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储层的岩石力学特性

合集下载

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储层特性与流体运移模拟

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储层特性与流体运移模拟

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储层特性与流体运移模拟标题: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储层特性与流体运移模拟摘要:随着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对于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储层的特性和流体运移模拟的研究日益重要。

本文将系统性地探讨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储层的特性以及对流体运移行为的影响,并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流体运移模拟方法。

1. 引言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开发价值。

然而,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储层的特性和流体运移行为相较于常规储层而言更为复杂,需要深入研究和模拟。

2. 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储层特性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储层主要特性包括:储层孔隙结构、岩石力学性质、流体吸附特性和渗流性能等。

其中,储层孔隙结构对储层的孔隙度、孔隙分布和孔隙尺寸等起着重要作用。

岩石力学性质是评估储层稳定性和产能的关键因素。

流体吸附特性表征了流体与岩石表面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储层中流体的吸附和解吸行为。

渗流性能则决定了页岩储层中流体的渗流速度和能力。

3. 高温高压条件下流体运移模拟方法为了准确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储层中流体的运移行为,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模拟方法,包括经验公式法、数值模拟法和实验模拟法等。

经验公式法基于实验数据和统计模型,简化了模拟过程,适用于初步评估和预测。

数值模拟法则通过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方程,模拟储层中流体的运移和分布情况,能够提供更为详细和准确的结果。

实验模拟法则通过构建类似页岩储层的实验装置,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流体运移过程,得到实际可观察的数据。

4. 结论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储层的特性与流体运移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于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储层的特性和流体运移模拟的研究,有助于预测储层中流体运移的能力和产能,优化开发方案,并为相关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页岩储层深部地质力学机理

页岩储层深部地质力学机理

页岩储层深部地质力学机理
页岩储层深部地质力学机理涉及到地球深部特殊环境下岩石力
学特性的研究,是页岩气开发中的关键问题。

在深部地质环境中,
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地应力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其物理力学特性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和非弹性行为。

此外,页岩储层的微观结构也会对其宏观力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页岩储层深部地质力学机理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和实际开采数据的分析,以揭示页岩储层的力学特性和变形机制,并为气藏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包括岩石本构模型、地应力及其变化规律、断裂与裂隙发育特征、岩石破裂机制及其对渗透性的影响等。

目前,页岩储层深部地质力学机理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相关成果也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持。

但是,仍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应对日益增长的页岩气开采难度和环境风险。

- 1 -。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力学特性及水力压裂机理研究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力学特性及水力压裂机理研究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力学特性及 水力压裂机理研究
目录
01 引言
03 水力压裂机理
02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力 学特性
04 参考内容
引言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具有较高的煤质和油 气储存量。在页岩气和页岩油的开发过程中,力学特性和水力压裂机理是两个 关键问题。本次演示将围绕川南龙马溪组页岩的力学特性及其与水力压裂的关 系进行详细论述。
纳米孔隙结构特征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的纳米孔隙结构特征主要包括孔隙度和渗透率两个方 面。根据研究,该储层具有较高的孔隙度,一般在3%~5%之间,渗透率则较低, 大多在10^-3~10^-4md之间。这些孔隙主要是在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包括 伊利石、高岭石等矿物晶格间微孔和有机质分解产生的微裂缝等。
抗拉性能是指页岩在横向拉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川南龙马溪组页岩的抗拉强度 也较高,但相较于抗压强度略低。这主要是因为页岩的层状结构在拉力作用下 容易产生裂缝。
剪切性能是指页岩在切向力的作用下发生滑移的性能。川南龙马溪组页岩的剪 切强度较低,容易产生滑移。这主要是因为页岩的层状结构在剪切作用下容易 产生相对位移。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力学特性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的力学特性是开发页岩气和页岩油过程中需要重点的问题之 一。在页岩气和页岩油的开发过程中,力学特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开采 和生产。川南龙马溪组页岩的力学特性主要包括抗压、抗拉、剪切等方面的性 能。
抗压性能是指页岩在垂直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川南龙马溪组页岩的抗压强度 较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这主要得益于其高密度、高强度矿物组分和复杂的 层状结构。
水力压裂机理
水力压裂是页岩气和页岩油开发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其作用是通过压裂液的注 入,使页岩产生裂缝,以增加储层渗透性,从而提高产气量和产油量。水力压 裂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含油页岩岩石力学特性及可压裂性评价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含油页岩岩石力学特性及可压裂性评价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含油页岩岩石力学特性及可压裂性评价王小军;梁利喜;赵龙;刘向君;秦志军;李玮【摘要】页岩油储层具有油气丰度低、渗透能力差、单井无自然产能或自然产能低于工业油流下限、能量衰减快等特点,在水平井或多分支井的基础上实施高效的压裂改造是实现页岩油效益开采的关键.围绕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含油页岩储层的可压裂性评价,实验测试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研究认识了岩石的变形破坏特征、力学强度特性及其纵向分布特征;在芦草沟组页岩储层可压裂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可压裂性指数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芦草沟组含油页岩的变形破坏呈现显著的脆性特征,且层理、微裂缝等结构面发育,具备压裂改造形成复杂缝网的内在地质力学条件;芦草沟组页岩储层间存在岩石力学强度、地应力相对较高的隔层,对该类型储集体的压裂过程中在兼顾裂缝网络复杂化的同时还应强化压裂缝对上下储层的沟通能力,实现压裂改造有效体积的最大化;综合脆性指数、水平应力差、层间应力差以及断裂韧性等指标,建立了可同时表征水平井体积压裂缝网形成难易与压裂缝穿越隔层沟通纵向储层能力的可压裂性评价方法;基于微地震压裂监测结果的验证分析表明所建立的可压裂性指数评价方法在以吉木萨尔凹陷油页岩为代表的薄互层状页岩地层中具有较好适用性.【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9(040)003【总页数】8页(P661-668)【关键词】脆性;可压裂性指数;体积压裂;岩石力学;页岩油;芦草沟组;吉木萨尔凹陷;准噶尔盆地【作者】王小军;梁利喜;赵龙;刘向君;秦志军;李玮【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世界石油工业正在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

川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

川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
技术进步:随着页岩气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的开采成本将逐渐降低,市场竞争力将逐渐增 强
政策支持:政府对页岩气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技术创新推动页岩气储层开 发,降低成本
页岩气开采技术不断进步, 提高开采效率
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减少 对环境的影响
温度: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温度分布范围也较广,从低温到高温都有分布。
压力与温度的关系:压力和温度是影响页岩气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 系。
压力与温度的影响:压力和温度的变化会影响页岩气储层的渗透率、孔隙度和含气量等参数, 从而影响页岩气的开采和利用。
有机碳含量:龙马溪组页岩有机碳含量较高,一般在1%-5%之间 有机碳类型:龙马溪组页岩有机碳类型主要为腐泥型和腐殖型 腐泥型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如藻类、细菌等 腐殖型有机碳:主要来源于陆源有机质,如植物、动物等 影响因素:有机碳含量和类型受沉积环境、地层年代、有机质来源等
页岩的矿物组成:主要由粘土矿物、石英、长石等组成 页岩的孔隙结构:具有微孔、中孔和大孔等多种孔隙类型 页岩的裂缝结构:裂缝发育,有利于页岩气的储存和运移 页岩的层理结构:层理清晰,有利于页岩气的开采和开发
页岩的矿物组成:影响页岩的孔隙度和渗透 率
页岩的层理结构:影响页岩的储集空间和流 体流动
环境影响: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等造成污染,需要采取有效的环 保措施
社会效益:页岩气开采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
资源潜力: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具有丰富的资源潜力,预计未来几年内将迎来大规模开发
市场需求: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

页岩气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及井壁稳定性分析

页岩气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及井壁稳定性分析

页岩气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及井壁稳定性分析页岩气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能源资源,其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和井壁稳定性对于开发和生产页岩气十分重要。

本文将详细分析页岩气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和井壁稳定性,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

1. 页岩气储层岩石力学特性页岩气储层岩石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力学特性:1.1 低渗透性:由于页岩中孔隙度低、连通性差,储层渗透率低,导致气体难以流通和开采。

1.2 脆性:页岩岩石易于破裂和碎裂,在压力作用下容易萌生裂缝,但裂缝的扩展能力有限,对气体渗透性的改善作用有限。

1.3 维持力弱:页岩岩石强度较低,常常呈现脆性破裂,难以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维持稳定。

1.4 孔隙结构复杂: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相对于传统储层来说较复杂,主要包括纳米孔隙和裂缝孔隙,这对储层渗流特性和岩石力学性质产生影响。

2. 井壁稳定性分析井壁稳定性是指井壁在钻井和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塌陷、裂缝和滑移等现象的能力。

页岩气储层的井壁稳定性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2.1 初始地应力:页岩气储层通常位于深部地层,初始地应力较高。

高差异性地应力使得井壁容易发生塌陷和滑移。

2.2 井壁液压:钻井液和地层流体与井壁之间的相互作用会改变井壁的力学性质,进而影响井壁稳定性。

2.3 复杂的页岩岩石力学特性:页岩岩石具有复杂的力学特性,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也较大。

岩石破碎、断裂和固结都会导致井壁的变形和破坏。

2.4 井壁支撑能力:井壁支撑材料的选择和加固对于井壁稳定性至关重要。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页岩气储层的井壁稳定性:1. 优化钻井液:选择适当的液相比重、粘度和有效抑制剂,减小与地层的相容性差异,降低井壁液压引起的问题。

2. 加强井壁支撑:选择适当的井壁支撑材料,如钢夹心井壁、钢网井壁等,提高井壁的强度和稳定性。

3. 预防井壁塌陷:通过合理的斜井设计、优化固井技术和有效的井壁支撑材料,减少井壁塌陷的风险。

4. 精确控制钻井参数:合理控制钻井参数,如钻井液性质、钻进速度和饱和度等,减少对井壁的损害。

湖相多岩相组合页岩油气储层成缝机制及有效开采机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湖相多岩相组合页岩油气储层成缝机制及有效开采机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湖相多岩相组合页岩油气储层成缝机制及有效开采机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湖相多岩相组合页岩油气储层是一种具有重要开发潜力的油气资源。

它是在湖泊环境中形成的,由多种岩石组成,包括泥岩、页岩、砂岩等。

这种储层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较好的储集性能,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油气勘探开发目标。

本文将重点探讨湖相多岩相组合页岩油气储层的成缝机制及有效开采机理。

首先,我们将介绍湖相多岩相组合页岩油气储层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成缝机制,探究导致储层形成裂缝的因素,包括构造应力、岩石力学特性、地层压力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有效开采机理,包括水平井、压裂技术以及改造增产等方法。

本文的目的是为石油勘探开发人员提供有关湖相多岩相组合页岩油气储层成缝机制及有效开采机理的综合性研究。

这将有助于提高油气储层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动我国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文章的结构安排如下:引言部分将对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简要介绍,明确研究目的和文章结构;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即湖相多岩相组合页岩油气储层成缝机制和有效开采机理;结论部分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逐步展开对本研究主题的深入讨论,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指导意见。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设计对于一篇长文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逻辑。

本文的结构按照以下方式组织: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湖相多岩相组合页岩油气储层成缝机制2.2 有效开采机理3. 结论3.1 总结3.2 展望在引言部分的1.2小节,我们将重点介绍文章的结构,以便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文章结构如下:2. 正文2.1 湖相多岩相组合页岩油气储层成缝机制2.1.1 湖相岩石特征2.1.2 多岩相组合特征2.1.3 成缝机制研究方法2.1.4 成缝机制分析及结果讨论2.1.5 影响成缝机制的因素分析2.2 有效开采机理2.2.1 页岩油气储层有效开采方法2.2.2 开采机理与解析技术2.2.3 页岩油气储层开发效果评价2.2.4 有效开采机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分析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文章将首先介绍湖相多岩相组合页岩油气储层的成缝机制,主要关注湖相岩石特征、多岩相组合特征,以及成缝机制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页岩 微观结构与宏观物理力学参数响应规律

页岩 微观结构与宏观物理力学参数响应规律

页岩微观结构与宏观物理力学参数响应规律页岩是一种具有微观孔隙结构的沉积岩石,主要由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组成。

在微观结构方面,页岩的孔隙通常非常细小,一般小于100纳米。

这些孔隙可以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

原生孔隙是岩石形成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孔隙,而次生孔隙则是后期地质作用形成的孔隙。

这些微观孔隙的存在对页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在宏观物理力学参数方面,页岩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渗透率是重要的参数。

弹性模量是衡量岩石弹性性质的指标,其值越大,岩石的刚度越高。

泊松比是描述岩石体积变形特性的参数,其值越小,岩石的体积变形能力越差。

渗透率则是描述岩石内部液体渗流能力的指标,其值越大,岩石的渗透性越好。

页岩的微观结构对宏观物理力学参数的响应规律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决定了其渗透率。

由于页岩的孔隙非常细小,流体在其中的渗流受到极大的阻力,导致页岩的渗透率非常低。

此外,页岩的微观结构也影响了其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由于微观孔隙的存在,页岩的弹性模量较低,而泊松比较高。

这使得页岩在受力时更容易发生体积变形,而难以恢复。

页岩的微观结构也对页岩气和页岩油的开采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页岩的微观孔隙非常细小,气体和液体在其中的运移受到很大的限制。

因此,开发页岩气和页岩油需要采用水平井和压裂技术,以增加页岩的渗透性和提高产能。

页岩的微观结构与宏观物理力学参数的响应规律是相互关联的。

通过深入研究页岩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物理力学参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页岩的特性和应用。

这对于能源开采和地质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2 卷 第 7 期 地 质 勘 探
· 13 ·
cm,长度为5.50cm 的柱状岩心,端面磨 平,模 拟 储 层 温 度 、压 力 条 件 ,进 行 三 轴 、单 轴 力 学 实 验 ;岩 样 加 工 成 直径为3.80cm,长度为1.00cm 的柱状岩心,端面磨 平 ,进 行 巴 西 力 学 实 验 。 2.2 页 岩 三 轴 力 学 实 验 选取 M 组 不 含 天 然 层 理 面、天 然 裂 缝 的 基 质 岩
表 3 页 岩 巴 西 力 学 实 验 结 果 表
岩心编号 样品直径/mm 样品长度/mm 抗张强度/MPa
图 2 页 岩 三 轴 力 学 实 验 应 力 — 应 变 曲 线 图
2.3 页 岩 单 轴 力 学 实 验 选取 M 组 岩 石 样 品,采 取 平 行、垂 直 层 理 面 2 种 取样方式,其中水平 取 样 2 个,垂 直 取 样 3 个,进 行 单 轴抗压力学对比实验。 实验结果表 明,水 平 方 向 取 样 的 岩 样 平 均 杨 氏 模 量为4.70×104 MPa,抗压强 度 为 69.18 MPa,平 均 泊 松比为0.227;垂 直 方 向 取 样 的 岩 样 平 均 杨 氏 模 量 为 2.99×104 MPa,抗压强度为151.92 MPa,平均泊松比 为 0.175(表 2)。
4 结论
1)四川盆地 M 组页岩矿物组分主要以石英 矿 物、 黏土矿物及碳酸 盐 岩 矿 物 为 主,其 中 石 英 矿 物 含 量 占
MPa,抗压强度为69.18 MPa;垂直方向取样的岩样平 43.41%,黏土 矿 物 含 量 占 22.52%,碳 酸 盐 岩 矿 物 含
均杨 氏 模 量 为 2.99×104 MPa,抗 压 强 度 为 151.92 量 占 16.67%。 黏 土 矿 物 中 主 要 以 伊 利 石、绿 泥 石
杂的网络裂缝过渡;在支撑剂的选取上,岩石脆性指数 压裂应选择以滑 溜 水 为 主 的 体 积 压 裂 模 式,压 裂 设 计
越高,液体体积用 量 越 大,支 撑 剂 的 用 量 越 少,支 撑 剂 应遵循“大液量、大 排 量、高 前 置 液 比、小 粒 径 支 撑 剂、
浓 度 越 低 。 [4-7]
4 垂向 2.532 200.312 3.568 0.257
5 水平 2.508 69.404 3.257 0.198
2.4 页 岩 巴 西 力 学 实 验 选 取 页 岩 基 质 岩 石 样 品 ,通 过 实 验 测 量 ,页 岩 样 品 抗张强度介于2~4 MPa,平均为2.94 MPa(表3)。
MPa。垂向抗压强度 是 水 平 向 抗 压 强 度 的 2.2 倍,分 为主。
析 认 为 页 岩 储 层 本 身 水 平 层 理 面 发 育 ,页 岩 岩 性 较 脆 , 易 顺 层 理 面 脆 裂 ,导 致 水 平 方 向 取 样 抗 压 强 度 低 。 通过岩石力 学 特 征 参 数、页 岩 脆 性 矿 物 成 分 含 量 结合测井数据,计算了川南某区块 X 井页岩 M 储层岩
表 2 页 岩 单 轴 力 学 实 验 结 果 表
样 取样 密度/ 抗压强度/ 杨氏模量/
泊松比
号 方 式 g·cm-3
MPa
104 MPa
1 垂向 2.623 138.070 3.045 0.140
2 水平 2. 2.62 117.396 2.368 0.128
孔 压/ MPa
66
53
25
66
53
25
68
54
25
68
54
25
抗 压 强 度/ MPa
266.218 256.724 250.053 290.014
实验结果 杨 氏 模 量/ 104 MPa 3.662 3.576 5.525 5.599
泊松比
0.195 0.222 0.331 0.272
[3]叶登胜,尹丛彬,蒋海,等.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藏 大 型 水 力 压 裂 作 业 先 导 性 试 验 [J].天 然 气 工 业 ,2011,31(4):48-50.
48-06 51-05 54-08
37.52 37.61 37.75
9.73 11.31
9.43
3.26 2.70 2.86
3 实验结果讨论
通过对页岩 储 层 岩 石 力 学 特 征 参 数 研 究 表 明,页 岩岩石力学性质与致密砂岩有相似之处。四川盆地某 区上三叠统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力学实验结果表 明,抗 压 强 度 平 均 为 235.75 MPa,平 均 弹 性 模 量 为 2.94×104 MPa(23 个 样 品),与 致 密 砂 岩 岩 石 样 品 对
石脆性指数,X 井 拟改造段 2 440~2 540 m 储层 脆 性 指数都超 过 50(图 3)。 根 据 国 外 已 有 的 页 岩 开 发 经
样的岩样抗压 强 度 为 69.18 MPa,垂 直 方 向 取 样 的 岩 样抗压强度为 151.92 MPa,两 者 相 差 2.2 倍;巴 西 力
· 12 ·
天 然 气 工 业 2012 年 7 月
页岩储层的岩石力学特性
杨 建 付永强 陈鸿飞 曾立新 李金穗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采气工程研究院
杨 建 等 .页 岩 储 层 的 岩 石 力 学 特 性 .天 然 气 工 业 ,2012,32(7):12-14. 摘 要 页岩储层岩石具有基质致密,微裂隙、层理面发育,岩石性脆等非常规地质特征,其力学性质 与 一 般 的 致 密 砂岩、碳酸盐岩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探寻这一特殊的岩石 力 学 性 质,利 用 MTS 多 功 能 岩 石 力 学 实 验 系 统 对 取 自 四川盆地某区的 M 组页岩开展了三轴、单轴、巴西力学实验。结果表明:页岩岩石三轴 平 均 抗 压 强 度 为 265.75 MPa,平 均杨氏模量为4.59×104 MPa,平均泊松比为0.25,属于中硬地层;单轴垂向取样 抗 压 强 度(151.92 MPa)是 水 平 取 样 抗 压强度(为69.18 MPa)的2.2倍;页岩抗张强度较低,平均为2.94 MPa。综合分析页岩储层脆性指数后认为,M 组页岩 属于脆性岩石,储层脆性指数均超过50,有利于对页岩储层进行大型水力压 裂;压 裂 应 选 择 以 滑 溜 水 为 主 的 体 积 压 裂 模 式 ,压 裂 设 计 应 遵 循 “大 液 量 、大 排 量 、高 前 置 液 比 、小 粒 径 支 撑 剂 、低 砂 浓 度 ”的 原 则 。
· 14 ·
天 然 气 工 业 2012 年 7 月
比,页岩同样具有较高的三轴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属 前置液比、小粒径支撑剂、低砂浓度”。
于中硬地层。 页岩储层层 理 发 育,取 样 方 式 的 不 同 对 单 轴 抗 压 力学实验结果影响较大。M 组单轴岩石力学实验表 明,水 平 方 向 取 样 的 岩 样 平 均 杨 氏 模 量 为 4.70×104
2 页岩岩石力学实验
2.1 力 学 实 验 条 件 实 验 利 用 MTS815型 岩 石 力 学 实 验 仪 ,选 取 M
图 1 页 岩 储 层 岩 石 矿 物 成 分 分 析 结 果 图
组 不 含 天 然 层 理 面 、天 然 裂 缝 的 基 质 岩 心 ,采 取 垂 直 或 平行层 理 面 2 种 方 式 取 样。 岩 样 加 工 成 直 径 为 2.54
2)岩石三 轴 力 学 实 验 表 明,页 岩 基 质 岩 石 抗 压 强 度分 布 在 250~300 MPa,平 均 抗 压 强 度 为 265.75 MPa,平均杨氏模量为4.59×104 MPa,平 均 泊 松 比 为 0.25,属于中硬地 层;单 轴 力 学 实 验 表 明,水 平 方 向 取
低 砂 浓 度 ”的 原 则 。
参 考 文 献
图3 X 井 M 组页岩岩石脆性剖面图
通过综合分析 X井 M 组页岩储层岩石脆性情况, 该组岩石属于脆 性 岩 石,压 裂 应 选 择 以 滑 溜 水 为 主 的 体积 压 裂 模 式 ,压 裂 设 计 原 则 应 为 “大 液 量 、大 排 量 、高
[1]方俊华,朱炎铭,魏伟,等.蜀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 气 成 藏 基 础 分 析 [J].特 种 油 气 藏 ,2010,17(6):46-49.
[2]黄勇斌,李其荣,高贵冬,等.蜀南地区下古生界页 岩 气 勘 探 潜力评价及区带优选 [J].天 然 气 工 业,2012,32 (增 刊 1): 25-27.
心 ,平 行 于 层 理 面 加 工 实 验 样 品 。
通过 三 轴 岩 石 力 学 实 验,该 页 岩 储 层 基 质 岩 石, 抗压强度分 布 在 250~300 MPa,平 均 抗 压 强 度 为 265.75 MPa,平 均 杨 氏 模 量 为 4.59×104 MPa,平 均 泊松比为0.25(表 1),三 轴 力 学 实 验 应 力—应 变 曲 线 如图2所示。
基 金 项 目 :中 国 博 士 后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编 号 :20090451422)。 作者简介:杨建,1978年生,工学博士;2008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开发地质学专业;主要 从 事 储 层 岩 石 力 学、地 应 力 及 非 常 规 天 然 气 开 发 研 究 工 作 。 地 址 :(618300)四 川 省 广 汉 市 中 山 大 道 南 二 段 。E-mail:y2000w@sina.com
验,岩石脆性与压裂液和支撑剂选取有重要联系,随着 学实验揭示,页岩抗张强度较低,平均为2.94 MPa。
岩石脆性的增高,压 裂 液 选 择 从 交 联 压 裂 液 逐 步 向 滑 溜水压裂液过渡,形 成 的 裂 缝 也 由 双 翼 对 称 裂 缝 向 复
3)通过综 合 分 析 页 岩 储 层 脆 性 指 数,表 明 四 川 盆 地 M 组页岩属于脆性 岩 石,储 层 脆 性 指 数 均 超 过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