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陶渊明简介
古代诗人陶渊明的简介资料

古代诗人陶渊明的简介资料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广泛流传于中国文化中千百年来。
陶渊明的诗歌以唐宋八大家之首,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评价他为“诗神”。
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古代诗人陶渊明的简介资料。
一、生平概述陶渊明出生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原籍江苏泰州市靖江县,祖籍江西于都县,是中国南朝时期善文名士,他的家世显赫,曾祖父陶侃是东汉末年的军事将领,父亲陶青是东汉末年的大臣,对陶渊明十分疼爱。
陶渊明年少时聪明机智,学有余力,对经书、历史等方面都有深厚的研究。
他还曾经参加过举行诗经讲解的庆赞学派。
后来,陶渊明历任上虞县令、太原太守等职,他对贬官、流亡、官尽、入山等不同的官场人生态度和思想变化,都有深入的思考和记录,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二、主要作品陶渊明的作品主要包括散文、诗歌与书信。
在广泛的文艺作品中,以诗歌为最。
他的诗歌主题多样,不仅仅包括了官场人生、亲情友情,还涉及到爱情、自然、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有《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于304年所写的一篇散文,它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之一,讲述的是一群人在一个美丽的桃花花园里建造了自己生活的乌托邦,他们在这里肆意畅游、和平安居,一直到死都不离开这个地方。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写给朋友的信中描述的一个田园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政治场上奸诈不堪的批评。
三、艺术特点陶渊明的艺术特点是“清新、自然、醇厚、幽远”,他的诗歌写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醇厚朴实,笔调幽远深邃。
他的诗歌中有浓厚的田园风情,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躲避官场和政治阴谋的厌倦,也热爱自然风光,写下了很多美景和文学启示。
他的作品倡导诗人要有理念,要对自己的心态、情感、行动有准确、形象、明晰的理解。
四、影响陶渊明的诗歌充满着乡土气息和深邃的情感,长期以来广受人们的喜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方向,也成为历代文学家所学习的对象。
关于陶渊明的简介和事例有哪些

关于陶渊明的简介和事例有哪些陶渊明,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隐者。
他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被誉为“诗仙”,享有极高的声誉。
陶渊明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起伏,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却是不容忽视的。
在下文中,我们将对陶渊明的简介和事例进行详细介绍。
一、陶渊明的简介陶渊明,字元亮,号醉翁,杭州钱塘人。
370年出生于东晋时期的一个富裕家庭。
早年随父亲到世界各地游历,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精通六艺,尤其是文学领域。
在他的青年时期,他考取了官职,但很快就感到厌倦了官场的生活。
他选择了离开官场,过上了隐居生活。
陶渊明潜心研究文学创作,在诗歌、散文、歌赋等领域都留下了许多精彩的作品。
他的诗歌忠实地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他的散文写实却又不失诗意,让人读来有一种深深的感叹和共鸣。
他的作品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陶渊明不仅在文学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他的人生态度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陶渊明的事例1.《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名利的厌弃。
诗中有一句“聊以共嗟叹,余涕淋兮。
”表现出了他内心深处的感叹和悲伤。
这首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表达了陶渊明对自由和追求完美的追求。
2.《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创作的散文,是古代文学中一篇非常著名的篇章。
这篇散文写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个儒生偶然发现了一个桃花园,那里的地方美丽如画,与世隔绝。
这相当于童话故事中的仙境,让人不禁向往和憧憬。
3.《风雨行》《风雨行》是陶渊明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叙述的是一个草民因为不满当时的天下形势,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而走上抗争的道路。
虽然这次义举最终失败了,但是这首诗曾鼓舞着世人,成为了农民反抗统治阶级、追求自由平等的古代文学经典之一。
4.陶渊明的人生态度陶渊明悠然自得,与尘俗脱离,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表明了他在人生态度上的大智慧。
他认为人应当追求真理、美和自由,坚持内心的自由,抵制外界的干扰,活得洒脱自在。
陶渊明的生平简介

陶渊明的生平简介陶渊明的生平简介陶渊明(约376~427),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友人私谥“靖节征士”,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的生平简介,欢迎分享。
陶渊明的生平简介父亲早死,因家贫,曾做过几年的官,却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
自小体弱多病,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称自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然而“家贫,不能常得”;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见“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他却能安贫乐道,忘怀得失。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六十岁左右去世。
深受后世文人骚客推崇,欧阳文忠公甚至认为“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即《归去来兮辞》)而已”;在中国诗人享有很崇高的地位,朱光潜先生认为:可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
陶渊明的时代是在典午大乱之后,正当刘裕篡晋的时候。
他生在一个衰落的世家,是否是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的后人固有问题,但至少是他的近房裔孙;祖父做过太守;他的父亲似乎早就在家居闲(据《命子》诗,安城太守之说似不确。
他序他的先世都提到官职,而到其父时只有“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数语)。
母亲是当时名士孟嘉的女儿。
他还有一个庶母,弟敬远和程氏妹都是庶出。
他的父亲和庶母都早死,生母似活得久些。
弟妹也都早死,留有侄儿靠他抚养。
原配夫人在他三十岁左右死去,续弦翟氏,帮他做农家操作。
陶渊明有五个儿子,似还有“弱女”,不同母;在中年遭了几次丧事,还遭了一次火,家庭负担很不轻,算是穷了一生。
从早年就爱生病,一直病到老。
他死时才五十余岁(旧传渊明享年六十三,吴汝纶定为五十一,梁启超定为五十六,古直定为五十二,从作品的`内证看,五十一二之说较胜)。
陶渊明的简介和诗句有哪些

陶渊明的简介和诗句有哪些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
他生于陶家渊,卒于胡山,所以取名“陶渊明”。
他是东晋中期的伟大文学家,他所留下来的大量的诗歌和散文有着丰富的内涵,被后人誉为文学宝库。
他生活在动荡的年代,目睹了东晋政治腐败和社会风气不佳,深感政治乱世之苦,因此他的很多作品都透露出自己对时局不满的情绪。
陶渊明的作品情感真挚,风格简洁明快,被后人称为“陶渊明式的清新派”。
以下是陶渊明的简介和一些代表作的诗句。
一、简介:陶渊明,字元亮,南陵(今安徽南陵)人。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在家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成年后,他出仕于朝廷,因才能出众,很快就被晋朝的统治者重用。
但后来,他厌倦了官场的腐败和枯燥,放弃了官僚生涯,迁居于黄山之下胡山村,从此过上了隐居生活。
因为对官场生涯的不满和心灵的寻求,陶渊明写了大量的作品,包括漫笔、诗歌、散文等。
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朴素,善于借助自然景色、家族历史和自身经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感受,寄托自己的生命价值。
他的诗歌或抒情,或议论,或铭记,给后人留下了令人动容的文学遗产。
二、代表作品的诗句:1、《桃花源记》:“过春风十里,尽荠麦而独不见桃花。
……如此良夜,何心不得致此时也!”2、《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闲来垂钓坐,落日江山静。
”3、《临江仙·滁州送范梦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4、《登高》:“我观自古英雄列,得失荣枯一瞬间。
……秦皇汉武异时空,唐明遗庙成今日。
”5、《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空。
……未了悲余情,迟日梧桐影。
”6、《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欲饮琼浆遍,无酒盈觞论。
”7、《读书》:“阅尽天下兴亡事,此身为我谁为天。
”以上就是陶渊明的简介和代表作品的一些诗句,这些诗句深刻反映了陶渊明批判现实、憧憬理想的思想感受,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性美好的憧憬。
他的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和传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陶渊明的人物介绍

陶渊明的人物介绍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的陶渊明的人物介绍,希望大家喜欢!陶渊明,晚年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
晋世名渊明,入刘宋后改名潜。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
大约生于365年。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有《陶渊明集》。
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父名史不载,存疑。
)少年生活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
其母是孟嘉的女儿,孟嘉是陶侃的女婿。
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
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逯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远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刺史王凝之的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名言有哪些呢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名言有哪些呢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传奇人物,他的诗文不仅被称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品,更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他虽然出身于社会上层,但他对于民间生活的深入了解,让他的作品充满了感人至深的情怀,从而使得他的文学风格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在他的一生中,他不仅做了一位高官,还著有大量的诗文,其中不乏经典之笔。
下面我将就陶渊明的简介资料、代表作品和名言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简介资料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期江西泾阳(今峡江县)人,生于公元365年,死于427年,享年62岁。
他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诗人、思想家和政治家,曾担任过豫章太守、临川太守、太常等官职。
在他的一生中,他曾多次因为王莽干政等原因而离开官场,隐居在各地田园之中,同时也参与和平、善政、救亡的行动。
在他的田园生活中,他坚守了“去俗从真”的信条,追求了人间真情和道德美德,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之作,给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学遗产。
二、代表作品1、《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最早见于《太平广记》,是一篇文言小说。
它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乌托邦式幸福社会,人们在那里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阳光温馨,水波澜澜,民风纯朴,乌龟鹤鸣,鸟语花香。
这篇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2、《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一首诗,与《桃花源记》相对应。
他在绝望中回头看自己曾经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然后希望回到自己的故乡,回到自然,回到真实的生活。
这首诗反映了陶渊明的思想倾向,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达了他追求真实自我的渴望。
3、《饮酒》《饮酒》是陶渊明的一首诗歌,写饮酒忘忧的情景。
他感叹人生的短暂,抛开了外界的纷扰和烦恼,畅饮美酒,宛如置身于聚会的欢乐中。
这首诗歌表达了陶渊明乐观的人生态度,倡导人们在生活中要追求自我幸福和快乐。
三、名言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是陶渊明的一句名言,揭示了事业成功后的困难和成就感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苦乐的理解。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陶渊明,一个不朽的文化巨匠,他的文化底蕴深厚,作品流传千古。
陶渊明,一个草木悠悠、山水幽深的人,如今被后人亲切地称为“陶渊明先生”,成为了千古文豪。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陶渊明的地位不容置疑,他的诗作、散文以及《桃花源记》等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成为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
一、个人简介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人。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文化人,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其文学造诣深厚,被称为“陶渊明先生”。
陶渊明在他的人生中曾经经历过很多颠沛流离的生活,在他22岁之前,他在京城做了一名政府官员,直到咸安七年(公元384年)的八月,他才辞官归隐,离开了都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二、作品简介陶渊明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在他的一生中,他写了很多著名的诗、散文和文学作品并以其简练而丰富的语言风格闻名于世。
以下是他的代表作品:1.《桃花源记》:这是一篇短篇小说,记录了一个幸福美好的桃花源,反映了作者对乱世的不满和对片刻安宁的渴望。
2.《归园田居》:这是一篇散文,描写了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生活,秉持着自己的信念,过着简单而自在的日子。
3.《饮酒》:这是一首诗歌,抒发了作者对于饮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升华。
4.《读书》:这是一篇散文,陶渊明在文中阐述了自己对于读书的理解和看法。
5.《桃花源》:这是一首诗歌,描述了作者发现桃花源时的情景,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纷扰世事的厌倦和对自然美好的向往。
6.《闲情偶寄》:这是一篇散文,写了作者日常生活中见闻和思考的点点滴滴,在文中反映出了作者对于人类命运和自我的探索。
三、创作风格陶渊明的创作风格简洁明了,他的文字流畅自然,洒脱不羁,给人以美好心境,松弛身心。
他的创作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相互融合、万物归一,又有抒发士子情怀的特点,从而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
总之,陶渊明先生的创作生涯至今仍广受后人的推崇和喜爱,他的美好思想和杰出贡献将永远刻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上,成为我国文化的一笔重要财富。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陶渊明传

陶渊明传萧统陶渊明,字元亮。
或云潜,字渊明。
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
每往,必酣饮致醉。
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慧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
后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
所住公廨,近于马队。
是故渊明示其诗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介绍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
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
祖父、父亲均作过太守。
外祖父孟嘉曾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长史,但到陶渊明出生时,家道已衰落。
“自余为人,逢运之贫。
箪瓢屡罄,希谷冬陈。
”(《自祭文》)这是他少年时代生活的真实写照。
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杂诗》中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飞举的羽毛)思远翥(zhù放飞)。
”吐露出建功立业的宏愿。
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陶渊明二十九岁明,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
先作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职”便辞官而归。
州府召他任主簿,他不肯就职,在家中闲居了六、七年。
三十六岁时,作荆州刺史桓玄的僚佐,不久,又辞归。
四十岁时,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后又作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
四十一岁辞归。
同年八月,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
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
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shòu]辞官回乡。
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
辞官之后直到逝世,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
四十四岁后,家中又不幸遭遇大火,生活更加贫苦。
“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咏贫士》)这些诗句,反映了他物质生活的贫乏。
但是,诗人在精神上却恬然自适。
因为他永远摆脱了象樊笼一样的腐败庸俗的官场,回到了日夜怀念的田园。
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同农民们保持着融洽亲切的关系。
尽管他还和农民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他一反地主阶级轻视劳动、鄙视劳动人民的偏见,“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却是难能可贵的。
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
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阐明社会理想。
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是没有君主,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
这虽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暗。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使他早昕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
他的道家思想,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
陶渊明诗文赏析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盛行之时,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
陶渊明却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革新精神。
陶渊明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诗一百二十余首,另有文、赋等十余篇。
田园诗是他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也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
著名有田园诗有《归园田居》、《和郭主簿》、《于西获早稻》、《怀古田舍》等。
由于他以全部身心热爱着大自然把自己的真切感受注入笔端,所以他笔下的农村田园风光和谐自然,别开生面,后代的评论家、诗人曾给以很高的称誉。
陶渊明在田园诗中,还歌咏了劳动生活。
这些诗感情朴素而真挚,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如《归园田居》之三中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写出了诗人的真实感受和安贫苦节的决心。
《于西田获早稻》中写道:“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反映了作者对劳动的意义和农民的勤苦艰辛都有了较深的体会。
陶渊明还创作了不少咏怀诗,主要有《饮酒》、《杂诗》、《咏贫士》、《读山海经》等。
这些诗中,贯穿着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和对人生的体会,表现了他对尘俗的厌恶,对腐朽的统治者的蔑视。
在一些诗篇中,他还以松菊、孤云自比,表现了孤芳自赏、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
但有些诗篇,也流露出壮志未遂的苦闷无奈和乐天安命的宿命论思想。
他还有一些借咏史而咏怀的作品,如《咏荆轲》等,借对古代人物的热烈歌颂或深挚同情,抒发自己的满腔悲愤,寄托自己坚强不屈的意志,被鲁迅先生称为“金刚怒目”式的诗篇。
陶诗的艺术风格以平淡自然著称。
他的诗多采用白描手法,稍加点染勾画,便呈现出深远无涯的意境和疏淡自然的情趣。
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其一)质朴无华而又诗意盎然。
所以苏轼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惠洪《冷斋夜话》引苏轼语)这种平淡自然是耐人咀嚼回味的。
陶诗的诗一显著特色是情、景、理的交融。
诗中,往往将诗人的感受、自然的景物、人生的哲理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意境。
如《饮酒》之五,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通篇没有工巧的词句,而是寓理于情,融情入景,意到笔随,充满了情味、理趣。
给读者的,不仅是艺术上的满足,而且有思想上是启迪。
陶诗的语言质朴而简炼,用字不追求新奇和藻饰,而是努力寻求精当的语句,自然贴切恰到好处,同他的诗歌的题材、风格协调一致。
钟嵘《诗品》评价说:“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典婉惬。
”钟惺的《古诗归》也说:“其语言之妙,往往累言说不出处,数字回翔略尽。
”都恰当地评价了陶诗的语言特色。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钟嵘《诗品》称誉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可以说,历代有成就的诗人,几乎无不爱到他的艺术熏陶,以至后世的“拟陶”、“和陶”诗不下上千首。
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等大诗人,都表示过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赞美与仰慕。
沈德潜《说诗啐语》云:“唐人祖述者,王右丞(王维)有其清腴,孟山人(孟浩然)有其闲远,储太祝(储光羲)有其朴实,韦左司(韦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柳宗元)有其峻洁。
”这说明,陶诗给了后代诗人多么丰富多采的艺术营养,并且直接影响着唐代诗歌创作黄金时代的到来。
陶渊明的诗文集,历代刻印过多种,清陶澍注的《靖节先生集》,今人迩钦立注的《陶渊明集》是较好的注本。