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初中语文阅读修辞手法赏析题答题公式讲解ppt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练习及表现手法辨析ppt详解.

23、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 )
24、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 2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26、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 27、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 28、太阳一出来,地上像下了火。( ) 29、旌旗十万斩阎罗。( ) 30、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地向外走。( )
第三十页,共46页。
广东台山更开中学 李粤秀 *
修辞欣赏 中考链接 技能巩固 中考演练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用比喻、
拟人,
(5)妈妈被病魔夺走了,离开了我
,离开了多病的爸爸,亲人离散,几万元
可以使
的债务,使我们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陷 入了困境。
干瘪的句子
生动形象起
(6)妈妈被病魔夺走了,离开了我,离开
第二十二页,共46页。
5.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 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 感。
6. 设问:提醒人们思考,引起人 们注意。 7. 反问:加强句子的语气。 8、反复:强调某个意思,突出
某种感情。
第二十三页,共46页。
在阅读和写作中,要 求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引用 、对比、顶真、反语、双 关、借代、互文等修辞手 法。
比拟的表达
判断下列比拟是否恰当
我的母亲早已迎出来
效果主要是赋予 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 感情,因此使用时 的侄子宏儿。
要注意感情真切自 禾苗见了它让路,花儿
然,用语和谐,既 见了它点头,云儿见了它 要符合事物本身的 弯腰,小树见了它招手。
特点,又要与人或
事物的情况相协调
禾苗见了它弯腰,花儿见 了它点头,云儿见了它让路
第三十七页,共46页。
1.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
24、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 2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26、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 27、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 28、太阳一出来,地上像下了火。( ) 29、旌旗十万斩阎罗。( ) 30、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地向外走。( )
第三十页,共46页。
广东台山更开中学 李粤秀 *
修辞欣赏 中考链接 技能巩固 中考演练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用比喻、
拟人,
(5)妈妈被病魔夺走了,离开了我
,离开了多病的爸爸,亲人离散,几万元
可以使
的债务,使我们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陷 入了困境。
干瘪的句子
生动形象起
(6)妈妈被病魔夺走了,离开了我,离开
第二十二页,共46页。
5.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 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 感。
6. 设问:提醒人们思考,引起人 们注意。 7. 反问:加强句子的语气。 8、反复:强调某个意思,突出
某种感情。
第二十三页,共46页。
在阅读和写作中,要 求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引用 、对比、顶真、反语、双 关、借代、互文等修辞手 法。
比拟的表达
判断下列比拟是否恰当
我的母亲早已迎出来
效果主要是赋予 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 感情,因此使用时 的侄子宏儿。
要注意感情真切自 禾苗见了它让路,花儿
然,用语和谐,既 见了它点头,云儿见了它 要符合事物本身的 弯腰,小树见了它招手。
特点,又要与人或
事物的情况相协调
禾苗见了它弯腰,花儿见 了它点头,云儿见了它让路
第三十七页,共46页。
1.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
如何运用修辞赏析句子ppt

-
例(3): 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 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 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王鼎均《那树》)
分析:“咬”“嚼”“骨粉”“呻吟”采用 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展现了一幅人类 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图景,从视觉、听觉方 面给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表达了作者 的愤恨之情。
-
-
牛刀小试,积累方法 8、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 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雨果《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分析:这里使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辛辣地讽刺了英 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无耻行径。
-
像蒲公英一样生存 李智红
在我的印象中,蒲公英永远属于那种十分普通的小草。许多地方的田野山坡、路 边墙角,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 蒲公英的花朵和果实,富有浪漫的诗意。它的花朵呈现出一种纯粹的金黄,花形 与菊花一般大小,风韵也不在菊花之下。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 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 粒。微风一吹,它们便像一朵朵降落伞似的,飘飘悠悠随风而去。 我曾对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蒲公英作过仔细观察。我发现那些长在丰腴土地上的 蒲公英,虽得以放任地滋长,自由地繁衍,快意地沐浴着酣畅的春风和雨露,但 竟然全长得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它们要么猥琐而呆板,要么苍老而枯黄,不能 给人以更多值得咀嚼和品味的东西。也曾见识过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开 紫色的花,枝叶和花朵都远比野生的肥硕壮实,但又觉得在那绚丽雍容的表象背 后,总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俗气和肤浅,空有华表而缺乏内在的质感。 我先前工作的单位小院,也是随处可见蒲公英的生长,而且越是路边墙角,越是 石阶缝隙,生长得就越加旺盛。即使是那些已经浇灌了厚厚的混凝土面的院坝和 走道之间,只要有哪怕是一丝丝龟裂的缝隙,它们都能扎根繁衍。单位曾组织我 们将院里的蒲公英一次次地当作杂草垃圾铲除,但只要雨水一浇,过不了几天, 它们又会滋长出鲜活的嫩芽。纵然把它们连根拔了,到第二年的春天,和风一吹 ,雨露一润,它们又重新萌发出新枝嫩叶,而且比上一年长得更茁壮,更旺盛。
例(3): 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 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 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王鼎均《那树》)
分析:“咬”“嚼”“骨粉”“呻吟”采用 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展现了一幅人类 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图景,从视觉、听觉方 面给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表达了作者 的愤恨之情。
-
-
牛刀小试,积累方法 8、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 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雨果《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分析:这里使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辛辣地讽刺了英 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无耻行径。
-
像蒲公英一样生存 李智红
在我的印象中,蒲公英永远属于那种十分普通的小草。许多地方的田野山坡、路 边墙角,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 蒲公英的花朵和果实,富有浪漫的诗意。它的花朵呈现出一种纯粹的金黄,花形 与菊花一般大小,风韵也不在菊花之下。等到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它便会绽开成 一柄柄洁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伞托上坠一颗圆锥形的、饱满而丰润的籽 粒。微风一吹,它们便像一朵朵降落伞似的,飘飘悠悠随风而去。 我曾对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蒲公英作过仔细观察。我发现那些长在丰腴土地上的 蒲公英,虽得以放任地滋长,自由地繁衍,快意地沐浴着酣畅的春风和雨露,但 竟然全长得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它们要么猥琐而呆板,要么苍老而枯黄,不能 给人以更多值得咀嚼和品味的东西。也曾见识过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开 紫色的花,枝叶和花朵都远比野生的肥硕壮实,但又觉得在那绚丽雍容的表象背 后,总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俗气和肤浅,空有华表而缺乏内在的质感。 我先前工作的单位小院,也是随处可见蒲公英的生长,而且越是路边墙角,越是 石阶缝隙,生长得就越加旺盛。即使是那些已经浇灌了厚厚的混凝土面的院坝和 走道之间,只要有哪怕是一丝丝龟裂的缝隙,它们都能扎根繁衍。单位曾组织我 们将院里的蒲公英一次次地当作杂草垃圾铲除,但只要雨水一浇,过不了几天, 它们又会滋长出鲜活的嫩芽。纵然把它们连根拔了,到第二年的春天,和风一吹 ,雨露一润,它们又重新萌发出新枝嫩叶,而且比上一年长得更茁壮,更旺盛。
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和修辞手法PPT课件

2、画“==”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和山 中的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读起来倍感亲切。
.
29
现代文阅读:三步走
一、阅读 二、审题 三、作答
.
30
1.阅读: 注意整体阅读,大概了解文中所讲内容。 2.审题:从题目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 题。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 短暂而愉快 ; (2)要点 (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句式应 为: 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 是否一致) ; (3)分点分条作答。
.
27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 交换眼神。 1、画“——”的句子运用了___的修辞手法。形象 地表达了_______________的默契与情谊。
1、画“——”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 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个朋友之间 的默契与情谊。
.
28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 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 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 厚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2、画“==”运用了_____和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读起来倍感亲切。
1、同志们,我们能赶走 敌人,夺回阵地,难道我 们就不能吃掉这个苹果吗?
→(反问)
说说以下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 法?
1、天上的星星怕冷似地钻进厚
厚的云絮里。 →拟人
.
29
现代文阅读:三步走
一、阅读 二、审题 三、作答
.
30
1.阅读: 注意整体阅读,大概了解文中所讲内容。 2.审题:从题目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 题。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 短暂而愉快 ; (2)要点 (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句式应 为: 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 是否一致) ; (3)分点分条作答。
.
27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 交换眼神。 1、画“——”的句子运用了___的修辞手法。形象 地表达了_______________的默契与情谊。
1、画“——”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 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个朋友之间 的默契与情谊。
.
28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 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 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 厚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2、画“==”运用了_____和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读起来倍感亲切。
1、同志们,我们能赶走 敌人,夺回阵地,难道我 们就不能吃掉这个苹果吗?
→(反问)
说说以下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 法?
1、天上的星星怕冷似地钻进厚
厚的云絮里。 →拟人
修辞手法及答题格式PPT课件

比如:下大雨了,他没带伞,结果成了落汤鸡。
(3)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 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
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完整版ppt课件
3
•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 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完整版ppt课件
15
• 课外例三:
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 • 选句出处: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他们为精神
而从容就义,他们为信念而慷慨赴死。虽断臂折腰,仍坚挺着那一副 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显现着那一腔硬朗朗的本色。
•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胡杨人格化,形象地描绘 了胡杨与霜风和沙尘抗争的姿态,表现了胡杨顽强的精神 和硬朗的本色。
完整版ppt课件
19
• 课外例二: •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 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场地小的特点,使场 地的小表达得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 课外例三: •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注:根据具体语境回答)
• 答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她不胜酒量的特点, 使她不善喝酒的特点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 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 如:①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② “ 先生,给现
钱,袁世凯不行么”? ③“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还有
千千万万个李公朴”。
完整版ppt课件
6
•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 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修辞手法及修辞解析ppt课件

例句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9
夸张
二、缩写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小、少、低、 浅、弱”等的夸张手法。
例句 1、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2、这辆车开得像蜗牛一样慢。
20
夸张 三、超前夸张:故意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的, 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的。
例句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21
判断这些夸张句分别属于哪种夸张(扩大、缩写、超前)
例句 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12
判断这些语句是否是拟人句
1、鸟儿在树上快乐地歌唱。 2、小鸟像歌唱家一样快乐的歌唱。 3、秋天像个魔术师,把田野打扮得分外美丽。 4、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5、星星在天上眨着眼睛。
13
模仿例句的修辞手法,改写下面的句子。
31
技法进阶
夸张
排比
对偶
比喻
设问
拟人
修辞手法
反问
32
设问
设问修辞手法: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 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例句
1、难道这件事很难办到吗?不,是你自己心不在焉。 2、这道题真的那么容易做吗?我看很难。 3、这真的很坏吗?我看不是,是你不够了解他。
33
技法进阶
夸张
排比
对偶
比喻
设问
修辞手法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滴)拟人化,生
动形象地表现了( 雨滴落在雨伞上的状态 ) , 从而
表达了(作者对下雨天的喜爱之情 )
(
)
17
技法进阶
夸张
排比
对偶
比喻
19
夸张
二、缩写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小、少、低、 浅、弱”等的夸张手法。
例句 1、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2、这辆车开得像蜗牛一样慢。
20
夸张 三、超前夸张:故意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的, 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的。
例句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21
判断这些夸张句分别属于哪种夸张(扩大、缩写、超前)
例句 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12
判断这些语句是否是拟人句
1、鸟儿在树上快乐地歌唱。 2、小鸟像歌唱家一样快乐的歌唱。 3、秋天像个魔术师,把田野打扮得分外美丽。 4、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5、星星在天上眨着眼睛。
13
模仿例句的修辞手法,改写下面的句子。
31
技法进阶
夸张
排比
对偶
比喻
设问
拟人
修辞手法
反问
32
设问
设问修辞手法: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 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例句
1、难道这件事很难办到吗?不,是你自己心不在焉。 2、这道题真的那么容易做吗?我看很难。 3、这真的很坏吗?我看不是,是你不够了解他。
33
技法进阶
夸张
排比
对偶
比喻
设问
修辞手法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滴)拟人化,生
动形象地表现了( 雨滴落在雨伞上的状态 ) , 从而
表达了(作者对下雨天的喜爱之情 )
(
)
17
技法进阶
夸张
排比
对偶
比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完整ppt课件

❖ 中间段:①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②内容上,呼应前文....启示下文....
❖ 最后一段:①结构上:卒章显志,总结全文,篇 末点题;②内容上:深化文章主旨,点明文章主 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
❖二、常用修辞手法及答题套路如下: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考试大纲规定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文 章结构框架),理解主要内容,体味 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 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 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 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 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 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 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 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 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 对比:A和B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的特 点,也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 象征: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 铺垫;
❖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令主题更加鲜明。
.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 最后一段:①结构上:卒章显志,总结全文,篇 末点题;②内容上:深化文章主旨,点明文章主 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
❖二、常用修辞手法及答题套路如下: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考试大纲规定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文 章结构框架),理解主要内容,体味 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 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 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 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 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 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 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 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 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 对比:A和B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的特 点,也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 象征: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 铺垫;
❖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令主题更加鲜明。
.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解读课件PPT

荷花
比喻和拟人
活动四、诗歌之中赏修辞
朗读下面诗句并说出它们分别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4)慨当以慷,优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夸张 对偶 反问
设问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十一、对比:
1.概念: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2.作用:可使表达更集中、鲜明。
例如: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
还活着。 -
十二、双关:
1.概念:利用语音和语意的条件,使一个词语或句子在特定的语 言环境中,带有明暗双彼。 2.作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 深刻印象。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
六、反复
1.概念:为了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种意思,加深读者 印象,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
2.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 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3.如:
1、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2、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 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冷它勃始例的春勃的意(。光3.冬味排的成 。春天着比生群春天活过那)的天,去温。将鸟,生了暖从儿太机今,的飞 美勃没 阳天来 了勃有 光开飞 !。始阳 将去小光 照;。草照 射它行一意耀 到人大我 这味们片们 熟着脱满的悉阳掉是日的光冬的子土明装,过地媚,树去上的开枝了,春始上,它天享的春意将受树天味从这叶来着今大嫩临生天好嫩了机开。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课件(共20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三、阅读拓展
请以“朋友”为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仿照下列句子,写一 段文字,字数不超过100字。
主题——“生命” 1、生命好比一只箱子,这箱子很小,装不下太多东西。——王 鼎钧《旅行箱》2、生命是那么瞬息而不留痕迹,像是淌下玻璃 窗的一滴雨。——钟玲《竹夏——雪湖书简之一》3、生命像个 钟摆,不得不开始,不得不在死亡与疲倦之间摆动,然后不得 不停止。——简媜《阳光不到的国度》
因为岁月,还因为某些不可违逆的因素,这些古树们,有的树身被 钢板箍着;有的树身,树洞被水泥堵着;有的树身被钢筋支撑着。这些 景象,虽实不忍睹,却又正常。我知道,它们都老态龙钟、风烛残年了, 还不愿被岁月打败,仍然还在顽强悲壮地延续着生命。因而,就有虬曲 苍劲的树的上部,那些枝干依旧活力张扬,生动着自然,意喻着某种哲 理。(选自《敬畏这些树》) 【答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增强语气,突出 强调了这些古树老态龙钟、风烛残年的特点,强烈的表达了作者的敬畏 之情。
★拟人
1.拟人修辞手法 【牛刀小试】请判断以下几个句子是否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①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是) ②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 还在绿叶丛中微笑。(是) ③风儿快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是) ④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杨洋同学头上不住地叫。(不是)
★排比
2.赏析排比类修辞例题。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他们(战士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 坚强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 丽和宽广。 〖参考答案〗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加强语气, 突出强调了战士们高尚伟大特点,强烈地表达了“我”对他们的赞美之 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4分)
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 到了早晨,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 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 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看见了,就学着把 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
答:运用了拟人(比拟)、排比的修辞手法。把葱行 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行为,更生动、优美,充满 了诗意。 排比句式的运用,加强了作者的情感表达效果,把作 者对乡村常景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一棵树的智慧
秦若水
①我喜欢这片黑槐林。它就在我们学校四百米跑道内的 操场绿地里。一棵连着一棵。排着有序的队列,像出 操的莘莘学子。我更喜欢把它们比做宁静
②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 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 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 己的花。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 自己的白衣仙子。然后,会结夹子,名日槐角,字连 墩。清清爽爽开花,利利落落做树,可以与他人无关, 确实与他人无关。
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 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 了早晨,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 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 田园诗的秀才看见了,就学着把文字排列成一 行一行。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二行的,问 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多费 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父 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栽葱哩,一行一 行的。
• 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二段划线句子。 (4分) 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 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 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 开着自己的花。
答: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 象的写出了槐花不争艳,不媚俗的特点表 达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练习
(2014安徽卷) 远去的乡村 李汉荣
• 划线句子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 中一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4分)
【示例1】这句话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形 象生动地写出了池塘具有灵性、充满活力的 特点,表明了池塘与故人生活密切相关,表 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 【示例2】这句话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现 了池塘的动态美,突出它鲜活而有灵性的特 点,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
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 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那晚我 为这秋之天籁所着迷,到黎明方才睡去。
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 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 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 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表达 效果(4分) 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 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 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答:连用了三个反问句,作者将“乌秋”认做 了故乡的”燕子”,增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 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 时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 (2013成都卷)
燕子 席慕蓉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 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 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可 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 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 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 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 燕子啊……”
答:使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虫声此起彼伏、优 美动听,表现了作者对秋之天籁的迷恋 和陶醉。
• (2014 湖北卷)
萧萧池塘暮
陈志宏
最早知道“池塘”二字为何含义, 源于一副残对:烟锁池塘柳。在老家陈坊, 池塘都叫塘,每一口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 的名字:锅底塘、门口塘、养鱼塘、莲花 塘、青塘……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 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 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 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巧
2016 成都 3分
2015 重庆 4分
2015 贵阳 5分
2014 安徽 3分
填空 简答 简答 简答
找描写 分析形象 2015 成都
5 结合实际谈阅读 揣摩情感
4分
感受和情感体验
简答
紧扣文本 拓展研 2014 黑龙江 选择
究
2分
预测 ★★☆ ★★☆ ★★★ ★★★ ★★★ ★★★ ★★☆
抓修辞 赏析语言
初中语文阅读修辞手法赏析题 答题公式讲解
考点归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型
中考示例 题型
1 根据要求提取信 整体感知提取信息 2015 上海 选择
息
4分
2 结合语境理解词 语句子含义
理清脉络 弄清结 构
品词语 体会作
3 品味语言赏析表 用
达技巧
抓修辞 赏析语
4 整体感知文章主 言
要内容 理解文章 看手法 体会技
中心及主题
强调某一感受 ④ 排比——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 对偶—— 使语言简练公整 ⑥ 引用—— 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 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 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
气
答题公式
使用的修辞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示例
• (2014 天津 )阅读《一棵树的智慧》回答1-4题。
• 题型:“……”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在文中起到 了什么作用。
•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 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八种常见的修辞方法
• 比喻 • 夸张 • 对偶 • 设问
拟人 排比 引用 反问
答题公式
使用的修辞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修辞作用
① 比喻—— 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加语言色彩 ② 拟人—— 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 夸张—— 极力的表现,为突出某一事物或
• (2013 天津卷)清秋书简
潘纤云
幼时在乡下亲戚家,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 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 的作物尽收眼底。花生、山芋、玉米等,黑黝 黝的藤蔓伏在野地里,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
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的 出没。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 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 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 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