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工艺特点

合集下载

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

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

转] 茅台酒特殊生产工艺转折贸易茅台酒酿造工艺简介贵州茅台酒厂位于仁怀市西北六公里的茅台镇,赤水河东岸,在寒婆岭下,马鞍山斜坡上,依山傍水。

东经106°22′,北纬27°51′,海拔450米。

原名茅台村,因建村于赤水河畔台地之上,古时茅草遍地而得名。

厂区位于赤水河上游青山绿水之间,水质好,硬度低,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无污染。

地处峡谷地带,两山对峙,特殊的紫色砂页岩地质结构。

土壤为紫红色土,土质中偏微酸性。

由于地处群山环绕的赤水河边,因而形成了冬暖夏热,少雨少风而高温高湿的特殊气候,加上千年酿造环境,空气中弥漫了丰富的独特的微生物群落。

茅台酒是独特的大曲酱香型工艺白酒,生产工艺分制曲、制酒、贮存、勾兑、检验、包装六部分。

其传统工艺总结为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其间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经分型贮放,勾兑贮放,五年后包装出厂。

其工艺特点为:两次投料,固态发酵,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摘酒,以此形成茅台酒独特的酿造风格。

贵州茅台酒是中国大曲酱香型的典型代表和鼻祖,茅台酒的酿造历史悠久,从茅台酒产地贵州省仁怀市境内出土的文物中,有相当部分的商周时代酒具,说明当时已经有酒的存在并有一定的历史。

史料记载,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茅台当地就有了酿酒历史,史书称“枸酱”酒,“牂牁”酒,至明末清初,以大曲参与糖化、发酵、蒸馏取酒的茅台酒工艺日趋成熟,数百年来,茅台酒工艺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完善完美,逐步形成的茅台酒传统工艺,至今仍完整延用。

经我国白酒界专家总结称“贵州茅台酒工艺技术是最独特的大曲酱香型酒工艺,是我国人类将微生物应用于酿造领域的典范。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茅台酒传统工艺的历史概述茫茫宇宙,奥秘无穷。

悠悠岁月,江山迭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人类文明的发展,从茹毛饮血到探星登月,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

人类酿酒技术的发展。

同样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漫长进化过程。

茅台酒传统工艺酱香酒和其他酒的区别在哪口味很明显吗

茅台酒传统工艺酱香酒和其他酒的区别在哪口味很明显吗

茅台酒传统工艺酱香酒和其他酒的区别在哪,口味很明显吗?介绍和展示酱香酒文化、茅台镇传统酿酒技艺。

核心提示:有关注“大福酒业”的粉丝提问,92年前,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怒掷酒瓶”而获奖,其根本原因不是茅台人的机智,而是茅台酒“香惊四座”的品质。

茅台酒传统工艺酱香酒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真的有香惊四座的优点吗?茅台酒传统工艺酱香酒和其他酒的区别在哪,口味很明显吗?喝过茅台酒的人不少,但真正懂茅台酒传统工艺酱香酒的人不多。

都知道茅台酒传统工艺酱香酒是好酒,但茅台酒传统工艺酱香酒究竟好在哪里?为什么好?茅台酒传统工艺酱香酒的生产工艺是我国白酒工艺的活化石。

在一年时间里,将粮食中的淀粉不断发酵,经过多次蒸煮,慢慢“逼出”其中的酒精和其他有机物,这是茅台酒传统工艺酱香酒与其他白酒最大的不同。

茅台酒传统工艺酱香酒色微黄而透明,酱香、焦香、糊香配合谐调,口味细腻、优雅,空杯留香持久。

那么,茅台酒传统工艺酱香酒具体是怎么酿造出来的呢?酿酒的第一步:制曲每年端午后,仁怀酒师们就开始制造曲药。

曲药以小麦为原料,先将小麦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搅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

制曲时间在夏天,制曲车间里的温度经常高达40摄氏度。

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

每到夏天,制曲车间的门上爬满了一层名为“曲蚊”的小虫,人一张口甚至能吸进几只。

制曲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微生物环境。

小麦经过“踩曲”做成“曲块”,用谷草包起来,进行“装仓”。

大约10天后再进行“翻仓”,就是把曲块进行上下翻转,让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触微生物。

前后一般要进行两次翻仓。

再过30~40天,曲块就做好可以出仓了,但是要使用的话还需要存储40天以上。

在使用之前,要将曲块“切碎”,越碎越好。

经过这样一番工序,生产一块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5个月。

酿酒的第二步:重阳下沙制好酒曲,时间已从初夏转入仲秋重阳节,在此时开始第二个关键步骤——“重阳下沙”。

茅台文化

茅台文化

茅台文化【特色:口感优雅,醇香细腻,回味悠长,令人陶醉】酱香型亦称茅香型,属大曲酒类,其酒质晶亮透明,酱香突出,色泽微黄,酒体醇厚,幽雅细致,回味悠长,令人陶醉,敞杯不饮,香气扑鼻,开怀畅饮,满口生香,饮后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

以酱香为主,略有焦香细腻柔顺,含泸香而不突出,酯香柔雅协调,先酯后酱,酱香悠长,杯中香气经久不变,空杯留香经久不散(有“扣杯隔日香”的说法),味大于香,苦度适中,酒度低而不变。

口味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茅香不绝。

贵州仁怀市茅台镇因自古盛产美酒而闻名于世,它是风格最完美的酱香型大曲酒之典型,故“酱香型”又称为“茅香型”。

茅香酒由酱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风味融合而成,现已知香气成分复杂,这种香味又分前香和后香。

所谓前香,主要是由低沸点的醇、酯、醛类组成,起呈香作用,所谓后香,是由高沸点的酸性物质组成,对呈味起主要作用,是空杯留香的构成物质。

启瓶时,首先闻到幽雅而细腻的芬芳,这就是前香,继而细闻,又闻到酱香,且夹带着烘炒的甜香,饮后空杯仍有一股香兰素和玫瑰花的幽雅芳香,而且5-7天不会消失,美誉为空杯香,这就是后香。

前香后香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贵州仁怀茅台镇自古酿酒,茅香是当地气候、地形、水文、原料、酵池等的自然天成之作,成为茅香酒不可克隆的秘密。

【产地:茅台镇水文地理独一无二,茅台酒自然天成的品质难以复制】贵州仁怀市赤水河畔茅台镇,平均海拔高度880米,年平均气温16.3摄氏度,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无霜期311天,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

地处贵州高原西北部,大类山脉西段北侧,北靠历史名城遵义,南临川南,群山环峙,形势险要,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

赤水河航运贯穿全境,赤水河水质纯洁清甜,含有少量矿物质,正好酿酒。

茅酒因产于黔北赤水河畔的茅台镇而得名。

由于茅台镇地处河谷,风速小,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有关专家曾用茅台酒工艺及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术人员进行异地生产,所出产品均不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茅台酒生产工艺流程

茅台酒生产工艺流程

茅台酒生产工艺流程茅台酒是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优质的口感而闻名于世。

茅台酒的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过程,其精髓在于传承和发展。

首先,茅台酒生产的第一步是酿造原料的蒸馏。

这一步骤中,选取优质的高粱和小麦作为主要原料,进行蒸煮,使得淀粉变为酒精。

接着,将酿造原料放入发酵罐中,进行发酵过程。

此过程中,茅台酒的特色之一就是使用国家级微生物发酵剂,使得发酵效果更好,也能确保酒的质量。

第二步是蒸馏。

经过发酵的酒糟经过蒸馏后可以得到酒精液和酒糟。

其中,酒糟是茅台酒得以形成其特色风味的重要原料之一。

第三步是调配。

将不同年份的酒精液进行混合,以确保茅台酒的风味和质量持续稳定。

第四步是陈化。

将调配好的酒存放在大型酒缸中进行陈化,通常要经过多年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酒体逐渐均匀,风味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醇厚。

最后一步是灌装和包装。

陈化好的茅台酒装在瓷坛或玻璃瓶中,并进行封口与标签贴附。

总的来说,茅台酒的生产工艺十分繁琐,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正是这种复杂的工艺流程,使得茅台酒成为了中国白酒中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市场认可度。

然而,茅台酒的生产工艺并非一成不变。

茅台酒厂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创新与改进,以适应现代市场需求。

目前,茅台酒厂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并加强对原料质量和酒体陈化等环节的把控,以确保茅台酒的口感和品质不断提升。

总结起来,茅台酒的生产工艺是一个综合性和复杂性很高的过程。

它不仅是传统技艺的传承,更是现代科技与工艺的结合。

通过这个工艺流程,茅台酒得以保持其独特的风味和优质的品质,成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体现。

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茅台酒都是中国酒文化的杰出代表。

茅台酒制作工艺

茅台酒制作工艺

茅台酒制作工艺
茅台酒的制作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它包括玉米精炼、麦芽酿造、酒精蒸馏和木桶陈酿几个步骤。

一、玉米精炼:选用含碳水化合物较高的玉米品种,采用模拟方式精炼玉米,以确保茅台酒窖中培育的酵母菌质量。

二、麦芽酿造:首先将精炼的玉米加入适量的水,发酵7—10天,把最重要的糊精发酵出来,然后用木桶存放30天,以便其中添加的酵母能够有效活化。

三、酒精蒸馏:将全体酒精蒸馏熔解(精馏),只保留45—48度的酒精,这是茅台酒的特殊之处。

四、木桶陈酿:将酒精蒸馏剩下的部分注入新活谷物木桶中陈酿至少5年之久,以使酒精体系完美定型、醇厚浓郁。

最后,再用某种加工工艺(如酿制或熟化处理)加工,完成最终的茅台酒。

茅台的知识点

茅台的知识点

茅台的知识点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它不仅是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更是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代表。

本文将从茅台的起源、制作工艺、品牌价值以及消费市场等方面介绍茅台的知识点。

一、茅台的起源茅台是中国贵州省茅台镇出产的一种酱香型白酒,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海盗劫掠了当地的黔东南一带,村民们为了自保,躲进了当地的一座茅草房里。

海盗离去后,村民们发现茅草房周围的土壤中蕴含有丰富的酒曲,于是他们将这种发酵后的酒曲用来酿制酒,茅台酒就此诞生。

二、茅台的制作工艺茅台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采用了传统的酱香酿造工艺。

首先,选用当地的优质高粱作为原料,经过蒸煮、发酵、蒸馏等多个工序,将高粱转化为酒精。

然后,将酒精与特殊的酒曲进行混合发酵,形成独特的风味。

最后,将酿制好的酒装瓶陈放,经过数年的陈酿,茅台酒的风味更加独特醇厚。

三、茅台的品牌价值茅台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龙头品牌,一直以来都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

首先,茅台以其独特的酱香风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其次,茅台作为中国国宴的指定酒品,具有极高的礼仪价值和象征意义。

此外,茅台还因其限量生产和市场供不应求的特点,形成了较高的稀缺性,使其成为投资收藏的热门品项。

四、茅台的消费市场茅台的消费市场主要分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部分。

在国内市场,茅台酒一直以来都备受追捧,尤其是在节庆和重大宴会上,茅台酒的需求量较大。

茅台作为国宴指定酒品,成为政府公务和商务社交的重要礼品。

在国际市场,茅台酒也在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开始认识和喜爱中国的白酒,茅台酒作为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

总之,茅台作为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其制作工艺独特,风味独特,品牌价值高,消费市场广阔。

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茅台酒都备受追捧,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的佼佼者。

对于喜爱白酒的消费者来说,品尝茅台酒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体验和了解。

茅台酒12987酿酒工艺

茅台酒12987酿酒工艺

茅台酒12987酿酒工艺茅台镇酿酒工艺12987酿酒工艺是茅台镇的一种酿酒工艺。

12987工艺中的“1“,意为在大曲酱酒的酿造工艺中,走完一个周期,要一年的时间。

中文名12987酿酒工艺所属地区茅台镇工艺介绍茅台镇引以为傲的12987工艺~一个周期12987工艺中的“1“,意为在大曲酱酒的酿造工艺中,走完一个周期,要一年的时间。

需经过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

所以称为12987工艺。

经过千年的沉淀与总结,12987工艺以工序复杂,耗费时间,成本高昂,出酒率低,酒品上乘著称,成为现如今酱酒酿造的最好工艺。

两次投粮12987工艺中的“2“。

意为在大曲酱酒的酿造工艺中,需要两次投粮。

重阳下沙“沙”的意思就是指红粮即高粱。

第一次投料生产的过程,就是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中所谓“下沙”。

“下沙”包括润沙、蒸煮、摊凉、加曲、堆积、入窖发酵等六个工序。

二次投料即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继续上甑蒸煮。

摊凉后加入曲药,收堆发酵,然后重新下窖。

前两次蒸煮原料都不取酒,只为增加发酵时间,裹挟更多微生物。

九次蒸煮12987工艺中的“9“。

意为在大曲酱酒的酿造工艺中,共需九次蒸煮。

其所用容器,名为”甑“ [zèng],也叫甑子。

是贵州人常用的做饭的厨房工具。

茅台镇的甑子能装高粱1500斤,蒸煮环节很关键,每次蒸煮大约需要两个小时。

头两次投粮经过两次蒸煮,但不取酒。

第三次蒸煮开始,时间为腊月到次年正月,剩下的7次蒸煮都会取酒,一直到次年农历九月份蒸煮过程才完成。

八次发酵12987工艺中的“8“。

意为在大曲酱酒的酿造工艺中,共需八次发酵。

每一次蒸煮后,把酒曲铲入窖坑进行封存——进入“窖期”。

发酵的窖坑是用石块砌成墙壁,用本地黄泥封住,不能透气,有3~4米深,能装15~ 20甑的酒糟。

在窖期中要经常检查,时常洒水,防止干裂进气。

其实,茅台镇就是一个天然的大窖池:赤水河谷两山对崎,一日之中此热彼凉。

七次取酒12987工艺中的“7“。

茅台酒生产工艺全解

茅台酒生产工艺全解

如果说环境和原料,是天赋所致,那么,茅台酒的生产工艺,便是人类上千年酿酒智慧的传承与发展。

被誉为我国白酒工艺活化石的茅台酒酿造工艺,不负盛名!长达一年的生产周期,那么多个环节,那么多的细节,最后都凝聚到了酒友们品到的每一滴酒上。

如果你买到的是真正的严格按照这个酿造工艺所酿造的粮食酒,那么,一般是5年以前的高粱和小麦,在5年前生产的。

所以,当你端起杯子时,你端起的是经过复杂工艺所提炼的粮食之精华,再加上时间共同熔铸玉液琼浆,值得你珍惜!今天九哥带大家一起来来重走一滴酒的从原料到储存的修炼的历程。

一.端午制曲1、踩曲每年端午的时候,一个新的茅台酒生产周期正式开始,今年的端午制曲,央视还直播了盛况。

记得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

曲即曲药,曲药以小麦为原料,先将小麦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搅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

踩出来是这样的:关于制曲,有过一段历史传说,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

制曲时间在夏天,制曲车间里的温度经常高达40摄氏度。

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

2、曲块装仓小麦经过“踩曲”做成“曲块”,用谷草包起来,进行“装仓”。

大约10天后再进行“翻仓”,就是把曲块进行上下翻转,让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触微生物。

前后一般要进行两次翻仓。

大曲在发酵过程中温度高达60℃以上,比其他任何名白酒的制曲发酵温度都高10-15℃;在整个大曲发酵过程中可优选环境微生物种类,最后形成以耐高温产香的微生物体系,在制曲过程中首先做到了趋利避害之功效。

在制曲过程中,黄曲所占的成分比较高,一般来说,发酵后的曲块分为黄曲、白曲和黑曲,黄曲是一般适宜的曲块,白曲是发酵不够的,黑曲是发酵过头的。

3、曲块出仓再过30~40天,曲块就做好可以出仓了,但是要使用的话还需要存储40天以上。

在使用之前,要将曲块“切碎”,越碎越好。

经过这样一番工序,生产一块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5个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台酒工艺特点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茅台酒工艺特点
贵州茅台酒是采用我国固态法酿酒中最特殊的工艺,其历史非常悠久,其传统生产工艺源远流长,是独特而科学的,是当地历代酒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顺应大自然的变化而创造和积累起来的,是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传统酿造工艺科学结合的典范,也可以说是人类利用微生物的典范。

茅台酒既继承了古代酿造工艺的精华,又闪烁着现代科技的光彩,是历代茅台酒人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续遵义府志》记载:“茅台酒,前志:出仁怀县西茅台村,黔省称第一,《近泉居杂录》制法“纯高梁作沙煮熟和小麦面三分,纳酿地窖中,经月而出蒸烤之,既烤而复酿,必须数回然后成。

初曰生沙,三四轮曰燧沙,六七轮曰大回沙,以次概曰小回沙,终乃得酒可饮,其品之醇气之香乃百经自具,非假曲与香料而成,造法不易,他处难于仿制,故独以称茅台也。


茅台酒是独特的大曲酱香型工艺白酒,采用开放式固态发酵,生产工艺分制曲、制酒、贮存、勾兑、检验、包装6部分。

其传统工艺总结为端午踩曲,重阳前后投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其间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经分型贮放,勾兑贮放,然后包装出厂。

其工艺特点为:高温制曲,两次投料,多轮次高温堆积发酵,高温接酒,按酱香、醇甜、窖底香三种典型体和不同轮次分别长期贮存,再经勾兑成产品。

生产原料采用有机种植的高粱、小麦。

“重阳下沙、伏天踩曲”的工艺安排得极为合理。

茅台地区夏季炎热,酒醅温度高,如果淀粉含量高,收堆、下窖生温过猛,生酸幅度过大,对酿酒及为不利。

重阳下沙既避开了夏季赤水河洪水期,又避开了
夏季高温期,而且重阳节前后是高粱收获的季节,原料有了保证。

而夏季气温高,空气潮湿,这时节制曲,适于所需曲菌的繁殖和抑制杂菌生长,对于高温大曲极为有利。

茅台酒工艺是需经堆积发酵,完全靠环境中微生物的作用参与,是不加任何添加剂的纯天然发酵产品。

茅台酒生产整个过程顺应春夏秋冬的交替规律,以五谷之精华与四季之灵韵浑然融合一体,香自天成,其独特的长期贮放,精心勾兑,完全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生产方式,是其他白酒完全无法做到的。

特别是茅台地区7000万年前形成的特殊的地质结构,加之赤水河集秀水灵泉为一身的优质水源,故能在全国白酒行业率先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

用权威专家的话说,茅台酒的上述种种绿色资源,堪称具备世界级的垄断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