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课程设计
汽车理论第五版教学设计

汽车理论第五版教学设计一、背景介绍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整车技术的研发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但是在实际车辆使用方面,很多车主对汽车相关技术知识的掌握仍然不够,导致了常见问题的频繁发生。
对此,汽车理论课程的教学也应该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以促进汽车驾驶员更好地掌握汽车基本理论知识。
二、原有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1.知识点过于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动力;2.理论与实践割裂,无法将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3.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未能及时跟进和应用新技术;4.教学手段相对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三、教学设计目的1.提高学生对汽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理解;2.动手实践,促进知识与技能相结合;3.把握汽车技术的最新动态和热点,及时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4.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1.汽车构造与工作原理–燃油系统–点火系统–发动机–变速器2.简单的车身及装配–车轮–转向装置–制动系统–悬挂系统3.新能源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五、教学手段1.课堂讲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解惑释疑;2.实验操作:结合实际操作,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课外阅读:推荐相关书籍、文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4.网络教学:结合互联网资源,提供多元化、丰富的学习资源;5.模拟演练:模拟不同情境,加深学生对汽车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生动、真实、有趣的任务,引导学生进入对汽车技术的学习中;2.合作学习法:通过交际教学,让学生在课内课外互助互学,共同探讨汽车技术;3.问题解决法:将学生的实际问题纳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解决问题;4.多元化评价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多元的评价,激励学生自我改善和发展。
七、教学效果1.学生对汽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2.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增强;3.教学内容能够及时更新和完善;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较高,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最新最全汽车资料汽车理论教案(精华版)

最新最全汽车资料汽车理论教案(精华版)教案名称:最新最全汽车资料汽车理论教案(精华版)一、教学内容1. 汽车的基本构成和原理;2. 汽车的动力系统和排放控制;3. 汽车的操控系统和安全性;4. 汽车的节能与环保。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汽车的基本构成和原理;2. 学生能解释汽车的动力系统和排放控制;3. 学生能了解汽车的操控系统和安全性;4. 学生能理解汽车的节能与环保。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汽车的基本构成和原理,动力系统和排放控制,操控系统和安全性,节能与环保。
难点:汽车的动力系统和排放控制,汽车的操控系统和安全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汽车模型,视频资料。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汽车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汽车的外形和构造。
2. 教材讲解:a. 汽车的基本构成和原理:通过PPT讲解汽车的基本构成,如发动机、底盘、车身等,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b. 汽车的动力系统和排放控制:讲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排放控制技术及其重要性。
c. 汽车的操控系统和安全性:介绍汽车的方向盘、刹车系统、安全气囊等操控和安全设施。
d. 汽车的节能与环保:讲解汽车节能技术,如轻量化、混合动力等,以及环保意义。
3.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如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作用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汽车理论的理解和看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汽车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构成、动力系统、操控系统、安全性以及节能与环保。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请简述汽车的基本构成和原理。
答案:汽车的基本构成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等,其原理是通过发动机产生动力,驱动车轮运动。
作业题目2:请解释汽车的动力系统和排放控制。
答案:动力系统是指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其作用是为汽车提供动力。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年月日汽车理论课程设计任务书本次计算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计算两种车型(大型车、小型车)。
先进行手工计算并绘图(每个档位选取5-8个特征点),然后计算机编程(MATLAB)实现并绘图,最终打印计算说明书和程序。
具体设计要求如下:1.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分析计算通过查阅收集有关资料,计算分析给定型号汽车的动力性能及燃油经济性,并绘出该车型的发动机外特性曲线,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动力特性图,百公里油耗曲线。
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该车型发动机参数和底盘性能参数匹配是否合理,并提出修改意见。
2.参数部分车型参数不完整,请查阅相关资料或用经验公式计算选取,并经手动计算分析后修正获得。
(说明书中注明出处)3.说明书说明书内容包括:任务书、目录、各车型参数、参数分析、计算、图表、结论、设计总结及心得体会。
车型一:解放CA1091载货汽车一、发动机CA6102(附表一)Nmax=99kw(相应转速3000r/min)Mmax=373N.m(相应转速1300r/min)二、整车参数:1.尺寸参数:全长L=7205mm,全宽B=2476mm,全高H=2436mm,轴距L1=4050mm,前轮距B1=1850mm,后轮距B2=1740mm.2.重量参数(附表二)3.性能参数:变速箱传动比i1=7.64,i2=4.835,i3=2.856,i4=1.895,i5=1.377,i6=1,i 倒=7.66。
主减速器比i0=6.33。
车轮:9.00-20。
三、使用数据:滚动阻力系数f=0.03;道路阻力系数:强度计算用Φ=1性能计算用Φ=0.8空气阻力系数:Cd=0.8;迎风面积:A=0.78×宽×高;最大速度:Vmax=90km/h;最大爬坡度:28%;传动系效率:η=0.9表一:发动机参数车型四:SATANA2000轿车一、发动机2VQS(附表一)Nmax=74kw(相应转速5200r/min)Mmax=155N.m(相应转速3800r/min)二、整车参数:1.尺寸参数:全长L=4680mm,全宽B=1700mm,全高H=1423mm,轴距L1=2656mm,前轮距B1=1414mm,后轮距B2=1422mm.2.重量参数(附表二)3.性能参数:变速箱传动比i1=3.45,i2=1.94,i3=1.29,i4=0.985,i5=0.8,主减速器比i0=4.1。
汽车理论讲授教案设计模板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汽车工程专业学生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汽车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对汽车工程的兴趣和职业素养。
教学重点:1.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 汽车传动系统及其类型。
3. 汽车制动系统的原理和类型。
教学难点:1. 汽车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微观分析。
2. 传动系统效率的计算和分析。
3. 制动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性能分析。
教学准备:1. 汽车结构模型或图片。
2. 多媒体教学课件。
3.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汽车,提出问题:汽车是如何工作的?2. 简要介绍汽车工程的重要性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二、基本概念讲解1. 汽车定义及其分类。
2. 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三、发动机工作原理1. 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微观分析。
2. 发动机的四个冲程及其能量转换。
3. 发动机的排量和功率计算。
四、传动系统1. 传动系统的组成及类型。
2. 传动系统的传动比和效率计算。
3. 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五、制动系统1. 制动系统的组成及类型。
2. 制动系统的制动效能和热效应分析。
3. 制动系统的抗热衰退性能。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提问学生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二、案例分析1.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汽车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三、讨论与交流1. 学生分组讨论汽车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
2.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展望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展望汽车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
五、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深入了解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的原理。
2. 收集汽车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资料,为下一节课的讨论做准备。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考试成绩: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汽车理论讲授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汽车驾驶的基本规则和安全知识。
3. 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对象:汽车驾驶学员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地点:教室、模拟驾驶室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汽车基本结构、工作原理、驾驶规则、安全知识等。
2. 模拟驾驶设备:汽车驾驶模拟器。
3. 实物教具:汽车模型、汽车零部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汽车的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汽车基本结构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汽车的基本结构图,讲解汽车的主要部件。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汽车各部件的功能。
三、汽车工作原理1. 教师讲解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等部件的工作原理。
2. 学生通过课件和教具,了解汽车各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汽车驾驶规则1. 教师讲解汽车驾驶的基本规则,如交通信号、车道、超车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汽车驾驶中的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一、安全知识1. 教师讲解汽车驾驶中的安全知识,如安全带、刹车、避让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安全驾驶的重要性。
二、模拟驾驶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模拟驾驶,让学生亲身体验汽车驾驶过程。
2. 学生在模拟驾驶过程中,注意观察和遵守驾驶规则。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汽车驾驶的基本规则和安全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模拟驾驶过程中的感受,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汽车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模拟驾驶过程中的表现,如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等。
3. 学生对汽车驾驶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驾驶技能。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汽车行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制动力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制动力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汽车理论中制动力部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制动力、摩擦力、重力、空气阻力等基本概念;–掌握制动力的大小计算公式及应用;–理解制动力在汽车行驶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基本公式计算汽车的制动力;–能够分析实际行驶中制动力与摩擦力、重力、空气阻力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汽车制动距离的计算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汽车理论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讨论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制动力基本概念:介绍制动力、摩擦力、重力、空气阻力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这些力在汽车行驶中的作用。
2.制动力计算方法:讲解制动力的大小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公式计算汽车的制动力。
3.制动力影响因素:分析实际行驶中制动力与摩擦力、重力、空气阻力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各种因素对汽车制动力的影响。
4.实际问题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汽车制动距离的计算等。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制动力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对制动力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汽车理论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展示制动力原理和实际应用。
汽车理论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1、 汽车的驱动力
♦ 发动机的转速特性
♦ 传动系统的机械效率
♦ 车轮半径
♦ 驱动力图
2、 汽车的行驶阻力
♦ 滚动阻力(轮胎的迟滞损失,影响滚动阻力的因素)
♦ 空气阻力(空气阻力系数,空气阻力的组成,空气阻力
与车身结构;视频)
♦ 坡度阻力(常见路面的坡度,道路阻力)
♦ 加速阻力(平动质量,旋转质量,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少燃油消耗量的技术途径
重点和难点 影响燃油经济性的两大方面,八个因素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1、 汽车运行油耗方程式 2、 从使用角度提高燃油经济性的途径 3、 从设计角度提高燃油经济性的途径 1、 汽车运行油耗方程式
♦ 续前节保留的公式讨论,得出三个关键的参数:发动机
燃油消耗率、总的行驶阻力、传动系效率
教学过程设计 2. 引入动力性定义和指标(学生讨论或提问) ♦ 动力性定义
♦ 三个评价指标
3. 最高车速数据及讨论 ♦ 不同类型汽车的区别
♦ MT 和 AT 的区别 ♦ 陆地最高车速记录
4. 加速时间及加速过程曲线 ♦ 原地起步加速
♦ 超车加速
5. 坡度的概念,最大爬坡度(视频) 6. 动力性测试数据
♦ 给出假设条件:忽略内燃机功率变化对万有特性的影响
♦ 对车速的离散化处理
♦ 计算步骤和公式
4、 等减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 ♦ 提问:和等加速工况的差别以及处理方法
♦ 给出假设条件:不考虑发动机制动以及 stop‐start 功能, 发电机工作在怠速模式
♦ 计算步骤和公式
5、 汽车怠速时的燃油消耗量的计算
《汽车理论》教案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 汽车理论教学小组
汽车理论第二版课程设计

汽车理论第二版课程设计1.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汽车理论的第二版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深入了解汽车的构造、运行原理、维修和保养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将以课堂讲解和实操为主,为学员提供全面而深入的汽车知识。
2. 课程安排2.1 第一周课程目的了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初步认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课程内容•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分类•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发动机的零部件和功能学习任务•理解汽车基本结构和分类•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熟悉发动机的零部件和功能2.2 第二周课程目的学习汽车的传动系统和底盘系统,了解其工作原理。
课程内容•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底盘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刹车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习任务•熟悉传动系统和底盘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理解刹车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3 第三周课程目的学习汽车的电路系统和车身系统,了解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课程内容•电路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车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灯光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习任务•理解汽车电路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车身系统和灯光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4 第四周课程目的学习汽车的维修和保养,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汽车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汽车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技能学习任务•掌握汽车日常维护和保养的方法•掌握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学习汽车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技能3. 实践操作本课程将安排实践操作环节,学员必须参加实践操作并通过相应的考核。
实践操作将包括汽车的基础维修和保养、故障排除和部分组装。
4. 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出勤率、实践操作、作业和期末考试,总成绩将按一定比例综合评定。
其中,实践操作和期末考试为必考核项,作业和课堂出勤率将作为参考。
5. 教学资料•《汽车理论第二版》教材•相关课件和PPT•汽车维修手册和资料•实践操作相关工具和设备6.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式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大学《汽车工程学Ⅱ》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汽车动力性、经济性与制动性研究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xx年x月x日目录《汽车工程学Ⅱ》课程设计任务书 (3)一、目的和任务 (3)二、内容和要求 (3)三、参数 (4)第一章汽车动力性能计算 (5)一、汽车发动机外特性计算 (5)二、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 (6)三、动力特性图 (11)第二章汽车燃油经济性计算 (16)一、等速百公里油耗曲线 (16)第三章汽车制动性计算 (19)一、制动效能评定 (19)二、制动方向稳定性分析 (22)小结 (23)参考文献 (24)《汽车工程学Ⅱ》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和任务《汽车工程学I》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汽车工程学理论进行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能的计算与分析方法,掌握确定这些性能参数的依据,各性能评价指标的意义及其数值范围。
二、内容和要求1.要求(含工作量要求)1)计算部分应包括原始数据、公式来源及符号说明。
2)符号应尽可能的与《汽车工程学》教材相一致,统一采用国际或工程单位,对同一车型的计算,单位应统一;3)计算数据要列入表格;4)作图比例应恰当;5)作业应整洁、字迹清晰,计算结果准确,曲线光滑,粗细均匀;图上文字按制图标准;6)按期完成。
2. 内容1)编写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能计算程序;2)计算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动力因素、加速度、爬坡度、等速百公里油耗、附着系数利用率等参数;3)作出发动机外特性及使用外特性、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动力特性图、爬坡图、直接档等速百分里油耗、理想、实际制动力分配曲线、附着系数利用率曲线结合实例分析动力性和经济性、制动效能与制动稳定性的关系。
3.进度安排(学时)三、参数表1 一汽大众捷达1.6L自动档部分参数表表2 一汽大众捷达1.6L自动档燃油经济性拟合参数表第一章 汽车动力性能计算一、汽车发动机外特性计算假设新捷达1.6L 自动档汽车的EA211系列发动机转矩tq T (N.m )与转速n 关系如下:20.000005(3800)155tq T n =--+ (1-1)功率2.[0.000005(3800)155]95509550tq e T nn n P --+⨯== (KW) (1-2) 运用matlab 编程: n=600:100:6500;Ttq=-0.000005*(n-3800).^2+155; Pe=Ttq.*n/9550;max_where1=find(Ttq==max(Ttq)); max_where2=find(Pe==max(Pe)); plot(n,Ttq,n,Pe,'--') xlabel('n/(r/min)') legend('Ttq','Pe')title('捷达1.6L 自动汽车发动机外特性图')disp(['最大值Ttq=' num2str(max_where1) '对应n=' num2str(n(max_where1))]) disp(['最大值Pe=' num2str(max_where2) '对应n=' num2str(n(max_where2))])作图如下:图1-1 捷达1.6LEA211系列发动机外特性图由图1-1得知,在n=3800r/min 时,该发动机具有最大输出转矩max tq T =155N.m ;在n=6000r/min 时,该发动机具有最大输出功率max e P =81KW ,当转速继续增加时,功率下降。
二、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1.驱动力计算0tq q Tt T i i F rη= (1-3)20.000005(3800)155tq T n =--+ (,)t g a Ft f i u =00.377a gnru i i =(1-4)运用matlab 编程: n=600:100:6500;Ttq=-0.000005*(n-3800).^2+155;ig1=4.15; ig2=2.37; ig3=1.56; ig4=1.15; ig5=0.86; ig6=0.69; i0=7; nt =0.85;r=0.38;Ft1=ig1* i0*nt /r *Ttq;Ft2=ig2* i0*nt /r *Ttq;Ft3=ig3* i0*nt /r *Ttq;Ft4=ig4* i0*nt /r *Ttq;Ft5=ig5* i0*nt /r *Ttq;Ft6=ig6* i0*nt /r *Ttq;ua1=0.337*r*n/i0/ig1;ua2=0.337*r*n/i0/ig2;ua3=0.337*r*n/i0/ig3;ua4=0.337*r*n/i0/ig4;ua5=0.337*r*n/i0/ig5;ua6=0.337*r*n/i0/ig6;plot(ua1,Ft1,'-')hold onplot(ua2,Ft2,'o')hold onplot(ua3,Ft3,'+')hold onplot(ua4,Ft4,':')hold onplot(ua5,Ft5,'--')hold onplot(ua6,Ft6,'-.')xlabel('ua/(km/h)')legend('Ft1', 'Ft2', 'Ft3', 'Ft4', 'Ft5', 'Ft6')title('捷达1.6L自动汽车驱动力图')作图如下:图1-2 捷达1.6L自动档汽车驱动力图2.行驶阻力计算行驶阻力221.15D a f w C Au F F F Gf =+=+(1-5)式中,G 、f 与D C 、A 均已知,所以()a F f u =。
3.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 运用matlab 编程: n=600:100:6500;Ttq=-0.000005*(n-3800).^2+155;ig1=4.15; ig2=2.37; ig3=1.56; ig4=1.15; ig5=0.86; ig6=0.69; i0=7; nt =0.85;r=0.38;f=0.015;m=1545;G=m*9.8; CD=0.4;A=1.429*1.415; Ft1=ig1* i0*nt /r *Ttq; Ft2=ig2* i0*nt /r *Ttq; Ft3=ig3* i0*nt /r *Ttq;Ft4=ig4* i0*nt /r *Ttq;Ft5=ig5* i0*nt /r *Ttq;Ft6=ig6* i0*nt /r *Ttq;ua1=0.337*r*n/i0/ig1;ua2=0.337*r*n/i0/ig2;ua3=0.337*r*n/i0/ig3;ua4=0.337*r*n/i0/ig4;ua5=0.337*r*n/i0/ig5;ua6=0.337*r*n/i0/ig6;ua=linspace(0,180,100);Ff=G*f;Fw=CD*A*ua.^2/21.15;F=Ff+Fw;plot(ua1,Ft1,'-')hold onplot(ua2,Ft2,'o')hold onplot(ua3,Ft3,'+')hold onplot(ua4,Ft4,':')hold onplot(ua5,Ft5,'--')hold onplot(ua6,Ft6,'-.')hold onplot(ua,F,'-')xlabel('ua/(km/h)')legend('Ft1', 'Ft2', 'Ft3', 'Ft4', 'Ft5', 'Ft6', 'F')title('捷达1.6L自动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图')作图如下:图1-3 捷达1.6L 自动档汽车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由图1-3可知,六档时汽车最高车速max a u =168.88km/h 。
4.加速度计算由汽车行驶方程式t f w i j F F F F F =+++(设i F =0)得,()j t f w F F F F =-+,所以加速度1[()]t f w du F F F dt mδ=-+ (1-6) ∴ [()]t f w mdt du F F F δ=-+ (1-7)所以加速时间21()u ut f w mt du F F F δ=-+⎰ (1-8)其中,1u 、2u 为加速前后的速度。
三、动力特性图1.动力因数计算动力因数221.15tq g T D at wT i i C AuF F rDG Gη--==(1-9)运用matlab编程:n=600:100:6500;Ttq=-0.000005*(n-3800).^2+155;ig1=4.15; ig2=2.37; ig3=1.56; ig4=1.15; ig5=0.86; ig6=0.69; i0=7; nt =0.85;r=0.38; m=1545;G=m*9.8;CD=0.4;A=1.429*1.415;Ft1=ig1* i0*nt /r *Ttq;Ft2=ig2* i0*nt /r *Ttq;Ft3=ig3* i0*nt /r *Ttq;Ft4=ig4* i0*nt /r *Ttq;Ft5=ig5* i0*nt /r *Ttq;Ft6=ig6* i0*nt /r *Ttq;ua1=0.337*r*n/i0/ig1;ua2=0.337*r*n/i0/ig2;ua3=0.337*r*n/i0/ig3;ua4=0.337*r*n/i0/ig4;ua5=0.337*r*n/i0/ig5;ua6=0.337*r*n/i0/ig6;Fw1=CD*A*ua1.^2/21.15;Fw2=CD*A*ua2.^2/21.15;Fw3=CD*A*ua3.^2/21.15;Fw4=CD*A*ua4.^2/21.15;Fw5=CD*A*ua5.^2/21.15;Fw6=CD*A*ua6.^2/21.15;D1=(Ft1-Fw1)/G;D2=(Ft2-Fw2)/G;D3=(Ft3-Fw3)/G;D4=(Ft4-Fw4)/G;D5=(Ft5-Fw5)/G;D6=(Ft6-Fw6)/G;ua=linspace(0,180,100);Fw=CD*A*ua.^2/21.15;f=Fw/G;plot(ua1,D1)hold onplot(ua2,D2)hold onplot(ua3,D3)hold onplot(ua4,D4)hold onplot(ua5,D5)hold onplot(ua6,D6)hold onplot(ua,f)xlabel('ua/(km/h)')title('捷达1.6L自动汽车动力特性图') text(26,0.65, 'D1')text(40,0.35, 'D2')text(60,0.25, 'D3')text(80,0.19, 'D4')text(70,0.12, 'D5')text(80,0.08, 'D6')text(170,0.09, 'f')作图如下:图1-4 捷达1.6L 自动档汽车动力特性图2.最大爬坡度计算 设j F =0,则cos sin cos sin f i j t w f i F F F F F F F Gf G D f G G G G αααα++-++=====+因为α很小,max max max sin tan i αα≈=,所以max max max cos sin I D f αα=+ (1-10) 将2max max cos 1sin αα=-1-10)式,整理得22max max max1arcsin I I D f D f α--+= (1-11) 最大爬坡度22max max max max1tan tan(arcsin I I D f D f i α--+== (1-12)3.爬坡图由汽车行驶方程式(j F =0)得()i t f w F F F F =-+ (1-13)即sin ()t f w G F F F α=-+ 所以,()arcsin t f w F F F Gα-+= (1-14)运用matlab 编程: n=600:100:6500;Ttq=-0.000005*(n-3800).^2+155;ig1=4.15; ig2=2.37; ig3=1.56; ig4=1.15; ig5=0.86; ig6=0.69; i0=7; nt =0.85;r=0.38;f=0.015;m=1545;G=m*9.8; CD=0.4;A=1.429*1.415; Ft1=ig1* i0*nt /r *Ttq; Ft2=ig2* i0*nt /r *Ttq; Ft3=ig3* i0*nt /r *Ttq; Ft4=ig4* i0*nt /r *Ttq; Ft5=ig5* i0*nt /r *Ttq; Ft6=ig6* i0*nt /r *Ttq; ua1=0.337*r*n/i0/ig1; ua2=0.337*r*n/i0/ig2; ua3=0.337*r*n/i0/ig3; ua4=0.337*r*n/i0/ig4; ua5=0.337*r*n/i0/ig5; ua6=0.337*r*n/i0/ig6; Fw1=CD*A*ua1.^2/21.15; Fw2=CD*A*ua2.^2/21.15; Fw3=CD*A*ua3.^2/21.15; Fw4=CD*A*ua4.^2/21.15; Fw5=CD*A*ua5.^2/21.15;Fw6=CD*A*ua6.^2/21.15;Ff=G*f;F1=Ff+Fw1;F2=Ff+Fw2;F3=Ff+Fw3;F4=Ff+Fw4;F5=Ff+Fw5;F6=Ff+Fw6;i1=tan(asin((Ft1-F1)/G));i2=tan(asin((Ft2-F2)/G));i3=tan(asin((Ft3-F3)/G));i4=tan(asin((Ft4-F4)/G));i5=tan(asin((Ft5-F5)/G));i6=tan(asin((Ft6-F6)/G));plot(ua1,i1)hold onplot(ua2,i2)hold onplot(ua3,i3)hold onplot(ua4,i4)hold onplot(ua5,i5)hold onplot(ua6,i6)xlabel('ua/(km/h)')ylabel('i')title('捷达1.6L自动汽车爬坡图') text(27,0.65, 'i1')text(40,0.39, 'i2')text(60,0.25, 'i3') text(80,0.19, 'i4') text(70,0.12, 'i5') text(80,0.08, 'i6')作图如下:图1-5 捷达1.6L 自动档汽车爬坡图由图1-5可知,汽车最大爬坡度为Ⅰ档时的最大爬坡度,max max I i i ==0.853,所以max 42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