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世界知识点与典型例题
沪科版物理 八年级全一册 期中复习串讲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专题(解析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期中复习串讲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专题知识梳理知识点1 长度的单位a、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 m 1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1m=10dm 1dm=10cm 1cm=10mm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请同学们自己完成!96nm=96×103-μm=0.096μm数字与等量代换进行单位分运算离方法规律:对于物理学中所有的单位换算类题目,都可以用“单位换算三部曲”解决:数字先不变,单位等量换,换完再运算。
知识点2 长度的测量a、长度的基本测量工具:刻度尺。
b、正确使用刻度尺:三看:(1)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及其是否磨损;(2)看刻度尺的量程;(3)看刻度尺的分度值。
四会:(1)会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2)会放: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准,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3)会读:视线要垂直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会记:测量结果记录形式是数字+单位。
考察题型:1、对长度的估计方法规律:一臂展≈身高,一步幅≈0.5m 一拃≈20cm;1指宽≈1cm。
臂展:两臂左右伸平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2、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从量程和分度值两个方面考虑。
看题目里面对精确度的要求。
刻度尺的精确度由分度值决定,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度高。
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则能精确到1毫米。
3、正确使用刻度尺:注意刻度尺的使用规则,违反规则的读数,都是错误的。
如果一个物体的读数为2.43cm。
可以推测出它的最小分度值是毫米。
2.43cmcm)0.03)准确数字(2.4)一个准确的读数应该包括三部分。
当估读数字为0时,也不能漏掉。
专题01 运动的世界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沪科版2024)

段平直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 )
A.0~10s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B同学总是运动的
C.10s时,两人的速度相等
D.A同学做变速直线运动
02 方法模型归纳
二、速度的计算
2、交通标志牌 交通标志牌有两种:一种是显示从标志牌开始,到某地有多远的 距离;另一种显示该路段的速度不超过某一值,一般单位为km或 km/h。解决这类问题一般为用这一段路程除以最大速度,即为通过这 段路程的最短时间。有时告诉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可以计算出通过 这段路程(时间)的平均速度,再与最大速度比较,就能确定是否超 速。
解:(3)由图乙可知,出租车行驶的速度为60km/h,以这样的速度行驶
2min通过的路程为
s vt 60km/h 2min 60km/h 2 h 2km 60
02 方法模型归纳
三、机械运动的估测
熟记举例,做判断。 1.熟记一些常见值; (1)常考长度估测:课桌的高度约0.75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cm;物理课本的长度约 20~30cm;一支铅笔的长度约20cm;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m;教室每层楼高约3m;一页纸的厚 度约0.1mm…… (2)常考时间估测: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s;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 普通中学生跑完100m用时约15s;脉搏1min内跳动的次数约75次…… (3)常考运动物体速度的估测: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1m/s;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 度340m/s;自行车的行驶速度约5 m/s…… 2.将不熟悉的单位换算成熟悉的单位,然后以熟悉物体为标准,判断各估测数据是否符合实际。
参照物
01 知识清单
二、快与慢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综合复习讲义(沪科版).ppt

16
8.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 正确的是_____B_____ (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____1_.4_0____cm.
第 8 题图
17
◎考点四 运动图像的分析 【例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 做直线运动,其 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C )
40
8. (2017·吉林)如图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 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 是 3000 s,步长是 0.5 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 ___1_____m/s;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是_静__止__的.
41
9. (2016·北京)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 滴通过 AB 和 BC 所用时间均为 0.1 s.水滴由 A 位置下落 到 C 位置运动的距离是__2_0_.0____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 落 的 平 均 速 度 是 _____1_____m/s. 该 水 滴 下 落 过 程 是 变__速__直__线____运动.(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42
◎对位置变化的理解不到位导致错解 1. 如图所示,O 为圆形跑道的圆心,晓华沿跑道绕圆 心 O 跑了一圈,以圆心 O 为参照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43
A.晓华在任何位置与圆心 O 的距离不变,所以晓华 是静止的
B.晓华相对于圆心 O 位置不变,所以晓华是静止的 C.晓华离圆心 O 距离不变,但位置是变化的,所以 晓华是运动的 D.晓华在不停地跑,所以不论以哪个物体为对照标 准,晓华都是运动的
3
【解析】根据甲图,虽然可以判断两车间的位置发生 了变化,但由于没有其他物体作参照物,因此不能确定哪 辆车是运动的,A、B 都错误;根据乙图,以路桩为参照物, 可以判断小汽车的位置没有变化,而货车的位置发生了变 化,因此以路桩为参照物,小汽车是静止的,货车是运动 的,C 错误,D 正确.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运动的世界各个章节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1.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地球围绕着太阳转B.听音乐时,心情激动C.翱翔太空的“神舟”飞船D.“复兴号”列车在铁轨上高速行驶2.2023年暑假贵州“村超”新话题带火了贵州旅游。
小明和他的家人正坐在高速行驶的开往贵州的动车上,若认为他们所坐的座椅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车站的路牌B.过道中行走的乘客C.铁路沿线的房屋D.动车上的小桌板3.下列语句中加横线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D.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4.小敏和小华在探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用彩笔在一张很长的硬纸片上画出房屋、树木和白云作背景,再在一张宽卡片的下方画上两条横线代表公路,在公路上画一辆汽车,在宽卡片的上部两侧各开一条狭缝,使硬纸片恰好能插入,如图所示。
以背景作为参照物,①向左拉动硬纸片你会看到汽车;②向右拉动硬纸片你会看到汽车。
5.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实现30战30捷。
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升空的情景如图所示,在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飞船内的航天员是的;以地面为参照物,飞船内的航天员是的。
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的。
6.《吕氏春秋·察今》记录了“刻舟求剑”的典故。
学习物理知识后使我们懂得,要确定剑落水的实际位置,应选择的参照物是()A.岸边的树B.舟C.舟上的标记D.水流7.如图,小海站在滑板上滑行。
若认为小海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 ()A.脚下的滑板B.迎面走来的同学C.附近的楼房D.路边摇曳的树枝8.如图所示,由于有风,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A船可能是向左运动的B.A船可能是静止的C.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B船可能是静止的9.2023年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总结【知识详解】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1)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2)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3333110110110110km mm mmmm mm nmμμ====110110110m dmdm cm cm mm === 2.测量工具: (1)刻度尺(最常用);(2)精密仪器: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2)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3)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的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4)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数、估计数和单位。
要点诠释:1.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从地图上估测两地间公路或铁路的里程:取一根细金属丝(也可用棉线),把它放在地图上,使它的弯曲情况和地图上两地间公路线的弯曲情况吻合,然后截取这段金属丝,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
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出两地间公路的里程。
(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如测细铜丝的直径:取一段细铜丝,将它在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上密绕n匝,用刻度尺测出绕有铜丝的那一段铅笔的长度L,则此细铜丝的直径为L/n。
(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要点和常见题目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要点和常见题目不看课本,认真看题目并思考........,采用回忆的方法做出,以检测掌握的程度(理解要点....并牢记,要在解题中应用它。
保存好,作为以后复习的主要资料)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__________,绝对静止不动的物体是__________(存在、不存在)的。
(这是运动的普遍性)2.例一: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没有动是以__________为标准,路边的行人说汽车跑的很快是以_________为标准。
可见物理学中,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以另外的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作_________。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改变叫做__________(简称为_______)。
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这个物体就是________的。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可能______。
(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例二:坐在行驶的船中的乘客以船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_的,以两边的河岸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___。
例题三:我们平时说站着不动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我们平时说跑得很快,也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这时参照物可以不提)例题四: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是_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_______的。
3.长度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符号______)。
1km=________m,1m=_____dm=_____cm=______mm=______μm=____nm例题:单位换算(写出换算过程)0.035cm=___________=_____nm 560μm=____________=_____m。
4.使用刻度尺视线要跟尺面__________,要估读到_________________。
记录的结果必须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__。
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件2(沪科版八年级-)

1.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例1.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地球 同步卫星,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 ;如 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则卫星是 。 分析:本题考查是机械运动的理解和如何选用参照 物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 静止的,关键是看它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有无位置 的变化,同步卫星是指运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一 致的卫星,相对地球而言是静止的;而太阳为参照 物,则卫星和地球一样作绕太阳公转的运动,是运 动的。
s v
例5.一列车长度为L1=100m,以速度 v=54km/h匀速通过一座长度为L2= 200m的铁桥,需要多少时间?
分析:列车过桥,指列车车头上桥 开始,列车车尾全部通过结束,即 车头从图5所示A1位置到A2位置所 用的时间借助图象帮助分析,容易 得出列车过桥的路程S=L1+L2= 300m,列车过桥所需时间t=s/v= 300m/15m/s=20s 解法:已知: s=L1+L2=100m+200m=300m v=54km/h=15m/s 求:t=? 解:由v=s/t变形得 t=s/v=300m/15m/s=20s 答:需要20秒。
乙 13.7
丙 13.9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通常可以用两种办法, Nhomakorabea种是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 谁先到达终点;另一种在相同的时间里,看谁跑得最远,显然题目所述 的是比较三个人都跑百米的时间多少,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速度是用 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例4.警察在20m远处看到一小偷, 同时,小偷也发现了警察,立即 掉头就跑,警察马上就追,2min 后,警察抓住小偷,追捕过程中, 他们所用时间 (选填“相 等”或“不相等”)但警察通过 的路程比小偷 (选填“长” 或“短”),因此,警察运动得 (选“填”“快”与“慢”)如 图4所示中,甲直线表示的是 的路程和时间 的关系图像(选填 “警察”或“小偷”)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8上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总结

【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沪科版8上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总结1. 运动是绝对的,运动和静止都具有相对性。
2.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3. 长度及时间的单位及其单位换算。
4. 会使用刻度尺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5.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及速度是如何定义的。
6. 会用公式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7. 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8. 能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体速度的变化。
二. 重点、难点:重点:以上主要内容均为本章的重点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长度的测量、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三. 知识要点分析:(一)机械运动:(1)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即使是我们认为不动的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他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所以: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在上《动与静》这节课时,我列举了同一个乘客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所以对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描述也不同。
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
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
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是静止的。
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点知识剖析(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走进神奇自然界中的神奇完全来自于大自然,没有任何人工制造或利用的痕迹。
这些神奇是惊心动魄的,令人震惊的。
生活中的神奇则主要按照衣、食、用、行的思路设置,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这些“神奇”似乎很平常,人们已司空见惯,然而当仔细探究时,却发现在这些并非惊心动魄的神奇中蕴藏了人类非凡的智慧。
下面举两例:(1)神奇之一:拉链。
(2)神奇之二:圆珠笔2、探索之路物理学的进步之阶——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①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冲击了托勒密体系,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其观察所得数据进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
②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③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论即现代物理的产生与发展。
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学科。
(2)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七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和合作。
(3)科学家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①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精神。
②孜孜不倦、刻苦认真、坚强自信的科学态度。
③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修正或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的科学合作精神。
(二)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1)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是静止的;以奔驰的火车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
(4)参照物的选取应以研究问题方便为准,一般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例1、平常说的“月穿云”、“云遮月”各是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解答:“月穿云”是月相对于云运动了,所以云是参照物;而“云遮月”是云相对于月运动了,故月是参照物。
说明:由此题看出,要判断“谁”是参照物,先要清楚物体的位置是相对“谁”发生了变化,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就是参照物。
例2、一位宇航员在描述航天飞机升空的景象时说:“发射后数秒钟内,机组人员看到的是大地和海洋在他们头上打旋……”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解答:以地面为参照物,大地和海洋是静止的。
而在发射后数秒钟内,航天飞机会翻转,宇航员在航天飞机内,以航天飞机为参照物,就会感到大地和海洋在打旋。
例3、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精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这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所选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结果则一般不一样,诗人坐船向远处看,看到山川向自己走来,这是把船作为参照物,山川相对船是运动的;仔细观察之后,发现山是静止的,是船在动,则是以地面作为参照物,山川相对地面是静止的,船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同一个人描述同一个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得的结论也可能不同。
所以,平常所说的运动或静止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没有绝对的静止。
答案:B例4:(山西省)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精析:小车的运动情况以小车上小旗的飘动方向来判断,为此,又以房子为参照物可知风向向左。
那么,甲车小旗飘向左,小车有可能静止,有可能向右运动;还可能向左运动,但车速小于风速;而乙车上小旗飘向右,小车只有向左运动,且车速大于风速。
答案:D重难点知识讲解(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3)换算关系:1km=103m 1m=103mm1mm=103μm 1μm=103nm记住4个“3”:1 nm=10-3μm=10-6mm=10-9m=10-12km2、时间单位(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2)常用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3)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六十进制)1s=103ms,1ms=103μs例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532nm=532nm×10-6mm=5.32nm×10-4mmB.532nm=532×10-6=5.32×10-4mmC.532nm=532nm×0.000001=0.000532mmD.532nm=532×0.000001mm=5.32×10-4mm解答:单位换算时,应先照写数值,然后乘以单位间的代换关系(进率),并注意结果要尽量用科学记数法。
532nm=532×1nm=532×10-6mm =5.32×10-4mmA中虽最后结果正确,但中间单位不对;B中虽最后结果正确,但中间漏记单位;C中532nm=532nm×0.000001,此式两边同时除以532nm,则为1=0.000001,当然不对。
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D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例2、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哪种测量方法正确()解析:在A图中,刻度尺的零刻线没有与被测物的边线对齐,测量结果肯定不准确;在B图中,由于刻度尺有一定厚度,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线距离远,读数不会准确;在D图中,刻度尺所放位置与所测的长度不平行,即尺没有沿着所测直线,所以测量结果一定是错误的,只有C图的方法正确。
此外在读数时要使自己的视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线、刻度线重合。
答案:C例3、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结果是()A.3.0cm B.30mmC.6.00cm D.3.00cm解析: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毫米,按照测量的精度要求,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0.1mm,故A、B两个结果是错误的。
注意图示刻度尺的零刻线未对准被测木块的起始边线,在这种情况下,被测木块的长度应该是木块两端所对应的刻度尺的刻度线读数之差,即木块长度l=6.50cm-3.50cm=3.00cm,则C错而D对。
注意测量中被测木块的两端均恰好与刻度线重合,这是一种较特殊的情况,使得分度值下一位的估读数为0,因此在记录数据时这一位数字仍需用0表示,千万不能漏掉。
此题易错选A。
另外,测量结果3.00cm,其中准确值为3.0cm,估读值为0.00cm,记住测量值应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
答案:D4、测量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3)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例4、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去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六次测量结果分别记录为:25.82cm,25.8cm,25.81cm,25.92cm,25.820cm,25.83cm,则物理课本长度应记为_____________解答:这种题常出现如下错解:l===25.831cm从产生错解的原因看要注意两点(1)在取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时,错误的记录不能参加平均,如此题中,25.8cm,25.820cm,25.92cm,是错误的记录,计算平均值时应去掉。
(2)忽略了计算结果的平均值要四舍五入,使平均值的位数与测量记录的位数不相同,不能误认为小数点后位数越多越准确。
因为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是由测量工具决定的,长度测量结果只能记录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只能有一位估计值,再多了已毫无意义,正确的过程和结果应是:l===25.82cm这类题主要考察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和进行测量数据的处理。
这是中考命题本节主要考查的内容之一。
例5、有两把最小刻度值(即分度值)相同的刻度尺A 和B ,在室温下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相同。
在40℃的室内测同一物体长度,分别为L A和L B,但L A>L B,将这两把刻度尺拿到-20℃的室外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分别为L Aˊ和L Bˊ,则L Aˊ_____L Bˊ。
(选填“<”、“<”、“=”)解答:两把刻度尺 A 和B 在室温下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相同,现在在40℃的室内测同一物体长度却是L A >L B ,说明刻度尺B 受热膨胀得较快,即刻度尺B 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若在-20℃的室外测同一物体长度,刻度尺B 遇冷收缩得也比刻度尺A 大,故L A ˊ<L B ˊ。
(二)长度的估测在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估测长度,可以用目测,还可以用身体的某部分或身边的某物品作为“尺”去测量。
例6、下面是同学们对一些物体长度的估测值,其中基本正确的是( )A .26型自行车车轮的直径大约是70cmB .普通宿舍房间门的高度一般都有3mC.教室中普通标准型40W日光灯管的长度大约是1.2mD.一支钢笔的长度大约是15dm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长度单位的领会及估测能力,对于物体的长度,除了掌握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其长度外,还应练习目测估计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并不需要非常精确地测出物体的长度,而只需要大致掌握物体的长度就可以解决问题。
例如要在室内添置一个台灯,我们事先估测出台灯到电源插座之间的距离,使台灯电源线的长度略大于这个距离即可。
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要对长度单位mm、cm、dm、m的大小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同时对一些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体的长度或其长度范围有大致的了解,生活中常用的26型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接近70cm;根据人体高度,可知普通宿舍门的高度通常都不会达到3m;教室中常用的普通标准型40瓦日光灯灯管的长度大约1.2m;一支钢笔的长度大约为1.5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