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南昌起义浮雕

合集下载

八一广场

八一广场

八一广场--------军旗升起的地方我是4月21日到的南昌,首先就来到南昌八一广场瞻仰凭吊了先烈英魂。

八一广场由七个标志性建筑,均与南昌起义有关的纪念性建筑。

1.八一起义纪念塔为广场中的标志性建筑,高53.6米,由台基、塔座、塔身、塔顶四部分组成。

塔座正面镌刻“八一南昌起义简介”碑文,东、南、西三面各有一幅反映武装起义的人物浮雕。

塔身正面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铜胎鎏金大字。

塔顶由一支直立的巨型“汉阳造”步枪和一面八一军旗组成。

纪念塔造型雄伟挺拔,寓意明快深刻。

2. 八一金水河在八一纪念塔前,河长120米,宽14米。

水上架设有两座造型别致的金水桥。

桥长5米。

3.八一音乐喷泉在金水桥两旁河床铺排各种造型的喷头,高低起伏的喷泉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黄河颂》、《咱们工人有力量》、《咱当兵的人》、《为了谁》、《走进新时代》等著名歌曲组合成水舞歌飞、色彩斑斓的视听景观。

4.八一军史浮雕广场中心四周树立八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题材的浮雕。

它们分别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红都瑞金、万里长征、敌后抗日、解放战争、钢铁长城。

其背面是江西现有的八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即以井冈山、庐山、三清山、三百山、龙虎山、仙女湖、梅岭、龟峰为题材的山水浮雕。

5.八一升旗台广场中心南面设置了高高的升旗台。

这里是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授旗仪式和升国旗仪式的地方。

6.八一题词升旗台北侧,一方高大的汉白玉镌刻着江泽民的亲笔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突出了南昌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历史地位。

升旗台的南侧,与之相对称的汉白玉镌刻着毛泽东手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了井冈山道路对于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7. 八一军史石刻大事记在广场南部直通升旗台的中轴线上,铺设了一条49米长4.9米宽,由透明玻璃构成的步行道。

步行道下面用三十二块汉白玉的精美镌刻,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成长史,时间从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至2003年“神舟”五号升天,全文八千余字,堪称一幅雄浑壮观的军史碑廊。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新课导入
《烧鸦片》曾竹韶塑
《武昌起义》傅天仇塑
《八一南昌起义》萧传玖塑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刘开渠塑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学习目标
1. 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点及重要意义, 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2. 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 了解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及人民英雄的丰
联系碑文想一想:为什么这块浮雕“最大”?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是最大的一幅浮雕,与左边一小幅 “江北人民支援渡江”和右边一小幅“全国人民欢迎解放军”组成了 一组浮雕,刻画了碑文中所说的“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 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这是中国近代百年来历史上规模最大、斗 争最激烈、反帝反封建最彻底的革命史实,因此“最大”,同时放在 最突出的位置,这正是纪念碑设计者的匠心所在。把这幅最大浮雕放 在最后介绍,使全文的说明介绍按历史发展顺序展开,更合情理,同 时也是为了突出“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这一历史史实最大规模、 最激烈以及最彻底的特点。
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度
第4段作者写近处瞻仰纪念碑时写了哪些 内容?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四周:双层汉白玉栏杆 中间:碑心石 正面:题字 背面:碑文 说明顺序:(1)先四周后中间
(2)先台阶后碑身 (3)先正面后背面
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
中国的传统名花,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底蕴
既按空间顺序全面 介绍,又突出重点, 不平均用力。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纪念碑的结构图。
碑侧
碑顶
碑身
小碑座
汉白玉栏杆
大碑座
欢迎解 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 放军 解放全中国

2014烈士纪念日作文:人民英雄纪念碑浮_20141007_170451

2014烈士纪念日作文:人民英雄纪念碑浮_20141007_170451
2014烈士纪念日作文: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背后的故事 [当前125802位家长在线讨论] 2014-09-30 13:38 来源: 高分网 责任编辑:linyewei 隆重纪念9月30日中国首个烈士纪念日。高分网中考频道整理烈士纪念日作文、烈士纪念日演讲稿、烈士纪念日活动方案等纪念烈士纪念日的相关内容。请看下面的烈士纪念日作文。 十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二公尺,合在一起共长四十点六八公尺。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久八百年到一千年之久。每幅浮雕里有二十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思想、感情和姿态形象都不相同。 虎门销烟 从碑身东面起,按着历史顺序往下瞻仰。第一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描述鸦片战争前夕,1839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焚烧,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 金田起义 东面的第二幅浮雕,是描写1851年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口号,严重地动摇了满清皇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在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人民的儿女,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 武昌起义 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看到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庄严画面。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辛亥革命,结束了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接下来的一幅是“五四爱国运动”。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正在向围着他的群众演说。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在向市民们散发传单。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 五卅运动 南面的第三幅是“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众一万多人在南京路上举行反帝国主义大示威,英国巡捕向徒手群众开枪射击,死伤多人。“五卅惨案”引起了全上海以至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促使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的爆发。这幅浮雕表现出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界人民坚强不屈地向帝国主义斗争的情景。画面上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市民举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小旗,冲破英国巡捕的沙袋、铁丝网英勇地前进;商店关门罢市,戴着礼帽的商人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被打伤的工人,在战友们搀扶下,继续勇往直前。人群后面隐约能看到外滩的海关和银行大楼。 碑身的西面,第一幅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浮雕。画面从一个连队的角度来表现这一伟大起义的情景。1927年8月1日早晨,一个连队的连长,挥着右手向战士们宣布起义,士兵们举着起义的信号——马灯,光辉的红旗举起来了,战马在呼啸,劳动人民正在帮助搬运子弹,战士们激昂地高呼着。从这时起,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部队,展开了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武装的斗争。紧接着的一幅是“抗日敌后游击战”,浮雕上显现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画面上,青年男女农民拿着铁铲背着土制地雷;白发的母亲送枪给儿子去打击日本侵略者;年青小伙子站在指挥员身旁,等候命来到碑的正面,看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浮雕,这是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帜,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背后,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涛中前进。在这幅浮雕的两旁,是两块装饰性的浮雕。左边是渡江前夕,工人抬着担架、农民运送军粮、妇女送军鞋等热烈支援前线的场面。右边的一块表现全国各阶层人民举着红旗和鲜花,双手捧着水果,欢迎解放军、慰劳解放军的情景。 本文标签: 中考 烈士纪念日 烈士纪念日演讲稿 烈士纪念日作文

我眼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八幅浮雕

我眼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八幅浮雕

我眼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八幅浮雕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纪念日就要到了。

在举国上下的正面宣传中,国外的反华、反共势力也发出了许多不和谐声音。

但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不会惧怕的。

早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天,共产党人就是在外国巡捕的威胁下顽强活动的。

更不要说那之后种种血雨腥风的考验了。

中国近代史中,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斗争的,并不只有共产党人,但是,共产党人抱着坚定的信念,在残酷的竞争中取得了成功。

今天回顾历史,那些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奋斗的人,都会在人民的心中,留下一座永远的丰碑。

要了解中国近代史,要了解共产党的历史,伫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最好的见证:“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就在中国共产党刚刚取得全国决定性胜利时,就在举行开国大典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第一届政协的代表,就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了奠基礼。

共产党人撰写的碑文中,没有一个字提到共产主义的信仰,——这就是共产党人的胸怀,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历史观。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八幅汉白玉石大浮雕,折射出了人民对近代史中各种势力和形形色色人物的评价。

从东面起按历史顺序排列第一幅就是“焚烧鸦片”,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林则徐,做为腐朽的晚清政府的一个忠实官吏,并没有失去民族气节。

尽管他遭到清政府的贬黜、发配,但是,他为人民做过的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第二幅“金田起义”。

对于这一幅,今天的一些“精英”们也许会提出他们最大的异议。

对于这些“精英”来讲,他们也许更愿意把那个时代的“戊戌变法”镌刻上去。

可是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戊戌变法本质上依靠的是皇帝,而不是人民。

本质上只是一些精英试图对一个腐朽的封建王朝进行修修补补。

第八年级语文上册学与练(教师版)

第八年级语文上册学与练(教师版)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作者简介周定舫(1931—1993),浙江定海人,记者。

他采写及与人合写了很多优秀作品,如《建设中的北京》《北京城里里外外》《当你们熟睡的时候》《祖国的天常蓝水常清》等。

二、故事背景1958年4月,矗立在天安门广场南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刚刚完工,拟于“五一”劳动节揭幕。

新华社记者周定舫来到纪念碑工地,听了工地负责人的介绍,并瞻仰了纪念碑的雄姿,怀着崇敬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文章,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

三、文体知识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画图表、举例子、引资料。

此外,还有引资料、摹状貌、列图表、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四、理解词义五、课文层次第一部分(1):总领全文,说明瞻仰的心情和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210):详写纪念碑,赞扬先烈精神。

第一层(23):概述纪念碑的位置、周围环境、兴建过程、规模和用料等。

第二层(45):介绍纪念碑的结构、题字、碑文、装饰与造型等。

第三层(610):具体介绍大碑座四周的十幅浮雕。

第三部分(11):首尾呼应,抒写瞻仰后的深切感受。

六、问题归纳1.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因为这正好符合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

正面(北面)中间是最大的一幅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与左边“人民支援渡江”,右边“全国人民欢迎解放军”两小幅浮雕组成了一组浮雕,刻画了碑文中“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表现了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斗争最激烈的、反帝反封建最彻底的一次革命斗争,因而放在最突出位置;这正是纪念碑设计者的匠心所在。

但在说明介绍时按历史发展顺序更合情理;因而作者从东面起,顺次介绍浮雕。

2.文章在说明顺序的安排方面有哪些特点?从全文来看,先概说整体特征,再分别说明建筑的各方面、各局部。

这样安排顺序,符合人们参观、瞻仰纪念碑(或其他纪念性建筑)的一般流程。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大全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大全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大全
人民英雄纪念碑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希望可帮助大家!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意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国家级的公共艺术工程,汇聚了郑振铎、吴作人、梁思成、刘开渠等一大批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文史专家、建筑家、艺术家,从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亲自奠基,直至1958年5月1日正式落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耗时最长的大型艺术项目,也是凝聚了无数人智慧、心血的艺术精品。

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

中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美术评论家、雕塑家王朝闻称赞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雕塑是:纪念性与创造性的对立统一,雕塑形象的生动性与概括性的对立统一,吸收外国经验与坚持中华民族艺术风格的对立统一,爱国主义与反对因循守旧的对立统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创作在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的艺术精华,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艺术成就,对新中国美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新中国美术史展开了新的篇章。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1:虎门销烟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2:金田起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3:武昌起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4:五四运动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5:五卅运动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6:南昌起义
民英雄纪念碑浮雕7:抗日游击战争
民英雄纪念碑浮雕8:胜利渡长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主题是如何确定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主题是如何确定的

史海钩沉人民英雄纪念碑 浮雕的主题是如何确定的□孙希磊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被誉为史诗 般的建筑经典,已经走过60多年的风雨历程。

纪念碑分碑身和基座两个部分,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下层须弥座束腰部位那10幅汉白玉浮雕。

东面为“虎门 销烟”“金田起义”,南为“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西为“南昌起义” “抗日游击战争”,北是正面,为“胜利渡长江”,在它的两旁,有两幅主题为“支援 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的浮雕。

那么,当年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组浮雕?凸显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要把“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这三幅浮雕摆在正中央?这其中蕴 含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价值理念。

浮雕设计初衷和主题:纪念碑最直 观的画面,是展现一百年来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全景图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 民英雄,在首都北京修建人民英雄纪念 碑。

当天下午6时,毛泽东率领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建立 纪念碑的奠基典礼。

毛泽东宣读了纪念 碑的碑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 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值得指出的是,这一段由毛泽东撰写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中国一百年来革命历史的全貌,全面系统地勾勒出几个不同时期人民革命的斗争历程,既是纪 念碑的思想基础,也为纪念碑浮雕确定了鲜明主题。

纪念碑从选址、设计、建设,到浮雕的创作、选材,无论是从建筑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都始终紧紧围绕 着这一主题,探索如何表达、如何最终实现这一主题思想。

这一主题的深刻要义:反映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抵御列强侵略英勇抗争,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所展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反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初心。

人民英雄纪念碑八块浮雕背后的故事

人民英雄纪念碑八块浮雕背后的故事

人民英雄纪念碑八块浮雕背后的故事哇塞,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那八块浮雕背后的故事吗?那可真是太震撼了!
第一块浮雕展现的是“虎门销烟”。

你想想啊,林则徐带领着众人把那害人的鸦片一把火烧了个干净,那场面得有多壮观啊!他就像一个无畏的勇士,绝不向邪恶低头,这不就是咱中华民族的骨气嘛!
第二块是“金田起义”。

那些勇敢的老百姓啊,他们再也受不了压迫,奋起反抗,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要为自己争取一片光明,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第三块“武昌起义”,这可是敲响了清王朝灭亡的丧钟呢!那时候的人们,怀揣着对自由的渴望,舍生忘死,为了创造一个新的未来而拼搏,难道不让人敬佩吗?
第四块“五四运动”,青年学生们站出来了,他们就像那破晓的曙光,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这是多么朝气蓬勃的力量啊!
第五块“五卅运动”,工人们团结一致,对抗不公,他们的力量汇聚起来像一股洪流,不可阻挡,难道不是吗?
第六块“南昌起义”,那是英雄们的壮举,他们拿起武器,为了理想和信念而战斗,这是何等的热血沸腾!
第七块“抗日游击战争”,战士们在山林间、在田野里,和敌人巧妙周旋,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就像一把利剑,直插敌人的心脏,厉害吧!
第八块“胜利渡长江”,解放军们乘风破浪,势如破竹,向着胜利奋勇前进,那场面,哇,太震撼了!
这八块浮雕啊,每一块都诉说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英雄们的热血和奉献,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英雄啊!我们能不铭记他们吗?我们能不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义目的 起义的目的是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 明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革命进行到 八 一南昌起义 底的坚定立场,并不是要通过南昌起 义这样的一种起义方式来夺取国民党 的政权,共产党的目的是联合愿意革 命的国民党左派,挥师南下广东,建 立革命根据地,实行二次北伐,实行 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意义: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 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 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 开始。南昌起义与之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作为这段时期百余 次大小起义中最为重要的三次起义极大地扩大了我党的影响力, 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掀起了一波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革命 浪潮。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一起义纪念馆,坐落在南昌市中山路 380号,占地面积5903平方米。这里原为江 西大旅社,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 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 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江西大旅社成为南昌 起义的总指挥部。多年来,南昌八一起义纪 念馆致力于馆藏文物的征集和研究,不断丰 富馆藏文物,同时对总指挥部旧址进行了维 修和翻新,对现有陈列进行了更新、改进。 运用高科技手段,采用声、光、电同步进行 的大型沙盘模型,真实地反映了当年八一起 义的战斗过程;运用多媒体影视合成景像, 生动地再现了"朱德施计"的故事情节;运用 电动图表、绘画、雕塑等现代化手段,丰富 了整个大厅的陈列内容,新的陈列和复原陈 列相结合,更富有生动性和教育性。 江泽民总书记在建军70周年前夕题写的"军 旗升起的地方"7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石刻作为 陈列的序幕
郑泽橼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 国民党称南昌暴动、南昌兵变。它指的是1927年 8月1日,中国江西南昌,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 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反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 抗事件。 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联合国民 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 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 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 山领导。贺龙在事件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 人当中还有第20军的苏联军事顾问库马宁。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 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 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的建军节。
背景
1927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 的蒋介石集团不合作,所谓“宁汉分裂”。 江西南昌则在武汉和南京之间。由于中国共 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的 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 了四一二政变,武汉的国民党在7月亦决定 “清党”,即七一五事变。一方面解聘共产 国际中国代表鲍罗廷的顾问职务,一方面通 知各政府部门和军队驱逐共产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