中汽车相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汽车主要部件的功能。

2. 使学生理解汽车发展历程,了解新能源汽车及其优点。

3. 帮助学生掌握汽车安全知识和节能环保理念。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汽车故障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技能。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找汽车相关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汽车科技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观念。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技术,树立绿色出行的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通过汽车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阶段,对汽车相关课程具有较高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展历程:介绍汽车的历史,从第一辆汽车的诞生到现代汽车的发展,强调我国汽车工业的进步。

2. 汽车基本结构:讲解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新能源汽车:介绍新能源汽车的种类(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及其优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4. 汽车安全知识:讲解汽车安全设备(如安全带、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等)的作用,以及日常驾驶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5. 汽车节能环保:探讨汽车节能技术,如发动机排放控制、轻量化设计等;介绍环保政策,倡导绿色出行。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汽车发展历程、新能源汽车第二课时:汽车基本结构第三课时:汽车安全知识第四课时:汽车节能环保教材章节:第一章:汽车概述第二章:汽车结构与原理第三章:新能源汽车及其优点第四章:汽车安全与节能环保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汽车王国小班课程设计

汽车王国小班课程设计

汽车王国小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掌握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四大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学生能够了解汽车的种类、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3. 学生能够掌握汽车安全知识,了解交通安全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汽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汽车故障问题。

2. 学生能够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汽车模型,培养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和整理汽车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科技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习动力。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节能、减排的观念。

3.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关爱生命,安全文明出行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汽车王国小班课程,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知识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学生特点:小班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教学要求: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授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基本结构认知:介绍汽车的四大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分析各部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汽车基础知识》第一章2. 汽车种类与发展历程:介绍不同类型的汽车及其特点,回顾汽车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教材章节:《汽车种类与发展》第二章3. 汽车安全与交通安全法规:讲解汽车安全设备的使用,普及交通安全法规,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材章节:《汽车安全与法规》第三章4. 汽车故障分析与解决:教授学生分析简单的汽车故障原因,学会解决方法。

教材章节:《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第四章5. 汽车模型设计与制作: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汽车模型,培养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章节:《汽车模型设计与制作》第五章6. 信息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介绍信息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汽车专用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汽车专用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汽车专用课程二、课程背景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为了满足社会对汽车行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汽车专业人才,特制定本课程设计方案。

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原理、构造、性能、维修等方面的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汽车故障诊断、维修、保养等实际操作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课程内容1.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维修(1)发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2)发动机维修技术(3)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2.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1)底盘各部件结构及功能(2)底盘维修技术(3)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3. 汽车电气系统与维修(1)汽车电气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2)汽车电气设备维修技术(3)汽车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4. 汽车车身维修(1)车身结构及维修技术(2)车身涂装技术(3)车身修复与整形5. 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1)故障诊断方法(2)故障排除技巧(3)汽车维修案例分析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汽车相关知识,使学生对汽车有全面了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法: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汽车维修技能。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课程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操作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实训报告等。

3. 期末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

4. 考核方式: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

七、课程实施与保障1. 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

2. 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完善的汽车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平台。

3. 教材与教学资源:选用优秀的教材,配备丰富的教学资源。

4. 教学质量监控:定期进行教学质量检查,确保课程质量。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一、引言汽车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如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工业设计等。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开设汽车设计课程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汽车设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设置1. 课程名称:汽车设计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汽车设计理论和实践知识,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汽车设计项目。

3. 课程内容:(1)汽车结构与原理(2)汽车外观设计原理(3)材料科学与工艺技术(4)CAD/CAM技术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5)模型制作与展示技巧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PPT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相关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完成小型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模拟仿真:利用CAD/CAM技术进行模拟仿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汽车设计原理。

四、教学手段1. 实验室:配备有汽车设计软件和制作工具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2. 教材:选择行业内权威的教材,如《汽车设计基础》、《汽车结构与原理》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向学生推荐相关网站和论坛,帮助他们了解最新的汽车设计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听课情况、参与讨论、提问等方面。

2. 作业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小组项目成果展示等方面。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于汽车设计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汽车设计人才。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汽车工业的了解和认识,并为他们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七、结语综上所述,汽车设计课程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行业需求,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专业车辆工程班级 14060301学号 2011040603007姓名付超指导教师刘刚2015年3月目录第一章 汽车形式的选择 .............................................. 1 1.1汽车参数 ..................................................... 1 1.2汽车轮胎的选择 ............................................... 1 1.3驾驶室布置 ................................................... 2 1.4驱动形式的选择 ............................................... 3 1.5轴数的选择 ................................................... 3 1.6货车布置形式 ................................................. 3 1.7外廓尺寸的确定 ............................................... 3 1.8轴距L 的确定 ................................................. 3 1.9前轮距B 1和后轮距B 2 ........................................... 4 1.10前悬L F 和后悬L R .............................................. 4 1.11货车车头长度 ................................................ 4 1.12货车车箱尺寸 ................................................ 4 第二章 汽车发动机的选择 .. (5)2.1发动机最大功率max e P .......................................... 5 2.2发动机的最大转矩max e T 及其相应转速T n .......................... 5 2.3选择发动机 ................................................... 6 第三章 传动比的计算和选择 .......................................... 83.1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比0i 的选择 ................................. 8 3.2变速器传动比gi 的选择 (8)3.2.1变速器头档传动比1g i 的选择 ................................. 8 3.2.2变速器的选择 ............................................. 9 第四章 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的计算 .................................... 9 4.1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的计算 .................................... 10 第五章 动力性能计算 ............................................... 15 5.1驱动平衡计算 (15)5.1.1驱动力计算 (15)5.1.2行驶阻力计算 (15)5.1.3汽车行驶平衡图 (16)5.2动力特性计算 (17)5.2.1动力因数D的计算 (17)5.2.2行驶阻力与速度关系 (17)5.2.3动力特性图 (18)i计算 (20)5.2.4汽车爬坡度max5.2.5加速度倒数曲线 (19)5.3功率平衡计算 (21)5.3.1汽车行驶时,发动机能够发出的功率P (21)e5.3.2汽车行驶时,所需发动机功率e P (21)5.3.3功率平衡图 (22)第六章汽车燃油经济性计算 (23)第七章汽车不翻倒条件计算 (25)7.1汽车满载不纵向翻倒的校核 (25)7.2汽车满载不横向翻倒的校核 (25)7.3汽车的最小转弯直径 (25)总结 (27)参考文献 (28)摘要汽车是由动力装置、底盘车身、电器及仪表等部分组成,是载送人员和货物运输的工具。

而汽车设计的课程设计则是应用汽车设计的基本理论,通过辅助课程机械制图、画法几何、机械设计等来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丛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为载重量750kg的货车的设计,首先对汽车的形式进行了确定,其中包括汽车外尺寸的设计,质量参数的确定,轮胎,轴数,驱动形式以及布置形式的选择。

其次,以汽车的最高车速和总质量选择了汽车的发动机。

查资料确定了汽车的整体结构,包括车身,车厢,车头的选择。

细节有轮距,轴距的确定等。

在确定了发动机之后,计算了车的传动比,选择了变速器,计算了汽车的动力特性,包括了驱动力与阻力的平衡,动力因数,加速度,加速时间的确定。

然后计算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问题。

最后计算了汽车的稳定情况,保证了汽车可以安全的上路行使,完成了汽车的设计。

关键词:总体设计;轴荷分配;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第一章 汽车形式的选择1.1汽车参数汽车的装载质量:m e =750kg 汽车总质量:ma=1630kg r f =0.016 最高时速:100km/h1.2汽车轮胎的选择表1-1 各类汽车轴荷分配根据表1-1,本车型为4×2后轮单胎,平头式,故暂定前轴占32%,后轴占68%,则:前轮单侧:kg n G F z 8.260232.0163032.01=⨯=⨯=ϕ 后轮单侧:kg n G F z 2.554268.0163068.02=⨯=⨯=ϕ其中ϕz F 为轮胎所承受重量。

根据GB9744一1997可选择轮胎如表1-2表1-3所示。

表1-2 轻型载重普通断面子午线轮胎气压与负荷对应表根据 z F ,选择轮胎型号6.00-14LT ,气压:390kPa ,层级:6。

表1-3 轻型载重普通断面斜交线轮胎1.3驾驶室布置载货车驾驶室一般有长头式、短头式、平头式三种。

平头式货车的主要优点是:汽车总长和轴距尺寸短,最小转弯直径小,机动性能良好,汽车整备质量小,驾驶员视野得到明显的改善,平头汽车的面积利用率高。

短头式货车最小转弯半径、机动性能不如平头式货车,驾驶员视野也不如平头式货车好,但与长头式货车比较,还是得到改善,动力总成操作机构简单,发动机的工作噪声、气味、热量和振动对驾驶员的影响与平头货车比较得到很大改善,但不如长头式货车长头式货车的主要优点是发动机及其附件的接触性好,便于检修工作,离合器、变速器等操纵稳定机构简单,易于布置,主要缺点是机动性能不好,汽车整备质量大,驾驶员的视野不如短头式货车,更不如平头式货车好,面积利用率低。

综上各货车的优缺点,本车选用平头式,该布置形式视野较好,汽车的面积利用较高,在各种等级的载重车上得到广泛采用。

1.4驱动形式的选择汽车的用途,总质量和对车辆通过性能的要求等,是影响选取驱动形式的主要因素。

本车采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4 2后单胎的驱动形式。

1.5轴数的选择影响选取轴数的因素主要有汽车的总质量和道路法规对轴载质量的限制和轮胎的负荷能力以及汽车的结构等。

总质量小于19吨的商用车一般采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两轴方法,当汽车的总质量不超过32t时,一般采用三轴;当汽车的总质量超过32t时,一般采用四轴。

故本车轴数定为两轴。

1.6货车布置形式汽车的布置形式是指发动机、驱动桥和车身的相互关系和布置而言。

汽车的使用性能取决于整车和各总成。

其布置的形式也对使用性能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本车为平头货车,发动机前置后桥驱动。

1.7外廓尺寸的确定GB1589—1989汽车外廓尺寸限界规定如下:货车、整体式客车总长不应超过12m,不包括后视镜,汽车宽不超过2.50m;空载顶窗关闭状态下,汽车高不超过4m;根据课设要求,并参考同类车型凯马福来卡 KMC1028D3,本车的外廓尺寸如下:4840×1770×2100(mm×mm×mm)。

1.8轴距L的确定轴距L对整车质量、汽车总长、汽车最小转弯半径、传动轴长度、纵向通过半径等有影响。

考虑本车设计要求和表1-4推荐,并参考同类车型凯马福来卡 KMC1028D3,轴距L选为2900mm。

表1-4各型汽车的轴距和轮距1.9前轮距B1和后轮距B2在选定前轮距B1范围内,应能布置下发动机、车架、前悬架和前轮,并保证前轮有足够的转向空间,同时转向杆系与车架、车轮之间有足够的运动空间间隙。

在确定后轮距B2时,应考虑车架两纵梁之间的宽度、悬架宽度和轮胎宽度及它们之间应留有必要的间隙。

根据表1-4,并参考同类车型凯马福来卡 KMC1028D3,前轮距B1=1500mm 后轮距B2=1520mm。

1.10前悬L F和后悬L R前悬尺寸对汽车通过性、碰撞安全性、驾驶员视野、前钢板弹簧长度、下车和上车的方便性以及汽车造型等均有影响。

初选的前悬尺寸,应当在保证能布置总成、部件的同时尽可能短些。

后悬尺寸对汽车通过性、汽车追尾时的安全性、货厢长度、汽车造型等有影响,并决定于轴距和轴荷分配的要求。

总质量在1.8~14.0t的货车后悬一般在1200~2200mm之间。

参考同类车型凯马福来卡 KMC1028D3,并根据本车结构特点确定前悬LF :740mm 后悬LR:1200mm。

1.11货车车头长度货车车头长度系指从汽车的前保险杠到驾驶室后围的距离。

平头车头车型一般在1400~1500mm。

本车车头长取1450mm。

1.12货车车箱尺寸参考凯马福来卡 KMC1028D3,考虑本车设计要求,确定本车车箱尺寸: 3300mm ×1720mm×380mm。

第二章 汽车发动机的选择2.1发动机最大功率max e P当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和相应的转速确定后,则发动机最大转矩和相应转速可随之确定,其值由下面公式计算:⎪⎭⎫ ⎝⎛+=3max maxmax 7614036001a D a T e v A C v GgfP η (2-1) 式中:max e P ——最大功率,kw ; T η——传动效率,取0.85; g ——重力加速度,取9.8m/s 2; f ——滚动阻力系数,取0.016;D C ——空气阻力系数,取0.95;A ——汽车正面迎风面积,11HB A =,其中1B 为前轮距,1H 为汽车总高 ;11H B A ==1.5×2.1=3.15m 2;G ——汽车总重,kg ;max a v ——汽车最高车速,km/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