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版大象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生不息的原动力》教案合集(含目录)2017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七单元生生不息的原动力复习-大象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七单元生生不息的原动力复习-大象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七单元生生不 息的原 动力复 习-大 象版
拓展提高
英格·豪斯用实验证实了阳光照射在植物上是使坏空气变好 的条件。但他不能解释,在密封的玻璃罩里小白鼠和植物长期共 存的原因。回答这个问题的,是瑞士的牧师谢尼伯。
谢尼伯以传教为职业,但对植物学 有着广泛的兴趣。他继续重复并研究普 里斯特利和豪斯的实验,于1782年发现, 植物在阳光下既把坏空气变好,又把坏 空气作为自身的养料。
不久,漏斗里就有小气泡上升。等试管里 收集了一大半气体后,他把点燃的蜡烛放到试 管里,顿时看到火焰增亮了。多次实验都是这 样,他认定这种气体是一种纯化的气体。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七单元生生不 息的原 动力复 习-大 象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七单元生生不 息的原 动力复 习-大 象版
拓展提高
如果把这个烧杯放在暗处, 就没有气泡产生。他发现植物只 有在阳光下才能把坏空气变好, 而在黑暗中植物和动物一样,只 会把好空气变坏。
五年后树长大了
土壤烘干后称重,只比原来减 轻了0.1公斤,不 息的原 动力复 习-大 象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七单元生生不 息的原 动力复 习-大 象版
知识回顾
海尔蒙特之后,人们继续探索着。1771年,英国化学家 约瑟夫·普里斯特利设计并做了这样的实验:
知识结构
1 制作生态瓶 2 回顾与反思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七单元生生不 息的原 动力复 习-大 象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七单元生生不 息的原 动力复 习-大 象版
知识回顾
为了验证“土壤汁”的说法,1648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 了一个著名的“柳树实验”。他用一个大木桶,装上100千克不含水分 的土壤,中上了一棵重2.5千克的小柳树,只给它浇雨水。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精编版)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精编版)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现代科学通常分为三个主要分支,自然科学,研究个人和社会的社会科学(例如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以及研究抽象概念的形式科学(例如逻辑,数学,计算机科学)。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3、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过程与方法1、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的实验2、做探究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关系的实验3、将物体的颜色与升温情况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折线图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能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的3、认同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地观点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人类利用太阳能的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三个同样的黑色纸带分别插上温度计三、教学重、难点对比实验: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1)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

除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阳光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2)师生讨论这个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保持一致3)学生实验、记录3、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1)学生阅读书上的实验方案2)学生分析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3)学生实验记录4、将观察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1)教师讲解绘制的方法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刻度值是多少点和线的颜色要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来画2)分析为什么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铝箔纸的吸热本领比较小5、总结归纳回顾第5、6两课,总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得到更多太阳的光和热六、作业设计查找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设计、构造及工作原理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2024年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全案【优质设计】

2024年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全案【优质设计】

2024年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全案【优质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科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物质世界的基本概念- 物质的概念和分类- 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特点-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 第二单元:力的作用- 力的概念和分类-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合成和分解3. 第三单元: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的概念和分类- 动能、势能、热能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的利用和节约4. 第四单元:生物的奥秘- 生物的基本特征- 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生物的适应和进化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方法,自主探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教学资源:- 教科书《科学》- 实验器材:显微镜、望远镜、温度计、天平等- 教学课件和视频素材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期末考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物质世界的基本概念(2周)第二单元:力的作用(3周)第三单元:能量的转化和守恒(3周)第四单元:生物的奥秘(4周)教学总结:本学期的科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确保教学质量。

最终达到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1 制作宇宙模型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宇宙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制作宇宙模型。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动手制作心目中的宇宙。

难点: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宇宙,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法、学法:小组合作,相互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参观、学习并质疑。

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学具:橡皮泥、纸、彩笔、剪刀、胶水、牙签、细铁丝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1.学生自己收集资料。

2.导入:同学们:宇宙奥妙无穷,你对宇宙了解多少呢?小组交流。

3.多媒体播放有关宇宙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二、课堂活动:(一)、设计模型根据宇宙模型制作记录本设计出小组的宇宙模型宇宙模型制作记录本年月日小组一、模型名称:二、所需材料:三、职责分工:小组长资料员材料员计时员记录员质量员发言人四、模型草图:五、评价反馈:六、修改计划:七、同学们根据自己了解的宇宙,在心目中设计宇宙模型。

(三)根据自己的设计小组分工准备材料。

第二课时一、制作模型讲解: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制作,如:剪纸、绘画、捏橡皮泥等多种方式。

说明:我们所知道的知识有限,因此可只制作宇宙的一部分。

二、修正模型学生对模型进行修正,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效果。

三、参观交流模型小组内留一个人讲解,其余到各组参观,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质疑设计问题银行存折,如:“宇宙有多大?”出示表格:五、总结:你从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大胆的设想?你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畅所欲言。

六、实践调查:查阅有关宇宙的更多知识,解决疑难问题,丰富自己的知识。

第二单元时间的脚步1 精确时间的步伐一课程标准要求:1.会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

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究结果。

2.保持和发展想要了解的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于探究与发展对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二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关于钟表的资料,并与同伴交流。

2020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全册

2020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全册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学校名称:◆课程名称:大象版小学科学必修一◆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教学材料:大象出版社年出版的五年级上册《科学》第10 次印刷右◆授课时间:34 课时左◆设计教师:◆设计日期:年9 月1 日◆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课程总目标】1、了解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2、能对搜集到的众多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3、能归纳概括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4、会利用语言、图标、数字表达的形式等概念模型进行解释。

5、会制作物理模型,来解释自己自的研究成果,能将所得出的结论应用于实践,并能验证其正确性。

6、通过分析科学家们建立学说的过程和方法,学习如何更好地分析事实与证据并得出结论。

将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保护法》。

【课程内容】)》的要求,采用大象出版社的《义务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第一单元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 3 课时)1、《制作“宇宙”模型》......................... 1 课时左右2、《修改模型》........................... ..... 2 课时左右第二单元时间的脚步(6 课时)3、《精确时间的步伐》........................... 2 课时左右4、《钟摆的秘密》........................... 1 课时左右5、《小水钟》.......................... 1 课时左右6、《小小钟表设计师》........................... 2 课时左右热能考察之旅( 6 课时)第三单元7、《寻找热能》.................................. 2 课时左右8、《体积变化之谜》........................... 2 课时左右9、《冬暖夏凉的房子》............................ 2 课时左右生命的旅程(4 课时)第四单元10 、《我从哪里来》...................... ..... 2 课时左右11 、《我们在成长》.......................... 1 课时左右12 、《生命的周期》...................... ..... 1 课时左右地球在“变脸”(6 课时)第五单元13 、《从“天圆地方”说起》............................ 2 课时左右14 、《地球大“变脸”》...................... ..... ..... 1 课时左右15 、《地球“变脸”之谜》.......................... ..... 1 课时左右16 、《地球“变脸”带来的》...................... ..... .. 2 课时左右开心游乐场(5 课时)第六单元17 、《走进游乐场》............................ ..... ..... 1 课时左右18 、《蹦床里的学问》...................... ..... ..... ..... 1 课时左右19 、《滑梯里的奥秘》.......................... ..... ..... 2 课时左右20 、《我们的游乐器材》...................... ..... ..... .... 1 课时左右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3 课时)第七单元21 、《光合作用是如何发现的》.................... ..... ..... 2 课时左右22 、《我也能当科学家》...................... ..... ..... .... 1 课时左右【课程评价】(一)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由平时学习和测试成绩两项构成。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024大象版【优秀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024大象版【优秀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024大象版【优秀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课题1:物质的状态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 能够描述不同状态物质的特征。

3.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

教学内容:- 物质状态的定义与特征- 物质状态变化的观察与描述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不同状态。

2. 新课导入:介绍固态、液态、气态的定义和特征。

3. 实例分析:观察和描述不同状态物质的特征。

4.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发现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状态变化的应用。

教学评价:- 学生对物质状态的定义和特征的理解程度。

- 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课题2:物质的溶解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的概念。

2. 能够描述溶解的过程。

3.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质的溶解性。

教学内容:- 溶解的概念与过程- 溶解性的观察与描述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溶解的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溶解的定义和过程。

3.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溶解实验,观察和描述溶解的过程。

4. 实例分析:分析不同物质的溶解性。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 学生对溶解的概念和过程的理解程度。

- 学生对不同物质溶解性的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第二单元:生物与生活课题3: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能够描述植物的生长变化。

3. 能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学内容:- 植物生长的过程- 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与描述- 植物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

3.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变化。

4. 实例分析:分析植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大象版五年级教案教案科学上册总结复习的材料及学习试题

大象版五年级教案教案科学上册总结复习的材料及学习试题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第一单元从太阳系到无穷的宇宙1、什么是宇宙?宇宙是我们所在的空间,又是我们所在的时间,宇宙是全部天体的共同家园。

2、什么是公转?地球环绕着太阳转叫公转。

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即自西向东。

不论地球公转到什么地点,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保持不变。

3、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年,地球公转致使地球上日夜长短的变化和四时的变化。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1天,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有了日夜的交替出现。

4、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1年时间走过的距离。

1光年约是万亿千米。

5、秋夜比较惹眼的星座是东北方的仙后座,它主要有5颗亮星构成,形状像字母“W”。

6、春天比较惹眼的星座是狮子座;夏季比较惹眼的星座是天蝎座;冬天比较惹眼的星座是猎户座。

7、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从离太阳由近到远挨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金星也叫“启明星”,”长庚星”。

水星是距太阳近来的行星。

此中木星的卫星数目最多,有62颗。

地球有一颗卫星,就是月球。

四时的变化与地球公转、地轴的倾斜相关。

8、火星和地球最为相像。

火星的内部构造跟地球同样。

9、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环绕地球运行,这叫“地心说”。

以后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进一步完美了这一学说。

第二单元时间的脚步1、原子钟是此刻最为正确的计时工具。

2、日晷是人类最古老的计时工具。

3、我们共收集了9上当时工具。

准时间分2大类。

第一类是古代钟,有日晷,沙漏,水运仪象台,水钟。

第二类是机械钟,怀钟,机械摆钟,第三类是石英腕表,第四类是原子钟。

4.它们是如何计时的?日晷是利用太阳照耀时,铁针投下的影子计时。

机械钟是利用齿轮的转动来计时。

摆钟是利用摆有规律的摇动来计时的。

石英表是利用石英晶体有规律的震动来计时的。

精选文档5、1656年,有摆的挂钟出生于惠更斯的实验室内。

它是以伽利略发现的摆的摇动拥有规律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

6、摆来回一次为摇动一次;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相关,摆线越短,摇动越快,摆线越长,动越慢。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关于,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3.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过程与方法1.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关于系的实验2.做探究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关系的实验3.将物体的颜色与升温情况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折线图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能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转变之间是有联系的3.认同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地观点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人类利用太阳能的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三个同样的黑色纸带分别插上温度计三.教学重、难点对比实验: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1)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

除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阳光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关于吗?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2)师生讨论这个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保持一致3)学生实验、记录3.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1)学生阅读书上的实验方案2)学生分析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3)学生实验记录4.将观察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1)教师讲解绘制的方法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刻度值是多少点和线的颜色要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来画2)分析为什么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铝箔纸的吸热本领比较小5.总结归纳回顾第5.6两课,总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得到更多太阳的光和热六.作业设计查找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设计、构造及工作原理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很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一些水草,一年多过去了,小鱼还活的很好,这是怎么回事呢?你 能解释一下吗?
2、引导学生猜想、表达与交流。
3、合作探究: (1)分组做实验。 指导学生用已有材料动手做做看,通过观察、思考,让学生证实自 己上述的猜想是否正确。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探究的结果,并引导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评 议。 4、教师小结 二、顾与反思: 1、谈话导入: 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得出让自己满意的结论?能进行分 析吗?还可以将其写下来或画出来。 2、发放自制的表格,引导学生按要求填写“我的科学经历”。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 三、拓展延伸: 结合学生的科学生活经历培养学生的应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求知精神。 实施目标的方法或途径: 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在学习中我将采用合作
探究、小组交流、回顾反思等方法进行学习。 学习案例: 学习重点: 通过猜想、探究、交流,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求知精神。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引导点拨法 学习资源: 玻璃瓶、小鱼、水草、软木塞、自制表格、图片 学习流程: 一、模型与解释: 1、出示图片,设疑导入: 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密封的透明玻璃瓶子,瓶子里养着两条小鱼
新版大象科学五年上册第七单元《生生不息的原动力》教案合集
第七单元 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1 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 2 我也能当科学家
第七单元 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1 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
课程标准要求: 1 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2 通过分析科学家们建立学说的过程和方法,学习如何更好地分析 事实与证据,并得出既论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探究 精神。 2.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学习案例: 1.重点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 探究精神。难点:通过分析科学家们建立学说的过程和方法,学习如 何更好地分析事实与证据,并得出结论 2.教法学法:教法:引导法,分析法。学法:阅读法理解法,讨论 法。
学习流程 我们已经学过光合作用的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那么,光合作 用是怎样发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阅读 92 页-93 页前两自然段内容后分组讨论。 1.小组汇报交流情况。 2.得出结论,海尔蒙特实验证明:水分是植物体建造自身的原料。 3.接着,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设计并做了这样的实验: 4.分组实验实验后得出结论:植物有时能把坏空气变好,有时也会 把好空气变坏。 5.到 1779 年夏天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做了 500 多次实验进一步得 出结论。 6.分组实验后得出结论:只有绿叶和绿枝才能真正把空气由坏变好。 7.又经过瑞士牧师谢尼伯德国科学家末里斯萨克斯等一代又一代 科学家不懈的努力。终于了光合作用的秘密: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 的绿叶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产生了氧气。即:水+二 氧化碳->碳水化合物+氧气 巩固练习: 按照“土壤汁”的说法,植物生长的需要的物质全部来自于土壤。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海尔蒙特用实验证明,柳树长大需要的物质来自雨水,他的结论正 确吗? 普里斯特利设计的实验想证明什么?他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豪斯的实验证实了阳光对植物的作用,他的依据是什么? 谢尼伯的贡献是什么? 为什么说光合作用是生生不息的原动力?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 的? 总结:通过学习本课,这些科学家们对科学研究的执着与懈而不舍的 精神是那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2 我也能当科学家 备课设想:
课程标准要求: (1)通过观察实验制作进行探究,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 的信息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2)能用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 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学习目标: (1)通过猜想、探究、交流,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