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设计走向多元化
阐述建筑设计多元化的背景及思考

阐述建筑设计多元化的背景及思考引言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载体与见证,所以建筑设计的发展不仅体现了设计师对于建筑构造的理解,更体现了社会经济,科技,人文发展的时代特征。
而在如今社会各方面爆发式发展的当下,建筑设计也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
如何在这众多的选择中找到方向,正确的对待建筑设计的多元发展,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建筑设计多元化的背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为建筑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千城一面的弊端,我国这一时期的建筑设计虽仍以现代主义风格为主导,但也出现了延续传统文化、注重新技术等多元化设计趋势。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带来建筑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创新,进一步促进了建筑设计的多元发展,而不断涌现出的国外设计师的先进理念及优秀作品也为建筑设计多元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积累。
近年来,国家提倡的以人为本,生态和谐的理念,也为建筑设计多元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但值得一提的是,建筑设计多元化的蓬勃发展不能仅是浮于建筑外形上花样百出、标新立异的表面文章,也要注重内涵和发展方向。
二、建筑设计多元化的思考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发展对人文关怀和自然生态越来越重视,建筑设计在逐渐从“国际化”向“本土化”转变,所以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发展也需要控制方向,需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更多的立足在以人为本、地域文化、自然生态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不断拓展和深化建筑设计的内涵与外延,从而将建筑设计推向新的高点。
下面是对于多元化原则和方法的一些思考。
1.以人为本、生态和谐应是建筑设计多元化的原则“以人为本”是以人的体验与感知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遵从建筑使用者的感受,不仅要满足人的物质层面需求,更要照顾人的精神层面需要。
例如当今许多大城市CBD的底层空间都采用宜人化设计,关注于人在其中的感受,通过各种手法塑造环境,形成闹中取静的休息环境和交往空间。
建筑空间和城市空间形成良好的衔接与过度,最大程度上方便人的使用和通行。
建筑现代建筑设计趋势解析

建筑现代建筑设计趋势解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筑行业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现代建筑设计趋势不仅关注建筑物的实际功能,还强调与环境的和谐相融以及人们的审美需求。
本文将从建筑形式、技术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解析当前建筑设计的趋势。
一、建筑形式的多元化现代建筑设计越来越倾向于跳脱传统束缚,弥合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且更加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建筑形式多元化的特点使得建筑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例如,现代建筑常常采用自由曲线和流线型设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直线与方形,通过独特形状的运用,使得建筑更富有艺术感和个性化。
二、技术应用的创新科技的发展为建筑设计带来了许多革新,这一趋势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不仅提供了更多设计选择,也为建筑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带来了很大改善。
例如,现代建筑设计经常使用智能材料和可持续材料,如太阳能电池板、绿色屋顶等,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三、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趋势。
绿色建筑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实施节能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建筑环境舒适性和健康性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通过采用可再生材料、自然通风和日光利用等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四、人性化设计的重视现代建筑设计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们的舒适感和体验。
建筑师越来越注重设计建筑内部空间的舒适性、便利性和美感。
例如,现代办公楼设计考虑到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健康,提供了更多的自然采光和通风设施。
此外,现代建筑设计还提倡创造具有社交功能和互动性的公共空间,以促进人们的交流和互动。
五、数字化设计与模拟技术数字化设计和模拟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和三维模拟技术,建筑师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为建筑施工提供更精确的指导。
浅谈中国建筑的多元化设计

浅谈中国建筑的多元化设计摘要:本文围绕中国建筑的多元化设计趋势,就多元化建筑发展的理念、地域差异性的多元化表现以及多元化建筑设计的发展做了分析和阐述。
多元化建筑已成为建筑发展的潮流和风向,人类文明的多元化正在建筑文化中得到融合和发展。
关键词:中国建筑;多元化;设计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Chinese architectural diversification design trends, with respect to the plurality of building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plurality and a plurality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development the paper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building has become a plurality of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trend and direc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a plurality is building culture by fusion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diversification;一、多元建筑设计理论浅析“博风汉骨”的理念是以中国地域、历史文化为根基,博采众多异域文化之精华,努力探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充分尊重城市文脉和地域环境,恰如其分地体现建筑与自然相辅相承之关系,营造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空间环境。
王兴田博风汉骨的建筑理念开创了中国建筑文化的新潮流,也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1]。
中国的商业建筑项目越来越多,而各地的气候、地理环境、文化、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都有很大差异,可能对商业模式的追求也不同,需要商业地产的多元创作。
浅析建筑住宅设计中风格的多样化

浅析建筑住宅设计中风格的多样化建筑住宅设计中风格的多样化,是一种趋势。
传统的设计中,建筑风格倾向于使用一种特定的设计语言,并以这种语言来诠释整个建筑的意义。
但是现在,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的增长,设计风格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建筑住宅设计中风格的多样化。
历史因素建筑风格与历史是分不开的。
建筑风格的出现,往往和特定历史阶段有关。
例如,古希腊的多柱式建筑、古罗马时期的拱形建筑、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哥特式建筑等等。
随着历史的演变,建筑风格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现代建筑中,设计师往往会从历史因素中获得灵感,将不同的历史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打造出新的风格。
地域因素地域因素是建筑风格多样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地貌、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不同地域建筑风格的差异。
例如,东方建筑风格注重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表达,建筑风格以其独特的曲线和装饰形式著称。
而西方建筑风格则重视功能和实用性,简洁的线条和现代感十足的建筑外观是其特色。
个性需求技术因素技术的进步也促使了建筑风格的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革新和建筑材料的发展,设计师们可以大胆地使用新型材料来创建新的建筑风格。
例如,以玻璃和钢铁为主要材料的现代建筑,其特点是外观简洁现代,充满了未来感。
而混凝土这种颜色单调的材料,也可以被染色处理并通过立体图案来赋予建筑美感,创造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总之,建筑住宅设计中风格的多样化是一个综合影响因素的结合。
虽然有着不同的设计语言和文化背景,但是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美感和特色。
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可以不断地从历史和现代技术中汲取营养,探索和创造出全新的建筑风格。
现代建筑文化多元性浅析

现代建筑文化多元性浅析现代建筑作为建筑设计中的一种流派,不仅在建筑形态和技术上有所突破,其所代表的文化意义也十分重要。
现代建筑所呈现的多元文化,不仅包含了艺术和设计等方面的多样性,还涉及到了建筑所代表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谈现代建筑的文化多元性。
现代建筑的多元化设计现代建筑的设计风格和流派非常多样化,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技巧和风格。
这种多样化不仅方便了建筑师的创作,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
例如,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是近年来备受追捧的一种风格,它在设计中充满了古希腊和罗马建筑的元素,体现了一种古典的美感和贵族气息。
而又例如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体现了一种时代感和个性化风格,这种风格的建筑常常使用不同的材料和独特的装饰方式来呈现建筑的个性。
此外,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现代建筑还采取了很多创新的技术和材料。
例如,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的运用等等,这些技术和材料的引入,不仅降低了建筑成本,也增加了建筑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现代建筑的文化多元性现代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不仅体现了多元文化,而且还强调了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性。
现代建筑师往往会深刻思考,如何将建筑设计融合当地的文化元素,并将这些元素带入建筑的设计中。
通过这种方式,建筑师们不仅能够保持建筑的和谐统一,也能够展现建筑所呈现的文化多样性和异质性。
例如,法国卢浮宫附近的欧洲议会大厦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这个建筑由德国建筑师Reicharch Paul仙和罗伯特库兹设计,充分融合了当地的文化元素。
建筑的大门上方装饰有欧洲大陆上的34种动物,不仅展现了欧洲的文化多样性,而且也强调了欧洲的和平和国际化。
现代建筑的社会多元性现代建筑除了展示文化多元性,还涉及到社会多元性的方面。
建筑师不仅需要关注建筑本身的设计,还需要适应社会变革和城市化趋势,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例如,在城市化进程中,现代建筑师需要注重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要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城市环境,也要关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贡献和保护。
现代居住建筑的多元化设计

现代居住建筑的多元化设计现代居住建筑的设计越来越注重人性化、舒适、环保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
与传统的简单布局不同,现代居住建筑在设计上更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本篇文章将从多元化入手,探讨现代居住建筑的多元化设计。
1. 多元化的现代居住建筑趋势在现代居住建筑设计中,多元化已经成为设计趋势之一。
现在,人们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而居住也不再是单一的生活方式。
因此,现代居住建筑的设计需要适应不同的人群和生活方式,让人们在宅邸中感到舒适和方便。
无论是单身贵族、普通家庭还是老年人,现代居住建筑的设计都要考虑到他们的实际需求。
2. 空间的多元化设计现代居住建筑的空间设计也要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例如,开放式空间已经成为现代居住建筑的一个重要设计元素。
在开放式空间中,厨房、起居室和餐厅融为一体,让多人合居成为可能,也方便亲朋好友的聚会。
此外,很多现代居住建筑还提供了多种房型,以适应不同的家庭人口结构和生活需求,如一室一厅、两室一厅和三室一厅等不同类型,从而让住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选择自己的家庭式住宅。
3. 色彩的多元化设计在居住空间中,色彩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色彩可以带来不同的情绪和气氛。
例如,红色可以激发激情,黄色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状态,而蓝色则可以带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现代居住建筑的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群需求,采用不同的色彩来打造出让住客喜欢的环境体验。
4. 设计的创意性现代居住建筑的设计注重创意,并且有时故意违反传统的居住建筑模式。
如,部分现代居住建筑采用废旧钢轨、集装箱等材料,打造出与众不同的居住环境。
在这种居住环境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创意的魅力和惊奇的体验。
5. 环保意识的多元化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现代居住建筑的环保设计也日益受到关注。
多数现代居住建筑都注重节能和环保材料的使用,并结合房子的建筑结构和环境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多元化是现代居住建筑的重要设计趋势,独特的空间布局、良好的色彩设计、创新的设计想法以及可持续的环保意识已经成为现代居住建筑的标志。
浅论现代建筑的多元化发展

浅论现代建筑的多元化发展介绍了现代建筑的思想源起及因素,分析了现代建筑的理论观点及设计手法,研究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形式、技术与特性,通过两位建筑大师的设计精神来探讨现代主义建筑,以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现代主义建筑的多样化发展。
标签: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建筑形式、多元化发展1 现代建筑的思想源起及发展因素总体来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于建筑学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
而其中第一个影响是因为战后欧洲各国的经济拮据,促进了讲求实效的倾向,这点在建筑的发展上则抑制了建筑师追求复古主义做法。
第二个影响是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进而带来了更多新的建筑类型,也使建筑材料、结构和设备等方面有了显著的进展。
第三个影响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引起了社会大众心理上强烈的震憾。
采用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整体而言19世纪中晚期时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启发传播。
2 现代建筑的理论观点及设计手法西欧有一批青年建筑师提出了比较系统及激进用于建筑创作改革的主张,因而大大的推动了建筑改革。
对于这些年青建筑师所提出的观点,当时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诸如功能主义、客观主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以及国际式建筑等等。
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则有更多人称之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现在则称之为现代主义。
这种强调实用性结构以及采用新材料的建筑论点,用以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精神。
现代建筑基本精神因素为:1)对于传统的否定态度。
2)认为建筑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3)建筑设计对象的思维改为普罗大众。
建筑必须通过形式及特殊功能的语汇来表达。
现代建筑设计采用的是新的建筑材料,以较现代化的材质,突显与旧建筑不同隐喻或意象。
比如说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钢构件、平板玻璃材质等。
建筑师或先进的知识分子企图利用建筑设计改造,来达到影响社会现状的目的,所以新建筑的形式及功能中最能引起大众讨论及在理论上可辩证的,则需要实际理论作基础,这其中包括建筑如何满足现代生产及生活功能需求;如何与工业、科学技术互相配合,刺激了建筑师在设计上有了极大的主张和改革。
浅析建筑住宅设计中风格的多样化

浅析建筑住宅设计中风格的多样化建筑住宅设计中风格的多样化是指建筑师在进行住宅设计时,根据不同地域、文化、功能、审美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多种不同的风格进行设计的现象。
在建筑设计中,风格是表达建筑师意图,实现功能需求和塑造建筑形象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风格追求不同的审美效果,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因素。
下面将从地域、功能、审美三个方面对建筑住宅设计中风格的多样化进行浅析。
地域是影响建筑住宅设计风格的重要因素。
由于不同地域的气候、地貌、文化习俗等不同,人们对住宅的需求和审美观念也不同。
北方地区严寒冬季,人们更注重住宅的保温性能,建筑设计中会更注重保温材料的使用和空气流通的安排。
而南方地区的夏季炎热,人们更注重住宅的通风性能,建筑设计中会更注重窗户的排布和阳光的利用。
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也影响着建筑住宅设计的风格。
江南地区以水乡文化为特色,建筑住宅设计中更注重水景与建筑的结合,营造出雅致而有特色的环境。
功能是影响建筑住宅设计风格的另一个因素。
不同的功能要求对建筑住宅的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住宅设计中常见的功能包括居住、工作、娱乐、休闲等。
对于居住功能的住宅,建筑师会注重室内空间的布局和采光设计,以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舒适和便捷。
而对于工作功能的住宅,建筑师会注重办公空间的布局和通风设计,以满足人们工作需求的高效和舒适。
建筑住宅的功能也会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
一些繁华都市地区的高端住宅设计更注重个性化定制和豪华装修,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住宅设计更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
审美是影响建筑住宅设计风格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人对美的追求和表达方式不同,体现在建筑住宅设计中就是不同的风格。
古典主义风格强调顺应传统,注重对称和秩序感;现代主义风格强调简洁和功能性,追求空间的开放和流动;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视觉冲击和个性表达,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对话。
每种风格都代表了一种审美追求和一种文化意识,反映了建筑师和居住者的不同理念和生活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建筑设计走向多元化
摘要:由于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的日趋多元化,我国的建筑面貌也日益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可以说,在近20年的时间内,我国的建筑设计领域因为多元化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我们在对建筑设计多元化产生的正面效应大力宣扬的时候,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建筑设计多元化产生的一些负面效应。
笔者将在文中对建筑设计多元化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简单的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多元化
Abstract: because our country building design field increasingly diverse, the building of the our country outlook also increasingly rich and colorful, appearance condition. Can say, in nearly 20 years of time, China’s construction design field for diversification and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we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diversified produce positive effects to publicize, also should awareness o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diversified has some negative effect. The author in this paper will be of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diversified the negative effect of the simple summary, and puts forward related problem solving methods for industry insiders reference.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diversity
一、建筑设计多元化产生的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与生产生活的不断进步,人类逐渐进入多元化社会,主要表现在物质产品与各种理论思潮的不断丰富,为人们提供了不同方位不同角度的选择,人们容纳和借鉴不同的风格,开始追求个性与民主自由。
建筑设计领域无疑也受到了多元化的影响。
二十年前,现代主义在我国的建筑设计领域中还占有主导地位,是建筑界相对明确的一种主导思想。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外建筑设计思想的不断引进,建筑师的思维也越来越活跃,在对现代主义进行继承和批判的同时,加入了一些多元化的建筑思想。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设计界没有明确的价值标准,建筑师都在根据不同的场地和地域特征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市场状况进行各种尝试,而我国大规模建设的热潮也为这种尝试提供了机会。
另一方面,建筑技术手段的发达也为建筑师追求张扬的个性提供了条件,只要建筑师想得到的,结构上几乎都能实现。
所以建筑多元化使建筑产品出现了百
花齐放的局面。
此外,更为开放的社会环境也使建筑设计界更容易包容各种外来文化,接纳吸收新事物。
总的说来,建筑设计多元化的产生是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使建筑的规模、数量、类型及技术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二、建筑设计多元化带来的问题
1.千城一面
我国的古代建筑由于吸收了大量的地域文化而留下了很多建筑精品,比如北方园林、苏州园林和福建土楼等。
建筑设计的多元化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生了交流,然而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一些建筑师盲目追求建筑的国际化而忽视了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不论是北方的哈尔滨、北京,东部的上海、南京,南部的广州、厦门还是西部的重庆、成都等,当地的现代建筑都是脱离了城市而存在的,人们穿梭在城市的高楼之中,几乎感受不到城市的特点。
建筑设计的多元化首先要体现为建筑风格的地域化上,城市的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应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建筑设计才起到了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作用。
2.过度设计
建筑设计多元化为建筑师创造了一种比较自由和宽松的设计环境,建筑师的创作观念、手法和建筑语言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但是一些建筑师和业主为了使自己的建筑具有标志性,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盲目追求体量和造型上的复杂化,滥用建筑设计语言而使建筑显得矫揉造作。
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部分刻意追求复杂化的建筑在建筑基本的比例、尺度和色彩搭配上都没有处理好,更不要说表达某种建筑特质了。
这说明一些建筑师的基本功还有所欠缺,没有充分的理解建筑语汇,滥用建筑设计手法的情况比较普遍。
3.忽略细节
许多建筑大师的优秀作品看起来特别简单但是别有一番风味,比如密斯•凡•德罗的范斯沃斯住宅,这主要是因为建筑师对建筑的细节构造有严格的要求,因而能表现出建筑的整体美感。
然而,我国建筑的实际建设效果往往与建筑效果图表现出的效果相差甚远。
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建筑设计周期比较短,建筑师没有过多的静力去放在某一个建筑上,缺乏与甲方、设计顾问和施工单位的交流。
另一方面,建筑师过于重视自身的经济效益,缺乏追求细节的耐心。
4.无视环境
由于我国城市的建设速度过快,建筑师往往来不及弄清楚地块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周边环境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这就使我国的建筑师养成了一种不好的思维习惯,建筑师不是从场地、功能、建筑的使用方式和周边环境的关联出发,仅仅在建筑红线内部做文章,对地块周边的环境研究的比较少。
这就导致了我国建筑在建筑创意、建筑的文化特质把握上的不足,建筑普遍呈现出一种赶时髦跟风的状态,导致建筑的性格与身份不明显。
比如,新型建筑就被简单的定义为“光、薄、透”,不管什么建筑都是一样的方盒子,一样的玻璃外墙,贴一样的饰面砖,或者是有一样的大台阶和大入口。
顺着街道望去都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办公建筑、医疗建筑和教育建筑几乎没有明显的区别,整条街道都显得索然无味。
此外,建筑师们无视环境的制约,粗糙地去模仿一些高技术的建筑外表特征,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也为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三、减轻建筑设计多元化负面影响的方法
1.培养建筑师的责任感
产生千城一面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建筑师本身知识的薄弱,另一方面是我国的建筑师离不开业主,为了买得起住房和汽车,不得不任凭业主指使,有的甚至为了换取更多的设计费帮业主进行违规设计。
建筑师应当有自己的职业操守,不能仅仅将建筑设计当做自己谋生的手段,而要将建筑设计作为自己的精神追求。
建筑师只有在意识到自己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后,才会增强自身的责任感。
通过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建筑师才会有自己的主见,在设计时不是一味地听从甲方的要求,敢于表达推销自己好的想法,激发整个设计团队的创作欲望,只有这样才可能出现优秀的建筑作品。
2.重视建筑的基础教育
我国的未来建筑要想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年轻的建筑师一定是主力军。
所以引导年轻建筑师的正确发展是每个建筑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引导年轻建筑师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依靠建筑学的教育,而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建筑学学生的基本功,主要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色彩敏感度、手头及语言的表达能力等。
其次学校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是国内与国外教育最大的区别,往往中国学生的作品画的是建筑的形象,外国学生则画的是意向和概念。
而创造力的缺乏只会使学生的创作热情被消减,建筑语汇变得贫乏,日后实践的时候就只能照抄了。
此外,学校还要培养建筑学学生积累知识的好习惯。
3.加强业界内部的交流
随着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从国外学成归国,建筑师出国考察机会的增多,各种论坛、展览和媒体的信息也使得建筑师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一些新概念比如可持续性发展、生态建筑及智能建筑等也不断被引入。
建筑设计交流的平台和空间可以说是十分宽广的。
然而很多建筑师对建筑的相关理论知之甚少,甚至认为理论枯燥无味而不屑一顾,所以很难吃透这些外来的理论或概念,更不用说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对这些建筑理论加以诠释和吸收了。
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其实是不自觉的受到了建筑理论的支配的,可以说,没有建筑理论的支撑,建筑设计是不可能创新的,没有建筑评论,建筑师就会好坏不分,固步自封了。
所以,建筑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内部人士的交流,提高自己对新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在自己的设计中诠释一种建筑特质。
四、总结
建筑设计的多元化使我们的城市环境与建筑风貌一天比一天宜人,但是建筑设计多元化带来的千城一面和杂乱无序的负面后果也是不容忽视的。
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并不意味着建筑设计的非主流化,建筑师应当科学及时地去认识建筑设计多元化的概念,澄清建筑设计多元化理解上出现的误区,不断总结与深化建筑设计多元化的经验,才能够使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建筑设计走向多元化.中国建设教育.2006(1);
[2]吴磊.住宅建筑设计发展的多元化趋向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9);
[3]冉东旭.多元化设计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之我见.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1);
[4]周海波.理想空间:多元化的居住理想.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5]唐勇钢、李伟.城市主题空间的多元化设计理念浅析.人民论坛.2012(8).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