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和中国的冰川分布及其水资源意义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 《水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 《水资源》





本报讯 本报记者从聊城市水文局获悉, 际
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289.7毫米, 比历年同期偏少12.4%。今年7月份,全市

平均降水量82.3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 化
49.9%。
(记者 赵艳君) 大
合理利用水资源
干旱
缺水
最后的一片绿洲
为不 最要 后让 一我 滴们 水的
眼 泪 成
狭义的水资源不同于自然界的水体,它仅仅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 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
二、时空分布不均
名侦探柯南
时空分布
特点
南少北多、东少西多 空间分布 北方、西北干旱地区不缺水
黄淮海流域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
时间分配 夏秋少、冬春多;年际变化大
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资料1:南北径流带分布对比图 资料2:四城市降水柱状图 资料3:聊城06年降水少的新闻
如何合理利用 和开发水资源
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不足的原因 解决措施
空间分布不均匀 时间分布不均匀 水污染,水浪费
跨区域调水 兴修水利工程
节约用水 防止水污染
跨流域调水路线示意图
西线方案
中线方案
东线方案
南水北调的优缺点
优点:1.线路短 2.水质好
缺点:地形复杂 地势起伏大, 工程难度大
优点:1. 地势南高北低 2.水质好
时间分 布特点
夏秋多,冬春少
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
冬季枯水期
长沙湘江枯水期 与丰水期的反差!
一般来说,夏半年连续4个 月的径流量要占年径流量的 60% ~ 80%。我国河流径流的 年际变化也较大,丰水年和枯水 年常交替出现,有时甚至出现连 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现象。

我国淡水资源在全球水资源占比多少

我国淡水资源在全球水资源占比多少

我国淡水资源在全球水资源占比多少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生活的地球被称之为水球,因为地球上的水域面积也占到了70%左右,但这其中大部分是海洋,人是不能够直接饮用的,所以淡水异常珍贵,我国淡水资源在全球水资源占比为世界淡水总量的6%。

中国淡水资源在全球水资源占比:6%地球大部分是由水构成的,所以水资源很大,经过计算,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4亿立方千米,淡水储量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3%,而且其中的68.7%又属于固体冰川,主要分布在难以利用的高山和南、北两极地区,我国淡水资源在全球水资源占比为65%左右,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分布情况: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虽然我国淡水资源在世界淡水资源排名中位列第四位,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但我国却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一方面原因在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主要原因是中国淡水资源的区域和时间分布不均。

从局部来看,我国淡水资源分布总体上是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经济发达地区少,欠发达地区多,冬春少雨,夏秋多雨,导致我国淡水资源分布不均。

中国的淡水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等水域。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许多水受到污染,不能直接饮用。

一些湖泊干涸了,地下水也变得空了。

因此,我们启动了南水北调等一些调水工程,希望缓解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

以下是中国最长的十条河流,也是中国淡水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方。

十大中国最长的河流:1、长江6397千米2、黄河5464千米3、黑龙江4350千米4、珠江2400千米5、澜沧江2139千米6、塔里木河2030千米7、怒江2013千米8、雅鲁藏布江1940千米9、辽河1430千米10、海河1090千米1、长江: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长江有6397千米,是中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一长河。

在世界最长河流中,长江排第三。

中国最长的河流就是长江了,人们常说一衣带水的水指什么河?也就是指的长江了,其干流流经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世界与中国的水资源现状

世界与中国的水资源现状

世界与中国的水资源现状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13. 8×108km3,其中97%为海水。

而占地球总水量2. 53%的淡水中70%分布在南北两极及高山高原地带以冰川、冰帽状态存在,30%以地下水或土壤水形式存在,湖泊、沼泽水占0. 29%,河水占0. 01%,大气水占0. 04%。

人类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河水、淡水湖水和浅层地下水,其量估计约3×106km3,占地球总水量的0. 2%左右,为人类和生物生存的淡水是一种珍贵、极为有限的资源。

中国的河川众多,流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河流有50 000多条,流域面积10 000 km2的河流约5 800多条,总径流量2 600 km3,外流河区域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5%,内河区域占35%。

湖泊面积1km2以上的有2 800多个,湖泊面积为75 000 km2,占全国总面积的0. 8%,全国湖泊储水总量为750 km3,其中淡水储量仅为28. 7%。

中国的淡水资源、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 800 km3,折合水深295mm,占全国降水量的45%,中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108m3,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4位。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 2. 8×1012m3/a(实际可利用量约8 000×108~98 500×108m3/a),但中国目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2 300×108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 000×108m3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m3,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从人口、土地面积、耕地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图1)。

漫话世界冰川(1)

漫话世界冰川(1)

漫话世界冰川(1)胡经国本文作者的话本文拟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着重介绍有关冰川的若干基本知识。

同时,由于篇幅有限,只能简介中国和世界若干著名冰川。

其目的在于引起广大公众对全球冰川加速融化的关注,增强环境意识和忧患意识,并且供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世界冰川参考。

希望能够得到读者朋友的喜欢和指教!本文全文目录一、冰川的概念二、冰川的形成三、冰川的分布四、冰川的分类五、冰川地貌六、冰川运动七、冰川地质作用八、地史上的冰期九、第四纪地质概述十、冰川消退十一、中国著名冰川概述十二、中国著名冰川简介十三、世界著名冰川简介下面是正文一、冰川的概念冰川(Glacier),又叫做冰河,是指分布在陆地和高山寒冷地区、由多年大气固态降水积聚并经变质作用(物理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终年沿斜坡缓慢运动着的巨大天然冰体。

冰川是如同河川一般的地理景观或地貌景观。

在终年冰封的高山或两极陆地地区,由多年积雪变质而成的冰体在重力或冰川之间的压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缓慢运动而形成冰川。

其中,受重力作用而运动的冰川称为山岳冰川或谷冰川;而受冰川之间的压力作用而运动的冰川则称为大陆冰川或冰盖(冰帽)。

两极陆地地区的冰川又叫做大陆冰川,覆盖范围较广,是冰河时期遗留下来的。

需要指出的是,冰川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冰川,包括山岳冰川和大陆冰川或冰盖;而狭义冰川则仅指“冰河”形态的冰川。

读者在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时,对二者应注意加以区分。

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地球上除了海洋以外的最大天然水库。

在地球七大洲都有冰川分布。

二、冰川的形成冰川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是多年积雪经过一系列物理作用转变而成的。

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其中包括雪、雾、雹等。

没有足够的固态降水作“原料”,就等于“无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

冰川存在于极寒地区。

地球上南极和北极陆地地区终年严寒,能够形成冰川。

在其它地区,只有在高海拔的高山上才能形成冰川。

冰川湖泊的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

冰川湖泊的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

冰川湖泊的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冰川湖泊是指由冰川融水形成的水体,广泛分布在全球冰川区域。

冰川湖泊的科学研究对于理解冰川变化、气候变化以及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冰川湖泊的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

一、冰川湖泊的形成与特点冰川湖泊形成于冰川融水在冰川前缘堆积而成的低洼地带。

由于冰川融水中携带大量的岩粉、泥沙等物质,冰川湖泊呈现出浑浊的水体,水质与普通湖泊有很大差别。

同时,冰川湖泊常常被冰川碎块所围绕,形成美丽的冰川景观。

二、冰川湖泊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研究冰川湖泊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实地调研、物理测量、遥感技术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

实地调研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采样和观测来获取冰川湖泊的水质、水温、湖底地貌等数据。

物理测量方法包括利用水声测深仪、电导率仪等设备来获取湖泊的几何特征和水质参数。

遥感技术可以利用卫星影像来获取大规模的冰川湖泊信息,如湖泊面积、变化速率等。

数值模拟方法则通过建立模型来模拟冰川湖泊的水文过程、水动力特征以及热力学过程等。

三、冰川湖泊的学术论文研究成果冰川湖泊的学术论文研究成果在水资源管理、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研究者可以通过研究冰川湖泊的水源供给、洪水灾害风险等问题,为当地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气候变化方面,冰川湖泊的研究可以反映冰川消融速度和冰川退缩等气候变化情况,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态环境方面,研究者可以通过研究冰川湖泊的生物多样性、养分循环等生态过程,为冰川湖泊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四、冰川湖泊研究的挑战和展望尽管冰川湖泊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冰川湖泊处于高山地区,实地调研和采样十分困难,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进行研究。

其次,冰川湖泊的特殊环境和变化速度较快的特点使得研究者需要不断更新技术和方法,以适应冰川湖泊研究的需求。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研究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研究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研究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全球的水资源分布却极为不均衡。

本文将探讨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相关利用研究,希望能够增进对这一重要议题的理解。

一、全球水资源分布情况地球上约70%的表面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只占所有水资源的0.3%。

海洋水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水资源,而淡水主要分布在冰川、湖泊、河流和地下水中。

然而,这些淡水资源的分布却不均匀。

例如,北极和南极的冰川融化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储备,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且气候恶劣,这些水资源对人类来说几乎是不可及的。

相比之下,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则面临严重缺水的问题。

二、全球水资源的利用研究面对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全球各国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来解决水资源利用的问题。

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

通过采用节水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用水量并提高使用效益。

例如,滴灌和喷灌系统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浪费,而合理的农田灌溉管理可以降低农业用水的损失。

2. 发展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水资源再生利用是一种重要的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途径。

通过采用废水处理技术以及淡化海水技术,可以将废水和海水转化为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为缺水地区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替代水源。

3. 跨国合作与科学研究水资源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以应对。

国际间的合作研究可以促进技术的共享和创新。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定期举办水资源研究会议,邀请科学家和专家分享研究成果,推动解决全球水资源问题的国际合作。

三、结论全球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以及加强跨国合作与科学研究成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

只有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水资源,确保地球上每个人都能够享有清洁可用的水资源。

全球水资源现状分析

全球水资源现状分析

全球水资源现状分析导语: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

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仅占总量的1%左右。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工业化进程加快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对全球水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一、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洋、冰川、湖泊、河流等地,其中淡水资源的绝大部分(约69%)被冰川和永久性积雪覆盖,难以利用。

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然而,这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极不均衡。

据统计,全球约有1/4的人口生活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而另1/4的人口则生活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

水资源短缺问题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部分国家尤为严重。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第110位,属于水资源匮乏国家。

二、水资源利用与污染问题突出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全球水资源利用需求不断上升。

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用水需求持续增加,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据统计,全球约有40%的人口在一年中的某个时期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

同时,水资源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导致水质恶化,许多地区的水资源已不再适合人类直接使用。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约有21亿人口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700万人因水资源污染和相关疾病每年丧生。

三、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日益显现。

冰川融化加速,导致水资源分布和供给发生变化。

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水、干旱等)频发,对水资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严重挑战。

四、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策面对全球水资源现状,各国应采取以下对策,实现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科技创新、政策引导等手段,推广节水型社会建设,降低水资源消耗。

2. 优化水资源配置,缓解供需矛盾。

八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第三节 水资源

八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第三节 水资源
2.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
华北平原是我国小麦、玉 米、棉花的集中产区,其耕地 面积约占全国的23%,但水资 源量仅占全国的3.8%。
空间分布不均 制约农业的发展
任务一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为原因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水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浪费现象严重
● 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水利工程
● 种植耐旱作物,改良灌溉技术
对策
●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减少浪费
材料二
材料三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绵绵, 持续一个月之久。至七八月份,一段 时间出现了晴朗干燥的天气,这正是 水稻旺盛生长极需要水的时期。
云南省水资源总量居 全国第三。2009—2012年 却连续四年冬春季节遭遇 大旱。
时间分配不均(季节) 制约农业的发展
时间分配不均(年际) 对农业、工业发展、 生活用水等产生影响
浪费惊人!
实验表明,水龙头以每秒一滴的
速度滴水,35分钟能滴满240毫升的量
杯,这样一年就要滴掉3.6吨水。某大
城市有家庭五十万户,以平均每个家
庭有四个水龙头计算,全市就有200万
个水龙头。如果有20%的水龙头滴水
不止, 一年要浪费掉多少吨水? 144万吨!
(1)原因
就地取“材”
水污染严重。
水污染
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科学推进实施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 和重点水源工程;全国水利程供水能力超过8 900亿立方米;初步形成“南 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
江河湖泊面貌实现历史性改善。河湖长制体系全面建立,解决了一大 批河湖治理保护长期积累的突出问题;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和河湖生态流 量保障,大力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实现 由增到减、强度由高到低的历史性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和中国的冰川分布及其水资源意义摘要:世界上巨大数量的冰川是优质清洁的淡水资源,但分布极其不均衡,导致在各地区可利用价值的差异。

冰盖全部集中在南极和格陵兰,山岳冰川的84%集中于亚洲高地和北美寒区。

中国是中低伟带冰川最大规模最大的国家,又是世界荒漠区和贫水国中冰川最多的国家。

中国冰川分布以青新荒漠绿洲去最多,其中塔里木是世界冰川最多的内流水系,并哺育出塔里木冰水绿洲。

为平衡绿洲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关系,提出“养源平流”方针。

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共约2825X10*4 千立方米,而其中的85%是储存于冰川。

当前,人类聚居区的淡水已经短缺并遭污染,联合国对此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

所幸的是,巨大数量的冰川仍保持着清洁纯净的本质,将成为优质淡水的重要水源。

但是,冰川属于潜在的或静态的淡水储备干果,其可利用价值是随区域分布和规模大小而异。

本文根据《世界冰川录》和《中国冰川目录》的最新统计,讨论世界和中国的冰川分布,及其水资源的意义。

1.世界冰川分布据《World Glacirl Lnvventory》和《中国冰川目录》的最新统计,全球的冰川面积为15865756KM*2,极不均匀的分布在各大洲(表1)..其中,96.6%是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其次为北美洲(1.7%)和亚洲(1.2%),其他各州数量极少,用冰川覆盖度(冰川覆盖度是指在某区内,冰川覆盖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进行对比,则冰川分布的不均衡性更为突出,南极洲的冰川覆盖度为97.1,格陵兰为79.3,北极洲为1.3,欧洲为0.5,亚洲为0.4,南美洲为0.1,大洋洲为0.01,而非洲基本上没有冰川覆盖,仅在乞力马扎罗山有很小的分布。

从淡水资源的供求关系看,北美洲,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大洋洲,热量相对充足,自然地理过程内容丰满,生物圈结构完善,是人类的常住陆地,需求大量的淡水资源,属于淡水资源的全负荷区,与此相反,南极洲和格陵兰则为低负荷区,而非洲和澳大利亚,干旱区面积占全球通累的51.8%,急需获得冰川淡水的补充,却只有极少或甚至没有冰川,形成异常显著的供需矛盾,南极洲和格陵兰,将随着发展而成为人类未来最大的淡水资源库和供应地。

2.山岳冰川与亚洲高地的冰川世界上的冰川分为山岳冰川(记301594KM*2,占1.9%)和冰盖(记15564162KM*2,占98.1%)两大类,后者还包括极区半覆盖型的冰原和冰岛,其中分布于人类常住地而目前淡水资源意义最大的是山岳冰川。

山岳冰川85%分布在亚洲和北美洲,而其中的84%又集中于亚洲高地和北美寒区。

亚洲高地,是由亚洲中部(27度--50度N,65度--105度E)的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及他们周围的高山组成的世界最高海拔区,海拔4000-5000m以上,其中珠穆朗玛峰更高达海拔8848m,是世界最高峰,为自然地理分区的中亚大区的主体,亚洲高地夸温带荒漠及亚热带森林带,主体部分干旱少雨,但受高海拔影响,在内陆荒漠景观的背景下出现了斑块状相对冷湿的高山气候,冰川零平衡线附近平均温-2 ~~-18摄氏度,年降水量500~3000mm,于是在高原和高山上发育了大规模的冰川,计达130006千平方米,占全球山岳冰川面积的43%。

北美寒区,位于北美洲西北部的55度~70度N和60度~175度W之间,与亚洲高地相比,北美寒区不具备发育大规模山岳冰川的海拔优势,海波1800~3000M,最高的麦金利峰也只有海拔6193M,是世界上海波6000米以上高峰中的最低者。

但其纬度高,地跨亚寒带和苔原带,属于寒带大陆性及极地长寒气候,严寒而夏短。

平均温-3.2~~-12.4摄氏度,年降水量300~500mm,而紧靠太平洋的西部海岸,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年降水量2300~3000MM,个别山地甚至高达10000MM左右,借助高纬的严寒与海岸暖流的丰沛降水,北美寒区页发育了大规模的山岳冰川,计123770平方千米,占全球山岳冰川面积的41%。

对比世界山岳冰川两个最大的发育中心,亚洲高地为中底伟带的内陆干旱荒漠景观,淡水资源已到全负荷程度而被看作“生命线”,北美寒区为高纬的苔原及亚寒带针叶林景观,低温寒冷而淡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因此,亚洲高地冰川水资源的意义,远大于北美寒区。

3.中底伟带与中国冰川赤道带、热带和温带,大体位于60度N~~60度S之间,又称中低伟带,中低伟带常年积温1600~~9000摄氏度,而1600摄氏度积温已能满足一般生物的基本需求,故这一带的生命活动极其旺盛,全世界211个首都或首府中的210个是在中低伟带内,使其成为政治、经济、文化极其活跃的地带,更是淡水需求量最大的地带。

无独有偶,这个最需淡水的地带又正是最缺淡水的地带,全世界的干旱荒漠面积3140X10000平方千米,全分布在这里,因而也是冰川水资源现实意义最大的地带。

中低伟带的冰川属于山岳冰川,总面积200791平方千米,占全球同类冰川的66.6%。

这些冰川可定时转化为淡水而直接用于人类经济活动,意义匪浅,其冰川分布列入表2 。

统计表明,中低伟带的冰川66%分布在亚洲,而绝大部分(65%)集中在亚洲高地。

尤为引人瞩目的是,30%又汇聚于中国,成为中低伟带冰川分布的显著特征。

山岳冰川的规模越大,其淡水资源的意义和稳定生态环境的作用就越大。

全球山岳冰川中>100千米的大冰川,已统计到208条,其中,中低伟带84条,而69条在亚洲高地,中国则据有33条。

可以看出,中国是世界上中低伟带冰川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

表(3)的统计又看出,亚洲的荒漠只有世界的44.3%,其冰川面积却占世界荒漠区的95%,这又是世界冰川分布的一特点。

其中,中国的荒漠面积只占世界7%,但冰川面积却占全球荒漠区的57%,中国又是世界荒漠区冰川数量最多的国家。

世界权威机构资料,中国淡水资源量排全球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13个贫水国中,唯独中国储备具有最大数量的冰川,中国还是贫水国中冰川数量最多的国家,凡此种种,说明了中国冰川水资源的意义巨大。

中国的冰川,发育在青藏高原及若干荒漠盆地周边的高山上。

以冰水资源应用的经济类型为标志,将其划分成3个区:青新荒漠绿洲区、川藏谷地农林区、藏北草原牧业区(表4),简称青新、川藏和藏北区。

藏北区与青新区南北相接,以空喀山口--红柳滩--昆仑山--阿尼玛卿山为界。

藏北区与川藏区西北东南相邻,以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主峰--那曲--唐古拉山口--杂多---玉树--玛曲为界。

在3个分区中,青新区的冰川数量最多,冰川水资源的意义最大。

青新区以高大山脉围绕干旱荒漠盆地为显著特征,沙漠戈壁面积86X10000平方千米,约占全国67%。

这里的单位土地面积的水资源占有量,比全国均值低207039~278957立方米,是全国最少和最需要冰雪水补充的地区。

青新区是全国冰川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分区,冰川总面积28101平方千米,占全国的47%.全国33条>100平方千米的大冰川,本区占23条,中国4条>300平方千米的最大冰川,全部在本区。

本区冰川储水量,约22605X10*8立方,占全国的50%,是其地表径流的28倍,成为庞大的绿洲体系的“生命线”,但是,受西北冰川物理特性限制,冰川每年的融水可用量并不大,约203X10*8立方,使绿洲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又受到一定的制约。

从生态环境安全出发,把生态,生产、及生活用水作为一个整体,深索协调发展的模式,是开发大西北的重要课题。

4.塔里木水系的冰川与塔里木冰水绿洲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帕米尔、喀喇昆仑汗、昆仑山及阿尔金山之间,是青新区的主体,集中了青新区冰川面积的71%,和全部23条>100平方千米的大冰川。

塔里木是全封闭的内流盆地吗,发育有塔里木河、和田河、车尔臣河及克里雅河等众多内流河。

根据世界冰川目录规范,塔里木盆地的所有河流,皆划归为塔里木内流水系。

其中,塔里木河最长大,长2179千米,流域面积19.8X10000平方千米,与锡尔河及阿姆河并称世界三大内流河。

水系的主要部分在中国境内,但有3条小之流的上源延伸在境外,而其冰融水又只能顺流注入中国,成为塔里木水系水资源的组成部分。

因此在塔里木冰水资源的评论中,还应包括境外源头的冰川。

全水系的冰川统计列入表(5).境内冰川面积19889平方千米,加上境外的共有冰川面积24186平方千米,冰水总储量21700X10*8立方,是其地表总径流量347X10000立方的63倍,为世界上冰川水资源最多的内流河,浇灌出中国最大的绿洲体系。

将塔里木水系与同纬度的河西走廊水系进行对比(表6),二者的土地面积和气候状况相差不多,但前者的冰川面积却比后者大14.9倍,而前者的绿洲面积正相关于冰川数量。

最大的冰水补给量和环绕最大的流动沙漠的地理配置,造就了塔里木盆地绿洲体系的独特性和典型性,故此称其为“塔里木冰水绿洲”。

塔里木冰水绿洲是个庞大的绿洲体系,由众多类型和功能各异的绿洲组成,沿水源分布于于山麓扇形地、从自然过程看,绿洲的形成发展历经了漫长的地质时期。

山地径流将山区风化碎屑物质带到干旱盆地内,造就绿洲的土壤和塔克拉玛干的沙源,这一过程至迟在第四纪中期已完成,在此基础上,水源充足者渐成绿洲,缺水干涸者飚飏成沙漠。

此后随着自然和人为的因素,水源变化河道迁移,绿洲沙漠相应此消彼长,导致某些新绿洲出现和老绿洲衰亡。

如西汉的精绝王国、楼兰国等等,都是由河道变迁水量减少谁知盐碱化,再经风沙施虐而衰亡,所以“无水是荒漠,有水是绿洲”,水是绿洲存亡最根本的因素。

塔里木盆地降水量17.4~~70mm,干燥度12~~26(表6),土壤水不及556立方米.hm*-2,单位土地面积的水资源量比全国均值低238692立方米,是全国最干旱的土地之一。

但其周边高山却有400~800MM的降水量,个别山段还高达1000MM左右,产生巨大的山地径流,成为塔里木盆地最根本的水源,至于盆地内的湖泊、泉水及地下埋藏水等,皆只是山地径流转化的结果。

山地径流由大气直接降水和冰雪融水组成,后者也是大气降水中的一部分,经由雪冰再融化而成。

故而塔里木水系属于冰雪融水型河流,冰水补给比平均40%,其中最高者,列入盖孜河达78%,木扎堤河81%,渭干河86%等,因此,周边高山上储水量达21700X10*8立方米的冰川,是巨大的固体水库,山地径流的支柱和稳定因素,为塔里木冰水绿洲的持续生存提供了保证。

但是,冰水储量只是储备意义的潜在资源,而每年的融水量才是再生的实际可用的冰川水资源。

按融水径流模数法推算,塔里木盆地每年的冰融水量约138X10*8立方米,占冰水储量的0.64%,这是冰川水资源的可采比列。

在现时气候条件下,冰融水若超过这个比列,将导致冰川的生态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