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皇太极

的努

甲尔

胄哈


清太祖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公元1559—1626 年),女真族人。他创立了“八旗制度”,统一女真各 部,建立后金。努尔哈赤在反明战争中为火炮击伤而死, 葬于沈阳福陵(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30里处的东陵)。
皇太极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592—1643年),太祖第8 子。生于赫图阿拉城(今辽宁 新宾县)。1626年即汗位后, 改女真族为满族;1636年,建 国号为清。在位期间采取了一
2.经过
请同学们完成:
爆发 领导 口 建立 历史 地点 人物 号 政权 功绩
采取的 措施
陕 北
李 自 成
均 田 免 赋
1643 年建立 大顺政

1644 年推翻 了腐朽 的明王

提出了“均田免赋” 的口号;规定了严明 的军纪;向贫苦农民 发放钱粮等。
1.原因: (1)根本原因:政治腐败,赋税苛重。 (2)直接原因:陕北连年灾荒。
清朝建立
清统治者入主中原是偶 然的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是必然的。明朝后期的腐朽不堪以及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的局限性都注定了他 们的失败,满洲贵族的清政权正是蒸蒸日 上,充满生机,不断发展。 或者回答:是偶然的。吴三桂为了个人利 益而投降,打开山海关让清军入了关。
课堂小结
社会动荡 人民生活困苦
李自成起义 明朝灭亡 女真壮大,建立政权
食。
——《陕西通志》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明朝末期的社会 状况如何?
(1)状况:明朝末期,陕北大旱,官府、地主照旧 催逼租税,造成大范围饥荒。
(2)原因: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赋税沉重, 自然灾害。 (3)结果:社会动荡不安,最终导致以李自成为 首的明末农民战争的爆发。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件(24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件(24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素养达标 导练
6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1)1616年,__努__尔_哈__赤___基本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 史称__后__金__。 (2)1635年,__皇__太_极___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__大__清__。 2.清军入关:明朝灭亡以后,明军将领__吴__三__桂__降清,引清军入关,并 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转战各地, 最后失败。
史解释、史料实证)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素养达标 导练
3
知识梳理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 (1)概况:_明__代___中__后__期__,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2)表现 ①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 ② 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17
能力提升
6.明朝末年,陕西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当地百姓“剥树皮而食……树皮 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地方官员却依然严征苛捐杂税。于是 侥幸活下来的百姓“转相为盗”。材料反映明末( A ) A.阶级矛盾尖锐 B.政府机构瘫痪 C.边防危机四起 D.大臣结党营私 7.满洲族(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 更迭,该民族以不同的称谓活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该民族曾建 立的政权是( D ) A.辽朝、清朝 B.金朝、元朝 C.辽朝、元朝 D.金朝、清朝
勋戚贵族庄田比明初增加4.7倍。这反映出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 C )
A.自然灾害
B.农民起义
C.土地兼并
D.皇室内乱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共30张PPT)
新课导入
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最终 爆发了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 一内容。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皇室内部: 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明熹宗时 期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 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 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时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 期 占云南耕地的1/3
土地兼并
明代《流民图》
社会动荡
木匠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木 匠皇帝。他在位期间,内忧外患一 个不少(外有金兵的侵扰,内有明 末的起义),是国家最动乱的时期。
但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把国 家大事当回事,一心只想当他木自匠幼。就有木匠的天分,技术
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此时的明朝处 于明朝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 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 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与此同期,中 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 来的最低点。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 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 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
(2)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 故。
经过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 闯王来时不纳粮。
原因:
明朝 政治 腐败; 陕西 大旱
提出
建立
”均__田___免__赋“ __大__顺___
__口号 政权
_1_6__4_4__
_年4月
_崇__祯__帝__
自缢,
明朝统
治长达
2_7__6_年
农民起义
1、李自成起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优秀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优秀课件(共30张PPT)

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 个农民家庭,童年时给地主牧羊, 长达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 后,他投奔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 ,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 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2.经过: (1)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_________”的口号。 均田免赋 大顺。 (2)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 _____ 崇祯 (3)1644年4月,起义军 攻进北京城。明朝末帝_____ 自缢,明 朝灭亡。
材料: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 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 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 管叫大小都欢悦。”
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1)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2)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
(3)明末政治的腐败,失民心,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原因: 政治腐败 严重,_______ 国家财 (1)主要原因:明朝末年,_________ _______ 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2)直接原因:_____ 陕西 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材料一:《陕西通志》记载1628年陕西北部 遭受旱灾后的情形: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 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怠年终而 陕西北部 一带大旱
清 1636年,改国号为 “ ” 。


满 洲 兴 起
皇太极
努尔哈赤
清 朝 满 八 旗 盔 甲 复 原 图
“八旗制度” “出则为兵,入则为民”; “无事耕猎,有事征调”。
1、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政治腐败、赋税苛重 陕北连年灾荒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共27张PPT)
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3.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 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 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 奠基者,后金开国皇帝,通满语和汉 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 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 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 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 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 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明末农民战争
2. “闯王”李自成
(1)口号:“均田免赋” (2)发展:
1643年,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1644年,攻入北京,崇祯自缢,明朝灭亡
2.86页材料研读 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 的起义军? (85页找出3点)
1.明朝政治腐败,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
1.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85页第二段3点)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 起义原因 (1)明末,政治腐败越发严重 (2)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3)天灾导致农民无以为生
“均田免粮”,这既是李自成起义军口号,又是
一项政治纲领。 人们到处在唱“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
纳粮。”这是人民对起义军的声援,也是对李自成赋税政策最 直接的支持。虽然李自成的起义最终失败了,但起义军用生命 捍卫的赋税策略,以及建立合理社会制度的愿望,对赋税思想 的影响仍十分深远。
2. 清兵入关
(1)明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2)李自成遭吴三桂与清兵
联合夹击,最后失败
政治腐败与社 会动荡
明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造成的后果: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精品【课件】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精品【课件】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明末土地兼并严重 (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联系?
针对土地兼并严重,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闯王受到人欢迎。因为“均田免粮”符合人民要求, 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
社会动荡 李自成起义 人民生活困苦 明朝灭亡 清朝建立
女真壮大,建立政权
•Jva8TLnOtD7!324^&*Jva8TLnOtD7!324^&山顶的海风 胥得意
•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地方不是大海,而是湖泊。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
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 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 、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 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 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明《流民图》(局部)
新授
材料一:(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
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
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 鬼哭。 ——《豫变纪略》 材料二: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训遭旱灾的情形: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 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后来服成为起义队伍的领
袖,人称“李闯王”。
新授 “杀牛羊,备酒装,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
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共17张PPT)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共17张PPT)

D
③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36 ④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1644
Hale Waihona Puke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5 .中国的历史是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
王朝有( )
A.宋、元 B.元、清 C.元、明 D.明、清
B
部编人教 版
骨打的领导下,统一女真各部并建立金,在 1125年和1127年分别灭亡辽和北宋
图中两个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看图学史
看图学史
1616年
努尔哈赤统一 女真,建立大 金,史称后金
1635年
皇太极改女 真为满洲
1636年
皇太极改国 号为清
1644年
吴三桂降清,引 清兵入关,李自
成兵败被杀
清兵入关
政治腐败,
社会动荡, 土地兼并、
原 因
阶级尖锐
李自成成 内
为起义主 力军
爆 发

1644年攻 明 克北京, 亡 明朝灭亡
明朝的灭亡
课堂小结
满洲兴起
1636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外 1635 患
1616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建立后金。
清兵入关,吴三 桂、清兵联合败
李自成
课堂巩固练习
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向贫苦农民发放钱粮等。
启示
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中可 以得到哪些启示?
主要原因:统治腐朽、土地兼并、自然 灾害等。
启示:关注民生、建立和谐社会是一个 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
原因
课堂笔记
经过
温故知新 起源于东北的女真族,12世纪时在首领完颜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共18张PPT)

结合所学和材料,试着分析明朝中后期出现 了哪些危机?
材料一 明人所著《建业风俗记》记载,之前 “富厚之家多谨礼法,居室不敢淫”,而到嘉靖 末年“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费 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 材料二 当时世界范围内正经历着一场经济变 革,农业收入在一些发达的欧洲国家GDP中占比中 已经下降到40%左右,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工业经济 及以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所占比例不断上 升。 材料三 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初探》认为 整个明代“基本是农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大部分 时间农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都在 90%以上”,
经过
原因: 明朝政 治腐败, 提出 统治黑 ”均田免 _______ 暗;陕 赋“ 西天灾 __口号 人祸不 断 陕西起 义 进军 河南 ______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 纳粮。 _______
建立 _______ 大顺 __ 政权 _ 崇祯帝 自缢, 明朝统 治长达 276 _____ 年 西安 攻克 ______ 北京 攻克 _______ 明朝灭 亡
明朝的灭 亡
政治腐败与 社会动荡
李自成起 义 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 清兵入关
材料 陕西与中原地 区相比十分贫困,万历 之后无年不灾,旱、涝、 蝗、风沙、地震、山崩、 瘟疫等这些人间灾难都 发生了。 “(李自成)不贪财利, 不好酒、色,脱粟粗粝, 生活简朴,与其下共甘 苦。很能礼贤下士,纳 人善言。”--《明史》 对比李自成和崇祯皇帝, 思考 闯王受百姓欢迎的原因。
吴 三 桂
李自成起义的结果
政治:1、皇权与专制达历史新高;2、首创内阁 制; 3、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王朝。 军事:重修长城。 文化:1、八股取士;2、文人市井小说大发展; 3、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科 技著作众多。 外交:1、郑和下西洋;2、戚继光抗倭; 阅读和明朝有关的书籍,探讨明朝灭亡的原因, 3、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周一分享会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B.“尊王攘夷”
C.“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
下大吉”
D.“均田免赋”
3.1616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 国号为大金的是(
A.皇太极
C.阿骨打
B

B.努尔哈赤
D.铁木真
2.过程:李自成的队伍发 展迅速,成为起 义的主力军
提出 口号 军纪 严明 迅速 发展 建立 政权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 “均田免赋”的口号 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 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广大农民热烈拥护,起义军势力扩展到10余 省,队伍发展到100多万人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努尔哈赤
皇太极
(3)建立大清: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 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2.清兵入关 (1)概况:明朝灭亡以后,镇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 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兵联合夹击李自战失 利后,转战 各地,最后 失败
课堂小结
明朝的灭亡
爆发原因 明末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再加旱灾
爆发
明亡 结局
壮大
李自成农民军成为起义主力军
农民军1644年攻克北京 李自成农民军被吴军、清军击败
随堂训练
1.下列关于明朝末年社会状况表述符合
史实的是(
①政治腐败
D

②旱灾连年
③赋税沉重
A.①②③
④各地起义爆发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口号与明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 民众百般盘剥 (2)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流 民 图
一 二 探究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背景 材料:17世纪的中国气候处于小冰河时期,此时万历后 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 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 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整个明 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 疫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恶化,天下大乱,狼烟烽起。 除了材料所说,还有哪些原因导致明末农民大起义?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面对灾荒, 官府催征如故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情况,
深刻理解李自成农民起义以及明朝
灭亡的必然性
2.正确认识“均田免赋”的口号,识 记明朝灭亡的时间和原因 3.知道清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
新课探究
一 探究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明 代 中 后 期
政治 腐败 导 致 社会 动荡
(1)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2)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 (3)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3.结果:1644年4月,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朝末帝崇 祯自缢,明朝统治被推翻 明 末 农 民 起 义 形 势 图
崇 祯 帝 自 缢 处
一 三 探究点: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1)建立政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 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 史称后金
(2)金明交战:后金军队 接连取胜,使明朝北 部受到严重威胁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导入新课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 五年》中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 了一个皇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 因。在书中开篇说道:“1587年, 是为万历十五年,次岁丁亥,表 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 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走到 了它发展的尽头。” 你知道书中这样说的原因吗?明朝中后期的 社会又是何种现象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