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基础练习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基础练习及答案
一,一词多义:
⑴为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孰为汝多知乎
⑵其①问其故②及其日中如探汤
二,古今异义:
⑴日中如探汤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三,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⑵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四,文学常识填空。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
说明了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
____的可贵精神。
五,课文内容:
(1)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
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
(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4)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答案】
1.⑴①为:是②动词:说、认为⑵①其:那②它
2.⑴汤:古义:热水;今义: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⑵去:古义:离;今义: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3.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⑵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⒍(1)视觉触觉知识无尽学无止境独立思考、探索真理
4.(1)因为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
(2)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尽的。
(3)孔子不能决也
(4)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两小儿辩日练习及答案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注音。
盘yú( ) 沧( ) 沧凉凉孰( ) 为汝( ) 多知()乎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 孔子东游2. 问其故3.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4. 孔子不能决也三、翻译句子1.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1.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热乎五、理解课文内容.1、两小儿的" 辩斗" 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2、.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3、.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4.你从两小儿和孔子身上分别学到了什么?(6分)一、盂c āng shúr ǔ二、1. 游历2. 原因3. 认为距离4. 判断三、1. 孔子在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问他们原因。
2. 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3.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清凉,到了中午热得就像是把手伸到热水里,这不就是近了就感觉热,远了就感觉凉么?4. 孔子无法判断(谁是谁非)5. 谁说你多智慧呢?四、1. 我以/ 日始出时/ 去人近2. 此不为/ 远者小/ 而近者热乎五.1.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 )。
一儿曰:“( ),及日中则如盘盂,(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1.给加点字注音。
盂()沧()孰()汝()多知()乎2.解释加点字问其故()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斗()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及其日中如探汤()()孔子不能决也()孰为汝多知乎()()()(2)选出正确的翻译①孔子不能决也()A、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B、谁说你多知识呢?②孰为汝多知乎?()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B、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3.翻译下列句子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孔子不能决也(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答: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答: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7、用“|”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本文主要通过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9、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写出本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 _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同步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枭逢鸠( ) ②我将东徙( )③子能更( )鸣④犹恶( )子之声⑤溉( )汲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 )。
一儿曰:“( ),及日中则如盘盂,(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2.解释加点字问其故()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斗()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及其日中如探汤()()孔子不能决也()孰为汝多知乎()()())谁是谁非3.翻译下列句子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孔子不能决也(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5)孰为汝多知乎?(6)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答: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答: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7、本文主要通过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9、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写出本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 _11、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个问题的?答:12、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答:参考答案:2、(1)争辩、争论(2)距离(3)热水(4)判断(5)谁通“智”4、孔子不能决也。
5、不能。
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6、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11、一个是从形状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
12、对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态度。
对比练习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同步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枭逢鸠()②我将东徙()③子能更()鸣④犹恶()子之声⑤溉()汲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我将东徙徙:②子将安之安:③乡人皆恶我鸣皆:④子能更鸣更:⑤犹恶子之声犹:⑥吾穿井得一人得:⑦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道:闻:3.翻译下列句子。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 )。
一儿曰:“( ),及日中则如盘盂,(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2.解释加点字问其故()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斗()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及其日中如探汤()()孔子不能决也()孰为汝多知乎()()())谁是谁非3.翻译下列句子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孔子不能决也(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5)孰为汝多知乎(6)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答: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答: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7、本文主要通过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9、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写出本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 _11、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个问题的答:12、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答:参考答案:2、(1)争辩、争论(2)距离(3)热水(4)判断(5)谁通“智”4、孔子不能决也。
5、不能。
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6、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11、一个是从形状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
12、对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态度。
对比练习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同步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枭逢鸠( ) ②我将东徙( )③子能更( )鸣④犹恶( )子之声⑤溉( )汲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精选16篇)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精选16篇)《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篇1练习题:1、给加粗字注音。
盂()沧()孰()汝()多知()乎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两小儿辩斗()(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3)及其日中如探汤()(4)孔子不能决也()(5)孰为汝多知乎()()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答: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答: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6、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答:7、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答:参考答案:《两小儿辩日》1、yúcāng shúrǔ zhì2、(1)争辩、争论(2)距离(3)热水(4)判断(5)谁通“智”3、孔子不能决也。
4、不能。
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5、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6、一个是从形状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
7、对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态度。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篇2巧设作业,拓展延伸,发展个性同学们,通过读,看,找,辩,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老师设计了几个作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有选择地做.排练《新编两小儿辩日》:现代少年穿越时空隧道,遇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给两小儿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问题的答案以及当今科技发展的状况……收集与太阳有关的资料,举办"你对太阳知多少"的班队活动.4,写读后感:读《两小儿辩日》后想到的.【设计意图】将学生由课本引向课外,由理论到实践.同时也注意到要求的人文性.六,:本教案设计,自我感觉有以下几个特点:观点新《两小儿辩日》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二篇文言文,对小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为此,我深入地学习了新的课程标准,领会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只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反复诵读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等道理.整个目标以读为主,注重整体理解,让学生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读得入情,读出了古文的韵味,以读促理解,从而明理.不在"之乎者也"等字词或语法上纠缠,而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的,并将为一理念贯穿到整个中.方法新设计中,时刻以新课程和精神和教学目标为指导,加强教师,学生, 文本的联系,强化师生互动,生生的互动,特别是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设计了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不难看出,在此过程中,朗读被提到很高的地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对文言文的学习,读得多了,熟了,自然会理解内容,悟通道理.但又不是让学生有口无心地跟着教师读,而是让学生带着竞争性,带着表演欲去读,读的要求是渐次提高的.再者,辩论,课本剧的表演,也是本设计的亮点.它们是学生朗读,理解效果的体现,也是促进学生朗读好,理解好课文,提高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在课本剧的表演中,又不是纯课文内容的再现,而是安排了同学们与两小儿的对话,使学生了兴奋的状态下,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极富个性的独特理解.手段新在本设计中,从头至尾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课堂的效率,更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本文中学生理解的难点是为何"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和"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是两小儿视觉和触觉的错误,只凭教师口头的讲解,学生是很难有比较直观的认识的,为此设计了"错觉演示"和"太阳辐射"演示动画,让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得到理性的认识.《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篇3案例一《两小儿辩日》评点【前示】这是一堂研究课。
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习题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2 】《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 东:游:辩斗:其:故:以:始:去:日中:初:及:则:盘盂:此:沧沧凉凉:探汤:乎:决:孰:汝:知:同2.一词多义: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问其故为其孰为汝多知乎?及其日中如探汤3.古今异义:⑴日中如探汤汤: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4.翻译下面的句子:1)孔子不能决也.2)孰为汝多知乎?5.下面两句话分离是直接引用句和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为间接引用句,第二句改为直接引用句⑴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⑵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6. 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庞杂性?7.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8.“孰为汝多知乎?”你以为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清楚明了什么?9.两小儿能对这个庞杂的天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清楚明了什么?10.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发?答案:1. 东:往东游:游学辩斗:辩论,争辩其:代词,那,指代“辩斗”故:原因以:以为始:才.方才去:距离日中:正午初:最开端则:就.却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此:这沧沧凉凉:形容清冷的感到.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乎:语气助词,相当于“吗”决:断定,裁决孰:谁知:同“智”2.一词多义为:表示断定,是动词,说.以为其:那,代词,指代“辩斗”其:它,代词,指代“日”3.⑴汤:古义:热水;今义: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⑵去:古义:离;今义:为从地点地到别的地方.4. (1)孔子不能做出断定.(2)谁说你多聪明呢?5. (1)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6. 孔子不能决也.7.两小儿一个从视觉动身,一个从触觉动身,因为断定太阳远近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所以得出了不同结论.8. 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解释一小我理解的常识老是有限的,常识无穷,学无尽头,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9.表现了前人熟悉天然.寻找客不雅事理而自力思虑.大胆质疑的精力.10.1)解释宇宙无穷,常识无穷,学无尽头,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应不断进修.2)熟悉天然,寻找客不雅事理,要敢于自力思虑,大胆质疑.3)我们要进修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量力而行的进修立场.4)说清楚明了从不同角度对待问题,会有不同的成果.。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答案.doc

乎
2.解释加点字
问其故(
)而日中时远也(
)两小儿辩斗(
)
我以日始出吋去人近(
)( )
及其日屮如探汤()()
孔
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 )( )
(2)选出止确的翻译
%1孔子不能决也()A、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B、谁说你多知识呢?
%1孰为汝多知乎? ()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B、孔子不能判断
答:
7、用“I”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8、本文主要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9、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写出本义。
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同步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1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1子将安之?
%1闻之于宋君。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鸠对枭东徙持什么态度?你对此冇什么看法?
5.“穿井得人”的故事原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 什么启示?
6、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以:一儿以口初出远(
)
以故东徙()
⑵闻:有闻而传Z者(
)
闻Z于宋君()
⑶犹恶子Z声(
)
国人道Z()
⑷于:闻之于宋君(
)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吕氏春秋》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岀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
一儿曰:“(),及日中则如盘盂,()?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
孔子不能决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答:
参考答案:
2、(1)争辩、争论(2)距离(3)热水(4)判断(5)谁通“智”
4、孔子不能决也。
5、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 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女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11、一个是从形状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
12、对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态度。
对比练习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
一儿曰:“(),及日中则如盘盂,(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2.解释加点字
问其故()
始出时去人近( 子不能决也(
)
3.翻译下列句子
答:
5•“孰为汝多知乎? ”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答:
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
7、 本文主要通过苗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9、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写出本义。
10、《两小儿辩日》选自
11、 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个 问题的?
?”
? ”
?”
而日中时远也
)( )
) 孰为汝多知乎( 谁是谁非
()两小儿辩斗(
及其日中如探汤(
)
我以日
孔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孔子不能决也
(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
(5)孰为汝多知乎?
(6)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