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第七版)第16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周三多管理学控制与控制过程

11
控制活动
控制过程
确立标准 衡量绩效 纠正偏差
有效控制
思考题
衡量绩效
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 性
– 主要是要辨别并剔除这些不能为有效控制提供 必须信息、容易产生误导作用的不适宜标准
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 控制过多或不足都会影响控制的有效性
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 负有控制责任的管理人员只有及时掌握了反映 实际工作与预期工作绩效之间偏差的信息,才 能迅速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控制重点
(通用电器)
公共责任 员工态度
产品领导地位
人员发展
10
控制活动
控制过程
确立标准 衡量绩效 纠正偏差
有效控制
思考题
确立标准(续)
(三)制定标准的方法 统计性标准:也叫历史性标准,是以分析 反映企业经营在历史各个时期状况的数据 为基础来为未来活动建立的标准 根据评估建立标准:根据管理人员的经验、 判断和评估来为之建立标准 工程标准:如机器的产出标准、工人操作 标准、劳动时间定额等
特
征
徝
UCL
CL
LCL
时间
➢CL表示反映质量特征的标准状况 ➢UCL和LCL分别表示上、下警戒线
15
控制活动
控制过程
有效控制
适时控制 适度控制 客观控制 弹性控制
思考题
适度控制
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 恰到好处 适度控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16
控制活动
控制过程
有效控制
适时控制 适度控制 客观控制 弹性控制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14控制与控制过程

提高管理效率
有效的控制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使管理工作更 加高效。
增强组织适应性
通过控制过程,组织可以及时调整自身行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增强组织的适应性。
04
控制与控制过程的类型
前馈控制
定义
前馈控制是在工作正式开始之 前进行的控制,目的是防止问
题的发生。
例子
企业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对生 产过程进行预先控制,确保产 品符合标准。
优势
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资 源浪费和损失。
不足
预测难度大,可能无法完全避 免问题发生。
同期控制
定义
同期控制是在工作进行过程中进行的控制,目的是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
例子
项目经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进度、成本和质量进行监控,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03
此外,未来的研究还可以关注控制与 控制过程中的创新和变革。随着技术 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组织 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以适应新的挑战 和机遇。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运用控 制理论和方法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变革 ,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 为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和新时期管 理理论等多个阶段。
新时期管理理论关注环境、战略和文化 等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有明 茨伯格等。
管理科学理论强调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 在管理中的应用,代表人物有伯法等。
古典管理理论以泰勒、法约尔等为代表 ,强调科学管理、组织结构和效率至上 。
衡量实际绩效
收集数据和信息
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关于实际绩效的数据和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 性和及时性。
管理学(第十六讲-控制、控制过程与控制方法)课件

20
一、确立标准
(一)确定控制对象 • 经营活动的成果是需要控制的重点对象 • 要保证企业取得预期的成果,必须在成果最终形成以前进行控制,
纠正与预期成果的要求不相符的活动。 • 因此,需要分析影响企业经营结果的各种因素,并把它们列为需
要控制的对象
2020/11/21
管理学(第十六讲-控制、控制过程与控制方法)
管理学(第十六讲-控制、控制过程与控制方法)
36
35
五、平衡记分卡
财务 “要在财务方面取得成 功,我们应向股东们展
示什么?”
顾客 “要实现我们的远景目 标,我们向顾客们展示
什么?”
愿景和战略
内部经营过程 “要满足股东和顾客的 需求,我们擅长什么样
的业务流程?”
学习和成长 “要实现我们的远景目 标,我们如何保持变革
和进步的能力?”
2020/11/21
第十六讲
控制、控制过程 与控制方法
管理学(第十六讲-控制、控制过程与控制方法)
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 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的管
理职能
2020/11/21
管理学(第十六讲-控制、控制过程与控制方法)
2
第十六讲 控制、控制过程与控制 方法
• 控制原理
• 控制的要求
• 控制过程
• 控制方法
2020/11/21
2020/11/21
管理学(第十六讲-控制、控制过程与控制方法)
23
(三)制定标准的方法
控制的对象不同,为它们建立标志正常水平的标 准的方法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企业可以使用 的建立标准的方法有三种:
• 统计性标准 • 根据评估建立标准 • 工程标准
2020/11/21
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周三多)

管理学——原理和方法第一篇总论1.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知识性,依存性。
2.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社会责任,而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3.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4.管理性质:①自然属性a: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b: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
c:管理也是生产力。
②社会属性a:管理从来就是为国家当局,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服务的。
b:企业的管理属性已经多元化了。
5.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对策利器求实节俭法治7.西方早期管理思想要点:英国亚当?斯密——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分工理论英国查理?巴贝奇——“边际熟练”原则。
8.科学管理理论思想:美国弗里德里克?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国亨利?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六职能:技术,经营,财务,会计,安全,管理)9.“行为科学”学派:埃尔顿?梅奥人群关系论霍桑实验:是要找出生产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途径。
主要观点:①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②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③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④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主要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x,y 理论10.“管理科学”理论的特点:①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的好坏作为评级标准;②使衡量各项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③依靠计算机进行管理;强调使用科学的理论和管理方法。
11.“决策理论”学派美国赫伯特?西蒙主要的观点: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1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①产权关系明晰。
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出资者;企业拥有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企业是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②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③出资者按期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包括资产收益权、重大决策权等;同时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精研学习䋞提供资料>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目录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阿里的蚂蚁金服第二篇决策第六章决策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计划的实施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美的6年的转型第三篇组织第九章组织设计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9.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人员配备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1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组织力量的整合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1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二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1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海尔的平台组织和小微创业第四篇领导第十三章领导与领导者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1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四章激励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1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五章沟通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1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第五篇控制第十六章控制与控制过程16.1复习笔记16.2课后习题详解1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七章控制方法17.1复习笔记17.2课后习题详解1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京东——打造一流用户体验第六篇创新第十八章管理的创新职能18.1复习笔记18.2课后习题详解1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九章企业技术创新19.1复习笔记19.2课后习题详解19.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章企业组织创新20.1复习笔记20.2课后习题详解2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一从“小创新大节能”走出来的中圣集团综合案例二做“无锁而闭,无钥匙而开”——中国人自己门的康尼公司结束语展望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学21.1复习笔记2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六章决策
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 作
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第十八章管理的创新 职能
第十九章企业技术创 新
第二十章企业组织创 新
综合案例一从“小创 新大节能”走出来的 中圣集团
综合案例二做 “无锁而闭,
无钥匙而 开”——中国 人自己门的康
尼公司
结束语展望互 联网时代的管 理学
第十八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18.1复习笔记 18.2课后习题详解 1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用**读书睡前背背醒了背背真的很方便。
作为管理的本质内容,维持和创新的关系及其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系统若不及时根据内外变化的要求 适时进行局部或全局的调整,则可能被变化的环境所淘汰,或为改变了的内部要素所不容。 (2)维持和创新的 关系从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历程来看,在单个阶段的组织形式中,企业为了在社会中生产和发展,需制定相应的 规章制度,管理者按照规章制度组织生产经营,此时管理更多地体现维持职能;随着社会环境和企业自身条件的 变化,原有的组织形式已不能保障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这种情形下管理者要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等进 行相应的调整,此时管理体现的是创新职能。
目录分析
01
第一章管理 与管理学
02
第二章管理 思想的发展
03
第三章管理 的基本原理
04
第四章管理 道德与社会 责任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第十六章

②控制是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的,要求控制系统具有良好 的信息系统,既可以预警,又可以发现探查出“偏差”产生的原因;
③控制是一个过程。不难看出,控制与计划的关系相当紧密,计划 为控制提供依据,控制是计划实现的保证。
(2)控制的基本原则 ①反映计划的原则; ②面向未来的原则; ③控制权责匹配的原则; ④行动的原则;
种全面控制甚至会造成组织中控制人员远远多于现场作业者的现象。
(3)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任何控制都需 要一定费用,衡量工作成绩,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以及为了纠正偏差 而采取的措施,都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同时,任何控制,由于纠正了组 织活动中存在的偏差,都会带来一定的收益。
3. 客观控制 控制工作应该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采取必要的纠偏措施,或促进
⑤例外原则; ⑥控制关键点原则。
2. 控制的必要性 (1)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控
制工作的主要内容: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有效的控制不 仅要求选择关键的经营环节,确定恰当的控制频度,收集及时的信息, 而且要求合理运用预算或非预算的控制手段。
(2)控制的必要性 ①环境的变化
企业活动沿着原先的轨道继续前进。因此,有效的控制必须是客观的, 符合企业实际的。
(1)控制过程中采用的检查、测量的技术与手段必须能正确地反映 企业经营在时空上的变化程度与分布状况,准确地判断和评价企业各部期地检查过去规定的标准和计量规范,使之符合 现时的要求。
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 制。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两个方面。
②现场控制 又称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 进行指导和监督。
③成果控制 又称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 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成果控制主要包括财务分 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以及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控制与控制过程)【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控制与控制过程1.什么是控制?在管理中控制的作用是什么?答:(1)控制是指根据事先规定的标准监督检查各项活动,并根据偏差调整行动或调整计划,使两者相吻合的过程。
简单而言,控制就是管理者确保实际活动与规划活动相一致的过程。
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
(2)控制作为管理工作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是管理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管理中的计划、组织、领导等职能必须伴随有效的控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控制在管理中的作用有:①控制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任何组织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错误,出现一些失误,而控制是组织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重要手段。
通过控制可以发现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控制工作是提高组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②控制工作是强化员工责任心的重要手段要使员工尽职尽责,就必须让他们知道自身职责是什么,如何评价和考核其绩效,以及评价过程中有效的绩效标准是什么。
通过控制工作不断地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评估,给其持续不断的压力,使其尽职尽责,高效地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③控制是组织适应环境的重要保障一个组织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适应环境,计划是组织为适应环境所做的准备。
事实上,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组织内外环境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且在制定计划时所依据的前提条件可能发生变化,这就使得原有计划不再适应变化的环境。
通过控制活动,管理者可以及时了解环境变化的程度和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调整行动,使得组织与环境相适应。
2.描述控制的过程。
答:控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立标准标准是指检查和衡量工作及其结果(包括阶段结果与最终结果)的规范。
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
没有一套完整的标准,衡量绩效或纠正偏差就失去了客观依据。
①确定控制对象。
标准的具体内容涉及需要控制的对象。
建立标准之前首先要确定企业经营与管理中哪些事或物需要加以控制。
要保证企业取得预期的成果,必须在成果最终形成以前进行控制,纠正与预期成果要求不相符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过程
管理控制的对象
• 组织里的人员 • 组织的财务 • 组织的作业 • 组织的信息 • 组织的绩效
• 人、事、物
8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必要性 和基本原理 ✓控制的类型
控制的要求
控制过程
控制的必要性
无论计划制定得如何周密,由于各种各样 的原因,人们在执行计划的活动中总是会 或多或少地出现与计划不一致的现象
根据实施主体分为:
正式组织控制、非正式组织控制、自我控制
10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必要性 和基本原理 ✓控制的类型
控制的要求
控制过程
控制的类型
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控制过程分 为四类 1、程序控制
➢ 程序控制:控制标准Z值是时间t的函数 Z=f(t)
2、追踪控制
➢ 控制标准Z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W的函 数 Z=f(W)
差的产生
17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要求 ✓适时控制 ✓适度控制 ✓客观控制
弹性控制
控制过程
控制的要求:适度
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 到好处
适度控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 有效的控制应该既能满足对组织活动监督和检查 的需要,又要防止与组织成员发生强烈的冲突
1. 弹性的计划 2. 弹性的衡量标准
20
第一节 控制概念及类型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第三节 控制过程
11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必要性 和基本原理 ✓控制的类型
控制的要求
控制过程
控制的类型(续)
3、自适应控制
➢ 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是过去时刻已 达状态Kt的函数 Z=f(Kt)
4、最佳控制
➢ 标准Z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 成,这种函数通常含有输入量X,传递因子S和 K及各种附加参数C,
1)具有整体性:所有管理人员、组织的各个方面 (人员士气与作风、工作程序、产品质量、资金 成本、物料消耗、工作或学习业绩……)
2)具有动态性 3)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来执行 4)是提高员工管理能力、业务能力、自我控制能
力等的重要手段
• 普遍性 • 全过程性 • 动态调整性
7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必要性 和基本原理 ✓控制的类型
第一节 控制的概念及类型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第三节 控制过程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必要性 和基本原理 ✓控制的类型
控制的要求
控制过程
控制的概念
控制是为了保证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组织计 划的管理活动。 工作程序或过程:
1. 确立标准 2. 衡量绩效 3. 纠正偏差
5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必要性 和基本原理 ✓控制的类型
➢ 结果控制:亦称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 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 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14
第一节 控制概念及类型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第三节 控制过程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要求 ✓适时控制 ✓适度控制 ✓客观控制 ✓弹性控制
控制过程
控制的要求
控制的目的是保证组织活动符合计划的要求, 以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
控制的要求
控制过程
控制的作用
控制的作用:为了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具体体现在:
1. 保证组织计划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2. 保证计划与组织各部门的利益相协调; 3. 保证组织计划与各级人员的素质、能力和责
任相匹配。
6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必要性 和基本原理 ✓控制的类型
控制的要求
控制过程
管理控制的特点
有效控制应具有下述特征:
适时 控制
有效 控制
弹性 控制
适度 控制
客观 控制
16
控制原理
控制的要求 ✓适时控制 ✓适度控制 ✓客观控制
弹性控制
控制过程
控制的要求:适时
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偏差要及时纠正,以避免 偏差的扩大,或防止偏差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
纠正偏差的最理想方法是在偏差未产生以前 可以通过建立企业经营状况的预警系统来预测偏
控制工作应该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采取 必要的纠偏措施,或促进企业活动沿着原先 的轨道继续前进
1. 标准确定的客观性 2. 执行评价的客观性
19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要求 ✓适时控制 ✓适度控制 ✓客观控制 ✓弹性控制
控制过程
控制的要求:弹性
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在遇到突发的、无力抗 拒的变化情况下仍能发挥作用,维持企业 的运营
13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必要性 和基本原理 ✓控制的类型
控制的要求
控制过程
控制的类型(续)
目标控制:根据时机、对象和目标的不同, 可以将控制划分为三类
➢ 预先控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 的控制,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 用效果两个方面
➢ 现场控制:亦称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 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十六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在工作中,偏差随时可能出现。 通过控制工作,
使得组织活动始终符合组织目标。
什么是控制?
• 管理中的控制工作就是按设定的标准去衡量计划 的执行情况,并通过纠正执行偏差来确保计划目 标的正确与实现。
• 计划和控制是实现组织目标密不可分的一对辨正 统一体。
第一节 控制的概念及类型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第三节 控制过程
➢ 即: Z=max f(X、S、K、C) Z=min f(X、S、K、C)
12
控制的类型(续)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必要性 和基本原理 ✓控制的类型
控制的要求
控制举例:狗追兔子问题
Z Z
P
P(X,Z)
控制过程
0
Z1 Z2 Z3 Z4
X0
Xt W(t)
X
➢ 左图-跟踪控制:狗与兔子的距离保持最近 ➢ 右图-最佳控制:狗追上兔子的距离最短
➢ 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 利用ABC分析法和例外原则等工具,找出影响企 业经营成果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在相关环节 重点控制
➢ 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 控制的收益要超过所需的成本 Nhomakorabea18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要求 ✓适时控制 ✓适度控制 ✓客观控制 ✓弹性控制
控制过程
控制的要求:客观
➢ 环境的变化 ➢ 管理权力的分散 ➢ 工作能力的差异
9
控制概念及 类型 ✓控制的必要性 和基本原理 ✓控制的类型
控制的要求
控制过程
控制的类型
根据确定控制标准的方法分为:
程序控制、追踪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佳控制
根据控制目标分为:
预先控制、现场控制、结果控制
根据实施手段分为:
直接控制、间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