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框架高中全部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16张ppt)

第一城”。 良渚“神徽”像
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 ·查普曼,在近期的一场讲座中,向台下近千名学生分享、解读中国神话故事,并不 下十次用激情的语调总结中国神话故事的内核:中华民族特征。在他的情绪带动下,现场氛围一直热血高涨。
钻木取火 VS 普罗米修斯偷火种:他说:" 我们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
化核心,你就会发现,只有两个字:抗争!假如有一座山挡在你的门前,你是选择搬家还是挖隧道?显而易见,搬家 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在中国的故事里,他们却把山搬开了!可惜,这样的精神内核,我们的神话里却不存在,我们的 神话是听从神的安排。"
中华民族精神信仰: 只有中国人的神话里有敢于挑战太阳神的故事:有一个人因为太阳太热,就去追太阳,想要把太阳摘下来。当然,最 后他累死了——我听到很多人在笑,这太遗憾了,因为你们笑这个人不自量力,正是证明了你们没有挑战困难的意识。 祖先崇拜! 但是中国的神话里,人们把他当做英雄来传颂,因为他敢于和看起来难以战胜的力量作斗争。
石器时代的“百花齐放”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到底在哪里?自从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人头盖骨” 化石不知所踪后,这个谜就一直在破解之 中,但到现在都未能如愿。1998年,包括 有“北京人”之父之称的贾兰坡院士在内, 14名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发起的"世纪末大 寻找"同样无果而终。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从事渔猎和采集 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北京人已学 会用火 长知识: 如何测定古遗址年代?
1、C-14测定法(5万年 以内) 2、古地磁法+化石地层
旧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
打制方法制造石器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共性特征: 距今约1万年 1、打磨结合方法制造石器 新石器时代 2、大量使用陶器 3、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 养家畜、修建村落等 黄河中上游 仰韶文化 黄河下游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彩绘陶器、栽培“粟” 盛行枕骨人工变形和青 春期拔牙的习俗 种植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 ·查普曼,在近期的一场讲座中,向台下近千名学生分享、解读中国神话故事,并不 下十次用激情的语调总结中国神话故事的内核:中华民族特征。在他的情绪带动下,现场氛围一直热血高涨。
钻木取火 VS 普罗米修斯偷火种:他说:" 我们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
化核心,你就会发现,只有两个字:抗争!假如有一座山挡在你的门前,你是选择搬家还是挖隧道?显而易见,搬家 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在中国的故事里,他们却把山搬开了!可惜,这样的精神内核,我们的神话里却不存在,我们的 神话是听从神的安排。"
中华民族精神信仰: 只有中国人的神话里有敢于挑战太阳神的故事:有一个人因为太阳太热,就去追太阳,想要把太阳摘下来。当然,最 后他累死了——我听到很多人在笑,这太遗憾了,因为你们笑这个人不自量力,正是证明了你们没有挑战困难的意识。 祖先崇拜! 但是中国的神话里,人们把他当做英雄来传颂,因为他敢于和看起来难以战胜的力量作斗争。
石器时代的“百花齐放”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到底在哪里?自从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人头盖骨” 化石不知所踪后,这个谜就一直在破解之 中,但到现在都未能如愿。1998年,包括 有“北京人”之父之称的贾兰坡院士在内, 14名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发起的"世纪末大 寻找"同样无果而终。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从事渔猎和采集 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北京人已学 会用火 长知识: 如何测定古遗址年代?
1、C-14测定法(5万年 以内) 2、古地磁法+化石地层
旧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
打制方法制造石器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共性特征: 距今约1万年 1、打磨结合方法制造石器 新石器时代 2、大量使用陶器 3、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 养家畜、修建村落等 黄河中上游 仰韶文化 黄河下游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彩绘陶器、栽培“粟” 盛行枕骨人工变形和青 春期拔牙的习俗 种植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45张PPT)

家,排除B项;小农经济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物,而井田制属国有制,排除C项。
当堂巩固
3. (2020·江苏高考·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
种
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
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竹书纪年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舜放尧于平阳。(放,流放)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 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 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
夏朝的统治
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传承方式: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国家机构: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称为“后”。中
姜寨遗址 地点:陕西临潼 生产:新石器、原始农耕 生活:聚族定居 社会:共同劳作平均分配,
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原址模拟呈现的良渚古城遗址反山 王陵12号墓。
良渚文化玉钺
良渚文化玉琮
玉器在当时的良渚社会是高等级身份的体现物, 如象征神权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权的玉钺都只 出土于大型墓葬中,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专业化 的为贵族阶层服务的高端手工业。
国家机构: 商商王朝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地方管理: 内外服制
材料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材料二“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尔尚辅余一人,
致天之罚。”
——《尚书·盘庚》
材料三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
上述史料反映商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共28张PPT)

二、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
(一)“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
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 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 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 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 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武装斗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内涵建立根据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国家 开始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 ③极大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推动世界民族运动 发展,增强世界和平力量。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够最终获得胜利?
★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最核心
★思想武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革命纲领: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等因素
(2)长征时间:
●中央红军:1934.10---1935.10 ●全国红军:1934.10---1936.10
(3)长征意义:① ②……
(4)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① ②……
二、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
(二)全民族抗战 (1937--1945) (三)人民解放战争 (1946--1949)
1、抗战胜利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略) 2、三年解放战争: (1)第一年(46.6—47.6):防御,粉碎国民党进攻 (2)第二年(47.6—48.8):反攻, (标志……?) (3)第三年(48.秋开始):决战,(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国民党拥有经济、军事绝对优势,为何迅速败亡?
,
潇一镰工 湘带刀农 直不斧革 进停头命 。留。,
,
毛 泽 东
·
月表现: 秋 收
(时、人、意义)
历史:必修一、二、三 知识框架(人教版)课件

略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表1列强五次大规模侵华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 侵华
鸦片战争 1840-1842
第二次 鸦片战争 1856-1860
甲午中日战 争 1894-1895
八国联军侵 日本侵华战 华战争 争 1900-1901 1937-1945
《南京条约 签定 及附件《望 《天津条约》 《马关条约》 条约 厦条约》 《北京条约》 《黄埔条约》 中国开始沦 主要 为半殖民地 影响 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化 的程度加深 了 中国社会半 殖民地化的 程度大大加 深了
对外开放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中 国 近 现 代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迁
物质生活 与社会生 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
衣、食、住
婚姻、礼节、节气、纪元等
社会风俗
交通工具的更新 交通和通 信的进步 邮电通信设施的完善
轮船、火车、汽车、飞机
大众报业的发展
电影的发展
大众传媒 的发展
电视业的发展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919
激进的民 主主义者
五四运动
李大钊 陈独秀 等
取得初步胜 标志着新民民主义革命的 利 开始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表2中国人民各阶层探索救国强国道路
时间 1921
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革命内容
主要的 领导者
结果
意义 使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
李大钊, 成立中国 陈独秀 共产党 等
1919 领导新民 无产阶级 - 民主主义 (共产党) 1949 革命
开辟新航路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英、荷殖民扩张的史实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 的拓展
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PPT优质课件

半坡人的房屋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每座房屋有十几 到二十几平方米,一般都是半地穴式的,并以坑壁作 墙基,房屋比较耐用,并能抵御一定的风雨。这些遗 迹的发现反映了半坡人定居生活的情景。
.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 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 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 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
.
2、早期智人阶段遗址 又称古人阶段,距今10万-4万年前,遗址分布 遍及华北、西北、中南、西南、华南地区,代表性 遗址有陕西大荔人、山西丁村人、湖北长阳人、广 东马坝人等。
陕西大荔人
陕 西 大 荔 人
.
山西丁村人
湖 北 长 阳 人
.广东Leabharlann 韶关曲江马坝人.早期智人较猿人体征进步,头盖骨变薄,脑容 量增大,吻部不太突出,基本具备了现代黄种人的 生理体征。早期智人的工具虽仍以打制石器为主, 但种类增加,用途分化,效率提高。他们在加工石 器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打击、钻孔、摩擦的生火 技术,进人人工取火阶段。早期智人仍然实行血缘 婚,但血缘家族成员增加,从中分裂出新的社会结 构比较稳定的血缘集团。
旧石器时代指人类社会形成到距今1万年前的 人类发展时期,有300万年左右的历史。目前全 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遗址约300处, 遍布29个省、市、自治区,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 的阶段,表现出逐渐递进的文化进化特征。
.
1、直立人阶段 即猿人阶段,是人类进化的最早阶段,大约
从人类起源到10万年前,代表性遗址有云南元 谋猿人(250万年)、陕西蓝田猿人(115万年)、北 京猿人(40万-50万年)。
《导游基础知识之中国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简述
.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 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 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 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
.
2、早期智人阶段遗址 又称古人阶段,距今10万-4万年前,遗址分布 遍及华北、西北、中南、西南、华南地区,代表性 遗址有陕西大荔人、山西丁村人、湖北长阳人、广 东马坝人等。
陕西大荔人
陕 西 大 荔 人
.
山西丁村人
湖 北 长 阳 人
.广东Leabharlann 韶关曲江马坝人.早期智人较猿人体征进步,头盖骨变薄,脑容 量增大,吻部不太突出,基本具备了现代黄种人的 生理体征。早期智人的工具虽仍以打制石器为主, 但种类增加,用途分化,效率提高。他们在加工石 器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打击、钻孔、摩擦的生火 技术,进人人工取火阶段。早期智人仍然实行血缘 婚,但血缘家族成员增加,从中分裂出新的社会结 构比较稳定的血缘集团。
旧石器时代指人类社会形成到距今1万年前的 人类发展时期,有300万年左右的历史。目前全 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遗址约300处, 遍布29个省、市、自治区,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 的阶段,表现出逐渐递进的文化进化特征。
.
1、直立人阶段 即猿人阶段,是人类进化的最早阶段,大约
从人类起源到10万年前,代表性遗址有云南元 谋猿人(250万年)、陕西蓝田猿人(115万年)、北 京猿人(40万-50万年)。
《导游基础知识之中国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简述
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PPT课件(原文)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pt(含素材)

特点: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新石器时代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 两个阶段各有哪些代表性的文化遗址? 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 阅读教材并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归纳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商和西周
问 题 阅读教材内容,概括夏、商、周王朝的更替过程是 情 怎样的? 境
域地区。
师 概况: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
生 互
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动 特点: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
发展;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
组织生活。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问 题 阅读教材内容,指出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和父 情 系氏族社会分别有哪些特点? 境
通过《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早期中 华文明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通过甲骨文、 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夏商周国家制度的特征,提高学生探 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夏商周国 家的特征,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由于生产力十分
自 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主 学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父权制取代母权
习 制,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的萌芽开始出现,氏族间的
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归
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变化,说明当
商和西周
问 题 阅读教材内容,概括夏、商、周王朝的更替过程是 情 怎样的? 境
域地区。
师 概况: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
生 互
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动 特点: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
发展;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
组织生活。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问 题 阅读教材内容,指出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和父 情 系氏族社会分别有哪些特点? 境
通过《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早期中 华文明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通过甲骨文、 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夏商周国家制度的特征,提高学生探 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夏商周国 家的特征,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由于生产力十分
自 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主 学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父权制取代母权
习 制,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的萌芽开始出现,氏族间的
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归
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变化,说明当
高中历史说课课件ppt课件ppt课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培养其爱国情感 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
80%
古代史
介绍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 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 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等 时期的历史事件。
100%
近代史
介绍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 的抗争,重点讲解鸦片战争、甲 午战争、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
问题导向教学
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 入地思考历史问题,提高学生 的历史思辨能力。
合作学习
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 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 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
教学手段
PPT课件
利用PPT展示历史图片、数据、时间轴等,使历 史知识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网络资源
利用互联网查找和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扩大学 生的知识面。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和见解, 促进交流与合作。
学习建议
01
积极思考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历史事件背后 的原因、影响和意义,培养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培养兴趣
鼓励学生阅读与历史相关的书籍 、文章和影视作品,激发对历史
的兴趣和好奇心。
02
注重记忆方法
教授学生一些记忆技巧,如关联 记忆法、时间轴记忆法等,帮助
教学策略。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或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互动环节(15分钟)
组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历史 事件的理解。
新课呈现(30分钟)
利用PPT展示本课的知识点,结合板书进行 讲解,强调重点和难点。
总结反馈(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反馈学习效果,以 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培养其爱国情感 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
80%
古代史
介绍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 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 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等 时期的历史事件。
100%
近代史
介绍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 的抗争,重点讲解鸦片战争、甲 午战争、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
问题导向教学
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 入地思考历史问题,提高学生 的历史思辨能力。
合作学习
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 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 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
教学手段
PPT课件
利用PPT展示历史图片、数据、时间轴等,使历 史知识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网络资源
利用互联网查找和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扩大学 生的知识面。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和见解, 促进交流与合作。
学习建议
01
积极思考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历史事件背后 的原因、影响和意义,培养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培养兴趣
鼓励学生阅读与历史相关的书籍 、文章和影视作品,激发对历史
的兴趣和好奇心。
02
注重记忆方法
教授学生一些记忆技巧,如关联 记忆法、时间轴记忆法等,帮助
教学策略。
时间安排
课程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或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互动环节(15分钟)
组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历史 事件的理解。
新课呈现(30分钟)
利用PPT展示本课的知识点,结合板书进行 讲解,强调重点和难点。
总结反馈(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反馈学习效果,以 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17课_解放战争(共47张PPT)

——毛泽东于1947年底
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 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土地改革: 学思之窗)(反攻阶段,配合军事反攻)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 内容: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
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影响: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
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
经济上:土地改革( 反攻阶段,配合军事反攻)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万人
365万人 280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30万人
1946年6月
1948年秋
1948年,人民解放军已增到280万人,实力有很
大的提高;建立了相当强大的炮兵和工兵,并掌握了攻坚
技术;刘不邓仅大能军打运过用大战别,山而且的能战打略阵反地战攻。有解成放效区土;地 改参军革支的解基前放更本区踊完土跃成地, 。改生各产主革的要基迅解本速放完发区展相成继,。连使成后一方片更加,巩可固作战,
• 国内意义:结束了半殖半封社会的屈辱历 史,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 国际意义: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 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 迫民民族的解放斗争。
• 思想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复习与回顾: 中共成立后领导进行革命的史实有哪些呢?
1.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2)渡江战役(时间)、 解放南京(革命胜利标志)时间、意义。
(3)追剿残余部队。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 占领南京。 南京总统府,总统办公桌 上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这 一天—— 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日。
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 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土地改革: 学思之窗)(反攻阶段,配合军事反攻)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 内容: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
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影响: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
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
经济上:土地改革( 反攻阶段,配合军事反攻)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万人
365万人 280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30万人
1946年6月
1948年秋
1948年,人民解放军已增到280万人,实力有很
大的提高;建立了相当强大的炮兵和工兵,并掌握了攻坚
技术;刘不邓仅大能军打运过用大战别,山而且的能战打略阵反地战攻。有解成放效区土;地 改参军革支的解基前放更本区踊完土跃成地, 。改生各产主革的要基迅解本速放完发区展相成继,。连使成后一方片更加,巩可固作战,
• 国内意义:结束了半殖半封社会的屈辱历 史,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 国际意义: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 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 迫民民族的解放斗争。
• 思想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复习与回顾: 中共成立后领导进行革命的史实有哪些呢?
1.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2)渡江战役(时间)、 解放南京(革命胜利标志)时间、意义。
(3)追剿残余部队。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 占领南京。 南京总统府,总统办公桌 上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这 一天—— 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 外交政策调整
以来的外 交活动
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加 强国际合作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
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两极
两极格局建立 的基础
两极格局的 建立
两极格局的 演变
多极
两极格局的 终结
世界格局的 转换交替
雅尔塔体系
全 面
两大阵营对峙
冷 战
国际力量的 分化、组合
第三世界
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残存(家天下)
家庭:宗族观 人才观(唯亲制)
政治伦理:尊尊等级 生活饮食(礼仪)
唐三省六部制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
开创:隋朝更立之期
完善:唐朝革新之时
三
运作:分工协作
省
作用:分割相权,保证皇权
六 特点:分工、协作 部 制 运作:牵制、监督
集思广益
演变:三省权力中心 权力变化(中晚唐)
行政: 参、议
鸦片战争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
原因:海外市场、掠夺原料
时间:1840-1842年
鸦 主要过程:广州、香港岛、东南沿海城市
片 结局:签订《南京条约》
战 争
世界背景:英国工业革命与代议制的完善
原因:世界工厂与拓展市场 国内背景:农业经济的危机与政治腐败
对外:闭关锁国与贸易走私
战争进程:侵占要地与军事胁迫
外交 政策
政策制定的背景:国家利益、国际形势
政策 表现
具体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 成就
建交 高潮
与苏联等十几国家建交
步入世 日内瓦会议 界舞台 万隆会议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 课时——开创外交新局面
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开 创
外交 突破 中美关系正常化
外
中日建交
交
新
局 面
政策 改革开放、和平国际环境 新时 调整 期外 外交 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冷战的国际影响:不安与稳定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
冷战起因:社会制度与国家利益
冷战概念:除战争以外一切敌对行为
表现:美国 政治:杜鲁门主义 经济:马歇尔计划
美 苏 冷
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反击: 政治、经济、军事
战 冷战下国际关系: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
德国、朝鲜、古巴
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
冷战下国际经济:经济体系与区域经济 主要国家的经济改革
与 局
资本主义阵营(美日欧部)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热
苏联解体
战
旧的格局崩溃、新格局未成 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
专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苏 联 社 会
社会主义 经济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政权巩固
生产资料集中 产品分配
向社会主 经济措施:新经济政策
主 义过渡 义
生产资料调整 产品分配
统而不治
拥有行政权 行政立法军权
行政、军权 对皇帝负责 行使立法权
三制 合一 的混 合政 体
立宪 虚, 专制 实
日本 君主 立宪
皇帝(最高统治) 行政司法立法 皇权
内阁(首相)
对天皇负责
至高 封建
议会(权力小)
浓厚 辅佐天皇机构
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中共敌后
战场
开辟敌后抗日根百团大战据地来自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
美苏冷战(20世纪中期) 冷战起因:社会制度与国家利益 冷战开始:杜鲁门主义
美 冷战概念:除战争以外一切敌对行为
苏 早期表现:美国 政治:杜鲁门主义
冷 战
经济:马歇尔计划
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的反击 政治、经济、军事
高中历史知识框架体系的建构
■动态性的知识概念框架 ■主题性的知识联接框架 ■模块性的知识组合框架 ■时序性的知识并列框架
一、动态性知识概念的框架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
西周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
特征:血缘亲疏
西 作用:稳定秩序 周 外延:奠基分封 宗 特点:血缘亲疏
法 中央:王位 皇位(皇帝制度)
制 地方:分封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
二、专题性知识联接的框架
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现代 中国 的 政治 建设 与 祖国 统一
政治
建国初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人民代 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
初 创
建设 文革期 民主、法制遭践踏
曲折
改革开 民主制度的逐步完善
完
放以来 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
善
统一 大业
一国两制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
世界背景:世界性经济危机与军国主义传统
特征:转嫁危机与转移矛盾
国内背景:国共内战与国力贫弱
抗
特征:可乘之机与军力自信
日 侵略进程:局部侵华与全面侵华
战
特征:重要事件与侵略暴行
争 民族抗战:
一民 战族 线统
国民政府正面 会战:淞沪、太原、徐州、武汉
战场 存依
结果: 迟缓与丧师失地 合配
优秀人才(科举制)
与三公九卿 与皇权矛盾(争、和)
明朝内阁制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
原因:政务繁多
开创:成祖设置
明 性质:内侍顾问
朝 结果:君权强化
内 原因:主观愿望(喜好)与客观时势(事务)
阁 性质:殿阁大学士 制
内阁制
地位:明初地位不高 地位抬升(中晚期)
行政:内阁与六部
内阁与司礼监
作用:社会矛盾 内阁辅政(革新、权臣)
建 设
社会主义 经济措施: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与 经济建设
斯大林模式
改 革
赫鲁晓夫:农业、工业、思想
社会主义
特点:缺乏系统
经济改革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苏联解体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 专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 课时——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 国初 期的 外交 政策 与成 就
理论
香港、澳门的回归 实践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
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现代 中国 的 对外 关系
建国初 期的外 交政策 与成就
70年代 外交成 就
政策 具体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就 新中国与苏联等国建交
步入世界舞台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
抗争:军队抗战与民间自发 战争结局:签订《南京条约》与影响
变局:国家主权破坏、社会矛盾激化
新思潮激荡、世界市场压力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
抗日战争
侵华原因:日本侵略的基本国策
抗 全面侵略:1937.7-1945.8 日 侵略事件:华北、上海、南京、武汉等 战 争 抗战:正面战场、敌后战场
民族统一战线 结局: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交 活动 国际合作:区域组织、国际组织
日本的大国崛起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
三、模块性知识组合的框架
立体——二战后的世界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
立体——君主立宪制
英国
君主
君主 立宪
立宪
的
德国
典型 君主
国家 立宪
国王(国家象征) 内阁(首相)
议会(权力中心) 皇帝(权力中心)
内阁(首相) 议会(权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