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学
初中物理潮汐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潮汐知识点总结潮汐是指地球上海洋水位的周期性变化。
它是由于地球上周围的引力系统以及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
潮汐现象是地球上海洋和大陆上一些湖泊、河流等水体产生的,而大多数的水体无法感知潮汐现象。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学习潮汐现象及其相关知识。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中关于潮汐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潮汐现象的成因潮汐现象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引力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有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足够大,可以引起海洋和陆地表面上沿海的海水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形成涌潮和落潮。
同时,太阳也对地球产生引力,但其引力相对月球较弱,影响要小一些。
2. 潮汐现象的周期性潮汐现象是周期性的,一般情况下,涨潮和落潮各为一次,每天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
这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使得处于地球表面上的各个地方不断经过高潮和低潮的地点。
3. 潮汐的种类根据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关系,潮汐可分为日潮和月潮。
日潮是因为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潮汐现象,而月潮则是由于月球的引力引起的潮汐现象。
同时,还有半月潮,即月球和太阳在不同位置对海洋的引力互相作用而引起的潮汐现象。
4. 潮汐的形成时间潮汐的形成时间与月亮的位置有关。
当月亮和太阳呈直线时,即满月或新月时,潮汐的幅度最大,称为大潮或大潮汐;而当月亮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上两个相对位置时,潮汐的幅度最小,称为小潮或小潮汐。
5. 潮汐的影响潮汐对人类生活和海洋生物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潮汐对航运具有一定的作用,高潮时水深较浅,船只较容易触礁;此外,潮汐也可以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能;同时,潮汐对海洋生物的生态环境也有影响,例如对于海藻、贝类、蟹类等海洋生物的生存繁衍都有一定的影响。
总之,潮汐现象是地球上海洋水位的周期性变化,是由于地球上周围的引力系统以及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
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潮汐知识包括潮汐现象的成因、周期性、种类、形成时间和影响等方面。
通过学习和了解潮汐现象,不仅可以加深对地球引力系统的认识,还可以对地球物理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航海学》潮汐补充教材及习题

第三篇 航路学第一章 潮汐与《潮汐表》的应用潮汐学是研究海洋、大气和地球潮汐现象的一门科学。
本书只从航海实际应用出发,阐明海洋潮汐的现象、成因、利用《潮汐表》推算潮汐的知识和方法,以及潮汐在航海中的应用。
第一节 潮汐的基本成因与潮汐不等一、潮汐现象在沿海生活的人们注意到,海面每天产生周期性的升降现象,海面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升降运动称为潮汐(Tide ),并将白天的海面上升称为潮,晚上的海面上升称为汐。
海面上升的过程称为涨潮(Rising tide 或Flood tide ),当海面到达最高点时,称为高潮(High Water );海面下降的过程称为落潮(Falling tide 或 Ebb tide ),当海面到达最低点时,称为低潮(Low Water )。
伴随海面周期性的升降运动而产生的海水周期性的水平方向流动称为潮流(Tidal stream )。
潮汐现象最显著的特点是有明显的规律性,其变化周期即相邻高潮或者相邻低潮的时间间隔大约为半天或一天。
在一个周期中,海面的升降、即海水的涨落并不是均匀的,而是时快时慢。
高潮过后,海面缓慢下降,降到高、低潮的中间时刻附近,下降得最快,然后又减慢,直到发生低潮为止。
低潮前后的一段时间,海面处于停止状态,此时称为“停潮(Slack tide )”。
它的中间时刻为“低潮时(Time of Low Water ,简记T LW )”;从低潮到高潮的变化过程与上述过程类似,直到发生高潮为止。
高潮前后的一段时间,海面处于停止状态,此时称为“平潮(Slack tide )”。
它的中间时刻为“高潮时(Time of High Water ,简记T HW )”。
从低潮时到高潮时的时间间隔叫“涨潮时间(Duration of Rise )”,从高潮时到低潮时的时间间隔叫“落潮时间(Duration of Fall )”。
图3-1-1是潮汐现象示意图。
潮汐与航海的关系非常密切,潮汐的变化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船舶航行计划的实施和航海安全。
厦门大学-潮汐学原理-复习

!!引潮力产生的原因!! 地球上任何一点的惯性离心力两只相等,方向一致。 地球的惯性离心力:������������
月球对地球的万有引力:������0
������������ ������2
由于������������
=
������0
���������������2���,得������
=
������0
(3������������������2������
−
1),���������′���
=
3 ������0������������ 2 ���������3���
sin 2
������
第三章 引潮势和平衡潮
引潮势
在保守力场中,力矢���⃗���和势������之间的关系为:���⃗��� = −∇������
主要是由月球引起的。
平衡潮
理论假定: 1. 地球表面完全被海水覆盖 2. 海水无限深,不考虑摩擦和惯性 3. 在引潮力的作用下,海面离开原先的平衡位置,并假定在任一瞬间海面处处随时与引潮
力和重力的合力相垂直,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合理之处: 1. 对潮汐类型的解释 2. 对大、小潮现象的解释 3. 对高潮时逐日推迟的解释(高潮时每天推迟 50 分钟) 理论缺陷: 1. 实际上,地球上的海水被陆地所分割; 2. 现实中,海水不是无限深; 3. 海水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着的; 4. 产生潮汐的力并不只有重力和引潮力,还有压强梯度力和科氏力。 不足: 1. 平衡潮理论认为当月球位于观测点上中天时,当地应该出现高潮,但实际上高潮要落后
平衡潮的达尔文展开 仅对引潮势的������2项进行展开,需要修正。 太阴主要半日分潮:������2 太阳主要半日分潮:������2 太阴主要全日分潮:������1 太阳主要全日分潮:������1 太阴主要椭圆率全日分潮:������1 太阴主要椭圆率半日分潮:������2 太阴太阳赤纬半日分潮:������2 太阴太阳赤纬全日分潮:������1
潮汐的知识点总结

潮汐的知识点总结一、潮汐的形成原理1. 地月引力和地球自转潮汐的形成原理主要是由地月引力和地球自转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球受到月球的引力作用会在地球表面形成一个潮汐椭球,这个潮汐椭球随着地球的自转而不断移动。
当潮汐椭球移动到某一地点时,该地点的海域就会出现潮汐现象。
2. 赤道潮汐和极地潮汐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地月引力的作用,潮汐可以分为赤道潮汐和极地潮汐。
赤道潮汐是指赤道附近地区的潮汐现象,受到地球自转和地月引力的共同作用,赤道地区潮汐幅度较小;极地潮汐是指极地附近地区的潮汐现象,受地球自转和地月引力的交替作用,极地地区潮汐幅度较大。
3. 两种潮汐周期潮汐有两种周期,即月潮和日潮。
月潮是指潮汐周期为大约12小时26分钟,与月球的周期相同;日潮是指潮汐周期为大约24小时50分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这两种潮汐周期的交替作用形成了潮汐的复杂规律。
二、潮汐的规律1. 潮汐的高潮和低潮潮汐的高潮和低潮是潮汐现象中最基本的规律。
高潮是指海水波浪上升到最高点的现象,低潮是指海水波浪下降到最低点的现象。
高潮和低潮交替出现,形成了潮汐的周期性变化。
2. 潮汐的周期和幅度潮汐的周期和幅度是潮汐现象中另一个重要的规律。
潮汐的周期受到月球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的影响,一般为12小时26分钟和24小时50分钟。
潮汐的幅度受到地形、海洋流、地球自转和地月位相等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潮汐幅度有所不同。
3. 效应大的地方一些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潮汐效应比较明显。
比如加拿大的贝尔岛、法国的圣马洛、英国的西莫思等地,这些地方的潮汐幅度都非常大,是进行潮汐能利用的好地方。
三、潮汐的影响1. 海洋生态系统潮汐对海洋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潮汐现象可以带动海水的流动,促进海水的对流和翻动,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和养分。
同时,潮汐还可以影响海水的盐度和温度,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社会生活潮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潮汐学

5.1 潮汐5.1.1 潮汐基本成因和潮汐术语5.1.1.1 潮汐基本成因;潮汐周日不等、半月不等、视差不等的成因和现象●潮汐基本成因——月球和太阳引潮力●周日不等——赤纬和纬度——半日潮两个高低潮高和涨落潮时间不等●半月不等——日、月、地球相对位置关系(注意月亮视运动)——大、小潮●视差不等——椭圆轨道,距离变化、引潮力不同1770.大潮与小潮主要是由于:A.月球、太阳赤纬较大引起的B.月球、太阳和地球相互位置关系不同引起的C.月引潮力与太阳引潮力合力不同引起的D.B.C都对1771.潮汐主要是由于引起的?A.月引潮力与地球公转B.月引潮力与地球自转C.月引潮力与月球公转D.月引潮力与月球自转1772.潮汐半月不等的潮汐现象是:A.从新月到上弦潮差逐渐增大B.从新月到满月潮差逐渐减小C.潮差的变化是以半个太阴月为周期D.A.B.C都不对1773.潮汐半月不等主要是由于引起的。
A.月亮赤纬较大B.太阳赤纬较大C.日、月与地球相互位置关系不同D.日、月对地球的距离的变化1774.产生潮汐的原动力是,其中主要是。
A.月球的引潮力、太阳的引潮力B.天体引潮力、太阳的引潮力C.天体引潮力、月球的引潮力D.太阳的引潮力、月球的引潮力1775.潮汐的视差不等主要是由于:A.太阳、月球与地球相对位置的不同引起的B.月球赤纬不同引起C.太阳、月球与地球的距离变化引起的D.太阳赤纬的不同引起的1776.潮汐的视差不等主要是由于引起的。
A.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转动B.地球自转C.地球平动D.月球绕太阳运动1777.下列有关潮汐的说法中,何者正确?A.潮汐的周日不等是由日、月引潮合力不同形成的B.平均海面是相邻高潮潮高和低潮潮高的平均值C.A和B都对D.A和B都错1778.潮汐周日不等的潮汐现象是:A.一天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B.相邻两次高潮或两次低潮潮高不等C.涨落潮时间不相等D.A+B+C1779.潮汐周日不等主要是由于:A.月球、太阳赤纬较小引起的B.月球赤纬较大引起的C.太阳赤纬较大引起的D.太阳和月球与地球相对位置不同引起的1780.从静力学理论分析,正规半日潮往往出现在月赤纬:A.接近于零时B.最大时C.与测者纬度相同时D.以上都不对1781.从理论上说,大潮出现在:A.近日点B.上弦日C.下弦日D.朔望日1782.从理论上说,某地高潮发生在:A.0点B.12点C.月中天时刻D.A.B.C都对1783.大潮的变化周期约为:A.半个太阳月B.一个太阴月C.半个太阴月D.以上都不对1784.根据潮汐静力学观点:A.赤道上没有潮汐周日不等现象B.南、北回归线上没有潮汐周日不等现象C.两极没有潮汐周日不等现象D.纬度等于月球赤纬的地方没有潮汐周日不等现象1785.实际上,某地出现高潮的时间是:A.0点B.12点C.月中天D.月中天后1786.天体引潮力是:A.天体引力和重力的矢量和B.天体重力和地球与天体相对运动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矢量和C.天体引力和地球与天体相对运动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矢量和D.以上都不对1787.纬度等于90º与月球赤纬之差的地方,:A.一天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B.一天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C.一天有一次高潮和两次低潮D.一天有两次高潮和一次低潮1788.已知月球赤纬12º,根据平衡潮理论,以下哪个纬度的测者一天只有一次高潮一次低潮?A.0ºB.30ºC.60ºD.85º1789.已知月球赤纬12º,根据平衡潮理论,以下哪个纬度的测者一天只有一次高潮一次低潮?A.0ºB.35ºC.70ºD.以上均不符合条件1790.引起潮汐半月不等的主要原因是:A.月球、太阳与地球的相互位置不同B.月相不同C.月引潮力与太阳引潮力的合力不同D.A或B或C1791.引起潮汐周日不等的原因是:A.日、月与地球的相互位置不同B.月赤纬不等于零C.地理纬度不等于零D.B+C1792.月赤纬等于0°时的潮汐特征为:A.相邻的两个高潮潮高相等B.涨落潮时间相等C.相邻的两个低潮潮高相等D.以上三者都对1793.从新月到上弦,潮差的变化是: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没有D.时大时小1794.在分析潮汐的成因时,平衡潮理论假设:A.整个地球被等深的大洋所覆盖B.海水只有惯性力没有摩擦力C.自然地理因素对淹汐的作用只是在讨论潮汐不等现象时考虑D.A+B+C1795.实际上,大潮发生在:A.朔望日B.朔望日之后C.月中天D.朔望日之前5.1.1.2 潮汐类型;潮汐术语1796.存在潮汐周日不等的海区,一个太阴日里相邻两次高潮中潮高较高的高潮称为:A.高高潮B.高低潮C.低高潮D.低低潮1797.存在潮汐周日不等的海区,一个太阴日里相邻两次高潮中潮高较低的高潮称为:A.高高潮B.高低潮C.低高潮D.低低潮1798.存在潮汐周日不等的海区,一个太阴日里相邻两次低潮中潮高较高的高潮称为:A.高高潮B.高低潮C.低高潮D.低低潮1799.存在潮汐周日不等的海区,一个太阴日里相邻两次低潮中潮高较低的高潮称为:A.高高潮B.高低潮C.低高潮D.低低潮1800.“高潮间隙”是指:A.从满月到大潮高潮发生的时间间隔B.从月中天到高潮发生的时间C.高潮与低潮的时间间隔D.两次高潮的时间间隔1801.从朔望日到实际大潮发生的时间间隔叫:从月中天到实际高潮发生的时间间隔叫:A.潮龄,高潮间隙B.高潮间隙,潮龄C.大潮升,小潮升D.小潮升,大潮升1802.半日潮一个周期为:A.12h50m B.12h C.24h D.12h25m1803.不正规半日潮港是指:A.每天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的港口B.每天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涨落潮时间、潮差几乎相等的港口C.每天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但涨落潮时间不等的港口D.一个月内有半个月是每天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的港口1804.不正规日潮港是指:A.潮汐周期为24小时50分钟的港口B.半个月中每天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的天数超过7天的港口C.半个月中每天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的天数不超过7天的港口D.A.B.C都对1805.潮差是:A.相邻高、低潮的潮高之差B.主、附港潮高之差C.大潮与小潮之差D.回归潮与分点潮之差1806.潮差最大的潮汐称为:A.分点潮B.回归潮C.大潮D.小潮1807.潮差最小的潮汐称为:A.分点潮B.回归潮C.大潮D.小潮1808.潮龄是:A.由朔望日至大潮实际发生日之间的间隔天数B.由朔望日至实际大潮高潮时的时间间隔C.由每天月中天时刻至实际高潮时的时间间隔的长期平均值D.由每天月中天时刻至实际大潮高潮时的时间间隔的长期平均值1809.潮汐周日不等现象最显著的是:A.分点潮B.大潮C.回归潮D.小潮1810.从潮高基准面至平均大潮高潮面的高度称为:A.大潮差B.大潮升C.小潮差D.小潮升1811.从潮高基准面至平均小潮高潮面的高度称为:A.大潮差B.大潮升C.小潮差D.小潮升1812.大潮差是指相邻的之差。
潮汐的总结知识点

潮汐的总结知识点一、潮汐的形成1. 地球引力:地球和月球、太阳之间的引力产生潮汐现象。
地球引力会拉近海洋表面,形成海水的高潮;相反,地球的引力对地球本身有引力作用,因此在地球远离海洋时,海水形成低潮。
2. 离心力作用: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也对潮汐产生影响。
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会使得海水向赤道一侧积聚,导致赤道两侧的潮汐现象。
二、潮汐的周期性1. 海洋中的潮汐一般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
每天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分别为涨潮和落潮。
2. 月潮和日潮:潮汐的周期性受到月球和太阳的影响。
月球引力对潮汐的影响最大,因此形成月潮;而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次之,形成日潮。
三、潮汐的影响1. 渔业:潮汐的周期性对于渔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涨潮时,海水中的营养物质会随着水流向内陆,而在落潮时,许多海洋动物会跟随着潮汐退回到海洋中。
2. 航运:潮汐对于航运有着重要的安全影响。
在潮汐涨潮时,水深增加,可以容纳更多的货船;而在落潮时,水深减少,可能会导致船只搁浅。
3. 海岸线:潮汐对海岸线的侵蚀和沉积有着重要的影响。
潮汐的周期性会使得海水不断冲击海岸线,导致海水消磨掉部分海岸线,同时也会通过潮汐的沉积作用修复海岸线。
四、潮汐的预测1. 潮汐表:通过对潮汐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制作潮汐表,用来预测未来某一地点的潮汐情况,为渔民、船舶航行等提供便利。
2. 数学模型预测:采用数学模型来对未来潮汐进行预测,这种方法能够更加精确地预测潮汐的情况。
五、潮汐的保护1. 环境保护:潮汐的周期性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预,环境的变化也对潮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加强环境保护,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对潮汐的周期性具有积极作用。
2. 海洋管理:加强对海洋的管理,保护海洋资源,是对潮汐保护的一种重要措施。
3. 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适当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对于海洋潮汐的影响,是对潮汐保护的一种重要方式。
潮汐知识

潮汐辽阔的大海汹涌澎湃,海水有时迅猛上涨,有时又悄然落下,如此夜以继日,年复一年永不停息。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这样描述过潮汐涨落现象,“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沧海变桑田。
”海水这种周期性有规律的涨落运动就是潮汐。
我国多数地方的海水每昼夜有两次涨落,即常说的半日潮。
白天海水涨落称为潮,夜间海水涨落称为汐。
通常人们把潮和汐称为潮汐,也有的地方叫做潮。
海水为什么会出现涨落现象古人说:“朝海晚汐,来去守时,月偏南北,潮水有知。
”早在很久以前,人们就知道地球上的潮汐现象主要是由月亮和太阳的引力在地球上分布的差异,导致地球上海水的相对运动,即引潮力引起的。
举月亮为例。
我们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地球对着月亮自转一周为24小时50分钟,称为一个太阴日,在这一个太阴日内,地球上除两极以外的大部分地方总有一次向着月亮、一次背着月亮。
在地球向着月亮的地方,月亮的引力大于离心力,引力起主导作用,使海水形成高潮;在背向月亮的地方,离心力则大于月亮的引力,离心力起主导作用,会使海水形成高潮。
就是说,在24小时50分钟的时间内,地球上的海水受引潮力的影响,每天总会发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这就是常见的半日潮。
半日潮每昼夜两涨两落,有两个升降周期,每个周期(为12小时25分钟。
)在潮水升降的每一个周期中,当海水涨到最高时叫满潮或高潮;当海水降至最低时叫干潮或低潮;从低潮到高潮的过程中,海水逐渐上涨为涨潮;从高潮至低潮的过程中,海水逐渐下落为落潮;当海水达到高潮后便会暂停升降,此时为平潮;当海水下落为低潮后,海水也会暂停升降,此时为停潮。
平潮和停潮后便是下一周期落潮、涨潮的开始。
平潮、停潮时间的长短因各海区的地理环境不一样,时间也不同,一般几分钟、十几分钟,个别可达几小时。
前面只讲了月亮对地球的引潮力,太阳的引潮力虽然比月亮小(只有月亮的一半左右),但两者对地球的相对位置时刻在变化,如果它们的引力相互叠加或相互削弱,它们的引潮效应便会产生出复杂的潮汐现象。
潮汐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潮汐形成的机制原理

潮汐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潮汐形成的机制原理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我们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
这是潮汐的名称的由来。
那么,大家知道潮汐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潮汐形成的机制原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潮汐形成的机制原理海水有涨潮和落潮现象,海水在潮汐现象发生示意图涨潮时被称为“潮”,在落潮时则被称为“汐”,潮汐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原来,海水在跟随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受到了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这种力被称为“引潮力”,在新月或满月时,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在同一直线上,方向一致或相反,产生高潮,这时的潮汐比较强;而在上弦月或下弦月时,月球的引力作用会分解太阳的引力作用,这时的潮汐也就会比较小了。
此外,潮汐还会受地理环境、海岸位置、洋流运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潮汐的定义分类由于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潮汐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总称潮汐。
作为完整的潮汐科学,其研究对象应将地潮、海潮和气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但由于海潮现象十分明显,且与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交通运输等关系密切,因而习惯上将潮汐(tide)一词狭义理解为海洋潮汐。
固体地球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弹性—塑性形变,称固体潮汐,简称固体潮或地潮。
海水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涨落与进退,称海洋潮汐,简称海潮。
大气各要素(如气压场、大气风场、地球磁场等)受引潮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如8、12、24小时)称大气潮汐,简称气潮。
其中由太阳引起的大气潮汐称太阳潮,由月球引起的称月球潮汐。
咸潮,主要是由旱情引起的,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由于上游江水水量少,雨量少,使江河水位下降,由此导致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到内陆区域。
咸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氯化物的含量上,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如果水的含氯度超过250毫克/升就不宜饮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潮汐静力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潮汐静力理论的贡献是什么?假定:(1)地球为一个圆球,其表面完全被等深的海水所覆盖,不考虑陆地的存在;(2)海水没有粘性,也没有惯性,海面能随时与等势面重叠;(3)海水不受地转偏向力和海底摩擦力的作用。
在这些假定下,海面在月球引潮力的作用下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作相应的上升或下降,直到在重力和引潮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新的平衡位置为止。
因此海面便产生形变,也就是说,考虑引潮力后的海面变成了椭球形,称之为潮汐椭球,并且它的长轴恒指向月球。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表面相对于椭球形的海面运动,这就造成了地球表面上的固定点发生周期性的涨落而形成潮汐。
这就是平衡潮理论的基本思想。
贡献:1)潮汐静力理论是建立在客观存在的引潮力之上;2)根据潮汐静力理论导出的潮高公式所揭示出的潮汐变化周期与实际基本相符;3)由潮高公式计算出来的最大可能潮差为78cm , 这一数值与实际大洋的潮差相近。
2. 潮汐动力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潮汐动力理论的贡献是什么?基本思想:潮汐动力学理论是从动力学观点出发,来研究海水在引潮力作用下产生潮汐的过程。
此理论认为:对于海水运动来说,只有水平引潮力才是重要的,而引潮力的铅直分量(铅直引潮力)和重力相比非常小,因此铅直引潮力所产生的作用只是使重力加速度产生极微小的变化,故不重要。
还认为海洋潮汐实际上指的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水平引潮力作用下的一种潮波运动。
海洋潮波在传播过程中,除了受引潮力作用之外,还受到海陆分布、海底地形(如水深)、地转偏向力(即科氏力)以及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
贡献:1)解释了潮流现象;2)解释了无潮点和旋转潮波系统;3)解释了潮差大于平衡潮理论潮差的现象;4)解释了浅水潮波的产生。
3. 什么是月球引潮力?月球引潮力如何计算?由引潮力公式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地球上的物体,其所受到的月球的引力,与因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平动所产生的惯性力的合力,是该物体所受的月球引潮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地球上任一地点单位质量的物体所受的月球引力为2xKM f m =,方向都指向月球中心,彼此不平行,x 为所考虑的质点至月球中心的距离。
这个力的大小随着质点所在位置的不同而变化。
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公转平动的结果,使得地球(表面或内部)各质点都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公转惯性离心力的作用。
此公转惯性离心力的方向相同且与从月球中心至地球中心联线的方向相同(即方向都背离月球),大小为2D KM f c =,式中M 为月球的质量,K 是万有引力常数,D 为月地中心距离。
月球引力与地月公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即为月球引潮力,即→→+c m f f 。
得到的结论:1)由于地月日的周期性运动,产生了周期性的引潮力变化,引起了周期性的潮汐现象;2)由于地月日的周期性运动的复杂性,引起了周期复杂的潮汐现象;3)引潮力与天体质量成正比,与天体和地球距离的立方成反比。
4. 分潮的概念是什么?分潮按其产生机制可以分为几类?我们可以假定真正天体对潮汐所引起的每一种变化,都不是天体本身的作用,而是由一个或几个假想天体所产生的,这些假想天体对海水所引起的潮汐称为“分潮”。
分潮按其产生机制可分为天文分潮、浅水分潮和辐射分潮。
5. Kelvin 波的特点是什么?Kelvin 波的特点:1) 传播方向的右边必须有边界(右界波);2) 波动振幅沿传播方向的左边衰减(左减波);3)波速 gh c = ;4) 地转对自由长波有影响,波峰处沿传播方向右边水位高、左边水位低。
6. 宽矩形海湾中的潮波是什么形式?无潮点的位置在哪里?定性的解释为什么会位于那个位置?当矩形海湾的宽度较大时,由于地转效应,很多海湾中的潮波运动表现为旋转潮波系统。
可以定性的用两个Kelvin 波的叠加来说明海湾中远离湾顶部分的潮波。
实际海湾的水深往往比较浅,摩擦的影响必须考虑。
无潮点的个数和位置取决于海峡的长度、地理纬度、平均深度、摩擦系量和分潮的角速率。
当0=μ时与无摩擦的情形相同,即无潮点位于海峡的中轴线上,相邻无潮点间的距离为半波长;当0≠μ时,无潮点不在中央轴线上,向强度较强的Kelvin 波的传播方向的左方偏移。
旋转潮波系统变得不太规则,无潮点附近的等振幅线的形状不再是椭圆,同潮时线也不再是直线。
结论:宽矩形海湾中,无潮点向左下方偏移。
7. 浅水分潮产生的动力学机制是什么?以倍潮波的产生为例说明。
一维的非线性基本方程,并取摩擦项为线性形式,即最后解得一个线性潮波在浅水中传播时,产生了角频率为原线性潮波的两倍的浅水潮波,称之为倍潮波。
倍潮波的振幅与其在浅水中传播的距离成正比,还与水深有关(水深越浅,振幅越大)。
0])[(=∂+∂+∂∂-∂∂-=∂∂+∂∂xu h t ku xg x u u t u ζζζ)14()(2sin 43)(sin 3200c x t x c gR c x t R -+-=σσσζ)15()(2sin 43)(2cos 81)(sin 420232020c x t x c R g c x t c R g c x t R c g u -+-+-=σσσσ8. 什么是潮汐调和常数?其中的迟角有几种?天文分潮可表示为 、 其中f i 和(V 0+u )地称为交点因子;H i 和K i 通常称之为分潮调和常数,其中H i 称为分潮调和常数振幅,K i 称为分潮调和常数位相。
分潮的调和常数反映了实际海洋对这一频率天体引潮力的响应。
这种响应决定于海洋本身的几何形状及其动力学性质。
迟角有 地方迟角K ,区时迟角K ' ,区时专用迟角g 三种。
9. 什么叫差比关系?差比关系在中期观测资料的分析中如何应用?差比关系:随从分潮与主分潮的迟角差和振幅比,称为差比关系。
可将同一群的次要分潮与主分潮分离开来。
通过假定的差比关系由主要分潮的调和常数估计随从分潮的调和常数。
随从分潮的引入只是为了消除它们对主要分潮的影响,即更准确地求取主要分潮的调和常数。
通常假定同一群分潮中每个分潮都与相应的平衡潮分潮之间有着相同的振幅比和位相差。
换句话说,实际海域的随从分潮与主分潮的振幅比等于理论上相应的两个平衡潮分潮的系数比;而随从分潮与主分潮的迟角差为零。
10. 什么是潮流椭圆要素?潮流椭圆的长半轴和短半轴是这个分潮流速可能达到的最大和最小潮流,常记作W 和w ,最大分潮流的方向Θ规定为从正北顺时针旋转的角度。
最小潮流与最大潮流的比值叫旋转率,记为κ,如果潮流矢量随着时间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则为正,否则为负。
最大分潮流流速W 、方向Θ 、发生的时刻τ以及旋转率κ决定了分潮流椭圆的基本特征,叫做潮流的椭圆要素。
11. 海港工程设计中需要哪三种水位参数?海港工程设计中一般需要三种基本水位参数:设计高(低)水位、校核高(低)水位和乘高(低)潮作业水位。
设计高(低)水位是指该码头在该设计高水位时,能保证设计要求的最大船舶在各种装载情况下,都能够安全靠泊码头进行装卸作业,而且要求码头结构及地基强度和稳定性等还能满足各种设计荷载。
对海港工程中航道的水深,则是以设计低水位为标准,它是在该水位下按设计规定的最大船舶满载吃水及一定的预留深度确定的。
校核高(低)水位一般是沿海工程在非正常天气条件下的极端高(低)潮位。
在沿海工程设计中,校核高(低)水位一般采用重现期为五十年一遇的高(低)潮位。
【对港口而言,并不要求])(cos[0i i i i i K u V tH f -++=地ωζ该港口在这种特殊高(低)潮位条件下还能正常使用,但要求在这种极端高潮位时码头不能被淹没,同时码头各部分结构及地基仍能够保持必要的较高安全度。
】乘潮水位又分为乘高潮水位和乘低潮水位两种。
乘高(低)潮水位可定义为:对于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I ,在高潮前后满足 的水位Z ,就是对应乘潮时间间隔I 的乘高潮水位。
和 是对应于高潮前与高潮后两个时刻t1和t2的水位高度。
12. 设计高水位和设计低水位分别如何计算?校核高水位与设计高水位的区别是什么? 设计高水位:(1)采用高潮累积频率10%的潮位(简称高潮10%或写为10%HW)(2)历时累积频率1%的潮位。
而设计低水位采用(1)低潮累积频率90%的潮位(2)历时累积频率98%的潮位。
区别看11题,码头能不能使用,设计高水位是可以使用的高度,校核高水位是保证码头不被水淹没。
13. 平均海面与海平面的定义是什么?平均海面是指某段时间内的水位的平均值,理论上是指滤掉周期比该时段短的所有振动后的一个理想面 。
海平面是一种特殊的平均海面,它的时间尺度要足够长,是指消除了所有的物理振动后稳定的平均海面。
14. 什么是海图深度基准面?我国使用的海图深度基准面采用哪些计算方法?实际海面应当能够但很少落到海图基准面以下,即实际海面落到海图深度基准面以下的概率是一个不等于零的小量。
采用的方法:近最低潮位-海图深度基准面的BPF 方法(近最低潮位是指实际水位低于海图基准面的概率为0.14%所对应的水位),理论深度基准面的分析计算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对8个主要分潮M 2、S 2、N 2、K 2、K 1、O 1、P 1、Q 1进行组合从而求出理论上可能出现的最低水位作为深度基准面。
当浅水分潮较大时,还要考虑M 4、MS 4和M 6等三个主要浅水分潮。
)。
15. 什么是Topex/Poseidon 卫星高度计资料的高频混淆?高频混淆是指因离散时间采样引起的混淆。
当取样间隔过大时将导致原时间序列中频率高于折叠频率的分量向低频方向折叠,在频谱上形成虚假的谱线(峰),造成高、低频分量间的混乱.由采样所导致的这一现象就称为高频混淆。
16. 潮波数值模拟的几个关键是什么?1)开边界条件2)边界的形状3)模型参数的选取:底摩擦系数,混合系数4)引潮力的加入 )cos(0u V t fH ++=σζ⎩⎨⎧==-=)()(1212t t Z t t I ζζ)(1t ζ)(2t ζ17.什么是潮族,群,亚群?潮汐振动的频率不是任意的。
以横轴表示频率,在某一分潮频率处做一纵线,其长度等于此分潮的振幅的平方,这些线叫做潮汐谱线。
这些谱线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按n1=0,1,2,3分成四个大丛,叫做0,1,2,3潮族,分别对应着长周期分潮、全日分潮、半日分潮和三分之一日分潮。
在一个潮族中按n2的不同又分为更小的丛,每一丛叫做一个群。
同样,按n3的不同又分为若干亚群。
18.写出至少5个前面的所有题中未涉及到的潮汐学术语,并加以解释。
潮位(即海面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铅直高度)涨潮时潮位不断增高,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后,潮位短时间内不涨也不退,称之为平潮,平潮的中间时刻称为高潮时。
当潮位退到最低的时候,与平潮情况类似,也发生潮位不退不涨的现象,叫做停潮,其中间时刻为低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